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曹劌論戰》說課稿精選兩篇

《曹劌論戰》說課稿精選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9W 次

  《曹劌論戰》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曹劌論戰》說課稿精選兩篇

1、教材分析:

《曹劌論戰》出自於《左傳》的文章主要圍繞着“鄙”和“遠謀”這一文眼,通過人物的對話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史料剪裁得當,刻畫了曹劌這一愛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才能的形象。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中對文言文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本單元提示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課文,讀出一點語氣。因此,依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本文的特點及新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我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目標:加強誦讀,疏通文意,進一步積累文言詞彙和文言特殊句式;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本文文眼,領會全文主旨;

(3)情感目標:體會曹劌的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重、難點:

(1)本文中古今異義詞的學習和重點虛詞“之”“以”的用法;

(2)理解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

(3)體會課文剪裁得當的敘事特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大力提倡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而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本課雖是講讀課文,也應該以學生自學爲主,老師只起主導作用。新課程同時提出 “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在授課中,我有步驟的引導學生讀人物對話、理清文章敘述線索、圍繞全文文眼有詳略的論述戰爭問題,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並運用多媒體展示板書。

  三、說學法

針對初三學生已有兩年文言文學習功底,可利用課下註解和掌握的文言文的基本知識,在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疏通文意,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主旨;採用討論式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探究解決問題,養成思考問題的習慣。這也符合新大綱中“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練習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要求。

 四、說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回顧歷時課本上所學的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例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導入新課,學生通過回憶、討論,激活其學習積極性。

(二)朗讀課文:課前預習時幫助學生正音、注重停頓,課堂上採用齊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字面意思。

(三)疏通文意:要求學生,以四人一小組展開對文言字詞的談論,結合課下注釋,初步理解文意。這樣可以避免教師逐句翻譯的枯燥及對課文的支解,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既發表見解看法,又獲取多方面信息,開拓學生的思路。最後教師把重點文言字詞、文言現象用多媒體展示:(例如:重點實詞:“專”、“加”、“信”、“孚”、“情”、“屬”、“作”、“盈”、“靡”等字的含義;通假字:“徧”;古今異義詞:“犧牲”、“獄”、“可以”、“雖”、“再”;詞類活用:“鼓”、“福”;特殊句式: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虛詞:“之”、“以”的用法。)

(四)理清結構、明確主題: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簡述課文三個部分分別在講什麼?(見板書)

2、文題是曹劌論戰,但論戰前還有一大段“請見”內容的敘述,在這一個部分裏,通過學生齊讀,教師提示學生找出文眼。學生自主討論,明確本文文眼,即:“鄙”和“遠謀”。(提示學生文眼有貫穿全文的作用,爲後文的學習作好鋪墊。)

3、接下來曹劌是如何論戰的?莊公又是如何回答的?曹劌又做了什麼判斷?(見板書)

這些問題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邊讀邊思,自主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同時,學生也學會了自主分析課文內容,爲以後做好閱讀題打下基礎。

4、第二部分中,正面描寫戰爭的內容是一筆帶過的,而與文眼有關的描寫曹劌和莊公指揮作戰的內容卻作爲詳寫,讓學生討論得出:文眼在這個部分是通過哪些詞語體現出來的?(見板書)

5、第三個部分用了兩個發語詞“夫”,給我們分析了作戰中進攻和追擊的時機分別是什麼?(見板書)

6、爲什麼戰前準備、戰後分析取勝原因要作爲詳寫?而戰爭過程要略寫呢?

學生明確:圍繞全文文眼的部分應該作爲詳寫內容,與之無關的敘述就可以略寫,甚至不寫。即文章內容剪裁得當。

7、拓展昇華:

這樣的剪裁方式給我們的寫作有怎樣的啓示呢?

學生可答出:突出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起銜接、交待、照應作用的材料略寫;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不寫。

  五、說板書設計

戰前 曹劌“請見”——“鄙”“遠謀”(文眼)

準備 求信於臣,民弗從也 不可戰

曹 曹劌“論戰”——一問三答三斷 求信於神,神弗福也 (“鄙”)

求信於民,忠之屬也 ——可戰(“遠謀”)

戰中 戰爭地點——長勺

論 簡述戰爭過程 勝負跡象——齊師敗跡

過程 莊公 指揮 “將馳”“將鼓”(“鄙”)

戰 曹劌 戰鬥 “未可”“可矣”(“遠謀”)

戰後 進攻——勇氣——彼竭我盈

(“遠謀”)

原因 追擊——懼伏——轍亂旗靡

  《曹劌論戰》說課稿2

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是《曹劌論戰》一課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一、課文的特點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段落,簡明完整地記錄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這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我今天所講是本課的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課時中,已經初步完成了文言詞彙的教學任務,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和小組合作疏通了文意,所以今天的教學目標,是:

1. 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課文內容。

2. 圍繞“鄙”和“遠謀”二字,賞析文中人物的形象。

3. 鑑賞本課的寫作特點。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作爲畢業班中的普通班,雖然學生已經學過一些文言文,也具備了初步學習文言文的能力,但大多數學生的基礎還是比較差的,動口動手的能力也較弱,並且不善於思考、不善於想象,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針對這一現象,我將教學的重點設計爲:

把握人物對話,分析曹劌和魯莊公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爲:把握本文圍繞論戰爲中心選材、組織材料,詳略得當的特點。

 三、教學設計中注意的幾點

針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 課文分析細緻,注重文本的研讀。任何答案的回答都以閱讀文本爲基礎,文言文的閱讀更是如此。我們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會讀、會翻譯課文,瞭解文章大意的層次上,文言文中的人物是栩栩如生的,文言文的語言是簡練而生動的。通過細緻的分析,也爲最後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寫作特點的歸納奠定了基礎,從而使難點變易。

2.將文言文字詞的基礎教學與課文內容分析相結合。在進行課文內容分析時,我也將文言文字詞教學穿插了進去,讓學生讀,讓學生翻譯,適當提點重要的文言字義和句式,從而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利於學生的進一步理解和分析。

3. 重視對學生的引導,我們的學生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對一個問題的回答往往考慮不是很周全,回答不是很到位。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逐層深入的引導,讓學生讀而後思,或者把問題再具體細化,讓他先解決小的`問題,再一步一步解決大的問題。

4. 利用小班化的優勢,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儘可能讓全班學生都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人人蔘與,人人有話說。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研讀第一小節

1. 讓學生齊讀第一小節

2. 提問:面對“齊師伐我”這樣的局面,曹劌有何反應?

3. 讓學生思考:一個“請”字說明什麼?

4. 見魯莊公之後,曹劌和魯莊公討論了什麼問題?

5. 齊讀這一部分,讓學生看看魯莊公認爲作戰的條件是什麼,曹劌又是怎樣評價的。

6. 曹劌在見魯莊公時其實心中已有戰略,爲何還要問魯莊公呢?

7. 再齊聲朗讀第一段,讓學生思考,在戰前這一部分的內容中,是否印證了曹劌的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教師總結:文章的第一小節,作者通過記敘曹劌和鄉人、曹劌與魯莊公的兩段對話,緊扣“論”字展現了曹劌的愛國熱情和政治上的遠見。

(三)、研讀第二、三小節

1. 戰場上的曹劌是否也發揮了他的作用呢?讓我們齊讀二、三小節

2. 指揮作戰的有兩個人——曹劌和魯莊公,他們在戰場上分別有怎樣的表現呢?

3. 曹劌爲什麼要這樣做呢?

4. 再讀這一部分,讓學生思考,在作戰和論戰的過程中,是否又印證了曹劌的那句話“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呢?

(四)品讀課文,賞析人物形象,鑑賞寫作特點

1. 討論歸納曹劌和魯莊公的形象特點。(用“從……中可以看出……”的句式說話,要求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至少說出三句來。)

(1)曹劌

課文集中體現了曹劌作爲一名謀士的“遠謀”。曹劌請見,表現他的愛國熱情;曹劌問戰,表現他的政治遠見;曹劌參戰,表現他卓越的軍事才能,曹劌評戰,表現他過人的謀略。

(2)魯莊公

課文集中體現了魯莊公作爲國君見識的“鄙”。魯莊公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於求戰,急於追擊,說明他軍事上的魯莽無知。

提問:爲什麼作者要寫魯莊公的“鄙”呢?

(用對比的手法,凸顯曹劌的“遠謀”。)

魯莊公不是一個昏君。他備戰見劌,三問三答,實事求是,虛心聽取意見;

他作戰用劌,親自參戰,表現他禮賢下士,任人唯賢;

他戰後問劌,不因勝而自喜,表現他爲求真知而不恥下問。

可見,他是一位缺乏才能見識短淺的人,卻又不失爲一個明君。

2. 《曹劌論戰》的詳略是怎樣安排的?爲什麼這樣安排?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深入的學習了《曹劌論戰》這一名篇,瞭解了處於弱勢的國家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認識了深明大義,才能出衆,知己知彼深謀遠慮的曹劌這一人物形象,讓我們深深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豪邁和責任感。課後你們還可以去閱讀更多的驚心動魄的古代戰爭故事,去感受更多熠熠生輝的人物形象。

《曹劌論戰》是《左傳》中的精彩段落,簡明完整地記錄了齊魯長勺之戰的史實。這是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讚揚了曹劌熱愛祖國,關心國事的精神及其政治遠見和軍事才能。此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六冊第六單元第一篇課文,從編者意圖來看,顯然出於以下幾點考慮:

1、通過此文去引導學生關注古代歷史上的經典戰例,從而繼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本課精當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課《陳涉世家》,第三課《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課有利於學生循序漸進的認識和吸收積澱古代文化。

2、教材單獨組元,意在指導學生單元集中比較,比較中讓學生初步瞭解古今詞義既有發展變化,又有繼承、聯繫的特點。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冊的特殊地位,作爲開篇,它是對前面五冊的總結,又是對前面文言文知識基礎的昇華與發展。對今後高中階段語文能力與習慣的培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五、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作爲畢業班中的普通班,語文基礎相對比較差,特別體現在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與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因此對曹劌這個人物形象及其意義的把握應循序漸進,有淺入深,適當取捨。

  六、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我將此文的教學目標確立爲:

1、藉助工具書用自學的能力及圈點批註的方法掌握文言詞語、句式。

2、把握人物對話,探究人物思想觀點。

3、從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教學重點是目標1、2。課文2、3段對於表達中心來說是本文的難點。

 七、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運用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葉聖陶語)。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註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並聯系實際,有所啓發。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式使學生動起來。

  八、學習方法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該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九、教學程序設計

一、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學

1、通讀全文

2、點撥、交流

3、朗讀訓練

4、總結本課內容

5、作業佈置(1)、學生填寫課本上練習三、四,並對照訂正,師適當檢查,點撥。

(2)熟讀課文(以上爲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