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再別康橋獲獎說課稿

再別康橋獲獎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再別康橋獲獎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再別康橋獲獎說課稿
  再別康橋獲獎說課稿1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爲詩歌,收錄了中國現當代的優秀詩篇是高中階段文學鑑賞的開始《再別康橋》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是鑑賞學習現代詩歌的典範例文,也是鑑賞其他現代新詩的基礎學生可以藉此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薰陶的要求對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爲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爲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帶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了本文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現代詩的特點品味詩歌語言,把握詩歌獨特意象和意境,學習詩中象徵手法的運用;

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對詩詞的興趣和熱情;掌握背誦技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感知《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難點確立爲:

教學重點:訓練學生誦讀詩歌的能力,把握詩歌的獨特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涌動着的激情,把握主題,理解意象的意義和象徵的作用。

  說教法

高中語文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本課採用以誦讀法爲主其它教學法爲輔的綜合教學法。

1、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誦讀有助於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美的,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

2、問答欣賞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對《再別康橋》中康橋美景的賞析和意象進行解讀,引導學生欣賞詩歌的畫面美,從而受到審美的體驗。

3、探究式學習法引導學生對《再別康橋》情感和主題的探究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尤爲重要教是爲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1、聯想鑑別、協作探究徐志摩是現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爲更好地培養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鑑別能力,我們引入聯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並作進一步深人鑽研。

  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指導學,爲了學,服務於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步驟來達到教學目的:

1、導入新課

首先,播放黃磊演唱的歌曲《再別康橋》,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其次,我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和劍橋大學校園的圖片,即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再次,用多媒體以文字形式展示時代背景因爲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這樣的導入課文,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

2、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在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後教師範讀,並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重音、基調)讓學生在優美的樂曲中感受到詩歌的音樂魅力。

3、激發想象,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爲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把全詩分成七幅畫面,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幅畫面相配的優美圖片,並用多媒體展示讓學生根據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進行適當的點撥,藉此指導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受到審美的薰陶。

4、比較閱讀,體會建築美。

爲了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新格律詩的建築美,我選取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格律詩《望洞庭》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學生髮現了新格律詩的結構特點:一、三句詩排在前面,二、四句詩低格排列,空一格錯落有致,建築有變化;再者一三句短一點,二四句長一點,顯出建築美。

5、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

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幾個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通過比較是學生深入體會到《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學生可以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

6、遷移應用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爲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通過學習《再別康橋》,可以從中體會到新詩的“三美”,即繪畫美、音樂美和建築美,也使學生對詩詞格律的認識有了更多的瞭解。爲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再用多媒體展示徐志摩的另外兩首詩《偶然》和《沙揚娜拉》,感受新詩的特點和“三美”,並留課下作業:根據對《再別康橋》三美的分析,試分析這兩首詩中的“三美”。

  說板書設計

一篇優美的板書設計有“微型教案”之稱,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點、難點,也易於學生學習。這節課我採用圖示式的板書設計,兼以簡潔的文字說明,體現課文內容,並利於學生背誦理解。根據求實、求精、求新、求美的原則,我設計瞭如下板書:(客觀物象)+(主觀情意)=意象 金柳 雲彩。

  再別康橋獲獎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中國現代詩三首》的第一首詩歌《再別康橋》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下面我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爲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爲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時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帶着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柔美秀麗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的深深依戀之情。

2、引導學生體味詩中的意象美。

3、當堂背誦全詩。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實際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學對策。剛進入高一的學生,閱讀的現代詩歌並不多,加上詩歌本身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可能會產生畏難心理,對課文不感興趣,讀不下去,或者雖能讀下去,卻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深入體會詩歌的情感。針對學生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生的心理狀態,我確立本文重點、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詩情的領悟。

教學難點: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採取如下辦法:

第一,以誦讀爲主。詩歌是情感的藝術,讓學生在誦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容,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此外,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優美的,誦讀有助於品味詩歌的語言美。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個別學生的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齊背將穿插在教學的各個環節。

第二,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第三,亮點探究法(好詞、好句品味)讓學生朗讀、品味,不做整篇的`分析,教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字句進行推敲、點評。

  三、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首先我談談我是如何導入課文的。因爲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因而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我借用課件展示徐志摩的簡要情況導入新課(以圖片加文字的形式出示)

課件展示:

1919年徐志摩的照片(簡介其曲折的愛情經歷)

1924年泰戈爾訪華留影

康橋風光、劍橋大學風貌(配上劍橋的優美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的“康橋情結”)

第二步:詩意朗讀,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再欣賞配樂朗誦《再別康橋》,能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然後教師範讀,並進行誦讀指導。(注意音節、重音、基調)

第三步:整體感知詩歌離而不傷、別而不愁的格調。在讓學生誦讀的基礎上談朗讀體會。自古以來,離別總免不了沉重的愁緒,《再別康橋》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透露出輕快的情調。爲了便於學生準確把握這首詩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灑脫的基調,我從中國詩詞中找了幾個寫黯然銷魂的離別的詩句,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

課件展示:

此地別燕丹,壯士怒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於易水送人一絕》)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第四步:把握與體味詩歌的意象美。先講意境和意象的含義(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然後引導學生感受詩中的意象美。讓學生自讀,思考: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組討論交流))。

課件展示:

(客觀物象)+(主觀情意)=意象

雲彩 ……

金柳 ……

青荇……

潭水 ……

長篙 ……

星輝 ……

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進而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五步: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爲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進入詩歌夢幻般的氛圍,首先我精心挑選了一系列與詩歌每一小節意境相配的優美圖片,讓學生根據詩意選畫面。再找個別學生朗讀自已最喜歡的一節詩歌,結合圖片畫面,說出喜歡的理由,讓學生深入體會每一節的畫面美。老師抓住詩中的亮點,關鍵詞(動作性很強的詞、融入強烈情感的詞)進行適當的點撥,藉此指導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

課件展示:

色彩明麗

繪畫美

立體、動態

第六步:結合畫面,以圖引文,引導學生進行齊背。

第七步:遷移應用。爲了拓展學生的藝術靈感,提高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我佈置作業題: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比較賞析。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裏有蜜甜的憂愁——

提示:可從離別對象,詩歌意象,詩歌表現手法、情感等方面比較鑑賞。

我的說課結束了,因水平有限,有許多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