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沙鄉年鑑讀後感500字(精選6篇)

沙鄉年鑑讀後感500字(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沙鄉年鑑讀後感500字(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沙鄉年鑑讀後感500字(精選6篇)

  沙鄉年鑑讀後感1

有這麼一些崇高的身影,可以作爲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緬懷的朋友與知音,自由地來往於文學和自然這兩個領域。無論對於文學還是自然,他們都真誠勤懇地盡了自己的職責。奧爾多·利奧波德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寫出了一生中最好的書——《沙鄉年鑑》。在書中,他倡導一種開放的“土地倫理”,呼籲人們以謙恭善良對待土地,試圖尋求一種能夠樹立人們對土地責任感的方式,同時,希望通過它影響到政府對待土地和野生動物的態度和管理方式。

《沙鄉年鑑》一書,從1941年起就開始尋求出版,直到1948年4月17日,利奧波德接到一個長途電話,牛津大學出版社決定出版他的著作,他感到無比欣慰。僅僅4天之後,鄰居農場發生了一場火災,他在奔赴火場的路上,心臟病猝發不幸去世。威斯康辛河畔的荒野上,再也看不見他那大地保護神一般的仙蹤,利奧波德的靈魂迴歸了他一生所熱愛的爲之奔走呼號的土地和荒野。

  沙鄉年鑑讀後感2

《沙鄉年鑑》(又名《沙郡年記》)是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生態倫理之父利奧波德一生觀察、經歷和思考的結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關係的書,被譽爲土地倫理學開山之作。全書從一個荒廢的、遠離現代社會生活氣息的農場着筆,對沙鄉在不同季節呈現出的不同景象進行系列追述,刻畫出一幅幅美不勝收的雋永畫面年輪訴說的歷史。

作者將視野投向北美各地,將其花費40年時光記錄下的一個個自然環境樣本,以盛宴的形式呈現出來:沼澤的輓歌、大山的思考、大雁的音樂…讓我們爲土地奉獻的繁榮歡歌的同時,更爲土地的荒廢、落寞而哭泣、沉思,然後,作者筆鋒一轉,委婉又不失沉重地分別從美學、文化傳統及倫理的角度,闡述了人與自然、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提出其土地倫理觀念:人類不應當凌駕於大自然萬物之上,應對每一個倫理範疇內的成員保持謙卑之心,平等對待它們,從而讓我們從內心深處大聲喊出對土地的愛!在《沙郡年記》的最後一章中,利奧波德闡述了和土地交流的倫理關係——土壤、水、植物和動物都和人類一樣,他認爲人類自私的擁有土地是不合理的,應當受到批判。他寫到“我們只有與那些我們能看到的、感覺到的、理解的、愛的或者是信仰着的,保持親密的關係纔是符合倫理的”。

該書曾被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評爲“20世紀自然寫作領域十大好書之一”。

  沙鄉年鑑讀後感3

今天,我看完了《沙鄉年鑑》的一二章。儘管我看了一部分,但我依舊不能理解題目的含義。沙鄉年鑑,是作者漂泊他鄉時一年一年記錄下來的自然萬物圖鑑嗎?

一月,作者寫的是冰雪消融後動物的行爲狀況。動物皆有人的感情,它的行爲,充滿着人類般的智慧,遇事會感到愉快、害怕、苦惱、不安等擬人化的感情。也許是作者對於動物的感情入深,心靈達到相通的原因吧。

文中寫到一隻形似老鷹的大鳥捕食。當聽到它抓到獵物田鼠,並嚼食後,作者竟發表了一句抒情:“哎,可憐的小田鼠,誰叫你不警惕一些,爲什麼不等到晚上再出來活動呢!”這一句感情連入了動物,作者爲死去的田鼠感到可惜,輕微的責怪之情。其實也是作者的善良,對動物的喜愛、觀察入微。這一句同情也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本來動物被捕,互相殘殺就是根本的殘忍之道,作者的一句類似點睛之筆,巧妙地營造了一種美好的和諧境界,而且他沒有將田鼠被吃的血腥過程寫出來,這也是作者對自然界的寬容理解,心中永遠有一個相信自然界美好的心。

貓頭鷹發出的警告令我印象很深。“腦子裏不能只想着春天來了,還要時刻保持警惕!”當週圍一切彷彿恢復和平時,人們往往會掉以輕心,而危險又是突如其來,沒有徵兆。因此,有時候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險的地方,人們放鬆應有個度,不能太過放縱,要時刻保持着一種面對困難的心。這樣才能穩當當地走完人生。

二月,作者寫了棵充滿歷史的老樹。老樹活了80年,一直吸收着充分的陽光,作者心裏就非常欣慰。當失去老樹時,作者會感到傷心、惋惜。我當時覺得,就是一棵樹罷了,但作者卻將自己當做樹一般,樹彷彿是他的親人,它的一切,盡收他眼底,他會爲它感到開心、悲傷……作者的心和樹連在了一起,體現了作者對樹的喜愛與熱愛自然之情。

  沙鄉年鑑讀後感4

真理總是在少數人手中。

書的結論部分,作者做出這樣的總結:“簡言之,土地倫理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着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我深信很多人在讀到真理之後,都會對其表示同意,點點頭,心滿意足地把書合上,之後就該幹嘛幹嘛去了。當工業化的進程已經到了這一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很難逃脫其桎梏。有多少人能夠有利奧波德那樣的經歷?又有多少人能夠放棄城市裏的舒適,住到鄉間的木屋裏去?有多少人能夠放棄超市裏的肉,去狩獵自然裏平等的食物?

至少我做不到。

我沒辦法放棄科學和現代化帶給我的舒適,即便我知道作者說的.是對的:“科學絕不,或不應該,只是爲獲取更舒適生活的槓桿。科學的發現是對我們好奇心的滿足,是一種比更肥的牛排或更大的澡盆重要得多的事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肥的牛排和更大的澡盆似乎更多地關係到自己的利益,是更爲直接的誘惑。在面對這種誘惑的時候,我把自然拋諸腦後。反過來講,我生於城市,我只知道如何在城市中生存,把我放到荒野之中,就好像把動物園裏的老虎放回野外一樣——是需要從頭訓練的。而且我只會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我會一面說小汽車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的麻煩,一面琢磨該買哪款車。

在這個巨大的洪流之中,弱者只有被吞噬,強者只有繼續吞噬。

大概相比於利奧波德,我是個更加悲觀的人吧。

  沙鄉年鑑讀後感5

在一望無際,死氣沉沉的沼澤之上,一枝樹枝倒伏在上面,陰鬱的天空倒映在沼澤之中,使生機顯得更加渺茫。忽然,一束陽光射穿雲層,在陽光之下,一羣大雁好像從遠方歸來,喚醒了一絲生機。大雁從何而來?我們無從知曉,一種神祕感油然而生。

一座小木屋,一座莊園,一個叫沙鄉的地方。神祕的自然。鼬鼠的足跡環繞左右,大雁的身姿從陰鬱的天空灑下大地,河灘上大自然優美的畫作,記錄了百年的年輪……這一切的一切無不使人感到自然的偉大寫神祕。

與魔術不同,魔術一旦看破便會覺得毫無趣味。自然擁有無與倫比的神祕感。在探索自然的路上,你對自然瞭解越多,自然就越神奇,對於你更是一個更加神祕的地方。

上個世紀初期,由牛頓力學爲根基的經曲物理已經將整個自然的變化幾乎分析透徹了,除了“兩片烏雲”外,自然被侷限在經典力學的框架中。然而,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相對論與星子力學橫空出世,經典力學轟然倒塌。自然的變化已經被更加神祕的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所取代。

自然正因爲它的神祕才令人感到美麗,那些定理與定律爲何存在?彷彿就像有一位上帝創造了這個有規律卻又這神祕的世界,引起人們探索的慾望。

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的行爲都要遵守大自然的規矩,那股神祕的力量操控着美的、善的、醜的、惡的等等事物。人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每個生靈都會成爲一位摯友。

去探索這個神祕卻又很平常的自然吧!這種神祕感與大自然的規矩更能激發人們對真理的渴望。

  沙鄉年鑑讀後感6

今年寒假,我看了很多書,其中《沙鄉年鑑》給了我深刻的印象。它不是一本科幻小說,也不是一本散文集,而是一本描繪自然科學的書。

書中有幾個章節,第一章令我記憶猶新。它描述了十二個月份的風土人情、自然景觀、和各種動植物。

一月積雪融化,大地復甦,動物們相繼甦醒活躍了起來。

二月從樹木的年輪中讀出了生命的奧祕。

《沙鄉年鑑》中寫道:“人們在不擁有一個農場的情況下,會有兩種精神上的危險,一個是因爲早飯來自雜貨鋪,另一個則認爲熱量來自火爐。”

我毫無疑問已經深陷於危險之中,如今的危險甚至已經不是來自雜貨鋪和火爐,因爲這兩件事物也不多見了。食物來自餐桌和食堂,熱量則源於空調和暖氣。“我們迷戀工業供給我們的需求,卻忘記了是什麼在供給工業。”

現在的生活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甚至忘記了植物、動物們。

可作者卻在一個偏僻的小鎮裏仔細的觀察植物、動物們。最終從中領悟到了許多生活的奧祕。而現在的人們,高速的生活帶來的並不是快樂。

人們啊!快快醒悟吧!不要再破壞大自然了!快快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