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10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彙總10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藉助沙畫、圖譜理解歌詞內容,學習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在自主學習、接龍遊戲、傳遞愛心等過程中大膽演唱。

3.感受歌曲中愛的情感,體驗愛的溫暖和快樂。

4.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5.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沙畫視頻、沙畫臺、三角架、投影儀、攝像機。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引出主題。

教師:聽,歡快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唱起來、跳起來吧!

教師:平時誰很愛你?你還聽過誰對誰說我愛你?

(二)自主學習,理解第一段歌詞內容,並嘗試演唱。

1.自主學習,理解第一段歌詞。

(1)幼兒分組欣賞沙畫視頻,引出第一段歌詞。

(2)幼兒回答,教師逐一出示圖譜。

(3)有節奏的朗誦第一段歌詞。

2.有感情的學唱歌曲第一段。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第一段。

(2)幼兒有感情地學唱。

(三)自主學習,理解第二段歌詞內容,並嘗試演唱。

1.自主學習,理解第二段歌詞

(1)師幼討論:如果有人對你說我愛你,你的心裏會有什麼感覺?

(2)自主學習,理解第二段歌詞。

(3)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圖譜。

2.學唱歌曲第二段,並能掌握歌曲中的難點。

(1)教師示範演唱歌曲第二段。

(2)幼兒練習演唱,並能注意"力量"的"量"字音拖得特別長。

(四)完整學習歌曲。

1.完整欣賞沙畫。

2.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

(五)多元練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接龍遊戲,演唱歌曲。

2.傳遞愛心,趣味演唱。

附歌曲:《我愛你》

蜜蜂對着鮮花說我愛你,青蛙對着池塘說我愛你,

星星對着月亮說我愛你,葵花對着太陽說我愛你。

你的愛給了我溫暖和快樂,你的愛給了我勇氣和力量。

我要對你大聲的呼喊我愛你!我要對你大聲的呼喊I love you!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動畫片《貓和老鼠》是一部深受幼兒喜愛的片子。故事講述了黑貓湯姆受盡老鼠傑利欺負的事情,詼諧、幽默。幼兒對於老鼠那種不畏強大、機智勇敢、聰明幽默的表現非常喜歡。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興趣,選擇了一首情節幽默、詼諧的歌曲——《老鼠畫貓》,讓幼兒感受歌曲的不同風格,學習說唱形式的演唱方法並嘗試運用表情和動作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

【活動目標】

1、能自然、輕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滑音的唱法。

2、初步學習說唱形式的演唱方法,活動中會控制自己的歌聲。

3、嘗試運用表情和動作表現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

【活動準備】

1、大老鼠頭飾一個,小老鼠胸飾與幼兒相等。

2、紙、筆與幼兒人數相等;音樂、課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創設情景表演《小老鼠上燈臺》,引出新歌曲。

1、老師扮演老鼠媽媽:寶寶們,前幾天,媽媽發現了一個地方有好多油,我們現在去弄點來吃吃吧。(播放音樂《小老鼠上燈臺》,幼兒律動)

2、遇到了一隻兇狠的大野貓(播放課件),使老鼠們的覓食行動受到了阻礙,貓趾高氣昂地走了。(貓來了,趕緊躲起來呀!)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所以,活動一開始,我採用了遊戲的口吻激起幼兒的興趣,我做鼠媽媽,孩子們做鼠寶寶,誇張的語調再配以隨樂的律動,迅速挑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把孩子們帶進我預設的情景。很好的爲下一環節的開展,做好了全方位的鋪墊。)

3、鼠媽媽:"哎呀呀,好痛!我可憐的孩子們被嚇壞了吧?該死的野貓,眼睛要是再小點就不會發現我們了,看,這是被貓爪子抓的,好疼呀!要是貓的爪子再少一點,該多好啊!"

(評析:隨着遊戲的進一步深入,我通過受傷來讓孩子們提煉出歌詞的相關內容:眼睛小,爪子少…。爲下面的理解歌詞做準備)

二、學習新歌曲《老鼠畫貓》

1、初步感受旋律:

(1)鼠媽媽:看來這兒並不安全,咱們還是回家吧!(隨着歌曲旋律,鼠媽媽帶着鼠寶寶回到座位上。)

(2)鼠媽媽:寶貝們,咱們折騰了一天,很累了。趕快休息一下,美美的睡上一覺吧!

(3)(睡眠曲響起,衆鼠作睡覺的樣子,其間鼠媽媽不斷髮出笑聲。)"哈哈,我剛纔做了一個很美的夢,夢見有隻能幹的小老鼠把討厭的大野貓變得不厲害了,你們猜猜看,他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小老鼠"們議論紛紛,鼠媽媽鼓勵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評析:提出問題,引導"鼠寶寶"們自由交流討論,如何讓野貓變得不厲害?在這裏我融入了語言領域的教育;《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

(4)鼠媽媽:乖寶寶,你們的想法和能幹的小老鼠是一樣的,都想讓野貓的眼睛變得小小的,爪子變短,牙齒也沒有了…我們來看看夢中的小老鼠是怎麼畫貓的!(教師邊慢速唱歌邊將貓的樣子給畫出來)

(評析:在此環節中,我邊慢速唱歌邊按歌詞順序把貓的滑稽樣子畫出來,以悄然滲透的方式讓孩子們進一步熟悉歌詞,併爲後面的孩子邊唱邊畫打下基礎。)

2、理解、熟悉歌詞:

(1)鼠媽媽:小老鼠畫的貓和大野貓一樣嗎?發生了哪些變化?爲什麼眼睛要變得小小的,腿變得短短的,鬍子要往上翹(讓他們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2)小老鼠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引導幼兒熟悉歌詞,逐步出示課件上的圖片幫助幼兒記憶歌詞。)

(評析:在充分分析、理解教材後,我覺得這首歌曲中,幼兒對老鼠畫貓的順序不容易掌握,很容易把歌詞顛亂,於是,我在讓鼠寶寶觀察、比較夢中的野貓和現實中的野貓的區別以後,教學時嘗試運用歌詞記憶圖來記憶歌詞。)

(3)"寶寶們,一起跟着媽媽來說說小老鼠是怎樣畫貓的。"(指着課件上的圖片隨着歌曲旋律按節奏讀歌詞。)

(4)"看着這樣的貓,小老鼠的心情會怎樣?"(很高興、很得意、很開心??)你們從哪裏看出來的?"(圖片上小老鼠的眼神、尾巴、姿態等)請幼兒學學小老鼠得意的樣子。

(5)"我的寶寶們真能幹,那我們一起學着小老鼠來得意地唱一唱。

(6)我的寶貝們,你們喜歡這首歌嗎?爲什麼?(有趣、滑稽??)那我們再來唱一遍,要把小老鼠的得意和歌曲的滑稽味兒唱出來。

(評析:本環節提高了難度,要求幼兒將歌曲詼諧有趣的情緒通過聲音和動作表現出來。對於滑音的處理,我設計了一個箭頭向上的標記;說白的一句要求幼兒正確表達並得意地演唱;唱到"鬍子要畫翹"的"翹"字時提醒幼兒語言要突出。對於這些細節,由於處理得當,幼兒掌握較好。)

(7)鼠媽媽:寶貝們,你們想不想也畫一隻這樣的貓?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畫吧!(音樂旋律起,幼兒根據音樂歌詞畫貓。)

(評析: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讓幼兒一邊聽歌曲,一邊來畫畫。在唱唱、畫畫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8)"小寶貝,你們的貓畫好了嗎?讓我們用歌聲來檢查一遍。"(拿着自己的畫,隨音樂一起表演唱)

三、結束部分

一聲貓叫——(課件上的貓出現,衆鼠蹲下)鼠媽媽:看來,我們夢想的貓是不存在的,真的貓還是要來的,我們還是悄悄搬家吧!(《小老鼠上燈臺》的音樂聲中結束)

(評析:《老鼠畫貓》整首歌曲幽默、詼諧,所以在活動的結束部分我也運用了遊戲的形式:一聲貓叫後,衆鼠隨樂一起跳起來,活動結束。和整首歌曲的風格相呼應。)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數鴨子》這首歌曲生動活潑,富有節奏感,歌詞淺顯易懂,深受幼兒喜愛,甚至許多幼兒聽着聽着便已回唱了,並且模仿小鴨子叫着。我們立即抓住這一有利教材,對此曲進行改編,編成了二聲部合唱的遊戲活動,並製成了電腦課件,提供給幼兒看圖創編小鴨叫聲,使幼兒在學小鴨叫聲中進行合唱,從而促進幼兒友好合作,及感受到歌聲和諧的美。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二聲部節奏配樂。

2、創編小鴨子的叫聲,探索二聲部節奏配樂,注意歌與節奏聲二合一協調統一。

3、充分享受音樂探索活動的快樂,體驗和聲的美。

4、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幼兒已瞭解歌曲主要情節內容,會唱《數鴨子》歌曲。

活動過程:

一、聽《小鴨子》音樂,幼兒舞蹈進場。

要求 :兩兩合作舞蹈。

師:小鴨們,讓我們同好朋友一起去游泳吧。

二、續教歌曲《數鴨子》

(一) 回憶歌曲《數鴨子》

引導幼兒看多媒體歌唱,要求唱出小鴨子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的聲音變化。

師:我們上次學過一首我們鴨子的歌,它的名字叫什麼?

幼:《數鴨子》。

師:這首歌曲第一部分講了什麼?

幼:小鴨子從遠處游來。

活動反思:

教具設計巧妙,在節奏練習中創設了小鴨過馬路走紅綠燈的情境,抽象的休止符用紅燈來表示,淺顯易掌握;演唱部分的教具是一張背景圖,簡單的圖片實用性強,尤其是教師迅速在圖上貼上鴨子,讓幼兒快速反應出鴨子數量,在遊戲中幼兒輕鬆理解了歌詞。貼在教師掌心裏的紅圈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有需要特別提醒的地方,教師就及時把紅圈亮出來,便於幼兒對停頓的掌握。

活動的難點是休止符的掌握與表現。教師通過紅綠燈、掌心的紅圈來突出休止符,通過紅燈停來表現休止符,所以難點基本得到解決。活動中還注意到了個別指導,對個別幼兒加強關注和提醒,幫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止符。整堂課以遊戲貫穿,以小鴨的角色串聯一個個遊戲,難度也逐步加深,幼兒學得既輕鬆又愉快。

活動需改進的地方:課前沒與幼兒接觸,所以幼兒有一些拘謹;積極性還要調動的更強一些;對於停頓和說唱歌曲的特點,幼兒平時接觸的不是很多,所以今天幼兒的練習多了一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並唱準曲調。

2藉助圖譜學唱歌曲,並嘗試創編歌詞。

3.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看圖譜學唱歌的有趣和快樂。

活動流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二、藉助圖譜,記憶歌詞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活動記錄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師:春天到了,小朋友們高興嗎?讓我們踏着音樂的節拍一起去尋找春天吧!(隨《春天在哪裏》音樂,邊跳邊唱進入活動室)

2.師:春天在哪兒呢?春天就藏在我們小朋友眼睛裏,有紅花、有綠草,到處充滿着鳥語花香,你們喜歡春天嗎?春天帶給你什麼感覺呢?(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

二、藉助圖譜,記憶歌詞

1.師:啊,多麼美好的春天呀!春天,還藏在一首好聽的歌曲裏,請小朋友仔細聽一聽,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

2.教師第一次範唱

師:你聽到了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用歌曲裏的話來說一說,同時帶領幼兒按歌曲節奏來說歌詞。

3.教師第二次範唱

師:你又聽到了什麼?(記憶歌詞)

4.帶領幼兒跟着伴奏完整的按歌曲節奏說歌詞,難點部分可出示節奏圖譜。

三、完整演唱,創編歌詞

1.師:小朋友說的真好,下面讓我們看着圖譜一起來唱春天吧。(學唱歌曲2-3遍)

2.師:小朋友真棒,把春天唱的多麼美呀!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將幼兒說的畫下來。

3.幼兒看結構圖演唱自己創編的歌曲。

四、結束活動,自然延伸。

師:春天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讓我們聽着音樂到外面再去找一找春天吧。

活動反思

1.原本以爲幼兒會對歌詞的記憶會很簡單,但是,嘗試下來發現有一定的難度。我在學唱歌曲前應當讓幼兒發音練習,這對於幼兒接下來學唱很有幫助,在最後以不同的形式練唱時,沒有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自己的情感沒有發揮起來。

2.歌曲中的演唱技巧和教學方法很重要,恰當、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是老師在活動中的機智,而適當地調整方法能使幼兒更好體會歌曲,享受演唱樂趣,對於今後的學習將會更有信心。

3.通過圖譜讓幼兒有對比性地進行演唱。嘗試下來,幼兒有所注意,“嘿……和拉……”的唱句有強有弱。但是,由於我的準備倉促,在圖譜的設計上出現了重複的錯誤,所以對幼兒有一定的誤導。這也提醒我:在以後的活動中一定要多審視自己的活動設計。

通過此次活動,讓我更加懂得了在音樂活動中成爲幼兒音樂活動的夥伴,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讓幼兒尋找快樂;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所以我要紮實的開展好每次活動,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萌發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

能大膽地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並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難點: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瞭解有關丹頂鶴的常識

物質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手工紙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嘎達梅林”的主旋律學鶴飛進入活動室。

  一、無伴奏完整欣賞(教師扮演“風兒”表演唱)

提問:聽了風兒的演唱,你心裏的感覺怎麼樣風兒給我們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走過那條小河……留下一首歌”。

教師:多麼善良的姑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家鄉(動畫放映,老師清唱)。

提問:你們喜歡小姑娘的家鄉嗎爲什麼

2.欣賞歌曲高潮部分。

教師:可是,有一天,一隻丹頂鶴受傷了,善良的小姑娘把她救了上來,可是她自已卻……(引導幼兒回答,引起共鳴。)這時,白雲哭了,風兒哭了,還有誰哭了呢 (讓幼兒聯想回答)

3.播放動畫,欣賞結束部分。

教師:就在大家都爲女孩傷心哭泣的時候,人們發現了什麼 (有一隻丹頂鶴在飛來飛去)。教師清唱“還有……輕輕飛過……”

  三、聽錄音,幼兒邊欣賞歌曲邊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引導幼兒發表自己欣賞歌曲後的感受和想法。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紙鶴及其他服飾、道具,放在音樂角,供幼兒自選活動時使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

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二、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三、根據理解繪製圖畫

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四、交流欣賞

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來源:

在翻閱《歌唱活動》一書時,我看到了“摘草莓”這個活動,歌曲旋律很輕快、活潑;歌曲內容也有些情節性,易於孩子理解,很適合孩子來演唱。但是,這個活動的第二聲部設計得比較難把握。於是,我針對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進行了全面修改,並開展了此活動,應該說活動選材的靈感完全來源於學習,來源於書本。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結束:

“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嘗試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表達想上一年級的愉快心情。

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熟悉歌曲《讀書郎》、《快上一年級》

2、教師準備:音樂、圖譜等。

活動實錄

  一、情景導入,引出主題

1、律動:讀書郎

引言:孩子們,讓我們背起小書包上學去啦!

——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曲進活動室。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能大膽表達表現。

:你們的表現真不錯,聲音好聽,動作也漂亮。來休息一下吧。

  二、解讀圖譜,體驗合唱

  1、回憶歌曲

過渡語:聽,這是哪首歌?

幼:快上一年級。

師:再過不久你們就要成爲一年級小學生了,就讓我們來齊唱這首歌吧。

——幼兒齊唱歌曲

觀察要點:幼兒能否用好聽、和諧的聲音表現歌曲。

我的反思:

此處可以用兒童化的語言提醒孩子們用和諧的聲音表現歌曲,如“注意你們的小喇叭要控制好,還要聽得到朋友的聲音。”並且可以用眼神與肢體動作鼓勵孩子,及時表揚幼兒“真像個一年級的學生了”、“做小學生就是好神氣!”等等,激發幼兒情感的表達。

  2、表現歌曲

  (1)領唱

——出示歌曲圖譜,共同解讀圖符

(個體、羣體、個體+羣體的圖片放置在樂句前。)

關鍵提問:怎麼唱?

幼:領唱的小朋友現場,後面的一起唱。

追問:你從哪裏看出是領唱

幼:第一段一個人唱,第二段下面的小朋友唱,最後一起唱,我是從圖片上看出來的。

師:對,圖符能告訴你很多小祕密。那誰願意來領唱第一行?

(明確要求:領唱要注意什麼?——幼兒:聲音響亮,還要有表情。)

——個別幼兒與教師擔任領唱,集體表現領唱的方法。

:領唱的孩子要有表情,聲音響亮,下面配合的孩子也要注意聲音的控制,準確的跟唱。

  (2)接唱:綠藍卡片

——變換圖符,關鍵提問:圖符有變化嗎?怎麼唱?

幼:前面一對是綠隊唱,然後是藍隊唱,最後一起唱。

追問:圖符告訴你要幹什麼?

幼:分兩隊。

——幼兒分組配合歌唱。

師:你們剛纔配合的真不錯,我還有些圖片,誰來想想辦法,可以放在哪裏?怎麼唱?

——幼兒自主將圖片輪換位置擺放

引發討論:這樣擺放可以怎麼唱?(紅隊與藍隊交換唱)

  (3)第三次解讀:出示輪唱歌詞,讓孩子們想象怎麼唱。

關鍵提問:有休止符了,歌曲又可以怎麼唱呢?

幼:像卡儂遊戲一樣,藍隊先唱,綠隊等一會兒再唱。

追問:那要等多久再唱?

幼:有四個零,要等四拍。

師:不錯的想法,來一起試試看。

關鍵提問:怎麼讓紅藍兩隊朋友一起結束呢?

——師幼合作,教師唱一聲部,幼兒唱二聲部,引導幼兒瞭解紅隊多唱兩小節才能與藍隊一起結束歌曲。

觀察要點:幼兒能否主動解讀圖譜,積極探索合作表現方式

:大家合唱的真不錯,剛纔我們用的是輪唱的方法來唱歌,也是合唱歌曲的一種形式。輪唱的時候不僅要聽好同伴的聲音,還要牢記堅持自己聲部的歌詞。

我的反思:

合唱表現的形式是孩子們喜歡的,在幼兒自主表現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更關注孩子之間的問題產生和質疑,鼓勵孩子們發表不同的想法,開展不同的齊唱、接唱。在嘗試理解輪唱方法時,還可以充分挖掘孩子們對圖譜的想法,讓孩子們盡情表述。體現幼兒的自主參與。

  三、卡儂遊戲,拓展經驗

  1、幼兒分組遊戲

過渡語:(聽響板聲音)聽,誰來了?今天我們來挑戰一下,把平時說唱的卡儂遊戲配上剛纔歌曲的第一句和同伴遊戲吧。

要求:卡儂遊戲分兩組,一組先開始,另一組休息4拍開始。每組幼兒都要堅持好自己一組的歌曲,唱完最後一個字時快速蹲下。

觀察要點:幼兒能否按規則有序開展遊戲

  2、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結束語:配合的真不錯,真像個要做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了,讓我們把這首歌和快樂的遊戲帶回去找更多的朋友分享吧!放歌曲《快上一年級》

點評

亮點:

1、內容選擇恰當,符合當前主題。教師能在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高峯階段,挖掘適宜的素材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並與主題相吻合。

2、目標定位符合主題活動的價值取向。通過本次活動中齊唱、領唱、接唱與輪唱的多種形式的歌唱,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習得。對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打下了基礎。

  3、環節設計合理,師幼互動良好。活動的每個環節的確循序漸進,不同的演唱形式逐步推進,在理解和嘗試輪唱的過程中,教師掌控適宜。

建議:

情感目標的達成還需在每一個環節更加凸顯,讓孩子們充分表達上一年級的自豪、激動的情感。

自我反思

選材亮——用好《學習用書》是當下一線教師首要做好的基本功,因此我選用了書中的內容,結合幼小銜接的工作,設計了此次教學活動。

幼兒活——孩子們的音樂特質體現較好,她們喜歡唱歌,會合唱表現歌曲。儘管是老歌新唱,但是孩子們的熱情仍是高漲的。

教法巧——在引領式的教學方法下,老師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很自然,讓孩子們能充分發揮想象力,想出更過不同的演唱方法。

有待提高之處:

情感的處理還不夠明顯,不僅用教師語言上的引導,更應該從多角度引發孩子在表達情感方面下功夫。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學看圖譜演唱歌曲。

2、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3、能用自然和諧的聲音演唱並唱準曲調。

活動準備:有關歌唱的圖譜、節奏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春遊,你看到了什麼?”

(小樹長出嫩芽了,小紅花也開了-------)

“春天來了,外面的景色真漂亮,老師想用一首歌唱出來,聽聽我唱了哪些東西?”

(老師輕聲歌唱)

二、出示樂譜,啓發幼兒尋找與歌詞相匹配的圖片。

師:“這首歌很長,我們可以用樂譜記下來,看看,這句歌詞用哪張圖?”

老師出示圖譜,以同樣的方法讓幼兒聽歌曲選歌詞填空缺。

師“小朋友真棒,我們做的樂譜完成了。聽我來唱一遍。”

老師看圖譜唱一遍

幼兒自己製作圖譜

師:“你想有張自己做的樂譜嗎?”

“老師爲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份,請你聽老師唱自己填,好嗎?”

(幼兒聽老師清唱自己填樂譜)

“現在我們看看你填的和我的樂譜一樣嗎?”

(讓幼兒對照樂譜)

“好,我們一起來唱一遍吧。”

三、突出重點

引導幼兒找出難點

師:“你覺得什麼地方不會唱的,很難的?”

(請幼兒自己發現問題)

“有誰會唱這個地方?”

“那請你們再聽老師唱一遍吧。”

“現在我們都會擦黑能夠這首歌了。我們聽着優美的琴聲一起唱一遍吧。”

“誰來幫它起個名字?”

“我們把這首歌唱給其他小朋友聽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的:

1、幼兒在有韻律地念兒歌的基礎上,嘗試將計算應用題創編於兒歌中。

2、瞭解青蛙的生活習性與特徵,激發幼兒喜歡小動物的情感,並進行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

FLASH《五隻小青蛙》、背景圖、青蛙10只、節奏卡、評比欄。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謎語

綠衣小英雄,田間捉害蟲。

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

猜猜它是誰?(青蛙)

2、青蛙生活在哪裏?喜歡做什麼事情?

(引出青蛙是兩棲類動物,愛捉害蟲,我們要保護它。)

3、小青蛙是怎麼叫的?

1)小青蛙怎麼叫的(“呱呱”)

2)用不同的節奏型(兒歌中碰到的節奏型),練習“呱呱”。

X X│XX X│ XX XX│X——│ XXX│X X│X X│X——│

二、欣賞理解《五隻小青蛙》

1、看FLASH

兒歌中唱了什麼?

2、學念兒歌

幼兒跟念兒歌幾遍。其中最後兩句師生對念

師:岸上的青蛙剩幾隻?

幼:………………X只。

3、用節奏卡來練習記憶兒歌內容 XX XX│X—— │XX XX│X——│

三、創編應用題

1、演示操作:五隻小青蛙,正在岸上叫,一隻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幾隻?(幼兒:岸上的青蛙剩3只。)

2、操作青蛙,創編應用題。

如:6只小青蛙,正在岸上叫,3只青蛙跳下水,岸上的青蛙剩幾隻?

(多次創編10以內的減法應用題)

形式:由老師或個別幼兒操作提問)

T:誰願意上來試一下?

四、創編遊戲[]

1、演示表演,老師請幾名幼兒表演。

2、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10人。

合作進行創編應用題表演,教室地面佈置成岸和河的場景。

規則:

1)、一名幼兒組織,其餘幼兒合作表演。

2)、青蛙向下跳的順序應左向右逐一進行。

3)、比一比、評一評 哪隊創編應用題表演得棒、兒歌念得好?(爲表演的好的一隊幼兒獎勵★)

(自評:你們對剛纔的表演感覺怎樣?)

(互評:你覺得那隊最好?好在哪裏?)

老師:我覺得每個小朋友都表演得很棒,因爲你們積極地參與了遊戲,老師爲你們鼓掌。

活動反思:

“快樂的小青蛙”是在大班主題“動物大世界”的開展中的一個活動。“快樂的小青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歌詞的內容是幼兒喜歡並熟悉的小青蛙跳水的故事。在選擇使用此教材與開展的過程中時,結合課程指南中指出:課程實施強調活動性和體驗性,活動開展中主要涉及了以下方面:

一、讓幼兒瞭解青蛙的習性與特徵,有保護動物的意識。

二、促使幼兒喜歡並樂意念兒歌,兒歌的學與說中加上了一定的節奏

1、爲了讓幼兒掌握兒歌中所要涉及的節奏,我請幼兒先模仿小青蛙的叫聲,運用不同的節奏型來練習,

如:X X X X︱X X︱ 呱呱 呱呱 呱 呱

2、在此基礎上將兒歌的內容與相應的節奏配起來,幼兒既理解兒歌的內容,又使幼兒有韻律、有節奏地念兒歌,對此產生興趣。

三、創編、仿編應用題運用於兒歌中,提高幼兒的學習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1、大班的孩子有着豐富的想象力,創造的慾望比較強烈,他們所需的知識已經不再侷限於單純的模仿和學說。在這活動中,我將難點與重點放在引導幼兒創編應用題,並仿編兒歌上。

2、課程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兒要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實際意義,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數量的關係。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對他們來說,10以內數的加法較簡單,而10以內數的減法還有一定的難度。兒歌中的內容融進了應用題,孩子們可以邊念兒歌邊做應用題,這給孩子又增加了朗讀的興趣。使孩子在吟誦兒歌的同時又培養幼兒的計算能力。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結合兒歌中的相應內容,仿編10以內數的減法,並將它運用於工整的兒歌中,對於孩子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正是這一挑戰性激起了幼兒更多的學習熱情與參與的積極性。

3、在幼兒創編部分,我注重運用多種形式,首先由老師出題,幼兒回答。接着由個別幼兒操作,其餘幼兒問與答。最後請幼兒扮作小青蛙,既要編應用題,又要參與表演。這樣層層遞進,使幼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掌握學習內容。

四、大班幼兒的合作與競爭意識逐漸增強,這一年齡段的兒童表現慾望強烈。在活動的表演遊戲部分,充分地讓幼兒自主表演,給予了幼兒發揮主動性與積極性的機會。在此環節中,幼兒創編應用題與表演都需要合作協商進行。而最後開展評比時,又激發了幼兒的競爭意識與相互欣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