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語文高考作文

語文高考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4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高考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高考作文

語文高考作文1

中考時立下的凌雲壯志在楊奇函首次參加高考時並沒有實現,他在去年的高考中僅得了610分,報考上海復旦大學,落榜了,寫給北大的自薦信也石沉大海。

“我當時相當上火,但我並沒有灰心,決定復讀,現場又作了一首詩:霞光碧照七彩開,龍吟虎嘯聚英才。我先乾得一杯酒,金榜題名我再來。”

“痛定思痛,我的缺點究竟在哪?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制約我成績提高的一個大困難,我是個左撇子,平時在家都是左手拿筷子吃飯,右手寫作業,眼睛還看電視,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習成績。”楊奇函首次高考後進行反思。

“我轉戰到大慶實驗中學復讀,剛開始成績不理想,我的心裏有些亂,我是不是真的沒有實力衝擊清華大學了?我在心裏開始畫問號。”楊奇函說,那時一個關鍵人物起了重要作用,他的班主任羅老師。羅老師在一次給同學們集體調整心態的課堂上說:“學習就應該像楊奇函這麼腳踏實地。”“當時老師說這話時我有點吃驚,因爲從初中到高中,老師普遍認爲,楊奇函太浮躁了。而認真思考老師的話也的確如此,我不再是小學時的那個頑皮的問題少年,已經具備一個優秀的高中生的品質。”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沉下心來學習,我還認真讀了《道家箴言錄》。復讀最後階段,我的外語成績連續11次得了126分,就是提高不上去。老師說,只要把單詞都背會了就能提高,當我把單詞全背會了之後,奇蹟出現了,我的外語成績提高了一分,得了127分。實踐證明,單詞的威力的確是無窮的,我的外語成績由去年高考的126分提高到今年的141分。”

曾有過高考失利經歷的楊奇函已經能正視人生中的起落,爲了勉勵自己進入清華大學以後能夠繼續刻苦學習,他又送給自己一首詩:“雄心一抖天波碎,英豪舍我問乾坤。蒼茫殘雲虛席待,明朝清華我至尊。”

語文高考作文2

香港電視劇《縱橫四海》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親,爲了讓殺了人的兒子罪名不成立,竟說人是她殺的,寧願自己背上殺人犯的罪名,也要讓罪惡滔天的兒子逍遙法外!這位“糊塗”的母親自殺前說了一句話“他是我兒子!”哎!人爲情役,命爲情喪,何其悲哀!

“他是我兒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兒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兒子”,便可以心甘情願爲他頂罪;“他是我兒子”,一切的一切會變得理所當然,包括包庇、包括頂罪,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常都被感情所役使,無從掙脫。

心爲情役,人爲情役。俗話說:“事不關己,關己則亂。”同樣,事不及親,及親則失。事關及自己的親人,尤其是關乎父母兄弟,對事物的認知便有失偏頗。理智的天平一旦加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產生傾斜,常常是感情親密的那頭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覺不自覺地從己出發,從親出發,被感情所役使,彷彿被蒙上了眼睛,觸目所及,盡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裏早已有所偏向。於是,便視聽混淆,聽到看到的都是己長人短、親者對非親者錯;於是,便昧着良心,幫親不幫理;於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這是何等的悲哀!心爲情役,認知便不分真僞、黑白、是非。

包拯曾說:“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話極正確,要想心不爲情所役,必要做到情理兩分。情歸情,理歸理。親朋犯了錯,內心悲苦,但是不能因爲感情的親厚而做出悖理之事。這世上除了情誼以外,還有法理這把尺子。法理於人,猶如掃帚於地,掃去情在身上的污穢,掃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讀者》上提及另一位母親,爲了法理,大義滅親,不肯作僞證,親自將兒子送進監獄,這是何等的可敬!每個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個人心中也都應有一把尺子,一把度量感情與理智的尺子。不能因爲感情的深厚則置法理於不顧,不能因爲感情深厚,便罔顧法紀;不能因爲感情的深厚,而德義皆失。尤其是處於當今社會,提倡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倘心爲情役,就會視法紀、德義爲糞土,這怎能使得整個社會的法網清明、德義大倡呢?又怎麼會有國家的興旺繁榮?倘若人爲情役,整個社會就綱法全無,德義皆失,又何來依法治國,以德治國?願不再心爲情役,人爲情役。

語文高考作文3

輕輕地,推開一扇窗;靜靜地,啜飲一口茶.手持一卷,在嫋嫋升騰的茶香中,欣賞文字的靜美,任心中的一泓清泉汩汩流出,洗去浮華,淡去煩躁,遠離喧囂……

語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在語文的世界中,我可以:“觀古今於須臾,扶四海於一瞬”.在語文的世界中,我可以朝謁秦皇漢武;暮訪孔孟太白;悲白娘子永鎮雷峯塔,嘆孟姜女尋夫哭長城;揚鞭策馬駝鈴古道,在夕陽的殘紅裏看西楚霸王四面楚歌的悲壯;嘆臥龍先生軍帳內四十九盞明燈的淒涼……在語文的世界裏,我可以在大洋彼岸與巴頓一起指揮遠征軍;和蒙哥馬利一起感嘆沙漠之狐的老練;可以感嘆斯大林格勒城內的壯烈;體會丘吉爾V字形手式所傳達的樂觀……在語文的世界裏,我感受到歷史的深沉.

語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在語文的世界裏,我可以遊弋於大自然的美麗中.在語文的世界裏,我可以春看柳絮紛飛;夏觀十里荷花;秋賞三秋桂子;冬嘆萬里雪飄.在語文的世界裏,我可以聽老杜春夜吟哦,小杜清明問路,陸放翁聽夜闌,僧志南杖籬過橋東,聽易安居士嘆綠肥紅瘦,看誠齋主人賞呈心荷珠;停駐在西子湖畔任蘇東坡濃妝淡抹,在黃四孃家賞流連戲蝶……在語文的世界裏,我收穫到自然的清新.

語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在語文的世界中,我品讀到文人樂觀積極,不畏權勢的灑脫.在語文的世界中,我讀着青蓮居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錚錚傲骨;蘇子瞻“日啖荔枝三百顆”的樂觀曠達;劉禹錫“前度劉郎今又來”的灑脫自適;唐伯虎“我笑世人看不穿”的風流瀟灑;讀着五柳先生不以心爲形役,在熹微的晨光中“抱拙歸田園”的淡然坦然……在語文的世界裏,我看見韓愈衰朽惜殘年的悲壯;屈原“哀民生之多艱”的喟嘆;魏徵直言的勇氣;司馬遷忍辱的堅韌……在語文的世界裏,我感悟到生命的真諦……

語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悠悠然唱出春江花月夜的美麗;潺潺然唱出高山流水的流暢.語文,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帶給我自然清新,帶給我樂觀曠達.在語文的世界裏,我體會更多,感悟更多.

語文高考作文4

漫畫中,兩個脣印與兩個巴掌,在鮮亮的分數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假如穿超千年,孔夫子看到這幕,是會開懷一笑,亦或蹙眉不語?畢竟,我們向是不耽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國人的。分數有值,幸福無價,畢竟,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仍需保有一份對不完美人生的敬意,我們,要學會優雅地前行。

誠然,學業重要,分數是衡量學業的重要手段,誰都不甘爲人後,誰都願金榜題名。考試給了所有人以公平,也考驗着人們不同的評價態度;學習給了普通人以機遇,也淬鍊着我們不同的內心渴望,如果生活永遠都如西西弗斯的周而復始的巨石,那種壓迫感,自是社會難以承受之重。

加繆說“攀登頂峯,這種奮鬥的本身就足以充實人的心。人們必須相信,壘山不止就

是幸福。”相比分數與光環,對幸福的追尋纔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給予孩子陽光、智慧、包容的態度,才應是教育賦於人最強大的力量,《最強大腦》賽事中,在父親管束下極少有假期“天才少年”李雲龍以爲自己落敗時的崩潰痛哭,與愛好廣泛、瀟灑的對手安德烈因擔心雲龍而黯然落淚形成鮮明對比,陶子的一句“雲龍,你的人生,要因爲遇見安德烈而有所改變!”,點醒不僅是臺上臺上的觀衆,更是我們整個社會對教育的思考,借用比賽落敗但征服全場淚點的孩子安德烈的話說:我是來享受比賽的!享受過程、體驗快樂、學會分享,才能給孩子以優雅綻放的姿態。

教育是爲了優雅地前行,更是爲了給人探求的勇氣。教育中從不乏對分數的歷練,缺乏的常常是給予人格的涵養與包容的心態。很多時候,反觀我們的教育,對分數與完美地過度追求,仍是社會與家庭不能承受之殤。且不說蕭百佑、蔡美兒狼爸虎媽式教育剝奪孩子幸福童年換來所謂的名校,也不說同爲室友的復旦投毒案讓死者難安生者痛心,單是留守兒童畢節四兄妹自絕於世,留光環於世人卻將痛苦隱於心底的“史學奇才”林嘉文揮別人世的悲劇,都不禁讓我們深重反觀社會功利教育之痛、靈魂之重。教育的理念不應爲分

語文高考作文5

語文的學習,對個人,對國家或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看來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想製造一件瓷器。提高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就分別對應了制瓷的三道工序。正如每道工序都不可或缺,三條途徑也缺一不可。

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是築胚,它決定了瓷器的形狀,決定了瓷器的用途。是它奠定了這個瓷器的基礎,瓷器也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蛻變,成形,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社會生活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這一途徑獲取的知識,是最生動,最基本,也是最令我們印象深刻,深入我們骨子裏的知識。它直接造就了我們的性格,影響我們對人對事的態度和對世界的理解。只有通過它,我們才能把死的知識轉化爲活的發展動力,才能真的造福於人民,服務於社會。

制瓷的第二道工序是上色。這一工序看似對瓷器的使用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其實,他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瓷器的高度與文化價值,是瓷器文化價值的最直接體現。在整個制瓷過程中,這是最能昇華瓷器的一道工序。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外大量閱讀。讀一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與人交流的過程。也正是在千百次這樣的過程中,我們的境界不斷提升,我們的思想不斷昇華。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在瓷器上填上了一道亮麗的色彩。而正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一道道光亮的色彩不斷交織,融合,終成一幅美麗的畫卷躍然瓷上。我們的語文素養也就此得到了昇華。

煅燒是制瓷的最後一道工序。一件未曾煅燒的瓷器,縱使其結構再巧妙,花紋再絢麗,也無法稱之爲瓷。只因煅燒前它是“散”的,是煅燒讓它各部分融合並再次昇華。經過煅燒的瓷器讓人感覺渾然天成,似乎生來就是一體的。這時瓷器才真正成瓷真正成器。這就好比三條途徑中的課堂有效教學,在課上我們不斷將零碎的知識系統化,將通俗的知識專業化。這不僅直接提高了我們的語文水平,更教會了我們方法,指導我們的方向,指引我們前進。在最後,我們也就真正成器。

如前文所述,語文學習的三條途徑正如三道制瓷工序一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他們之間沒有優劣,只有不同,只用真正把握全部的三條途徑,才能最終成就我們的語文素養。

語文高考作文6

語文素養之養成,非一日之功,非一人之力。——題記

隨着國學熱的興起,被遺忘多年的漢文化開始復興,語文素養也漸漸進入公衆視野,重新引起人們注意。

語文是有靈性的學科,不是單純堆砌時間便可看到成效的。不得不說,口耳相傳的傳道授業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方法。不過,最好的語文課堂並不是事無鉅細地講解,一個優秀的老師,會引導方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教授更多的方法和資源,即“授之以漁”。也許他不用說太多話,僅僅是言辭和**慣的薰陶,便讓弟子受益匪淺;也許他上課的過程不必滿滿當當,只是和學生一起品讀文章——只要老師用心、學生追隨,便很好。

《紅樓夢》中有一回,黛玉教香菱寫詩,先讀大家作品,“肚子裏有這幾個人的詩做底子,便不難成詩了。”閱讀、品味、揣摩、浸染。要寫出好的文字,先要知道好的文字是什麼樣子。閱讀好的文章,看到別人的過往,既是文字的累積,也是閱歷的彌補,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走遍每一寸土地。閱讀於寫作而言,最大的效用是模仿。模仿是自由寫作的必由之徑,照貓畫虎是妙宗兒,有所積澱後,暈染自己的風格,加上獨特的文字印記便不難。會讀、會寫,便是語文素養。

讀萬卷書的價值要依靠行萬里路來成就,很多開闊,非大山大河不能給予;很多沉思,非星空朗朗不能恩賞。之所以有了圖報畫冊,還有數不清的揹包客行走在路上,就是因爲,再好的書也品嚐不到清澀海風的鹹味,再美的語言也無法得見落日朝暉。最能打動人心的文字必然是自己先心有所感,若不能感動自己,何談感動讀者?行走、品味、記錄,路上的日子、枝杈裏燦爛的陽光、街邊稚童的面龐、老人慈祥的模樣……豐富的經歷成就豐滿的詩和遠方。

語文,比之其它科目,略顯任性,也許傾注許多心力,卻成效微茫,語文素養的養成,與其說是修**一個學科,不如說是在修煉詩意充盈的靈魂,合課堂、閱讀、實踐三方之力,積數年之苦,方可功成。

語文高考作文7

水鹽相異,類之別也。然鹽入水,一瞬遁隱,相融也。其必曰:融乃生變。

曩者,楚之屈原,不爲世所容,行吟澤畔,遊於江潭,偶遇漁父。漁父語之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屈原不爲所動,懷石赴汨羅。倘屈原以皓皓之白融於濯淖污泥之中,相機而動,庶幾有所成也。春秋叔孫豹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屈原之烈爲世敬仰,然以命搏,竊深以爲恨也,孰與立德、立功、立言於生前?《西遊記》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乃千古奇書,奇書有奇人,破石而誕之悟空、豬形粗夯之八戒、紅髮圓睛之沙僧皆驚世駭俗之顏。玄奘未至,悟空、八戒、沙僧各逞野性;玄奘至,悟空、八戒、沙僧雖偶有齟齬,然皆能識大體、顧大局,其間變化甚矣,何也?玄奘之融功莫大焉!或曰:酸甜苦辣鹹,五味調和,共存相生,百味紛呈,此言得之,一“調和”、一“相生”此之謂“融”。

宗族之興必在“融”。曩者榮氏毅仁,乃無錫賈人之後,弱冠之年即爲父股肱,奮其智,歷職經理、董事,而榮氏一族行商坐賈者有二十餘家,榮公融諸榮爲一,榮氏一族始乃聞名天下。丙申年榮公合諸榮謀,以產業獻國,舉國上下鹹頌其德焉,總理美其名曰:少壯派。故,“融”爲發家肇始。

邦之興必在“融”。昔時秦據崤函之固,君民相融以窺天下,至商君佐秦孝公,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強橫一時。和合生力,及至始皇履至尊而制六合,理固宜然。由是觀之,“融”乃興邦之不二法門。或曰:何爲“融”?則曰:融小德而爲大德;融小義而爲大義;融小美而爲大美;融小善而爲大善……所謂“美美與共”,“循序漸進”,以至於盛。

今之中國,政通人和,潤澤之氣氤氳山林,萬類霜天競自由,此誠戮力同心之秋也。或曰,物各有性,水至淡,鹽得味,水入於水復爲水,鹽入於鹽復爲鹽,所憂者嫌隙也,一室之內,分則兩害,合則兩利,故共存相生必作於細,必融於細。

古希臘赫聖哲拉克利特雲:“美在和諧”。“和諧”即相融,百味相融,則世界燦然!

語文高考作文8

生活處處有語文,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語文素養。——題記

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主要不外乎: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在課堂有效教學和課外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我想我們更多的是被傳播了思想、知識,只是不斷地進行知識的儲備,而非能真正地理解和更好地將其轉化爲自身的精神力量、自身的語文素養。我認爲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更好的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才能更好的提升語文素養。

在生活中提升語文素養的方式主要有:聽、說、讀、寫。

不見高山,如何才能明白“高山安可仰”的慨嘆?不親自登山高山之頂,如何才能理解“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不親自臨江眺望,如何能感受到波濤滾滾,大江東流的宏偉氣勢!如何能體會到千古英雄人物的豪放情懷!不曾有過“行舟綠水前”,又如何能感受到“潮平兩岸闊,風中一帆懸”的和順,只有通過生活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文之韻味,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與人交流是一門藝術,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要想更好地與人交流就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而想要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就要在生活中學會聽別人說,在實踐中學會自己說,通過不斷地聽不斷地練習,才能讓自己聽與說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不斷地提升語文素養,學會更好地與人交流!

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對聯橫幅等,都是語文生活化的體現。要在生活中感受和學習語文,通過練字、寫對聯、著文章等方式,不斷提高自己寫的能力,通過寫的能力的不斷提高,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無論是課堂有效教學,還是課外大量閱讀,最終到要回歸到生活實踐中。只有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體會、感受語文的魅力,薰陶自身,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聽說讀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語文高考作文9

古往今來,歷史的車輪如狂風般呼嘯而過,捲起的風沙曾湮滅多少輝煌?!然而,一直有一羣人昂首在天地之間!他們是歷史的弄潮者,他們永遠忠於自己民族的靈魂,他們稱自己爲:中國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誠然,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爲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於時至今日,這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們民族的靈魂之中。

靈魂是不可棄的。若連靈魂都可以遺棄,又談何精神?又談何民族?然而,中華民族歷卻又不乏丟失靈魂的時候。君可記得曾經的喪權辱國?君可知曉某中的人心惶惶?這都是我們曾經的“落魄”。但君又可記得虎門上空熊熊的熱浪?沒錯,中國人一直未曾忘記他們民族的靈魂!那是他們永恆的,不屈的精神!

“必須敢於正視,這纔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這是魯迅對曾經的中國人的告誡。這句話又是否適用於現代中國人?我們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沒有上進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視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們總以一種抱怨教育、抱怨社會、抱怨國家的心態迴避問題,而不是從自身調整。而那些問題也並未有所解決。我們是不是該反省,我們是不是錯了?我們是不是已經丟失了民族的靈魂?我們是不是應該正視這“慘淡的人生”?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堅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樹,是昂首挺胸的雄獅!

中國人可能不是最偉大的民族,但中國人絕對是不向任何人低頭的民族!所有的輝煌我們都記着,所有的屈辱我們也記着。因爲我們知道,這輝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淚支撐起來的!我們要讓所有的後代都知道,中國人面對屈辱並沒有妥協,而是在忍辱中豐滿羽翼,等待崛起後的一飛沖天!

正如毛主席所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不能遺忘曾經,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所有的屈辱與輝煌,更要銘記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靈魂!

語文高考作文10

語文,是一個既廣博又狹隘的詞語。說它廣,是因爲它是一種民族文明的代表與縮影;說它狹,是因爲有時它僅僅被當作一種應試的工具,僅僅作爲一個學科。但是,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語文,都具有獨特的魅力。

語文之美,體現在景之美。觀塞下長河落日,聽小橋流水潺潺,賞荷塘月影斑駁,這是物之景;江渚小洲之上的窈窕淑女,春日花影之中的桃花人面,接天碧葉之間的採蓮稚女,此乃人之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遠古的詩人,今朝的作家,用筆將物之景、人之景永遠定格,用文字建立一個奇異瑰麗的世界,紀錄下世界各種各樣的美景。景也許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的,可是語文所再現的景之美卻是靈動的,永恆的。

語文之美,體現在意之深。意,是意境,是境界。周國平認爲,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既爲擺脫外在虛名浮利的誘惑,並且擁有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對於語文亦是如此,安靜,是因爲真正的、本質上的語文往往是人的靈魂在鉛華洗盡之後的純粹的寄託,而不是一幅虛僞的面具,所以它展現的是恬淡,寧靜,淡泊與誠摯,這是它的純度。而豐富,則是源於它的廣度與深度。正是因爲它包含了各種來自生活的智者們的對生活的觀察與透視,涵蓋了不同思想的結晶與精神境界,才讓它變得廣博,變得深刻,變得美麗。

語文之美,體現在氣之偉。氣,是士氣,是志氣,是義氣。如果說意的境界是人對外界事物的態度與認知,那麼氣就是人對自己本心的認識與判讀。語文不僅體現美景的風流韻致,境界的誠摯深遠,也着重展現人的精氣神。李白的豪放瀟灑之氣,莊子的飄逸超然之氣,魯迅的尖銳剛直之氣……這些,無不體現着內心的方向與真摯。恢宏意氣,爲語文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語文之美,浩瀚並且豐富,廣闊並且深邃。在廣闊和深邃的背後,它的美有着更強大、深沉的支柱,那就是整個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它的美,在某種意義上是文明的傳承,精神的傳遞,是一種偉力的生生不息。

語文高考作文11

邱吉爾的弱點

邱吉爾的演講功力令世人折服,其演講的措辭、語調和手勢中透出非凡的勇氣和力量。二戰中最困難的時期,英國軍民的精神支柱,幾乎就是邱吉爾每天的廣播講話。可是有誰知道,邱吉爾青年時期特別害羞,一講話就臉紅,期期艾艾。當他確定了自己的遠大目標和抱負後,決心克服這個缺點。幾年後,他便風度翩翩、語驚四座。

華盛頓的牙齒

1784年,也就是華盛頓成爲美國總統前五年,剛剛52歲的他,一口牙幾乎掉光。他請牙醫往自己口腔裏植入了九顆牙,而這九顆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從他的黑奴的嘴裏現拔出來的。這是歷史學家剛剛考古發現的,那個曾經解放黑奴的英雄華盛頓就這樣在我們心裏突然滑落,我們彷彿看到了聖袍上的污點。但是仔細一想,設身處地考慮當時的社會背景,也就不足爲奇了。

是的,把某人看作聖人是因爲我們對他缺乏足夠的瞭解,只能遠遠地看着他,從而在心裏爲他塗抹各種色彩,然後低下自己的頭顱,來增加他的高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感謝華盛頓的不完美。

高中語文萬能素材精選

1、既然目標是遙遠的地平線,就該多一些冷靜和從容。秋天的累累碩果全靠春天的辛勤播種;成爲大海的一脈熱血,全靠小溪日夜不停地奔涌。

也許,付出了汗水,不一定能收穫那個日漸成熟的夢;也許,灑下了熱血,並不一定擁有那片火紅的風景;也許,黑暗中的苦苦掙扎,並不一定迎來燦爛的黎明……。可我並不一味傷感。儘管默默地耕耘,還未聽到生命的回聲,但熱愛生命的我,一定會贏。

2、用不着把年輕的心靈裝點得沉重。表面上的滄桑,外在的嚴肅,並不能讓你上升爲哲人;離開所有的朋友,你有的只能是孤單的背影。既然現在的我還不能變得深刻,那麼,我就讓自己變得輕鬆。哭喪着臉的人,怎能聽清花開的響聲;僞裝自己的人,又怎能聽懂蛙鳴一片裏的激動。

3.人與人之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魯迅

語文高考作文12

去黃山旅遊,總會對那怪峯孤鬆遐想萬千,等到我親眼見識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壯麗——那孤鬆,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峯,亦崎嶇險峻,有欲傾之勢。兩個個體本身都算不得美,卻在相融中構造出了清雅高絕的圖景!

一些個體,它們本身或許有特點,略有不足,但他們未曾勾心鬥角過,未曾針鋒相對過,在如斯的統一中,倘若你以總體之角度觀之,竟是別樣和諧。走下黃山,我不禁陷於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個體的方正,那麼最終所得可能僅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無趣。君不見,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嗎?八股文根本不講求相融,不講求文章總體的韻味,它只求聖人之氣,只求體制規範,每一字的方方正正,這種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終讓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與美感,更讓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絕不應該如此!它應當是支點的尋覓,是元素的交融,是單一的某,更是和諧的統一。

個體的波瀾不驚,甚至旁逸斜出,卻是在同一後成就整體的雲蒸霞蔚,別樣風采。鄭板橋先生曾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他也正是這樣詮釋自己的書法。用隸書參以行楷,成就了和諧的同一,成就了“板橋體”的藝術高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以前讀何立偉先生的《日月鹽水豆》一文,不僅爲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歎服。文言,精巧而意賅;白話,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許僅取一者,會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詞肥意瘠,但兩者的兼用卻令整篇文章彰顯了別樣的韻致。

非獨文學如是。榮格說:“文化最終沉澱在人格上。”我想,我們的內心中或許也要依靠無數不調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爲飽滿。“我的心裏又猛虎在細嗅薔薇。”這是詩人薩鬆的詩句。猛虎不免生猛,薔薇過於柔韌,倘若兩者並參,方爲豐滿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女兒情態;亦有“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氣貫長虹。她的人格,非婉約,非雄健,而是兩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懷想千年。

道與萬物參,萬物的和諧統一,方早就世間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勁的孤鬆,再看向那面絕然的峭壁,在夕陽下它們長久地融爲一體,錯落有致。我釋然。

語文高考作文13

芸芸衆生中,每個人都似一朵綻開的花,各具特色,獨領風騷,或豔麗、或芬芳、或淡雅、或清新……何須強求自身所不具有的特點,每個人本身便是一道靚麗的景色。

正如李清照吟出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們並不生來十全十美,但必生來就獨具特點,正視這些別樣的特點,你會發現,自己可發展的優點並不少!

不強求自己與別人同化,不逼迫自己學來他人優點,而是找到自身優點,發現自己,發現你便是那獨特的“花中第一流”。與其羨慕別人的“淺碧深紅”,渴望將自己油漆成“淺碧深紅”,倒不如正視自己,正視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一流的地方!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學不可以已”早已成爲許多人的座右銘。這樣的思想讓許多已足夠優秀的人忽略了正視自己,忽略了正視的重要性。

正視究竟有多麼重要?

魯迅曾回答說:“必須敢於正視,這纔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這位具有時代意義的革命家的話,敲響了我們腦海中的警鐘:我們可曾正視過自己?

我們不停地忙着提升自己的能力,忙着提升自身素養,可到頭來卻忽略了這之中最重要的東西——自己。我們本就具有的優點被我們遺忘在了陰暗的小角落,以至於當我們遇到需要這些優點來處理問題時,我們“不敢做”,“不敢當”,“不敢說”,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孰不知,正視了自己,瞭解了自己的優點,就不必再爲“淺碧深紅”而苦惱,因爲那時你早已知道自己便是花中第一流了!當年的阿西莫夫不就正是這樣嗎?正視自己,發現了自己寫作的天賦,憑藉這筆與墨汁造就了跨時空的科幻小說的傳奇!

不可否認,“正視”對阿西莫夫這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或許,他忽略了正視自己的話,他至死也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大學老師。

“學”卻乎“不可以已”,但“正視”也如“學”一樣,不可以忽略。正視自己,發現獨特的優點,你將是的贏家!

不刻意與別人一樣,發現並正視自己的獨特之處——這便是這兩句所教授給我的全部。

語文高考作文14

“問人間誰是英雄?……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天下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在悠悠的元曲聲中,你羽扇綸巾,峨冠博帶,踏着那個豪傑爭雄的時代的風塵,帶着幾分自信和從容,帶着幾分悽苦和無奈,向我們走來了。對耶?錯耶?悲耶?喜耶?你搖頭笑而不語。“生前身後名,全交與後人評說”。但你永遠在歷史的星空中,閃爍着耀眼的光華,激勵着多少後世豪傑!

但我卻一直不懂,爲你那人生的抉擇。你本是南陽一耕夫,在那秀美的山色田園之中,你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怡養人生,盡情去過人人欽羨的歸隱生活,而你卻毅然出山,隨劉備征戰顛沛、操勞畢生;你本可以在劉備的任性出兵而導致的慘敗後,面對殘局飄然而去,或者“自立爲成都”,但你卻選擇了無怨無悔地接手這個爛攤子,智退五路來敵,穩定了疲弱的蜀國;你本可以悠悠然高居丞相之位,頤指氣使,享樂安逸,但你卻又選擇了六出祁山,爲了先帝遺願,爲了那縹緲的復國之志,你鞠躬盡瘁、積勞成疾,面對老奸巨滑的司馬懿,你無奈地倒下了,倒在秋風瑟瑟的五丈原,倒在蜀國子民的慟哭聲中……

在一個個人生的岔路口上,你無悔地選擇了你自己的路。或許有人不解,甚至譏笑你的“愚忠”,或許有人對你的選擇感到茫然,但歷史湮沒了該湮沒的一切,也證明了該證明的一切,因爲那都是你心靈深處的抉擇,都來自你那顆經世濟民、報效知遇的赤誠之心。你心中沒有絲毫的名利、寵辱、享樂之心,你有一顆包容了天下蒼生的爲公之心。抉擇,發自內心便無悔。當一切淡去,你的抉擇爲你樹起一座不朽的豐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古誰堪伯仲間!”這便是歷史給你的評價!

歷史不會忘記,你“一燒博望,二燒新野、三燒赤壁”的雄才偉略;歷史不會忘記,你“三分天下,一分西蜀,一分江東”的宏業偉績;歷史更不會忘記,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人格。在一次次人生,更是心靈的抉擇中,你昇華爲歷史星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這便是在五丈原瑟瑟秋風中永生的諸葛孔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