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初二上冊語文《蠟燭》教學實錄

初二上冊語文《蠟燭》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課前交流】

初二上冊語文《蠟燭》教學實錄

(學生陸續進入教室,教師輕輕地和幾個同學交流,瞭解他們是哪個班的,《蠟燭》這篇略讀課文講過沒有。)

師:同學們安靜一下。早就聽說咱們濟水一中的同學博覽羣書,非常有才,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部經典叫《易經》?

生:聽說過。

師:《易經》是講什麼的?

生:(笑,小聲說)算卦的。

師:有同學說是算卦的,對,《易經》可以算卦,但如果僅僅用來算卦,那可真是大材小用了!它可是中國所有哲學思想的源頭。老師也非常喜歡《易經》,讀了之後有很多感悟,比如,老師發現,外國人一次只說一句話,但中國人由於深受《易經》思想的影響,一次說兩句話,大家信不信?

生:(搖頭)老師,人都是一樣的,不信。

師:舉個例子,中國人嘴上說“禮讓爲先”,心裏說“當仁不讓”;嘴上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心裏會說什麼呀?

生:勝者王侯敗者寇。

師:對了,如果大家注意觀察,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所以作爲中國人,咱們應該感到很自豪。咱們的祖先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給後世留下來的都是經典。學習語文也是這樣,我們要認真思索,透過語言文字看到它背後的深意,只有把語文這門工具學科學好了,將來我們再去讀一讀懂老祖宗的經典,才真正會成爲一個非常有才的人!

(反思:“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初次見面時,就成功的把自己介紹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接納自己,是成功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我從同學們都感興趣的《易經》入手,隨意交談,不僅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和緊張感,而且讓孩子們很快地接納了自己。)

一、導入課文:

師:忘了自我介紹了,我姓張,大家可以稱呼我“張老師”,現在開始上課。(師轉身板書課題:蠟燭)

生:(翻開課本)

師:在被炮火燒灼了的戰場上,一位南斯拉夫的母親把自己珍藏了四十五年的結婚花燭點在了一位蘇聯紅軍的墳頭,現在,就讓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

(反思:總覺得此處導入有點多餘,介紹過自己之後直接讓同學們概括課文內容可能會更好一些。)

二、整體感知:

師:(稍停頓)剛纔我問了幾個同學,都說課文講過了,那老師就來考考大家,看看濟水一中同學的水平到底有多高。現在給大家兩分鐘時間,快速瀏覽課文,根據記敘文的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大家知道記敘文的六要素是什麼嗎?

生:知道!

師:回顧一下。

生: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

師:非常棒!現在開始,兩分鐘之後,我們找同學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生:(開始瀏覽課文,思考。)

師:好了,現在有哪位同學告訴老師,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生1:課文寫的是在貝爾格萊德戰場上,一位老婦人爲戰死的士兵……(說不下去了)

師:(微笑)這位同學是哪一組的,誰是組長?來幫幫他。

生2:(舉手)我是。我認爲課文寫的是在戰場上,一位老婦人爲戰死的士兵挖墓立墳的事。

師:是哪個國家的老婦人、那個國家的士兵?

生2:南斯拉夫老婦人,蘇聯士兵。

師:你再完整地說一下。

生2:課文寫的是在反法西斯的戰場上,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掩埋犧牲的蘇聯紅軍的故事。

師:好,兩位請坐。這篇文章寫的是蘇聯解放南斯拉夫時發生的故事,大家一定要把概括完整。同學們既然學過課文了,能不能說說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

生:(在座位上小聲議論,但是無人舉手。)

師:(目光巡視全班)這位女同學想回答,你來說。

生:應該是在反法西斯戰場上,一位老婦人不顧槍林彈雨掩埋紅軍烈士的遺體的故事。

師: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

生:告訴我們,在這場戰爭中我們與士兵的深厚友誼。

師:(補充)並且這種友誼是超越了國界,情同母子的。

(反思:小孩子的表現慾望都很強,用“考考大家”的方式對一篇講過的課文重新進行整體感知,有效地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三、解讀課文:

師: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很感動,我想大家也是一樣,現在我們換一種方式來學習課文,好嗎?

生:好!

師:大家以前讀書做過批註沒有?

生:做過。

師:那好。接下來,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那些段落或句子讓你感動,拿起你手中的筆畫下來,並在旁邊作批註。每人至少找出一處讓你感動的地方,現在開始。如果你做完的話,可以在小組內交流。

(師走下講臺,看同學們的批註情況,並隨時指導。)

師:大家做的批註可以使讓你感動的理由,也可以是你想對老婦人說的話等等,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作不同的批註。

生:(認真在文中作批註)

師:我看同學們都批註完了,現在大家可以把你感動的地方有感情地讀給組內的同學聽,看看能不能讓他也感動。

生:(興致盎然地交流)

師:(參與到幾個小組的交流中,徵求同學們的意見)你們平常是怎樣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呢?

生:舉手發言。

師:願不願意換一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呢?

生:(搖頭)沒想過,哪一種方式啊?

師:上臺展示。

生:(膽怯)不敢。

師:(笑)可以挑戰一下自我嘛。

生:(點頭)可以試試。

師:同學們可以停下來了,(有同學已經舉起了手)有的同學已經迫不及待了,別急。剛纔大家交流的時候我問了幾個小組的同學,你們平時都是舉手交流展示學習成果的,今天想不想換一種新的展示方式,挑戰一下自我?

生:想。(聲音有點遲疑)

師:(微笑)剛接觸一種新事物,有點排斥?現在哪個小組先上臺展示,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生1:舉手。

師:好,這位同學,請站到前面臺上展示,有感情地讀出你喜歡的或最讓你感動的語句,並說說理由。來,讓我們掌聲鼓勵一下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全班同學鼓掌)

生:我們是一組展示。

師:(一愣)一組? 不錯,很有團隊精神!請!

(反思:剛用一種新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孩子們可能有點不適應,此時的表揚可以激發他們展示的勇氣和信心。)

生:(全組上臺,展示。)

生1:我讀的是第24頁第28段。“做好了墳堆之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窖的時候揣在懷裏的東西,這是一支大蜡燭,是45年前她結婚的喜燭,她一直捨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那支蠟燭,她珍藏了45年,一直捨不得用,說明蠟燭對她來說很重要,但是今天,她卻要把蠟燭點在那個蘇聯紅軍的墳頭,說明她對蘇聯紅軍的情誼之深。還有,從“那黑色的大圍巾”可以看出當時那種環境氣氛的肅穆。

師:你的表達很流暢,批註也很到位。

生2:第43段。“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唯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青年的墳頭。”從“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唯一珍愛的東西”可以看出結婚花燭是她的心愛之物,但她還是把蠟燭點在一個自己並不認識的蘇聯青年的墳頭,足以說明她和蘇聯青年的情誼。

師:完整的說,是“她和蘇聯青年的情誼之深”,對吧?(生點頭)

生3:23段。“路並不遠,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了三次。最後,她總算把死者拖到了彈坑裏。她已經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裏休息了好久,也許有一小時。”從這裏可以看出,因爲她衰老,所以她的動作非常遲緩,一共不到十步的路,她坐下來休息了三次,說明她也是爲了讓蘇聯紅軍的屍體得到掩埋,付出了很多。

師:嗯,她爲了掩埋蘇聯紅軍的屍體,確實付出了很多,這組同學表現非常的棒!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生:(生鼓掌)

(反思:學生說“屍體”的時候,作爲教師應該意識到這個失誤,及時給學生糾正:“蘇聯紅軍的遺體”,但遺憾的是自己緊張之下也跟着說“屍體”,沒有起到引領作用。)

師:經過這一組的展示之後,老師有一個小小的提議。

生:什麼提議?

師:一組上臺展示的時候,其他組的同學應該怎麼樣?

生:認真聽。

師:對了,我提議大家認真傾聽。傾聽也是一種很高的素質和修養,早就聽說咱們八五班同學的素質很高,相信大家會做得很好。現在輪到第二個小組展示,哪個小組來?

生:(遲疑)

師:哦,不要看別人,要有個性——你們組。(一個同學代表)

生:我非常喜歡第23頁的23段。“路並不遠,一共不到十步……也許有一小時。”我從這段可以看出老婦人雖然很衰老,但她還是不顧自己生命的安危,冒着槍林彈雨,費盡周折地把蘇聯戰士拖進了彈坑,爲他埋葬,體現了蘇聯紅軍與南斯拉夫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

師:我覺得你的語言真好,文中就這麼幾句話,你就批註了這麼多,非常棒!

(反思:表揚性的語言單一。)

生:(鼓掌)

師:還有哪一組呢?我見有的小組也是躍躍欲試……

生:(轉過臉指着一個男生)讓他去。

師:(微笑)爲什麼你不來呢?

生:他是自願代表我們組的。

師:那好,你請。

生:第26頁的第41段。“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擡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肅立着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這段主要是描寫了老婦人的動作,可以體現出老婦人對烈士的哀悼,又對正在爲他們趕走法西斯的蘇聯紅軍的敬意,從這可以看出他們不分國界(的情誼),同時和死去的蘇聯紅軍情同母子。

師:他們這種感情超越國界,情同母子,好!

生:(鼓掌)

師:有的同學就情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當觀衆?能不能咱也當一當演員,展示一下自己?剛纔展示的都是男同胞,女生呢?誰說女子不如男!(一個女生舉手)好,你來。

生: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是22頁第15段,“她不會匍匐前進,也不能快跑。她乾脆直着身子,一搖一擺,慢慢地向方場上走去,一段還沒有炸斷的鐵桿欄(欄杆)攔在她面前,她也不打算跨過去,她太衰老了,跨不過去,因此慢慢地繞過了那段鐵桿欄(欄杆),走進了方場。”從這段可以看出這個老婦人雖然很衰老了,但是她很勇敢,在炮火的不斷打壓下,她仍然不顧自己的安危去接近那個蘇聯戰士,可以看出老婦人對蘇聯紅軍的那種敬意。

師:爲了掩埋紅軍烈士,不顧自身的安危,是吧?還有嗎?(生搖頭)鼓勵一下。

生:(鼓掌)

師:剛纔我聽到有同學在小聲議論,是不是她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小心把哪個詞讀錯了?

生:鐵欄杆,不是“鐵桿欄”。

師:大家聽得很認真。還有哪個同學喜歡這一段?能不能再給大家讀一下?(無人舉手)

師:老師也很喜歡這一段,想給大家讀一讀,大家願不願意聽?

生:願意!(鼓掌)

師:有感情的讀。

生:(鼓掌)

師:謝謝大家!還有沒有同學願意展示一下,或者哪個小組?就像第一個小組那樣,非常有團隊精神?

(反思:課堂上,教師適時的示範朗讀是必要的。如果在讀完之後及時給同學們以朗讀指導會更好。)

(一個小組登臺)

生1:27頁,44段。“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這段中“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說明這位南斯拉夫的母親和蘇聯青年的感情已經跨越國界,情同母子了,“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和“它將永遠燃着”說明兩國之間軍民的情誼是那麼的深,那麼的真摯。蠟燭也好像是兩國之間情誼的一架橋樑,聯繫着他們偉大的情誼。

師:這位同學非常會說話,真正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本質了。

生:(聲音有點小)22頁14段。“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唯一的衣袋裏摸出件什麼東西來,揣在懷裏,慢慢地爬出了地窖。”從“老婦人想了半天”,可以看出蠟燭對她而言是非常珍貴的,對於把蠟燭送給在戰場上死去的蘇聯士兵,她還是有點猶豫的,但最後,她依然把蠟燭插在蘇聯紅軍的墳頭,這正體現了兩國之間深厚的友誼。

師:請坐到自己的座位上。這位同學說,從老婦人的猶豫可以看出,她還是捨不得自己珍藏了45年的蠟燭的,但爲什麼到最後她又拿出來了呢?正是因爲老婦人對這位紅軍烈士充滿了敬意。當時蘇聯紅軍去幫助南斯拉夫獲得解放,他是爲南斯拉夫而死的,所以這種感情裏有敬意,超越了國界,情同母子。

生:(點頭)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展示了自己喜歡的或讓自己感動的段落,現在老師建議大家齊讀課文的第42-44段,感受那支燃燒在蘇聯紅軍戰士墳頭的蠟燭的深意。起個頭吧!“紅軍士兵目送着她走遠了……”

生:有感情齊讀。(教師和學生一起讀)

師:太棒了同學們!非常有感情!那麼通過我們再次解讀課文,你們能不能說一說這位南斯拉夫老婦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那位同學舉手了,你說一下吧。

生:她是一個勇敢的、善良的、愛憎(zèng)分明的、無私的人。

師:依據呢?能不能從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師板書“勇敢、善良、無私、愛憎分明”)

生:從她穿過槍林彈雨去方場可以看出她勇敢,從她把自己珍藏45年的結婚喜燭點在蘇聯紅軍墳頭可以看出她善良無私,從她的行爲可以看出她憎(zèng)惡(è)法西斯的暴行,而對蘇聯紅軍充滿了敬意,愛憎(zèng)分明。

師:請坐,大家給他糾正一個詞。

生:憎惡(zēng wù)。

師:憎惡(zèng wù)這個詞很容易讀錯,大家以後注意。

生:老師,不是憎惡(zèng wù),是(zēng wù)。

師:(笑)同學們可真是老師的“一字之師”了,老師以前就經常把“憎”讀成第四聲,今天老師記住了。我相信那個同學也記住了“惡”的讀法,對嗎?

生:(不好意思地笑,點頭。)

師:誰還有補充?大聲說出來。

生:捨己爲人。

師: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她不顧炮火襲擊,跑到方場去掩埋紅軍戰士,可以看出她捨己爲人。

(反思: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解讀課文時,無論是小組內互讀、全班齊讀,還是站在講臺上進行朗讀展示,我都努力做到關注每一位同學,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四、佈置作業:

師:說的很對!說到掩埋紅軍戰士,老師還有個疑問,就是老婦人在掩埋烈士遺體的時候一句話都沒有說,這時候她心裏會想些什麼呢?大家有沒有想過?

生:(思考)

師:看第40、41段,找個同學讀讀吧,大家推薦一下咱們班誰的朗誦水平最高?

生:(七嘴八舌)

師:(皺眉)老師聽不清楚,李宇春?

生:(笑)不是,劉一歌(音)

師:劉一歌,哪位?讓老師認識一下。

生:站起來。

師:哦,認識,還是他。那你能不能讀一下40、41段?

生:(點頭,開始讀。)

師:請坐。看來大家真的是慧眼識才啊,劉一歌果然讀得不錯!他在本節課已經表現好幾次了,老師發覺他每一次讀書都非常有感情,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感情飽滿。

生:深情!

師:深情?對,用這個詞形容更準確!如果劉一歌同學能把課文讀的更流利一些就更好了。

生:是。

師:大家說一說老婦人爲什麼要對他們鞠躬?這個“他們”指的是誰?

生:“他們”指的是活着的蘇聯紅軍,鞠躬是對他們深表感謝。

師:老婦人鞠躬的時候,內心活動一定是非常豐富的。大家能不能在課下用一百到二百字把描繪一下?就當作一次作文練筆。雖然這次作業老師無法檢查,但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完成的,對嗎?

生:(點頭)是。

五、結束語。

師:文章中的南斯拉夫老婦人不顧生死,不顧年老體衰,滿懷愛意地埋葬蘇聯紅軍烈士的遺體,這種感情達到了跨越國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們每個人的思想都得到了昇華!希望每個同學都能體會到這種感情的壯美和崇高。

世界上的一切美都是值得珍惜的,包括今天我們的緣分,希望我們以後還有機會共同學習,下課!

生:(起立)老師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