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今天我爲大家說課的課題目是《五柳先生傳》。選這一篇課文作爲說課內容是因爲我想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在 “解題——背景介紹——串講翻譯——字句深析——背誦記憶”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一些探索。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

一、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五柳先生傳》是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所選的古詩文,題材多樣,內容豐富,無不滲透着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傳》全文173字,在這樣簡短的篇幅裏,卻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於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了他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傳》雖說是作者自況,卻不等於全面紀實,而是創作。它着重刻畫的是一種人物精神,一種“陶淵明精神”,是陶淵明千百年來給人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精神。全文語言簡約凝練,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因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詞語。2、通過誦讀,瞭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風貌。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文言文的能力;2、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鮮明的語言風格。

德育目標:體會作者那種淡泊名利、安貧樂道的精神。

知識目標也是這節課的重點。《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我設想通過探究《五柳先生傳》是不是陶淵明的自傳這一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閱讀體驗來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這是這節課的難點。另外,體會課文中“不”字的妙處也是一難點。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取朗讀探究法和討論點撥法。“讀”是文言文學習不變的主題,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爲重要。在略讀、精讀、品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課堂上解決問題的方式主要是討論,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

三、教學過程及教學安排

1、導入新課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蒐集有關陶淵明的生平及作品資料。

導入新課時,先回顧學過的課文《桃花源記》和《歸園田居》(其三),學生再交流收集到的資料,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在此基礎上,學生大膽對陶淵明進行評價。

【說明】課前放手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多種途徑充分佔有相關資料,課堂再給學生一個交流經驗的反思過程,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對陶淵明的評價是一種個性化的解讀過程,學生依據自己的體驗,對人物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見解。

2、感知文意

教師先朗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讀,注意生僻的字的讀音,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然後學生自主閱讀,分小組對照註釋,逐句逐段地解釋全文,並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教師指出重點詞語:何許、不詳、會意、造、輒、晏如、贊、慼慼、汲汲、儔等。

學生再略讀全文,思考:文章哪些方面寫五柳先生的?又是怎樣寫的?並找出有關的句子。引導歸納出四個方面:名字的由來、性格、愛好、生活。

【說明】這一環節改變以往“串講翻譯”的教法,採取分小組對照註釋自行翻譯。因爲八年級的學生經過近兩年的文言文接觸,除了一些深僻文言詞語存在理解障礙外,應該說已經具備了閱讀理解淺顯文言文的能力,加上課前預習及課下注釋,文意疏通已不再是教學難點了。另外,這一環節,還訓練了學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讓學生歸納出課文從四個方面來寫五柳先生,從而感知文章內容。

3、研討交流

教師創設問題: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已弄懂了這篇文言文的.字詞,瞭解了大意。現在我們來研討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五柳先生傳》是陶淵明先生的自傳,五柳先生就是陶淵明自己,你是怎麼認爲的?學生思考片刻。教師提示:我們已經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歸園田居》等作品,課前大家根據資料已對他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只要我們找出五柳先生性格與他是否有共同點,就能知道答案。

學生自由地精讀課文,從文章內容和語言入手,分小組討論交流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學生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時,教師予以適時點撥,隨機板書學生髮言的要點: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

學生談到“贊”文的內容時,有必要對“贊”這種體式和作用進行說明。

教師還要着意引導學生從“不”字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讓學生找出九處“不”字的句子讀一讀。教師引導學生聯繫學過的《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和《愛蓮說》中的“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惟”和“獨”字,體會這“不”字是爲了顯示出與世俗格格不入,潔身自好的品質。同時還可讓學生品味這些否定句的特點,讀起來生動活潑,雖是否定句,但讓人感到一種自許之意。

分析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後,學生就針對“五柳先生究竟是不是陶淵明”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估計大部分學生會認同,也會有學生不認同,或認爲五柳先生是陶淵明塑造的一個隱士人物的代表,融入了個人的思想感情;或認爲五柳先生代表陶淵明的一種理想境界,傾注了作者的追求和夢想……教師尊重學生的看法,不必對兩個人物關係作出最終的判斷。

最後教師小結,從五柳先生那種淡泊名利、率真放達、安貧樂道的形象背後我們領悟到了陶淵明個性張揚、傲骨獨立的精神。

【說明】這一環節是重點,也是難點,內容繁多。其實,就是一個“閱讀反思”的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圍繞“五柳先生是不是陶淵明自己”這一問題,與文本進行對話,生與生對話,師與生對話,從而獲得自己的閱讀體驗。“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纔是真正的語文教學。”因此對學生的獨特體驗,我們應予以尊重。

4、品味語言

教師引導:這篇傳記故意隱去了一般傳記要素,沒有敘述一件具體的事,但人物形象十分鮮明,可見陶淵明文字功力,請來品析這篇文章的語言。學生再次品讀文章中的語句,品析語言特色:本文對人物的描寫,大半是用總結性語言,好像是給五柳先生寫評價,但每一方面都包含大量的生活意境。所以語言簡約,高度凝練。

最後學生齊讀全文,能背誦的同學就背誦。教師指導:讀的時候,心情恬淡,放鬆,達到忘我的境界,就像魯迅筆下的壽鏡吾老先生,讀到高興時,甚至可以搖頭晃腦,得意忘形。

【說明】對文學作品的欣賞,除了從形象感染、情感薰陶入手之外,還可從語言品味入手。陶淵明作品的語言平淡自然,決不選聲設色,講究詞藻色彩的華美,是文藝百花園中獨具風韻的一朵奇葩。因此,對文章語言的品味是這節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品味了語言特色後,感情地朗讀全文,再次感受作品的語言和思想內容。

4、拓展練習

在領悟了文章的思想,獲得了豐富的閱讀體驗,品味了文章的語言之後,讓學生仿照本文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

【說明】在這一環節,學生對課內學習過程中掌握的方法有了進一步的鞏固和運用。同時爲學生搭建了一個口語表達的舞臺,一個展現個性的舞臺。

5、總結全文

我是這樣設計這節課的結束語的:陶淵明出身貧寒,一生窮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但他安貧樂道、志趣高潔,“不爲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爲世人所景仰。我們的確應該從他身上學到一點做人的道理。讓我們永遠的記住他,作爲古代文人心靈中的一片淨土,作爲時代塵囂中用尊嚴扛起的一面旗幟。

【說明】用精煉的語句總結全文,再次讚頌陶淵明精神,呼喚學生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豐富學生的人文底蘊。我們教師必須充分注意教學內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6、課外拓展

課外要求學生閱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說明】歐陽修曾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足以見證這篇文章的成就。通過閱讀,不僅能進一步瞭解陶淵明,還能加強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