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上冊17課《石頭書》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冊17課《石頭書》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石頭書》教學反思之一

《石頭書》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憑藉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鼓勵學生對周圍感興趣的事物刨根問底,樂於探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石頭書》是一篇科普文,這類文章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

三年級上冊17課《石頭書》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以課題爲突破口,引導學生質疑,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首先,讓學生結合平時見過的書說說。其次當學生齊讀課題後,讓學生開始質疑:石頭書上有字嗎?石頭書和我們現在的書一樣嗎?石頭書上也有畫嗎?石頭書的作者是誰?石頭書重不重?石頭書有什麼作用……此時孩子們一個個非常激動,眼裏是對新知的強烈渴求。這樣的導入一下抓住了孩子們的心,將他們引領到陌生的新的知識領域中去。接着,我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去讀書,從文中將答案找出來,整體把握課文。

因爲是第一課時,生字詞也是這節課的重點,這課裏有一個“殼”字是多音字,我便結合圖片進行講解。學習課文內容我以六次對話爲中心,將石頭書與現在的書進行比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講解石頭書的字這一部分時,重點讓學生根據課件展示的圖片對雨痕、波痕以及礦石有直觀的瞭解。

在本課的教學中, 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後再回到課文中去找找,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並聯系生活中的書來回答“爲什麼石頭像書?”讓學生在比較中,慢慢體會爲什麼稱爲石頭書的原因,由觀到思到悟,讓學生會學習。還有在講授“礦物”時,對於礦物裏面的小不點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我讓學生想象這些紅的、黃的、閃光的、透明的像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如鑽石、紅寶石、煤炭-----把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同時通過礦石色彩繁多的特點,讓學生說出描寫顏色的四字詞語,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

關鍵是朗讀的處理,現在的孩子已經是三年級了,朗讀已經學了2年,但是對於這篇全是對話的課文,還是接觸的很少,所以這篇文章的朗讀指導非常關鍵。在課堂中,我注意了這個問題,要求孩子先找到提示語,看看提示語中有沒有語氣的指導,如果有,只要讀出這種語氣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那就再看看標點符號,有沒有特殊的符號,如問號、感嘆號、省略號等,讀出相應的語氣就行了。孩子們做得還不錯。

在教學中還存在着許多不足的地方,因爲是第一課時,生字詞教學還不紮實,我在處理教學語言時,以後還要格外注意,儘量避免多餘的零碎語言。對於整篇課文讀還是不夠,這也提醒自己早今後的教學中,教案的設計更要精練化,對於學生的預設還要更詳細全面。

  《石頭書》教學反思之二

在教學中學習,在教學中反思,在教學中收穫。本次的評優課活動爲我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平臺。在這次活動中,我借三(4)班上了《石頭書》這一課,本沒教過三年級,又是借班上課,對教材對學生這兩大元素,更多了一分陌生感。爲此,利用一週短暫的時間,細讀教材並藉助一些輔助教案,制定自己上課的教案課件。

《石頭書》是一篇科普文,這類文章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本文共有14個自然段,通過人物間的6次對話,寫出了石頭像書的原因:1、外形: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書一頁一頁的。2、石頭上的雨痕、波痕、礦物就像書上的字。3、石頭上的樹葉、貝殼、小魚等化石就像書上的畫。4、人們通過石頭上的化石能知道許多知識,就像書本能告訴人們知識一樣。緊緊抓住“刨根問底”一詞,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求知識的意識。在教學中,我存在着很多不足,課後經過師傅的指導和自我反思,有幾下幾點:

1、教學時,插圖和文字的出示,要講究配合,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先在學生學習了文字再看圖片,欠缺合理性。 因讓學生通過觀察後再回到課文中去找找,給學生觀察思考的空間,並聯系生活中的書來回答“爲什麼石頭想書?”讓學生在比較中,慢慢體會爲什麼稱爲石頭書的原因,由觀到思到悟,讓學生會學習。還有在講授“礦物”時,我思考得不夠詳細,沒有兩位師姐處理得好全面,對於礦物裏面的小不點兒,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這時可以讓學生想象這些紅的、黃的、閃光的、透明的像我們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如鑽石、紅寶石、煤炭-----把課堂與生活銜接起來。

2、在授課一開始,我特地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初學的內容,川川和磊磊提了哪幾個問題,他們一個勁提這麼多問題就是想弄懂“爲什麼叫石頭書?”而他們一個勁的問問題,問清楚,弄明白,就是書上說的哪的詞語,讓學生回答到“刨根問底”,再以這個詞語爲出發點,爲整課的中心詞,讓學生走進石頭書中去刨個究竟。並貫穿兩個孩子一開始,由“好奇到奇怪最後的高興”這條情感線索來教學。可是上下來,並不像自己想象預設的效果好,讓學生從書上找問題,你一個我一個翻着書找,比較得不整齊,師傅給我的建議是,川川和磊磊要問的問題,可能也就是學生所想問的,索性把它拋給學生,以學生爲主角來問問,效果會更好,自己思索了一下,這到也是,後來有幸聽了俞老師的課,她就是這麼處理的,在教學設計上她思考得很細緻,這點還得向“俞師姐”學習一翻。

3、教學語文也需規範化,真是當局着迷,旁觀者清,一節課下來,我的口頭語“呀”實在太多,真是自己不覺得,以後在處理教學語言時,還要格外注意,儘量避免多餘的語氣詞。抓緊把握好時間,由於借班上課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原本在結束時設計的幾個問題也因時間關係,沒能來得及好好提問,這也提醒自己早今後的教學中,教案的設計更要精練化,對於學生的預設還要更詳細全面。

以上是我對這次上課的一點反思,如有不當,還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