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語文《曹劌論戰》教學設計大綱

九年級語文《曹劌論戰》教學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內容預覽:

九年級語文《曹劌論戰》教學設計

21 曹劌論戰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

2.瞭解《左傳》及齊魯長勺之戰的背景,把握曹劌的戰略、戰術思想,理解魯軍以弱勝強的原因。

能力目標

1.把握本文以“論戰”爲中心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2.分析曹劌和魯莊公兩個人物形象。體會作品的藝術魅力,理解課文的主旨。

德育目標

學習曹劌鐵肩擔道義、忠心獻祖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前面我們剛剛學習丁先秦諸子散文,領略了諸子散文特有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學習先秦歷史散文著作《左傳》中的選段《曹劌論戰》,感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二、資料助讀

1.《左傳》

《左傳》又稱《春秋左氏傳》或《左氏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況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和《漢書·藝文志》都認爲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學者認爲系劉歆改編。近人認爲是戰國初年人根據各諸侯國史編成。記事起於魯隱公元年(前722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前454年)。書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簡練生動,尤其善於描寫戰爭及複雜事件,又善於通過對話和行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對後代散文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左傳》分年記事,沒有篇名。晉杜預把它按年代順序分附在《春秋》後面,認爲它是用史實來闡述《春秋》經義的。《春秋》記事非常簡單,近乎大事年表,例如這篇課文所記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話:“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左傳》節文的標題,都是後人加的。

2.長勺之戰背景簡介

本篇選文又題作“齊魯長勺之戰”或“長勺之戰”。這一戰事發生在魯莊公十年(前684),是齊桓公即位後向魯國發動的第二次戰爭。

前此兩年,齊桓公(公子小白)與其庶兄公子糾曾進行過激烈的爭奪君位的鬥爭。當時篡君奪位的公孫無知(齊襄公堂弟)已被殺,齊國一時無君,因此避難於魯國的公子糾和避難於莒國的公子小白都爭相趕回齊國。魯莊公支持公子糾主國,親自率軍護送公子糾返齊,並派管仲攔擊、刺殺公子小白。然而魯國的謀劃沒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搶先歸齊,取得了君位。齊桓公即位後當即反擊魯軍,兩軍交戰於乾時(齊地),齊勝魯敗。乘兵勝之威,齊桓公脅迫魯國殺掉了公子糾。齊桓公雖在其庶兄的血泊中鞏固了權位。但對魯國卻一直怨恨難平,因此轉年春便再次發兵攻魯,進行軍事報復和武力懲罰。本篇所記即是這次在魯地長勺展開的戰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把握字音。

多媒體顯示重點字音:

劌(guì) 鄙(bǐ) 孚(fú) 間(jiàn) 循(biàn) 靡(mǐ)

2.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朗讀情況糾正浯調。

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讀出反對的意味)

小惠未褊,民弗從也。(讀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讀出肯定的意味)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語調應舒緩、深沉,讀出議論的語氣)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有解說的意味,語調應低緩)

3.學生大聲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並勾畫出難詞難句,以待討論交流時解決。

4.選幾位同學概述課文大意。

明確:魯莊公十年春,齊國出兵進攻魯國。當時齊強魯弱。曹劌請見莊公,詢問備戰情況,隨同莊公參戰,大獲全勝,曹劌爲魯莊公釋疑解惑。

教師提示:該同學以人物活動爲線索概括情節,試以事件發展過程爲序概括情節,如何?

學生明確:莊公迎戰一備戰一勝戰一曹劌論戰。

四、研習課文,背誦課文

師生共同研習第一段。

1.學生齊讀第一段。

2.學生討論交流本段中的難詞難句,教師適時點撥,解答學生疑問。

3.選一學生翻譯第一段,其餘同學評點,指出錯誤、不足。

教師提示本段中的重點字詞。

多媒體顯示:

重點實詞:間、信、孚、福 通假字:偏 古今異義詞:鄙、犧牲、獄、可以 關於“肉食者” 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的官員,此處借指有權位的人。

4.內容梳理

提問:“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可以看出曹劌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明確:曹劌身份卑微。卻能關心國家大事,爲國事深謀遠慮。

提問:魯莊公認爲戰前需作哪幾方面的準備呢?曹劌是如何評價的?

明確: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惠未循,民弗從也。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之屬也。可以一戰。

提問:爲什麼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

明確:魯莊公借小惠贏得近臣的擁護,借小信贏得神靈的保護,這兩點都被曹劌否定。在曹劌的啓發下,莊公終於認識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多媒體顯示:

5.學生根據思路提示背誦課文。

五、佈置作業

1.中國歷史上有許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如鉅鹿之戰、馬陵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官渡之戰、城濮之戰等。

請收集一些這方面的文章閱讀。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浯。

犧牲玉帛 小大之獄

作出犧牲 越獄逃跑

雖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屬也

以情動人 忠於人民

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放棄或損害一方的利益。

獄:案件;監禁罪犯的地方。

情:實情;感情。

忠:盡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誠。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研讀課文,背誦課文

1.研瀆課文第二段。

(1)選一學生翻譯第二段,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鼓,擊鼓進軍,名詞活用作動詞。

(2)提問:曹劌是如何幫助莊公選擇戰機的呢?

明確:戰鬥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莊公急於出戰;魯軍剛剛獲勝,莊公又急於追擊。曹劌阻止了莊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師板書:

(3)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2.研讀課文第三段。

(1)選一學生翻譯課文。其餘同學評點。

教師強調: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文言文翻譯。須補出必要的成分,保持句意完整。

(2)提問:本段寫曹劌淪述戰勝齊國的原因,曹劌的解釋分哪幾層意思?

明確:分兩層意思,一講攻擊的緣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戰機;二講追擊的緣故,表現他考慮周全、行動謹慎。

教師板書:

(3)學生齊讀第三段,背誦。

三、品讀課文,鑑賞《左傳》的藝術特色

提問:請同學們談談對課文情節安排、人物塑造兩方面的認識。並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

學生自由發言。成果展示:

1.關於人物塑造

(1)關於曹劌

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爲一名軍事家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論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2)關於魯莊公

課文集中體現了魯莊公作爲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於求戰,急於攻擊,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

但魯莊公不是一個昏君。魯莊公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意見;莊公作戰用劌,親自參與打仗,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莊公戰後問劌,不因勝而白喜,表現他爲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綜合以亡,可以得出魯莊公並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軍事才能的明君。

(3)關於比照映襯

作者巧妙地運用比照映襯的手法,使曹劌的形象鮮明生動。以曹劌與“鄉人”的對比突出曹劌抗敵禦侮的責任感和護衛宗國的政治熱忱。從曹劌與莊公的對比中,以莊公的駑鈍、浮躁反襯曹劌的機敏、持重,一個出身下層而深謀遠慮的謀士形象躍然紙上。

2.關於詳略

課文剪裁詳略得當。本文以曹劌爲中心。詳細描寫了他在戰前、戰中、戰後的表現;對於戰爭雙方的對峙、交鋒等則略寫。這樣安排,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四、課堂小結

本文以齊魯長勺之戰爲背景,論述了必須取信於民並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掌握戰機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生動刻畫了曹劌作爲卓越軍事家富有遠謀的特點,語言簡練,情節詳略得當,充分代表了《左傳》的藝術成就,是《左傳》中的名篇。

六、佈置作業

《左傳》語言十分精練。這跟所謂“史家筆法”有密切關係。試從文中舉例說明這一特點。

板書設計

七.教學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