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作爲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臺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

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複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啓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

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孩子們是一年級的新生,他們剛踏入校園,才適應了拼音教學,又要面對新的挑戰—學習識字。識字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步驟、老師的教學環節都和拼音教學有差距,孩子們能和自己配合好,給自己的這節課交上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嗎?

爲了和孩子們上好這節識字課,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準備:

一 、選好課文,激發識字的興趣。

《口耳目》這一課共十二幅漂亮的圖,十二個生字,那一個個妙趣橫生的象形字會不僅讓孩子們感到快樂,同時會激發孩子們無窮的想象力記住十二個生字。

二 、瞭解學情,掌握第一手資料。

這課要求孩子們認識的字雖多,但是並不難,並且這些字是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家長對孩子們的智力早期開發了,說不定許多字都認識。果然,不出所料,十二個字孩子們幾乎都認識。於是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由最初的強化識字爲激發孩子們對祖國文字的喜愛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以及識字的方法上。

三 、大膽嘗試,培養自學的能力。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是爲了達到不教。”這課完全可以放手大膽的讓學生自己學習生字,讓孩子們自己感受到獨立學習的快樂,爲以後的自主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三項準備,我在課堂上大膽的進行生字教學。我重點選擇了有代表性的“目”字,先看圖說目,一方面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則培養了說話能力;接着看圖比字,告訴學生這是古代人寫的字,進而比較古字和圖的相似處,讓學生初步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古人根據圖畫畫出來的,因而字和圖畫很像;最後出示演變到現在的目字,比較目和目圖的相似處。

“目”教學完後,我讓學生回憶學習的步驟:一 看圖說意認字 二 看字比形識記生字。然後讓學生自己學習五個象形字:口 耳 鳥 兔 羊。當學生感受到了象形字的奇妙後,爲了更加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我又給學生講倉頡造字的傳說。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內心的渴望--- 去認識、瞭解更多的語言文字。

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這節課學生雖說學習積極性較高,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不錯。尤其是口頭組詞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的。但是這節課離自己設想的.預期效果相差甚遠,留下了許多的遺憾。

1、設計自學的程序死板。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這種教學理念是對的,學生利用老師交給的方法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自學過後讓五個小老師說自己的學習過程。這五個孩子想象力豐富,都能看圖記形。對於鳥字與圖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小老師譚子傑找出了很多。比如:說一點像鳥眼睛,橫像鳥停的樹枝,鉤像鳥的爪子,鳥字上面部分像鳥頭。在不斷的交流中,學生不僅瞭解了象形字的由來,理解了它的字義,更懂得了象形字最簡單的記憶方法,就是象形字與它表示的物體是相象的,由圖識字。

可是自己安排學生在自己學習的時候,教學設計缺乏靈活性。當教完生字“目”,讓學生自己學習其餘的象形字的時候,學生不知從何下手學習。好多學生都處於觀望的狀態。作爲自己沒有及時的調控。所採取的僅僅是發一張小小的笑臉來激發學生學習。學生爲什麼沒有動起來,那是因爲自己給學生定的模式過死,沒有正確地估量學生的實際。學生是鮮活的生命體,有共性,但更多的是個性,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反饋生字,讓課堂真正活起來。這個環節裏,正是自己給自己設了個圈套,導致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後來時間的緊迫,生字鞏固遊戲,拓展識字及把這些字歸類,甚至書寫“十”這個字的的時間都來不及上。

2、自己的教學機智有待提高。其實在反饋生字的識記這一環節,自己已意識到這樣會使後面的教學任務完不成,可卻沒有想到應該馬上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其實給生字組詞是記住字的方法之一。因而不必讓孩子們給每個生字組詞,花去了許多的時間,應該馬上讓學生說其它識記生字的方法。(編順口溜,加一加,減一減,猜謎語等)

3、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不夠。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本課的象形字充分的體現了這點。可是自己在引導孩子們學習的時候,將圖字進行了剝離。尤其是將義與形分開了。當看圖學完一個漢字的時候,爲了鞏固漢字,應該在記住形後就讓學生給生字組詞記住字義,可是自己在教學中卻對音形義進行了分離。自己對語文知識體系的把握有待及時加強。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端午棕》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端午糉對於孩子們並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從我國的傳統節日導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總,念”兩個字,因爲它們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記憶,“肉”,可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糉、端、據”可以採用“加一加”或者是換偏旁的方式,總之,只要我們樂於動腦,就一定能把漢字記準確,記牢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時帶着問題去讀書,採用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着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我先讀,起一個示範帶頭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鍛鍊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很能體現作者對端午糉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仔細體會,然後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即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讓學生知道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但一節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還是不能深入文本,朗讀時感情還不夠充分,這與孩子們的預習不夠有關,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效的課前預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小山泉的心願》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闡明瞭小山泉的心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什麼是“不幸”,什麼是“幸運”的,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只有大家都需要自己了,才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心中裝有他人了,才能爲別人服務,這纔是幸福的事。

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體現在一個“讀”字上,讀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教學中,我對每一次的朗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什麼,該怎樣讀。

首先,課堂導入揭題後,我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思考:小山泉的心願是什麼?在討論回答後,重點指導朗讀小山泉的話:“我儲水的目的,就是爲了讓人取用,爲人解渴。”使學生理解了小山泉的心願。接着再讀小山泉的所有話語,提問:“小山泉爲什麼會說野兔不瞭解自己的心願呢?野兔說什麼話了?”回答後,理解讀第一節。最後第三次細讀課文時,要求想想野兔說小山泉不幸,可小山泉卻說野兔不瞭解它的心願,那小山泉是不是認爲自己是不幸的呢?它是怎麼想的?再次去讀小山泉的話,這樣學生不僅很快理解了小山泉說的話,更能讀出感嘆句的語氣。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有所感悟,並在讀後交流讀後感想,說說讀懂了些什麼,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

三次讀文不僅提出有明確的要求,而且層層推進,學生通過朗讀,很好地理解了課文,體會了小山泉的感情,做到了語文教學中的重情感、重體驗,重感悟。

不過這節課上完後有一點我覺得有點遺憾,就是在指導學生進行評價時,指向還不夠明確。比如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朗讀時,應該讓學生明確評價的內容,究竟是評價音準還是評價語氣、語調,這樣學生在傾聽時就會有明確的目標,發言也就會相對集中。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新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語文識字課要多認少寫,認寫分開,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因此,我在這節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識字樂趣,爲學生營造寬鬆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識字與讀文整合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回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創設情境,巧妙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從內心感受識字的快樂並在語言環境中掌握數量詞的用法。採用多種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看圖識物,學詞讀文,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體驗幸福的生活。

注重以讀爲本,自主識字。數量詞的運用並非死記硬背,歸根到底是生活經驗所積累,是在運用中熟悉的。以多形式的朗讀來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從而熟悉數量詞的運用,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及合作意識。

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更多的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課堂的隨機評價,本節課中師生之間的評價語運用得當,不但注重用激勵性語言恰到好處地敲擊在學生的心坎上,促使他們努力地思考,大膽地表現,更注重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關係。

本課採用“詞串”的形式識字。課文講述的是夏天的`鄉村夜晚,和識字5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趁熱打鐵,通過觀察圖,使學生初步獲得鄉村夜晚充滿溫馨的感受,再引導學生具體觀察圖上的事物,體會夏天夜晚的特點。在朗讀上,學生通過模仿,一邊讀一邊打着節拍讀,基本能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把這篇識字文當作韻文來誦讀。在這篇課文中還蘊藏了一個牛郎和織女的故事,愛聽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在學習“牽牛”和“織女”這兩個詞語的時候,我通過講故事來引導孩子記憶詞語,孩子們興趣盎然,連平時課堂不注意聽講的孩子都牢牢掌握了這兩個詞語。看來,今後的教學用恰當的故事來吸引孩子是很有效果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花開花落,匆忙中又走過一學期,反的思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範文之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下方從三個方應對本學期語文教學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超多的識字認字有必須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忙孩子認字識字。

1、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齊讀一讀。

2、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指導方法,讓學生能根據自我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我、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透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我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此刻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到達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爲什麼這樣讀,老師爲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主角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我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我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寫話

寫話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教學反思《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因此,從這個學期開始着重訓練,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多讀多說,先說後寫。閱讀是說話的基礎,而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先要抓好閱讀。”一年級是學習的基礎,因此閱讀在一年級也不能放鬆。在閱讀中孩子能夠積累詞彙,感受完整的語句。孩子讀得越多自然說得也多,教師能夠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鍛鍊學生的說話潛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趁熱打鐵,能夠讓學生針對某個故事,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並試着寫一句話。類似這樣的形式,有的教師覺得這樣的題型一年級學生還沒必要做,因此往往忽視掉而不做。其實這也是在鍛鍊學生的閱讀及寫話潛力。再者教科書中的文章更是不可浪費的閱讀素材,雖然一年級的文章還比較簡單,但作爲教師務必心細,一但發現文中的成語或優美語句,比如說“五光十色”“四面八方”等文中出現的成語及練習中的成語,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都應讓學生積累。

(二)、看圖寫話,培養潛力。小學語文書圖文並茂,個性是低年級,每幅插圖都生動形象,富有童趣,貼合這個年紀段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給學生帶給了說話素材。在每篇課文的開始或課文講解中都能夠利用這些圖畫。讓學生觀察圖畫進行說話訓練時,教師就務必進行必須的指導。先指導學生按照必須順序找出圖畫上的詞語,說到詞語的時候,同時觀察說說他們在幹什麼並要求學生說完整話。這樣透過一句話一句話的練說,最後就能夠連成幾句連貫的話了。另外小學語文在教學中還安排了“口語交際”的版塊。也是根據必須的要求進行口語交際,雖然主要目的是鍛鍊學生的說話交際潛力,但也是在爲學生的寫話打基礎,因此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結束後引導學生按照說話的順序寫下來。當然教師也不必每篇都讓學生寫。對於學生寫的東西,教師不必要求過高。以鼓勵爲主,不斷提高學生的寫話興趣。在不斷的訓練中適當提出要求,關鍵要求學生說完整話,寫完整句。課本就是來源於生活,教師也能夠脫離課本,在現實生活中找找圖畫,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更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本節課我特意創設了一個虛擬的情境——故意用增、刪、改等方法“篡改”課文12處,再製成朗讀錄音,讓學生挑刺,“幫助”老師找出錯誤所在,利用商討策略,先合上課本傾聽,再翻開課本邊聽邊看,邊思邊辯邊演,爲服務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提供了放矢之“的”。

六七歲的孩子上課易於疲勞,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師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給“權威”挑毛病,在“助人爲樂”中成了真正的“發現者”,通過近似競賽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興趣,創造了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自由輕鬆的學習氣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學中,師生之間、教學內容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感消除了,具有爭強好勝特點的學生們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形成了“緊張而活躍”的高潮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學會“j、q、x”3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j、q、x”的發音對於部分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爲如果沒有掌握好它們的發音方法,就很容易出現缺陷音,把舌面音帶上了舌尖音。雖然有一些學生在幼兒園裏面已經學習過“j、q、x”了,但是許多學生的發音不太標準,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在正音方面。爲了激起學生對拼音的興趣,讓學生能儘快地記住新學習的聲母,在教學“j、q、x”的時候我設計了以下一些環節:

一、利用圖片讀準音

在課堂上,我很好的發揮了圖畫的作用,利用圖上的小雞引出要學習的j,用學生熟悉的動物“雞”的字音帶出聲母“j”的發音,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j的發音,隨後我讓學生多次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通過不斷的讀糾正發音上的錯誤,這樣學生對j的發音就讀得更準,記得更牢了。“q”和“x”發音的時候我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法,形象生動,貼近生活,記憶深刻。

二、對照圖片牢記形

圖片對學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強,對形象的事物總能記憶更加深刻,因此在學習“j、q、x”的形的時候,我讓學生將聲母和圖片進行對照,看看哪裏長得很像。學生很快就發現j的豎左彎像一隻伸長脖子的母雞,上面的點就像母雞頭上的蝴蝶,q的左半圓像圓圓的'氣球,一豎像氣球的繩子,而x則想成是被一分爲四的西瓜。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將這些編成了兒歌,如:“母雞捉蟲jjj,七個氣球qqq,切開西瓜xxx”等,這些兒歌琅琅上口,學生很容易就能記住,不但能記住聲母的音,還能記住聲母的形。通過聲母和圖片的對照學習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還讓學生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思考。

三、紮紮實實抓書寫

在指導學生的進行了音和形的學習後,我便落實了這三個字母的書寫。教學中我藉助筆順圖示,使學生認清“j、q、x”的筆畫和筆順,然後讓學生明確其在四線格中所佔的位置,最後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去正確書寫這3個字母。在學生進行書寫的過程中,我及時糾正了學生錯誤的書寫姿勢,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低年級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說話訓練。

2.在課結束的時候可以採用一些學生喜歡的遊戲進行一些活動,讓學生通過遊戲回顧所學的聲母,記住所學的聲母。

3.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小學,對課堂上的紀律還不能很好的執行,在課堂紀律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整頓。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的摸索、實踐與思考中,我深深得感到:要想讓一年級的小朋友乖乖坐着聽你講課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那到底什麼才能讓他們停下來聽你講,然後很乖巧地讓你用微笑來表示對他們回答的肯定呢?

一次,我看到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有些教師都會時不時得給小朋友們講講故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下,我茫茫然地也想試試講故事是否比上課更讓他們聽話。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我說了這節課的內容是聽故事,小朋友們的眼睛都發光了,我心裏一陣歡喜,想着原來孩子們的興趣真是在這兒啊!難怪人家老教師都用這一招,還真管用。在聽故事的中間,孩子們那清澈的眼睛讓我看到了希望之光,靜靜地盯着你,聚精會神得聆聽着你的故事時,心裏那美啊,真是無法言語。

這一次的事件給我帶來了真正的思考,爲什麼孩子們能用那樣的精神來對待我的故事,爲什麼孩子們卻用那樣的神情來對待我的語文課堂?因爲故事有趣,因爲故事有吸引力。

吸引力——一種無形的拉力,它有一股孩子們不能掙脫的力量,所以他們被這樣的神祕之手牽着走。什麼才能成爲我的語文教學中的神祕之手呢?經過這次的感動,我看了很多網上關於這方面的信息,然後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吸引力的因素,把精心準備的教學預案付諸實踐。這一次的課堂比前幾次都要好很多,但是新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從我這半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一年級的孩子的語文課堂一定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在課上,最好能穿插幾個好聽的故事,然後把要學習的生字、詞語融合在有趣的遊戲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例說說我的感想:

(一)上課前三分鐘的吸引力首當其衝。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在沒有多媒體幫忙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想出令學生歎爲觀止的點子。比如在上《小小的船》時,我首先出示小黑板:“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像這樣一個簡單的謎語就會讓孩子們趣味盎然。再比如上《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時候,我首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在我形象的言語帶領下,孩子們來到了一個小村莊,這時再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後得想要搶着說。我想此時的他們對將要學習的新課文一定不會拒絕,學習的動力馬上就強起來了。

(二)多樣的學習方式能吸引着學生心甘情願學習。

在低年級學生中,對學習內容真正感興趣的'人畢竟不多,教師還是得想方設法把學生必須掌握的東西摻合到有趣的遊戲、比賽中,讓他們在娛樂中獲得學習的動力,嚐到學習的甜頭。比如在教學拼音時,我常常會讓學生做“找朋友”的遊戲。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別拿一個聲母或韻母,下面的小朋友一邊拍手一邊唱“找朋友”的歌,哪個聲母和哪個韻母可以拼起來,就讓拿它們的兩個小朋友站到一起,下面的同學一齊拼讀這個拼音三遍。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得在玩中鞏固了拼音的拼讀。

(三)有效的肯定機制是課堂延續的動力,它的吸引力無可比擬。

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比較容易滿足,當他或她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簡單的一個大拇指就能讓他或她久久地激動不已。當然,要想緊緊地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得要靠長久的肯定機制。比如在課堂上用一些可愛的小貼紙給予學生激勵,告訴他們有了十張小貼紙就可以到老師那去換一樣小禮物。而這樣的小貼紙是發給課堂上表現好的小朋友的,誰表現最好誰得到的禮物就最多,一個星期中得到禮物最多的就可以封他爲“聰明大王”。在我們班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大王,比如“認字大王”、“朗讀大王”、“寫字大王”等。這一切都是在對孩子的表現做出肯定,當孩子們不斷地被肯定、激勵之後,他們也會漸漸地變得懂事起來。

(四)豐富多彩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表演或活動是一節課的調味料。

好的教師的語言常常是抑揚頓挫、詼諧幽默、聲情並茂的。在講授中語句的停頓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語言的渲染可調動學生的情緒;優美的語言能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果,拙劣的語言會導致索然無味的結果。而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很多課文都是由兒歌改編而成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到這一點,大膽嘗試邊唱邊演的形式。小朋友們們最喜歡的就是表演了。比如說在教《影子》的時候,爲了搞清楚到底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領着小朋友們到陽光下自己體驗一番。

(五)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東西和方式來吸引他們。

對於這一點,我想是最難做到的。一個班中幾十個人,每一個個體都好比一朵鮮活的生命之花,他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於同一個遊戲,同一個比賽,可能這些人喜歡,而有一部分人卻置之不理;對於同一個學習內容,可能對某些人非常有吸引力,而對另一些人卻像無字天書那樣遙不可及。這樣的問題也許每一個老師都會遇到,怎麼解決成了關鍵。瞭解每一個學生及學生的相關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在特定的時間段找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定期指導和鼓勵,耐心引導和啓發都是必須做的事。

至此,我覺得要上好一節課,最最重要的就是這節課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這節課有吸引力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聽你指揮。而這一點卻是最難做到的。那不但是一位教師彰顯功力的表現形式,更是每一位教師整日追求的一個目標。我想每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都要經歷一個不平凡的磨練過程,每一位成功教師的成長都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作爲新教師,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無論是對於教材的解讀還是對教案的設計,無論是對課堂的調控還是對學生的把握都極不成熟。這都需要我們去好好學習,本着爲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鑽研,時時總結,常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雨鈴鐺》這篇課文,內容短小精悍,語言清新優美,生動活潑,充滿了情趣,是一篇豐富學生語言,積累學生語言,訓練學生語感能力,獲得初步情感體驗的好課文。在鑽研了教材之後,如何通過朗讀,領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何巧設環節,引導學生想象,促進個性化學習?是備課過程中我不斷思考的問題。課後,我對這課的教學過程進行了認真反思,總結出了一些成功之處:

一、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老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展示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是這節課的一個優勢。

二、提高興趣,讓學生愛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教學這課時,我以《小雨沙沙》這首歌導入,看着他們興奮自豪的樣子,我知道這節課開了個好頭。課上,我充分利用學生愛聽“好話”的心理,“你真棒!”“你真會想!”“你讀得太美了,真希望現在就下場春雨吧!”等鼓勵的話我會毫不吝嗇地送給他們。特別是送給學生第一份“豐厚”的獎品時,我感覺到同學們的興致更高了,學習的動力更強了,都紛紛舉起了小手,用渴求的目光注視着我,顯然這種獎勵機制奏效了。

三、以讀代講,讓學生感悟春雨的美。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感悟能力就如同槓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後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這是一種審美的體驗。爲了讓學生對春雨的美有所感悟,我先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要求正確讀文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再流利讀文,最後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別是指導朗讀這一環節,老師先配樂示範朗讀,然後重點指導學生該如何讀好“沙沙響”、“丁零當啷”,再指名請學生朗讀,最後集體朗讀。在清脆悅耳的《春姑娘的歌聲》的配樂聲中,同學們顯得特別興奮,通過一次次地美讀,細細品味,漸漸地把作者的情感化爲自己對春雨的喜愛之情了。

四、展開想象,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我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結合兒童生活經驗,藉助情境,請學生說說平時聽到的雨聲是什麼樣的?能學一學嗎?孩子們的思緒猶如閘水一樣涌出來。“滴答滴答像鬧鐘發出來的。”“噼裏啪啦像放鞭炮的聲音。”“嘩嘩像海浪拍打着岸邊的聲音。”接着,我又戴上小燕子的頭飾把學生的思路引到了“春雨在招呼誰回來?能和小燕子打個招呼嗎?能和我說說話嗎?”上,在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我帶着他們一遍一遍地讀着“丁零當啷,丁零當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來蓋新房。”每一次讀似乎都有新的體驗,孩子們喜歡極了。於是,我借勢引導學生春雨還可以招呼誰?做些什麼呢?請仿照詩歌最後一句續編兒歌吧!孩子們一邊想象春天萬物的.變化,一邊將想象到的內容以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侷限於課文。有的說:“它在招呼小青蛙,快快醒來捉害蟲。”有的說:“它在招呼小樹苗,快快長出新葉子。”還有的說:“它在招呼桃花,快快露出笑臉來。”多美的詩句啊!孩子們把書上的語言變成了自己的語言,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昇華。

但課堂總是充滿了遺憾啊。這節課出於向老師們展示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流程的考慮,我的教學安排過於飽滿,使得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這一環節較爲倉促。另外,讓學生迴歸課文再讀時,忘了讓他們加上動作讀。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進一步探詢有效的反思的方法,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反思型教師。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直面缺憾會使自己更真實,學會反思會使自己更完美。只有勤於反思,纔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使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爲下一步教學的能力。

在教授《“j、q、x”》時,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訂爲:

1、學會“j、q、x”3個聲母,讀準音、記住形、能正確書寫;

2、學習“j、q、x”與“i”的四聲調拼讀。

在備課時,每個問題的提出,我都儘量使用精簡的語言;每個指令的.發出,我都考慮到是否準確實效。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2、學習聲母“j、q、x”的音形和書寫;

3、遊戲鞏固;4.“j、q、x”與“i”的四聲調拼讀;

5、總結、開書朗讀。

首先,採用爬樓梯拿到神祕鑰匙進行比賽的方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然後用“喊出老朋友名字”的遊戲複習鞏固了“d、b、p”等聲母寶寶;授新知時,運用齊讀、小組讀、大組讀、比賽讀、男女讀、小老師領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孩子們進行大面積地操練,同時穿插遊戲鞏固的環節,讓孩子們在有趣的遊戲中鞏固新學知識。

但是,自己的課堂上仍存在缺憾,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

1、語速慢一點,動作小一點。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不能過於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不能缺乏期待和從容,需要慢慢來。我深知其中的道理,無奈自己是一急性子,做什麼事情都急匆匆的,包括上課。從容與激情的和諧並存是我追求的境界,慢一點,再慢一點!每節課有意識地去改,讓我的課堂變得優雅起來。

2、情境創設要常用常新。低年級的教學,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模式,但是情境的創設要經常更新,一個遊戲或者情境創設使用了三四次後,學生就會對它失去好奇心、失去興趣,只有不斷更新生動活潑有趣的情境模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學生,使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

3、常規訓練要常抓不懈。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所以對常規教育常抓不懈,還要抓到細節,使孩子知道什麼時侯做什麼,什麼事情該怎樣做,培養好良好的常規習慣,爲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石。

4、逐步增加課堂容量。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這期間,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抓常規,現在孩子們已經慢慢適應小學的節奏,常規也大有起色,應該逐步的增加課堂容量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着並快樂着”。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蘇教版小語第一冊《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童話形式的科普知識短文,描寫了秋盡冬來的季節特徵,告訴我們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如何準備越冬的情形。作者將秋天人格化,通過“秋姑娘”發送傳遞秋天的信息,給了我們季節變更的相關知識,自然有致,生動引人。同時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一年級學生雖剛入學,但他們的學習經歷並不是一張白紙,教師同樣要關注學習主體的自主建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本課的學習內容淺顯、有趣,學生易於學懂,教學中多次創設了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環節,組織、引導學生自主感悟。這樣以學定教,以體現新課標中所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思想。

2、朗讀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環節,閱讀教學應儘可能地讓學生去讀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開放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讀中熟悉課文、理解課文,在讀中學會朗讀,在讀中體會情感。這和新課標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3.多種課程資源並用,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環境。課中,美麗的動畫,形象的詞卡及印有課文內容的大楓葉,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身心得到陶冶,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

以下談談我在這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在近一年多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的實踐中,我嘗試採用“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教學組織方法,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然後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讓學生從興趣出發,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到課堂上充當小老師,介紹、交流、表現學習的效果,從而達到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學習效應,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情感上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不僅改變了現行的師教生學的教學模式,同時也爲學生提供一種新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生參與教學,獲得生生教學的學習效應,不僅鍛鍊了能力,還影響了全體學生,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慾望,保持全體學生興趣的持久性,教學效率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2、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蘊含了豐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在篇篇課文中,不僅包含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科學知識,還滲透了生動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秋姑娘的信》中,通過“秋姑娘”傳遞信息,表達了秋姑娘對好朋友的關心。教學中,我們也應當激勵學生關愛自然,關愛夥伴,培養相互關心的人文品格。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空洞的說教他們不能完全接受,或者似懂非懂,但如果換個方式,效果就會大不相同。教學時,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扮作秋姑娘給好朋友送信,學着秋姑娘的樣子對好朋友說說想說的話。換了個角度,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人人爭着做秋姑娘來關心好朋友。在不知不覺中,體會了朋友間的關愛,培養人文品格的教育也滲透其中。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上高年級的課文,只要認真琢磨,總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切入點,也總是能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流程,但是一年級如此簡單的課文,卻總是難以設計出能緊緊抓住孩子們的過程。這一課也同樣,第一課時學習生字,先把生字在課文中圈起來,就用了近八分鐘,然後認讀生字,雙線線上的生字用了近一節課,雖然讀的形式多樣,自己都感覺非常乏味,但是有一部分孩子的注意力正在慢慢流失。在這節課接近尾聲時,還有部分孩子不能正確的認讀這些字。於是我只好再次讓孩子們在組內進行學習,讓他們相互商量,怎樣才能更好地記住這些字。我給他們進行了示範:“‘變’字的下面部分就像一個人交叉着腿,他在做什麼呢?原來,他正準備轉過身來變魔術,所以這個字讀bian。其它的字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呢?跟小組裏的同學一起討論一下吧!”四個人一組像模像樣地開始聊起來。幾分鐘後,有的孩子開始發言了“因爲媽媽‘洗’菜要用水,所以看到這個三點水,我就知道它讀‘洗’。”還沒開始講偏旁,就有孩子會用它來記生字了,真讓我感到高興,大大的`表揚了一番,舉手的孩子更多了。“因爲‘叫’人要用口,所以我知道這個字讀‘叫’。”“‘陽’字的左邊像雲彩,右邊的‘日’就是雲彩裏的太陽!”孩子的想像真是豐富!還剩下一個“成”,這個字從形上來說,還真是不太好記,本來打算再讀一讀就過去了,可是有個孩子一直執着地舉着手。“老師,這個‘成’是‘成龍’的‘成’,想到成龍,我就認識它了!”我發出了發自內心地驚歎:“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能根據自己的喜歡的人物名字來記住我們今天學習的漢字!”看來,孩子們的潛能真是個寶庫,平時,只是由於我們自己講得過多,沒有給他們機會,在認讀漢字時一味乏味地讀來讀去,想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讓孩子們接受所學的內容,結果使得老師累,學生煩。這節課這個小小的環節讓我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下課鈴聲響了,我收拾好課本,開始整理這節課的得與失:這節課前面的內容,如將課文中的生字圈出來,自己藉助拼音讀一讀,耽誤了課堂太長的時間,這兩個內容可以以預習的方式在家裏完成,課堂上給兩分鐘的時間再來重溫一下,就可以開始認讀了。記字形可以在預習時進行思考,課堂再與同學交換意見,以此獲得最佳方案。這樣,我們課堂上的效率就能提高不少了。一年級的孩子尚沒有自學的能力,也許獨立完成預習工作還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今天的課堂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有潛力的,從現在開始手把手地教他們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養成他們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也許會將我解放出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學習抽象的拼音,接受並熟練地拼讀音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爲幫助學生儘快掌握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借鑑並運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拼音教學應把圖文、形、音三者結合記憶。

冀教版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並不怎麼枯燥乏味,原因是每一課都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兒歌。學習字母時先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興趣積極性較高,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插圖,合理利用起來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e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拼讀兒歌,小組互相幫忙,這樣學生學起來都比較輕鬆,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再出示圖畫:一隻漂亮的大白鵝。我充分藉助插圖調動孩子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看插圖、編順口溜,讓他們在快樂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準確而迅速的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

2、形近字母比較記憶。

漢語拼音是符號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筆畫組成,包括左半圓、右半圓、長豎、短豎等等。在教授由這些筆畫組成的b、p、d、q等字母時,可將這四個字母分成兩組啓發學生採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組形近字母在比較時,可以引導學生想:b—p都是右半圓,聽廣播(b)天線往上拉,潑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圓,馬蹄(d)向上帶土,氣球(q)下邊拉繩。還可同時加上手勢和口訣:右下半圓b,左下半圓 d,右上半圓p,左上半圓 q。學生在邊看、邊說、邊比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兩組字母的記憶。兩個相近字母一目瞭然,使學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講故事

講故事學生最愛聽,生動有趣,容易記憶。能夠幫助兒童在聽故事中獲得知識,形成記憶,如學習jqx和ü相拼的規則時,我就講了jqx三兄弟很調皮的故事讓學生記憶jqx和ü相拼的時侯去掉兩點。學生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憶深刻。

4、遊戲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閱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閱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閱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閱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說《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閱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閱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爲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衆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衆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小學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寫作教學:道是無情卻有情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爲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開始學寫字,我就鼓勵學生用筆去記錄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寫一兩句話,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把句子寫通順就好。寫作教學主要是“寫什麼”“怎麼寫”“如何評論”的過程。

日記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寫什麼"。有些同學不知道寫什麼,記得第一次批閱學生日記,發現竟然全班62個學生40多個寫昨天完上吃的什麼東西,結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興”。有些同學習慣了"臨時抱佛腳",白天糊糊塗塗過日子,不去注意、不去發現、不去記憶生活中一些新鮮的、使自己激動的東西,到寫的時候,咬着筆桿,不知道該寫什麼。因此,日記寫作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個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選擇一件寫下來。老師多讀一些好的日記,讓學生知道身邊發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樹木、昆蟲、玩具可以寫,讀的書、看的電視也可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要忠實記錄,社會的善、惡、美、醜也任你評說。

其次,日記教學還要教學生怎麼寫,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寫“日期、星期、天氣”,然後是正文。一年級學生識字有限,因此要求學生先用拼音寫,每天只寫一句話就行,這樣也可以幫學生鞏固所學拼音,等漢字學的多了就開始嘗試用漢字寫。

其實,一年級學生日記寫作評價是其次的。因爲只要孩子們能夠寫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夠完整的寫了,我就會獎勵小紅花。我要鼓勵學生多寫。勤於筆耕,不懈不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會"到"會",從"要我寫"到"我要寫"。一開始寫日記,一定要培養學生樂於寫日記的興趣,不要硬性規定每天一定要寫多少,但要鼓勵每天寫日記的同學,還要定期收上來批改,對一些好的日記加以表揚,讀給同學聽,讓好、中、差的同學都得以提高。我還給同學講了些名人寫日記的故事,明確寫日記的重要性。學生的每篇日記,我都認真批閱,並且每週五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與他們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揚的方法來鼓勵每位孩子,激勵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我沒有期望他們能寫得多好,只是希望他們能喜歡寫作,不把日記當作一種負擔。因此,對不寫的學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對寫的學生給予表揚。漸漸地,他們爲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都能堅持寫日記了。看着孩子們稚嫩單純的文字,即使他們寥寥幾筆,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們點點情感瀰漫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