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精選25篇)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精選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精選25篇)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教養目標: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發展目標:

培養觀察、思維、口頭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三、教育目標:

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看問題要全面,要虛心聽取別人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1、 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新詞。

2、 瞭解課文內在的含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邊看第一幅圖邊講)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開出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個人天天都去看幾次,可是最後一個葫蘆也沒結。這是怎麼回事呢?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二、看圖讀課文。

說說這課書講的是什麼事。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 應注意的讀音。

2、 記憶字形。

葫::上邊是草字頭,下邊是“湖”字去掉三點水。組成“葫蘆”。

掛:提手旁加雙“土”。組成“掛着”。

些:橫部,左上容易錯,不能丟掉豎。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數量。

盯:左邊是眼目旁,右邊是“丁”,指不錯眼珠地看。

居:上邊是屍字頭,下邊是“古”,組成“鄰居、居住”。

四、鞏固練習。

1、 讀生字詞卡片。

2、 讀課文。

3、 讀二類字並組詞。

第二課時

一、邊看插圖,邊讀課文。

這課書有幾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講的是什麼?

二、看圖理解課文內容。

1、 學習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圖上這個人在幹什麼?他的樣子是怎樣的?(看葫蘆,很高興、很得意)

(2) 讀第一段,這個人種的葫蘆怎麼樣?

“細長”說出了葫蘆的形狀,“長滿”說明什麼?(長得好,枝葉茂盛)說說小葫蘆長成的過程。(長葉、開花、結葫蘆)這個人對小葫蘆的態度怎樣?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喜愛,每天看好幾次)這個人當時想什麼?(快長大)

2、 自學第二段。注意這個人的心裏是怎樣想的。

蚜蟲:植物上的害蟲。“一些”說明蚜蟲還不多。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

3、 小組討論第三段。

(1) 那個人聽了鄰居說的話以後,“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麼意思?(納悶,不理解、不明白)

(2) 那個人“奇怪”的是什麼?(還用治蟲?我要的是葫蘆。)

(3)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 那個人的話說得對不對?爲什麼?(不對。因爲葉子可以幫助植物輸送養料,進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長得好。葉子都掉了,植物就沒法生長了,也就不能結葫蘆了。)

4、 學習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圖,這個人這時的樣子是怎樣的?(垂頭喪氣,後悔極了)

(2) 讀課文,事情的結果是怎樣的?(多、黃、落)

三、鞏固練習。

看圖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課文內容。

1、 讀課文。

2、 看看圖上的這個人的表情有什麼不同?

得意——盼望——滿不在乎——垂頭喪氣

3、 你從哪兒看出這個人喜愛這棵葫蘆?(每天看、盼長大)

4、 這個人得到葫蘆了嗎?爲什麼?(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蘆,有了蟲子也不治。蟲子吃葉子,影響了植物生長,所以沒得到葫蘆。)

5、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1) 植物的葉子直接影響果實的生長,葉子掉了,就不能結葫蘆了。

(2) 要聽別人勸告。這個人當初要是聽鄰居的勸告,早點治蚜蟲,葫蘆就可以保住。由於他不聽人的勸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鞏固練習。

1、 指導朗讀。

第一段要讀出喜悅之情。第二段讀出急切盼望小葫蘆快長大的心情。第三段鄰居的話讀出誠懇,這個人的話讀出奇怪、不解、滿不在乎的口氣。第四段讀出失望、後悔的語氣。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7、 我要的是葫蘆

(可愛)

葫蘆 蚜蟲

葉花 (黃落)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2

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本課有四幅圖,分別有四段話與之對應:第一幅圖畫的是葫蘆藤上長滿綠葉,還結了幾個小葫蘆。種葫蘆的人站在葫蘆架前,看着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蘆。第三幅圖畫的是鄰居勸他治蟲,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一副不以爲然的樣子。第四幅圖畫的是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設計意圖:

植物生長一般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節直接影響着後一環節,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這是本文寓意所在。而文章中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多可惜呀!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我以此問題爲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可以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預設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明白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過程。

4.有熱愛科學的情感,樂於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讀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瞭解葫蘆的生長過程,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繫,明白隱含的寓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引導看圖,談話揭題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件禮物,你們看這是什麼?(課件出示葫蘆放大圖和帶拼音的“葫蘆”二字)師提醒學生注意“蘆”在詞語中的變調,讀好輕聲。

2、我們認識了葫蘆,你們看,這又是葫蘆的什麼?(指葫蘆藤,待學生說對後,在課件中出示“葫蘆藤”)提醒讀好“藤”的後鼻音,再指名讀“葫蘆藤”,然後引導學生髮現三個字都是草字頭。

3、揭題質疑。

①揭題:同學們,我們認識了葫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關於葫蘆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讀課題)

②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4、過渡:是啊,到底是爲什麼呢?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①請用序號在文中標出共有幾節。

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預習時劃出的生字多讀幾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麼好方法來記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效果。

(1)談話:小朋友學得真起勁。接下來我們就來向生字挑戰,好嗎?(課件出示)

葫(hú)蘆(lu)細長的藤(téng)盯(dīng)着鄰(lín)居哇(wā) 掛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語 奇怪 治一治

(2)檢查讀:

①請認爲自己讀得好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一讀。

②認爲自己最能幹的同學,請到講臺桌前噹噹小老師,教大家讀讀。

③認爲自己聰明的同學,請舉手對老師、同學說說你記生字的金點子。

④師:現在,我們讓生字寶寶來到課文中,向課文挑戰,好嗎?

學生開火車讀、同桌互讀。

[1][2][3]下一頁

三、看圖比較,找出不同

(一)、看圖說話。

1、出示課件。(第一節和第四節的插圖)

你們看,兩幅圖上都有葉子、葫蘆和人,但你仔細看,會發現他們很不一樣。

2、引導討論

(1)人的表情

(2)葫蘆葉子

(3)葫蘆

1、過渡:是啊,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2、快速讀讀課文,找出課文哪一段寫第一幅圖,哪一段寫第二幅圖?(學生找到後,在圖下分別出示課文第一段與第四段。

四、學習第一段和第四段

1、學習第一段

①自由讀第一段後,指名讀第一段(評讀哪個句子讀得好)

②出示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③師:葫蘆真可愛,還有哪個句子也寫葫蘆長得好?指導讀好“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讀好此句中的“細長”、“長滿”“雪白”。

④師引讀: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連起來讀讀這段的一至四句。

⑤引讀:葫蘆長得這麼好,難怪(“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那個人很喜歡葫蘆。)指導讀好喜歡的語氣。

2、學習第四段

過渡:那個人多麼喜歡自己可愛的葫蘆,可結果呢?

自己讀第四段,指名讀第四段,評評哪些詞讀得好。談談那個人的心情(傷心),再用傷心的語氣讀第四段。

3、總結質疑

①再次讀讀第一段和第四段。

②從兩段中找出有關的詞來說一說葉子、葫蘆有什麼不一樣(隨機板書)

③學了這兩段,你們明白了這麼多,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④師:你們帶着這些問題,課外去查查資料、思考思考。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

五、鞏固書寫

1、鞏固生字:

(1)學到現在,小朋友一定有點兒累了。咱們到智慧樹下摘摘智慧果,放鬆放鬆,好嗎?

(2)猜字遊戲。

①老師出字謎:

領隊在前。(鄰)

有眼不見燈火(盯)

②鼓勵學生編字謎或做動作,大家猜字。

2、指導書寫:

(1)出示“每、言、掛、哇”讀一讀。說一說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師範寫

重點指導“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橫長,第二、三橫短。

每:注意筆順。師範寫,學生書空,再書寫。

(3)學生在書上描一描,寫一寫

(4)評價。讓學生把最滿意的字拿給同桌看,並介紹經驗。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葫蘆

綠可愛

↓?↓

生蟲→黃、落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3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準備:

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葫蘆實物)這是什麼?這麼可愛的葫蘆是怎麼來的呢?(預設:葫蘆是農民伯伯在地裏種出來的。)

把種子放在地裏後,可愛的小葫蘆又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就會知道了。(齊讀課題,指導讀好“葫蘆”一詞。)

二、讀文、識字、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

2、請四人小組合作讀文識字。

3、字詞檢查。

三、書寫生字。

四、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本,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提倡充滿活力的“人性”課堂。對於二年級小學生來講,要不斷調動他們的學習情趣,從小培養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本課試圖通過指導觀看色彩鮮豔的圖畫、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

2、加強讀書實踐。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於接受系統的語文知識,而在於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設計意圖:

教學中,緊緊抓住“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全落了呢?”這一主線展開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留有充分思考的餘地,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慾,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教學各環節的設計能緊緊圍繞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有效性得到了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把指導學生的朗讀放在教學過程的首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議,讀中悟,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通過文本的再認識,再創造,從而達到理解、積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葫蘆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明白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的過程。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於並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無窮奧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昨天,我們已認識了小葫蘆(出示實物),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摘可愛的“小葫蘆”,好嗎?(學生會讀一個詞語,老師就把葫蘆送給學生)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知道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它們長得怎麼樣呢?(看圖一說話)

2、我們來讀讀第一段,看看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板書:綠葉--小花--葫蘆)

3、那個人看到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麼樣?怎麼做的?(板書:每天、幾次)指導朗讀(評議)

[設計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用真實的實物讓學生感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觀察、說話,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觀察聽說能力。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感受植物生命的繁衍不息。]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又是怎樣的呢?(看圖二說話)。(板書:變黃---落了)

2、指導朗讀: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怎麼想?那麼就用朗讀表現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對這兩幅圖,你想說什麼?

4、對,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爲什麼會變黃、落了呢?我們讀讀2、3段,仔細想一想。

四、學習二、三自然段

(一)學習第二段

1、看到葉子上的蚜蟲,那個人是怎麼想的?

(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麼!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誰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出示:有幾個蟲子不用怕。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你覺哪一句更能說明不可怕呢?請大家再把這兩句讀一讀。)

2、是的,他要的是什麼?不要什麼?(板書:要葫蘆 不要葉子)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朗讀指導。(理解“盯着、自言自語”)

3、是啊,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說什麼嗎?

(二)學習第三段

1、難怪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請大家讀第三段。畫出他不要葉子的句子。

2、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知道這話的意思嗎?出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這兩句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哪個句子更加肯定地說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呢?再讀讀這兩句。

4、如果你是那個鄰居,接下去還會怎麼勸告他呢?

是啊,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每一個環節都會互相影響。要想得到好果實,就要細心呵護每部分的生長。

我們做事情也一樣,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不能只注重結果。

5、齊讀二、三段,分角色朗讀表演。

[設計意圖:本段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先引導學生帶着中心問題質疑,使學生產生強烈地求知慾,然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比較句子中的不同語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種葫蘆人和鄰居的不同態度,最後,讓學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語言的基礎上懂得植物的生長需要各環節的聯繫。]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拓展活動(續編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葫蘆,葉子還是長滿了蚜蟲,他會怎麼想?怎樣做呢?

讓我們在小組裏創編新的故事,然後彙報交流。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長得和去年一樣好。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心裏想:(……),於是,他趕緊(……)。

過了幾天,葉子上的蚜蟲(……)。小葫蘆(……)。

[設計意圖:通過對編故事來內化課文中的語言,對學生進行一次人文教育,鍛鍊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4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葫、蘆、掛、些、盯、鄰、居、奇、怪、怕、治,這十一個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生詞,會認讀藤、哇、蚜,這三個二類字。

2: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從而受到事物是有聯繫的這一科學思想的教育。

3:練習用每天、可愛,造句

能力訓練點

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洞察事物變化的能力。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

學習本課生字、生詞、理解重點詞句。

難點:

通過理解課文,明白那個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

疑點

葉子和葫蘆的關係

解決辦法

提前讓學生查找葉子的作用的資料,在理解課文時,着重讓學生觀察葉子的變化,知道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

課時安排

3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學生學習聽課之前查找有關葉子的作用的資料。

2、通過各種讀書形式,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進行小組討論,解決本課重、難點。

4、學生自學字,對識記有困難的生字討論交流。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手拿小葫蘆)(生說小葫蘆)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與葫蘆有關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7

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

(二)運用比較,指導看圖

1.出示課文圖,提出觀察要求

先讓學生整體的觀察這四幅,看圖上畫了什麼?比較四幅圖的變化(生自己觀察,小組討論)

2.彙報觀察結果

a圖中都畫了什麼?(葫蘆、葉子、小花、人)

b讓學生說一說葫蘆發生了那些變化(包括葉子、花、果的變化)

c說一說種葫蘆的人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態)

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那麼課文是怎麼描寫的呢?下面請同學門仔細聽讀課文

(三)讀課文

請同學們聽老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一下課文內容。

(四)生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

藉助拼音讀課文,注意難讀的字和難寫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字形。

讀的過程中遇上難讀的句子可做記號或隨時請教老師。

讀通課文後,標出自然段序號,並在文中找出生字詞,多讀幾遍。

(五)檢查自讀情況

檢查字詞,對有創造性的字形記憶方法要大加鼓勵

糾正容易讀錯的詞語的讀音

運用不同形式進行朗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接着學習第七課《我要得是葫蘆》。(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出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並結合看圖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下面,我們通過錄象再把課文內容回顧一下請同學們邊看邊回憶總結: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放錄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讀

下面,老師找同學把課文分自然段讀一讀,注意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就讀哪一自然段。(生選讀)

2、自學課文

首先老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文,大家先仔細把課文讀一讀,然後在仔細想一想,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找出來再書中畫一畫,然後在討論交流。(生自學)

3、彙報交流: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彙報一下你的自學成果,生彙報時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當學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時,指導學生了解葫蘆長的什麼樣子?重點理解在藤上掛了幾個葫蘆這句話中,爲什麼用掛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詞。(用掛生動、形象、準確)理解句子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說明種葫蘆的人非常喜歡小葫蘆)

當學生提到第二段的內容時,瞭解蚜蟲對葫蘆有什麼危害?種葫蘆人的心理(他不治蟲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語

指導朗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纔好呢!(用急切、讚歎的語氣)

當學生說到第三自然段時,重點指導朗讀,用反問奇怪的語氣,體會他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的心情。

當學生說到第四段的內容時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個一個都落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種葫蘆人內心的沮喪。指導學生用後悔、無奈、緩慢的語氣讀。

4、師:通過剛纔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這麼多,那麼,你還有那些地方沒有讀懂?或者說你還想知道些什麼呢?請大膽的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討論。比如:我們知道了葫蘆和葉子的關係,那麼還有那些事物之間有關係呢?鼓勵學生個抒己見,以不同的事物說出自己的看法。一激發學生的思路,發展思維。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5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一篇看圖學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論理卻只想得到葫蘆,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教學這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自讀──發現與探究

自讀是同學對課文最初的接觸與認識,也可稱爲初讀。它必定隨同着同學自主的閱讀實踐和思維活動。自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目標: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根據自身的認識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發現問題,或藉助工具自行解決,或留於課堂討論。因此在這一階段,要留給同學充沛的時間讓他們充沛地去讀。閱讀必定隨同着發現和疑問,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說說都知道了些什麼,並引導同學大膽質疑。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生動有趣,簡短精悍,同學藉助拼音多讀幾遍,就能讀通課文,也很容易瞭解課文大致內容,知道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後來葫蘆被蚜蟲吃光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同學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也能發現這個人得不到葫蘆是因爲他不治蟲,但這些發現只是最淺顯的認識。而課文中牽涉的一個最關鍵的科學知識──“蚜蟲”對理解課文內容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同學對蚜蟲的認識只是知道他會吃樹葉,可這些小不丁點的蟲如何能毀滅一棵葫蘆呢?因此在初讀時,我有意識地讓同學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查詢等方式來了解蚜蟲。原來蚜蟲不只能吸食植物體內的液體營養,而且具有驚人的繁殖能力。通過進一步的探究,同學的認識就更清楚、更深刻,爲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

二、討論──理解與深化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通俗易懂,但意義深刻。課文緊緊圍繞“葫蘆”不時發展下去。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同學圍繞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個人喜愛葫蘆?

2、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爲什麼沒有得到葫蘆?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涵蓋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點。

那個人愛葫蘆表示在:

1、“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

2、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可以讓同學通過看圖,觀察那個人的神態,想象他的心理活動,揣測他的語言,體會那個人對葫蘆的喜愛,再通過表情朗讀表示出來。那個人這麼喜愛葫蘆,最後卻沒有得到葫蘆,一是因爲他不懂“葉-蟲-葫蘆”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這個道理;二是因爲他不聽鄰居的勸告。對這個問題的理解除了讓同學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還應該深化下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這個道理?

主要表示在以下幾個地方:

1、他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2、當鄰居勸他時,他感到很奇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裏主要讓同學通過朗讀人物的語言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通過討論,同學對課文的內容以和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人物的神態、語言都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隨後設計創新題,啓發同學考慮: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三、扮演──積累與發明

扮演就是要求同學輔以表情、動作,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表示出來。通過扮演同學不只能夠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更能發明性地運用語言。因爲用怎樣的動作、神態,用什麼樣的語氣,都要經過同學的考慮與發明。在某種程度上說,演得像不像,直接反映同學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我要得是葫蘆》這篇課文故事性較強,適合扮演。教師要營造一種輕鬆的氛圍,讓同學都來做演員,都來做導演,在這一導一演的過程中,語感得到了訓練,個性得到了張揚,發明性也得到了培養。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6

一、複習一自然段

1、我們藉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多媒體)

2、好,我們一起來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老師的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着什麼?花謝以後,又怎樣呢?那個人怎麼做的?

二、學習四自然段

(多媒體)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後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裏有什麼感受?個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麼樣的疑問?

3、長得那麼好的葫蘆,爲什麼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爲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着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板書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

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生了什麼疑問?葉子上長蚜蟲,他爲什麼不治?他想些什麼?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現在就請你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些什麼?說些什麼?他想些什麼?個讀,訂正。齊讀,你怎麼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麼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個讀、男生讀、齊讀。是的,他不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爲什麼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麼說的……?你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什麼?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麼?(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說的話,齊讀。

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乎葫蘆,盯着是什麼意思?

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說一說,齊讀。

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可鄰居勸他,他爲什麼不治,他是怎麼說的?

我請一個孩子讀三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麼說的?個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說了幾句話?分讀。

你對哪句話影響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麼?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說的話,鄰居對他說什麼呢?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你會怎麼勸告他呢?

四、總結

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麼好後,後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後才使葫蘆變黃落下來,這多可惜。

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容。

五、練習

這有一練習題,請同學們自己填空。

板書: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 │

↓ ↓

長蟲───────→落了

│ │

↓ ↓

長蟲───────→落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7

一、 緊扣課題,感悟主題。

1、 謎語導入:小小腦袋肚子鼓,能做樂器能裝酒。遠看就像大燈泡,走進從來點不着。

2、 出示葫蘆圖片,認讀葫蘆,強調蘆讀音。師生一起板書葫蘆二字。

3、 你見過掛在藤上的葫蘆嗎?請一位同學指一指葫蘆藤在哪裏?認讀葫蘆藤 ,怎麼才能記住這三個字?

4、 葫蘆都能用來做什麼?樂器 工藝品,裝水 裝酒等,難怪有一個人說:“我要的是葫蘆”把課題補充完整。生讀課題。

二、 變序閱讀,讀出質疑。

1、 這個人最終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故事。

出示讀書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出段的序號。

2、 讀了故事,請你看看文中的兩幅插圖,你發現哪些不同?師小結:剛開始,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種的葫蘆,美滋滋地想“我要的是葫蘆”,後來卻讓人遺憾,爲什麼會這樣呢,一起走進故事,尋找答案。

3、 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到描寫第一幅圖的句子讀一讀。

你找到的是第幾段?這一段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麼?用鉛筆劃出。

( )的小葫蘆 請你仿照這樣的句式來誇一誇它們吧。

( )葫蘆藤 ( )葉子 ( )小花

4、 種葫蘆的人看到這棵葫蘆是什麼心情?讀出高興的心情吧。 學生讀第一段。

5、 難怪那個人越看越喜歡,每天都要去看幾次。可是,你們瞧,沒過幾天,葫蘆變成什麼樣了?

6、 看到這樣的情景,什麼心情?

生有感情讀最後一段。

三、 感悟語氣,訓練語言。

1、 通過剛纔的朗讀,我們知道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的葫蘆滿心歡喜,有一天,他看到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心裏想——

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意思是什麼?

比較句子: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學生練習朗讀。

2、 那個人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

出示句子: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自言自語什麼意思。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

4、一位鄰居看見了,對他說——

出示句子: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能不能用鄰居說一句話。

做動作來體會“盯”。

學生讀句子。

5、 當熱心的鄰居勸說時,種葫蘆的人卻奇怪的說---------

出示句子: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學生體會語氣和意思。

比較句子: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6 、 請兩位同學扮演鄰居和種葫蘆的人分角色朗讀。

四、知事明理,續編故事。

1、 故事讀完了,請同學們想一想,種葫蘆的人爲什麼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蘆?

板書 綠葉 葫蘆 相互聯繫

2、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的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3、故事還可以繼續,我們接着編。到了第二年春天,種葫蘆的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長得和去年一樣好。

五、 指導寫字,寫好豎心旁的字。

1、出示 怪和慢,生觀察字形。

2、提醒豎心旁筆順和兩個點的位置。

3、師範寫,學生書空。

4、學生練寫,評價。

六、作業佈置。

學生練寫帶有豎心旁的字。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8個字,會寫“從前、細長”等10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瞭解種葫蘆的人最後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能讀出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瞭解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葫、蘆”等11個生字,會寫“棵、謝”等8個生字,會寫“從前、細長”等8個詞語。(重點)

2.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重點)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重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謎語,猜一猜:

青青蛇兒滿地爬,

蛇兒遍身開白花,

瓜兒長長茸毛生,

老君裝藥要用它。

(打一植物)謎底:(葫蘆)

教師口述:

小朋友讀了課題想知道什麼呢?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怎麼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板書:14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猜謎語的形式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過渡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二、初讀感知

1.聽範讀。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生字,識記。

①注意讀準:平舌音“賽”,前鼻音“感慢”,後鼻音“藤”,邊音“蘆”在詞語中念輕聲等。

②識記生字

①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棵、想、怪、葫、蘆、感、蚜、盯”。

②形近字比較識記:“賽一寒”,“盯一釘”“鄰一領”“治一擡”。

③同偏旁歸類識字的方法:“葫、蘆、藤”,都是草字頭,它們跟植物有關,“怪、慢”都是豎心旁,跟心裏的想法、感受有關。

④熟字組詞識記:藤:葫蘆藤、絲瓜藤謝:謝謝感謝

(2)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葫蘆蘆薈蘆葦枯藤藤蔓蚜蟲菜蚜好啊是啊比賽賽跑感謝感動慢步慢走

(2)學習多音字:“更、要”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A.半夜三更,不知道誰在樓下大聲說話。

B.今天下雨了,我出門需要打雨傘。

在這裏,“更”讀“gēng”,意思是“改變、改換”,還有一個讀音是“gèng”,意思是“愈加、再”;“要”讀“yào”,意思是“索取、希望、請求”,還有一個讀音是“yāo”,意思是“求、邀”。組詞如下:

更gēng(三更)(更改)要yào(需要)(只要)

gèng(更低)(更加)yāo(要挾)(要求)

②讀一讀:

A.今天氣溫比昨天更(gèng)低了?

B.被人要(yāo)挾,感覺很不好。

(3)識字遊戲

摘蘋果遊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自言自語又稱膩蟲、蜜蟲,是一類植食性昆蟲,是一種害蟲。

奇怪人自己跟自己說話。

蚜蟲出乎意料,難以理解。

(5)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自主學習字詞,解決了閱讀障礙,訓練了學習生字的本領,增大了識字量。】

三、學習“會寫字”

棵謝想盯言鄰治怪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①採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棵、想、怪、謝、鄰、盯、治”。

②形近字比較識記:“盯一釘”“鄰一領”“治一擡”。

④熟字組詞識記:言:語言言談謝:謝謝感謝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想”上長下短,“棵謝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鄰”左右等寬。)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謝言想”的書寫,學生練寫。

“謝”:左中右結構,注意字的結構,中間的“身”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橫折鉤壓住豎中線。“寸”的橫筆寫在橫中線上。這三個部分等寬,都要寫得狹長一些,不要出格,。

“言”:呈倒梯形結構。這個字的橫較多,注意不一樣長,最上面的一橫最長,下面的兩橫短,三橫等距,口要寫扁一些。

“想”上長下短,木的末尾捺改點,下面的“心”要寫好,第二筆是臥鉤,一定臥倒,三個點的位置排放好:第一點不要寫在臥鉤底下,在臥鉤起筆的地方即可,第二點在臥鉤上面,最後一點在臥鉤收筆的地方。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設計意圖:生字的書寫,按照一看二寫三對照的方法進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分類積累,練習表達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分類整理並摘抄積累:

(1)形容葫蘆的短語: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

(2)動詞:種了葫蘆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小花掛了小葫蘆

2.練習運用:仿寫短語

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

細長的(枝條)雪白的(棉花)可愛的(小燕子)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自主合作解決了生字、新詞,讀通了課文,感到種葫蘆的人太不聽勸告,太蠢。

七、當堂檢測

八、課後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

2.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並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難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瞭解課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讀了課文中的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運用提出核心問題的方法來導入本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種葫蘆的人喜歡葫蘆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預設:

①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②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小葫蘆可愛嗎?(可愛)從哪兒可以看出來?

(“多麼”“哇”這兩個詞強調了小葫蘆的可愛。)

指導朗讀:朗讀時,要讀出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仿寫:

例: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你能用“多麼……哇”寫句子嗎?

多麼堅固的小橋哇!

多麼好看的芭蕉哇!

2.學習第二自然段。

當看到葫蘆上有蚜蟲時,種葫蘆的人是怎麼想的?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從這句話你感到種葫蘆的人對葫蘆上的蚜蟲怎麼想的?

(他看到有蚜蟲時,毫不在意)

他說了些什麼呢?

(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什麼叫“自言自語”?(低聲自己跟自己說話。)

朗讀指導:朗讀時要體現出種葫蘆的人在自言自語,語音低細,信心滿滿。

3.學習第三自然段。

鄰居給他提了一個什麼建議?

出示句子:“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從鄰居的話中你聽出了鄰居的內心是怎樣的?(非常焦急)

朗讀指導:用焦急的語氣讀讀鄰居的話。

鄰居的話是一個什麼句?

鄰居的話是一個祈使句。

師講解:認識祈使句

概念:祈使句是用來表示命令、禁止或勸阻等意思的句子。

作用:要求、請求或命令別人做或不做某事。

標誌:句尾一般用“啊、吧”等語氣詞,句尾一般用感嘆號或句號。

面對鄰居的好心,他採納了嗎?(沒有)他是怎麼說的?

出示:那個人感到很奇怪,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你是怎麼理解種葫蘆人的話的?

預設:

他認爲葉子上的蚜蟲和葫蘆沒有沒有關係。

朗讀指導:用奇怪的語氣讀出種葫蘆人的話。

讀一讀,注意句子不同的語氣。

(1)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比較朗讀:第一個句子要讀出種葫蘆的人滿不在乎的語氣,第二個句子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2)葉子上的蟲還要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比較朗讀:第一個句子要讀出驚訝的語氣,第二個句子要讀出肯定的語氣。

4.學習第四自然段。

那個人最終得到葫蘆了嗎?爲什麼?

沒有。因爲他不知道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係,葉子有蚜蟲他不治,於是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如果你是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你會怎麼想?

如果我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心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非常後悔,心想: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我爲什麼這麼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蘆,沒想到葫蘆和葉子的關係。

5.總結全文。

(1)小組討論:你覺得種葫蘆的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他是一個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固執己見,知識淺薄的人。

(2)從這個故事中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否則,會犯錯誤。

【設計意圖:問題導入,學會從文中尋找信息,並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並指導感情朗讀。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葫蘆》《小葫蘆》

聽讀《葫蘆》《小葫蘆》,瞭解葫蘆的外形特點和生長習性。跟着錄音多讀幾遍,能把兒歌背下來更好呦!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寫了什麼?告訴我們什麼?

本文講一個人種葫蘆,不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只盯着葫蘆,不治葉子上的蚜蟲,最後葫蘆都落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五、主題延伸

如果你是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你會怎麼想?

如果我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自己心愛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我會非常後悔,心想: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我爲什麼這麼愚蠢,眼睛只盯着葫蘆,沒想到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

六、當堂檢測

七、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我要的種葫蘆-結小葫蘆

是葫蘆葉生蟲-只盯葫蘆要注意事物

鄰居勸-只要葫蘆之間的聯繫

結果-葫蘆變黃、落了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我要的是葫蘆》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主要講述了一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治,結果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只顧“結果”忽略了“過程”。

任何的朗讀行爲都是基於一定的理解基礎。沒有理解便讀不出語言文字背後所蘊藏的感情色彩。但我們知道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歡閱讀,培養閱讀的興趣,並沒有要求具備一定的朗讀技巧,故教師這時應起到一定的榜樣示範作用,使學習漸漸地積累起朗讀的技巧,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通過這堂課,我明白了做爲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不足之處:課堂節奏的把握,重難點的把握上不能遊刃有餘。今後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發揮學生的想象,續編結尾。

教學重點:

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麼?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者字音。

2、觀察圖中的人物。

3、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4、全班彙報。

三、指導書寫。

四、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看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同。

二、 學生觀察得出。

三、 學生討論。

四、 分角色朗讀對話。

說說你喜歡誰 ?爲什麼?

五、 想象:

當他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六、 分角色朗讀課文。

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麼?

七、 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落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複習11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繫,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一個葫蘆

學生:課前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收集有關蚜蟲的資料。

教學課時:第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生字,詞語,複習上節課所學的知識。

2、齊讀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二、自由讀課文,瞭解大意。

1、小葫蘆長得怎麼樣?

2、種葫蘆的人喜歡小葫蘆?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通過觀察讓學生知道綠葉蔥蘢,小葫蘆可愛;再出示畫面:“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個都落了”。

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2、3句話,讀出喜愛之情。(個別讀、齊讀)

3、老師聽出了同學們對葫蘆的喜愛,但是有人比我們更喜歡小葫蘆,是誰呢?(種葫蘆的人)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4、種葫蘆的人是怎麼看葫蘆的?(盯着),他盯着小葫蘆都說了什麼呢?

“我的小葫蘆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對着小葫蘆也來說說這句話吧!

5、提問學生在對誰說話?理解自言自語,並用自言自語說一句話。

三、

1、最後,種葫蘆的人收到葫蘆了嗎?請看最後一自然段,指導朗讀,讀出惋惜的語氣。

2、爲什麼小葫蘆開始長得那麼可愛?後來卻落了呢?請同學們做小偵探,小組討論爲什麼葫蘆落了。

3、彙報討論成果。

四、熟讀課文,瞭解文中的道理

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誰認識蚜蟲?學生分享有關蚜蟲的資料,教師補充,瞭解蚜蟲。

2、出示課件(插圖二)觀察後問:葫蘆上生了蚜蟲,種葫蘆的人爲什麼不給葫蘆治蚜蟲,他是怎麼想的?

(1)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2)讀句子,注意讀出反問的語氣。

(3)猜猜他在想什麼,引出陳述句。

(4)出示句子:有幾個蟲子不怕。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5)再讀句子,注意加強肯定。

3、出示三個反問句,將反問句變成陳述句。

4、蚜蟲可怕嗎?蚜蟲需要治嗎?出示圖片,瞭解葉子和葫蘆的關係。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料,葉子再將養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料。小葫蘆因沒有養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3)一個鄰居看見了……快治一治吧!

勸告的語氣,體會鄰居着急的心情。

6、學生分角色表演讀。

8、說說你對種葫蘆人的看法。你想對他說點什麼?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

五、啓發想像,拓展學習

1、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麼樣?會想些什麼呢?

2、如果你是種葫蘆的人,葫蘆上生了蚜蟲,你會怎麼做?

3、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3、編故事:“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有一天他發現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那個人會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呢?比一比,誰的故事編得好。

六、作業佈置:

講故事講給爸媽聽。

板書設計: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重點)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難點)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學生)

2.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生活動教學提示

一、圖畫導入,課前質疑(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葫蘆”圖片,引導學生認識葫蘆。

2.課件出示生字:葫、蘆,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引導學生觀察和發現這兩個生字有什麼共同點?

3.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讀題質疑。

1.觀察圖片,根據課前蒐集的資料認識葫蘆的藤、葉及果實。

2.(1)自讀生字,讀準字音,強調“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仔細觀察字形,說出兩個字都有“艹”,明白含有“艹”的字和植物有關。

3.反覆讀課題,自主質疑:是誰要葫蘆?他不要的是什麼?他得到葫蘆了嗎?有關質疑導入: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課題提出疑問,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

二、初讀解惑(用時:10分鐘)

1.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2.組織交流課前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同桌合作學習。

(1)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畫生字,同桌互考生字,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交流,試着解決問題。

2.小組同學間相互補充,總結課文內容。初讀課文時要逐字逐句地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桌互相正音。

三、學習生字,讀通課文(用時:12分鐘)

1.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圈畫的生字,課件出示:棵、藤、謝、蚜、想、盯、啊、言、賽、鄰、治、感、怪、慢。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識記字形。

2.

(1)課件出示以上幾個生字所在的句子。引導學生看圖認識“藤”,理解“盯”和“鄰居”的意思。

(2)引導學生:“盯”和眼睛有關,“棵”和樹木有關,“怪”和心情有關。

3.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1.

(1)交流自己圈畫的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字音。

(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

(1)齊讀生字所在的句子。

(2)觀察插圖一,從圖中找出“藤”,說說“盯”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說說“鄰居”的意思。

3.小組內分段輪流朗讀課文,相互正音、評議。有關“教師指導”第1環節:

1.學生可藉助工具書,通過小組合作,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2.用字擴詞,再把詞語放回原文理解詞義;

3.“鄰、盯、治、怪”等字,可利用字謎識記,結合插圖理解“藤”“盯”的字義。

四、觀察字形,指導書寫(用時:10分鐘)

1.課件出示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指導學生讀準。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思考:你覺得哪些字可以歸爲一類?

3.老師範寫生字“想、言、鄰”,引導學生髮現: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麼?

1.先自讀生字,再齊讀。

2.仔細觀察字形,“棵、盯、鄰、治、怪、謝”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3.觀察老師範寫,說出自己的發現。

4.獨立描紅、臨寫。

1.小組合作交流字的間架結構的特點,教師相機點撥:左右結構的字,除“鄰”字外,書寫時要左窄右寬。

2.教師示範書寫時要讓學生注意觀看。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2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並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

3、繼續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二、教材賞析

這是篇寓言,講的是一個人種葫蘆的事。這個人不知道葉子和葫蘆的關係,他只注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他也不聽,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共有四個自然段,以葫蘆的變化爲線索向讀者展開一個可笑的故事。

文章開篇着力描寫了葫蘆長勢之好和種葫蘆人高興、喜愛的心情。細長的葫蘆藤、長滿了綠葉、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通過這些短語,我們彷彿看到了一幅長勢旺盛的葫蘆圖。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去看幾次就是天天都去看幾次,沒有一天不去看幾次。這兩句話把種葫蘆人高興的心情和對葫蘆的喜愛之情鮮明地勾勒出來。

從這段中我們還能瞭解到葫蘆的生長過程:長葉→開花→花謝→結出小葫蘆。本段第一句中的葫蘆是指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指的是葫蘆的果實。

第二自然段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一點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蘆。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的幼苗、嫩葉的汁液。有幾個蚜蟲怕什麼!由此可以想象那個人的滿不在乎。種葫蘆的人特別希望小葫蘆長得比南瓜還要大。賽過,勝過、超過的意思。自言自語就是自己跟自己說話。

第三自然段講一個鄰居勸他治葉子上的蚜蟲,他也不聽,認爲葉子上的蚜蟲跟葫蘆沒有關係,不妨礙葫蘆的生長。鄰居的催促快治一治與種葫蘆人的不以爲然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形成對比,預示着一定得不到葫蘆的必然結果。

第四自然段講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也都落了。那麼葉子和葫蘆有什麼關係?

葉子是植物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爲植物的營養,如果葉子上生了蟲子,蟲子越來越多,最後蟲子把葉子吃光了,葫蘆就會缺少水分和養料,就會變黃落掉,就得不到葫蘆。

種葫蘆人的無知、自以爲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這個故事成爲了警示人們的極好教材: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要改正,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

本文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滿是說葉子長得很多,鬱鬱蔥蔥,十分茂盛的樣子。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掛就是結的意思。這裏用掛比用結更準確,因爲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裏一樣,十分可愛。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裏一樣)一個掛就寫出了小葫蘆的可愛。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盯是注意力非常集中地看,用盯突出了那個人只要葫蘆的形象。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3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讀好幾個重點句,爲理解情感目標打下基礎。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重點:學習生字新詞,朗讀好幾個重點句子。

難點:瞭解葉子和果實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葫蘆實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1、 出示實物,小朋友你們認識在這是什麼東西嗎?板書“葫蘆”

2、 “葫蘆”的“蘆”讀輕聲,說說你發現了什麼?(都是草字頭,因爲它是植物。)

3、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知識爺爺爲我們精心準備的文章“我要的是葫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1、 生初讀課文(自由讀)

2、 指名分節讀。(正音)

三、學習課文第一、四自然段

1、 導:那位種葫蘆的人非常想要葫蘆,最後他的願望有沒有得到實現呢?

2、 找出最有利的證據,用朗讀告訴大家結果,(預設生馬上就能找到第四自然段)多元朗讀(一個個)

3、 導:好可惜啊,是不是這葫蘆打小開始就是長的不好長的不茁壯呢?

4、 學習第一自然段

(1)、生讀句子,師在黑板上畫出葫蘆小時侯可愛時的簡筆畫。

(2)、是啊,這葫蘆多可愛啊,你能通過自己的讀告訴大家嗎?

自由練讀

指名讀(注意臉部表情)

小結:對呀,這葫蘆長的這麼可愛,葉子的功勞少不了,你知道葉子都有哪些功能呢?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導:種葫蘆的人他多麼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啊,可是爲什麼他的希望會破滅呢。

1、 自由讀第2、3自然段,劃出種葫蘆的人說的話。

2、 反饋,指名說這兩個句子,並在小黑板上劃出這兩個句子。

3、 自由讀這兩句話,想想哪句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己琢磨讀懂的地方

小組交流自己懂與不懂的地方。

4、 反饋(兩個句子按學生的回答順序隨機教學)

(1)、他盯着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

◎預設學生可能的反饋點: “盯着”眼裏只有葫蘆 “賽過大南瓜”爲什麼會這麼想。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理解句子意思,他心裏想?(注意拓寬學生思路)

◎指導朗讀(自言自語):自由讀,等下請讀的最認真的小朋友來試。指名讀,評(臉部表情)指名讀小組練讀齊讀

(2)、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麼?葉子上的蟲子還要治?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怎麼想的? 指導朗讀,注意朗讀的多元化。

◎鄰居看到了是怎麼勸他的啊。同桌兩人跟角色朗讀,全班分角色朗讀。

◎你聽了會怎麼勸啊(要求跟書上的不一樣),並完成板書。

五、學習生字

◎1、自瀆生字卡片,考考同桌

2、遊戲:師舉葫蘆,生舉卡片 師指圖片,生舉卡片 師舉卡片“盯”,生做動作。

◎1、小黑板出示四個可以利用前課遷移的生字“言、掛、哇、治”[這四個字較簡單,可以根據前課多學的生字“信、哇、擡”遷移過來。所以就不做重點講解。]

2、師書寫,生說說注意點

3、 生書寫。

板書:

xxx

反思:

◎這節課上的非常的輕鬆,教師學生都學的很高興。教師對教材的處理,重點的把握與難點的突破,在上課之前,教師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情,發現學生對“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係”是個難點,瞭解了其他班級也是這樣,於是在思考,應該怎樣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如果直接問孩子懂了這個道理了沒有,肯定與新課程的目標相違背,於是我認真地看了。其他人的一些先進的經驗,我發現,通過朗讀,讓生體會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是個很好的途徑,再通過人物心裏想些什麼來突破難點,以及學生與文本的交流(你會怎麼勸種葫蘆的人?)

◎這堂課上有個亮點就是對生成的資源能合理正確的利用起來。在感悟種葫蘆的人說的兩句話時,學生分別提了兩個問題,“他爲什麼想小葫蘆賽過大南瓜啊?”我緊緊抓住這一點。讓生說理由,從中體會出,他一心只想要葫蘆,然後在學生的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自然也接水到渠成了。“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他到底在想什麼啊?”讓生充分的說,並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的個體的感悟能力,讓生讀出自己的感覺來。而且非常注重學生的表情。

◎第二、三自然段的教材處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在反覆的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6個生字,並會寫8個字;

2、在反覆的朗讀與領悟中,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瞭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葉子和果實之間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反覆的指認和書寫中,學生能迅速無誤地讀出6個生字;

2、在反覆的朗讀與領悟中,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瞭解故事寓意: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葫蘆圖片,大家見過這種植物麼?它叫什麼呢?

2、誰知道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呢?(師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蘆生長過程: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在演示的同時,教師口述葫蘆生長過程。

3、有一個人,他和我們一樣很喜歡葫蘆,可他種的小葫蘆還沒有長大,就全部掉了。這是爲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4、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14課(師板書:14我要的是葫蘆)生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

1、真不錯,老師還沒有教呢,大家就都認得“葫蘆”了,看樣子,大家一定預習得很好了,老師相信其他的生字,大家也一定會認會讀了。

2、出示生字卡片“葫”“蘆”“藤”“哇”“盯”“鄰”生試讀。

3、師教讀生字,並標註拼音,生跟讀。

4、生再讀生字(齊讀)。

5、師擦去生字拼音,學生再試讀。

6、學生開火車讀生字並組詞。

三、朗讀感悟

1、在學習生字的基礎上,生齊聲朗讀課文。

2、師範讀課文,生思考:這個人在幹什麼呢?他所做的事有成果麼?

(這個人在在種葫蘆,他的葫蘆全部都掉了)

3、是啊,這個種葫蘆的人種葫蘆全部都掉了,可剛開始,小葫蘆長出來了麼?

(長出來了)

4、你是從哪裏知道葫蘆長出來了的呢?長出來的葫蘆又是什麼樣子呢?(請在課文中找出你的答案)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5、生朗讀這幾句話,師指導朗讀。

(要讀出小葫蘆長出來帶給人們的喜悅心情,以及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6、從剛纔我們所讀的這幾句話中,你能找出來小葫蘆生長的過程麼?

(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

7、經過了“長出葫蘆藤--長出綠葉--開出小花--結小葫蘆”這樣的生長過程,小葫蘆應該越長越好,變成大葫蘆啊,是不是這個種葫蘆的人豐收了,收穫了很多的葫蘆呢?

(沒有。)

8、爲什麼呢?課文裏告訴我們了麼?

(“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9、指導朗讀。

(要讀出小葫蘆掉落了,人們的傷心、失望和可惜。)

10、開始小葫蘆不是長的得很好麼?可現在......全落了。這是爲什麼呢?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幾個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11、指導朗讀,並體會“葉子上的蟲不用治。”的區別。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帶有“?”和“!”的句子更能突現出種葫蘆的人對蚜蟲滿不在乎的態度。)

12、分角色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13、真可惜,小葫蘆都落了!這是不是種葫蘆的人的錯誤所導致的呢?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這個故事,看完以後,請大家告訴老師,這個種葫蘆的人錯了麼?錯在哪裏呢?

(種葫蘆的人錯了,他錯在:①他沒有聽鄰居的勸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

14、葉子都落了,小葫蘆也沒了,種葫蘆的人看見這個景象,會想什麼呢?

(生可自由發言。)

五、小結

種葫蘆的人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可惜小葫蘆這時小葫蘆已經沒有了。他的錯誤是:①他沒有聽鄰居的勸告;②他不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同學們,你們想做這樣的人麼?(不想。)那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繫,並且多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六、作業佈置

連線: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帶疑問的語氣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十分肯定的語氣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平靜的語氣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課堂上,通過教師教學,學生學會寫8個字,並且正確掌握這8個字的讀音、用這8個字組詞。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生齊讀課文,並回憶上節課所學習到的道理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繫,並且多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二、學寫生字

1、生讀生字,正確掌握8個字的讀音。

2、出示生字“言”,你能用加一加、去一去、換一換的方法對這個生字進行加工嗎?

(可用加一加,言字加上單人旁組成信。)

3、師在田字格里範寫“言”。

4、生開火車組詞。

(例:寫信、送信、相信。)

5、出示“治”,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治”字換成提手旁組成“擡”,組詞:擡水、擡頭。)

(換一換:“治”字換成女子旁組成“始”,組詞:開始、始終。)

(去一去,“治”字去掉三點水就是“臺”,組詞:臺灣、檯燈。)

6、出示“掛”,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掛”字換成三點水是“窪”,山窪。)

(“掛”字換成單人旁是“佳”,佳品。)

7、出示“每”,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每”字加上三點水組成“海”,大海。)

(加一加:“每”字加上豎心旁組成“悔”,後悔。)

(去一去:“每”字去掉臥人旁,就是母親的“母”。

8、出示“棵”,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棵”字換成言字旁,組成“課”,上課。)

(換一換,“棵”字換成頁字旁,組成“顆”,一顆星。)

9、出示“哇”,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10、出示“怪”,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去一去,“怪”字去掉豎心旁,就是“聖”,神聖。)

11、出示“慢”,並範寫,生開火車組詞。

(換一換,“慢”字換成三點水,就是“漫”,漫遊。)

(換一換,“慢”字換成草子頭,就是“蔓”,藤蔓。)

三、學生隨堂練習書寫生字。

四、師巡視學生書寫生字,並加以個別指導。

三、作業佈置

組詞:

慢()怪()哇()窪()娃()

漫()聖()掛()佳()蛙()

板書設計:

長出葫蘆藤

長出綠葉

開出小花我們在做每一件事情時,都應該

我要的是葫蘆↓考慮到事物之間的聯繫並且多

結小葫蘆多虛心地聽取別人的意見。

葉子生蚜蟲

葫蘆全落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讀出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繫,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課時設計】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葫蘆絲同學們都知道吧!知道它的主要製作材料是什麼嗎?(生:葫蘆)

2、板書“葫蘆”,認讀“葫蘆”,講述葫蘆的用途。

3、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就與葫蘆有關——(補充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4、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這個課題很有意思,是用一個人說的一句話做的課題!那這個人要到葫蘆了嗎?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

2、課文主要內容填空。誰能借助老師的提示,把課文說得既簡單又明白!

從前有個人__________,葫蘆長得___________。有一天,葉子上_____________,鄰居提醒他____________。可他卻覺得_________。沒過幾天______,小葫蘆____________。

3、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4、學習生字詞

(1)帶拼音認讀

(2)去掉拼音認讀生字

(3)交流識字方法

(4)開火車

(5)遊戲認讀生字

三、對比圖片,找出不同細讀感悟

1、師:觀察課文的兩幅插圖,你發現有什麼不一樣?

2、葫蘆長的什麼樣?劃出描寫葫蘆的句子讀一讀

3、那個人喜歡葫蘆嗎?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好)你從哪裏看出來?

(指生答,課件出示: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

①誰能帶領大家讀好這幾個詞。(指導認讀“藤”)除了“細長的葫蘆藤”你還看到過細長的什麼藤?(生答,多媒體出示葡萄藤、絲瓜藤。)

②(出示圖片)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可愛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喜歡它們嗎?那麼就一起來誇誇它們!(指名朗讀)

③師:看着這些綠葉叢中的小葫蘆,此時你想說什麼——(“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抓住“多麼可愛”,讀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4、我們都這麼喜歡小葫蘆,種葫蘆人喜歡嗎?(生:喜歡)你從哪裏看出來的?(生: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誰來讀讀這句話?(指生讀)

反問:幾天?(每天!)看一次?(看幾次!)

強調:對!是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孩子們,每天都去看好幾次,看的是什麼啊?是葫蘆藤嗎?葫蘆花?(生:不是的,)看的是——小葫蘆,他的眼中只有——,他要的是——

[設計意圖:三次的逐層次的遞進反問、強調,讓學生從多次地朗讀中深深感受到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朗讀指導不需多講術語,只要引導孩子入情入境,身臨其境,感情自然會出來。]

四、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師;這麼美的小葫蘆,誰都喜歡,可是這些可愛的小葫蘆後來變成什麼樣子了呢?(指答,齊讀第四自然段)

2、師過渡:小葫蘆怎麼會變成這樣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祕密就藏在2、3自然段中,同學們趕緊讀一讀,找一找答案吧!(學生自學)

3、全班交流

①當葉子上長了蚜蟲,種葫蘆的人是怎樣想的,怎樣說的呢,用橫線畫出來。

A、生:“有幾個蟲子怕什麼!”師: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這個人心裏想的是: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B、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隨文認讀“盯”,理解“盯着”、“自言自語”)

C、指名輕聲讀種葫蘆的人的話,讀出急切盼望。

②師過渡:他不在乎這些蚜蟲,那誰在乎這些蚜蟲呢?(鄰居)你從哪裏讀到的?

A、指讀第三自然段。

B、師:除了鄰居在乎,你覺得還會有誰在乎?(拓展理解葉子、葫蘆也在乎)

葉子在乎,因爲它的汁液正被蚜蟲一點點吸取,它正慢慢枯竭。

葫蘆在乎,因爲它的養料正越來越少,它也會慢慢死亡。

他的鄰居在乎,他不希望種葫蘆的人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C、師:讓我們幫着鄰居來勸勸種葫蘆的人吧!

(出示句子,師生合作讀)

鄰居着急地說——

葉子害怕地說——

葫蘆擔心地說——

我們一起誠心誠意地說——

[設計意圖:從鄰居說——鄰居着急地說——葉子害怕地說——葫蘆擔心地說——我們一起誠心誠意地說——不同角色、不同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把感情讀出來。]

4、他不治蚜蟲,是因爲他一心想得到——葫蘆(出示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誰可以給這個句子只改一個字意思不變?(指答:葉子上的蟲不用治!)你認爲這個人說的話對嗎?(學生自由交流)

5、師:這個蚜蟲和葫蘆到底是什麼關係?有了蚜蟲爲什麼葫蘆會落呢?(出示課件,教師講解:陽光照射在葉子上,葉子得到了養料輸送到了葫蘆上,葫蘆纔會長大,現在葉子上面生了蚜蟲,葉子無法輸送養料給葫蘆,所以葫蘆長不大了。

6、就是因爲種葫蘆的人不聽鄰居的勸告,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這時候,如果種葫蘆的人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的什麼?(生自由發言)

五、領悟道理,拓展延伸。

1、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

2、種葫蘆的人知錯就改,他聽從了大家的勸告,吸取了教訓,第二年,又到了種葫蘆的季節,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這次他種得怎麼樣?請同學們續編故事。

六、指導寫字

1、認讀要寫的生字。

2、“一字開花”:給生字找朋友,進行擴詞。

3、分類指導,教師範寫並提示:

左右結構的:“治、棵、怪、慢”,寫時注意左窄右寬,“木”做偏旁捺變點。

上下結構的:“每”,注意上短下長,“人”臥倒。

獨體字:“言”,注意第一橫長,第二、三橫短。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6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以發展語言爲目的的指導思想來組織教學,把讀有所悟,以悟促讀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現反思總結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動情

語言的學習與掌握,都是從詞語的理解開始的。學生只有準確深刻地理解了,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奠定其內化的基礎。利用課文插圖可以有效地幫助低年級學生形象地理解語言,有利於詞語的積累。

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文中,我先讓孩子們觀察長勢很好的小葫蘆插圖,讓他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下所看到的葫蘆,然後我再讓他們讀讀文中作者描寫小葫蘆的相關句子,對比感悟作者遣詞用句的準確、巧妙,從而感悟、積累優美語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這樣圖文結合,孩子們能更好地感受到小葫蘆的可愛,自己的內心燃起了對這棵葫蘆的喜愛之情,自然而然地理解、體會到文中種葫蘆人對自己所種葫蘆的深愛情感。爲後面的感情朗讀也起到了水到渠成的引導作用。

二、憑藉語言——融情。

語言作爲思想的外衣,它的物質外殼與思想內容應當是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語言不可能不表達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總帶有一定的情感。衆所周知,語言的習得,要經過感悟、積累、運用的過程。因此要發展學生的語言,必須要藉助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去聯想、去想象,在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形象,爲積累和運用語言打基礎。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文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覆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三、角色體驗——抒情。

角色表演是低年級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遊戲活動。學生閱讀教材的過程,也就是情感“蓄積”的過程。根據課文的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過角色表演把“蓄積”的情感盡情地抒發出來。角色體驗的過程,伴隨着思維的過程,語言內化、錘鍊、發展的過程,也是情感豐富的過程。我給孩子們創設了這樣一個演一演的情境:讓孩子們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分角色演一演種葫蘆的人和鄰居之間的對話、動作、神情,學生在與夥伴的愉快合作中,才能更好地拓展學生個性化思維發展。從而能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同時把全體學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境界。

四、教學不足以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1、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在教學中,隨時都有學生當堂的生成,即興語言的表達,如何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肯定,及時地促進學生,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在給種葫蘆的人如此愛葫蘆,請你給他起個“雅稱”時,有一個孩子起名“葫蘆迷”,可以說起的恰到好處,這時我激勵性的語言就顯得比較蒼白。還有在學習“盯”時,我也應讓學生在說一說爲什麼用“盯”不用“看”?這一點,我想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磨練,另外,在聽課時多多學習其他老師好的做法。

2、教學語言的再精煉。我覺得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些。比如在比較陳述句和反問句時,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是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不斷地鑽研——“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於並善於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祕。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繫。

教具準備:

智能交互平板、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課件出示生字詞)今天咱們繼續來學習第14課《我要的是葫蘆》,上節課咱們已經學過了生字寶寶,現在我們就來複習一下,玩一玩摘蘋果的遊戲吧!

小組競賽,看哪組完成得最出色,給予獎勵。

二、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課件展示“課文插圖”部分。

師:那麼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看看有什麼不一樣?

1.你發現兩幅圖有什麼不一樣?

生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生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生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師:同學們說得好極了,觀察得十分仔細。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學生髮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後呀你就明白了。

三、圖文結合:自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圖文)

師範讀第一自然段。喜歡這段話嗎?你特別喜歡哪一句?

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葫蘆的生長過程。

生1讀: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聲喜歡小葫蘆的嗎?

生再讀。師:來,讓我們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齊讀)

比我們更喜歡葫蘆的人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句體會到的?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幾天?

生:每天

師:看一次?

生:是看幾次。

師:對,強調看幾次。

生讀: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師:通過這一段話,你知道葫蘆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了嗎?

生:種葫蘆—→長出葉子—→開出小花—→結出小葫蘆(板書)。

對,就是和其他的植物一樣經過了一輪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讓我們帶着心中對葫蘆的喜愛再美美的讀一讀這段話。

(二)學校第四自然段(課件出示圖文)

1.聽得出來同學們都很喜歡小葫蘆,可是……告訴你們一個不幸的消息:那些可愛的小葫蘆慢慢的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你現在是什麼感受啊?

生1:好可惜呀!

生2:我心裏很難受。

2.讓我們把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不久,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蘆一天天的變黃,落掉,我們怎能不敢過呢!來,我們再讀讀這句。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1.學到這兒,你們的腦海裏一定出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爲什麼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下來?(課件出示問題)我們來幫種葫蘆的人找原因吧。

2.帶着“葫蘆爲什麼會落”的疑問自然讀二三自然段。

3.我會填,我會讀:①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你知道蚜蟲長什麼樣嗎?(課件出示蚜蟲)蚜蟲是一種害蟲,專門吸植物的幼苗、嫩葉上的汁液。②他心裏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4.感悟句子:(展示課件我會讀)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語氣有什麼不同。

(1)有幾個蟲子怕什麼!(感嘆號)

(2)有幾個蟲子不可怕。(陳述句)

多讀幾遍,引導學生理解雖然兩句話表達的意思相同,但表達的感情不一樣。

(3)他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課件展示南瓜和葫蘆)通過形象的對比讓學生理解種葫蘆的人的期待)

指導朗讀:自言自語讀的時候聲音要低,突出自己和自己說話的感覺。

5.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種葫蘆的人和鄰居的對話。

鄰居: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長了蚜蟲,快治一治吧(着急)

種葫蘆的人:什麼?葉子上的蟲還要治?我要的是葫蘆。(驚訝,不屑)

理解“奇怪”一詞:爲什麼那個人會感到很奇怪?

因爲他一心只想着葫蘆,不懂得葉子與葫蘆之間的關係。

師: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感覺到了什麼?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裏?

生1: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與果實的關係

生2: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沒有及時治蚜蟲。

師:現在理解爲什麼葫蘆都落下來了嗎?

生:理解了。因爲不治蚜蟲,所以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板書)

師:種葫蘆的人看到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

生1:要是當初聽了鄰居的話。葫蘆就不會掉了

生2:如果治了蚜蟲,小葫蘆就能長得賽過南瓜

生3:我現在去治蚜蟲,葫蘆還會長出來了。

師:老師編了一首歌謠總結這篇課文,我們一起來學唱下好嗎?

(課件出示唱一唱)

一棵藤上掛着幾個,

葫蘆娃,葫蘆娃,

盯着葫蘆笑哇,

有了蚜蟲不治,

落光啦,落光啦!

(配樂《兩隻老虎》

四、拓展延伸

想一想,說一說:假如你明年種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你會怎麼做呢?

五、指導寫字

歌訣巧記字:

張口一聲 “哇”,

用手往上掛,

女孩愛娃娃,

捉蟲能手小青蛙,小青蛙!

六、板書設計

14.我要的是葫蘆

長滿葉子—→葫蘆可愛

↓ ↓

蚜蟲(不治) 落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麼?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着老師再讀。想一想怎麼記?

3、範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1、藉助拼音把樹葉裏的生字讀正確,並想一想該怎麼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讀課文,評議。

我在每個組請一個同學讀每人讀一節其他同學當一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麼樣

四、學習課文,知其意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裏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麼記:這長長的順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麼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後……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係。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麼可愛,他從心底裏發出感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麼句?應該怎麼讀。誰來試一試。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範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四人小組)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說明什麼?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着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纔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裏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裏你看出了什麼?

4、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麼他的願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麼都落了呢?看着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麼樣?那該怎麼讀呢?自由讀指名讀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爲什麼那麼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彙報回答:

生:因爲當初沒有聽鄰居的話。

生:因爲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爲沒有必要去治。

生:其實很多事物是有聯繫的,葉子如果沒長好,當然就結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說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

(預設學生的回答:A、葉子和果實有關係是很密切的。

B、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C、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師:葉子和果實有聯繫,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繫,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果一無所獲。

七、學寫生字

1.注意“每”的筆順。師範寫,生豎空

2.“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3.仔細觀察範字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小)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箇中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爲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並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2、學習課文

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還有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的餘地。我僅抓住人物的語言,沒有關注人物的神態動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裏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應加以品析。所以在這個環節,可以這樣調整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爲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爲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習較爲深入地看問題。

2.認識7個生字

教學重點:

認識7個生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學習較爲深入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說謎語:

2、(出示掛圖)這就是葫蘆,可愛嗎,喜歡嗎?在古代時有個人也很喜歡葫蘆,他還種了一棵葫蘆呢!你們想知道這個故事嗎?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3、看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生讀文前提示。

2、自由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體感受課文內容。(讀書動筆,圈圈畫畫)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議,看誰讀得更好。

4、圖文對照,觀察圖畫對照相應的課文。

三、自讀自悟,理解主題。

1、出示自學提示,同桌或前後桌之間相互交流、探究。

(1)把兩幅圖進行對比,有什麼不同,爲什麼?(仔細讀課文)

(2)這個人喜歡葫蘆嗎?爲什麼?

(3)他爲什麼沒有得到葫蘆?

2、全班彙報,集體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提示,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教師準備兩幅葫蘆的幻燈片,適時運用)

3、拓展課文,引出寓意。

(1)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句子訓練(教師出示幻燈片):

①( )這個人沒有關注葫蘆的生長過程,( )沒有能夠得到葫蘆。(因爲……所以……)

②請你們也來仿照上面的句子,說一句話。

(2)怎樣做才能得到葫蘆?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麼道理?

4、搭建平臺,進行展示。

學生用自已喜歡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拓展。如:讀、畫、演等。

四、識字任務,寓於遊戲。

1、出示生字卡片,

(1)學生認讀、同桌間說記字方法。

(2)彙報。注意不同識字方法的運用。

(3)生互讀、小組開火車賽讀。

2、識字遊戲:摘蘋果。

五、聯繫生活,感悟道理。

1、學生說說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是怎樣解決的?

2、教師出示:

無論做什麼事,不但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把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做好,因爲每一個小的環節處理的不好,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20

教學目標

1.認寫本課生字,積累優美詞句。

2.理解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並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3.分角色藍度課文,並能續編故事。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生詞卡片,教學掛圖(或課件),課文cd

學生:課前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收集有關葉子作用的資料

教材簡析

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這就是《我要的是葫蘆》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本課主要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不知道葉子和果實的關係,結果葉子上的蚜蟲越長越多,最後葫蘆都落了。課文生動有趣,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易於學生的理解。

全文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有個人在院子裏種了一棵葫蘆,葫蘆藤上掛了幾個可愛的小葫蘆,他每天都去看幾次。第二自然段講那個人看見葉子上長了蚜蟲,可一點也不在乎,只盯着葫蘆,希望它快一點長大。第三自然段講鄰居勸他快點治蟲,他認爲自己要的是葫蘆,蚜蟲不用治。第四自然段講葉子上的蚜蟲變多了,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教學本課,應該知道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葫蘆生長過程,藉助圖畫,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課文要講述的道理。

本科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建議本課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一自然段的第二、三句話講葫蘆藤上的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教學時,可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葫蘆的藤、葉、花、果實的樣子,抓住“細長”、“綠葉”、“小花”、“小葫蘆”幾個詞語,圖文對照理解二、三句話的'意思。這個自然段第一、二句話中的“葫蘆”指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葉互生,心臟形,開白色花;第三句中的“葫蘆”指這種植物的果實。教學時要讓學生區別。“謝”在本課是脫落的意思。可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掛”字形象地刻畫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下來,就像掛在那裏一樣。可採用換詞比較法,把“掛”與“長”、“結”進行比較,體會用詞的形象性、準確性。

“有幾隻蟲子怕什麼!”這一心理活動說明種葫蘆的人不明白蚜蟲會影響葫蘆的生長,所以他毫不在意。“盯着”寫出了他看小葫蘆時目光集中的樣子,反映出他盼望葫蘆快長大的心情。“自言自語”的話,說明他非常喜歡小葫蘆,並對小葫蘆寄予了美好的希望。教學時可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表演讀、同桌互讀等),讓學生領會種葫蘆人的滿不在乎和期盼的心理。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可結合上下文來理解。

從鄰居的勸告能夠看出,鄰居懂得葉子與葫蘆的關係;從種葫蘆人回答的話看出,他仍然不明白葉子與葫蘆的關係。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抓住“奇怪”一詞進行討論,體會對話的意思;還可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尤其要指導學生朗讀好感嘆句、反問句,體會鄰居和種葫蘆人的不同內心活動。

種葫蘆人最終沒有得到葫蘆這件事,說明了事物之間是互相有聯繫的。教學時可圍繞葫蘆爲什麼落了展開討論,弄清蟲子—葉子—葫蘆之間的關係。學生也可聯繫生活實際談談這樣的例子。

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葫”聲母是“h”,不是“f”;“蘆”、“鄰”是邊音,“蘆”在“葫蘆”一詞中應讀輕聲;“賽”是平舌音;“治”是翹舌音;“藤”、“盯”都是後鼻韻。“葫”、“蘆”、“藤”都有“草字頭”,與植物有關,可讓學生說說怎樣記“藤”字。可用熟字換偏旁識記:哇—蛙、掛,賽—寒;“蚜”、“盯”都是形聲字。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21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11個漢字,會寫“棵、謝、想”等8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瞭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見過葫蘆嗎?大家說說它是什麼樣子吧!

生:

教師給學生呈現課件內容,結合圖片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相關知識,爲本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生:

師: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與葫蘆有關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那麼題目中的“我”是誰啊?他得到葫蘆了嗎?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範的課文朗讀,爲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瞭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詞:葫(葫蘆)(西葫蘆)蘆(蘆葦)(蘆薈)藤(草藤)(藤蔓)謝(感謝)(謝謝)哇(好哇)(對哇)蚜(蚜蟲)(棉蚜)盯(盯住)(盯着)賽(比賽)(決賽)感(感覺)(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緩慢)(快慢)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2)自學檢查

師:抽4位小朋友每人讀一段。其他小朋友來當小醫生,拿起鉛筆,把他們讀錯的字圈出來。

師:4個小朋友讀完了,你們有沒有發現毛病呀?誰來說一說。

師:這個字你會讀嗎?你來讀。請讀錯的人再來讀。一起讀。

(3)糾音後再次朗讀,教師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4)教師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例如: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分。

(5)教師請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給予指導,寫完後大家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同時教師要對錶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一定形式的獎勵。

四、課後思考:

生字難關攻克後,教師請學生課下自由讀課文並思考: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請學生認一認。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師:“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這裏的“葫蘆”和課題中的“我”要的是葫蘆,兩個“葫蘆”的意思是一樣嗎?(句中的葫蘆是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是果實)

(2)“謝”在這裏是什麼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說掛燈籠,這裏爲什麼說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從圖上看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裏一樣。)

師:誰能看圖說說這棵葫蘆的樣子?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兒能看出種葫蘆的人也喜歡呢?哪些詞?

(最後一句)抓住動詞(每天看幾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棵葫蘆長得這麼好,一定會長出大葫蘆,實際是這樣嗎?小朋友來讀第二自然段。

師: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着些蚜蟲,心裏想:有幾個蚜蟲怕什麼?是什麼意思?(有幾隻蚜蟲不用怕,沒關係,不要緊。)

師:精讀什麼叫“盯着”、“自言自語”、“賽過大南瓜”。

(抓住人物表情)“盯着”是一直用眼睛看着,“自言自語”是自己跟自己說話,“賽過大南瓜”是比南瓜長得還要大。

讀種葫蘆人自言自語說的話,應該怎麼讀?(用高興的語氣來讀,體會內涵,使感情融入到學生心中。)

師:蚜蟲是什麼意思?(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幼苗、嫩葉的汁液,對植物有損害。)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葫蘆上生了蚜蟲,應該怎麼辦?種葫蘆的人是怎麼辦的?

師:樹上長了蚜蟲,鄰居和種葫蘆的人都是什麼態度?誰的做法對?爲什麼?分組討論,互相學習,談出自己的見解,反饋內容,互相評價。

(鄰居告訴他:“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

(鄰居做得對,因爲葉子是植物的營養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爲植物的營養。)

師:“快治一治”是什麼意思?(趕快想辦法消滅蚜蟲。)

師:蚜蟲是害蟲,會吃葉子,種葫蘆的人爲什麼說蚜蟲不用治?(他想,他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上有蟲沒關係。)

師:讀鄰居、種葫蘆人的話應該用什麼語氣?(勸說、驚訝/奇怪、不以爲然)從讀中體會感情,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結果怎樣?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再講一講。

師:讀到這裏,你心裏有什麼感覺?(可惜)指導讀出惋惜的語氣。

三、擴展練習

1.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裏十分難過,他後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後他會怎麼做呢?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從這個故事中你能學到什麼?

2.小組代表彙報討論結果。

3.續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四、教師小結

師:在鄰居的幫助下,種葫蘆的人明白了葉子和果實的關係,懂得了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繫的,改變了過去只盯着葫蘆,不管蚜蟲的做法,最終種出了他想要的葫蘆。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一樣,當你有了小錯誤,別人提醒你時,你應當虛心傾聽及時改正,否則也會像中葫蘆的人那樣後悔莫及。

板書設計

4《我要的是葫蘆》

藤----葉----花----葫蘆要虛心聽別人勸告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編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麼嗎?這樣學生說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爲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2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瞭解課文內容,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學關鍵: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心理。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魔方、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標本——葫蘆,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麼?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它?對,葫蘆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結出的果實就叫“葫蘆”。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寓言故事就跟它有關,題目是:14、《我要的是葫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麼?(他只要葫蘆,不要其他。)

5、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要的是)怎麼能讀出這個意思?

6、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完課文,再把課文中預習時畫出的生字詞好好地讀一讀。

(1)誰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聽?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指名接讀課文。

(2)誰想把你書中劃的生字詞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書中的詞語。

(3)他畫得對不對?讀得準不準?就像他這樣,同位互相檢查一下,看誰畫得對,讀得準!

2、出示帶拼音詞語課件:

(1)指名認讀。(葫蘆藤哇鄰居盯着)

說說哪幾個字的讀音容易錯?給大家提個醒。練習讀,找生讀。

(2)詞語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3)去熟字讀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3、指名彙報。加一加:葫蘆藤;改一改:冷——鄰;窪——哇;形聲字:葫蘆藤哇鄰盯

4、出示生字魔方,指名讀字組詞。

5、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準確。聲音響亮。

6、結合剛纔的朗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7、這件事情的開頭和結果,我們可以通過兩幅圖看一看。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1、請同學們看這兩幅圖,說一說有什麼不一樣?

2、出示第一幅圖:這個人笑得這樣開心,一定是因爲葫蘆長得好。究竟怎麼個好法?課文是在那段描寫的呢?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彙報:究竟怎麼個好法?

(2)板書:掛。

(3)感悟詞語:把“掛”字換成“結”怎麼樣?爲什麼?從這些中你感覺到什麼?爲什麼?

(4)指導朗讀: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要讀出美的感覺來。

範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同學們,剛纔你們都想到了什麼?

指名讀,比賽讀。小葫蘆這樣美,難怪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誰能把第一段再讀一遍,讀出種葫蘆人對小葫蘆的喜愛、興奮、喜悅的語氣來?

3、出示第二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種葫蘆的人神態又有什麼變化?

這個人爲什麼又如此驚慌失措?在哪段寫的?

彙報:小葫蘆發生了什麼變化?

板書:落。

4、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

自己快速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一畫。

彙報,板書: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好,我們來讀一讀。意思相近,可語氣有什麼不一樣?(體會感嘆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要讀出不在乎的語氣。“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讀音要輕,要讀出急切,表達出喜愛、期盼的語氣來。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小葫蘆,誰來表演一下?

師:你現在的心情怎樣?師:那麼你會怎樣讀這句話?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繼續彙報。板書: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好,我們再來讀一讀。意思還是相近,可語氣有什麼不一樣?(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中的對話“你別光盯着葫蘆……快治一治吧!”要讀出規勸的語氣。“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來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5、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想些什麼呢?

6、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引導學生小結:因爲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繫,

(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五、回讀課文

1、小組合作,再讀一遍全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麼?

六、佈置作業

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爲話題,回家說一說這個小故事。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23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瞭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係。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指着葫蘆實物)這是什麼?這麼可愛的葫蘆是怎麼來的呢?(學生各抒己見,預設學生心理:葫蘆是農民伯伯在地裏種出來的。)

把種子放在地裏後,可愛的小葫蘆又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就會知道了。(齊讀課題:第七課《我要的是葫蘆》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 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2、 看圖(.課件顯示),圖上有什麼?這些內容在課文的那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並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 誰認爲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着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 讀了第一段後,你明白了什麼?(看.課件,結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說說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係嗎?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係。)“掛了”在這裏可以換成什麼詞?那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麼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麼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 觀看.課件,這麼可愛的小葫蘆都怎麼樣了?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麼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並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識字。

6、 讀了第四段後,你們有什麼問題想要提出來?(預設學生心理:爲什麼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7、 請四人小組合作找一找,在課文裏找出爲什麼。哪組有發現?(讓四人小組集體彙報,並出現相應的圖片和動畫,畫出重點的詞、句:“盯着”的意思。“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這句話說什麼。理解“奇怪”,爲什麼那個人會奇怪?鄰居和那個人的態度有什麼不同?板書那個人錯的地方:“不用治”,讓葉子“生了蚜蟲”,而且“蟲更多了”。)

8、 認讀二、三段的詞語。

四、拓展與鞏固。

1、 說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有什麼體會?(預設學生的回答:1、葉子和果實有關係是很密切的。2、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3、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 指點、展示:葉子和果實有聯繫,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和考試成績有聯繫,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繫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係的,以後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結果一無所獲。

五、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本,說說自己學到的新知識。

2、認讀本課的生字、詞。

附板書:

3、我要的是葫蘆

簡長滿了綠葉生了蚜蟲蟲更多了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葫蘆不用治 變黃都落了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24

【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爲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課文的內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爲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後想想課文裏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2、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⑴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⑵種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髮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麼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啊?

4、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課堂實錄】

一、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着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後想想課文裏講了誰和誰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後學生陸續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

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裏講了什麼,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的語句。

(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後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麼?

生:歎號。

師:歎號怎麼讀?

生: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教案 篇25

教學目標:

1、 識3個生字

2、 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3、 揮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 解“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重點難點:

1、 懂得“坐井觀天”寓意,明白本詞含有貶義。

2、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對話;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教師給大家帶來了兩隻可愛的小動物——小青蛙和小鳥,它們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學們說好嗎?在黑板上貼青蛙與鳥的圖片。

(以畫導課,激發學生興趣,有利於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

小青蛙和小鳥爲了一件事爭吵起來,誰也不讓誰,咱們來看看是爲了什麼事,請同學們幫着解決一下好嗎?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同學們,課文中講青蛙住在什麼地方——(井裏)

(老師簡筆畫井,把黑板上貼的青蛙移置到井裏)

2、那麼,小鳥從哪兒來的呢——天上飛來,落在井沿上。

師將小鳥圖片放在井沿,看圖理解井沿就是井邊。

小結:現在同學們知道了,這隻小青蛙的家住在井裏,小鳥呢?從天上飛來,飛累了,落在井沿上,那麼它們爲什麼事爭吵起來了呢?(教師範讀,生傾聽)

3、青蛙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它爲什麼說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呢?

4、小鳥的觀點是什麼?它眼中的天是什麼樣?“無邊無際”是什麼意思?(步步設疑,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5、你認爲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小組討論一下,並彙報。

(擺清青蛙和小鳥的觀點,讓學生討論,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善於分析、善於思考的能力。)

小結:大家孝認爲青蛙錯了,那你知道青蛙爲什麼錯了嗎?它眼中的天爲什麼只有井口那麼大呢?請同學做個實驗,把你的書卷起來,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

6、這隻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麼大,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會看到什麼?說些什麼呢?(擴展思維,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們看題目“坐井觀天”,現在你明白“觀”是什麼意思嗎?是誰坐在井裏看天呢?同學們可千萬不要學井裏的小青蛙呀,老師希望你們看更多的書,瞭解更多的知識,千萬不要當“井底之蛙”呀!

(最後解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加深對成語的印像。)

四、指導朗讀

課文中青蛙與小鳥有幾次對話?

五、教師指導。

1、感悟第二次對話。

(1)通過學習第二次對話,讓學生說說讀懂了什麼。

(2)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和小鳥爲什麼有不同的看法?

(3)圍繞這個問題自由讀課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爲……所以……”談談自己的理解。

(5)帶學生體驗:走出教室,說說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紙捲成紙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比賽朗讀小鳥認爲“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認爲“天小”的句子,看誰讀得好。老師指導朗讀青蛙和小鳥的話。

青蛙的話用自信、傲慢的語氣;小鳥的話用勸告、誠懇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