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淺談八年級語文《愛蓮說》教學設計

淺談八年級語文《愛蓮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4W 次

《愛蓮說》教學設計

淺談八年級語文《愛蓮說》教學設計

  設計說明:

最近的幾課着重於翻譯。先把文段抄寫在黑板,學生在下面書寫。

然後學生自讀,瞭解文意,在不懂處質疑,師生交流,老師講解。

下面的設計滲透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具體步驟兩個班都有差別。

比如在八班就先分析了蓮所代表的品質,然後我問:

如果只能選擇一句話、一個詞,你如 何形容君子呢?

這當然困難。這時候再看末段,在與隱士的比較中,便可發現君子的特質。

而在七班,則是翻譯到末段時,才問起作者對君子的闡釋。

導入:

清雅的環境可以成就一個人,污濁的環境呢?

正課:

甚蕃、

獨愛、

盛愛、

獨愛、

1、什麼叫甚蕃?什麼叫獨愛?什麼叫盛愛?

重點解釋盛愛:

種它、養它、戴它、送它、繡它、畫它、寫它、頌它……

無窮無盡,沒完沒了。

2、在獨愛與盛愛之中,看出作者的態度。

在那麼多的花中,陶淵明偏偏只愛菊花,

在那麼多的花中,人們卻一窩蜂地選擇了牡丹,

兩相對比,你能看出作者的態度嗎?

3、在獨愛與獨愛之間,看出作者的另類。

但是,即使在陶淵明的獨愛面前,作者還要再言獨愛,可見?

(有差別的獨。更獨)

留下一問:

作者之獨,獨在何處?

4、在三愛之中,看出世界的兩極,看出作者的中庸。

A、結合末段,瞭解花和愛花之人的關係,瞭解花的隱喻。

(花是不一樣的花,喜歡花的人即是不一樣的人;君子,可姑且理解爲品德高尚的人)

菊隱逸者不問世事

牡丹富貴者趨炎附勢

蓮君子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B、以此而論,讀出最後三句的真意:

陶後鮮有聞真的隱士尚存?

同予者何人真的君子何在!

宜乎衆矣世風日下的沉重哀嘆……

(讀出語氣)

C、結合首段,讀出隱士與君子之別。

說這種文體,往往就一事、一物或某種社會現象而抒發自己的感想看法。

表面上,作者在談自己的蓮之愛,而事實上,世風日下的背景下,我們又多麼需要君子!理想,總是因現實而生的。(所以本文的內容有三:真正的君子、自己的選擇、選擇的因由)

那麼,作者想借菊之愛表達什麼?愛菊的隱士和愛蓮的君子又有什麼差別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因出淤泥而不染使用頻率極高,可從這句說起,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比較略)

  我之解讀:

無論環境如何困厄、黑暗,都能堅守自己的內心,保持自己靈魂的高貴。對於真善美的執着追求,纔是出淤泥而不染。這不是外在的華貴和張揚,而是內在的從容與堅強,是樸素潔淨的美,所以作者說濯清漣而不妖;但這種內在的氣質,是完全可以通過外在的言行去表露的,我們不經意間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往往就是我們內心真實的反映。我們的個性思想,我們的精神氣質,我們的人格追求,我們的正直純粹、真誠坦白、表裏如一,可以因我們在世間的行爲而傳播得很遠。所以,作者說香遠益清。對於這樣的人,別人愛慕、欣賞、尊重,卻往往保持一段距離,因爲覺得志不同、道不合、不相配,所以作者才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所以真正的君子,也就不大可能會和什麼什麼人合爲一羣,不大可能會和什麼什麼人入爲一夥。這便自我消解了許多無奈、許多困擾,許多誘惑。這就少了許多無謂的消耗。此之謂亭亭淨植。淨植是與爲伍相對的,淨植是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相應相合的。

不與他人纏繞,不與自己糾結,原來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重要保證。

  結論:

比較中,我們才能發現君子的真意和要訣:

出淤泥而不染。

對君子,我們可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但做不到這點的,就不堪稱爲君子。

5、在兩篇短文內容主旨的比較中,我們無路可退。

和《陋室銘》比較,這篇就不再是單純的人格追求,因爲人格追求離不開現實的人生目標;做普通的世人、做孤絕的隱士、做獨立的君子,這是作者給出的選項,卻也是我們人類永遠無法迴避的選擇。而且詭異的是,選擇的結果永遠相同:世人最多(佔據了絕大部分),隱士(包括那些憤世嫉俗者)次之,最後只有極少一部分人選擇了君子,你知道爲什麼嗎?

  結論: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一個選擇的問題。

或者說,我們的選擇和我們最終的落腳點永遠是兩回事。

要想成爲君子,所需要的不只是一個念頭、一種決心,更重要的是:

行動,行動,行動……智慧。

有的時候,你要抗爭,

有的時候,你要低調,

有的時候,你要迂迴,

有的時候,你要放棄,

有的時候,你要委曲求全,忍辱負重。

這統統都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