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蘇教版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蘇教版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蘇教版九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味詩歌的意境。
2、體味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難點分析
1、 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訓練。
2、 創作背景的介紹和詩歌意境的理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對聯,導入正課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詩聖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二、簡介創作背景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後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裏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三、朗讀訓練
1、學生自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感情。
2、朗讀方法指導
①本詩以七言爲主,可採用“二/二/三”式停頓;
②韻腳讀出延長音;
③以手指輕擊大腿示拍子配合節奏法;
④邊讀邊想象畫面法。
3、進行朗讀比賽
四、整體感知
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了作者的什麼情懷?
明確 :1、描寫了四幅畫面:秋風怒號圖 、羣童抱茅圖 、嬌兒惡臥圖、遙望廣廈圖
2、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五、感受秋天
1、先找出文中描寫秋天的相關句子,然後想象出當時的情景並感受其特徵
2、把你所想象的場面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提示:圍繞秋天狂風肆虐、烏雲密佈、大雨如麻、淒涼肅殺的特徵展開想象
六、走進草堂
1、走進草堂看到了怎樣的情形?找出描寫的語句並感受其特徵。
2、請位同學給我們當回導遊,帶我們去參觀當時的草堂。
提示:草堂是一貧如洗的悽傷之地。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擺設極其簡陋、棉絮破舊不堪。
七、走近杜甫
把你想象中的詩人情形描述一下
提示: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爲、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八、聆聽杜甫
試想,堂堂一代詩聖,卻落得如此境地。這是誰之過? 那顆千瘡百孔的心此時又發出怎樣的吶喊?
九、遙寄杜甫
此時此刻你想對杜甫說些什麼?
十、以詩賞詩,向課外延伸
1、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政治腐敗,貧富不均
2、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甌尚缺
3、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爲辛酸。(《垂老別》)
——戰亂中子孫亡盡的老漢憤然參軍告別老妻的悽慘場面。
4、 我裏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孝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
——連年戰爭重新被徵召的士兵的哭訴,這是人亡村衰、空寂蕭條的那個社會的縮影。
5、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月夜》(756年))
——寫安史之亂中逃亡和被俘長安的遭遇,痛訴妻離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寫戰鬥殘酷,死傷慘重,民不聊生,就連老婦人也要被迫上戰場。
十一、佈置作業
如今我們生活的常州城內高樓林立,周邊鄉鎮別墅幢幢,百姓安居樂業。假如杜甫看到這種生活情景,他會是什麼心情?請發揮想像,從杜甫角度畫一幅畫,爲畫配小詩一首或一段心理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