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4篇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4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小班幼兒對水的瞭解,從中體驗幼兒合作玩的樂趣,初步感知水的特徵。瞭解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在操作中玩泡泡,我特設計此課(玩泡泡)。

【活動目標

1.體驗玩泡泡的樂趣。

2.激發想象力,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3.能想出多種辦法吹出有變化的泡泡。

【活動準備】

四個盆中溶解有餐潔淨或洗衣粉的水,塑料杯、瓶、塑料吸管、音樂磁帶(汽車開來了)、圖形若干、圖片一幅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汽車開來了》入場

老師開車帶你們一起去玩吧!雙手轉動做開車狀入場。

(二)來到這裏,老師帶來了一位好朋友,瞧!它們是誰?出示:教師吹

泡泡,說出名稱(泡泡)。

(三)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試一試(提醒幼兒吹泡泡時,注意不要含在嘴裏)

泡泡長得什麼樣?(大、小)(圓)你看到什麼顏色(紅黃等)總結泡泡是彩色的,怎樣吹出許多泡泡。

鼓勵:自己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吹法。

(四)引導幼兒思考

1.你用什麼方法讓泡泡越飄越高?越飄越低?

2.泡泡飛到高的地方會怎樣?說一說泡泡爲什麼會破?

(五)我們認識瞭解了泡泡後,讓我們一起和泡泡玩遊戲《玩泡泡》

泡泡累了,我們也累了,我們快和泡泡說再見。把相應的彩色泡泡送回家。孩子們快坐上我的汽車回家了。

說課:

本課是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設計的,本課題是科學課《玩泡泡》,我把此課分成了

1、認識泡泡

2、體驗泡泡

3、引導思考

4、玩遊戲四個過程,逐步讓幼兒在玩中體驗快樂的情緒。我入場選擇了汽車開來了,讓幼兒坐上汽車去找一找泡泡並玩一玩,認一認。認識的同時讓幼兒自己去體驗吹泡泡並觀察,充分觀察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觀察想象能力,再引導幼兒觀察泡泡的變化,從而培養幼兒的思考力;在玩遊戲中讓幼兒再喜歡泡泡;泡泡累了,讓幼兒知道把泡泡送回家,從中讓幼兒自己去操作送泡泡,幼兒體驗了泡泡回家的樂趣。

最後,幼兒聽音樂《汽車回家》達到本節課的前後呼應,連貫性,整體性的一面。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歌唱活動,在歌唱中體驗快樂。

2、學唱歌曲,熟悉旋律及歌詞,用合適的動作表現小豬憨態可鞠的形象。

3、能通過琴聲及教師的暗示,感受歌唱與間奏相結合的歌曲形式。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1、小豬玩具一個,小豬頭飾若干。

2、鋼琴、曲譜。

活動過程:

1、實物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小豬玩偶,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教師:你喜歡小豬嗎?看看老師手裏的這隻小豬長的什麼樣?

(2)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小豬可愛動作、表情等等。

2、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熟悉歌詞。

(1)教師彈唱1-2遍,引導幼兒傾聽,並用簡單的語言說一說聽後感受?

(2)教師根據歌詞內容提問。

教師:你從歌曲裏聽到什麼?歌曲裏的小豬長什麼樣子?

(3)教師再次輕唱歌曲,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現小豬的形象,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

教師:你們能學一學歌曲中小豬的樣子嗎?

(4)教師帶領幼兒邊讀歌詞邊做動作。

3、學唱歌曲。

(1)教師教唱歌曲,幼兒學唱。

(2)隨鋼琴伴奏,帶領幼兒完整的演唱歌曲2-3遍。

(3)教師反覆彈奏間奏,引導幼兒在間奏處加上身體動作。

4、歌曲表演。

(1)教師帶領幼兒表演唱。

(2)教師彈奏音樂,幼兒分女生、男生進行歌曲表演。

(3)幼兒聽鋼琴伴奏,加入動作、表情完整的表演歌曲。

活動延伸:

在娃娃家中放入小豬頭飾,供幼兒表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撕撕玩玩彩紙中,感受彩紙的色彩和數量不同。

2、在想象中,體會快樂的情緒。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紅、黃、綠、藍等彩色紙條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一、彩紙像什麼

1、(出示彩紙條)這是什麼?(五顏六色的紙)你們看看這像什麼?(抖動紙條:像花、像煙火等)

讓孩子在自由的想象中,充滿激情地進入活動。

2、(拿一張紙條邊撕邊示範)我把紙條變成了什麼?我把一張紙條變成這麼多的小紙片。

這是示範,動作要清晰。

3、我們在過節和高興的`時候,就把它撒在空中。(把準備好的彩色小紙片撒向空中)哦,過節啦,好高興啊。

激起幼兒玩耍的興致。

二、撕紙條

1、你們想高興嗎?你們想過節嗎?桌上有這些彩色紙條,你去把它變成小紙條,越小越可以飄起來,看。

激發幼兒撕紙的願望。

2、幼兒撕紙,老師指導撕紙,小紙片放在塑料小筐裏。

三、過什麼節

做完了嗎?我們來過節吧,過什麼節呢?(好,過節)來,一起來往上拋,過節啦!啊,過節真開心啊!

在玩耍中,說說自己知道的節日。

四、找顏色紙片

1、你們看,地上都是小紙片。(舉起紅色小紙片)你找出這種顏色的小紙片,找到了嗎?這是什麼顏色啊?(同樣的方法找黃、藍、綠)

2、請你找紅色的紙片。(聽語言指令找顏色紙片)

小年齡孩子的認知特點是先對照實物後,才能說出名稱

五、一片和許多片

(把手上的任何一種顏色的紙片放在筐裏)看,你們手上的一片紙片,放在一起變成多少紙片?(可以反覆)

感受和許多,積累相應的經驗。

六、什麼東西是這個顏色

這是黃紙片,什麼東西是黃色的?(大膽發散的,得到同顏色的紙娃玩)送你一個黃寶寶。

認識的顏色與孩子的生活相聯繫。

這裏還有許多顏色寶寶,我們明天再玩吧。

【活動反思】

五顏六色的彩紙本身就吸引孩子們的眼球,讓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撕彩紙更和談們的心意,在遊戲的同時積累了知識經驗,也複習鞏固了所學知識,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小百科: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爲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紙、複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紙發明源於中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念兒歌《洗手》,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2.瞭解不洗手的危害,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洗手》;(2)一條髒毛巾。

活動過程:

一、幫助髒髒的小毛巾

1.出示髒髒的小毛巾,教師配音哭聲。

小毛巾怎麼啦?

幼兒自由猜測。

2.小朋友手沒洗乾淨就在我身上擦,把我擦髒了。

提問:

(1)毛巾爲什麼哭?

(2)怎樣讓小毛巾不哭呢?

(3)小手洗不乾淨,會怎麼樣?(讓幼兒知道不洗手或手沒洗乾淨的危害,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二、正確洗手方法

1.討論洗手的方法,該不該洗手。

怎樣把小手洗乾淨?

2.配合教學掛圖念兒歌《洗手》,幼兒欣賞。

3.幼兒邊學兒歌邊練習洗手方法。

三、什麼時候要洗手

1.什麼時候需要洗手呢?(飯前、便後、手弄得很髒的時候都需要洗手)

2.怎麼能知道小手洗乾淨了沒?(看、聞、摸等多種感官方式)

活動延伸:

督促幼兒吃東西前要養成洗手的好習慣。

附:洗手歌

捲起袖、淋溼手,抹上肥皂搓一搓。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裏也搓搓。

清清水裏洗呀洗,再把水滴甩乾淨。

拿條小毛巾,小手擦乾淨。

活動反思:

活動對幼兒進行勤洗手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開始以一條髒毛巾的話題討論方式進入活動主題,讓幼兒知道爲什麼要洗手,鼓勵幼兒自己來介紹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利用通俗易懂的兒歌,具體形象的演示,富有激情的語言,再加上有徒手練習的鋪墊,先前進行個別的糾正和輔導,使得實際練習有條不紊的開展。讓幼兒真切觀察和感知到如何能把小手真正洗乾淨的真實過程,都學會了用正確方法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