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幽徑悲劇》教學案例(附反思)

《幽徑悲劇》教學案例(附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教學目標

《幽徑悲劇》教學案例(附反思)

1、感受藤蘿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欣賞美、保護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感受藤蘿的美和悲,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理念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悟,進而學會欣賞美、保護美。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老師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揹着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手續。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近一個小時過去了,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

幾天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2、簡介作者:

他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老人呀,你們想了解這位老人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關季羨林先生的簡介。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

季羨林(1911- )山東清平縣人。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世人稱其爲“學界泰斗”、“一代宗師”,是國內外公認的“東方學大師”,梵文、巴利文專家。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的研究和翻譯,還創作了許多散文作品,有《天竺心影》、《朗潤集》、《季羨林散文集》。

他是“學界泰斗”、“一代宗師”,是國內外公認的“東方學大師”,梵文、巴利文專家,不但人品好,而且學識高,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他的一篇散文:《幽徑悲劇》,看看這篇課文展示了北大教授季羨林先生怎樣的情感世界。

  二、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圍繞課題,思考文章寫了一個什麼悲劇?

生:北大校園裏一條幽僻的小路上一株藤蘿被毀的悲劇。

2、太好了,這位同學一下子就看出來了,請坐。文章在哪一小節寫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讀後,師評價:同學們讀得聲音很響亮,也很整齊,但是老師認爲缺乏感情。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感情來讀呢?哪位同學願意再來讀一遍?)

 三、合作討論

1、這位同學讀得真好,讀出了感情,讓人爲之動容。但老師卻想:這只是一株藤蘿而已,有什麼好可悲的?值得嗎?

因爲藤蘿是很美的事物,所以作者覺得可悲。

2、對了,因爲藤蘿是很美的事物,魯迅也曾說過:悲劇就是把美的事物毀滅了給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那麼藤蘿有多美呢?美在何處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藤蘿吧!首先請同學們從文中劃出能表現藤蘿美的句子,先在小組內有感情地讀一讀,相互點評一下,推薦一位同學;待會兒給全班同學們讀一讀,看誰能讀出藤蘿的美,看誰讀得最美。下面同學們就行動起來吧!

好,準備好了嗎?哪位同學先爲我們展示一下?

讀得真好,把感情讀出來了,也讀出了藤蘿的美。還有哪位同學也來表現一下?

很好,這位同學又注意到朗讀的重音和節奏,感情把握得到位。

還有嗎?

好,下面我們一起來把這幾句話富有深情地朗讀一遍。(師投影,配音樂)

①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開得滿棚滿架,引得遊人和蜜蜂蝟集期間,成爲春天一景。

②它既無棚,也無架,而是讓自己的枝條攀附在鄰近的幾棵大權的乾和枝上,盤曲而上,大有直上青雲之概。

③每到春天,我走在樹下,眼前無藤蘿,心中也無藤蘿。然而一股幽香驀地闖入鼻官,嗡嗡的蜜蜂聲也襲入耳內,擡頭一看,在一團團的綠葉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蘿葉,哪是其它樹的葉子--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

同學們真會感受美,那麼同學們看一看這幾句話寫出了藤蘿美在何處?(……)

同學們說得很對,藤蘿美就美在它的形、它的香、它的色,這都是作者直接描繪出來的,我們說除了直接描寫,還可以間接烘托,比如可以寫一寫藤蘿的生長環境等等。文中有沒有這樣的段落呢?(有,3、4、5小節)對了,生長環境的優美,更能襯托出藤蘿之美。文中在寫藤蘿之美時採用了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的手法,用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來表現藤蘿的美。

3、這麼美的藤蘿被毀了,的確讓人傷痛不已,淚從心來,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藤蘿被毀的語句,文章第11小節,體會作者的感情。

讀得很好,讀得比開頭更有感情了,讀出了作者的悲憤之情。

  四、探究思考

作者對這株古藤蘿被毀感到可悲,然而這是作者真正悲傷的原因嗎?他覺得什麼更可悲?(人類的無知)同學們再分小組結合課文探討一下,看看作者真正悲的是誰?悲的是什麼?

對的,正是由於人類的'無知,纔會發生這樁愚氓滅美的悲劇,作者真正悲的是人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仍有這樣的現象,難道不值得可悲嗎?對此你想作者會有何想法呢?

批判呼喚

是的,這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說明了同學們真正理解了這一篇文章。哪位同學來概括一下文章的主旨。

好,同學們一起把它讀一下:通過描寫北大燕園內一條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的悲劇。譴責愚氓毀滅自然和生命的行徑,抒發了作者關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感情以及矢志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五、超級鏈接

好,其實在生活當中維護真、善、美的人有很多,彌爾頓有這樣一句話:“無論誰死了,/我都覺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爲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裏。/因此我從不問喪鐘爲誰而鳴,/他爲我,也爲你。” 這段話真是發人深省呀!著名作家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裏寫道:也許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關鍵時刻挽留住我們。一株草,一棵樹,一片雲,一隻小蟲,它替匆忙的我們在土中紮根,在空中駐足,在風中淺唱......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

任何一棵樹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

任何一隻蟲的鳴叫也是人的鳴叫。

這些都表現了他們對生命的思考,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真、善、美的維護。

同學們,當我們聽到這些名人、作家這樣的心聲時,你們又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你又認爲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重演呢?

  六、能力訓練

這樣的悲劇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同學們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誰能說一說)請看大屏幕。這一幕幕場景真是讓人觸目驚心,爲了這些美的事物,爲了人類自身,請拿起你手中的筆,用簡潔的語言發出你內心的吶喊,喚醒那些愚昧無知人們吧!

同學們,

智慧的人們創造出美好的世界!

愚昧的人們製造着一幕幕悲劇!

關愛生命,善待自然!

共同生存,和諧發展!

讓悲劇不要在我們手中重現!

拯救自然環境,實際是拯救人類自己!

 教學反思

《幽徑悲劇》是一篇散文,文章的主題比較深刻,學生初讀文章無法一下子就能把握文章的主題,或者說是無法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把解讀文本的主題作爲這堂課的一個重點。引導學生一起感受藤蘿的美和悲,從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明白作者的寫作目的。而對於其它方面的內容就略講,或不講了。

在理解文章主題的同時,也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關心自然,激發學生欣賞美、愛護美的意識,懂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身邊破壞美、殘害美的現象作鬥爭。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雙邊互動,即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課本之間,不做無意義的引導,也不做虛假的互動,讓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動性真正落到實處,既讓學生學到知識,也讓學生悟出個性化的理解。這堂課的三緯目標,基本落實到位,不管是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在這堂課中都得到了體現。但由於是一個新班級,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面處理得不夠到位,有些環節考慮不夠周全,出現了一些事先預想不到情況,加上自己教學經驗不足,對學生駕馭得不是很自然。

通過這一堂課的教學,讓我更加堅定地認識到語文教學與其它學科的區別。語文教學特點之一就是一個字“活”。一篇課文,不同的人教或教不同的人,其側重點可能會不同。關鍵是要吃透文章和把握好學生的學情,有選擇性確定一堂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才能不被所閱讀的文章所束縛,真正貫徹用教材來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