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嚮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這節課的教學我以“情”貫穿全文,以“情”爲導線,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體做法是:

一、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雖然平日裏,我們學校也有升旗儀式,但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也許是陌生的。因此,我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的熱愛國旗的感情。如:當我播放錄象“升國旗”的時候,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可惜的時候在播放課件時,進行曲和國歌沒能播放成功,以至於學生沒能真正融入其中,對那種迫切想去北京看看的情感也有所影響。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課上,我讓學生緊跟我的教學腳步,一步一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悟文情。具體做法如下:從有感情地讀課題入手,到重點指導朗讀課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對這句話進行反覆導讀,最後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不足之處就是課上,我沒能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與試教相比相差甚遠。

三、通過拓展延伸,延續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篇課文的教學只停留在讓學生學習課文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因此,我還收集了一些圖片,引領學生感受雄偉的“萬里長城”,紅葉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宮”,世界聞名的“北京大學”等。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如果我能在課後讓學生閱讀補充材料《國旗歌》,讓學生欣賞北京的美麗風光,並配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我想會更好。另外,我發現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採用集中識字比較理想。這節課,我採用了分散識字的教學方法,不僅學生的識字效果沒能如願,反而使課文教學顯得有些脫節。

通過這節課,讓我更加明確了:

1、課不僅是備教案,更是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

2、課堂任務安排很重要,難重點一定要明確。

3、一個環節與一個環節的連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早操》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並且有和諧韻律的兒歌,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寫了早晨欣欣向榮的景象,配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將學生帶入充滿生機活力的清晨。今天我按照引一引、認一認、寫一寫、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流程教學了這一課。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本節課的成功所在

1、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

本節課中,我讓學生自主合作識字讀文,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成功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拼音是學生獨立識字的柺杖,因此在認讀字詞前先讓他們分組複習拼音,再由拼音帶出字詞,如此音形結合,使學生對字的認知更加印象深刻。

2、引發想象,培養能力。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完《早操》後,我問學生:還有哪些小精靈早上也在做早操?是怎麼做的?孩子們的智慧之窗一下子被打開了:

戴婷:小白兔,起得早,蹦來蹦去,在陽光下做操。

微紅:小烏龜,起得早,爬來爬去,在海灘上做操。

小雪:小花貓,起得早,在院子裏做操。小魚兒,起得早,游來游去,在魚缸裏做操。

永康:小老虎,起得早,走來走去,在森林裏做操。

這次仿寫,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讓自己更加明白:教學不能拘泥於課本,應該讓學生把目光轉向更廣闊的生活中去。

二、不足之處

1、檢測生字、詞語、句子的掌握情況時要注意“跳讀”。因爲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兒歌較爲短小,生字較少,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又特別強,到後來他們完全能按照課文的順序把生字或者詞語背誦下來。把生字從課文中單拿出來的時候,有的學生就不認識了。這就要求我們要創設新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識字,做到真正地認識,而非機械地記憶。使他們既能單獨認識,回到文中、句中也認識。

2、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朗讀的`訓練,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很多孩子在反覆朗讀之後,在那哇哇背誦,以爲越是大聲表明讀得越好。這時就要讓孩子知道,朗讀時聲音要響亮,但不是喊不是叫,也不是聲音低得聽不見。在這一階段,應當避免孩子容易出現的“頓讀和唱讀”現象,由於課文是兒歌的形式,可以適當訓練學生朗讀的節奏。這就需要發揮範讀的功效了。

其次,應注意對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除了老師說的話之外,對於同伴的回答和說話也應當認真、安靜地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個獲得更多知識的好渠道。

再次,寫字習慣的培養也不容忽視,要時刻教導學生不要急着下筆,在下筆前要先學會觀察,在一定的觀察分析之後纔開始落筆,書寫時要時刻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的口訣,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因爲這些方面都是很容易被孩子忽略的。

總之,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力求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訓練中提高。但在實際授課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我會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繼續努力、改進!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上高年級的課文,只要認真琢磨,總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切入點,也總是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流程,但是一年級如此簡單的課文,卻總是難以設計出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過程。這一課也同樣,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先把生字在課文中圈起來,就用了近八分鐘,然後認讀生字,雙線線上的生字用了近一節課,雖然讀的形式多樣,自己都感覺非常乏味,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正在慢慢流失。在這節課接近尾聲時,還有部分孩子不能正確的認讀這些字。於是我只好再次讓孩子們在組內進行學習,讓他們相互商量,怎樣才能更好地記住這些字。我給他們進行了示範:“‘變’字的下面部分就像一個人交叉着腿,他在做什麼呢?原來,他正準備轉過身來變魔術,所以這個字讀bian。其它的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呢?跟小組裏的同學一起討論一下吧!”四個人一組像模像樣地開始聊起來。幾分鐘後,有的孩子開始發言了“因爲媽媽‘洗’菜要用水,所以看到這個三點水,我就知道它讀‘洗’。”還沒開始講偏旁,就有孩子會用它來記生字了,真讓我感到高興,大大的'表揚了一番,舉手的孩子更多了。“因爲‘叫’人要用口,所以我知道這個字讀‘叫’。”“‘陽’字的左邊像雲彩,右邊的‘日’就是雲彩裏的太陽!”孩子的想像真是豐富!還剩下一個“成”,這個字從形上來說,還真是不太好記,本來打算再讀一讀就過去了,可是有個孩子一直執着地舉着手。“老師,這個‘成’是‘成龍’的‘成’,想到成龍,我就認識它了!”我發出了發自內心地驚歎:“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能根據自己的喜歡的人物名字來記住我們今天學習的漢字!”看來,孩子們的潛能真是個寶庫,平時,只是由於我們自己講得過多,沒有給他們機會,在認讀漢字時一味乏味地讀來讀去,想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讓孩子們接受所學的內容,結果使得老師累,學生煩。這節課這個小小的環節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下課鈴聲響了,我收拾好課本,開始整理這節課的得與失:這節課前面的內容,如將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自己藉助拼音讀一讀,耽誤了課堂太長的時間,這兩個內容可以以預習的方式在家裏完成,課堂上給兩分鐘的時間再來重溫一下,就可以開始認讀了。記字形可以在預習時進行思考,課堂再與同學交換意見,以此獲得最佳方案。這樣,我們課堂上的效率就能提高不少了。一年級的孩子尚沒有自學的能力,也許獨立完成預習工作還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今天的課堂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有潛力的,從現在開始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養成他們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也許會將我解放出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小山泉的心願》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闡明瞭小山泉的心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什麼是“不幸”,什麼是“幸運”的,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只有大家都需要自己了,才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心中裝有他人了,才能爲別人服務,這纔是幸福的事。

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體現在一個“讀”字上,讀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教學中,我對每一次的朗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什麼,該怎樣讀。

首先,課堂導入揭題後,我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思考:小山泉的心願是什麼?在討論回答後,重點指導朗讀小山泉的話:“我儲水的目的,就是爲了讓人取用,爲人解渴。”使學生理解了小山泉的心願。接着再讀小山泉的所有話語,提問:“小山泉爲什麼會說野兔不瞭解自己的心願呢?野兔說什麼話了?”回答後,理解讀第一節。最後第三次細讀課文時,要求想想野兔說小山泉不幸,可小山泉卻說野兔不瞭解它的`心願,那小山泉是不是認爲自己是不幸的呢?它是怎麼想的?再次去讀小山泉的話,這樣學生不僅很快理解了小山泉說的話,更能讀出感嘆句的語氣。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有所感悟,並在讀後交流讀後感想,說說讀懂了些什麼,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

三次讀文不僅提出有明確的要求,而且層層推進,學生通過朗讀,很好地理解了課文,體會了小山泉的感情,做到了語文教學中的重情感、重體驗,重感悟。

不過這節課上完後有一點我覺得有點遺憾,就是在指導學生進行評價時,指向還不夠明確。比如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朗讀時,應該讓學生明確評價的內容,究竟是評價音準還是評價語氣、語調,這樣學生在傾聽時就會有明確的目標,發言也就會相對集中。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月亮的心願》

教學反思:在課文的開頭,我板書“心願”,採用提問型的方式,先是問他們“心願”的意思,再讓他們具體說一說自己的.心願有哪些?這種結合實際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去思考問題,我覺得這種教學的引導方式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是可以再運用的。之後,我貫穿新課標的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觀察能力。在觀察之前,我告訴他們我發現了一個祕密,學生忽然就覺得特別的驚奇,他們會忙着問我發現了什麼,我就順勢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他們就顯得很積極,很願意去尋找答案。之後我讓他們自由朗讀課文,並初步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並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想一想該如何記住這些字,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學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種的方式去識記生字,這樣學生對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讓認的最快的學生來當小老師,去教全班的學生,這個時候學生的積極性就忽然提高了,進一步鞏固了生字詞,之後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讓他們暢所欲言,說一說自己想問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對於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認識。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其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啓發和教育作用。課文內容很好理解,關鍵是引導學生透過文本感悟課文內涵。

首先,掃清字詞障礙,爲學文做鋪墊。指導學生識字、寫字仍是本課重點。學生先初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本課生字、生詞,先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然後交流識字方法,在交流中加深印象。

其次,通過語言文字品味文本內涵。

在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朗讀課文之後,我引導學生交流:“平平搭了幾間房?”“四間。”“這四間房都給誰住?”“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平平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還有一間給誰住呢?”“給沒有房子的人住。”“哪些人沒有房子住?”“孤寡老人”、“流浪漢”、“沒有父母的孩子”、“災區的人”……“從這裏你覺得平平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有愛心的孩子。”“是呀,平平不僅愛家人,還愛其他人,如果平平現在又搭了許多房子,你說他會讓哪些人來住呢?”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啓迪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情感。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花開花落,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的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範文之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下方從三個方應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超多的識字認字有必須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忙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齊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我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我、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透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我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此刻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到達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爲什麼這樣讀,老師爲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主角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我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我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着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說,先說後寫。閱讀是說話的基礎,而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閱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閱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閱讀中孩子能夠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說得也多,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鍊學生的說話潛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趁熱打鐵,能夠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着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鍊學生的閱讀及寫話潛力。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閱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爲教師務必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說“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潛力。小學語文書圖文並茂,個性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貼合這個年紀段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帶給了說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能夠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說話訓練時,教師就務必進行必須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必須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說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說說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這樣透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說,最後就能夠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小學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必須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說話交際潛力,但也是在爲學生的寫話打基礎,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後引導學生按照說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於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爲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說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能夠脫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我講的是第一冊課文《畫》的第一課時教學。《畫》這首詩是一個謎語,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我利用謎語進行導入,引起學生興趣,並且告訴學生,今天我們就來猜猜謎語。當我說完課文,孩子一下子都說出了“畫”,似乎很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帶着這種愉悅的心情,我們進入了課文。其一,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定位在指導孩子看圖初步瞭解課文,知道題目與詩句的關係。其二,識字是課文學習的重點,其中“遠”、“近”、“還”都是走之兒的,所以我進行了歸類教學,“遠”、“近”還是一組反義詞,在識字時進行了教學,並讓孩子說說自己知道的其他反義詞。識字方法不斷地滲透,並進行歸類,培養孩子的識字能力。反義詞教學也是這一課的重點,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找朋友。學生學得開心,課堂氣氛。

雖然,在課前我對於教材和教案都爛熟於胸,自認爲胸有成竹,但是,不論是在課堂上自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堂常規都出現了一些想不到的問題。

1. 在課堂教學方面,對學生的學情估計不足。在前面的學習中,孩子們就已經對看圖理解課文不陌生了,但這節課上,我認爲:學生看到圖就能想象的到遠遠看去山是有顏色的,而水是聽不見聲音的。當我提出:“從高高的山上流下來的'水有聲音嗎?”孩子們說:“有,有聲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時讓我措手不及。

2.對於課文中的生字的處理,我僅限於邊讀詩句邊讀生字,讓孩子在文中去識記生字,忽略了生字的應用,學生在識記了生字後,沒有及時地進行口頭組詞的訓練。課後,領導和老師們在評課時及時地給我提出來了。我認真地反思自己,因爲擔心讓學生自己組詞浪費時間,而不能完成後面安排的寫字教學,故而直接讓學生讀卡片上的詞語,沒能聽聽孩子們的的發言,就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這讓我想起語文新課標中強調的:“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教學要爲學生的學習服務。”我在自己的備課過程中,由於過於注重教學環節的設計,而忽略了學生。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應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就應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此刻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樣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樣一回事,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此刻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齊發表自我的觀點,交換自我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用心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光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課上,我先通過範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我還和學生一起通過邊讀邊做動作,充分感知了月兒那種“圓圓”惹人喜愛的形象。課堂的氣氛是和諧與開放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豐富多彩的'個性得到張揚,童真童趣在自然狀態下表露。

檢測生字、詞語、句子的掌握情況時要注意“跳讀”。因爲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兒歌較爲短小,生字較少,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又特別強,到後來他們完全能按照課文的順序把生字或者詞語背誦下來。把生字從課文中單拿出來的時候,或組上另外的詞以後有的學生就不認識了。這就要求我們要創設新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識字,做到真正地認識,而非機械地記憶。使他們既能單獨認識,回到文中、句中也認識。這節課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不管以“開火車”讀,還是任意指讀,組詞讀等學生都掌握得很好。

回顧整堂課,在欣喜之餘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在讀的指導方面還是不太飽滿,有幾處當學生談得不太好時就急着請別的同學來試試。其實應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成功。讓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諧全面地發展。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口語交際是一種行爲,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在我執教的一年級口語交際課《猜謎語》中,作了一些嘗試與探索。

1.創設情境──讓孩子人人想說。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情境中培養出來的,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能喚起學生的交際需要,激發學生的交際動機,調動學生參與交際的積極性,達到“人人想說”。

在《猜謎語》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形式多樣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進入到“猜謎語”的角色中來。

比如,一上課,由孩子們最喜愛的動畫人物“小公主”帶領大家進入“謎語王國”,介紹古代的謎語,猜燈謎的風俗,又去看謎語王國裏的小朋友猜謎的情景,孩子們一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我又創設了“我說你猜”的競賽情境,“小公主”帶來滿樹的紅蘋果,爲猜謎獲勝的小組獎勵紅蘋果。靈活的思維,互動的交流,合作的精神開始形成,時時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令人驚歎。最後一個環節是遊覽“謎語王國”的全班互動情境,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小“謎語王國”,孩子們可以走下座位,到別的“謎語王國”去參觀,去猜謎,去交流。每個孩子包括平時不大說話的孩子在內都積極地參與了這項活動,把口語交際實踐落到了實處。

正是通過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活動情境,吸引每個孩子積極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才能做到“人人想說”。

2.典型引路──讓孩子人人會說。

“人人想說”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生閱歷淺,語言表達還處於生長髮育期,模仿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要想把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讓孩子“人人會說”,還要發揮典型個例的'指導示範作用,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禮儀。

在指導學生小組合作猜謎時,讓學生觀看了一段小朋友合作猜謎的錄像,要求學生認真看,想想在小組裏猜謎要注意什麼,引導學生說一說小組合作猜謎的要求。有了典型示範的引路,又有了學生的觀察思考作基礎,在這之後的小組合作猜謎甚至整節課裏,孩子們都在注意着如何去表達,如何去傾聽,如何去和別人交流,這對口語交際習慣的養成有很大促進,讓學生在原有口語交際水平上有所提高,真正把口語交際訓練落到實處。

3.平等對話──讓孩子人人樂說。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其前提是課堂上的平等對話,有了平等對話,課堂氣氛變得和諧、民主、寬鬆,思維變得活躍,交際時時互動,學生身在其中,躍躍欲試,“人人樂說”。

在《猜謎語》“我說你猜”環節中,有位學生出了這樣一則謎語:“嘴像一把鏟,腳像一把扇,走路愛搖晃,水上能划船。”另一位同學答出了是鴨子,並且非常充分地講了理由,我和同學們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正要往下進行時,另一位學生高高地舉起手來,“老師,還可以是鵝,因爲鵝……”顯然,這是一位喜歡思考的孩子。我並沒有直接去肯定他,而是問其他同學,可以通過他這種不同的答案嗎?爲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鼓勵這位全班最勇敢、最愛思考的同學呢?最後,同學們一致選擇,用最熱烈的掌聲來鼓勵他。顯然,這種平等的對話,不僅對於這一個孩子,對於全班同學都是莫大的信任和激勵,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參與更主動了。

有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害怕說不好而不敢說。我更注意關注這些孩子,給他們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彆着急,慢慢說。”“你說得很好,聲音再響亮些,讓大家都聽到。”“說錯了沒關係,同學們會幫助你。”“你的進步真快!”學生聽了這些話,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參與的積極性明顯提高。

創設情境,讓孩子人人想說;典型引路,讓孩子人人會說;平等對話,讓孩子人人樂說,讓學生在精心創設的交際情境中切實有效地進行語言實踐,養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秋天》是一首詩歌,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在課前我先帶學生看校園內的秋景,看石榴,聞桂花。課上引導學生與實際秋景聯繫起來,學生進入情境,在品詞析句時,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從而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但是課上學生情緒沒有我預期中的飽滿,怎樣讓學生真正理解“撿一片黃葉悄悄地珍藏,”激發起學生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美。

我請學生課後去採集落葉,通過觀察五寶(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看:落葉的顏色,形狀,蟲咬的洞洞,葉脈,裂痕等;聽:風搖樹葉的聲音;聞:樹葉的味道青草味、臭味、太陽的味道等。嘗:香、澀、苦;摸:光滑,刺手,軟軟的。再想象樹葉會落到哪兒,去幹什麼?學生的`奇思妙想充滿童趣——也許會落到小河裏,變成螞蟻的小船,螞蟻高高興興地去遠方旅行;也許會落到鳥窩裏,成了小鳥的被子,小鳥感到舒適又溫馨,在甜美的夢鄉中乘着樹葉飛毯去追尋太陽升起的地方;也許會落到小姑娘的家門口,小姑娘撿起來夾在書頁裏,變成書籤。小姑娘時不時地翻開書來欣賞……

在秋天的背景下,藉助秋風、秋雨、秋陽,秋天植物的特點清晰地現秋天的美。適時地加入一些小動物,例如一隻螞蟻、一隻蜻蜓,這些植物便多了情感色彩哦!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景物可以結合進來,爲描寫植物服務,例如蟋蟀不再嘹亮的歌聲、流水帶走飄零的落葉。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着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人教社新編的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在連、塗、畫、拼、擺等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啓迪心智。

一、讀讀背背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語文園地裏學生熟悉的古詩,讓他們自己自主學習,讀讀背背古詩的內容,這樣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如學生學習古詩《所見》、《春曉》、《村居》這

些內容,學生自主識字,在背誦古詩時,學生能夠把字讀準確、讀流利,正確地背誦。

二、認認塗塗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時,我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漢字,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採用同桌或小組間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說說自己平常認識哪些字,展示識字成果,並交流自己的識字心得體會,最後結合園地的練習,讓學生認一認,把認識的姓塗上顏色。這樣做,能夠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讀讀畫畫中自主識字

我在教學中,通過認偏旁,析字形進行識字,效果較好。如語文園地三的讀讀畫畫,把你認識的偏旁和相對應的字畫上相同的顏色。實踐證明,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盎然中完成學習語文、鞏固基礎知識的任務。

四、隨文識字

在教學中,我很少用隨文識字方法,雖然這種識字方法有很多優點,但我覺得沒有以上幾種效果好,我覺得在教學中,應根據文本的內容用不同的識字方法,纔是最好的識字教學。總之,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學習和探究,讓孩子們想學,樂學。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9課《烏鴉喝水》是一篇老課文,在幾次教改後依然被列爲重點講讀課文。而在全面提倡課改的今天,要求教師要直面新課程,把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帶入新的課堂。

不得不承認,在課改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最經常要面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答非所問,異想天開,而這些往往要讓教師不知所措。然而在教完《烏鴉喝水》這課後,我對學生的“異想天開”有了新的認識。

一、珍惜學生美麗的錯誤

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我組織學生討論這樣一個問題:“烏鴉爲什麼喝不着瓶子裏的水?”經過討論,絕大部分學生都認爲原因有兩個:一是瓶子的口太小,烏鴉的嘴伸不進去;二是瓶子裏的水太少,烏鴉的嘴夠不着。但有一位學生有不同的意見:“是因爲烏鴉的嘴太大了,伸不進瓶子。”這時,學生也分成了兩派,一方認可這位學生的意見,另一方說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突然“從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被打斷教學的我顯然有些始料未及。在備課時,怎麼沒有想到這一點。突然我靈機一動,向學生講了兩個句子:“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讓他們說說這兩個句子的區別。他們都說兩句話意思是一樣的。我因勢利導:“其實大家的^答~`案是一致的,一些小朋友以烏鴉作爲參照物,確定瓶口太小,瓶內的水太淺了;而另外一些學生以瓶子作爲參照物,認爲是烏鴉的嘴太大了。這二者之間沒有質的區別,就像‘你比我行’與‘我不如你’兩句話一樣,是同一^答~`案的兩種不同表達方式。只不過兩種表達方式中一種是常用的,早已習以爲常,另一種很少用到,以致少見多怪。”學生聽了也連連稱是。小朋友充滿自信地“固執己見”,我們怎能不爲之喝彩?爲孩子的勇氣喝彩,也爲其中閃現出來的亮麗的思維創新的火花喝彩,這就是美麗的“錯誤”吧!對於這種“美麗”我們怎能不倍加珍惜呢!

二、保護學生獨特的見解

通過我的啓發,並做了實驗演示。大部分學生都形成了烏鴉真聰明,通過投石子,終於喝到了水的共識!突然一位學生提出了異議——烏鴉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個胖胖的小男生,稚氣的臉上滿是執着。一語驚人,我有些驚慌失措,“你爲何這樣說?”我追問。“因爲石子會把水淹沒!”孩子忽閃着大眼睛。教室內靜得出奇,我也是滿腹狐疑。“石子怎麼會淹沒水呢?連常識都不知道,以後回答問題前一定要多動腦筋,希望小朋友們也要注意!”顯然我有些發怒了。在學生們的齊聲“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喪的神色中透出一絲不服。馬上,我後悔了,又向他請教“烏鴉爲何不一定喝到水?”開始他十分膽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經我再三鼓勵,他終於同意爲大家做一次演示:“昨天我和康康玩過了,他的瓶裏裝的水多,投進石子後,水滿到了瓶口;我的瓶裏裝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沒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時候,烏鴉才能喝到水。”我恍然大悟。是呀,書中只說瓶裏有水,若是少半瓶的話,烏鴉就喝不到水了。真聰明!我摸着他圓圓的小腦袋,由衷地讚道:“今天你使我們學到了許多知識,謝謝你,小老師!”孩子終於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說“烏鴉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確,但它卻充分表現了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從實踐中得出結論更是一種求實的科學品質。不正是由於這種精神、這種品質,纔有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真理嗎?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沒了!”卻差點被我視爲不知常識,還成了教育其他學生的反面素材。如若一個極富創造力的見解就這樣被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也許就會夭折在課堂這個搖籃裏!教學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聖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師生雙方相互平等,在^對`話中相互尊重、相互學習。在以上教學中,我慶幸自己尊重了學生的觀點,耐心地聆聽了學生的見解,並肯定“烏鴉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確性,對學生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求實的科學品質作出讚賞,那麼此刻,教學的意義就超出了烏鴉能否喝到水的問題了……

三、鼓勵學生精彩的想象

不能否認,在這堂課上,學生是最成功的。順着學生的這股學習勁,我在原有的教案設計上加了一個環節:假如這時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烏鴉怎麼辦呢?學生討論的很激烈,有幾個^答~`案引起了我的興趣:“烏鴉四處尋找小石塊,往返運送小石塊,又累又花時間。如果找不到足夠的小石塊,它就喝不到水了。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垃圾桶裏肯定有許多用過的吸管,烏鴉從垃圾桶裏找一支吸管,就很容易喝到瓶裏的水了;或者找來一個紙碗,把瓶裏的水倒進碗裏,也可以喝到水。這樣既有效又輕鬆,多好啊!”“可以往水裏放些蘇打和醋,那水就會沸騰,慢慢地水就會滿到瓶口,我幼兒園時老師做過試驗的!……”多麼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答~`案呀!我都沒有想到這些!聽到這兒,我不得不爲自己反思一番。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教師對問題的理解、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往往與學生不盡一致。這是因爲,教師是成年人,經驗豐富,理解多是理智的思考;而學生往往富於幻想,思維更具情感性、發散性和靈活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的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你會發覺兒童的世界是多麼豐富多彩,他們的心靈純真無瑕的讓人嚮往。

在課改精神的驅動下,教師要跳出編者和自己原先設定好的“方格”,細細琢磨防止孩子的'“信天游”,那你眼前呈現的就是固定視角所看不到的景象。這時,教師就會爲孩子的“異想天開”而叫好。教師要讓孩子有一顆創造“心”,就少給孩子“畫”上一個又一個“方格”,以免它成爲孩子學習的“緊箍咒”。應該打破原來“套路”,以兒童般的心態珍視孩子的一些“格格不入”。在必要的地方再作適當的引導,這樣教師和學生就不會成爲“套中人”,彼此都可以在生命的綠洲裏快樂而自由地成長。

在結束語上,我這樣說到: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碰到困難的時候,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就象你們這節課的表現一樣,老師爲你們驕傲。

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我把喜悅埋在心裏,深感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去關注學生,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選擇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我們一同爲學生的“異想天開”喝彩。

而對於新課程,我不得不說:收益最大的是學生,而提高最快的是老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節教研課,課後感到諸多不足。對文本的挖掘和解讀還不夠深,導課、引課還不夠順暢。課堂教學過於拘緊、緊張。對學生放手學習和合作學習做得還不夠,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對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重視不夠。

教學中對學生領讀、多讀重視不足,課堂氣氛過於呆板,沒有讓學生放下包袱輕鬆學習。語言表達不夠精準到位,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好。面對聰明活潑的孩子,微笑和激勵就是一種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既是對他們潛能的開發,又是對他們個性的張揚,運用得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這一點本節課作的不夠好。另外,板書不夠規整,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注意改正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