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案《曹劌論戰》

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案《曹劌論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教學要點:

初中九年級語文教案《曹劌論戰》

一、認識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戰前必須做好政準備——取信於民的道理,在作指揮上,必須重視士氣、詳察敵情、正確運用戰略戰術,善於掌握有利戰機。

二、瞭解本文記敘戰爭詳略得當的特點。

三、掌握課文中一些字詞的含義及用法。

教學過程

一、 題解:

1、作者及出處:

本文選自《左傳》,題目是後加的。《左傳》傳說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的編年體史書,保存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間的許多史料。

2、歷史背景:

春秋初期,齊桓公藉口魯國曾經幫助過同自己爭做國君公子糾,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魯國處於防禦地位。本文記敘了曹劌向魯莊公獻策,並在長勺之戰中幫助魯莊公採取正確的戰略,終於戰勝了強齊的史實。“長勺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以小勝大、以弱勝強著名戰例之一。

3、重點詞解釋:

齊師伐我——軍隊; 又何間焉——參與;

肉食者鄙——鄙陋。這裏指目光短淺; 衣食所安——養;

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 犧牲玉帛——指豬牛羊等祭祀品;

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小大之獄——案件;

忠之屬也——盡力做好本分的事; 可以一戰——可以憑藉;

公將鼓之——擊鼓; 公將馳之——驅車(追趕);

彼竭我盈——充滿,這裏指士氣正旺盛; 故克之——戰勝。

二、 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課文,注意句中停頓。

一、第1段

①戰爭的時間、國家?

②表現戰爭性質的句子?“齊師伐我”(即對魯國來說是正義之戰)

③莊公的態度?“公將戰”

④劌請見的原因?

直接原因-“齊師伐我”

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⑤這一舉動表現了曹劌的什麼品質?愛國

⑥劌分析戰前準備“何以戰”是通過與莊公的幾次對話完成的?三次

⑦劌否定了什麼作法?肯定了什麼作法?怎樣肯定的?

“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斷獄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⑧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在戰前準備上,曹劌重視的是什麼?人民的支持

⑨這又反映了曹劌的什麼戰略思想?“取信於民”

⑩表現莊公“鄙”的句子是什麼?“公將戰”,“衣食所安”“犧牲玉帛”“公將馳之”

5、小結:

本段寫了兩層內容,概述戰前曹劌求見莊公,通過與莊公的對話,明確作戰的先決條件是取信於民,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二、 第2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劌與莊公二人的表現分別是什麼?表現出各自的什麼特點?

劌:“未可”,“可矣”,等待時機,觀察時機――善於抓住有利戰機

公:“將鼓之”,“將馳之”――盲目指揮,“鄙”

②體現劌指揮正確的句子?“齊師敗績”,“遂逐齊師”

③本段表現了劌的什麼能力?決斷能力

④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介紹了戰爭的哪兩個過程?反攻和追擊

5、小結:

講述戰爭經過。

三、 第3段

1、朗讀

2、檢查重點詞

3、學生串譯

4、提問檢查:

①表現莊公“鄙” 的句子?“公問其故”

②一“未可”爲何?“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

③齊人三鼓後爲何“可矣”?“夫戰,勇氣也,……彼竭我盈”

④二“未可”爲何?“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⑤後爲何又“可矣”?“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⑥.總結有利於反攻和追擊的最佳時機是什麼?

反攻時機——“彼竭我盈”之時

追擊時機——其“轍亂旗靡”之時

⑦從本段可以看出曹劌的戰術思想是什麼?

注重觀察敵情,注重士氣,注意抓住有利戰機。

5、小結:

本段是全文重點,寫曹劌論述戰爭取勝的原因。

四、 .總結全文:

本文通過記敘曹劌對戰爭的有關論述和指揮長勺之戰的史實,說明要取信於民,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並掌握戰機才能取勝的道理,表現了曹劌的政治遠見軍事才能。

1、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論”

2、結構上,過渡自然,前後照應。

3、語言簡練生動。

4、人物形象對比鮮明。

五、 重點句式及詞語:

1、判斷句式:

①忠之屬也。

②夫戰,勇氣也。

③夫大國,難測也。

2、古今異義的實詞:

古 今

間: 參與 隔開,不連接

犧牲: 祭祀用的豬、牛羊等 爲正義事業而捨棄生命

獄: 案件 監獄

可以: 兩個詞,意爲“可以憑藉” 一個詞,表示可能或許可

六、 重點句翻譯: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3、何以戰?

4、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8、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七、 完成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