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5篇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5篇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1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今天俺們就隨着葉聖陶爺爺,一起去遊覽金華的雙龍洞,好不好?

(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新授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看看能讀懂什麼,把不明白的地方劃下來。

(師副板書)

⑴ 你都讀懂了什麼?(4人)

(假如同學只從句段說,提前佈置一人)

板書:入山、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請你來你說你來,同學們知道得真多。

⑵ 那麼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

對問簡單的詞語,可以說:

你來誰來幫幫他?你明白了嗎?

請你說你能幫他解答嗎?懂了嗎?

對同學有發明性的提問,可以說:

你的想法很獨特!多麼獨特的想法呀!

與衆不同,有創意。

敢於向權威挑戰,了不起!

這個問題值得俺們研究。這個問題待會解決(副板書)老師把它記下來也把它記在這。

相信這些問題講完課文後,你就會明白。

2、(指板書)那麼,在這幾局部中你最喜歡哪局部,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可以自身讀,合作讀,還可以畫畫,談體會。聽明白了嗎?開始。

全班彙報交流:

剛纔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現在俺們來交流一下!

入山:

誰喜歡入山這局部?(字幕:2~3段)

你來。

你準備用什麼方式來交流?

生:朗讀、談體會。

開始吧!

師:多美的景色啊!

誰還想交流?

(入山時見到的溪流。字幕:將“一路迎着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調子。”畫線.)

爲什麼喜歡?

生:用上了“時而”、“時而”、“時而”、“時而”這些詞,寫出了溪流的變化。(課件:將4個“時而”變色)

師:那誰能讀出溪流的變化呢?

你來讀。

師:同學們來評價一下,他讀的怎麼樣?

師: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呢?生讀。(讀得好時)

師:你這一讀,老師彷彿聽見了溪流變換調子的聲音。誰能讀的比他還要好?生。告訴老師,爲什麼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生:因爲山勢在不時變化。(讀得不好時)

師:誰來教教他?你再來試一試!假如都讀的不好,師範讀,加手勢。

師:聽老師來讀一讀。

看誰能把溪流的變化讀出來,褒揚。聽老師來讀。誰來和老師競賽?

師:爲什麼溪流會時時變換調子呢?

生:因爲山勢在不時變化。

師:俺們一起來讀讀吧!

3、外洞:

師:你還喜歡哪局部?

生:俺喜歡外洞,(放圖片)走入裏面就彷彿走進了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俺們學校的階梯教室大約只能坐二、三百人,而內洞中一千或八百人開會也不覺得擁擠。能想象出外洞有多大嗎?(字幕)誰能讀出外洞的大?一生讀。他讀的外洞大不大?你能讀讀嗎?

4、孔隙:

生一:俺最喜歡孔隙這一局部。(課件:第4段的字幕)

師:你準備用哪種方式來交流?

生:俺準備用朗讀的方法來交流。生交流。

師:讀了這局部你有什麼感受?

生:俺感覺孔隙又窄又小。

師:從哪可以看出孔隙很小呢?

生:只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兩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

(課件:點擊熱區,將此句劃線)

師:誰還有?

生補充: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課件:熱區--劃線)

師:找得非常準確。你是通過讀體會出孔隙又窄又小的特點。

師:誰還想來交流這一局部?

生二:俺們組是以畫圖的方式來介紹這一局部的。(實物投影)大家看,俺把由外洞進入內洞上面的石頭畫得這麼低,是因爲孔隙很窄小,高度大概只有從人的腹部到臀部的距離。船很小,只能並列躺着兩個人。船兩頭都繫着繩子,從內洞里拉動繩子,船就進來,再從外洞向外拉繩子,船就出去。多麼有趣啊!俺想這大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方式吧!

(師馬上帶頭鼓掌。)你是通過畫圖來體會的。

師: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圖。(出示孔隙的動畫)請看。這兩位遊客上船了,

剛纔通過朗讀、畫圖,俺們知道了孔隙又窄又小。現在誰能把這一整段課文讀一讀?(出示此段的字)

先自身練練。誰來試試?你來。評:他讀得怎麼樣?

生(讀得不好)

哪兒不好?你能把這兒讀一讀嗎?讀得很好。你再把這一段讀一讀。

5、內洞:

師:你還喜歡那局部?

生:俺很喜歡內洞。

師:你想以什麼方式來介紹內洞(談體會)?

生:進入內洞就好像置身仙境龍宮了。那裏有蜿蜒在洞頂的雙龍,還有千姿百態,顏色各異的石鐘乳和石筍。

師:你爲什麼喜歡它?

生:因爲它形狀──,顏色──。

師:你能不能用課本上的詞來表示?(變化無常、顏色各異)

師:那些石鐘乳和石筍是什麼樣的?

生談:形狀像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

師:除此之外,洞中的石鐘乳和石筍還有什麼樣的?讓俺們一起走進內洞。

(放內洞局部錄象)

師:他們像什麼?請你來,誰再來說?

其實俺們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局部,內洞裏的景物還有很多。張開你想象的翅膀,誰再談談?

(假如沒有談的)

師:比方猴子觀海、海底撈月、哪吒鬧海等……

誰再說說?

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

說了這麼多,現在能把內洞變化無常、顏色各異的特點讀出來嗎?

(字幕:首先當然是……值得觀賞。)

先自身練一練。請你來。(一生讀)同學們,他讀的怎麼樣?自身練練,誰來?讀得怎麼樣?老師也認爲很好,喜歡讀的站起來讀。

三、練習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暑假即將來臨,陽光旅行社要招聘一批雙龍洞景區的小導遊。

(課件:招聘條件“熟悉各處景點,普通話規範,舉止文明,待人熱情大方。”)

同學們願意來試試嗎?

師:首先以小組爲單位作準備,每人介紹一處景點,介紹時可以把課前收集的資料空虛進來。各小組要選出最優秀的一名同學參與競聘。

誰想來介紹入山?(找一人)誰來介紹外洞、孔隙、內洞?(四人在前面一字排開)來,

(掛導遊牌,發小旗)

師:俺們由金華城動身。小導遊們,開始吧!

生1:(出示錄象──入山圖)

假如導遊開始沒自俺介紹,師要喊停。

問:平時俺們外出旅遊,見到的導遊也是這麼說的嗎?

生:對,要先自俺介紹。再來說說。

導遊:雙龍洞屬於岩溶景觀,以洞中有洞、臥船入洞爲特色。俺們現在正通往雙龍洞。你們看,山上開滿了映山紅,是不是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真是一片明豔。

隨着山勢,迎着溪流,俺們繼續往前走。

導遊:再往前走,就到了雙龍洞口,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師:(拍肩)該輪到你了!

生2:外洞

俺叫XX,大家叫俺X導好了,將由俺和大家一起遊覽外洞。在洞口擡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你們看,洞口的形狀真像橋洞,這麼寬。

導遊:讓俺們走進去看看吧。它高大明亮,洞高66餘米,廣、深各33餘米,面積1200多平方米。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這兒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像不像個大會堂。你看,泉水靠着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就是外洞。外洞的終年洞溫堅持在17攝氏度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夏日,更是人們納涼的好去處,比起天然空洞,更是過之而不可及。古人形容的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師:誰還查找了其他有關外洞的資料?

一生讀:俺還知道了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生出示圖片)大家看,它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裏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

師:你是從哪兒知道的?(上網)

師:利用上網來查閱資料是一種便利的方式,可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生3:孔隙

導遊:(圖)俺叫XX,大家叫俺X導好了。請看,這就是孔隙,可以容下一隻小船進出。……這就到了內洞。

生4:內洞(錄象)

導遊:讓俺們一起去看看雙龍洞內最神奇的自然景觀──內洞吧!大家看,洞頂上有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那邊是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無常,顏色各異,你可以依據其形狀自由想象,即使不比作什麼,俺覺得也很值得觀賞。假如你在內洞轉一圈後,你會發現內洞比外洞大得多。接下來,請大家自由遊覽。

師:導遊工作結束了,現在請大家評價一下他們的表示?

祝賀你們!

四、談收穫

1、(指副板書)這些問題你明白了嗎?

2、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

五、安排作業

課後,請同學們用做詩、畫畫、唱歌、寫廣告語等方式表達自身對雙龍洞的喜愛,下課。

課後反思

俺十分重視這次的教學活動,態度是端正的。變壓力爲動力,很早就開始準備:認真備課,認真製作課件;多次修改課件、教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遊記,主要描寫了“外洞、空隙、內洞景物”的特點。教學時,俺想重點講解“空隙”的局部,引導同學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同學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局部。最後,同學自學“路上見聞”局部。如此佈置,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教學“空隙”時,努力實現教育民主化,形成師生一起激勵,相互促進的教學新格局。教學“外洞和內洞”時力促以培養同學自主精神和自學能力爲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形成。最後的設計“導遊講解”局部有趣,激發同學學習興趣;使課堂成爲同學主動學習,勇於探索的動態過程。公開課教案立足課堂,優化教學進程;突出精講點撥,講究藝術提問,從以同學的機械學習爲主轉變爲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爲主。教學時,使用許多自身製作的課件,形象生動,提高教學效率,體現現代教學思想。

1、實現兩個目標

培養同學考慮、表達和蒐集資料的能力,運用有關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同學依據課文內容,蒐集資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同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2、完成本單元重點訓練目標:

教學時,俺重點講解“空隙”的局部,引導同學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同學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局部。最後,同學自學“路上見聞”局部。如此佈置,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分清文章的主次。

缺乏之處:上課緊張有餘,教學機智缺乏;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同學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2

一 教學設計

如學生提到內洞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讓學生根據板書,概括文章的寫作順序。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作者按遊覽的先後順序記敘。文章開門見山的曲接面明遊覽的時間和地面,又以簡練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風景,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選編本文的目的是: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到金華雙龍洞的自然景觀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讓學生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遊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樸質。另外在處置教材時要尤應留意,本文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要留意把之前掌握的學習方法運用到本文的學習當中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而且已經初步掌握了抓重面詞語、句子品讀感悟的方法。

這堂課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進行,因此教學內容更富厚,教學策略更得當,教學方法更多樣。我充分發揮媒體教學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學目標

如學生提到孔隙這部分內容,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感情、態度和價值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難面:

2.演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繼續學習12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進一步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重面理解“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這句話。

2.讓學生到前面來講述線路圖。

3.快速瀏覽課文,你喜歡哪處風景,找出有關語句和重面詞語,談感受。

4.書中的四處風景,學生先提到哪一處風景,教師就指導學生理解哪一處風景。

如學生提到路上的見聞,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問題:

(1)理解“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時變換音調。”這句話。

(2)理解“一路迎着溪流。”這句話。

過程和方法:理解作者的遊覽順序,演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1)根據重面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入孔隙時的感受。

(2)指導學生朗讀作者入孔隙時的感受這段話。

(3)多媒體演示船是怎樣進出孔?複述這段內容。

(4)背誦這一段。

知識和技能: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面,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多媒體演示內洞的風景(重面看石鐘乳和石筍)談感受。

(三)總結全文。

一教學分析

2.教師總結。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三)環境分析

路上外洞孔隙內洞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後繪出默示遊覽線路的詞語,並且根據這些詞語繪出遊覽線路圖。

明豔寬敞窄、小黑、奇、大

1.理解外洞、內洞的特面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3

一、課前解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本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文章以遊覽的順序,寫出了葉聖陶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歷。本課重點在於讓學生感受按遊覽順序寫景的寫作方法,同時引導學生要寫出重點景物的特點。

關注作者:葉聖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他是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16年,推出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1918年,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

關注寫作方法:文章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過程,依次介紹了去雙龍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見聞感受及出洞情況。全文線索清晰,順序鮮明,重點突出,對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寫景”有借鑑價值。

關注詞語:突兀森鬱、蜿蜒、器用、名目、上源,這些詞語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需要教師進行講解,可結合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關注生字:本課要求會寫生字15個,其中“臀”字筆畫多,需要教師重點指導。9個左右結構的生字可以分組進行比較,“杜、陸、端、源”是左窄右寬,“鵑、鬱、移、額、乳”是左右等寬。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浙、簇”等6個生字,會寫“浙、羅”等15個字,會寫“杜鵑、氣勢”等15個詞語。

2.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瞭解按遊覽先後順序寫景的方法。

3.感受雙龍洞各處景物的特點,瞭解課文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三、教學重點

1.瞭解文章按遊覽先後順序寫景的方法。

2.瞭解課文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四、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浙、簇”等6個生字,會寫“浙、羅”等15個字,會寫“杜鵑、氣勢”等15個詞語。

2.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瞭解按遊覽先後順序寫景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跟隨巴金爺爺一起感受了壯美的海上日出景象,學習了“按變化順序寫景”的寫作方法。這節課我們將和作家葉聖陶先生一起走進金華,走進神奇的地下溶洞。(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出示課件1:

2.教師引導: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葉聖陶。請你自己讀一讀。

出示課件2:

3.教師引導:葉聖陶爲什麼被“優秀的語言藝術家”呢?他的文章又有怎樣獨特的魅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談話導入,快速引出課題,通過介紹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文本,掃除閱讀障礙

1.教師說明要求:自由讀課文,標記自然段,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詞語可以藉助字典進行理解。時間4分鐘,開始吧!

出示課件3:

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組織交流:同學們讀完了嗎?文章中出現了一些比較陌生的詞語,請同學們說一說是什麼意思:突兀森鬱、蜿蜒、器用、名目、上源。

學生交流分享,教師點撥。

出示課件4:

2.教師引導:文章共有8個自然段,接下來請同學分段把文章讀給大家聽。(指名讀文,共找兩組)

學生分段朗讀文章,教師適時評價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認讀生字詞、指名讀等環節,掃清了學生的閱讀障礙。)

 三、整體把握,理清結構

1.初讀課文,梳理脈絡。

教師啓發思考:《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課文是一篇遊記,寫了葉聖陶爺爺在遊覽金華的雙龍洞時所看到的景象。接下來就請你默讀課文,試着找一找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介紹雙龍洞的?把課後第一小題中的路線圖補充完整。(時間兩分鐘)

出示課件5:

教師引導:同學們讀完了嗎?誰來說一說?

預設:通過閱讀,我知道了葉聖陶爺爺是按照遊覽的順序介紹雙龍洞的。他的遊覽路線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教師適時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遊覽順序)

2.默讀課文,分出層次。

教師啓發思考:再讀一讀文章,你能對照着路線圖,在文章中找出相應的段落,說一說每段主要寫了些什麼嗎?

預設1:我認爲文章的2-3段介紹的是去雙龍洞的路上所看到的景色。第4自然段描寫的是洞口,第5自然段描寫的是孔隙,第6-7自然段在描寫內洞的景物,第8自然段是描寫作者出洞。

預設2:我認爲第4自然段除了描寫洞口外,還描寫了雙龍洞的外洞。

教師追問:那課文的第1段在寫什麼呢?

預設3:第1段交代了作者遊覽雙龍洞的時間和地點。

教師點撥並啓發:作者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分段依次介紹了所看到的各處景物。第1段交代了遊覽雙龍洞的時間和地點。第2-3段描寫了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4段依次寫了洞口和外洞。第5段重點描寫了由外洞進入內洞的孔隙。第6-7段描寫了雙龍洞的內洞。最後第8自然段簡述了作者出洞的情況。我們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各處景物所對應的段落,你是從哪些句子中找到的呢?在文中找一找、畫一畫。

出示課件6:

預設:課文中寫到“出金華城大約五公里到羅店,過了羅店就漸漸入山。”“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口”“走進去……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這就到了內洞”“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裏,出了洞。”我是從這些句子中發現的。

出示課件7:

教師引導思考:同學們找的非常準確,請你再讀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這些介紹行蹤的句子在課文中有什麼作用?

預設1:這些句子能夠讓我們看到葉聖陶爺爺遊覽的路線。

教師補充:是的,這些句子是過渡句。葉聖陶爺爺按照遊覽的順序,依次對雙龍洞的各處景物進行了介紹,使文章的脈絡非常清晰,透過文字我們彷彿就在跟隨着葉聖陶爺爺的腳步一起遊覽。

3.找出重點描寫

教師引導思考:在描寫雙龍洞各處景物時,葉聖陶爺爺所用筆墨一樣多嗎?有沒有重點描寫哪處景物?

預設1:我認爲重點描寫了路上的景色。

預設2:我認爲重點描寫了孔隙和內洞。

教師啓發思考:我們讀一讀關於這幾處景物的描寫,你們覺得哪處景物更有特點,留給你的印象更深?

預設:我覺得孔隙和內洞最有特點,孔隙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教師講解:是的,葉聖陶爺爺重點描寫了孔隙和內洞,其中對於孔隙的描寫更是讓人覺得印象深刻。當你在寫作時遇到所要描寫的景物很多的情況時,也可以挑選一到兩處給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景物重點來寫。

4.感受文章線索

教師提問:文章中提到了許多自然景物,有一個景物反覆提到了多次,你發現了嗎?

預設:我發現作者反覆提到了泉水。

教師啓發思考:真聰明!請你找一找文章中關於泉水的描寫,看看泉水是在沿着怎樣的路徑流淌?你又發現了什麼?(給生3分鐘時間)

學生獨立思考後,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出示文章中關於泉水的描寫。

出示課件8:

預設:我發現作者所描寫的每一處景點都提到了泉水。作者說它的上源是在石洞裏,順着左邊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流過外洞,流出洞口,一直流往山下。

教師啓發思考:這樣的順序和作者的遊覽順序有什麼不同?

預設:泉水流出的方向和作者遊覽的方向是相反的。作者是從山下往山上走,從外洞往內洞遊覽,而泉水是從內洞往外洞流出,從山上流向山下。

教師講解:同學們真了不起!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不僅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依次介紹了各處景點,還通過泉水這樣一個流動的景物貫穿文章始終,如果說遊覽路線是文章的一條線索,那泉水就是文章的另一線索,兩條線索相互呼應,讓文章讀來非常有條理,順序更鮮明,這樣寫真是別具匠心!

教師小結:通過閱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我們知道了作者按照遊覽先後順序依次介紹了去雙龍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見聞感受以及出洞的情況,同時還發現了文章中的兩條線索。雙龍洞的各處景物獨具特色,下節課我們繼續去品讀。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對重點內容的梳理,對線索的挖掘,幫助學生理清了文章的結構脈絡,分出了段落層次。對過渡句的解讀,更加深了學生對“按遊覽順序寫景”的體會。)

四、自學生字,引導練習

1.學生自學

教師說明要求:請同學們給生字注音,每個抄寫兩遍。在自學的`過程中,你認爲哪裏需要老師講解,或者把想和大家分享的勾畫出來,一會兒我們一起交流。

學生同桌互查,找出錯誤進行改正。

2.集體交流

教師指導學習:請大家觀察這兩組生字,你發現了什麼?

出示課件9:

預設:它們都是左右結構,但是“杜、陸、端、源”是左窄右寬,“鵑、鬱、移、額、乳”是左右等寬。

教師點撥:生字不僅要多寫,還要會觀察,這樣才能把字寫得好看。

教師針對個別生字進行指導:“臀”字要注意筆畫的穿插避讓,字要寫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寫寬一些,托住上面的部分。“窄”字寶蓋頭下方的“撇、點”不要丟掉。“筍”是竹字頭,下面“尹”字中間一橫要寫得長一些。下面請同學們再把這幾個字寫一寫。

出示課件10:

五、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通讀了課文,梳理了文章脈絡,知道了葉聖陶爺爺按照遊覽的順序依次介紹了雙龍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見聞感受和出洞情況。其中又重點描寫了孔隙和內洞,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葉聖陶爺爺的腳步,去看看雙龍洞各部分景物有怎樣神奇的特點,葉聖陶爺爺又是如何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

六、佈置作業

1.再讀一讀課文,體會文章按遊覽順序寫景的方法。

2.練寫本課生字並組詞。

七、板書設計

17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內洞 → 出洞

遊覽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雙龍洞各處景物的特點。

2.瞭解課文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1.教師複習導入:上節課我們跟隨葉聖陶爺爺的腳步,按照遊覽的順序初步感受了雙龍洞的神奇。下面請你回顧一下,課文是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依次爲我們介紹了哪幾處景物?

學生填寫,教師順勢出示答案。

出示課件12:

教師引導:作者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依次爲我們介紹了去雙龍洞的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見聞感受及出洞情況。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這神奇的雙龍洞,看看各處景物有怎樣的特點,作者又是如何進行描寫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複習回顧喚起學生記憶,爲本節課重點感受雙龍洞景物特點、領悟寫景方法作鋪墊。)

二、研讀2-7段,領悟寫法

教師引導思考:在作者遊覽雙龍洞的過程中,各處景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特點?你從作者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了這一特點?試着批註在旁邊。(給學生5分鐘時間進行閱讀思考。)

出示課件13:

教師引導:接下來就讓我們按照作者遊覽的順序,依次來感受雙龍洞各處景物的特點,看一看作者是如何進行描寫的。

1.學習第2-3段,感受上山路上的生機、明豔。

教師組織交流:誰來說一說這一路山景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你是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預設: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機勃勃。作者寫到了映山紅還有油桐,這些植物都生長的很茂盛,這兒一叢,那兒一簇。

教師啓發思考:爲什麼作者說映山紅要比盆栽的杜鵑更有精神呢?誰再來說一說。

預設:因爲大自然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映山紅也更有生命力更有精神了。自然的環境給植物增添了許多生機。

教師補充:是的,在對山路的景色進行描寫時,作者抓住了路邊具體景物的特點,爲我們呈現了這樣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面。“更有精神”“這兒一叢,那兒一簇”,這樣的表達生動地寫出了大自然特有的生命力。對色彩的描寫又渲染出一片明豔之景。隨着山勢的變化,溪流蜿蜒而下唱起了小曲,真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一片明豔!(板書:生機、明豔)讓我們欣賞着圖片,體會着畫面讀一讀,感受作者語言的生動、豐富。

出示課件14:

2.學習第4段,感受洞口寬大和外洞高大的特點。

教師組織交流:欣賞着山路美景,跟隨作者的腳步,我們來到了雙龍洞前,映入眼簾的是雙龍洞的洞口和外洞,這兩處景物作者又是如何寫出它們的特點的?請你讀一讀第4自然段並說一說。

預設:洞口讓我覺得很寬大,作者寫到“洞口像橋洞似的”,能容下一隻船的通過,可見洞口很寬。另外作者還寫到“山相當高,突兀森鬱”,感覺非常有氣勢。

教師補充:山勢險峻,鬱鬱蔥蔥,像橋洞一般寬大的洞口出現在我們眼前,氣勢非凡。(板書:寬、有氣勢)

教師引導:順勢走去,已置身外洞之中,外洞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

預設:外洞給我留下了高、大的印象。作者先提到“高高的石頂”,寫出了外洞的高。接着作者在描寫中又寫到“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讓我覺得外洞非常的大。(隨着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板書外洞的特點:高、大)

教師講解: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千人是怎樣的一個數量嗎?想象一下,近20個班的同學聚集在一起還不顯得擁擠,那得多大呀!作者這是在通過寫什麼來突出外洞的高、大呢?

預設:是在寫他的想象。

教師點撥:“大會堂”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都是作者自己想象的、感受的,這是在通過表達自身感受來描寫外洞特點,讓讀者身臨其境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雙龍洞外洞的照片感受一下。

出示課件15:

3.學習第5段,重點感受孔隙的狹窄、矮小,領悟寫景方法。

教師啓發思考:同學們你知道什麼是孔隙嗎?孔隙的本義是指:窟窿眼兒;縫兒。從字面上來看,孔隙是非常小的,但是在文章中作者又說“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到底雙龍洞的孔隙是大還是小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給學生1分鐘時間再讀文)誰來說一說,孔隙到底是大還是小?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孔隙是非常小的,雖然它並不是像本義說中的那樣只有一條縫、一個窟窿眼兒,但是與能容納一千人的外洞比起來,只能容下一隻小船的孔隙顯然非常窄小了。

教師提問:作者是如何寫出雙龍洞孔隙狹小這一特點的?

預設:作者寫到,孔隙只能容下一隻小船通過,船上只能並排仰臥兩個人,再容不下第三人,小船這樣小,說明孔隙也很狹小。

教師繼續提問:作者通過描寫小船的寬度,展現了孔隙的狹窄,這是直觀描寫。還有哪裏能讓你感受到孔隙的狹小嗎?

預設1:葉聖陶爺爺說“自以爲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了”,說明身體不能和船有一點縫隙,但即便如此作者還是能感覺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他擠壓過來,這讓我覺得孔隙非常的矮。

預設2:我還有補充,作者還寫到“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讓我覺得石壁就緊貼着臉上方,空間很小。

教師追問:剛剛我們提到,這是在通過描寫什麼來突出特點的?

預設:通過寫自身的感受。

教師點撥引導:想象一下,我們現在就平躺在這隻小船上,身體和船身貼得緊緊的,假如你稍不留神,微微擡起一點兒頭,額角和鼻子就會撞上石壁。這是多麼狹窄、矮小的孔隙呀!除此之外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留意到工人拉繩子這樣獨特的行船方式?結合平時你所看到的划船方式,誰再來說一說?

預設:平時我們坐船都有人划船,但是這沒有辦法站立划船,只能在兩頭拉繩子,說明孔隙太矮小了。

教師補充:是的,在這一段中,作者正是通過描寫小船的樣子、行船方式以及表達感受這幾個角度,將直觀描寫與真實感受相結合,突出了孔隙的狹窄和矮小。(板書:狹窄、矮小)同學們,這樣的寫作方法你學會了嗎?我們再來看一看圖片,感受一下作者生動、準確的表達。

出示課件16:

4.學習第6-7段,感受內洞黑、奇、大的特點。

教師組織交流:通過孔隙,我們終於走進了神奇的內洞,內洞中是怎樣的景象呢?作者又是如何寫的它的特點的。請你讀一讀第6-7段。

預設1:內洞給我留下的第一個印象是非常黑,作者直接寫出了這一特點,並且通過汽油燈只能照亮一小塊地方這樣的細節描寫,加深了這種感受。(板書:黑)

預設2:內洞還給我留下了神奇的印象,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有的還可以想象成神仙、動物、宮室等,讓我想到了黃山的奇石!

教師引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關於石鐘乳和石筍的介紹,請你自己讀一讀。

出示課件17:

教師點撥引導:石鐘乳和石筍的形成要經過上萬年或幾十萬年的時間,是不是非常神奇呢?難怪作者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板書:奇)內洞還有怎樣的特點呢?誰再來說一說。

預設:作者還通過描寫自身感受寫出了內洞的大,他將內洞和外洞進行對比,外洞已經很大了,但是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讓人驚歎!(板書:大)

教師補充:同學們說的很好,作者再次通過直觀描寫和表達感受,寫出了內洞黑、奇、大的特點。

教師小結:通過對雙龍洞各處景物的閱讀,我們感受到了它們各自的特點,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方法,生動形象地語言,使我們身臨其境,真是神奇偉大地自然景觀啊!(板書:神奇、獨特)

(設計意圖:通過對雙龍洞各處景物的閱讀分析,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景物的特點,更讓學生從中學習到作者的寫作方法,瞭解了作者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三、回顧全文,總結提升

1.教師啓發思考:在第一課時中,我們知道文章重點描寫了孔隙和內洞,通過對課文的品讀,相信你有了更深的體會。爲什麼葉聖陶爺爺沒有詳細地描寫如此神奇的鐘乳石,而是着重寫了孔隙和內洞呢?

預設:因爲孔隙的狹窄給葉聖陶爺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孔隙和內洞也是雙龍洞最有特點的地方。

教師小結:是呀,葉聖陶爺爺選擇了最有特點的孔隙和內洞進行了重點描寫,其中又格外突出了對孔隙的描寫。在今後的練習中,你也可以把某些印象深的,或比較特別的景物作爲重點來寫。帶着體會,再讀一遍課文吧!

學生再次回顧全文,自讀感悟。

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跟隨着葉聖陶爺爺的腳步,按照遊覽順序一同領略了雙龍洞的神奇風光,感受了各處景物不同的特點,還學會了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我們國家還有很多壯觀、神奇的美景等待你去探尋,你也可以像葉聖陶爺爺一樣,將你的所見所聞寫成一篇遊記,記錄下這些難忘的體驗。

(設計意圖:在學習完整篇文章後,再次回顧全文,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強化對文章的感悟。通過對選取重點景物的思考,使學生學會把印象深刻的或有特點的景物作爲重點來寫的寫作方法。)

四、佈置作業

經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你是不是躍躍欲試了?在本單元的初試身手中給同學們佈置了一個小嚮導的任務:星期天,你要帶一位同學參觀植物園。請你根據下面的示意圖,畫出參觀路線,再按順序介紹一下吧!

出示課件18:

五、板書設計

17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內洞 → 出洞

(生機、明豔)(寬、有氣勢)(高、大)(狹窄、矮小)(黑、奇、大)

神奇、獨特

【課後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是習作單元,語文要素是:瞭解課文按一定的順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按遊覽的順序寫景物。通過對《海上日出》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按一定順序寫景的方法,《記金華的雙龍洞》以遊覽順序組織全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單元語文要素的理解,爲後續習作訓練再加一塊基石。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文章的結構入手,幫助學生從整體上對文章進行把握,這有利於學生髮現文章按遊覽順序寫作的特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本篇文章以“泉水”爲暗線,和作者的遊覽順序相呼應,使整篇文章變得更生動、充實,讓學生在寫作方法上有所積累。

文章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雙龍洞各處景物。在教學中,我以景物特點爲出發點,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品讀中,重點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尤其是對孔隙這一處的描寫,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是通過直觀描寫和感受描寫相呼應的方法,將重點景物寫清楚的,從而爲今後的寫作積累方法,打下基礎。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內容充實,所留給學生朗讀的時間有些少,像孔隙、內洞兩個自然段應該讓學生反覆讀,細細品味特點。總的來說,本節課我從單元語文要素出發,在學習了《海上日出》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感受按順序寫景的寫作方法,體會按順序寫景的好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學情分析

本課時一篇遊記,學生對這樣的比較熟悉,遊覽的順序明線清楚,暗線溪水,需要指導學生慢慢體會。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瞭解段之間的關係,知道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問,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按照遊覽順序生動具體地描述景物的寫作方法。

2.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4.1第一課時

4.1.1新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裏旅遊嗎?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做一個和旅遊景點有關的搶答遊戲!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說出圖片中的.景點名稱以及所在地。

出示雙龍洞圖片激發學生興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爲什麼這個溶洞叫“雙龍洞”?帶着這個問題初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通句段。

舉手解答雙龍洞名字的由來,並出示雙龍洞圖片

3.簡介溶洞形成原因。

4.解讀課題中的“記”字,引出遊記,分析遊記特點。

五、再讀課文理清遊覽順序

1.快準瀏覽課文,找出能體現作者遊覽順序的詞句。

2.教師黑板畫遊覽路線畫,指名學生補充完整。

3.舉手串連經過。

4.分解主次。

六、精讀課文

1.理解“孔隙”

2.精讀第5自然段,找出能表現孔隙小的詞句,分析作者的表現方式。

3.和同位挨坐在一起閉上眼睛邊聽音樂邊聽老師做導遊講解,體驗過孔隙的感受。

4.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七、佈置作業

1.課下讀課文,找一找外洞和內洞的特點,尋找隱藏在文中的一條暗線。

2.用多種方式突顯事物特點的寫作方法寫一個習作小片斷(教師提供圖片)。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雙龍洞》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瞭解從金華去雙龍洞的路上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製作一張遊覽示意圖。

3、學會本課生字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釋題,讀第一段。

1、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聖陶爺爺的遊記——記金華的雙龍洞。

2、釋題。“記”是什麼意思?

3、讀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

1、激趣。聽說,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遊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瞭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三、理清順序。

1、看,這是什麼?(出示小紅旗小黃帽)誰用的?說起導遊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遊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遊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遊,就我一個遊客。(讓一個女生起立)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教你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遊覽示意圖。怎麼畫?細細讀課文,藉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例如:四人小組合作製作一張。一組板演。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你這個導遊當得真好,這個旅遊帽作爲獎品獎給你。

四、學習第二段。

1、剛纔就我一個遊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遊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出示相機)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你們也帶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並且配上解說詞。(出示一張照片做例子)拍鏡頭時,要拍一個你最喜歡的景物,配解說詞時,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1)你拍了什麼鏡頭?爲什麼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出示圖,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衆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2)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願不願意來一次配解說詞的比賽。

(3)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麼顏色的?出示圖。

(4)出示實物,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麼多的鏡頭,我也憋不住了,我讓你們看看我拍的鏡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出示問題:溪聲爲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麼關係?)播放錄象,看完後討論。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聖陶爺爺就用了一個詞——明豔,你用什麼詞?

6、景色美,文章美,我們來把它背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背給同桌聽。

六、課堂總結,作業。這堂課,我們遊了路上,又遊了洞口和外洞,玩得開心嗎?今天回去,把你的見聞告訴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要點:導學4-8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坐上了開往金華雙龍洞的旅遊車。在途中我們聽到了導遊小姐的熱情介紹,欣賞到了美麗的'途中風景。迎着溪流我們來到了雙龍洞洞口。今天這節課,我們請導遊帶大家去雙龍洞洞內看看,領略一下那奇特、美麗的自然景觀,大家願不願意?(願意!)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後回答:作者遊覽雙龍洞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答後歸納板書: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導學課文第4自然段。

1、生大聲朗讀第4自然段,然後回答:

①你讀懂了什麼?

②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師梳理歸類:

a、外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

b、作者是怎樣寫出外洞高、寬、大的特點的?

2、學生自讀、自寫、自劃後,同桌討論上述問題,師巡迴輔導。

3、指名釋疑,其他學生評議、補充。

(師歸納板書:高、寬、大)

4、指導朗讀訓練:

a、指名讀這段話,讀後評議朗讀效果。

b、男、女生比賽讀這段話。

5、指名當小導遊,模擬導遊的語言、動作、神態,向同學們推介外洞這一景點。小導遊介紹完畢後,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四、自學第5自然段

過渡:剛纔,我們通過自讀自悟,瞭解到外洞的特點。再加上"小導遊"風趣的介紹,使外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呢?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然後,結合課文內容,向大家詳細介紹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方法。

1、學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師巡迴輔導,糾正學生的讀書姿勢。

2、指名當"小導遊",結合多媒體課件(大屏幕顯示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情況)和課文內容,介紹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3、"小導遊"講完後,師引導全班學生評議補充。

4、同桌間互相給對方當"小導遊",介紹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5、歸納小結:指名說說,剛纔通過自已讀書,自已當小導遊,你瞭解到孔隙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師板書:小、窄、矮)。

6、指名感情朗讀你想讀的句子,並說說自已是怎樣做到讀得有感情的?

五、導學6-8自然段

過渡:通過剛纔驚險的水上之旅,我們終於來到了內洞。內洞的景色又怎樣呢?請大家默讀第6-8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6-8自然段。

2、學生讀後質疑問難,師梳理歸類。

a、內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爲什麼說"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3、學生自思後,同桌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4、師歸納小結板書:大、黑、奇

5、組織朗讀訓練

a、學生自讀後,指名讀,讀後評議。

b、師與生比賽讀。

6、指名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神奇的內洞。

六、課堂小結,滲透教育:

聽了剛纔幾位導遊的介紹,通過你自已的學習,你對金華的雙龍洞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你此時想說點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表讚歎)

七、佈置作業:

抄課後生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