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人類的“老師”》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人類的“老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人類以生物爲師的有關事例,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課文首尾呼應、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人類以生物爲師的有關事例,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自然的願望和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課文首尾呼應、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齊讀:7.人類的“老師”)。

1.“老師”二字爲什麼加引號呢?(這裏的“老師”不是我們平時所指的老師,雙引號表示特殊含義。)

2.複習課後第四題。(教師概括:飛機設計、輪船設計、薄殼建築)(板書)

  二、精讀指導

1.自讀課文3-6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

(1)蜻蜓:

a.投影蜻蜓的圖片:教師講解,出示句子,再讀,原來,每隻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所以,人類從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機毀人亡的慘禍,可見蜻蜓是(指課題)——人類的“老師”。

b.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什麼語氣讀?)

(2)鯨:

出示:鯨,講解流線體。可見鯨是(指課題)——人類的“老師”

(3)雞蛋殼:拿一個雞蛋,請一位同學上來示範。

a.兩種方法捏雞蛋,一個同學把雞蛋捏碎,另一名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沒有捏碎。

b.爲什麼捏不碎?出示:薄薄的雞蛋之所以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是因爲它能夠把收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用因爲......所以......練習說句子)

C.可見雞蛋殼是(指課題)——人類的“老師”。學生接着介紹,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4)現在咱們再來看看這四位“老師”在寫作上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比較這種方法和描寫魚兒、袋鼠、貝殼等的方法一樣嗎?

4.人類以生物爲“老師”的例子就只有這些嗎?你還知道哪些人類以生物爲“老師”的事例?

5.是啊,自然界的很多生物都是人類的老師,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a.你還能從課文的哪一段體會到這一點?(其實,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何止魚類一種。)

B.不同的句子,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分別在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這樣的寫作方法叫(首尾呼應)。

  三、總結全文,深化情感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出示:人類從( ) 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飛機;從( )身上得到啓示,發明了新式飛機;從( )身上得到啓示,改進了船體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從( )身上得到啓示,設計了許多“薄殼結構”的建築物;模仿袋鼠製造了( );模仿貝殼製造了( )。所以說,( )是人類的好“老師”。

(1)口頭填空。

(2)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