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古詩《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原創)

三年級上冊古詩《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原創)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望天門山》是義務教育課標版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古詩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學習這首古詩,要讀懂詞句,理解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而古詩的語言非常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優美,情感真摯,而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古詩,由於閱歷和生活積累的侷限,很難進入文本所描寫的境界中去,而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對詩句的理解,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更有利於學生進入情景,深刻地領悟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真正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秀麗。

三年級上冊古詩《望天門山》教學設計(原創)

 一、 交流資料,感受意境。

1、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李白及天門山的資料。

2、教師展示資料(出示課件:天門山兩山對峙,長江洶涌奔騰,一輪紅日掛在天邊,小帆船由遠而近順流而下。)

(師生共同欣賞。)

3、師:同學們,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充分地交流。)

[評:播放課件,讓學生觀看美景,能給學生帶來直觀形象的感受,使學生一開課,就能進入文本所描寫的情景中,從而初步感受意境。]

 二、 自主合作,體驗意境。

1、師:請同學們讀讀《望天門山》這首詩,看詩人是怎樣用詩句描寫這一壯觀景象的。讀後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然後和同學們交流交流。

(學生大聲誦讀,在小組內熱烈地交流。)

2、全班交流。

3、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難點,即對“至此回”與“相對出”的理解。(師相機板書:“至些回”?“相對出”?)

4、合作探究不懂的詞語。

(1)理解“至此回”。

(師再次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觀看水流撞擊到山石上,激起迴旋,形成洶涌的波濤的情景。“碧水東流——至此回”,師一邊讀一邊用動作演示。)

①再次啓發學生說自己又讀懂了什麼。(主要是解決了哪個“?”)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小結:洶涌的長江水好像是從中間推開了天門山,碧綠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擊到岩石上,激起迴旋,更顯得洶涌澎湃。大家能通過誦讀的方式來表現這一壯觀的景象嗎?

(學生自由誦讀,然後出示配樂動畫,指名配音朗讀。)

[評: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整理出難以理解的詞語,這些詞語如何理解?播放課件再現情景來幫助學生理解是最好的辦法。學生在教師的巧妙引導與課件的形象直觀感受下,理解到了詩意,突破了難點,再加之教師播放配樂動畫,學生在這種美的情景的薰陶下,大聲地配音朗讀,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了古詩的意境。]

(2)理解“相對出”。

①師:記得在《望廬山瀑布》一詩中,也有兩句詩寫得很有氣勢,是哪兩句呢?

(生齊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②師:很對!作者所望見的兩處景象都是驚心動魄,極其壯觀。不過,《望天門山》和《望廬山瀑布》的“望”卻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兒嗎?

③師再次出示課件,(指示學生看順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頭的詩人。)想一想,作者分別站在什麼地方望的?

(引導學生比較:《望廬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遠遠地望,《望天門山》是他乘着小船,從遠處駛過來時望見的。而從遠處看天門山和在近處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遠處看山很模糊,到近處就變大變清楚了。而“兩岸青山相對出”寫的就是作者的這種感受。)

④再次請學生說出這句詩所描寫的意境。

⑤再次地播放配樂動畫,讓學生大聲地誦讀這兩句詩。

  三、 創設情景,想象意境。

1、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頭腦中畫畫,說說,你能看到什麼樣的畫面?

(師配樂誦讀詩句,生想象)

2、學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

3、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師點撥:眼前這番壯麗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讓人詩興大發呢?讓我們也像詩人一樣,來吟一吟這首詩吧!

(播放多媒體課件,激情誦讀)

[評:古詩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語言的簡練形象,更重要的是它優美的意境,深摯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又創設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領會意境與情感,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陶冶,並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 合作朗讀,昇華情感。

1、師:浩浩的長江水啊,咆哮着奔騰向前,像一頭猛獸一樣撞開了天門山,洶涌澎湃的江水撞擊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迴旋。(男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師:一隻輕快的小帆船從遠處的紅日之下順流而來,它越駛越近,巨人一樣挺立的天門山也越來越清晰地撲進我的眼簾。(女生齊誦: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師:眼前壯麗的山河不禁激發了詩人報效祖國、建攻立業的雄心壯志。他滿懷希望,滿懷激情地吟誦着:(指名讀詩)

4、師:想象一下,此時的你也和詩人一起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讓你激動,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誦着——(生齊誦: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案例評析:

有人說,詩歌是無譜的音樂,欣賞音樂要用“心”聆聽,因此,古詩“言盡而意無窮”的魅力是無法講出來的。況且小學生剛剛接觸古詩,由於閱歷和生活積累的侷限,不可能“字求其訓,句索其旨”。如果不顧及學生的年齡特點而去精講細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學生食而不化,泯滅了學習的興趣,倒了學生的味口。所以此案例設計中,教師摒棄了以往單純地理解詩句意思的教學,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一次次地感受意境。尤其是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給學生營造了一片詩意的天空,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借助具體的情景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對古詩的內容形成整體感受,並幫助學生聯繫生活中的實際體驗來突破難點,感受、體驗並想象意境,從而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