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子部 > 儒家 > 《朱子語類》朱子語類門目大綱

《朱子語類》朱子語類門目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太極天地上

《朱子語類》朱子語類門目

問:"太極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個渾成之物,是天地萬物之理總名否?"曰:"太極只是天地萬物之理。在天地言,則天地中有太極;在萬物言,則萬物中各有太極。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動而生陽,亦只是理;靜而生陰,亦只是理。"問:"太極解何以先動而後靜,先用而後體,先感而後寂?"曰:"在陰陽言,則用在陽而體在陰,然動靜無端,陰陽無始,不可分先後。今只就起處言之,畢竟動前又是靜,用前又是體,感前又是寂,陽前又是陰,而寂前又是感,靜前又是動,將何者爲先後?不可只道今日動便爲始,而昨日靜更不說也。如鼻息,言呼吸則辭順,不可道吸呼。畢竟呼前又是吸,吸前又是呼。"〔淳〕

問:"昨謂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理,如何?"曰:"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曰:"發育是理髮育之否?"曰:"有此理,便有此氣流行發育。理無形體。"曰:"所謂體者,是強名否?"曰:"是。"曰:"理無極,氣有極否?"曰:"論其極,將那處做極?"〔淳〕

若無太極,便不翻了天地!〔方子〕

太極只是一個"理"字。〔人傑〕

有是理後生是氣,自"一陰一陽之謂道"推來。此性自有仁義。〔德明〕

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銖〕

先有個天理了,卻有氣。氣積爲質,而性具焉。〔敬仲〕

問理與氣。曰:"伊川說得好,曰:'理一分殊。'合天地萬物而言,只是一個理;及在人,則又各自有一個理。"〔夔孫〕

問理與氣。曰:"有是理便有是氣,但理是本,而今且從理上說氣。如雲:'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不成動已前便無靜。程子曰:'動靜無端。'蓋此亦是且自那動處說起。若論著動以前又有靜,靜以前又有動,如雲:'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這'繼'字便是動之端。若只一開一闔而無繼,便是闔殺了。"又問:"繼是動靜之間否?"曰:"是靜之終,動之始也。且如四時,到得冬月,萬物都歸窠了;若不生,來年便都息了。蓋是貞復生元,無窮如此。"又問:"元亨利貞是備個動靜陰陽之理,而易只是乾有之?"曰:"若論文王易,本是作'大亨利貞',只作兩字說。孔子見這四字好,便挑開說了。所以某嘗說,易難看,便是如此。伏羲自是伏羲易,文王自是文王易,孔子因文王底說,又卻出入乎其間也。"又問:"有是理而後有是氣。未有人時,此理何在?"曰:"也只在這裏。如一海水,或取得一杓,或取得一擔,或取得一碗,都是這海水。但是他爲主,我爲客;他較長久,我得之不久耳。"〔夔孫〕義剛錄同。

問:"先有理,抑先有氣?"曰:"理未嘗離乎氣。然理形而上者,氣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豈無先後!理無形,氣便粗,有渣滓。"〔淳〕

或問:"必有是理,然後有是氣,如何?"曰:"此本無先後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從來,則須說先有是理。然理又非別爲一物,即存乎是氣之中;無是氣,則是理亦無掛搭處。氣則爲金木水火,理則爲仁義禮智。"〔人傑〕

或問"理在先,氣在後"。曰:"理與氣本無先後之可言。但推上去時,卻如理在先,氣在後相似。"又問:"理在氣中發見處如何?"曰:"如陰陽五行錯綜不失條緒,便是理。若氣不結聚時,理亦無所附著。故康節雲:'性者,道之形體;心者,性之郛郭;身者,心之區宇;物者,身之舟車。'"問道之體用。曰:"假如耳便是體,聽便是用;目是體,見是用。"〔祖道〕

或問先有理後有氣之說。曰:"不消如此說。而今知得他合下是先有理,後有氣邪;後有理,先有氣邪?皆不可得而推究。然以意度之,則疑此氣是依傍這理行。及此氣之聚,則理亦在焉。蓋氣則能凝結造作,理卻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只此氣凝聚處,理便在其中。且如天地間人物草木禽獸,其生也,莫不有種,定不會無種子白地生出一個物事,這個都是氣。若理,則只是個淨潔空闊底世界,無形跡,他卻不會造作;氣則能醞釀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氣,則理便在其中。"〔僩〕問:"有是理便有是氣,似不可分先後?"曰:"要之,也先有理。只不可說是今日有是理,明日卻有是氣;也須有先後。且如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只在這裏。"〔胡泳〕

徐問:"天地未判時,下面許多都已有否?"曰:"只是都有此理,天地生物千萬年,古今只不離許多物。"淳天地。

問:"天地之心亦靈否?還只是漠然無爲?"曰:"天地之心不可道是不靈,但不如人恁地思慮。伊川曰:'天地無心而成化,聖人有心而無爲。'"〔淳〕

問:"天地之心,天地之理。理是道理,心是主宰底意否?"曰:"心固是主宰底意,然所謂主宰者,即是理也,不是心外別有個理,理外別有個心。"又問:"此'心'字與'帝'字相似否?"曰:"'人'字似'天'字,'心'字似'帝'字。"〔夔孫〕(義剛同。)

道夫言:"曏者先生教思量天地有心無心。近思之,竊謂天地無心,仁便是天地之心。若使其有心,必有思慮,有營爲。天地曷嘗有思慮來!然其所以'四時行,百物生'者,蓋以其合當如此便如此,不待思維,此所以爲天地之道。"曰:"如此,則易所謂'復其見天地之心','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又如何?如公所說,祇說得他無心處爾。若果無心,則須牛生出馬,桃樹上發李花,他又卻自定。程子曰:'以主宰謂之帝,以性情謂之乾。'他這名義自定,心便是他個主宰處,所以謂天地以生物爲心。中間欽夫以爲某不合如此說。某謂天地別無勾當,只是以生物爲心。一元之氣,運轉流通,略無停間,只是生出許多萬物而已。"問:"程子謂:'天地無心而成化,聖人有心而無爲。'"曰:"這是說天地無心處。且如'四時行,百物生',天地何所容心?至於聖人,則順理而已,復何爲哉!所以明道雲:'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無情。'說得最好。"問:"普萬物,莫是以心周遍而無私否?"曰:"天地以此心普及萬物,人得之遂爲人之心,物得之遂爲物之心,草木禽獸接著遂爲草木禽獸之心,只是一個天地之心爾。今須要知得他有心處,又要見得他無心處,只恁定說不得。"〔道夫〕

萬物生長,是天地無心時;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時。〔方〕

問:"'上帝降衷於民。''天將降大任於人。''天祐民,作之君。''天生物,因其才而篤。''作善,降百祥;作不善,降百殃。''天將降非常之禍於此世,必預出非常之人以擬之。'凡此等類,是蒼蒼在上者真有主宰如是邪?抑天無心,只是推原其理如此?"曰:"此三段只一意。這個也只是理如此。氣運從來一盛了又一衰,一衰了又一盛,只管恁地循環去,無有衰而不盛者。所以降非常之禍於世,定是生出非常之人。邵堯夫經世吟雲:'義軒堯舜,湯武桓文,皇王帝霸,父子君臣。四者之道,理限於秦,降及兩漢,又歷三分。東西俶擾,南北紛紜,五胡、十姓,天紀幾棼。非唐不濟,非宋不存,千世萬世,中原有人!'蓋一治必又一亂,一亂必又一治。夷狄只是夷狄,須是還他中原。"〔淳〕

帝是理爲主。〔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