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蘇教版初三下冊《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講學稿

蘇教版初三下冊《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講學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一、教學目標

蘇教版初三下冊《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講學稿

① 有感情的朗讀、體味詩歌的意境。②體味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難點分析

①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訓練。

②創作背景的介紹和詩歌意境的理解。

 第一課時

  指導預習

1、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風怒號( )(2)高者掛罥( )(3)沉塘坳( )(4)倚杖 ( )

(5)俄頃 ( ) (6)布衾 ( ) (7)大庇 ( ) (8)突兀 ( )

2、默寫填空。

(1)茅飛渡江灑江郊, , 。

(2) ,嬌兒惡臥踏裏裂。

(3)牀頭屋漏無干處, 。 ,長夜沾溼何由徹!

(4)安得廣廈千萬間, ,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

3、選出對課文理解正確的一項。( )

A、這首詩屬於近體詩,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

B、語言樸實、準確、形象、生動並帶有很強的感情色彩,是這首詩的一大特色。

C、全詩通過屋破漏雨情節的描寫,反映了詩人在戰亂年代的貧困生活和關心天下寒士的善良願望。

D、全詩將敘述、描寫、抒情三者融爲一體,用憂國憂民這根感情線索把它們交織在一起,意境深遠。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各用一個詞語概括四個自然段的意思。(每一個詞語不超過5個字)

(2)《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記敘了一件什麼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文語言樸素自然,句式錯落有致,請結合具體的例子加以說明。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從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薰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我採取以“朗讀訓練”爲切入點,再附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

1、初步感知

(指導學生領會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鬱頓挫的詩歌風格,局部則要求學生把握四節詩的情感分別是:痛惜、痛心、痛苦和憂國憂民,以確定全詩的感情基調與各節的語氣。這時用多媒體打出杜甫草堂淒冷的畫面並配以二胡獨奏《江河水》音樂。)

2、研讀賞析

⑴、賞析第一詩節

問題 ①: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風的?

②爲什麼用“怒號”,而不用“猛烈”“兇猛”等詞語,有何區別?

③:“卷”和“吹”相比,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好在哪裏?

④ :後面的動詞有哪些?用法有什麼好處?

⑤ :給此段加一個什麼小標題?

⑵、賞析第二詩節

設計問題①:讓學生描述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飄飄揚揚掛在樹梢上、灑落到低窪積水處 時,作者是什麼心情?

設計問題②:茅草被捲走了,這些草如果拾起來,還可以修理茅屋。可這時一羣頑童把草抱走了,詩人着急,他說:“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爲什麼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設計問題③:羣童爲何抱茅?

設計問題④:“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麼?

設計問題⑤:給此段加一個什麼小標題?

設計問題⑥:如果在此時加上作者的動作、神態該怎麼加?並體會其意境。

 練習鞏固

假如你是一位電視劇編劇(導演),打算寫(導)一部有關杜甫的歷史劇,結合此詩,你準備設計一些情節和畫面,請進行合理的想象,把有關的畫面描寫出來,並適當加入主人公動作、神態的描寫。(該作業以“奇思妙想”爲主題,爲學生創造了一個感知的新情境,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活化了所學的知識,起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拓展延伸

  (一)詩二首(16分)

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歸信吟

淚墨灑爲書,將寄萬里親。

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1、《歲暮到家》中寫出詩人與母親見面場景的詩句是 , 。寫詩人心理活動的詩句是 , 。

2、《歲暮到家》一詩化用了孟郊《遊子吟》裏的詩句。請指出詩人是如何化用的。

3、《歸信吟》秉承詩人一貫的表現苦吟的詩風。本詩的語言表達就很有特色,如“淚墨”一詞就給人以想象的空間。請結合詩意寫出你對“淚墨”的理解。

4、請你用細膩的'筆法,豐富的想象,描寫出作者歲暮到家時母子相見時的情景。

5、都是思念親人的詩,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不同?(3分)

6、思親的詩很多,請你再舉出一些與此相關的詩句。(至少三句,不是同一首,還要指出作者或出處。如: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3分)

(1)

(2)

(3)

 第二課時

  指導預習

  一、重點問題探究

(1)對於南村羣童的舉動你是如何理解的?

(2)“自經喪亂少睡眠”中的“喪亂”是指什麼?請你簡要地介紹一下有關情況

(3)你是怎樣理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句話的?

 二、翻譯句子

(1)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2)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三、判斷下面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

(1)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

(2)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

(3)牀頭屋漏屋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

(4)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

(5)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

  教學過程

  一、賞析第三詩節

過渡問題:茅屋被吹破之後,最怕的是什麼?

設計問題①:給此段加一個什麼小標題?

設計問題②: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賞析一下。

 二、賞析第四詩節

設計問題①:面對“夜雨溼屋”,作者此時的表現是什麼?

設計問題②: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麼呢?

設計問題③:給此段加一個什麼小標題?

設計問題④:由此可見杜甫是怎樣的一個人?

小結:

這正是詩人的偉大之處。他不僅只是寫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這風雨之夜,普天之下還有更多象他這樣處於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這使讀者眼前爲之一亮。

然後啓發學生,誰能再說出一些杜甫憂國憂民的名句?

在此基礎上,可再補充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及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等例句。並向學生說明憂國憂民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他們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

 練習鞏固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1)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2)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3)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4)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5、這首詩從體裁上說屬於 詩。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一度在長安南少陵附近居住,曾自稱 ,後世稱其爲“杜少陵”,安史之亂後入蜀,一度掛着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銜,因此後人又稱他爲 。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 主義詩人,當時人稱 。其詩顯示了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此又被後人稱爲 。

6、這首詩中作者描寫風的威勢的動詞有 、 、 、 、 、 、

、 。

7、本文中表現詩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懷的句子是什麼?

8、讀了這首詩,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用詩中的句子描繪一下。

示例:捨己爲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

(2)

(3)

9、你還學過杜甫的哪些詩?把你認爲很有名的句子寫出至少四句來。(不是同一首的,還要註明出處,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4分)

(1)

(2)

(3)

(4)

 拓展延伸

  詩話兩則

第一則

①杜牧之作《赤壁》詩云:“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爲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系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指士人)不識好惡。(許覬《彥周詩話》)

②彥周(許覬的字)誚杜牧之《赤壁》詩,社稷存亡都不問,只恐捉了二喬,是措大不識好惡。夫詩人之詞微以婉,不同論言直遂也。牧之之意,正謂幸而成功,幾乎家國不保,彥周未免錯會。(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

第二則

①唐詩絕句,今本多誤字,試舉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雲,“十里鶯啼綠映紅”,今本誤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楊慎《升庵詩話》卷八)

②“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此杜牧《江南春詩》也。升庵謂“千”應作“十”,蓋千里已聽不着看不見矣,何所云“鶯啼綠映紅”耶?餘謂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着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詩家善立題者也。(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選自周振甫《詩詞例話》)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折戟沉沙 ( ) (2)社稷存亡( )

(3)彥周誚杜牧( ) (4)升庵 ( )

2、解釋加點的詞語。

(1)生靈塗炭 ( ) (2)社稷存亡 ( )

(3)彥周未免錯會( ) (4)鶯啼綠映紅( )

3、對“夫詩人之詞微以婉,不同論言直遂也”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的語言輕微柔和委婉含蓄,不同於議論性語言的直截了當。

B、詩人的語言輕微柔和委婉含蓄,與議論性語言簡明扼要直接獲得成功不一樣。

C、詩人的語言精深奧妙委婉含蓄,不同於議論性語言的直截了當。

D、詩人的語言精深奧妙委婉含蓄,與議論性語言簡明扼要直接獲得成功不一樣。

4、《赤壁》一詩從反面假想周瑜失敗後的情景,聯繫杜牧自己的才情和遭遇,請你說說他這樣寫的用意。

5、依照許彥周的意見,杜牧《赤壁》詩的後兩句可改爲:“東風不與周郎便,生靈塗炭國不保”。你認爲“靈塗炭國不保”與“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什麼不同?請結合整首詩來理解。

6、楊慎是明朝一位傑出的詩歌理論家,他的《升庵詩話》是明代有名的著作,在解讀杜牧的《江南春》時居然犯了如此“低級”的錯誤!你能爲他找些理由作點“申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