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10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10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在與小鼴鼠一起尋找“肇事者”的過程中,瞭解到動物的“嗯嗯”是不一樣的,並知道“嗯嗯”時要顧及到他人。

2. 在圖片的幫助下,辨認一組漢字,感受漢字與圖片對應的關係,提高對漢字的敏感性。

3. 感受故事的有趣好玩,體驗閱讀和想象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16本《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圖書

2、 鴿子、馬、山羊、豬、奶牛的圖片及字卡

活動過程:

1、 介紹圖書名稱,引起幼兒興趣。

(1) 今天老師帶來一本新書,書名叫《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嗯嗯是什麼意思呀?(幼兒自由回答)

(2) (師手指小鼴鼠)這是小鼴鼠,它的頭上是什麼呢?(嗯嗯)

(3) 我們一起來看這本書,請小朋友把書翻到第1頁,翻好了嗎?(師讀書到括號前)看看小鼴鼠是什麼表情?(師讀完括號內容)

(4) 我們看第二頁,小鼴鼠的表情是什麼樣?我們來學一學小鼴鼠的動作。(師讀完括號內容)你們從哪看出來小鼴鼠的視力不好?

(5) 翻到第3頁,翻好了嗎?師讀第3—4頁的括號前,“叭”,鴿子的嗯嗯是什麼樣的?還濺到了小鼴鼠的腿上,(讀完括號內容)

2、 幼兒自由閱讀,瞭解故事內容。

(1) 小鼴鼠又去問了哪些動物呢?它們的嗯嗯是什麼樣子的?請小朋友從第5頁看到第14頁。

(2) 小鼴鼠問了誰?(教師根據幼兒所說的動物依次出示圖片)

(3) 我這裏有些漢字寶寶,你們認識它們嗎?這是什麼字?(請個別幼兒上來把字擺在圖片的下方)。

(4) 山羊的嗯嗯在哪裏?你們發現它是什麼顏色的?

(5) 奶牛的嗯嗯是什麼樣的?小鼴鼠在哪裏?爲什麼躲在這兒呢?

(6) 小鼴鼠又問誰啦?畫面很有意思,這是豬頭,這是豬屁股,小鼴鼠做了一個什麼動作?爲什麼要這樣呢?

(7) 後來它又去問誰?它有沒有找到是誰嗯嗯在它頭上?想不想知道?我數一、二、三,你們把夾子拿掉放在簍子裏。後面不要翻,要不然就沒有趣了。

(8) 它又找了誰?(書面向幼兒),這是蒼蠅的嗯嗯嗎?那到底怎麼回事?我們聽聽書上怎麼說的。

(9) 師讀完16頁,問:是誰的大便呢?猜猜看,小鼴鼠會做什麼事?

(10) 師讀完,它爲什麼呲溜一下趕緊鑽回地下呢?

3、教師與幼兒完整閱讀

(1) 你們想和老師把這個好玩的故事再讀一遍嗎?

(2) 翻開封二,下面有兩行小字寫的是什麼呢?仔細聽一聽,你會自己到廁所嗯嗯嗎?

(3) 這本書真有趣,它讓我們知道了這些動物的嗯嗯是什麼樣的,還讓我們知道嗯嗯要去廁所,小朋友對動物嗯嗯的問題很感興趣,我們可以查找圖書,收集資料,詢問爸爸媽媽,然後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多次探究驗證中探索感知力作用於蛋殼的凹面與凸面時出現的不同現象,發現拱形面能承受更大的力。

2、在操作中能仔細觀察,會與同伴分享交流探究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小雞出殼》掛圖;

2、雞蛋殼、削好的鉛筆、針筒、裝水的盆、托盤、積木、紙板若干;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小雞出殼"引發問題,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雞姐姐和雞妹妹吵個不停,你們來評評理,到底是誰先啄破了蛋殼?"

二、第一次探索:戳雞蛋殼的凸面與凹面,哪個更容易破?

1、與幼兒共同設計實驗方法:

提問:我們來做個實驗吧,那要怎麼做能比較出誰先啄破蛋殼的呢?需要什麼材料?

什麼東西比較像小雞的尖嘴巴?

2、幼兒用鉛筆模擬小雞的尖嘴巴,做自由落體,分別戳蛋殼的凸面、凹面,並記錄探究的結果。教師關注幼兒探究的過程與困難,鼓勵幼兒多次嘗試驗證。

3、結合幼兒記錄表,交流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都發現蛋殼的凹面比較容易戳破,蛋殼的凸面要花較大的力才能戳破。"

三、第二次探索:爲什麼蛋殼的凸面不容易戳破?

1、設置疑問:雞姐姐不服氣,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爲什麼啄不破蛋殼呢?

我用的力氣到底到哪裏去了呢?

2、教師出示針管,介紹操作的方法。

3、幼兒實驗,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流下的情況

4、交流分享探究的結果。

教師:針管裏的水落在蛋殼凸面時就散開了,就像鉛筆戳在蛋殼上的力被分散了,所以蛋殼不容易破;當水落在蛋殼的凹面時,會集中在蛋殼裏,就像是力集中在蛋殼的中心,蛋殼就容易破。

四、第三次探索:拱橋承載的重量更大嗎?

1、教師介紹材料及操作方法:

幼兒兩兩合作,分別用紙板搭兩座"橋"(一座平面橋、一座拱橋),

然後輕輕地往上面擺放積木,比一比哪座橋承載的積木更多,並以小組記錄的方式記錄結果。

2、幼兒操作探究,教師引導幼兒更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自己探究的結果。

3、結合記錄表分享交流:

哪座橋承受的積木多?有不同意見的嗎?

五、引發問題,拓展活動。

教師:"拱形的力氣更大嗎?在我們的生活裏,人們在哪些地方運用到了拱形,

請你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明天帶到班上和大家分享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競賽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地瞭解四季的特徵給予人們生活的關係。

2、激發幼兒的競爭意識和能力。

3、繼續培養幼兒的小組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積極的參與活動。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一)、活動前準備:

1、根據幼兒意願自由分成四組:春、夏、秋、冬組,並在每組中推選一位組長;

2、各組幼兒分頭尋找相關的季節特徵:資料或實物;

3、教師深入每組瞭解幼兒的情況,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二)、活動中準備:

1、與幼兒共同製作五角星、金牌、銀牌、銅牌,並在背面貼上雙面膠;

2、在黑板上張貼春、夏、秋、冬四個字,分別代表四組;

3、幼兒分成四組而坐,帶好收集的資料;

4、進行曲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每組幼兒自由邀請來聽課的教師作爲嘉賓後援團

(二)、引出活動內容,提出擂臺賽的要求:

如:介紹四季的特徵及與人們的關係,回答正確以鼓掌通過,同時回答的幼兒自己上前在相應的四季下貼上五角星;每組按順序輪流回答;隨便插嘴或影響別人將被扣除禮貌分等。

(三)、幼兒進行擂臺賽:

各組輪流介紹自己季節的特徵及與人們的關係,並出示自帶的資料

(四)、數五角星:

幼兒介紹數的方法

(五)、發獎儀式,放進行曲:

請冠軍發言

(六)、評價活動:

表揚肯定幼兒積極動腦,鼓勵幼兒繼續努力,的冠軍的幼兒不驕傲。

活動自評:

幼兒在這個活動中的積極性、參與性非常高,連平時不太聲響的幼兒今天也表現積極,看來幼兒都有集體榮譽感,都想要爭第一。活動中幼兒也非常自信,紛紛拿出自己帶來的實物和資料向大家介紹,聲音響亮。幼兒不斷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使場上產生了很多的爭論,活躍了氣氛。活動中各組幼兒間還出現了互相幫助的現象,力爭使自己一組獲得好成績。從活動中看出,幼兒喜歡探究四季,也在積極地做着準備。通過各種途徑瞭解,對四季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知識面比較廣,帶來的實物也很豐富,最後的發獎儀式使活動達到了高潮,雖然只是一張紙,但由於是幼兒通過努力後得來的,因此特別得自豪和神氣。孩子在請後援團的時候與人交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活動中由於請了嘉賓後援團,使得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積極參與,也爲幼兒間的競爭帶來了更激烈的程度。

但在活動前由於是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季節,因此使得每組幼兒間能力差異較大,特別是春季組能力顯得相對較弱,雖然有後援團的幫助,仍顯得較平淡。因此,以後在幼兒自由結伴分組的基礎上,教師還應作適當的調整。

 活動他評:

從活動中看出,孩子的積極性非常的高,這個活動適合在大班開展。班中孩子的發展水平也較均衡,人人願說、肯說。活動中教師創設了良好的活動環境,使後援團的老師也積極的投入了活動中,增加了場上的氣氛。教師有較強的整合觀念,如數五角星用不同的方法,涵蓋了計算的內容;請後援團,也提高了幼兒的交往能力。活動中也看出,孩子的探索慾望強,獲得的知識和信息較多。

但活動中的形式還可以增加些,可以有必答題、搶答題等,使氣氛更熱鬧些。同時,幼兒在回答過程中有的內容有不同的答案,如:春秋都能穿的褲子,教師還可以多讓幼兒產生爭論,只要有道理都行,增加比賽激烈的程度。

 教學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活動中,我緊緊把握這個理念,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輕鬆地認識、理解了學習內容。課上的氣氛也是很活躍的,發言也很積極,較好地達到了預期設計的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水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但是不易爲幼兒所瞭解的東西,本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讓幼兒瞭解水垢和水垢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簡便方法,以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及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

[活動目標]

⒈初步瞭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⒉培養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⒊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⑴幼兒觀察瓶內的水垢,認識水垢

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着的物體就是水垢。

⑵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裏、什麼容器裏見到 過水垢?

⑶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

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裏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後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裏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裏,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廠裏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⒉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⑴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

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隻手扶住杯子,另一隻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⑵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⑶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生的變化。

⑷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⑸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⒊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⒋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感受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生活。

2、能夠通過辯論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

3、瞭解城裏生活和鄉下生活的差異性,懂得只要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電子圖畫書《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

活動過程:

一、閱讀前準備:

老師在介紹這本書之前,先問一問孩子們對於城市和鄉下的認知,把孩子們說的一些關鍵性的話語記錄在黑板上,在瞭解孩子知識的基礎上,開展閱讀活動。

二、第一遍閱讀故事:

1、大聲朗讀一遍故事的內容,掌握好節奏,在比較複雜的地方稍微停頓一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畫面完全呈現,包括文字)

2、閱讀完畢後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如“故事裏的主人公是誰和誰?”“它們住在哪裏呢?”,然後提出一些細節性的問題,如“吃了什麼東西?”“老鼠們躲在哪裏?”,如果孩子們回答不上來,就建議再仔細地讀一遍書。

三、第二遍閱讀故事,提出問題:

1、老師放大畫面,請小朋友找一找,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不一樣的地方。(如城裏老鼠戴着眼鏡、穿着紅色的西裝、拿着包,鄉下老鼠穿着藍色打補丁的褲子等等,可使用電子畫筆將細微的地方圈出來,也可以讓小朋友來操作)

2、老師可以放大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的表情,問一問小朋友它們的表情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爲什麼是這樣的表情呢?

3、請小朋友回憶並思考,現在看到的城裏的樣子和剛剛看到的鄉下的樣子,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4、看看老鼠們的表情,想一想它們爲什麼害怕呢?

5、故事的最後,鄉下老鼠回家去了,想一想,它爲什麼要回家呢?

四、複述故事,並進一步挖掘故事的深意:

1、老師可以將配音去除,請小朋友們看着畫面試着來講故事(文字部分可保留),每個小朋友講一幅畫,連續下去。

2、利用故事裏的一些音效來加深幼兒對故事的印象,如“汽車的鳴笛聲”、“關門聲”、“人的腳步聲”表示在城裏,“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表示在鄉下等等。

3、鼓勵幼兒大膽地展開想象力,創編新的故事,如當城裏老鼠和鄉下老鼠再次相遇,而它們各自住的地方又發生了很多變化,這個時候,它們會怎麼樣呢?幫助幼兒構思合情合理的情節,續編故事。

五、小結:

老師可以引導幼兒體會,不管是生活在城裏還是鄉下,每個人都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所以是沒有“對”和“錯”之分的,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好。

活動延伸:

1、請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探尋城裏和鄉下的差異性。

2、找一找自己家鄉的美麗的地方,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市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鼓勵孩子們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們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孩子們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課後還有孩子們在討論。

課後,我發現自己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你問的問題是:城市老鼠到鄉村老鼠家裏做客說了些什麼?可孩子們的回答卻是城市老鼠吃的是什麼,把你下一個問題的答案說出來了,這個時候,我順着孩子們說的繼續下去了,沒有繞回自己預設的問題上,後來又跳回去,感覺有點亂。就像師傅說的,活動的提問上面感覺有點浮,就是浮在上面,跳來跳去,有點亂,活動中,要給自己定一條主線,要順着自己的主線下去,自己要把握住,而不是讓孩子們牽着走,有些回答可以適當的忽略,不要什麼都接,自己心裏要有一把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願意爲維護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重點:

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教學難點:爲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錄像短片兩段(整潔和髒亂的小區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勞倫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放錄像(整潔和髒亂的小區)提問:“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爲什麼?”“垃圾從哪兒來?”“垃圾有何危害?”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提問:“垃圾可以分成幾類?”“那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環節三:遊戲——送垃圾“回家”

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垃圾桶內。

提問:你們認識這個垃圾桶嗎?爲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桶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結合自身說說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標誌。

導入: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鼓勵幼兒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活動延伸:

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意圖:

上海市學期課程指南告訴我們,大班幼兒開始有了合作意識,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玩伴,也能與三、五個小朋友一起開展合作性遊戲。基於大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及能力,合作性的遊戲活動會更能激發幼兒內在的合作意識,獲得合作方法和能力。

綱要提出,幼兒園要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優化教與學的的過程。教師的教育方式應從直接傳授知識轉變爲以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自主活動爲主。注重幼兒學習的過程,豐富幼兒活動的經歷和體驗,爲幼兒提供活動與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活動目標:

1、在遊戲情境中尋找遊戲夥伴,並協商討論尋求問題答案。

2、對小學生活充滿嚮往,體驗與同學在一起遊戲學習的快樂。

重點:通過遊戲情境尋找共同遊戲夥伴,並協商討論尋求問題答案,體驗共同遊戲的快樂。

難點:理解題意,運用已有經驗,共同合作解決問題,尋找答案。

活動準備:

活動ppt、遊戲桶、遊戲紙、答題板、拼板活動過程:

一、導入:音樂

(一)去羊村小學讀書師:今天,我們背上小書包去青青草原的羊村小學讀書吧!(跟着音樂背上小書包感受上學的愉快氣氛)

(二)引出問題:需找同班同學師:學校到了,誰在學校門口迎接我們小同學呀?(播放慢羊羊校長視頻)慢羊羊校長對我們說了什麼呀?他讓我們做什麼遊戲。(尋找班級同學)

二、尋找同班同學要求:根據自己手中的紙板,與其他小朋友配對成某一小動物,從而成爲一個班級的同學。

師:小朋友的椅子下面各有一塊板,他是小動物身體的某一部分,當您能和另外兩位同學拼成小動物,那麼你們就是同班同學啦!很有趣的遊戲哦!(講得就是默契)

(一)幼兒操作尋找同班同學

(二)驗證:是否是同學,能否拼成某個小動物。

(三)小結:同學找到了,那麼,也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班級裏的每個人都非常得重要,是其中的一部分,少了誰都不行!

三、尋找班級鑰匙(一)尋找班級鑰匙:

(一)村長畫外音:你們都很棒,在最短的時間裏,尋找到了自己的同班同學,那麼接下去你們將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班級的鑰匙。

1、師:班級鑰匙就在這些盒子中,誰能用最快的速度告訴大家,一共有多少個盒子?那麼4個班級就會有4把鑰匙,那麼到底是哪一個?

2、教師介紹需找鑰匙的方法:

我們要將本班桌子上的三個題目完成,然後把三個答案和在一起,具備了三個要素之後就是盒子外的答案。

3、幼兒操作--驗證(根據紙上要求可根據每個成員的不同特長將題目完成)

4、各組獲取鑰匙一起打開班級大門(歌曲喜羊羊灰太狼)小結:在小組中我們發揮了每個同學的特長和聰明的頭腦,齊心協力尋找到了自己班級的鑰匙,你們成功了。

(二)模仿同學間相互進行自我介紹創作感悟:

動畫片喜羊羊灰太狼是孩子們所喜愛和熟悉的,故事中聰明、機智、勇敢的羊羊形象給孩子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選取羊羊小學讀書的活動背景,既帶有一定的遊戲情境,同時也是鼓勵孩子們像故事中的羊羊們一樣,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共同去面對難題的精神品質。

在滿足大班幼兒年齡和心理特點的同時,我們也發現大班幼兒即將進入小學,在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中他們積累了大量共同生活的經驗和知識經驗,這些經驗使得他們更加自信、更有活力。如何讓幼兒的這些特質和潛能更好的發揮呢?所以在設計這個活動之前,就試圖將固有的教學形式進行一個打破,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活動氛圍中,在嘗試共同合作解決問題中明白某一個道理,那就是"朋友間的相互幫助,共同努力能讓我們獲得成功"。淺顯的`道理蘊含在一個個充滿挑戰的遊戲中。

幾個遊戲的設計,也是層層遞進,在前一個遊戲經驗的基礎上,完成下一個遊戲。這也是一個幫助幼兒積累和梳理合作經驗的過程,也讓幼兒感受到了共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後的喜悅。

活動評析合作活動《羊村上學記》通過歡迎大班小朋友上羊羊小學讀書的故事情節,爲幼兒設計了幾個去羊村讀書的小障礙,使得孩子在急於解決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積累遊戲合作的經驗。

一、在遊戲情境中輕鬆學習、愉快答題,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

首先遊戲的形式符合大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需要。其次在遊戲中加入共同實踐操作、共同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形式,幫助幼兒積累合作的經驗。並嘗試協商,運用個人學習經驗去解決共同的問題,面對共同困難,這些心理品質的鍛鍊,使得大班的孩子在活動中越發顯得可愛和機智。同時在活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孩子是非常享受這樣的活動經歷的,他們在與同伴的交流和討論中,感受彼此帶來的智慧和力量。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在活動中特別的明顯。

二、活動內容的豐富以及遊戲的巧妙設計使得活動更有趣更有益。

活動中的拼板環節是一個有趣的遊戲。首先它和以往幼兒接觸的拼板內容不同,沒有形狀、顏色的提示,每人手上有一張,12人同時拼,答案有4個。如果沒有先前的合作經驗,沒有空間感沒有大膽的想象,是很難完成4個小動物拼圖的。遊戲的設計使得整個過程讓人心急又充滿挑戰和未知。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分解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引導小朋友積極探索數學活動。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1———10的數字卡。

2、學具:兒童用書,幼兒自帶10根小棒。

  活動過程:

一、複習數字10

1、教師:伸出小手,數數自己有幾個手指頭?(10個)

2、教師:數字10怎麼寫?

3、請孩子說一說,寫一寫。

二、學習10的組成(標題)

1、出示10張蘋果圖讓學生數一數(課件演示)。

2、教師:請你嘗試着把10根小棒分成兩組,有幾種分法呢?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3、請孩子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4、(演示課件)教師根據交換規律和左邊多1,右邊少1的規律在黑板上寫出10的分解式。(教師板書)

5、教師總結,請學生分組讀一讀10的組成。

三、情境感知——看圖學習加法應用題

1、出示蘋果圖。

看看這幅圖,根據這幅圖編出一道加法應用題出來?

2、引導小朋友用三句話表達圖片的意思。(圖上有4個紅蘋果,6個綠蘋果,問:圖上共有幾個蘋果?)

3、小朋友口述圖意並說出算式,老師記錄。

4+6=10(個)

四、做遊戲"找朋友"

1、教師提供每個孩子一張數字卡,組織孩子圍成一個圓圈。

2、教師:音樂開始,當唱到"找到一個好朋友"時,請你找到和你的數字卡合起來是10的同伴做好朋友。

3、遊戲開始,可以讓孩子互換數字卡反覆遊戲。

五、請孩子結合兒童用書練習。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複習5以內數的分解及組成,初步理解除一以外的數,都可以分成兩個數,兩個數合起來是原來的數。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數字卡若干、胸飾、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幼兒人手一張數字卡片放在口袋裏。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複習5的分解”

導入,“我們來看這是數字幾呢?”(5)我們將數字5分解,可以有幾種分法?(有四種)分別是:(1和4、2和3、3和2、4和1)。小朋友真聰明,下面我們可以用5的分解來玩一個遊戲,我說一個數字、請你也說一個數字,我和你們的數字合起來是“5”。如:“我說2”、幼兒答出“我說3”。遊戲進行可根據音樂節奏拍手進行數次。

二、基本部分:“遊戲”

1、“遊戲玩得真高興,我們又要到森林裏去玩了,森林很遠的,我們5人一組開火車去吧!

”“好了,我們到森林了,森林之王給我們準備了一個分一分的遊戲,請小朋友看數字卡片,在音樂聲停止的時候迅速分開站在線的兩側。(舉例,請一組小朋友做示範)開始進行遊戲。”

2、森林裏還有一個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麼?(魔洞),這個魔洞只允許數字5過去,可我們小朋友也想過去怎麼辦呢?(先變成數字寶寶),請你們先將自己的數字寶寶請出來,看,向我這樣變變變就變成數字寶寶了,呢們也快點變一變吧!小朋友看自己是數字寶寶幾呢?你們的數字是5嗎?怎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字能夠變成5呢?(2和3組合)真聰明,看我和她合起來是5,我們手拉手先過去了,你們也快點找一個與自己合起來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隊一起過魔洞吧!

三、結束部分:幼兒操作卡練習

今天玩得數字遊戲高興嗎?我們把剛纔的遊戲記錄下來好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記錄)。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活動區中進行操作卡練習。使幼兒對今天的活動加以鞏固、複習。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課,幼兒瞭解了5的分解。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很積極的動手操作。在操作中發現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鍛鍊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背景

在我園舉辦的“海邊親子一日遊”活動中,孩子們從光着腳丫踩上沙灘的那一刻起,臉上就露出了抑制不住的興奮和喜悅。“哇,光着腳走路真舒服!”“看,這是我的腳印!”“這兒有泥螺,快來撿!”……孩子們光着小腳在沙灘上一起拾泥螺、踩文蛤,追逐嬉戲,快樂無比!

腳對於幼兒來說非常熟悉,但往往越熟悉的東西關注的就越少,他們對腳的認識只是一些感性經驗,比較零碎,沒有一個整合的概念。其實,幼兒特別喜歡赤腳玩遊戲,但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大人和周圍環境的限制。我想,既然幼兒對小腳這麼感興趣,爲何不抓住這個絕好的教育契機,把幼兒最熟悉的小腳作爲一個活動的材料呢?於是我在“愛家鄉”的主題背景下設計了此次健康活動。本活動來源於生活,旨在給小腳自由,讓它真正跳起來動起來,體驗小腳丫帶來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小腳的特徵、用途,產生探索小腳的興趣。

2.嘗試用腳的不同部位踩出各種各樣的腳印,並與腳印圖板匹配。

3.體驗玩腳印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佈置“腳丫樂園”場景(小橋、相同腳印拼成的小路、海綿墊、鵝卵石小路)。

2.腳印圖板(兒童泡沫板上面粘有不同的腳印)、小鈴、腳、丫標記各20個;神奇小路(橡皮泥製成)、腳印轉盤;籃子兩個。

3.活動背景音樂(三段不同的音樂),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師生做開車狀,進入“腳丫樂園”(音樂一)

(評析:幼兒喜歡玩遊戲,教師以“去腳丫樂園玩”的口吻導入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的遊戲興趣。)

二、探索腳丫的結構、用途

1.小腳做運動。

(1)腳跟、腳尖、腳邊、單腳、雙腳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音樂二)

(2)走小橋、腳印小路、海綿墊、鵝卵石小路。

師:看,這兒有小橋,上去走走吧!

(評析:活動中,幼兒對光着腳丫做運動充滿好奇,教師利用這個興趣點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觀察、感知、認識自己的小腳,增強了探索的慾望。)

2.認識腳背、腳心、腳跟、腳趾,重點介紹足弓。

師:看看你可愛的小腳上有什麼?

幼1:有腳趾頭。

幼2:腳跟。

幼3:還有腳背。

師:仔細看看老師腳底中間是什麼樣子?(師一腳踩在地上)

幼1:腳底中間是空的。

幼2:向裏凹進去的。

師:腳底中間向裏凹進去的地方叫“足弓”,有了它,腳就像有彈簧一樣,走路有彈性,還不痛。

教師引導幼兒摸摸自己的足弓,撓撓腳心,說說有什麼感覺。

師:比比你的腳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幼1:明明的腳比我的胖。

幼2:石老師的腳好大啊!

幼3:我的腳是白白的。

小結:每個人的腳都是不同的,膚色、寬窄、胖瘦及足弓的彎度都不一樣,有的人腳大,有的人腳小,等到小朋友長大了,腳也會長大的。

(評析:幼兒在碰碰、摸摸、撓撓中,與小腳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倍感親切;在看看、數數、比比中,對小腳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鞏固了自己對腳的結構的認識。)

3.幼兒說說小腳走在草地、海綿、鵝卵石等不同材料上的感覺。

幼1:草地上軟軟的。

幼2:走在鵝卵石的小路上有點疼。

幼3:感覺不一樣,小橋上有點硬。

小結:小腳能走、跑、跳,走在不同的地方,還會有不同的感覺,它的本領真大。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小腳,不讓它受到傷害!

(評析:此環節在小腳做運動的基礎上進行,由於幼兒有了先前感知不同材料的經驗,教師啓發提問時幼兒表現得相當踊躍、大膽,用詞相當豐富、準確。)

三、玩腳印遊戲

1.出示“神奇小路”,引導幼兒在上面踩出腳印。

師:剛纔走過的小路上有什麼?腳印是什麼樣子的?怎樣站才能踩出來呢?

教師出示“神奇小路”,幼兒自由討論、嘗試踩出腳印,即雙腳併攏,立正站好。

2.出示“腳印轉盤”,鼓勵幼兒踩出不同腳印,並找出相對應的腳印圖板。

師:看,這是腳印轉盤,誰能在上面找出剛纔的腳印?

請一名幼兒在轉盤上找出相同腳印的圖板。

師:在“神奇小路”上,你還能踩出不同的腳印嗎?

幼1:我想踩出“丁”字形的腳印。

幼2:我用右腳踩一個腳印。

幼3:雙腳踮着腳尖踩。

幼兒踩腳印,並找出相對應的腳印圖板。

(評析:幼兒踩一次腳印,“神奇小路”就得變一次,具有一定的魔幻色彩,爲幼兒的學習增添了不少的想象空間,激發了幼兒想踩腳印的慾望,充分調動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

3.根據腳印圖板在“神奇小路”上踩出相應的腳印。

(1)轉動轉盤,幼兒踩腳印。

要求:轉盤一停,箭頭對着哪個腳印,幼兒就在“神奇小路”上踩出相同的腳印。

(2)幼兒每人取一塊腳印圖板照着踩。

(評析:教師轉動腳印轉盤時是快慢交替進行的,這爲活動增添了趣味性,大大刺激了幼兒的運動神經,他們表現大膽,玩得非常開心,真正體現了“學中玩,玩中樂”的教育理念。)

四、走“腳印”小路

1.幼兒自由組合,把手中的圖板拼成小路,教師提醒幼兒小路上的腳印方向要保持一致!

師:你們拼的是什麼樣的小路?

幼1:我們拼的是T字形的小路。

幼2:這是一條迷宮小路。

幼3:我們的小路像條毛毛蟲。

2.幼兒走走“腳印”小路。(音樂二)教師注意提醒幼兒排隊看清楚腳印走。

3.幼兒將腳印圖板拼成一條長路,走一走。

(評析:走“腳印”小路的目的在於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要求幼兒之間合作,遵守一定的規則來完成任務,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上一環節幼兒玩腳印遊戲是重點,這一環節則是它的昇華,是幼兒活動的難點。兩環節內容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符合幼兒認識的特點和規律,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循序漸進地獲得了本領和情感的體驗。)

五、遊戲:跳動的小腳丫

1.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小鈴鐺)

幼兒每人一串小鈴,套在右腳上。幼兒站成圓圈後,教師介紹遊戲名稱及規則:音樂開始,幼兒在空地上學小動物跳舞,跳到這兒,跳到那兒;音樂停止,趕緊找塊空的腳印圖板站上去!必須踩着圖板上的腳印不動!踩對了,老師就會撓癢癢!否則,就會被彈腦門兒。(音樂一)遊戲2~3次。

2.幼兒手拉手,歡快地跳着“鈴鐺舞”下場,活動結束。

(評析:教師獎勵每人一串小鈴,這既是對幼兒走小路的肯定,又是爲下一環節跳鈴鐺舞做準備,一舉兩得!活動中幼兒反應迅速,動作敏捷,對各種腳印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而跳鈴鐺舞則把幼兒的情緒推向了最高潮,幼兒興奮、喜悅,這在他們天真、快樂的笑臉上一覽無遺。這也正好點明瞭主題“樂翻天”,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