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沙鄉年鑑》有感500字(通用5篇)

讀《沙鄉年鑑》有感500字(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導語:在《沙鄉年鑑》,作者提出的土地倫理學概念,頗有些中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意味。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沙鄉年鑑》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讀《沙鄉年鑑》有感500字(通用5篇)

讀《沙鄉年鑑》有感 篇1

從五官的角度講,這是一個眼睛的時代。

平日裏,我們習慣了用眼睛感知事物,包括在書店裏選購書籍的時候。看一看那些新出版物的名字和推薦詞也許你就知道,一切都是爲了誘惑你的眼睛。我也會受到這種影響。因此,我很晚才瞭解到這本名字不起眼的書。

眼睛時代的基礎是消費主義的不斷膨脹。不論是在過分充斥商品的城市,還是在清一色種植經濟作物的鄉村,或是在產品如垃圾一樣堆積的沿海工廠,你都會感到有一個東西像蛆蟲一樣啃噬着你的身心。

這個東西就叫:慾望。

如果給慾望一個形容詞,那就是:過渡虛榮。

眼睛時代,下面是我們不願過多思考的事情:過渡消費引發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包括外界生態環境問題和內部情感環境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是全球性的。每天早晨,我們這些驕傲的地球人睜開眼睛看到的都是可佔有的對象:食物、房子、車輛、衣服、權利,甚至我們一直用佔有的眼神打量着每一塊本可以長滿植物的土地。

在土地上出生入死的我們,不願過多思考我們與土地的關係。似乎一切理所當然:佔有與被佔有。由此,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同樣的戰爭。

這本書正是誕生在戰火連天的年月。像手術刀刺破病人的身體,它來的正是時候。

讀《沙鄉年鑑》有感 篇2

關於土地和環境問題離我最近的事情有三次,三次都發生在生我養我的小村莊。

第一次是我村與鄰村之間一場持續十年的土地戰爭,最後的結果是土地的荒蕪和情感的淪喪。

第二次是一幫黑勢力在河的上游非法建了一個化學提煉廠,經過一系列鬥爭,村民保住了乾淨的河道卻留下一座高高的工廠建築,也留下一些同謀者的罪證和人性的倒影。

第三次是一羣地痞在村頭非法建了一個磚窯廠,這一次我那可愛的鄉親們不僅損失了肥沃的良田更丟掉了人類對於土地那份基本的尊重和依戀的感情。這次事件,我曾大力反對,但聰明的人們給我算了一筆目光短淺的小賬:那幫地痞給的租金高於種地所能產出的價值。如今只剩下滿目瘡痍的一塊土地和沉默不語的村民。我佩服我的同胞總是善於計算與忍耐。

在土地面前,我們的伎倆顯得多麼可笑又可悲。

然而,早已存在一種聲音,在對抗着我們自私的靈魂。《沙鄉年鑑》不僅代表了這種聲音,更給了我們一次史無前例的思考。基於這個思考,我們的知識體系是多麼的需要重建。

書中把這個重建稱爲:土地倫理。

我想,即便是在我們這個重視倫理綱常的國度,土地倫理的提出也令我們耳目一新。我們一直追求的“天人合一”,其實質是“天地人合一”。順着這樣一個思考,或許在城市化不可逆轉的今天,我們能在城市這些醜陋的建築物間找到一種安慰。

讀《沙鄉年鑑》有感 篇3

人最大的事情是如何處理他跟自我和外界的關係,這裏存在兩面可靠的鏡子:你如何對待外物決定了你如何對待自己,反之亦然。我們常常問:生命有何意義?我們在天地間的位置是怎樣的?以後我們要先問一聲:天地在我心中的位置是怎樣的`?

這一切思考彷彿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那麼的遙遠,但是,這本書再次提醒我們,正是缺乏思考而依賴於眼睛才導致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擁擠不堪的交通,堆積如山的郊外垃圾,莫名奇妙的疾病,令人心寒的教育,虛無縹緲的心靈,充斥媒體的無聊娛樂,空無人居的城市豪宅——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在消費主義最爲氾濫的美國發出一種聲音:

“人們往往想當然地認爲野生生物就像和風和日出日落一樣,自生自滅,直到他們在我們面前慢慢地消失。現在我們面臨地問題是高質量的生活是否要在自然的、野生的和自由的生物身上花費錢財。我們人類對於整個生物界來說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麼能夠真真正正看到自然界中的鵝羣的機會比在電視上看更重要,有機會發現一隻白頭翁就像我們有權利說話一樣神聖不可侵犯。”

讀《沙鄉年鑑》有感 篇4

在一望無際,死氣沉沉的沼澤之上,一枝樹枝倒伏在上面,陰鬱的天空倒映在沼澤之中,使生機顯得更加渺茫。忽然,一束陽光射穿雲層,在陽光之下,一羣大雁好像從遠方歸來,喚醒了一絲生機。大雁從何而來?我們無從知曉,一種神祕感油然而生。

一座小木屋,一座莊園,一個叫沙鄉的地方。神祕的自然。鼬鼠的足跡環繞左右,大雁的身姿從陰鬱的天空灑下大地,河灘上大自然優美的畫作,記錄了百年的年輪……這一切的一切無不使人感到自然的偉大寫神祕。

與魔術不同,魔術一旦看破便會覺得毫無趣味。自然擁有無與倫比的神祕感。在探索自然的路上,你對自然瞭解越多,自然就越神奇,對於你更是一個更加神祕的地方。

上個世紀初期,由牛頓力學爲根基的經曲物理已經將整個自然的變化幾乎分析透徹了,除了“兩片烏雲”外,自然被侷限在經典力學的框架中。然而,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相對論與星子力學橫空出世,經典力學轟然倒塌。自然的變化已經被更加神祕的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所取代。

自然正因爲它的神祕才令人感到美麗,那些定理與定律爲何存在?彷彿就像有一位上帝創造了這個有規律卻又這神祕的世界,引起人們探索的慾望。

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行爲都要遵守大自然的規矩,那股神祕的力量操控着美的、善的、醜的、惡的等等事物。人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每個生靈都會成爲一位摯友。

去探索這個神祕卻又很平常的自然吧!這種神祕感與大自然的規矩更能激發人們對真理的渴望。

讀《沙鄉年鑑》有感 篇5

今年寒假,我看了很多書,其中《沙鄉年鑑》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它不是一本科幻小說,也不是一本散文集,而是一本描繪自然科學的書。

書中有幾個章節,第一章令我記憶猶新。它描述了十二個月份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和各種動植物。

一月積雪融化,大地復甦,動物們相繼甦醒活躍了起來。

二月從樹木的年輪中讀出了生命的奧祕。

《沙鄉年鑑》中寫道:“人們在不擁有一個農場的情況下,會有兩種精神上的危險,一個是因爲早飯來自雜貨鋪,另一個則認爲熱量來自火爐。”

我毫無疑問已經深陷於危險之中,如今的危險甚至已經不是來自雜貨鋪和火爐,因爲這兩件事物也不多見了。食物來自餐桌和食堂,熱量則源於空調和暖氣。“我們迷戀工業供給我們的需求,卻忘記了是什麼在供給工業。”

現在的生活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甚至忘記了植物、動物們。

可作者卻在一個偏僻的小鎮裏仔細的觀察植物、動物們。最終從中領悟到了許多生活的奧祕。而現在的人們,高速的生活帶來的並不是快樂。

人們啊!快快醒悟吧!不要再破壞大自然了!快快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