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岳陽樓記》公開課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岳陽樓記》公開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教學設計思路】

人教版初中八年級下冊語文《岳陽樓記》公開課教案

這篇文章內容充實,情感豐富,不朗讀不足以充分理解,悉心領會;文章駢散並行,駢句辭彩華美、音韻和諧,散句抑揚頓挫、富於變化,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意境優美而多變,不朗讀不足以涵詠品味。教師宜指導學生朗讀,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教學環節。

組織學生課前收集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如范仲淹生平、滕子京與范仲淹的友誼、范仲淹逸事、《岳陽樓記》寫作背景、岳陽樓、與岳陽樓有關的詩文、岳陽樓名聯……安排學生在課上交流,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組織學生主動發現問題並通過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在此環節作適當點撥即可。

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品讀文章,鑑賞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學習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逐步加強文言詞彙的積累。

⑵ 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徵。

⑶ 概述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及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⑷ 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

⑴ 指導學生朗讀,繼續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讀出情感。

⑵ 揣摩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以及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⑶ 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逐步提高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

思考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意義,激發學生走出自我,胸懷天下,以利民爲己任,以強我中華爲宗旨,積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精彩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兩句中的“異”字的內涵及其在篇章結構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的作者的政治抱負。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文獻法。

3、討論點撥法。

4、品讀法。

  【教學媒體】

幻燈片、示範朗讀磁帶、錄音機、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資料展示,創設氛圍,走近范仲淹,走近岳陽樓,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力求讀得通順、流暢,讀得鏗鏘悅耳,聲情並茂;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嘗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岳陽樓上有一副對聯

後樂先憂,範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問:範希文是誰?“後樂先憂”是何意?請從《岳陽樓記》中尋找答案。

設計二: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名勝古蹟都留下了文人詞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許多美文妙句,如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傳唱不衰。《岳陽樓記》遂成爲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美文。

設計三:

多媒體播放洞庭湖、岳陽樓的風景畫,形、聲、色俱備,引發學生觀賞興趣。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湖山輝映,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洞庭湖與長江匯合處,枕山帶湖,爲巴、蜀、荊、襄之要衝。北宋慶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朋友之約,爲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於是誕生。

  二、資料展示,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的資料,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各組選出較好的資料交付老師,圖片可由實物投影顯示,文字資料可由學生自行朗讀或實物投影顯示。在交流過程中,大家互通有無,實現資源共享。教師也可酌情介紹一些必要資料。

多媒體顯示:

1、范仲淹簡介范仲淹(989~1052),宇希文,蘇州吳縣(現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聖(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還朝,任參政知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後諡號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岳陽樓簡介岳陽樓是岳陽城的西門樓,緊靠洞庭湖,可以飽覽“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樓址在現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臨賦詩。自宋滕予京重修,范仲淹作記後,岳陽樓遂名揚天下,便成了歷代著名的遊覽勝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也都有題詠。現在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

3、時代背景《岳陽樓記》是作者應好友滕子京之邀,於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作。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去參政知事(副宰相)的職務,貶放到鄧州(今河南鄧縣)任地方官。慶曆四年春,滕子京遭誣被貶官至嶽州(今湖南省岳陽市)。滕子京治嶽州頗有政績,於是重修岳陽樓。(此樓原建於唐初,在現在湖南省岳陽市,就是舊縣城西門城樓,樓高三層,下瞰 kàn 洞庭湖)並將此樓的歷史沿革、周圍環境、建築特點等寫了一封信,並附上《洞庭晚秋圖》一幅,派人送給范仲淹清他作記。范仲淹瞭解滕子京被貶嶽州後一直很有感傷情緒,所以趁作記之機,借題發揮,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負,一面也含有對滕於京勸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洞庭湖湖景畫面,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

多媒體顯示:

⑴ 生字:

滕(ténɡ) 謫(zhé) 日星隱曜(yào) 淫雨(yín)

浩浩湯湯(shānɡ) 薄霧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檣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汀蘭(zhǐ) 心曠神怡(yí)

⑵ 通假字:

百廢具興(通“俱”,都、全、皆)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

2、學生齊讀課文一遍,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⑴ 注意讀出駢句的節奏美、散句的變化美。

⑵ 注意情感的整體把握,注意語氣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以敘爲主,應讀得舒緩、莊重。

第二段寫洞庭湖景的文字,氣勢雄壯,應讀得開朗雄渾。“前人之述備矣”語調轉入平緩,“然則”引出新意境,語調應升高。“得無異乎”應讀出疑問語氣。

第三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以下的寫景文字,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悽楚,意境悲涼,應讀出愁苦悽楚的情味來。

第四段“至若”領起,引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應讀得高亢嘹亮,節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寫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色彩明麗,生機盎然,應讀出歡樂和暢的韻味。“此樂何極!”一句把喜悅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樓也,則有……”應讀出超脫、揮灑自如的情味來。

第五段以“嗟夫”開啓,帶來抒情和議論的意味,注意三句疑問句,語調應上揚,“噫”一句,應讀出悲涼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3、教師示範朗讀部分段落,學生跟讀。

4、學生大聲練讀,嘗試表情朗讀,力求讀得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5、學生推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示範朗讀,其餘同學點評。

  四、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參考註釋,藉助工具書,自行疏通文句,翻譯課文,並畫出疑難語句。

2、同桌之間就疑難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共同解疑、釋疑。

3、以學習小組爲單位,疏通文句,翻譯課文,理解大意,並圍繞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巡視各組,酌情給予指導點撥。

4、教師分發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瞭解文言知識。

資料內容如下:

⑴ 一詞多義: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夫環而攻之(發語詞,不譯)

未幾,夫聲起(丈夫)

去國懷鄉(離開)

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委而去之(逃離,逃亡)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散開)

旁開小窗(開設,設置)

開我東閣門(打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判斷詞)

然則北通巫峽(那麼,連詞)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直通)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

政通人和(和樂)

春和景明(和煦)

薄暮冥冥(迫近)

妄自菲薄(看不起,輕視)

予觀夫巴陵勝狀(好,美麗的)

環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或異二者之爲(或許、也許)

⑵ 古今異義:

越明年(第二年,今義,相對於“今年”)

屬予作文以記之(寫一篇文章,今,學生作爲練習所寫的文章)

去國懷鄉(離開,今義,前往;國都,今義,國家)

進亦憂,退亦憂(進,入朝爲官;退,隱居鄉野。今無此義)

沙鷗翔集(鳥停在樹上,今義泛指聚集)

⑶ 解釋下列加黑的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太守,官名,這裏是動詞,“做……太守”)

百廢具興(荒廢了的事業,名詞)

或異二者之爲(動詞用作名詞,表現行爲)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之前;在……之後)

⑷ 難句翻譯示例:

①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②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它連接着遠方的山脈,吞吐着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

③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④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着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潛的玉璧。

⑤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注意互文)

⑥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後。

⑦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五、披文入理,理清行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並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藝術效果

1、教師要求學生複述各段大意並作簡要概括:

選五位同學發言:

生1: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後,經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重修並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並囑託作者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

生2:第二段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作者認爲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從空間上寫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然後從時間上寫洞庭湖晨昏之間的萬千氣象,燃後用“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一句小結。接下來,作者轉寫登樓覽物之情,設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

生3: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大意是: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嶽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隻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人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的憂愁。並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

生4: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大意是: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着湖光,湖光映着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裏的龜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雲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盪漾,金光閃爍,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塊溫潤的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着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那是多麼的欣慰和歡喜啊!

生5:第五段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點明瞭文章的主旨。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爲人民憂慮,唯恐人民有飢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爲國君而憂慮,唯恐國君有闕失。那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者表達了對這種人的嚮往與敬慕: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

教師總結: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爲第一部分,交代寫作背景、作記緣由。第二部分(二至四段)爲全文主體,第二段寫洞庭湖全景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第三、四段兩個排比段分寫“覽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鮮明對比。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多媒體顯示全文結構圖:

2、學生根據板書提示,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1、選出與課文內容相同的一項………………………………………( )

A、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B、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C、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

D、居廟堂之高則猶其民,處江湖之遠則猶其君。

(提示:此題意圖在考查背誦。選C)

2、在以下成語中任選幾個寫一段寫景文字: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浩浩湯湯 氣象萬千 春和景明 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心曠神怡

(答案略)

3、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