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教案與教學反思

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教案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教材分析

語文八年級上冊《核舟記》教案與教學反思

1.魏學洢的《核舟記》是一篇公認的傳統教學代表作品,也是一篇意味雋深的文藝小品,生動表現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讚美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

2.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的結構模式,突出重點。

3描寫入微,語言精練簡潔,富於想象神韻畢具。

學情分析

優勢:學生通過預習瞭解了本文內容,對描述的小核舟能表現出人物、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宮殿、器物等各種造型興趣極大。

弱勢:初讀文章感覺描述範圍極廣、內容較多,與材料的體積很小產生矛盾。

措施:安排大家按照小組合作的方式,重點討論描寫“大蘇泛赤壁”的段落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作具體細緻入微的描述說明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卓越技藝。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1、積累文言詞句;

2、幫助學生樹立起關於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難點: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朗讀第一、三部分

2、揣摩文意,回答問題

二、整體感知,研讀第二部分(2—5)

(1)這四段文字是對“核舟”的具體細緻的說明,作者怎樣說明的?可分成幾個層次?

(2)研讀第二段。設計問題如下。

①這一段的內容是什麼?

②介紹“核舟”體積時,作者抓住了長度和高度,又寫了衆多小窗和對聯,作者意在表現什麼?

③請同學領會“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意境,讓學生自己動口講一講。

(3)研讀第三段。

討論:①這一段是介紹船頭部分,着重說明什麼?

②從“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和佛印的“矯首昂視”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圖是什麼?

③作者在說明船頭三人時,着墨較多的是誰,爲什麼?

④你從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藝的奇巧、精湛?

小結第三段:這段文字,說明人物神情態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描述每個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順序,層次分明。

(4)研讀第四段。

①這一段文字說明舟尾情況是怎麼佈局的?

②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動作渲染了一種什麼氛圍?

③小結:第2-4段是寫船的正面,這一部分實際上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大蘇泛赤壁”的生活畫卷。

④研讀第五段,設計問題如下。

a.這段文字中哪些說明可以表現雕刻技藝高超這一中心?

b.寫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寫船背面爲什麼只用一小段文字呢?

c.這段文字可以省略不寫嗎?

三、課堂小結:這是全文的重點,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和舟情景。

四、再讀文章細品韻境。

五、佈置作業:課後第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