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9W 次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學習抽象的拼音,接受並熟練地拼讀音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爲幫助學生儘快掌握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借鑑並運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拼音教學應把圖文、形、音三者結合記憶。

人教教版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並不怎麼枯燥乏味,原因是每一課都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兒歌。學習字母時先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興趣積極性較高,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插圖,合理利用起來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e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拼讀兒歌,小組互相幫忙,這樣學生學起來都比較輕鬆,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再出示圖畫:一隻漂亮的大白鵝。我充分藉助插圖調動孩子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看插圖、編順口溜,讓他們在快樂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準確而迅速的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

2、形近字母比較記憶。

漢語拼音是符號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筆畫組成,包括左半圓、右半圓、長豎、短豎等等。在教授由這些筆畫組成的b、p、d、q等字母時,可將這四個字母分成兩組啓發學生採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組形近字母在比較時,可以引導學生想:b-p都是右半圓,聽廣播(b)天線往上拉,潑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圓,馬蹄(d)向上帶土,氣球(q)下邊拉繩。還可同時加上手勢和口訣:右下半圓b,左下半圓d,右上半圓p,左上半圓q。學生在邊看、邊說、邊比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兩組字母的記憶。兩個相近字母一目瞭然,使學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講故事

講故事學生最愛聽,生動有趣,容易記憶。能夠幫助兒童在聽故事中獲得知識,形成記憶,如學習jqx和ü相拼的規則時,我就講了jqx三兄弟很調皮的故事讓學生記憶jqx和ü相拼的'時侯去掉兩點。學生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憶深刻。

4、遊戲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課改"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將所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教師作爲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所以,教師不能再滿足學生知識的講授,而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才能爲他們以後發展奠定基礎,纔能有利於他們的學習。

在課改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上,兩節課的教學過程,教師說的比較少,只起一個組織管理的作用。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區別,看起來教師的工作是輕鬆了,實質不言。教師在課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指導學生如何來收集資料、到哪裏去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到以後,在進行加工製作,最後讓學生欣賞體會。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如執教《美麗的武夷山》一課。造型奇特的山峯圖片,爲學生的想象激發了興趣。因爲學生畢竟學生,完全的自主學習是不可能的,要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在執教《小豬畫畫》一課中,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閱讀基礎,以演促讀,以演質疑,以演導思,以演品讀,教學紮實,不流於形式,同時注重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的評價,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2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的課文。講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隻小鳥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春雨是綠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到柳樹上,柳枝也綠了。”“春雨的是紅色的,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叢中,杜鵑花也紅了。”“春雨是黃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裏,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多麼恬美的意境,多麼令人遐想聯翩呀!學完這篇課文,孩子們沉浸在那對春天的想象中,從他們的小嘴裏迸發出許多優美的詞句。

本課的教學,我認爲有兩點值得肯定:

1、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教師的任務之一。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

聆聽《小雨沙沙》的歌曲,咦,下雨了!聽——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春雨,並配上春雨聲。你們認爲春雨是什麼顏色呢,讓學生展開想像暢所欲言,將學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課題。

2、激發學生“我會讀”的願望

人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讀好課文。因此,我注重引導學生自主讀書。我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讀書,然後輪讀第一遍課文,調動班上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在回答問題中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相信“我會讀”,激勵學生“我會讀”,把閱讀的實踐機會還給學生,讓他們學會讀書。

3、用多種方法識字

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利用各種方法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比如,從這些生字寶寶中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自由說。例:“淋、灑、滴、油”都有三點水,“線、論、顏、淋、灑、滴、油、歡”都是左右結構的字等等。

不足之處:

由於過於重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始終在讀中思考,延誤了教學時間,使後面的指導書寫沒有完成,今後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全局思想,既要注重課堂中學生的需要,也要心中有數,善於抓住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3

《棉鞋裏的陽光》這一課,通過對小峯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的描寫,讚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學習課文後,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爲家裏人做了什麼事”?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可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老師在生活中的事。

我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說,可我卻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以至於面對學生的發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細細想來,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裏忙工作,回家還得做家務,我已想不出“爲老人做了什麼”?

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可怕啊!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老師爲人師表,應率先垂範,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內容去薰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應該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知道了下節課該怎麼上,更明白了生活該怎麼去做…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4

成功之處:

本課以“情境性”爲特點,結合遊戲的方式,不僅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也充分利用孩子們熟悉的童話背景,看插圖,聽兒歌,嘗試讀等參與式的學習方式結合“小老師”的教學主線,幫助其讀好單韻母。不僅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彌補上節課的不足之處。同時,力求把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實踐之中,促使拼音教學生活化、情境化,以遊戲和活動爲主線,幫助其聯繫日常生活,充分調動其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學習中。

不足之處:

對於學生髮音不準的音,我雖然進行多次範讀,但是之後是要求學生齊讀的,沒有指名學生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範圍和力度不足,使得部分學生正確讀音沒有得到鞏固。

同時,沒有在課堂上整體利用情境圖,而是僅僅讓學生回家將編的小故事講給家長聽。課堂上只是引導學生進行分部觀察,如果能讓學生當場編故事分享學習內容,將會使課堂更加富有情趣性,也更能拓寬其他學生的思路並鍛鍊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5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相信學生的能力。

上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服務於學生的差異,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二、多種形式復現生字,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雖然在發展,但佔優勢的還是無意注意,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受興趣和情緒所支配。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復現。本節課中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的無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調動起來。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6

一、激勵交往熱情。

合作學習論認爲,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藉助課程內容這個重要中介而進行的認知、情感態度諸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和相互作用的過程。在教學目標上,要注重突出教學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學在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上的均衡達成。針對一年級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缺員參與的問題,教學要多方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熱情,引導學生從交往中體驗合作的快樂。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嘗試:一是創設交往情境,讓學生入境生情,產生良好的交往情緒,從而主動地參與交往。創設問題情景、遊戲情境、交際情境都是激發學生參與交往的有效做法。二是改變評價方式。教師對小組合作交流的評價,除了對小組成員個體的評價以外,更要注重對小組團體交往過程的評價,進而激發學生的小組榮譽感。另外採用小組互相評價,激發組際之間的競爭意識,營造組內的互助合作氛圍。這樣有利於促進學生全員參與。

二、培養交往技能。

小組合作交流作爲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出現在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一開始組織實施時,學生因缺乏方法而顯得生疏,難免會出現亂說亂叫,秩序混亂等狀況。因此,要有效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說明白",小組合作交流,每個成員都有說的機會。一年級許多學生的特點是心直口快,往往還沒有想好就急於脫口而出,有時是會說半截話,有時說一半話又回話重說。所以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先想好再說,學生經歷內部語言的加工再外化表達,就可以逐漸把話說明白。還有"認真聽"的培養,小組成員在交流時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才能聽清楚別人說的意思。在實際課堂上我們發現許多一年級學生聽的習慣特別不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培養。比如學生靜靜地聽老師讀五個詞語,然後再按詞語順序說出這五個詞語。也可以請同學說一句話,聽完之後讓同學來複述。這樣應用多種方法,逐漸讓學生形成聽的習慣。爲了使小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們可以要求小組成員商量、安排學習夥伴的發言順序,引導學習小組的夥伴互相評價。當然,學生交往技能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只有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交往習慣,小組合作交流的質量纔會得到逐步提高。

三、提供交往機會。

小組合作學習作爲一種有目標導向的活動,強調課堂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交往,以此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因此,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特點,儘量提供適量的交往機會,不要老是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而剝奪學生交往的機會。教學中加強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識。在這方面許多實驗教師的做法值得借鑑。

(1)在交往中識字。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在聽讀識字的過程中,通過聽與問的'途徑自學生字,有條件的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提供讓學生在小組裏交流的機會,這樣學生在互聽互檢的形式下交流,每個人把認的字讀給夥伴聽,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組裏的夥伴給予提醒再認一認。如此一來,學生在小組內互教互學,其樂融融,教師則可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針對難認的字再重點指導,提高了識字效率。

(2)在交往中欣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一年級學生收集圖片資料的好習慣。由於每個學生收集的途徑各不相同,收集的質量也有差異。班級教學時教師安排學生小組交流展示,引導學生在夥伴的欣賞中體驗收集資料的快樂。還有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動物的叫聲?"學生在交流中再現生活積累,促進對已有生活經驗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讀、互說、互問、互評、小組表演、小組遊戲等都是學生交往的機會。只要教師積極爲學生提供交往的機會,小學合作學習將成爲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7

《未來的橋》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冊第八單元語文園地的口語交際訓練。本節課目的是爲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第八單元中《蘭蘭過橋》這課,向我們介紹了新奇美觀的潛水橋和輕巧平穩攜帶方便的塑料橋。我把《蘭蘭過橋》和本單元口語交際主題《未來的橋》進行了整合,學完《蘭蘭過橋》後,我讓學生也來當一回橋樑設計師,創造設計未來的橋,學生很是感興趣,學生的思路進一步開闊了。再後來,就請學生髮揮想象力和結合生活所見想一想,並畫一畫“未來的橋”,以便爲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提供交流的.素材。 在學生反饋的作業中,我發現了,有的學生畫的橋比較有創意如“彩虹橋”、、“太空橋”、“月亮橋”、“立交橋”,但多數學生畫的沒有創意,只是普普通通的橋,如“木橋”、“石橋”、“竹橋”。對於學生比較有創意的橋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加以鼓勵。 “口語交際”時,學生展示交流完畢後,爲了使學生設計的橋更有創意,我給學生拓展了一些有創意的橋,拓展他們的思維。同時也用語言介紹了一些橋的特點和功能。此時,學生又有了許多的創意。如,“自動升降橋”、“伸縮橋”、“變形橋”等等。課下,又讓學生結合課堂老師展示的橋和同學們設計的橋,對自己設計的橋再進行補充介紹,今天看了一下同學們的設計都有了進步,感到很欣慰,這次口語交際很成功。 反思這一堂課,在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上還是不錯的,不論是介紹的孩子,還是聽的孩子,都比較專心。可惜的參與口語交際的孩子還是比較集中,雖然在小組交流的時候得到了一定的展示,但是向大家展示的孩子還是偏少了。另外,孩子在評論同學介紹的橋時,知道有不足之處,但是怎麼幫助修改,考慮還不夠周全,需提醒改正的。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8

教學要求:

1.認字:認識15個生字,繼續進行滲透性識字,學習多音字“樂”。

2.寫字:學習寫7個字。

3.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在讀書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快樂。

教學重點:

1.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生字的能力。

2.鼓勵學生將感悟到的情感讀出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生字卡、教學課件

課前參與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一同去中山公園看古樹,將師生與老樹的合影做入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引入:孩子們,上週六我們去哪了?(出示課件中的照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出示課題:一週過去了,我們還沉浸在和老樹爺爺在一起的快樂之中,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聽聽——老樹的故事吧!

二、新課教學:

1.帶讀課文:老師大聲讀,請你小聲跟着老師讀。

2.教師畫出老樹。

3.測讀字卡:讀一遍本課的生字,將學生不會的生字貼在老師畫的大樹上。

4.指讀課文中學生已經認識的生字。

5.合作學習生字:

(1)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學這些字。

(2)互相幫助讀讀課文。

(3)擺字卡互相檢查。

6.師生合作學習生字:

(1)“小老師”教學在合作學習中困難較大的生字。

(2)同學們自主提問、相互解答。

7.四人討論小組討論:這篇課文你們想怎麼學?(組長彙報)

8.四人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用你們喜歡的方式學習吧!

9.彙報學習:以下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而進行。

10.教師準備指導的教學重點:

(1)結合學生們看到老樹的感受體會:“你怎麼這麼大?”

(2)引導學生想像:“有多少鳥兒在你身上安過家?”“小鳥會和老樹爺爺說些什麼呢?”

(3)結合教學課件中的漂亮的小鳥圖片,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禮服”?

(4)鼓勵學生將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讀出來。

11.練習背誦課文。

12.指導書寫:

(1)練習描寫字本。(前面合作學習時,選擇學習寫字的小組,下座位去指導別的同學。)

(2)你會寫哪個字就把那個字再描一遍。

(3)請“小老師”教書寫。(同學們可自主提問)

13.提問:要過新年了,你想對老樹爺爺說些什麼呢?

三、課後參與學習活動:把老樹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罷,你也可以再去找一些有關老樹的資料。

2.小學一年級語文《老樹的故事》教學反思

上《老樹的故事》時,我把課堂移到了學校操場南邊的大樹下。小朋友們有的擁抱老樹,有的和老樹說悄悄話,有的則輕輕撫摸老樹的鬍鬚。他們向老樹提問題:老樹,老樹,您天天站着,難道不覺得酸嗎?老樹,老樹,您長了那麼多雙手,爲什麼不會寫字,長了那麼多隻腳,爲什麼不會走路?老樹,老樹,您常常和星星握手嗎?老樹,老樹,您怕曬黑嗎?……一陣風吹過,樹上的黃葉飄了下來,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說他們收到了樹爺爺的來信了。看着他們小心翼翼地捧着"信",我笑了,因爲只有童心才能讀懂大自然的語言。

你知道外面有什麼聲音嗎?下小雨時,我讓小傢伙們閉上眼睛感受斜織細雨的靜謐,聽聽外面是什麼聲音?一雙雙小手拉住了我的衣服。第一小組說:"外面是蝴蝶跳舞的聲音。"第二小組說:"外面是春姐姐撒花瓣的聲音。"第三小組說:"是彩虹給種子送信的聲音。"第四小組說:"是喇叭花吹喇叭的聲音。"第五小組說:"是鬱金香彈古箏的聲音。"第六小組說:"外面是天使在唱歌的聲音。"下課了,我告訴孩子們我聽到的是他們詩一樣的聲音。孩子們樂壞了,是高興被表揚?不是吧?是高興自己能說出詩一樣的聲音。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9

《小蝸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運用誇張幽默的手法來描述故事的發展。用小蝸牛的慢爲線索,來解讀四季的特徵。通過小蝸牛不厭其煩的爬行,讓學生感受到了小蝸牛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和媽媽對小蝸牛的那份隱形的愛,在這短短的`小故事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但對於小學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來學這些隱性的東西他們很難感受到,用怎樣的形式能讓他們潛移默化地感受到這些纔是最重要的。

故事中瀰漫着平靜、悠閒的氣氛。正是這樣的一個情景使學生樂意有興趣傾聽下去。

一、在活動中我運用圖譜結合的形式向學生呈現了四季的特徵和循環性,學生一目瞭然。如故事中的好詞“碧綠碧綠”“光禿禿”對於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可能不是很理解,這就需要老師再此簡單的解釋提升,學生再次遇到時在腦海中就會搜尋到,對孩子是利大於弊吧!

二、在活動中學生表現很好,思維活躍,能感受到學生已經被這小故事給吸引,被媽媽的愛給吸引,被小蝸牛的韌勁給吸引,被小蝸牛的慢給吸引。儘管小蝸牛一次次都是空手而歸,但能感受到小蝸牛的快樂,能感受到蝸牛媽媽對小蝸牛的教育是隱性,在隱性中通過小蝸牛自己的發現訴說,在通過媽媽的一句愛的小結自然中就讓小蝸牛自己感受到了四季額特徵和變化。這纔是故事的核心所在,而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是否真的給孩子自由,讓學生自我發現,自我感悟呢!而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呢?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0

本節課我特意創設了一個虛擬的情境——故意用增、刪、改等方法“篡改”課文12處,再製成朗讀錄音,讓學生挑刺,“幫助”老師找出錯誤所在,利用商討策略,先合上課本傾聽,再翻開課本邊聽邊看,邊思邊辯邊演,爲服務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提供了放矢之“的”。

六七歲的孩子上課易於疲勞,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師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給“權威”挑毛病,在“助人爲樂”中成了真正的“發現者”,通過近似競賽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興趣,創造了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自由輕鬆的學習氣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學中,師生之間、教學內容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感消除了,具有爭強好勝特點的學生們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形成了“緊張而活躍”的高潮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1

課前我設計了一個教案,一節課下來,我發現現實非常失敗,可以這麼說,整堂課都是教師牽着學生走,走的磕磕絆絆,相當吃力。原因何在?我對此進行了反思,發現我忽視了一個最重要最客觀的因素——學生的知識準備。

首先,學生對課文內容很陌生。課文描寫的是一個住在小山溝裏的同齡男孩美麗而殷切的願望,他在大樹底下聽媽媽講新中國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況,北京城的美麗、莊嚴對於初涉學堂、牙牙學語的小孩來說,是神祕的,帶有夢幻色彩的,是神聖的,是難理解的。它具有無形的感召力,具有無限的誘惑力,所以男孩跟媽媽說,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現在的小孩子體會不到小山溝裏的孩子們的特殊心理——生活貧窮、視野閉塞、勤奮好學、懂得珍惜,特別嚮往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小山溝孩子們的生活經歷,他們普遍沒有看到過大山,甭說彎彎的山路,充塞在他們眼前的是無數鋼筋混泥土澆築而成的房子,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來來往往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羣。大山——在小山溝男孩的眼裏坐井觀天,它雖然美麗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現在的孩子們眼裏,大山是一個稀罕物,能走進大山,與大自然親近,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地域環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們的不同心理狀態,換句話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換成“走出城市,走進大山”,估計孩子們更能讀出“多想去看看”這種殷切的感情來。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普遍比較小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幸福與祖國的興衰有關係,“祖國——中國”這兩個詞語在他們心中沒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氣跟他們解釋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後的生活對比,他們還感受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僅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個星期、一天這些具象的東西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對他們來說太遙遠,他們不理解這是多長一段時間,基於這樣的起點,你讓學生怎麼去理解祖國的一路坎坷,怎麼去理解中國人民的奮鬥精神?對祖國不瞭解,對歷史沒概念?學生情有何處發?怎麼能受到愛國薰陶?這就像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不明白,而你非得問他:你喜歡它幾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喜愛之情!

其次,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在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瞬間(短時)記憶佔優勢,但時間一長易忘,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學校裏學的東西回到家以後,馬上覆習鞏固,增強記憶,這樣第二天學習就輕鬆了。然現在很多孩子們的學習問題就出現在“回家”複習鞏固這個環節上,學習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齡人之間比拼瞬時記憶!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能好到哪裏去?學生連字、詞都讀不好,好多字詞都不認識,怎麼去讀好句子,而且還要帶着問題去讀,去理解課文內容。!

因而在總結課堂,反思教案並進行修改的基礎上。我形成了上述的新教案。希望通過下一堂課的教學,能培養學生蒐集材料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參與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天安門——祖國的美好河山,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課堂交流,讓學生體會自己動手動腦獲得成功後的快樂,並給學生提供說話的機會,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打通了課堂的侷限將學習活動擴大化,拓寬語文學習的外延。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2

開展《小小的船》這首詩歌的教學時,我採取了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和傳說故事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同時《小小的船》是一首兒童氣息濃郁的三拍子歌曲。歌曲給人以小船在微波中盪漾之感,清新愉悅。歌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小主人公坐着小船似的月亮遨遊天空的天真遐想,充分表達了孩子們渴望探索宇宙奧妙的美好願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整個課堂呈現出自由、寬鬆的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感受了美的薰陶。我將歌曲融入到自己的語文教學中,使孩子們有了新奇的'感受,同時提升了教學效果。

但這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這節課的預期設計效果和我們上課所達到的效果還是有明顯的差異,我覺得這是我在探索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應該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更好的駕馭這樣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模式。同時這節課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我以後應該多嘗試,多思索。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3

學習目標:

1、就身邊的垃圾進行交流,能說清楚垃圾是從哪裏來的?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傾聽能力。

2、就如何處理生活垃圾,展開合理的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衛生的習慣,具有自覺美化環境的行動。

課前準備

1、生活小調查:我們身邊有哪些垃圾?這些垃圾是從哪裏來的?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學校、家附近。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校園的垃圾進行觀察。)

2、佈置蒐集資料:垃圾的處理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義烏正在創建全國文明衛生城嗎?那你覺得義烏城乾淨嗎?(可以播放義烏的風光或校園風光,讓學生感受城市的整潔美)

城市裏的垃圾到哪裏去了呢?今天我們的口語交際課要談的話題是:

我們身邊的垃圾

二、小調查的彙報交流

(1)每人在小組裏彙報自己的調查結果,互相幫助,互相補充。

(2)每組派代表交流。

(3)教師小結:

垃圾的果皮紙屑、塑料袋、各種瓶子、吃剩的食品等(校園垃圾)

廚房垃圾。

三、開展活動,處理垃圾

小朋友在學習生活中,少不了出現垃圾,但是我們的校園,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仍然這麼美麗乾淨,你們知道這些垃圾到哪裏去了嗎?

1、讓學生自由說說,交流自己所蒐集到的.資料。(學生可能會說扔到垃圾桶裏、垃圾房裏去了,那麼老師就追問:“垃圾房裝滿了怎麼辦?)

2、該怎麼處理垃圾呢?今天我們來成立“點子公司”,爲處理垃圾出出點子吧。

(1)學生自由組合,成立公司,動腦子,想辦法。

(2)分組彙報。注意評議:

誰聽的認真?誰的點子好?好在哪裏?

你認爲還有哪裏不夠好?可以提出問題要求解答。

四、介紹科學的垃圾處理方法

1、義烏的處理辦法:塔山垃圾填埋場。

2、焚燒法。

3、積肥法。

五、討論質疑,求真創新

1、你認爲哪種方法最好呢?請說出理由。

引導學生從環保、廢物利用等方面談談看法。

2、介紹美科學家研製出用人造閃電出來垃圾的新方法。

六、導行

我爲創建出力,攜手共建全國衛生城。

成立環保小衛隊。

資料:

處理垃圾的方法:

衛生掩埋法:顧名思義,就是找空地,把垃圾掩埋起來。

焚燒法;將垃圾分類後,送入焚化爐裏燃燒。

積肥法;把垃圾堆疊起來,使廢氣物的纖維質和有機質腐化,變成肥料來改良土壤。

美馬薩諸理工學院等離子物理實驗室宣佈,他們成功利用人造閃電所釋放出來的巨大熱量能將垃圾熔化,待冷卻後,有害廢物可以變爲沒有毒害的巨大玻璃。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4

時間如行雲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近一個學期了,這一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爲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爲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裏,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採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認真備課。

這學期學校開展的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收穫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爲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爲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紮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七八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這還需要在下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15

突如其來的提問:這節語文課,我正引導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當讀到第4小節時,第一小組伸出一隻小手。“方妍,你有什麼事嗎?”我耐心地問。方妍站起來,奇怪地說:“老師,爲什麼陽光鑽進棉花裏,棉被就會暖和呢?”我當即對她積極提問進行了鼓勵,並請她上臺來主持這個問題的討論。此時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大家都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一生說:“因爲棉花是白色的,陽光鑽進棉花,棉被就會暖和起來。”另一生馬上反駁:“不對!我們站在太陽底下,不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衣服都會暖和起來。”最後討論得出,棉被會暖和是因爲太陽是會發熱的球體,陽光鑽進棉被,把熱量傳給了棉被。

我真佩服這些孩子,他們會讀書、會思考、會發現、會表達,如果我在教學中對第一隻突然舉起的小手視若無睹的話,我想我會錯過一次又一次和學生真正交流學習的機會。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經歷了這一次後,使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