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六年級語文下冊9那個星期天教學設計

六年級語文下冊9那個星期天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教學目標

六年級語文下冊9那個星期天教學設計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媚、磚、蟻”等13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正確讀寫“明媚、翻箱倒櫃、唸叨、驚惶、依偎”等詞語。

2.默讀課文,體會這一天裏“我”心情的變化。

3.抓住關鍵詞句,學習作者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方法。

4.比較《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重點

體會這一天裏“我”心情的變化,學習作者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比較《匆匆》和《那個星期天》在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方法

1.“讀、思、議、導”結合法。

2.“讀、寫”結合法。

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討論交流。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過等待去做某事或答應一件事卻遲遲不能實現的焦灼嗎?不妨說一說當時的心理。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史鐵生看一看那個星期天他又有着怎樣的期盼的。

二、預習查評

1. 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 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1)朗讀課文,正字正音。

嚇唬(xià hu) 挨(āi) 絆(bàn)耽擱(dān ge) 揉(róu) 綻開(zhàn)沉鬱(yù) 縹緲(piāo miǎo) 急遽(jù) 惆悵(chóu chàng) 驚惶(huáng)依偎(wēi)消逝(shì)

(2)解詞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鮮明可愛。

嚇唬:使害怕,恐嚇。

空空落落:空曠而冷冷清清。

翻箱倒櫃:形容徹底地翻檢、搜查。

耽擱:拖延時間。

沉鬱:低沉鬱悶。

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急遽:急速。

惆悵:傷感,失意。

驚惶:驚慌。

依偎:親熱地靠着,緊挨着。

消逝:消失。

3. 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20xx),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着每週3次透析維持生命。自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多年來他與疾病頑強抗爭,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爲人知的文學作品。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舞臺效果》《命若琴絃》,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等。另外散文《我與地壇》等作品也獲得了很大影響。

三、初讀感悟

1.在朗讀的基礎上,講課文分成三部分,並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1):開篇點題,那個星期天記載着“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寫“我”在母親一次次爽約下,希望逐漸落空的`心理變化過程

第三部分(7):序寫“我”在希望落空後倍感傷心以及母親對“我”的安慰。

2. 用自己的話概述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文章記敘母親答應帶孩子出去玩,但由於家務繁忙而一次次爽約的事。

(設計意圖:抓住文本,整體感知。在讀文中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讀文中去理解詞語的意思。總之,在讀文中去思考並解決問題。同時,隨文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四、重點研讀

1.自讀課文,圈畫表達心情的關鍵語句,並且交流“我”的心理經歷了哪些變化。

2.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預設:

(1)“……這不會錯;……都不會錯”,“我想到底是讓我盼來了。”表現出“我”滿懷期待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門口”“藏在大門後”這裏通過天氣、動作的描寫,體現出“我”的興奮。

(3)“這段時光不好挨。”作者怎麼來體現不好挨?通過跳房子,看雲彩,撥弄蟻穴,翻看畫報——看了多少回的電影畫報,想象陌生人的生活。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寫出“我”獨自等待時的寂寞。

等待的過程非常漫長而又孤獨,但是“我”依然沒有放棄,一直耐心、執着地等待着。

(4)“整個上午我就跟在母親腿底下”,“追在母親的腿底下”,“我好幾次差點兒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這裏寫出了“我”緊跟着母親,想要等母親停下來的焦急心情。

(5)“男孩兒蹲在那個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親懷裏,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這裏寫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後的失望委屈。

5.總結:本文寫了“我”等待的過程,在這一天裏我心情的變化是:(板書:興奮期待——耐心等待——焦急無奈——失望委屈。)

(設計意圖:再讀課文,理解“我”的心情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引導學生將“我”心情的變化與這一天裏時間的推移結合起來體會,以便更全面、準確地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同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語文素養。)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總結全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了“我”心情的變化。作者是如何在具體細緻的敘述中真實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的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2、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熟讀課文。

(設計意圖:總結全文,鞏固知識。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探究的興趣。)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一起感受了“我”在等待中的心路歷程,請一位同學回顧一下,“我”的心情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板書:興奮期待——耐心等待——焦急無奈——失望委屈

2.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索“我”的內心世界。

二、品讀課文,感悟寫法。

預設:

1.我蹲在她身邊,看着她洗。我一聲不吭,盼着。

(1)這裏表現出“我”怎樣的心情?(焦急、執着)

(2)“看着”“我一聲不吭”,這個動作寫出“我”的心理是怎樣的?(想看看母親還有多少衣服,看看天是不是晚了,心存期盼。)

2.我感覺到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越來越縹緲

師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寫出光線變暗,暗示時間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時也照應“我”的心情,希望漸漸破滅的失落。

3.忽然有點兒明白了。

(1)“我”明白了什麼?(今天是沒有希望再出去了。)

4.我現在……那聲音無休無止就像時光的腳步。

(1)師引導學生感受:用光線的變化和聲音,誇張和比喻的手法,寫出等待中的孤獨、時間的漫長及等待無果後的悲傷。

(2)爲什麼光線“漫長而急遽”?漫長,時間長。急遽,雖然等待時間很漫長,但是“我”卻並不希望黑夜降臨,希望白天能更長一點。體現出“我”執着盼望的心情。

5.母親發現男孩兒蹲在那兒一動不動,發現他在哭,在不出聲地流淚。

這裏表現出他無比的悲傷、絕望的心情。聯想迢迢牽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脈脈不得語”,可以感受到那種極度地悲傷,無以言表。

6.閉上眼睛不再看太陽,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涼”內心的絕望,無奈。

梳理人物的心情變化:期盼——愉快——等待——執着——焦急——失望——絕望

相對應的時間也產生了變化:陽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7.總結兩條線索並行,寫出人物的心路歷程。

(設計意圖:緊扣習作單元的教學目標,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文章寫作方法的理解和領悟上,在重視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引導他們更加關注表達。)

三、積累拓展,質疑問難。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2.全班交流。

3.預設問題。

(1)那是一個星期天,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昏暗下去”在這裏有幾層含義?)

有兩層含義:表現了天色的變化,表明了傍晚的來臨,天色越來越暗了;表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的心理變化。

(2)我還沒有她的腿高,那兩條不停頓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動,它們不停下來,它們好幾次絆在我身上,我好幾次差點兒絞在它們中間把它們碰倒。(句中的觀察點發生了轉換,這樣寫有什麼效果?)

這樣寫讓讀者感到身臨其境,其實也表現了母親馬不停蹄的勞碌情景。

(3)我感覺到母親驚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過去拉進她的懷裏。我聽見母親在說,一邊親吻着我一邊不停地說:“噢,對不起,噢,對不起……”(母親爲什麼“驚惶”?)

爲了生計,母親不停地忙碌,最後還認爲自己疏忽了“我”的“正當要求”,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因而“驚惶”,連聲對“我”說對不起。

四、歸納總結,當堂練筆。

1. 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了一個怎樣的主題?

文章記敘母親答應帶孩子出去玩,但由於家務繁忙而一次次爽約的事,表現了孩子期待已久而又落空失望的心理過程,也表現了母親從早到晚操勞家務的辛勞。

2. 試歸納本文寫作上的特色。

(1)運用描寫表現人物心理。

(2)文章首尾呼應,行文自然。

3.請描寫一次你考試或等待時的心理活動。

五、比較閱讀,方法提煉。

1.學習了《匆匆》和《那個星期天》這兩篇課文,想想它們在表達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試着完成下面的學習單。

課文 表達方式 相同點 不同點

《匆匆》

《那個星期天》

2.學生快速默讀這兩篇課文,自主完成表格。

3.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課文中的關鍵語句談感受。

4.全班交流。

(1)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相同點是在情感上都表達出了對時光易逝的無奈、惋惜、惆悵。

(2)兩篇文章的不同點是表達方式的不同,《匆匆》通過運用設問、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表達對時光飛逝的惋惜和感嘆。《那個星期天》則是一系列細緻的動作、心理、環境描寫來細膩再現當時作者情感的變化。

4、總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要學習作家們真實自然地表達對社會、人

生、生活的情感,只有採擷生活之浪花,只有採用生花之妙筆,才能讓思緒在筆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讓真情在紙上縱情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