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說課稿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

  一、導入新課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說課稿

苦難有時候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爲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爲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關於作者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現浙江省金華市浦江縣)人。明代文學家。年少時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爲翰林院編修,因爲身志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徵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爲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回鄉。不久,因長孫宋慎列入胡惟庸黨,全家謫往茂州(現四川省汶羌族自治縣一帶)中途病死於夔州(現在四川奉節)。宋濂與劉基、高君爲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文集》。

  二、作者、課題介紹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爲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爲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於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

  三、思考探究。

(一)文章結構:

第一段:總寫,突出勤奮

無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借書, 抄書:每

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無師:無碩師名人與遊—— 求師:從鄉之先達

爲師嚴厲:未嘗稍降辭色,叱咄— 求學禮周:立侍左右,色愈恭,禮愈至

第二段:詳寫,突出艱苦

求學艱難——受人照顧

學習生活艱苦——樂以忘憂

(二)重點問題: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麼?請簡要概括。

(2)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

(3)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爲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麼?

(4)文章寫了其他學生哪些優越的條件?寫這些人的目的何在?

(5)根據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

要點提示:

(1)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和用心之專。 、

(2)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①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②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③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④餘則綿袍敝衣處其間。

(3)作者認爲,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但他們都沒有成學,由此可見作者在困苦中能夠業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於優越條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5)要求學生描繪,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二是要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

以:以衾擁覆(用,介詞)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因爲,連詞)

俯身傾耳以請(而,連詞)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因爲,介詞 / 拿,把,介詞)

無從致書以觀 (來,連詞)

和:久而乃和 緩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 謙和

冠:勇冠三軍 天下第一

既加冠 男子20歲成年

請:戰則請從 請讓我

俯身傾耳以請 請教

再: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日再食 兩次

患: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 擔憂

無凍餒之患 憂患

之: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的,助詞)

走送之 (代詞,指借的書)

蓋 餘之勤且艱若此(不譯)

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其:門人弟子填其室 (代詞,代鄉之先達)

縕袍敝衣處其間 (代詞,代太學生)

而:足膚皸裂而不知 (錶轉折)

久而乃和 (順承連詞)

生:詞類活用:

腰白玉之環 腰:名詞用爲動詞,腰掛

生: 通假字:

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肢體

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着

日再食 食:通“飼”,給飯吃

生: 古今異義:

媵人持湯沃灌 湯:古: 熱水  今: 菜湯

走送之 走:古: 跑   今: 行走

嘗趨百里 趨:古:快步走 今: 趨勢

或遇其叱咄 或:古:有時   今: 或者

卒獲有所聞 卒:古: 最終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假:古:借   今:假期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送東陽馬生序》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送東陽馬生序》是語文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課,本單元入選的古詩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都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優秀篇章。無論是寫景、寓理,還是抒情無一不表現出古代賢人的意趣和志向。

本課是作者的同鄉馬君則寫的贈言。作者敘述了自己在求學生涯的中的艱難經歷和學習態度,旨在勉勵馬君則專心學習、刻苦攻讀,以其學有所成。教師應引導學生歷史地辯證地認識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課文聯繫自己的實際,感悟當今中學生應怎樣尊師重教、刻苦學習。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古文言文基礎知識,以及我們的教學理念,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積累文言文詞語。

2、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歷,理清文章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 學習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4、熟讀並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作者好學精神與求學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珍惜現有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點:

1、翻譯、理解、背誦課文,學習作者執著的求學精神。

2、學習文章對比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的求學精神與求學態度。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質,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和使用語言的習慣。從這些方面出發,我們選擇了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自學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從教師方面來說,主要是選擇能對學生的學習方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難的教法。從學生的方面來看,首先是要學會自主學習。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上的思考、回答。這些都要求每個學生能獨立完成大部分的學習任務。其次是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的方法。對於疑難問題或者是開放性問題,要指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去解決。

 三、說教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以及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由孟子的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導入新課。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自學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

4、複述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1、複習導入。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研讀賞析。

4、探究文章寫法。

5、拓展練習。

6、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