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彙編15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彙編15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

1、知道老教授是一位能給予他人真誠無私幫助的慈祥可敬的老人,體會作者對老教授的感激與敬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運用寫人文章的學法深入研讀。

2、理解文中老人的語言與神態描寫。

教學難點:

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小提琴曲,教師引導:同學們,小提琴曲是多麼美妙動聽,可是要能演奏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付出多少艱辛,經歷多少磨難!而一個別人認爲是音樂白癡的人卻能在舞臺上演奏,這成功的背後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蹟呢?(老教授)

板書課題:的聽衆

好,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這位小提琴手的成長曆程。

二、研讀:

(一)引導學生回憶寫人文章的學習方法:

1、我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對於這樣一篇寫人的文章,該如何學,相信同學們自然心中有數了,該如何讀,如何畫批,請你用行動回答老師吧!

2、學生默讀,畫批人物的言、行、神。

(主要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次要人物:心理描寫.)

(二)重點交流.

1、品味老婦人對“我”講的話,想一想她是在什麼情況下講的?體會每句話的含義。

①“是我打擾了你嗎?……一會兒”“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請繼續吧!”“我能做你的聽衆嗎?”

(聽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婦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裝聾,是爲了讓我練琴時無所顧忌,減輕負擔,鼓足勇氣。

這種善意的欺騙是一種真誠的鼓勵。

主動做聽衆,這是對我練習琴技的一種無言的督促。)

問:那麼我聽了這樣的話,心理有什麼變化嗎?

我由懊惱羞愧變得有了幾分信心。

從一開始的灰心,到現在有了信心,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轉變啊!這正是由於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我。

能否把不同的人物的口吻讀出來嗎?

②“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到了,謝謝你小夥子。”

(這是對我練琴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讓我產生了從未有的感覺,那種感覺是一種信心,一種勇氣,一份執着,一股力量。)

③“你的琴聲能給我帶來快樂和幸福”

(她的讚揚鼓舞,是我發奮練習的不竭動力,老教授善於循循善誘,使我愛上了小提琴。)

問:我的反應如何?

我常忘記她是聾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於老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

過渡:

老人的語言是真誠的,作爲一個自稱耳聾的音樂教授,她鼓勵、幫助我的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平靜、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態描寫。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寫,重點交流。(三次“平靜地望”)

1)當我拉出像鋸牀腿的聲音時,她的平靜,給我勇氣和力量,讓我毫無顧忌的大膽練習.

2)當我有了幾分信心,每天去練琴.她的平靜,鼓勵我不斷努力.

3)當我漸感奏出了真正的音樂,她的平靜,體現了對我更高的要求,告訴我不要滿足,繼續提高.

3、解決學生的問題:

①爲什麼不拆穿這個謊言?

聯繫《我看見了大海》,因爲這體現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獨特,她並沒有給予我琴技上的指導,只是給予了我最寶貴的信心。其實老教授的“不教而教”纔是教育的境界啊!

②爲什麼當我在成千上萬的觀衆面前演出時,總是忘了那的觀衆?

表達了我對老教授無限欽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誘,積極鼓勵,真誠無私地幫助,使我樹立了信心,刻苦練習,最終獲得成功.

配樂朗讀最後一段。

板書:真誠無私敬佩感激

三、拓展:

這篇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樣的小提琴手?

填空:(二選一)

(真誠有愛心的老教授勤學苦練有信心的小提琴手)

我想對老教授說(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還想對小提琴手說(你真幸運,遇到了伯樂),我更想對自己說(我要努力,做事相信自己,努力做到)。

四、昇華:

說實話,我們作爲讀者都爲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慶幸,他遇到了伯樂,這位老教授外表優雅,有藝術修養,有學者風範。她真誠無私的幫助給予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勇氣,讓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衆矚目的舞臺中央。

王老師也希望六(1)班的同學們擁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臺!

板書設計:

的觀衆

真誠無私

老教授我

敬佩感激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一、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薰陶。

二、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瞭解全詩內容,懂得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學生蒐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製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麼?爲什麼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後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爲什麼這首詩聽起來這麼悅耳,讀起來琅琅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並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琅、炕,第四節:響、樑,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4、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教學。

(1)第二節的四個“追尋”。

可用投影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瞭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像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裏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裏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裏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着地追求理想併爲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後,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羣關係,幹羣關係,軍民關係。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句、感嘆句的作用。

能力目標:學生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文章的朗讀、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學方法:

提問法、教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下載有關“安塞腰鼓”的畫面、和範文朗讀片段。

學生:聽歌曲《黃土高坡》的錄音,體會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查找“安塞腰鼓”的歷史資料。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 礙,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一曲激昂高亢,展現西部人民壯志豪情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多媒體展示黃土高原的地圖)這裏是黃帝軒轅氏書寫華夏民族第一部史詩的地方,這裏的子民自古以來就在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在數千年的抗爭,產生了許多展現着西部粗獷,豪放的民風民俗的藝術形式。今天,我們文化之旅的腳步將隨着劉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筆踏上這片黃土,去欣賞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的黃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出幻燈片)談到天下第一鼓,同學們最想知道什麼呢?(提問三四個同學,問題留到課尾解決)

2、播放“安塞腰鼓”視頻,學生欣賞。

3、學生談觀感。教師從以下方面適當引導;

①安塞腰鼓,它產生於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和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③通過觀看視屏同學們對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麼?(雄偉,氣勢磅礴等等)老師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現在同學們帶着對安塞腰鼓的感覺我們一起來看劉成章先生是怎樣用文字開描寫《安塞腰鼓》的。

二、學習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用文中的內容。

2、明結構。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尋美點。

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認爲美的句子。(教師應適當提醒同學們用筆勾畫;及時表揚同學做的好的地方;教師下講臺走動觀察)。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動中體會文章感情,講解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請同學們起來說說找出的優美句子。重點講解運用排比、反覆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讀、效果)。講解後請一個同學讀,再全班齊讀,再放錄音。讓同學們在對比中體會文章的感情。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聲,作者還描寫了後生們的動作。重點講解“搏擊”一詞,與其他描繪打鼓的動詞(打擊、敲打)相比,作者爲什麼要用“搏擊”,這體現了後生們的頑強的生命力。與安塞腰鼓的發源地——黃土高原聯繫(搏擊腰鼓、更搏擊貧瘠、搏擊艱難的生存環境)。讓同學們體會文章的主旨。(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③回頭看,安塞腰鼓不僅僅是寫腰鼓,還寫人、寫環境、寫土地。(老師點明主旨)

④要求同學們找出最能體會作者情感的句子(提問)。講解反覆的修辭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學讀、全班讀、錄音機讀。比較學習,體會情感。

⑤短句和感嘆句的運用。(爲了傳達勃發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連串短語,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沒命了”。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感情朗讀。)

⑥播放“忘情了,沒命了”放錄音,同學們齊讀,體會作者情感。老師引導,適當總結。

⑦再看安塞腰鼓視屏。讓同學們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之美,加深同學的體會。

⑧回答剛開始的問題。(通過剛纔的學習,同學們的疑問解決了嗎?解決了,請一個同學起來回答;沒解決,老師引導總結)

佈置作業:

A、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B、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劉成章

意蘊美 形式美 生命的力量 陽剛之美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1)理解標題“勇氣”的含義;(2)分析人物形象。

2、能力要求:(1)訓練學生把握重點、準確複述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學生通過分析人物肖像、語言、行動描寫,歸納人物性格特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1)學習法國人民爲爭取和平自由、捍衛自己的信仰的獻身精神。

(2)培育學生堅韌不拔的品質和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的人生觀。

(二)教學思路

語文出版社七年級(上)的《勇氣》選擇諾曼底登陸戰役前一天,平靜地敘說了不平靜的情節,表現了戰爭中的人性美一一讓侵略者無法理解的“勇氣”。我的教學思路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一討論領悟,合作探究一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二、過程設計

(一)教法學法

情景式教學法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法。

(二)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

(2)蒐集有關勇氣的名言或詩詞;

(3)收集閱讀描寫勇氣的文章或故事。

2、激發興趣,引入話題。

同學們聽說過叫良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嗎?爲了保護部隊主力,抵禦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五名八路軍戰士勇敢地把敵人引向懸崖,最後縱身跳下。同樣是在戰爭中,《勇氣》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另外兩種不凡的勇氣。到底是什麼樣的勇氣呢?

3、背景資料,進入情境。

播放課文中故事發生的背景資料。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速讀,以美國傘兵的口吻複述課文。

5、討論領悟,合作探究。

(1)分組討論,分析人物形象。

(2)結合背景,思考他們爲什麼能表現這樣的勇氣。

(3)小結: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6、拓展延伸,張揚個性。

(1)中外各領域名人實例。

(2)學生交流自己的經歷。

(3)有關勇氣和信仰的格言。

7、結束。

點明反戰和崇尚和平的主題。祝願大家勇氣無限。

8、作業。

寫一篇《勇氣》的讀後感

(三)板書設計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飯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過抓住重點句子,聯繫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光匆匆,要珍惜時間,不能碌碌無爲。3.熟練地、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並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4.感受課文的語言美,領悟作者細緻描寫、多用比喻的方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蒐集並閱讀朱自清的資料和他寫得的其他散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荷塘月色》《背影》《綠》《春》《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等散文。3.蒐集關於珍惜時間的格言警句、詩詞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談話:在我國現代文學有一位的作家,他一生勤奮,筆耕不輟,給我們留下190多萬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毛主席曾讚揚他是最有骨氣的中國人。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2.課前蒐集資料,你對朱自清先生有哪些瞭解。(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

3.朱自清先生不僅是一位詩人、學者,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散文大師,他爲我們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稱作“美文的典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賞讀他24歲時寫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和含義。⑴注意“涔、潸”的讀音。⑵引導理解“徘徊、蒸融、挪移、頭涔涔、淚潸潸、赤裸裸”等詞語的含義。

3.出示文中的疊詞“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輕輕悄悄”。讀詞後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注意這些疊詞的作用。

4.指生朗讀自己感覺難讀或自己喜歡的句子。

5.默讀課文,思考:初讀課文,你讀懂些什麼?有什麼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學生讀書後全班交流初讀後的感受。

三、品讀感悟,體會感情

1.談話過渡:作爲一篇傳世佳作,本文語言優美、文辭雋永,文中語句飽含哲理、耐人尋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賞、品味、感悟、思考這優美的語言。請大家默讀課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別喜歡的句子畫下來,並在旁邊標註上你的感受體會,一會兒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標畫下來的句子,讀給大家,然後談自己的感受或喜歡的原因。學生可能標畫出以下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感悟的要點如下。

⑴學習體會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a.這是一個排比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與時間流逝進行比較,寫出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點。b.本段最後四個反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4個問句,作者在問誰?可以理解爲作者可能在問自己,也可能是在問你、問他,問我們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爲作者在用問句表達心裏的疑惑,他或許並不想讓誰回答,而是想以發問的方式告訴人們無論對誰時間都是一去不復返的,每個人都應該好好珍惜。c.理解四個追問時,可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作者寫下這些文字時的心情?(惋惜、後悔、茫然、痛苦或無奈)在學生感悟後,要及時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融進去朗讀課文。

②可適時補充臺灣作家林清玄《與時間賽跑》一文中,父子倆的對話。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現在的你一樣嗎?教師也可以適時談談自己的變化,以引發學生的共鳴。

③指導學生朗讀:當你感受到了這些,你再讀一讀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觸呢?

⑵學習體會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這句話的理解要點是:a.“八千多個日子”是指作者從1898年出生到寫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個日子。b.這句話作者運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時間比作“針尖上的一滴水”,把“時間的流”比作“大海”,這樣描寫使本來無形的時間變得有形。c.“溜”“沒有聲音,沒有影子”可以理解爲時間無聲無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可以體會到作者面對逝去的日子,覺得自己光陰虛度而無所作爲,不禁流淚落汗。由此可見作者是十分在意時間的,因爲只有珍惜時間的人,才能感受到時間的無情流逝,纔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纔會用一日一日的計算時間。

②指導朗讀:a.要讀出惋惜、留戀、自責之情。b.教師可適時範讀,讀後請學生評價,教師可聯繫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導學生讀好本段。

第二課時

一、繼續品讀課文,體會感情

1.學習體會第三自然段

⑴時光究竟是怎樣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的呢?

學生以讀代答――“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裏閃過了。”

⑵體會寫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時間擬人化“跨、飛、溜、閃”,寫出了一天的時間是怎樣很快的從身邊“溜走”的。②作者通過生活具體的小事情“吃飯、洗手、睡覺、沉默”等,賦予時間以生命,十分生動具體的描寫出了時間是怎樣一點一滴在不知不覺中從我們身邊流逝的。

⑶導讀出時間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師小結: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把時間當作一個有生命的東西來寫,才讓我們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而且來去匆匆。

二、讀寫結合,學生練筆

1.朱自清的時間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飯的時候過去了。那麼,同學們,你們的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呢?請大家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也抓住自己身邊的小事,賦予時間生命,讓我們感覺到時間是怎樣從你的身邊流逝的?看誰寫的最有朱先生的風格。

2.學生自由仿寫練筆。

3.學生寫完後,朗讀交流,師生及時評價。(過渡)面對“逃去如飛”的時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裏”的自己能做些什麼,於是一連串的問題傾瀉筆端。

三、試答追問,延伸拓展

1.學習體會文章的最後兩個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幾次追問?(六次)有幾次做出了回答?(前兩次)師生讀書問答。

⑵引導學生試答文中後四次追問:你覺得怎樣纔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跡?怎樣的人生就是沒有虛度,纔算是沒有白白的在這個世界上走一遭?可以舉一個你佩服的人做例子來說明。引導學生既要談偉人名人的事例,又要關注自己身邊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資料,引導學生談感受:你覺得朱自清先生有沒有在這個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聯繫朱自清寫作本文時的年齡和一生的成就感受體會)

四、交流名言警句,進一步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師出示自己蒐集的名言警句,學生朗讀。

五、拓展思路,深化認識

1.讀書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寫到燕子去了還來,楊柳枯了還青,桃花謝了還開,可是燕子還是去年的燕子,楊柳還是去年的楊柳,桃花還是去年的桃花嗎?(燕子已經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楊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楊柳,桃花當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對於世間萬物來說,時光都是一樣的公平,一樣的一去不復返。)2.出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師生齊讀這首詩,深化認識。

附:1.林清玄《和時間賽跑》

“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我問着。

“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現在也不能回到你這麼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時間,就永遠不會回來了。”爸爸說。

2.朱自清簡介(略)

3.珍惜時間的名句格言(略)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威脅、瀰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斂”等詞語。

2.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相互交流最感動的地方。

3.運用學習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來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體會紅軍戰士團結友愛、勇於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運用學習方法,通過品讀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通過查閱資料、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詞語。如“顴”字的讀音是“quán”;“彌”字的讀音是“mí”,不是“ní”。

2.閱讀理解

主要採用朗讀、默讀、概括、圈畫、想象等學習方法,並查找資料,瞭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細節描寫去體會人物品質的方法,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高尚品質。

3.表達運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後,以“老班長,我想對您說……”的形式寫話;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展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表達。

教學準備

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紅軍故事娓娓道來,一顆紅星亮閃閃

1.視頻導入。

同學們,關於紅軍長征你瞭解多少呢?接下來我給大家講一講有關紅軍過草地的故事。(課件出示紅軍過草地的圖片並配上背景音樂)

課件出示:

遠遠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綠色的海洋,不見山丘樹木,沒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邊。若不慎陷入泥潭,無人相救,會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沒。每年的5月至9月爲草地雨季,本已滯水泥濘的沼澤,變成漫漫澤國,紅軍正是在這個季節經過草地的……準備的青稞麥炒麪,需要用水煮着吃,沒有水,幹吃很難受,且口渴難熬。一般戰士準備的乾糧,兩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飢餓和疾病威脅着每一個人的生命,許多同志沒有在戰場上倒下去,卻在草地裏默默地死去……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金色的魚鉤》這個故事就發生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偉大的老班長。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課件,配上音樂和圖片,讓學生用多重感官參與課堂,讓學生輕鬆地感知畫面,化抽象爲具體,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能使學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塊二文本故事初次讀,班長形象眼前現

1.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查字典等方法讀準字音,理解不懂的詞語。

2.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

顴(quán)骨威脅喜出望外收斂瀰漫衰弱瞻仰奄奄一息

3.檢查學生讀準字音。

“顴”字讀“quán”。

4.藉助查閱資料和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詞語。

5.快速瀏覽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指名學生概括,全班同學補充:課文敘述了在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

6.小組合作學習。

按照故事的發展,試着用小標題概括每個部分的內容。

7.學生彙報結果。教師板書。(板書:接受任務護送病號壯烈犧牲永遠懷念)

【設計意圖】本環節先從自由朗讀課文開始,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再到要求掌握課文中字詞的正確讀音;最後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理解、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板塊三文章描寫細細品,紅軍精神心中立

1.學習第一部分。

(1)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課件出示:

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老班長的任務是什麼?

畫出文中對老班長外貌描寫的句子,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①快速瀏覽課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尋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讀完之後,小組交流。

③全班彙報,重點交流老班長外貌描寫的句子,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

(2)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課件出示:

炊事班長快四十歲了,個子挺高,背有點兒駝,四方臉,高顴骨,臉上佈滿了皺紋。全連數他歲數大,對大家又特別親,大夥都叫他“老班長”。

①指名讀外貌描寫部分。

②提示:重點從“背有點兒駝”“佈滿了皺紋”等描寫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預設:快四十歲,卻顯得蒼老,可以看出老班長是一個飽經風霜的人。

2.合作學習第二部分。

(1)小組合作學習:在護送病號的途中,老班長是怎樣做的?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寫上批註。

(2)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課件出示:

老班長看我們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攏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縫衣針,燒紅了,彎成個釣魚鉤。這天夜裏,我們就吃到了新鮮的魚湯。

預設1:班長因爲沒有吃的感到憂慮,所以他整夜合不攏眼。

預設2:從“喜出望外”可以看出發現了魚,對班長來說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

(3)指導朗讀:分男女生讀。

(4)小結:抓住關鍵詞體會老班長的心情。

(5)找出讓你感動的地方,作批註,再讀一讀。

①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課件出示:

有一次,我禁不住問他:“老班長,你怎麼不吃魚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說:“吃過了。我一起鍋就吃,比你們還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裏捧着搪瓷碗,嚼着幾根草根和我們吃剩下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緊眉頭硬嚥下去。我覺得好像有萬根鋼針扎着喉管,失聲喊起來:“老班長,你怎麼……”

②這裏主要運用了哪些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③從這些細節描寫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④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老班長的可貴精神。

3.學習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長的高尚品質。

(1)快要走出草地時,老班長怎麼樣了?

(2)老班長奄奄一息,卻爲什麼不喝魚湯呢?

課件出示:

他微微地睜開眼睛,看見我端着的魚湯,頭一句話就說:“小樑,別浪費東西了。我……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3)學生交流。(捨己爲人,忠於革命,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讀——找——圈——議——悟”的學習嚮導,深入文本,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有讀有思,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文章。

板塊四“金色魚鉤”入人心,革命精神世代傳

1.學習第四部分。

(1)老班長永遠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給戰士們的只有那根用縫衣針做成的魚鉤。我們一起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課件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

(2)爲什麼說這個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小組討論交流,師生共同探討。

這句話表面上是在寫魚鉤,實際上是在寫老班長,他親手做的魚鉤挽救了三個戰士的生命,他那捨己爲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課後收集有關紅軍的故事。

(2)寫寫你想說的話。

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現在拿起你的筆,寫下你想對老班長或其他人說的話吧。

課件出示:

老班長,我想對您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讀寫結合,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抒發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長,我想對您說……”這樣的寫話形式結束課文,不僅昇華主題,也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課文敘述了在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並完成黨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犧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捨己爲人的崇高品格。在教學中主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查閱歷史資料,瞭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讓學生查閱資料,在課文導入時也別出心裁,運用多媒體課件,配上音樂和圖片,讓學生用多重感官參與課堂,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爲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

2.帶着問題閱讀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篇幅較長,不過好在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快速閱讀課文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訓練,所以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有讀有思,可以更好地檢驗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課文。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等詞語。

2、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3、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4、繼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5、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點

啓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1、琥珀形成過程課件。

2、蒐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1、揭題,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

2、認識琥珀。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琥珀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1)學生自學生字。

(2)彙報自學情況。

你可以介紹自己記生字的方法,也可以提醒同學們注意某個生字的讀音或字形。

(3)同桌互相讀,並互相糾正。

(4)全班齊讀。

2、自由朗讀課文,要求把字、詞讀準,把句子讀通順,然後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

3、小組內討論交流。

4、集體交流。(推測琥珀的形成過程→敘述琥珀的發現→描寫了琥珀的形態)

三、學習琥珀樣子部分。

1、圖文對照,認識琥珀的樣子。

(1)出示琥珀圖,學生仔細觀察並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塊琥珀。

(2)瀏覽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圖畫內容的語句。

(3)請大家自由讀這個自然段,這個自然段除了寫琥珀的樣子,還寫了什麼?(琥珀的形成過程是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來的;這塊琥珀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感情齊讀。

3、課文中所寫的內容哪些是實實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

明確:課文寫這塊琥珀的樣子,“在那塊透明的琥珀裏,有兩個小東西仍舊好好地躺着,我們可以看見它們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們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這些內容是呈現在科學家眼前實實在在的事物,課文中的其他內容都是作者推測、想象的部分。

四、作業。

1、熟讀課文。

2、聽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認識了一塊具有很高研究價值的琥珀,同學們提的問題還有一個沒有解決: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出示)

二、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一)快速閱讀課文,說說琥珀的形成經過了哪兩個階段?

(二)瞭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條件。

1、描寫松脂球形成的過程是哪些自然段?

2、認真閱讀這部分內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幾個條件,並說說理由。

3、學生彙報、交流。

(1)夏天,陽光強烈。

(2)老松樹

(3)蒼蠅、蜘蛛巧遇松脂

(4)松脂繼續滴下來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個必需條件都找到了。作者對它們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節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動有趣。現在請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

5、學生獨立賞析課文。

①“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光裏快樂地飛舞。後來,它嗡嗡地穿過草地,飛進樹林。”(寫出了小蒼蠅的快樂勁兒)

②“忽然有個蜘蛛慢慢地爬過來,想把那蒼蠅當做一頓美餐。它小心地划動長長的腿,沿着樹幹向下爬,離小蒼蠅越來越近了。”(小心翼翼)

③“蜘蛛剛撲過去,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事情發生得巧極了)

④“小蒼蠅不能撣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麼美餐了。兩隻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裏。”(語句幽默,讓人感覺兩隻小動物很可憐;同時也寫出了老松樹的不忍心但又無可奈何。)

……

(三)瞭解松脂球變爲化石所需要的條件。

講得真好。看來,大家對松脂球的形成過程瞭解清楚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又需要哪些條件。

1、誰還記得古生物變成化石這一知識我們曾經在哪一課學到過?《黃河象》你還記得必需幾個條件嗎?

2、現在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松脂球變成化石是否也具備了這幾個條件,如果是,請畫出有關的句子。

3、這說明任何古生物變成化石所需的條件基本相同。這部分講化石的形成,爲什麼又提到了蒼蠅、蜘蛛?(如果說不出)師出示有關句子。(請你讀有關的句子。)“成千上萬綠翅膀的蒼蠅和八隻腳的蜘蛛來了又去了,誰也不會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兩隻小蟲被埋在一個松脂球裏,掛在一棵老松樹上。”(時間那麼長,蒼蠅蜘蛛那麼多,可唯有那兩隻被包住了,這主要是爲了強調事情發生得太巧了,這顆琥珀太少見了。)

(四)課件展示琥珀形成的過程。

三、瞭解想象的依據。

1、引導學生閱讀13-18自然段,討論想象的依據。

四、瞭解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動腦筋:《黃河象》這篇課文的敘述順序是:先講_________,再講_________,最後講_________。《琥珀》這篇課文,作者是先講_________,再講_________,最後講_________。

五、當解說員。

這一個罕見的琥珀現在就放在博物館裏,老師昨天上網,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我想:假如我們班有同學被招聘上了,那該有多棒啊!同學們想試試嗎?

1、(出示)招聘廣告:

天宇博物館招聘優秀解說員,應聘內容:以“琥珀”爲題材,運用優美語言,按一定順序向參觀者解說琥珀。

學生練習。

彙報。

2、假如你是館長,你會招聘誰?(頒發聘書)

六、拓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一、 前置性作業

自學本課生字,摘錄重點詞語並解釋。

2.南沙海軍在駐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難?

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三、比讀書,比認字(第一次先學後教)學生默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字詞。(關注桑鵬)

(展示前置性作業1)

1.正確讀出以下字的讀音並組詞:

礁、癢、蘸、攢、癬、膩、肆、莧、袒

2.會寫以下詞語並理解詞義:

名副其實、千方百計、肆虐、恩賜、袒護、積攢、千方百計、煙波浩渺、 油膩。

四、默讀課文,劃分層次。(第二次先學後教)

五、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小組討論解決。

1.解放軍駐守南沙的原因是啥?

2.南沙海軍在駐守中遭受了哪些困難?

1.缺淡水: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彙報。

(1)每日只有5公斤淡水

(2)洗衣難,戰士幹活不穿軍裝,怕洗衣費水。

(3)洗澡難

戰士們用雨水洗澡。出示句子,練習朗讀,體現戰士們盼望洗雨水澡的焦渴心情。 南沙桑拿,主要體會南沙桑拿給戰士們帶來的餓困難,重點體會“烤箱”這一詞語。何正會的遺體。重點體會“長癬、發炎、惟一”等詞語。

(4)自己蓄水

小結:

南沙羣島地處赤道邊緣,高鹽、高溼、高溫,霧水是鹹的,曬乾後便是白白的鹽花,放在地上的溫度計,一兩分鐘便會曬爆。連以海爲生的漁民都視其爲生命的禁區。而勇敢的戰士們卻忍受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戰士們不畏艱難的餓精神不正詮釋了英雄的真諦嗎?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練習朗讀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捨不得”應重讀

3.生活單調

訓練、放哨、巡邏、偵察,數星、望月、聽濤、思鄉,體會到什麼?

六、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七、總結

文章通過細節描寫、動作描寫再現了英雄的本色,爲了祖國人民的餓幸福。爲了捍衛國家海洋權益。戰士們用自己的口號詮釋了英雄的真諦,那就是“吃苦不是標準,主動作爲、艱苦奮鬥、創造一流成績纔是我們永恆的追求”。戰士們的精神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這種不知疲倦、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鑄造了南沙的軍魂,他們不愧是祖國的餓英雄、不愧是南沙衛士。

八、課堂練習

配套練習1、2、3。

九、佈置作業

優美詞語兩遍

板書設計:

南沙衛士

(堅忍不拔、捨己爲人)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課文內容,學習字詞,積累語言。

過程與方法

讀懂課文,瞭解編鐘的知識,學習抓住特點介紹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提升學生對祖國曆史文化的情感,讚美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生字詞。

教學難點:

抓住編鐘的主要特點體會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學準備:

查閱編鐘資料及相關圖片,製作教學課件,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樂器入手,分別給學生出示現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幾種樂器,例如:鋼琴、小提琴、缶、古箏,讓學生聽音觀形,從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出讀通讀順的要求,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然後,檢查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解決疑難的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思考彙報

這一次仍然採用朗讀地方法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流利,並把讀懂的關於編鐘的知識畫出來,進行簡單的彙報。

四、創設情境分析領悟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0xx年世界郵展要在洛陽舉行,會迎來中外許多遊客。假如有外國人看到了東周王城博物館內陳列的編鐘,他最想知道什麼?

2、轉換角色,設問採訪

教師以記者身份採訪學生,讓學生站在一名不瞭解編鐘和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的角度說出最想知道的,趁機讓學生以此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問題1、編鐘是幹什麼用的?

問題2、編鐘是用什麼鑄造的?它完整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問題3、編鐘最獨特的地方是什麼?

問題4、編鐘演奏的音樂好聽嗎?能不能聽一下?

3、熟讀課文,回答問題

讓學生針對問題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答案,並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4、爲了滿足外賓想聽一聽編鐘演奏的願望,讓學生結合課文第5自然段製作一份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的節目單,包括音樂會時間和宣傳詞,從中昇華感情。

5、播放編鐘演奏的音樂,然後讓學生站在外賓、國人等不同的角度談一談心中的感受,激發民族自豪感,讚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進的工藝。

五、拓展延伸

課後查閱資料,瞭解中國古代的其他樂器,選擇一種抓住其特點完成一篇小練筆,進行簡單的介紹,在全班彙報。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一、複習、談話,引入本課

誰養過花?請舉手,說說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養花有什麼感受呢?(樂趣)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讀講課文

1、請你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養花的樂趣的?(學生列提綱,教師巡視,發現問題隨機解決。)請同學按提綱上的內容讀一讀相關的段落。

2、請你再默讀課文,舉例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自讀——批註——討論——交流)

點撥:

(1)爲什麼只養好種易活,自己能奮鬥的花?什麼叫“奇花異草”?

教師:這與老舍的性格有關,對花草提出了一個內在的標準,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奮鬥。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奮鬥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讀。養花的樂趣是什麼?(人生啓迪:勤勉奮鬥。)

(2)“多麼有意思”指什麼?(在養花實踐中摸到門道,花養得很好。)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用一句話歸納作者在養花中得到了什麼?爲什麼養花能得到知識?

(花種類不同,習性不同,對自然環境與管理要求不同)養花的樂趣在哪裏?(增長知識)

(3)作者的收穫給了我們怎樣的啓示?

(只有按規律辦事,花才能養活,只有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才能摸到門道,增長知識。)

(4)“這多麼有意思呀!”指什麼?養花的樂趣在哪裏?

(養花須付出勞動,但有益身心,有所收穫。)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板書: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5)那麼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板書:有喜有憂)

“喜悅”是樂趣,那麼“憂”也算樂趣嗎?

(養花有喜有憂,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樣纔是有趣的'人生,無憂只有喜,生活平淡無味。而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奮鬥。)

(6)齊讀最後一段,說說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與前面幾段有什麼關係?(分、總),與第一段有什麼關係?

(照應)養花的樂趣是什麼?有感情地朗讀。

3、自己背誦喜歡的段落。

三、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找出中心句。(第7自然段)

2、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麼瞭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鬥。)

3、投影出示本課的提綱:

文章中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課堂練習

學習課文寫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個片段。要寫出它的特點和你爲什麼喜愛它

(1)說說你喜歡的花草有哪些。

(2)說說這些花草的特點。

(3)比較一下哪種花草最有特點,然後說說你爲什麼喜愛它。

(4)構思。

(5)寫出來。

板書設計:養花的樂趣:

①養自己能奮鬥的花——人生啓迪

②養花要摸門道——增長知識

③養花要付出勞動——有益身心

④養花使人喜悅——有喜

⑤養花使人憂傷——有憂

作業安排

(1)推薦老舍的幾本著作:《方珍珠》、《龍鬚溝》、《月牙兒》、《西望長安》、《茶館》、《四世同堂》。

(2)小練筆:我的愛好

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自我問答

六年級課文一般都比較長,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讓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

隨着學生年級的升高,識字量和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在教學中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作爲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冊,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自主學習和探究。在課堂上首先要讓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它的表達方法。然後抓住重點句段,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加深理解。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學生的基本步驟包括審題、確定中心、選材、組織材料、編提綱、擬稿、修改、謄清幾個環節。

一、審文題明確要求

1、審清習作的體裁:說明文

2、審清題眼:產品(農副產品、工業產品、食品和工藝品等)

3、審清範圍:家鄉的

4、審清題目要求:介紹家鄉的產品,要先介紹它的外部特徵,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

二、定中心蒐集資料

問人、查資料、上(資料要儘可能翔實)

三、按要求素材

資料的價值在於根據的需要從中選擇有用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要想把這說明文寫生動,有時候光按部就班的介紹產品的特徵、價值或用途是不夠的。所以,如果有關於產品的一些傳說或者故事,我們能把它們巧妙地引入到我們的習作中的話,習作寫出來就生動具體了。因此,對於此類資料我們不能輕易捨棄。

四、讀例文借鑑寫法

這一次習作,從體裁上說,是一說明文。說明文的講究說明方法的運用。說明文中常用的說明方法有舉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這麼多的說明方法,我們不需要全部都用,但也不能通只用一種說明方法。我們也不能爲了用說明方法而用說明方法。方法的選擇必須恰當有效。

此外,因爲所的家鄉產品不相同,在介紹的過程中也會有所區別,不能“自古華山一條道”。比如介紹家鄉的一種水果和介紹家鄉的一種工藝品,在介紹過程中的側重點是不相同的。水果要介紹它的外形特徵,它的營養價值或者用途,另外,這種水果的種植、習性特點等等都是可以介紹的內容。如果要介紹家鄉的一種工藝品,那麼我們就可以從這種工藝品的歷史淵源,以及它的製造工藝,材料選擇等角度進行介紹。

五、列提綱即興練說

六、生擬稿教師指導

七、細修改謄抄文稿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通過學習,體會作者對生活無比熱愛的情懷。

重點難點:

對幾個較長句子的朗讀,把句子的停頓處理好,並把握好句後、節後的朗讀停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第三單元中的《一夜的工作》是誰寫的嗎?(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國的詩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她寫的一首詩。

2、揭題:《生活是多麼廣闊》 (板書課題)

3、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二、初讀詩歌,把詩歌讀準確。

1、請同學們自己小聲朗讀課文,注意長句的停頓。

生活是多麼廣闊

何其芳

生活是多麼廣闊。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去參加歌詠隊,去演戲,

去建設鐵路,去做飛行師,

去坐在實驗室裏,去寫詩,

去高山上滑雪,

去架一隻船顛簸在波濤上,

去北極探險,去熱帶蒐集植物,

去帶一個帳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發現心。

生活是多麼廣闊。

生活又多麼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2、抽讀,糾正讀得不好的地方;全班齊讀。

注意這幾個句子的停頓:“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三、品讀詩歌,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1、請同學們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句,說說你從這首詩體會到了什麼,把你體會最深的句子作上記號,並簡單的寫一寫你體會到了什麼。

2、交流反饋

3、全班集體交流對詩的理解,並提出問題。

重點的句子: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轟轟烈烈,驚險離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去發掘生活的意義;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去以心發現心”,就是要在生活中滿腔熱忱地對待他人,真誠地幫助他人

4、理解了這些句子,請同學們來體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那麼我們在朗讀的時候,就應該讀出作者對生活無比熱愛的感情來,你能行嗎?試試看吧。

5、指名讀,教師範讀,分男女生讀。

四、結束語。

我真誠的希望同學們能和老師一起,做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每天帶着一顆快樂的心,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發現樂趣,創造價值,讓自己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裏留下閃亮的印跡。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第一課時

1、說說你所瞭解的報告文學或特寫:

(簡單根據字面猜也行,不必要求準確的答案。)

報告文學是用文學和文學手法描述真人真事。特寫是截取一個人物或事件的某個片斷,細緻地加以描述。

2、你認爲寫成一篇好的報告文學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①、收集素材(採訪)。

②整理、篩選素材。

③寫作。

3讓我們沿着作者的足跡先做第一步。請同學們分組進行討論:

①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象?

②作者採訪到了哪些人?問了什麼問題?得到的回答是什麼?

要求陳述時由兩人組合模仿採訪現場一問一答進行。

例:

作者:請問袁教練,你說“不能把運動員的性格的棱角都磨平了”,你能說說招娣性格上有哪些“棱角”嗎?

袁教練:招娣她挺潑辣的,雖然平時脾氣衝一點,但是比賽的時候她真是拼得出、頂得住。那種豁出去的勁頭不但給自己的隊友巨大的鼓舞,也能讓對手望而生畏呢。

明確:

①可採訪招娣:瞭解她的理想,分析她不怕苦、爲國拼搏的性格。談她對教練、對訓練的看法,分析她對教練又怨又敬的心理。

②可採訪袁教練:瞭解招娣的野勁(頑強拼搏)、愣勁(倔強、不甘認輸)、邪勁(超乎尋常的勁頭),談他對招娣採取的訓練策略:激將法。

③採訪隊友:

⑴招娣平日表現,對她的評價(介紹插敘的內容)。

⑵對這樣的訓練的看法(爲國苦練)。

⑶對教練的評價、看法(瞭解隊員、平易近人、嚴格冷靜)。

總之:通過這些訪談能基本掌握文章內容,瞭解人物的性格,其間穿插對“腴、畔、瘸、峻、癱、僥、窖、邪”等字的讀音、寫法、意思的掌握。最後根據時間情況向學生簡介此屆女排取得的驕人戰績

補:獲得輝煌的“五連冠”,即:1981年11月,中國隊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以七戰七捷的佳績,首次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

1982年9月,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在祕魯進行。中國隊以9戰8勝的戰績,第二次奪得世界冠軍。

1984年8月7日,中國女排在第23屆奧運會女排決賽中,以3比0戰勝美國隊,實現“三連冠”。

1985年11月,中國女排在日本舉行的第四屆世界盃女子排球賽中,以7戰全勝的成績,第四次榮膺冠軍。

1986年9月,中國隊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中,以八戰八勝的佳績,第五次奪得世界冠軍。

第二課時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設想了作者採訪的內容,那我想請同學們再想象一下除了我們在課本中找到的這些材料之外,作者還會看到什麼?瞭解到什麼呢?

可以有女排一天訓練的時間、內容、強度;可以有她們的飲食狀況、傷病狀況、業餘生活等等。

2、現在我們作者的手裏筆記本、錄音帶已經有一大堆了,腦海裏也裝滿了他所看到的訓練場面了,那麼該進入第二步:構思、整理素材了。把可用的材料挑選出來,還要安排好它們的詳略。那就請同學們再想一想,做這項工作要遵循什麼原則呢?作者所做的安排是否符合這一原則呢?

明確:

選材方面:①相對平時的訓練是本職任務來說,加練是招娣主動要求的,是她爲國拼搏奮鬥的表現。

②插敘的3件事是介紹招娣不甘落後的性格的,她在一次比一次嚴重的傷病困撓下,依然不放棄排球,相對健康的訓練來說,更能體現她爲國爭光的堅強意志。

③、寫教練和隊友是對招娣進行烘托和補充。

詳略方面:①、加練的內容是文章所截取的一個典型片斷,要通過細緻的描寫來展現人物性、精神世界,所以必須詳寫。而且因爲是作者所見,能夠具體描繪。

②、插敘的內容只是爲了介紹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豐滿,再加上是聽他人的敘述,距離時間長,所以略寫。

③教練與隊友是起烘托和補充作用,所以也略寫。

構思:①、順序:按時間順序敘事,展現二走三練的情節,其間安排插敘,一方面可使人物形象更豐滿,一方面也使文章波瀾起伏。

②、手法:運用烘雲托月的手法,在對教練和隊友的描寫中進一步塑造招娣的人物形象,使之更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3、文章的框架已經基本構建好了,接下來作者要做的就是用生花妙筆把這些設想變成鉛字了,這時他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明確:①錘鍊語言。可利用課後練習三、四兩道題體會作者運用語言的準確、生動。

②、修辭的合理應用。

如“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比喻的修辭表現了教練的堅定、沉着、嚴格要求的訓練作風。

“她像一截木頭被釘在那兒”。比喻生動地描繪了招娣冷靜下來後一動不動的情景,展現了她的“理智、倔強、好勝”

小結:本堂課通過對作者寫作時選材、構思、用筆的分析,讓我們不但對文章主人公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同時也學會了寫作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閱讀和寫作中加以運用。

作業:

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你對招娣練球的感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通過反覆誦讀課文,理解什麼是生活?怎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充分理解第三節的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培養學生理解詩意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朗讀詩,體會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啓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詩的第二、三節,在理解其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在第二節的適當地方,補上幾句結合自己生活的詩句。

2.難點是理解第三節詩句的含義。

(二)疑點

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第三節的含義。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佈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詩歌。

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板書設計、思考題等。

六、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激趣談話,課件導入新課(6分)

1、激趣談話

2、出示多媒體課件:出示圖1、圖2、圖3……。

這幾幅圖畫的是什麼?分別介紹圖意。

他們的生活是多麼的豐富多彩,絢麗多姿,多有意義!他們和你們一樣都很熱愛生活,說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詩人曾經寫了這樣一首詩:“生活是多麼廣闊,……”。這首詩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生活圖景。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今天我要給你們介紹一位詩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國的詩人,他於1941年在延安寫下了這首詩《生活是多麼廣闊》。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欣賞這首詩吧。

板書:1生活是多麼廣闊

請孩子們齊讀一遍課題。提問: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什麼?(爲什麼說生活是多麼廣闊?……)

孩子們,你們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樣的廣闊?生活是怎樣的豐富多彩?我們來看看這位詩人是怎麼說的?請打開書第163頁。先讀一讀這首詩,看誰讀得好,讀得認真,看誰能回答這些問題?

(二)整體感知(8分)

1.自由朗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學。

2.指名讀詩。糾正讀音(“藏”是多音字)。請大家評議讀得怎麼樣?

3.齊讀。提問:(1)這首詩分爲幾節?(2)每小節講了什麼內容?

4.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三)再讀探究,突出重點(師生共議)(23分)

1.指名讀第一節。

第一節講了什麼?(第一節講了詩人對生活總的感受——生活無限廣闊。)

2.生活是怎樣的廣闊呢?指名讀第二小節,

(1)師生共議,邊議邊板書。

板書:

參加歌泳隊演戲

建設鐵路做飛行師

生活豐富多彩坐在實驗室裏寫詩

生活多麼廣闊滑雪駕船

探險蒐集植物

露宿…………

孩子們,你們在課外做些什麼呢?長大以後你們想做什麼呢?孩子們,我們也來學習當一當小詩人,請你們來爲第二節補充幾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詩句。把自己的生活寫成詩,讓我們來看看你們的生活是怎樣的?讓孩子們思考大膽地說。

你們都說得真好,看,我們的生活也是多麼豐富,多麼廣闊。生活的廣闊蘊含於什麼之中呢?作者是怎樣理解生活的呢?讓我們來繼續學習第三小節。

3.學習第三節。

(1)齊讀,分小組讀。

(2)師:你們讀了這一小節,看看你們讀懂了哪一句?還有哪些沒有讀懂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3)板書:

過極尋常的日子

尋常的日子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生活的快樂

善於生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和寶藏

以心發現心

(4)師生共同討論這幾句詩的含義。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轟轟烈烈,驚險離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去發掘生活的意義;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們將自己的熱情與希望傳達給周圍的人。

“去以心發現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與發現生活中的快樂。注意向別人學習,從別人身上受到啓發。

如果我們這樣做了,那麼“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4)師總結:第三節說明在極尋常的日子裏,只要善於生活,也有快樂和寶藏。

3.學習第四節。

(1)齊讀第四節。問:這小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與哪一節相呼應?

(2)師:第四小節是總結全文,講生活不僅無限廣闊,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節呼應。

這首詩在寫法上的結構是怎樣安排呢?

第一節:總起——引出“生活是多麼廣闊“

第二節:分述——拓展“生活”邊界

生活是多麼廣闊第三節:昇華——“廣闊”蘊含於“平凡”之中

第四節:總結——有……就有……

師總結:這首詩通過描寫“生活是多麼廣闊”抒發了詩人對生活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3)孩子們,你們學了這首詩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感受呢?

(4)請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配樂)

(四)擴展(3分)

1.課外延伸:請孩子們也來學寫詩,把自己生活中發現的事物也用詩的形式寫出來,寫好後在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孩子們,時間過得真快呀,我們剛見面,又要分別了,劉老師想一首詩送給你們,作爲我們這次的見面禮:

我爲晏陽三小的孩子們歌唱

我爲孩子們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屬於未來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長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飛吧,

飛到孩子們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書設計

1閱讀段段通結構圖示

第一節:總起——引出“生活是多麼廣闊“

第二節:分述——拓展“生活”邊界

生活是多麼廣闊第三節:昇華——“廣闊”蘊含於“平凡”之中

第四節:總結——有……就有……

2、板書:

參加歌泳隊演戲

建設鐵路做飛行師

生活豐富多彩坐在實驗室裏寫詩

生活多麼廣闊滑雪駕船

探險蒐集植物

露宿…………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要求:

1.學會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語言 。背誦課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讚美長江的詩歌。

(板書:長江之歌)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

3.你們對長江瞭解多少呢?

4.放錄音。

《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8個生字。

(3)查字典並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丰采 依戀 盪滌 塵埃 磅礴 灌溉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乳汁 哺育 挽起 盪滌 塵埃 灌溉 奔去 各奔東西

(2)指名逐詞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儀表舉止。

依戀:留戀,捨不得離開。

盪滌:洗滌。

塵埃:塵土。

磅礴:氣勢盛大。

灌溉:把水輸送到田裏。

3.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4.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5.四人小組自由讀課文,討論:哪些地方讀懂了?交流。

三、指導寫字

1.指導寫字。

乳:左右基本等寬。

汁、哺、挽、滌、埃:左窄右寬。

灌、溉:左窄右寬,因筆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些。

2.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詞

二、指名朗讀課文

三、精讀訓練

1. 觀看系列片《話說長江》片斷,聽《長江之歌》。《話說長江》這部系列片讓我們感受到了長江那宏偉、壯觀的氣勢,作者說——

2. 出示: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3. 自由讀,說說讀了詩句想了解什麼?

4. 交流、討論。

5. 精讀第一節:

(1) 自由讀,四人小組討論: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資源?

(2) 交流: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端,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的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3) 默讀第一小節,思考: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纔會哺育兒女,在這裏把長江比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麼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裏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裏,讓它們緊密聯繫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並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深情。

6、精讀第二節。

(1) 聽錄音,思考: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 交流: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①“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麼大,長江能將它們一一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①“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聖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着祖國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師引讀。所以,“我們——讚美長江??”

(4)指導朗讀第2節。

(5)指導背誦第2節。

四、練習朗讀全詩

1.同學們,作者從空間上和時間上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麼感想呢?

2.是啊,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讚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3.練習朗讀。

五、學唱歌曲

長江之歌 源遠流長擁抱着大地 從空間上描寫歌頌宏偉氣勢哺育兒女的胸懷

悠遠久長苦難的過去

從時間上描寫表現光輝的現實

功在千秋燦爛的未來

讚美之情崇敬的情感

抒 寫表達

依戀之情熱愛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