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曹劌論戰》課文疑難解析

《曹劌論戰》課文疑難解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W 次

1、結合課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現在哪裏?曹劌的遠謀表現在哪裏?縱觀全文,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哪些?

《曹劌論戰》課文疑難解析

提示:肉食者鄙的鄙表現在:

⑴戰前準備階段,魯莊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戰勝的希望於身邊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⑵戰鬥中,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充分暴露了魯莊公未察敵情,貿然進軍,不懂軍事。

⑶戰後,既克,公問其故,戰勝了還不知什麼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劌的遠謀表現在:

⑴戰前三問。說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有遠見。

⑵戰中能掌握將士心理,能觀察敵情,把握戰機,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弱小的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原因有:

⑴戰前準備充分。取信於民,這是保證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這是人和因素。

⑵選擇了有利的地點。長勺在魯國,魯國是反侵略戰爭,這是地利因素。

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時機,待彼竭我盈之時,後發制人。抓住了恰當的追擊時機,詳察敵情,確證無埋伏時,乘勝追擊,大獲全勝。是天時因素。總之,魯國取勝的原因,在於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2、墨子勸阻楚國攻打宋國可以分爲哪三個步驟,試分別用簡短的語句加以概括:

提示:這篇文章形式上是記載史實,圍繞着齊魯長勺之戰記述魯莊公和曹劌的對話,但實質上是議論性的,主要寫曹劌關於戰爭問題的論述,着眼於表現他的遠謀。全文的詳略安排即由此決定。第一段在略敘背景後就引出實質性的對話,由曹劌提出何以戰開始,步步緊逼,直到莊公說出對小大之獄的態度後,曹劌才作了忠之屬也,可以一戰的結論,表現了他在政治上取信於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寫曹劌在戰場上的決斷能力,兩次以未可和可矣來表現他善於掌握戰機,以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來證明他決斷的正確。第三段再通過論述取勝原因,把他以小敵大必須抓準戰機、詳察敵情的戰略戰術思想表現出來。以上是詳寫的內容,其餘與表現曹劌的遠謀無關的事,如戰爭的起因,雙方參戰人數,戰爭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對論戰起引線作用的事件如請戰從戰克敵等也只是一筆帶過。這樣剪裁,對再現軍事家曹劌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極大的作用。本文語言十分精練,這跟所謂史家筆法有密切的關係。例如對魯莊公,文中沒有直接用貶語;但從他前兩次對曹劌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政治上的無能,從將戰將鼓將馳可以看出他軍事上無知妄動,這就叫做唯書其事蹟和因言語而可知。寫齊軍,僅用三鼓一語就表現出他們依仗數量上的優勢急切取勝的心理。

3、怎樣評價魯莊公?

提示:魯莊公是個平庸的國君,但不是一個昏君。他把戰爭的希望寄託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靈的保佑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他急切求戰,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但在曹劌的啓發下終有所悟,在作戰中聽從曹劌正確指揮,說明他跟一般的昏君還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