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選6篇)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精選6篇)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達》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學習這篇課文,是爲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展視野。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捕捉,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探究蝙蝠夜間探路的祕密。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敢於提問,樂於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清科學家的試驗過程,瞭解蝙蝠夜裏是怎樣飛行的。

教學難點:

瞭解蝙蝠飛行探路的祕密。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試驗表格

教學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上課的前一天,佈置預習課文,開展以下實踐活動:

1.讀書預習:認真讀課文,圈畫出不會讀的生字、新詞,通過查工具書解決生字新詞的讀音和字(詞)的意思;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字詞各抄寫兩遍。

2.蒐集資料預習:蒐集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資料,製作資料卡片。同學間相互交流自己對仿生學的認識,分享自己製作的資料卡片。

3.帶着問題預習:蝙蝠能在夜間飛行依靠的是什麼?

課堂教學:

一、揭題。(5分)

1.猜謎語:會飛不是鳥,兩翅沒羽毛,白天睡覺夜間操勞,捕捉害蟲本領高。(打一種動物)師板書:蝙蝠

2.出示蝙蝠課件(1)簡介蝙蝠: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它的頭部和軀幹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皮質的膜,沒長羽毛。視力很弱卻能在夜間飛翔,吃蚊蛾等昆蟲。

3.出示雷達課件(2)同學們認識它嗎?它的名字叫雷達。師板書:雷達。簡介雷達:雷達是利用極短的無線電波進行探測的裝置。可用來測定目標的方向、距離、大小等,在使用上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它廣泛應用於軍事、天文、氣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4.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事物,課題卻用一個“和”字將它們聯繫起來,師板書“和”字,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蝙蝠和雷達》。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蝙蝠和雷達》這篇課文,探究它們之間的關係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10分)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遇到生字新詞要多讀幾遍,另外標出自然段。課件(3)出示讀書要求。

2.學習生字新詞。課件(4)出示詞語。

捕捉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

A.抽生讀詞語,訂正讀音錯誤。(讀到生字時,應出示生字的讀音)

B.全班齊讀詞語。

C.解釋“障礙物”的意思。隨機板書:障礙物(課件出示意思)

D.相互提醒容易出錯的字。(現在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紅色的生字,哪些生字容易寫錯,請你幫同學們提醒一下。教師板書容易出錯的字“揭、避、熒”學生跟着書空)

E.課件(5)出示容易寫錯的字,學生寫字。(要求:身正,肩平,足安)

過渡:學習了課文的生字新詞後,我想同學讀課文一定也會暢通無阻的。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完成這裏的填空。

3.學生默讀課文,感知主要內容。課件(6)出示:課文主要講()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在夜間探路的祕密,從中得到啓發,給()裝上(),解決了()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

三、理解蝙蝠夜間探路的原理。(20分)

1.一隻其貌不揚的蝙蝠究竟有何超強的本領呢?

(1)抽生彙報。

(2)你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課件(7)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裏飛行的,還能捕捉飛蛾和蚊子;而且無論怎麼飛,從來沒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A.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說說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彙報。(指導學生抓住“夜裏”區別於“白天”,“還能捕捉”說明有特異功能;“無論……從來……,即使……也能……”說明夜間飛行本領特別高超。)

B.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誇一誇蝙蝠吧!抽生練習說話。(蝙蝠,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飛行家。蝙蝠,要是你能開飛機就好了,乘客就不會擔心有事故發生了。蝙蝠,我要是你就好了,停電的夜晚我也不用擔心會被東西碰着。)

C.蝙蝠夜間飛行的本領如此高超,同學們應該對它產生一種什麼情感?(欽佩之情)請同學們帶着欽佩的感情來朗讀這句話,誰來試試?教師隨機表揚。

2.課件(8)出示質疑:“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科學家爲了回答這個問題,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進行了試驗。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合作學習4、5、6自然段,完成表格,探討交流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究竟是什麼?

3.課件(9)出示表格:

A.同學們,你們認爲“蒙上眼睛、塞上耳朵、封住嘴巴”中的這幾個動詞,能調換位置嗎?(不能調換位置,可見作者的用詞是多麼的準確,中華民族的語言是多麼的博大精深,具有魅力呀!同學們,我們在寫習作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用詞要準確。)

B.通過三次試驗,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什麼?抽生回答,隨機出示課件(10)——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讓我們齊聲朗讀這一結論。教師隨機板書:嘴巴耳朵

4.質疑:學到這裏,老師想知道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課件(11)出示問題,誰能告訴老師。生回答,出示課件(12)蝙蝠是從嘴裏發出聲音,聲音遇到障礙物就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耳朵裏。教師隨機板書。

5.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祕密終於被揭開了,可是,科學家揭開這個祕密容易嗎?(不容易)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6.出示課件(13)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你是從這句話中的那個詞體會出科學家的不容易?(強調反覆、終於兩詞)

四、課堂小結。出示課件(14)(3分)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新詞,瞭解了蝙蝠夜間探路的祕密,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着科學家的足跡,去了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探索科學的奧祕。出示課件(15)

五、佈置作業:(2分)

抄寫本課生字

板書設計:

11、蝙蝠和雷達

嘴巴

蝙蝠障礙物

耳朵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2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蝙蝠”圖,認識它嗎?關於它,你們知道些什麼?板書:蝙蝠。

2、出示“雷達”圖,這是什麼?知道它有什麼作用嗎?板書:雷達。

3、板書,齊讀課題。那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帶着這個問題讓我們開啓今天的學習。

二、字詞學習。

(一)易錯詞語強化正音(課件出示第一組詞語)

蝙蝠漆黑啓示避開敏銳鈴鐺蒼蠅證明揭開障礙物

(二)認識多音字(課件出示第二組詞語)

繫着塞上熒光屏

(三)寫字指導“繩、蠅”

1、字源識字,瞭解字義

2、、觀察易錯字,分析字形

3、總結書寫規律:“繩”和“蠅”是左右結構,都屬於左窄右寬的字,右下部位是“電”,豎彎鉤要出頭。

4、師範寫生字。口訣:左窄右寬要明顯,口字小小電要寬。

5、學生練寫。

“三星”評價(正確、整潔、美觀)對學生剛纔書寫情況進行點評反饋整改。

三、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2、交流後展示並齊讀一遍。

師: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

3、小結並質疑。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圍繞這個主要內容,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

(可能提出: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什麼啓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爲什麼裝上雷達飛機就能安全飛行了呢?……)

四、細讀文本。

1、師:剛纔大家提出的問題都是從課文內容出發的,爲了解決大家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2、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簡單評價。

(2)文中提到的“一紅一綠的兩盞燈”的作用是什麼?(資料解釋)

(3)爲何先看到燈光再聽到隆隆聲?(光速和音速的知識)

(4)課文題目既然是蝙蝠和雷達,那爲什麼開篇描寫飛機夜航?(原來是爲下邊的疑問做鋪墊)

3、作者由此得出的問題是什麼?(指名回答)

師:是的,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

師:這個問題有答案嗎?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4、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既然是從蝙蝠的身上得到啓示的,那麼兩者有什麼共同點?(都能在夜裏飛行)

師:請你默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描述蝙蝠飛行技巧的句子,並談談你的'看法。

出示:

(1)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即使一根極細的電線,它也能靈巧地避開。

(2)蝙蝠無論怎麼飛,從來沒有見過它跟什麼東西相撞。

師:比較一下這兩句句子,說說哪一句更好?(同桌討論指名交流)

師:蝙蝠的飛行技巧這麼好,難道它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這是一個否疑問句,文章並沒有直接寫“啓示”的內容,而是表述從觀察蝙蝠的行爲中如何提出假設性問題。(板書:提出問題)

5、學習4——7自然段

師: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做了實驗。請大家默讀4——7自然段,完成表格。

試驗的條件()

第一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第二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第三次試驗:矇住蝙蝠(),結果()。

試驗得出()

師:科學家們依靠幾次試驗得到證明,解決了問題。這是多麼好的方法呀。(板書:解決問題)

師:那麼,文章在寫的時候,爲什麼只是詳細介紹了第一次實驗過程,沒有具體些後兩次實驗?

師: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技巧,詳略結合,避免重複囉嗦。

師:經過反覆研究,現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蝙蝠在夜間是如何飛行的嗎?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吧。(出示第七自然段的語句)

6、學習第八自然段

師:讓我們來看看雷達是如何工作,如何給飛機導航的。指名讀第八自然段。

其餘學生邊聽邊思考,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師:無線電波和超聲波是一樣的嗎?你能談談它們的共同點嗎?

它們的共同點是:遇到障礙物會將無線電波反射回來。

五、回顧全文,感知結構

1、教師:在我們和科學家一起探究的過程中,你發現這篇文章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嗎?(指板書,提示學生歸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教師:我們在寫這種文章的時候也可以按照這樣的寫作方法進敘述。

六、總結昇華

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爲生活提供了方便。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3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二、學習重難點:

1、通過閱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設計。

四、課時安排:2課時。本節爲第二課時

五、學習過程:

(一)導言:(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喜歡倒掛在樹枝上休息,經常在夜間飛行,捕捉飛蛾、蚊子等昆蟲。這是什麼?雷達(齊讀),誰知道雷達是什麼東西?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廣泛運用於天文、氣象、航空、航海等方面。

師:指着圖片,一個是動物,一個是探測裝置,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呢?這節課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

(二)新授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的時候思考:課文中哪幾句話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提示:看看哪一句話既寫了蝙蝠又寫了雷達。

生:在漆黑的夜裏,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齊讀)

師: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給飛機裝上了雷達,使飛機可以在夜晚安全的飛行。

過渡:那麼,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的本領呢?學習第三自然段

⑴指名讀

師:蝙蝠在夜間飛行,你覺得它飛得怎麼樣?(靈巧)

你是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劃一劃。

(無論……從來沒見過……)(即使……也……)

模擬體驗:你想試一下在夜裏飛行嗎?讓學生閉上雙眼,在教室裏走一圈,提醒學生要注意安全,說感受。

師:讀出蝙蝠飛行的靈巧!

師:⑴讀到這裏,你心裏產生什麼疑問了嗎?

(生說)難道他的眼睛特別敏銳,能在漆黑的夜裏看清楚所有的東西嗎?

⑵(出示第二句話)誰能用疑問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表達一下我們心中共同的疑問?

師過渡:同學們科學家通過試驗研究,已經找到了答案,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師問: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證明了什麼呢?(課件演示三次試驗)

2、自由讀,⑴找一找,科學家第一次實驗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⑶用“首先……然後……最後……”有順序地說一說科學家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3、試驗結果如何?生答:鈴鐺一個也沒想,繩子一個也沒碰。

從這個結果中你有何發現?(蝙蝠不是靠眼睛來探路的。

3、第二次、第三次試驗科學家又是怎樣做的呢?

(屏幕演示第二次、第三次做試驗的情況)

邊演示,學生邊用“首先……然後……最後……”的句式分別說出第二第三次試驗是怎樣做的。

師:結果怎麼樣?

生: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師:配合是什麼意思?去掉“配合起來”後是否通順?爲什麼不能去掉?

師:強調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師: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生;(科學家對待科學的態度認真、刻苦鑽研的精神,結論來之不易。)

師: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裏飛行的祕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

3、學習第六自然段

(1)自由讀

(2)生說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探路的?

(3)畫出示意圖講述蝙蝠是怎樣探路的。

(4)師補充:蝙蝠的眼睛雖然不行,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卻特別的敏銳。我在一本書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組回聲,而且它能把昆蟲反射回來的信號與其他樹木、房子等反射回來的信號準確地區分開來,分辨出是食物還是障礙物,多麼神奇呀!

讓我們一起用佩服的語氣再讀第六自然段。

過渡:雷達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六、自學第七自然段

1、自讀第七自然段。

2、畫示意圖講述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師: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發明了雷達,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也知道了雷達的工作原理,下面來做一個練習。

1、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嘴)。

2、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超聲波)。

3、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教師總結

這篇課文通過講敘科學家對蝙蝠飛行情況的研究,找到原因,從而得到啓迪。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安全飛行,使我們知道,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啓示。這就是仿生學。你們還知道那些發明創造也是從生物得到的啓示。(蜻蜓——飛機、蛙眼——電子蛙眼、熒光屏——日光燈、魚——潛水艇、松樹尾巴——降落傘等)

同學們是不是也想運用科學知識進行發明創造呢?那麼現在我們該怎樣做呢?聯繫實際暢談。(刻苦學習,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探索研究,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老師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多觀察事物,觀察生活,向科學家學習,爲人類做出自己的貢獻。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這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三單元的學習目的就是通過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啓示。這篇課文就是通過舉例——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而發明了雷達,激發學生熱愛科學,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地處鄉鎮,見識少,沒見過蝙蝠和雷達,所以需要課前佈置他們去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敏銳、揭開、障礙”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從而發明了雷達的。

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和理解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保護動物,向動物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詞,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而發明了雷達。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收集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教師準備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

1、播放蝙蝠和雷達的視頻。

問:蝙蝠是什麼樣的動物?什麼是雷達?

生就自己掌握的資料回答。

問: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聯繫?

生自由發言。

現在,我們就學習第11課蝙蝠和雷達。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1、蝙蝠和雷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生字詞。

1、學生自由朗讀,在文中圈出生字詞。

2、通過查字典等方法自學生字詞,不懂的向同桌請教。

3、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學生齊讀屏幕上的生字詞。學生就不理解的詞語提問,教師請同學解答。學生不懂,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句子和上下文理解。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書寫難寫的生字,如:蠅,熒等。

5、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指導朗讀。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科學家爲了弄明白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進行了幾次試驗?每次分別得出什麼結論?最後綜合得出什麼結論?

2、學生朗讀問題,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在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和同桌交流對問題的見解。

4、出示表格,集體交流,填表: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

四、小結並拓展:

1、這節課通過學習,我們學會了十四個生字詞,明白了蝙蝠夜間飛行靠什麼辨別方向。

2、聯繫生活,說說我們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

五、作業:

1、複習生字詞。

2、課後思考:

科學家是怎樣發明出雷達的?

六、板書:

11、蝙蝠和雷達

次數

過程

每次的結論

最後結論

第一次

把眼睛蒙上

沒碰着一個繩子

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第二次

把耳朵塞住

到處亂撞

第三次

把嘴蒙上

到處亂撞

教學反思:

導入時,由於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了有關蝙蝠和雷達的資料,所以學生對蝙蝠和雷達不再陌生了,交流挺積極。談話導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特想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提高了生字學習的效率,挺好的。出示重點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這樣學生讀書目的明確,有效率,通過填表,使全體學生對重點內容都有了清晰的瞭解。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談談科學家對哪些動物進行研究弄明白了什麼事情時,許多學生都說不出來,原因我想應該是學生平時不喜歡讀書,知識面太窄了的緣故。以後,學生們應該多讀課外書。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5

【教材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的十一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啓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飛行的問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領,常常引起人們的濃厚興趣,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啓示。

【新課程目標】

1、認識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正確讀寫出14個新詞。

2、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

3、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啓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通過閱讀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

小黑板和圖片設計。

【教學安排】

2課時。本節爲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提前蒐集蝙蝠和雷達的有關資料和圖片

二、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上已經知道蝙蝠具有特異的功能,那我們這一課是不是隻講了蝙蝠呢?(不是)。我想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蝙蝠和雷達》這一課主要講了什麼?

(生答)。

是的,蝙蝠在晚上無論怎麼飛,都不會撞上什麼東西,這到底爲什麼呢?爲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做了無數次實驗,下面我們進一步讀課文,瞭解這些實驗。

三、品讀4~5自然段感知

1、學生自讀,老師出示小黑板。

實驗次數

實驗的方法

實驗的結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矇眼沒響

不是眼睛

第二次

矇眼響與耳朵有關

第三次

封嘴響與嘴有關

2、要求分學習小組討論填寫。

3、抽學生說,老師填寫。

4、鞏固這部分內容,抽讀,比賽讀。

5、再次感受三次實驗過程。

6、誰能代替蝙蝠跟科學家說說心理話。

(學生表演蝙蝠自述:⑴準備了蝙蝠的頭飾。⑵兩位學生用雙簧的形式表演。內容簡介是:先介紹自己(蝙蝠)的來歷,及還有別名叫“燕老鼠”的來歷。然後介紹自己被科學家發現了祕密,“我”在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導語: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誰能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7、出示小黑板上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

a、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實驗證明,蝙蝠夜裏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問:這兩個句子那句好?爲什麼?

8、同桌討論回答,老師指導。

(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同時起作用。)

過渡句:哪麼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同學們自讀第七自然段。

四、品讀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讀,自己在筆記本上畫出蝙蝠飛行示意圖。

2、學生自畫,老師巡迴指導。

3、抽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畫的示意圖。(評比)

4、老師也畫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圖與你們比一比。

5、請同學們對照示意圖練習說話訓練。

過渡語:通過我們的進一步學習,更加知道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啓示用在飛機上,根據這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自學第8自然段。

五、細細品讀第8自然段

1、找出描寫雷達探路的句子讀一讀。

2、根據前面蝙蝠飛行示意圖,自己能獨立畫出雷達爲飛機導航的示意圖嗎?

3、試一試,畫在筆記本上。

4、畫好後,抽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來。

5、師生共同來肯定評一評。

6、同桌互相交流,根據示意圖說說雷達是怎樣在夜間爲飛機導航的?

導語:同學們:根據以上的兩幅示意圖,我們又可以得出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呢?

7、出示製作的卡片,填空用圖形表示。

a、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b、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c、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六、擴展練習

過渡句:人類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啓示,你們通過自己閱讀查找,還了解哪些創造發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的?

1、學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

2、師生共同評價,誰的資料好,語言又流暢。

七、總結

本節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掌握或瞭解了什麼知識?希望以後有時間多讀課外書,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年級語文下冊《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激發學生愛科學,從小就有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知識目標:弄清楚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自覺預習,查閱收集資料的能力。教學重點: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課前準備:學生動手製作和蝙蝠有關卡片。(嘴、超聲波、超聲波、阻礙物、耳朵)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想認識嗎?(學生回答)

2、那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位新朋友,你們認得嗎?(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蝙蝠圖)

3、你們知道哪些有關它的知識嗎?(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出示幻燈片)看來,同學們對這一位朋友已經很熟悉了。好了,另一位親朋友來了,你們認識它嗎?(出示幻燈片)能說說和雷達有關的知識嗎?(學生回答)

4、通過兩種圖片的展示,引出課題《蝙蝠和雷達》

二、學習課文內容

1、從課題入手,作者把兩種不同的物體放在一起,並用了一個和把它們聯繫起來,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繫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研究,共同探討。請同學們拿起書來齊讀課文,邊讀邊找找課文中哪句話最能說明蝙蝠和雷達之間是有聯繫的?並且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學生回答,教師規納。出示關鍵句(幻燈片)(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讓學生根據這句話的前半句,看看能提出什麼問題。(學回答,教師概括,出示幻燈片)

3、根據提出的問題解決問題。

4、出示試驗表格,讓學生分小組完成。

5、從這三次不同的試驗中,試驗中,證明了什麼?(出示幻燈片)

6、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出示幻燈片)學生讀文,找出答案。

7、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完成填空。

8、學生用手裏的卡片進行演示,用自己的話說說蝙蝠是怎樣用嘴和眼睛配合起來探路的。

9、科學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什麼?(雷達)

10、雷達是怎樣工作的呢?學生讀文找答案。用手裏卡片進行演示,用自己的話說說雷達是怎樣工作的?

11、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繫是什麼?從題目中顯示出來(出示出示幻燈片)

三、學生談收穫

四、課後作業

科學家除了從蝙蝠飛行的祕密中行到啓示,發明雷達之外,還從哪些動物身上得到啓示,發明創造了其他東西呢?(出示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