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共15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早操》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並且有和諧韻律的兒歌,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寫了早晨欣欣向榮的景象,配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將學生帶入充滿生機活力的清晨。今天我按照引一引、認一認、寫一寫、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流程教學了這一課。現將本節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本節課的成功所在

1、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

本節課中,我讓學生自主合作識字讀文,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寬鬆、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在成功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拼音是學生獨立識字的柺杖,因此在認讀字詞前先讓他們分組複習拼音,再由拼音帶出字詞,如此音形結合,使學生對字的認知更加印象深刻。

2、引發想象,培養能力。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完《早操》後,我問學生:還有哪些小精靈早上也在做早操?是怎麼做的?孩子們的智慧之窗一下子被打開了:

戴婷:小白兔,起得早,蹦來蹦去,在陽光下做操。

微紅:小烏龜,起得早,爬來爬去,在海灘上做操。

小雪:小花貓,起得早,在院子裏做操。小魚兒,起得早,游來游去,在魚缸裏做操。

永康:小老虎,起得早,走來走去,在森林裏做操。

這次仿寫,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也讓自己更加明白:教學不能拘泥於課本,應該讓學生把目光轉向更廣闊的生活中去。

二、不足之處

1、檢測生字、詞語、句子的掌握情況時要注意“跳讀”。因爲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兒歌較爲短小,生字較少,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又特別強,到後來他們完全能按照課文的順序把生字或者詞語背誦下來。把生字從課文中單拿出來的.時候,有的學生就不認識了。這就要求我們要創設新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識字,做到真正地認識,而非機械地記憶。使他們既能單獨認識,回到文中、句中也認識。

2、應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首先,朗讀的訓練,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很多孩子在反覆朗讀之後,在那哇哇背誦,以爲越是大聲表明讀得越好。這時就要讓孩子知道,朗讀時聲音要響亮,但不是喊不是叫,也不是聲音低得聽不見。在這一階段,應當避免孩子容易出現的“頓讀和唱讀”現象,由於課文是兒歌的形式,可以適當訓練學生朗讀的節奏。這就需要發揮範讀的功效了。

其次,應注意對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除了老師說的話之外,對於同伴的回答和說話也應當認真、安靜地傾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一個獲得更多知識的好渠道。

再次,寫字習慣的培養也不容忽視,要時刻教導學生不要急着下筆,在下筆前要先學會觀察,在一定的觀察分析之後纔開始落筆,書寫時要時刻注意“一拳一尺一寸”的口訣,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因爲這些方面都是很容易被孩子忽略的。

總之,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力求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訓練中提高。但在實際授課中還存在着很多不足,我會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繼續努力、改進!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堂小學一年級語文課,講完課以後,我深深地做了反思,並及時找到幫扶我的骨幹教師曹老師,讓她幫我進行評課。曹老師不愧是經驗豐富的骨幹教師,幾句話就點出了我課堂設計中的很多漏洞。

首先,在我把圖片和對應的甲骨文貼在黑板上時,直接出示小黑板,檢查學生掌握現代簡化字的情況,而沒有一個過渡。曹老師也給我指出來了,她建議我在出示小黑板之前,先讓同學們自主學習,發現甲骨文和簡化字的異同,並指出這些字是象形字。這纔是本課的重點,而我恰恰把這一重點給忽略了,這在以後的.講課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重點。

其次,在出示卡片檢查學生掌握生字情況的時候,一味地開火車,讓學生起來讀,曹老師建議我在這個環節中,適當地點出幾個重點生字,讓學生組詞或說一個句子,加深學生的印象。

最後,在教授學生生字筆順時,沒有強調重點,一味地讓學生寫,這也是不應該的。畢竟我面對的是一羣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是一羣纔剛剛學會走的孩子,要一步一步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眼高手低。

教學設計到評課,曹老師都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和支持,並對我進行悉心指導,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在我以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在此,對曹老師以衷心地感謝!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着並快樂着”。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已經半年了,在這半年的摸索、實踐與思考中,我深深得感到:要想讓一年級的小朋友乖乖坐着聽你講課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那到底什麼才能讓他們停下來聽你講,然後很乖巧地讓你用微笑來表示對他們回答的肯定呢?

一次,我看到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有些教師都會時不時得給小朋友們講講故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這下,我茫茫然地也想試試講故事是否比上課更讓他們聽話。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在我說了這節課的內容是聽故事,小朋友們的眼睛都發光了,我心裏一陣歡喜,想着原來孩子們的興趣真是在這兒啊!難怪人家老教師都用這一招,還真管用。在聽故事的中間,孩子們那清澈的眼睛讓我看到了希望之光,靜靜地盯着你,聚精會神得聆聽着你的故事時,心裏那美啊,真是無法言語。

這一次的事件給我帶來了真正的思考,爲什麼孩子們能用那樣的精神來對待我的故事,爲什麼孩子們卻用那樣的神情來對待我的語文課堂?因爲故事有趣,因爲故事有吸引力。

吸引力——一種無形的拉力,它有一股孩子們不能掙脫的力量,所以他們被這樣的神祕之手牽着走。什麼才能成爲我的語文教學中的神祕之手呢?經過這次的感動,我看了很多網上關於這方面的信息,然後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一切有吸引力的因素,把精心準備的教學預案付諸實踐。這一次的課堂比前幾次都要好很多,但是新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從我這半年的教學經驗來看,一年級的孩子的語文課堂一定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在課上,最好能穿插幾個好聽的故事,然後把要學習的生字、詞語融合在有趣的遊戲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例說說我的感想:

(一)上課前三分鐘的吸引力首當其衝。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想在沒有多媒體幫忙的情況下,教師也可以想出令學生歎爲觀止的點子。比如在上《小小的船》時,我首先出示小黑板:“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像這樣一個簡單的謎語就會讓孩子們趣味盎然。再比如上《哪座房子最漂亮》的時候,我首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在我形象的言語帶領下,孩子們來到了一個小村莊,這時再出示掛圖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麼,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後得想要搶着說。我想此時的他們對將要學習的新課文一定不會拒絕,學習的`動力馬上就強起來了。

(二)多樣的學習方式能吸引着學生心甘情願學習。

在低年級學生中,對學習內容真正感興趣的人畢竟不多,教師還是得想方設法把學生必須掌握的東西摻合到有趣的遊戲、比賽中,讓他們在娛樂中獲得學習的動力,嚐到學習的甜頭。比如在教學拼音時,我常常會讓學生做“找朋友”的遊戲。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別拿一個聲母或韻母,下面的小朋友一邊拍手一邊唱“找朋友”的歌,哪個聲母和哪個韻母可以拼起來,就讓拿它們的兩個小朋友站到一起,下面的同學一齊拼讀這個拼音三遍。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得在玩中鞏固了拼音的拼讀。

(三)有效的肯定機制是課堂延續的動力,它的吸引力無可比擬。

小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比較容易滿足,當他或她回答問題正確時,老師簡單的一個大拇指就能讓他或她久久地激動不已。當然,要想緊緊地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還得要靠長久的肯定機制。比如在課堂上用一些可愛的小貼紙給予學生激勵,告訴他們有了十張小貼紙就可以到老師那去換一樣小禮物。而這樣的小貼紙是發給課堂上表現好的小朋友的,誰表現最好誰得到的禮物就最多,一個星期中得到禮物最多的就可以封他爲“聰明大王”。在我們班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大王,比如“認字大王”、“朗讀大王”、“寫字大王”等。這一切都是在對孩子的表現做出肯定,當孩子們不斷地被肯定、激勵之後,他們也會漸漸地變得懂事起來。

(四)豐富多彩的語言和形象生動的表演或活動是一節課的調味料。

好的教師的語言常常是抑揚頓挫、詼諧幽默、聲情並茂的。在講授中語句的停頓能引起學生的注意,語言的渲染可調動學生的情緒;優美的語言能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果,拙劣的語言會導致索然無味的結果。而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很多課文都是由兒歌改編而成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到這一點,大膽嘗試邊唱邊演的形式。小朋友們們最喜歡的就是表演了。比如說在教《影子》的時候,爲了搞清楚到底什麼時候在前,什麼時候在後,什麼時候在左,什麼時候在右,我想最好的辦法就是領着小朋友們到陽光下自己體驗一番。

(五)不同的學生要用不同的東西和方式來吸引他們。

對於這一點,我想是最難做到的。一個班中幾十個人,每一個個體都好比一朵鮮活的生命之花,他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於同一個遊戲,同一個比賽,可能這些人喜歡,而有一部分人卻置之不理;對於同一個學習內容,可能對某些人非常有吸引力,而對另一些人卻像無字天書那樣遙不可及。這樣的問題也許每一個老師都會遇到,怎麼解決成了關鍵。瞭解每一個學生及學生的相關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在特定的時間段找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定期指導和鼓勵,耐心引導和啓發都是必須做的事。

至此,我覺得要上好一節課,最最重要的就是這節課要有一定的吸引力,只要這節課有吸引力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聽你指揮。而這一點卻是最難做到的。那不但是一位教師彰顯功力的表現形式,更是每一位教師整日追求的一個目標。我想每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師都要經歷一個不平凡的磨練過程,每一位成功教師的成長都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作爲新教師,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無論是對於教材的解讀還是對教案的設計,無論是對課堂的調控還是對學生的把握都極不成熟。這都需要我們去好好學習,本着爲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鑽研,時時總結,常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課上,我先通過範讀,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我還和學生一起通過邊讀邊做動作,充分感知了月兒那種“圓圓”惹人喜愛的形象。課堂的氣氛是和諧與開放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豐富多彩的個性得到張揚,童真童趣在自然狀態下表露。

檢測生字、詞語、句子的掌握情況時要注意“跳讀”。因爲在教學中,我發現現在的兒歌較爲短小,生字較少,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又特別強,到後來他們完全能按照課文的順序把生字或者詞語背誦下來。把生字從課文中單拿出來的`時候,或組上另外的詞以後有的學生就不認識了。這就要求我們要創設新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進行鞏固識字,做到真正地認識,而非機械地記憶。使他們既能單獨認識,回到文中、句中也認識。這節課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不管以“開火車”讀,還是任意指讀,組詞讀等學生都掌握得很好。

回顧整堂課,在欣喜之餘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在讀的指導方面還是不太飽滿,有幾處當學生談得不太好時就急着請別的同學來試試。其實應讓每一個學生在每堂課都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體驗成功。讓他們豐富多彩的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健康的人格得到更和諧全面地發展。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早操》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並且有和諧韻律的兒歌,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寫了小露珠、小鳥兒、小蜜蜂珍惜時光早早起,做早操,最後一節昇華主題:啓發學生從小樹立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積極鍛鍊身體的觀念。

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我在教學設計時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興趣是的老師。尤其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老師就需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習的熱情。

1、導入新課時,我首先採用談話的方式與學生交流:今天上課與以往有什麼不同?你們打算怎樣表現呢?當學生紛紛表示要專心聽講,積極反言時,我以獎勵的方式播放了與本首兒歌緊密相關的一首歌曲《健康歌》,學生一邊感受着歌曲那歡快的節奏,一邊從歌詞中初步感受到早起鍛鍊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

2、在識字教學過程中,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早操》篇幅簡短的特點,採用聽讀的方法學習文中的生字比較快捷。學生聽力強,記憶力強,很快能背下我們重點學的第四節。在此基礎上我逐步縮小語境,由句到詞,又由詞到字,不斷地爲學生創造機會與生字見面,學生很快地熟識了要求會認的生字。這之後,我又把生字請出來,製成生字卡片,以兒歌對答的方式進行鞏固識字教學。出示一個生字:這是誰?這是起。什麼起?起來的起。

3、在重點學習最後一節兒歌時,爲了激發學生反覆閱讀兒歌的興趣,我質疑:小學生爲什麼早起做操呢?在啓發引導下,學生說出了很多早起做操的好處。於是我說:看來,這句話可真有意義,很珍貴,把它作爲禮物,你最想送給誰?咦,兒歌裏的一句話還可以作爲禮物,學生感到新鮮,興趣也就上來了,在學生把這句話當作禮物互贈的過程中,他們興趣濃厚,熱情高漲,既複習鞏固了課文內容,又培養了語感,爲後面的仿說做了一定的鋪墊。

4、在朗讀訓練中,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設計動作表演讀等都很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充分朗讀,讀中感悟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語言訓練。它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讀還可以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課文內容。

在帶着學生品讀兒歌前三節時,因爲結構相似,內容也較淺顯,無需過多的講解,我便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代講:老師範讀、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師生接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

當然,朗讀還要注意有一定的層次性。每讀一遍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讀出一個怎樣的效果。作爲老師要心中有數。最初我請學生自由讀兒歌時,只要求能看拼音讀準,讀通就可以了。接着,指名讀,老師適時指正,播放課文錄音後,再次指名讀時,要求學生做到讀得有感情。然後,師生接讀則意在幫助學生鞏固課文內容及實現語言材料的積累。最後分角色讀和表演讀則讓學生親歷其境,充分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體會角色的內心世界。從而產生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聯繫生活,拓展練習

教學不能拘泥於課本,要讓語文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把目光轉向更廣闊的生活中去。基於這個理論指導,本節課學完兒歌,我有設計學生模仿《早操》爲自己喜歡的小精靈編首兒歌,也就是仿說。因爲考慮到是一年級學生太小,知識有限,又因爲第一次接觸這種訓練,所以我是格外小心,儘可能得做到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在前面很多環節中都做了一定的鋪墊。

學習第四節時,安排學生將這句話作爲禮物互相贈送,送給誰就將文中的人稱換成同學的名字。學習第一、二、三節時多種形式的朗讀也是意在培養學生感受兒歌的韻律,語感,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

學完兒歌后通過連線題的方式回顧兒歌裏描寫的小精靈和小學生是怎樣做操的,體會其中動詞的精妙和趣味,並嘗試仿說詞語。

最後在一段舒緩優美的《清晨》樂曲中爲自己喜歡的小精靈編兒歌。

結果,學生把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都能用非常恰當的詞語,通過兒歌的形式表達了出來,是很有意義的仿寫練習。

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課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課堂上有時沒有仔細聆聽學生的回答,不能快速揣摩學生想要表達的意思。在仿說時,一名學生爲天鵝編兒歌:小天鵝,起得早,轉來轉去,在湖面上做操。當時我誤以爲撞來撞去,否定了她的說法。當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正所謂*者迷,希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變得更紮實,更有效。

四、認真反思,收穫精彩

引用於永正老師的一段話:反思吧,記下來吧,這樣,無論成功和失誤都是收穫。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爲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爲有思想的教師。讓我們在不斷反思中收穫精彩。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學習內容是“ɑi、ei、ui”。整個教學設計是先進行激趣導入,請出“ɑ、o、e、i、u、 ü”這6個老朋友,說說這是什麼音,發音時要注意什麼,然後引出複韻母“ɑi、ei、ui”,在教學“ɑi”的時候,先請小朋友看圖說圖意,從烏龜排隊引出“ɑi”的讀音,然後,師範讀,生再跟着讀一讀,師總結“ɑi”的發音方法,指名正音。本來在這之後是要請小朋友們自己認認“ɑi”,說一說發現了什麼,結果在實際教學中,這一環節沒有落實下去,一部分基礎稍差的學生就沒有很好的把握這一知識點。

接下去是進行“ɑi”的四聲教學,我是事先準備好“ɑi”的四聲,然後在課堂中貼到黑板上去,事實證明,這樣既花時間,又沒有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可能還是直接板書“ɑi”的'四聲既省時,又讓學生能在看老師寫的時候在溫故知識。

然後是拼讀練習的環節,但是由於學生對“ɑi、ei、ui”的四聲還不是很熟練,就馬上進入拼讀,導致絕部分的學生容易拼錯,甚至還有個別學生不會拼。

整堂課雖然課堂氣氛還算活躍,但是,小朋友們都處於情緒高昂的狀態,不利於知識的吸收,應該適時地控制一下他們的情緒。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在這一課中,我們初步接觸到了比喻句,在課後的練習當中也有出現一題思考題:彎彎的月亮像什麼?

本文說的是彎彎的月亮像小小的船,我們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情境感受,然後再通過問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並且瞭解到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呢,在這首朗朗上口充滿韻律美的詩歌基礎上以及學生充分熟讀課文的條件下(多帶領生朗誦幾遍課文)再來向生提問“彎彎的月兒像什麼呢?”這時生就完全能夠明白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在這樣的教學設計環節下,我們再進一步地去跟生講解什麼是比喻句,比如什麼東西像什麼東西、把一個物體或者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等等,再請生來舉例說說。最後,我之前設計的這個問題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彎彎的月亮”與“小小的船”之間加一個什麼字可以變成一句話呢?——(像)這時候就可以讓生明白到比喻句的幾個好處了,比如比較生動,使得語言更加地準確具有更大的說服力感染力……

由於年級特點,一二年級的學生對比喻句的'本體、喻體以及比喻詞都不大明白。但是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卻經常都在接觸比喻句,比喻句已經在低年級學生日常生活的口語中了。低年級主要是通過朗讀指導讓學生積累到更多的優美詞句,由此有助於他們在日後去學習並且真正運用到更多方面去。在讓學生朗誦以及熟讀成誦這些詩歌的過程中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第一課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饒有趣味的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美麗的山村風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數字鑲嵌其中。在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觀察課本插圖,說說插圖裏都畫了些什麼,然後引出課題《一去二三裏》,接着請他們讀一讀童謠,用鉛筆圈出本課的生字。因爲一到十這十個數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經認識了,因此教起來沒有耗費太多的時間,比較順利。而就童謠本身來說,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已經能背誦,但存在朗讀拖沓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及時進行了糾正,不過效果不是很好。看來,這是一項需要時間慢慢來的工作。就整篇課文來說,我認爲難點在於字的書寫。孩子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書寫是從這節課開始的。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後,我指導孩子們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麼樣的,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並告訴他們字不要寫得“頂天立地”。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對寫字還是很有興趣的,一筆一劃寫得可認真的。有的孩子認爲自己字寫得不夠好,就一直擦,直到寫得自己滿意了爲止。對這樣的孩子,我及時進行了表揚,同時告訴他們一筆一劃看清楚,找準位置再寫,這樣就不會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裏》這節識字課就這樣上完了。從整體來所,條理比較明晰,結構也相對較爲完整,但是我也發現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學過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還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紹課文時,可以講一個小故事,讓孩子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課文中,而不是單純地爲識字而識字。“繪聲繪色”地上好一堂課,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第二課

《口耳目》學生在上語文課的時候,如果老師說我們來用數學知識學語文,或者是說來畫畫、唱首歌等,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被吸引過來,表現出很大的興趣。課程和課程之間,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語文這門課程又是和生活緊密聯繫的,有很多內容都是可以和別的課程相聯繫。比如在認識一到十的數字時,在鞏固的時候我就做一個數學小遊戲,讓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把得數找出來,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比開火車或者指名讀好濃多了。

第三課

《在家裏》作爲第一堂課跨越式課例展示,課前我作好充分準備。我認真備課,根據本課教學要求和教材特點,我是這樣安排這堂課的:一、創設情景,學生介紹自己的畫。二、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三、學習本課生詞,按:圖──拼音──漢字的順序出示。選詞說話;認識三個偏旁扌、氵、糹,四、讓學生進入跨越式平臺。從實施教學的方案來看,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較活躍,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第四課

《操場上》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復現生字,開火車、比賽、玩拼字遊戲、貼圖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些活動中又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腦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學生始終處於興奮之中,學習熱情高漲,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覺認識了這些字。 注意力難以保持是一年級的年齡特點。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學中要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的樂趣。這樣教識字,學生學得輕鬆,愉快,不是把識字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教師的建構主義思想、人本教育理念蘊含其中,體現了個性化教學的本質特徵。

第五課

《畫》是一篇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教學時,我緊扣畫中的內容,讓學生看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當學生對圖中內容熟悉後,我說“山”,讓學生找到相應的詩句,畫出來,讀一讀,並圈出“山”;我說“水”,讓學生找相關的詩句,當學生找到“近聽水無聲”,讓學生說說爲什麼水會沒有聲音呢?從而不斷的讓學生揭出謎底。在說到意思相反的詞時,也許是學生對詩句不夠熟悉,我發現學生中能找到3對反義詞的同學不多,師生一起探討後,我引導學生找一找生活中意思相反的詞,學生的積極性倒是蠻高,說出了好與壞,高與矮,胖與瘦、美與醜等相對的詞語,課堂中出現了一個小高潮。

第六課

《四季》1、教師的欣賞與鼓勵,可以生成學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2、正因爲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纔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3、這裏創設了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這樣不但讓學生產主了新奇感,而且運用了所學語言。

第七課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它主要通過對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色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以學生爲主體,依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愛好,儘可能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感受,把學生帶入江南美麗的風光中,感受江南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語言。在學習“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時,我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來幫助理解詞語。在教學中我重視朗讀,讀中感悟。其實一年級的孩子剛剛接觸課文,別看這麼短的兒歌,有些孩子要讀上好幾遍才能讀通順。在學生理解了字詞、理解了課文後,我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採取自讀、自背,小組內讀、背,等多種方式,有很多同學學完課文就會背了,而且很輕鬆,效果非常好。

第八課

《哪座房子最漂亮》本課認識一個偏旁“草字頭”,學會7個生字和會認9個字。在7個生字中,要重點指導讀準“青、前、香”的字音。9個認讀字要讀準“座、哪、房、最、亮、窗”的音,在記字形方面,可以利用熟字,筆畫筆順記字形。1、用比較的方法,觀察圖畫,讓學生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讓學生指指哪是小學堂。2、讓學生觀看過去農村破舊房屋、矮窄門、小低窗、房前房後樹少草多的錄相。讓學生在比較中明白小學堂爲什麼最漂亮。

第九課

《爺爺和小樹》 這一課在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動畫現情境,語言煽情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自己比較滿意:那就是在讓孩子們看動畫的時候,我問:這西北風怎樣啊?他會對小樹說些什麼呢?你覺得小樹怎麼樣啊?(很可憐),小樹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你看着一切,你想爲小樹做些什麼呢?當孩子心地裏那柔柔的溫情被形象的畫面,老師的語言撩撥起來的時候,我不失時機地說:別急,有位老爺爺看在眼裏,疼在心裏,他來保護小樹了。他是怎麼做的?這樣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朗讀起課文來。後來,又讓學生想象說說,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又會怎麼說?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學習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思維格外活躍,語言生動,想象合理又充滿着親情,讓人感動。這是一堂情與理交融的課。孩子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薰陶和人性的教育。文以載道莫過於如此。

第十課

《靜夜思》 在教學《靜夜思》這首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熟背了這首古詩,因此在別的同學朗讀時,一部分同學根本不認真看書中的每一個字。當我把書中要求會認的字找出來時,一部分同學卻不會讀。

這就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在幼兒園先學這些知識,是弊還是利。於是我把這首詩抄到了黑板上,強迫他們在聽別人讀古詩時,認真看古詩中的字。經過長的培養,我想:他們一定會養成好的聽課習慣。

第十一課

《小小的船》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激發學生認識情感、激活學生認字思維,從而讓學生找到識記的方法和樂趣,在樂趣中識記、主動識記。首先,讓故事激發興趣。我在開課時,設計了謎語激趣引入。在開課環節,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開課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一下就抓住了學生的心,調動了他們的興趣。

第二,注重識字教學。學生一開始就對課堂產生了濃厚興趣,抓住這個機會,我們利用設計好了的各種認讀識字的形式將知識點更好的傳授給學生。首先要學生對本課的認讀生字有個初步的認識。例如通過自由朗讀、點名朗讀、齊讀課文等形成學生對生字的音和形有整體的感知。學習生字,我不是一味地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記字形,而是預設了幾個教學點,“坐”字用猜字謎、反義詞(坐對立)來幫助學生釋義,學習“彎”字,我演示了偏旁“弓”的變化過程,幫助學生記形。鞏固生字環節,我用了遊戲“摘星星”,學生興趣濃厚,效果非常明顯。

第三,練習想象說話。在本課教學中,我還不失機會地積極開擴學生的想象空間。我設計的“彎彎的月亮像什麼”、“彎彎的事物有那些”、“藍藍的天空像什麼”、“閃閃的星星像什麼”等問題,並讓學生想象“你坐到月亮上,會看見什麼?”讓孩子積極投入了想象和思考,並鼓勵他們踊躍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學生對課文內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十二課

《陽光》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怎樣讓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呢 我設計的是在識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想象,比較,做動作等方式,去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理解,體會陽光的真正美好與寶貴.教學中緊緊圍繞陽光給大地及人們帶來的美麗與歡樂,來表現陽光的寶貴,學生理解起來淺顯易懂.又通過蒐集的課前資料,去了解陽光的一些課外知識,即幫助理解了課文,又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這節課下來,整體來說效果還好,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識字部分有些拖拉,以至指導寫字過程中時間有些緊張,在理解重點詞時,引導得不夠到位,以至學生沒法領會,回答不到點子上,最後忍不住自己講出來了,以後,我會吸取經驗,多請教老教師,討教些好的經驗方法,讓自己的教學能夠更上一層樓.

第十三棵

《影子》1、在教學中,我注意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

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緊密結合起來,調動了學習熱情,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小組的學習交流,學生解決了問題,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

3、自主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質疑,更有效地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培養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它不僅讓孩子由被動學習轉爲主動學習,而且激發起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激活了課堂教學氛圍。

第十四課

《比尾巴》開始上課,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六個小動物,讓孩子們當裁判來評評動物們的尾巴,同時也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孩子們躍躍欲試,很快能猜出來,這樣的情境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是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讓學生說說你有什麼方法學好這些生字,同桌之間互相交流,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這樣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比如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生字“巴、把、公、鬆”放在一起,讓學生髮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爲此,在朗讀指導中,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同時注意穿插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開火車”讀、男女生對讀、師生合作讀、邊讀邊表演等,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兩點:一是在指導朗讀時,有些亂,層次性不夠強,沒有落到實處。二是課後拓展部分,從課堂實效性來說,花的時間較長,意義不大,我經過反思覺得安排背誦會更有效。

第十五課

《比一比》識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是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低年級的識字、韻文教學也是首先研究教材,把握重難點。然後圍繞識字的重點確定教法、學法。在“比中學,學中比”,體現了本課的特點,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 語文課堂應是情趣和夢幻的棲息地,這學期我自己也感覺課堂上嚴肅有餘而活潑不足,忽視了兒童的情感需要。課後,我強烈地感覺讓課堂充滿情趣,不僅是低年級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內在的要求。語文生來就是爲着放飛兒童的夢想而存在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激發孩子無窮的想象,一個個漢字連綴起來那就是一片放飛的天空

第十六課

《自選商場》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我對學生進行了如何說完整話的滲透與指導。而且效果不錯,表面看沒有什麼缺憾。但是當課後學校領導進行監控時我才發現,自己在課上只注意了對學生順向思維的訓練。因此,當問到什麼是日用品時,學生就不會順着這樣的問題說完整話了。可見缺少逆向思維的訓練。導致學生只會按照教師的訓練直來直去地說話。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可塑性比較

大,教師向什麼方向引導,學生就會向什麼方向發展。因此,教師要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成爲拓寬學生思路的指引者,另外,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完整性,善於聽學生說話,時刻引導學生說完整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得到訓練,確實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第十七課

《菜園裏》這篇課文有十幾個要求認的生字,我想方設法讓所學生字和學生多見面,先是讓孩子看蔬菜圖片(圖片上有蔬菜名稱和拼音)說說你認識的蔬菜寶寶名稱,再讓會認的小朋友帶大家認讀,這是第一次和生字寶寶見面。再是讓同桌藉助拼音讀蔬菜名稱,再開火車認讀蔬菜寶寶名稱。認讀後去了拼音再認,再從這些蔬菜名稱中出示生字,讓孩子互相交流記憶方法。然後是學生齊讀,集體交流識字方法,孩子用加一加減一減,記筆畫等辦法來說自己的認字法。接着請同學們指名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這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多次與生字詞見面後,很自然地記住了,教學效果較好。如此生字教學體現層次性,遵從一年級學生識字的特點,“認得快,忘得快。”這麼有層次有梯隊,通過反覆訓練,紮實識字,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自主識字意識學生對生字的認記一定能得到鞏固。

第十八課

《日月明》這一課將多個會意字,串編成了一篇小韻文,這麼多個會意字,學生們會理解並記憶嗎?

我帶着自己畫的簡筆畫走進課堂,學生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他們有的說:“‘日’很亮,‘月’也很亮,那‘明’就更亮了。”在學習“鮮”的時候,學生說:“‘魚’肉很好吃,‘羊’肉也很好吃,‘魚、羊’在一起就更好吃了。”“滅”字學生會說:“‘火’上蓋牀被子就滅火了。”

我想,作爲一名教師要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我們要學會向書本學習,學習理論,開闊視野,尋找解決辦法後,再回到課堂。因而,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太少了,我還應該加強學習,多讀書、多積累,以滿足教學需要。

第十九課

《我多想去看看》一,本課注意了讓學生讀課文後,讓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引導,有些學生能較好的提出問題。例如,他們想去哪裏看??看什麼?天山什麼意思。這樣從學生問題出發,避免了課堂煩瑣的分析,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這樣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吸引了學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由於本課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說的願望,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了說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練習,學生說得不錯,有的孩子說,他要去天上看看那裏的月亮,有的說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說要去太空??很好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這樣的訓練也是幫助學生逐漸從口語表達向書面語轉化的一個好途徑,這種模仿說使他們很快掌握、瞭解一些意思該如何表達。

有了好的課文,一些訓練,一些感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端午棕》是以兒童的口吻生動地向我們介紹了糉子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對閱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會用恰當的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學設計有感情朗讀課文時,讓學生走進文本,引導學生從讀入手,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識字,在讀中與生活實際相融合。

端午糉對於孩子們並不陌生,但是端午節孩子們就不是很熟悉,課前我從我國的傳統節日導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沒想到效果真是好極了。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詞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如“總,念”兩個字,因爲它們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記憶,“肉”,可以採用猜謎語的方式,“糉、端、據”可以採用“加一加”或者是換偏旁的'方式,總之,只要我們樂於動腦,就一定能把漢字記準確,記牢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領者,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通讀課文時帶着問題去讀書,採用圈一圈劃一劃的方法,讓學生動嘴動手,掌握學習方法,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接着讓孩子們在朗讀長句子,我先讀,起一個示範帶頭的作用,然後讓學生讀,鍛鍊他們的聽力和反應能力,孩子都很積極的配合,耳朵聽,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很能體現作者對端午糉的喜愛之情,因此,在朗讀時,注意引導學生仔細體會,然後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這樣就巧妙的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角,即培養了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讓學生知道了學習語文的方法。

但一節課下來,我總覺得學生還是不能深入文本,朗讀時感情還不夠充分,這與孩子們的預習不夠有關,因此,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效的課前預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昨天第一節課,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第6課jqx。學生的學習狀態非常好。這節課的教學步驟簡單明確,主要採用的是學生自學的方式,孩子們學得興致勃勃。

我先是在黑板上畫出了與本課相關的三幅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學習jqx的音和形,學生們頓時興趣大增,我按順序先讓學生說說三幅圖上畫着什麼,學生能完整地作答了。因爲班裏大多數孩子上學前都學過拼音了,所以,在這個環節我把側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練習語言表達上。也因爲知道學生對拼音字母的學習都有基礎,所以,接下來我鼓勵學生做小作家,做小觀察員,做小老師,讓學生看圖自編順口溜來記憶聲母jqx的'形,讓學生仔細觀察jqx在四線三格中的書寫,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做我的小老師,教我寫jqx,帶領全班同學進行書空練習。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得特別帶勁兒,課堂上發言踊躍,紀律也特別好,表現欲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自學結束後,我要求學生先進行書上的字母描紅,然後再在作業本上把jqx各寫兩行。孩子們寫得很認真,教室裏非常安靜,接下來我們進行了jqx與單韻母相拼的兩拼音和三拼音的拼讀練習,也是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帶着學生讀。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使課堂教學進行的很順利。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水平,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個人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對所學內容興趣盎然,樂於探究。對小學低年級而言,有效地組織小遊戲,有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當始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及時給與網絡延伸,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知的平臺。

當然,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形式及方法比較單一,低年級兒童最喜歡是遊戲、比賽等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還需有的放矢地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第二:識字教學中,沒有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學生在生活中的識字。

第三:教學中,還要多鼓勵學生質疑,因爲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應該從一年級開始培養。冀教版一年級教學反思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一年級教學反思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直面缺憾會使自己更真實,學會反思會使自己更完美。只有勤於反思,纔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缺點,使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爲下一步教學的能力。

在教授《“j、q、x”》時,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訂爲:

1、學會“j、q、x”3個聲母,讀準音、記住形、能正確書寫;

2、學習“j、q、x”與“i”的四聲調拼讀。

在備課時,每個問題的提出,我都儘量使用精簡的語言;每個指令的發出,我都考慮到是否準確實效。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5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複習舊知;

2、學習聲母“j、q、x”的音形和書寫;

3、遊戲鞏固;4.“j、q、x”與“i”的四聲調拼讀;

5、總結、開書朗讀。

首先,採用爬樓梯拿到神祕鑰匙進行比賽的方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然後用“喊出老朋友名字”的`遊戲複習鞏固了“d、b、p”等聲母寶寶;授新知時,運用齊讀、小組讀、大組讀、比賽讀、男女讀、小老師領讀等多種朗讀方式讓孩子們進行大面積地操練,同時穿插遊戲鞏固的環節,讓孩子們在有趣的遊戲中鞏固新學知識。

但是,自己的課堂上仍存在缺憾,還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

1、語速慢一點,動作小一點。教育是一門“慢”的藝術,不能過於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不能缺乏期待和從容,需要慢慢來。我深知其中的道理,無奈自己是一急性子,做什麼事情都急匆匆的,包括上課。從容與激情的和諧並存是我追求的境界,慢一點,再慢一點!每節課有意識地去改,讓我的課堂變得優雅起來。

2、情境創設要常用常新。低年級的教學,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模式,但是情境的創設要經常更新,一個遊戲或者情境創設使用了三四次後,學生就會對它失去好奇心、失去興趣,只有不斷更新生動活潑有趣的情境模式才能吸引住低年段學生,使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

3、常規訓練要常抓不懈。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所以對常規教育常抓不懈,還要抓到細節,使孩子知道什麼時侯做什麼,什麼事情該怎樣做,培養好良好的常規習慣,爲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石。

4、逐步增加課堂容量。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這期間,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抓常規,現在孩子們已經慢慢適應小學的節奏,常規也大有起色,應該逐步的增加課堂容量了。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比尾巴》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組內互觀課,課前我上網查資料、精心製作課件,並讓學生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蒐集。爲了一上來就能老老的抓住學生的視線,我採用了提問式引入:今天大森林裏有很多小動物聚到一起要舉行一場特殊的比賽,你們猜什麼比賽?學生齊聲回答“比尾巴”,這時我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質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學計劃順利的進行着。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後,我引導他們: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比賽了?學生爭先恐後的回答,一個都沒拉下。爲了鼓勵學生,我靈機一動,請學生充當小評委來宣佈了參賽選手名單,學生興趣高漲,特別是當上小評委的學生更是神氣十足、像模像樣的,一副資深評委的派頭,看着他們,我的心裏有說不出的愉快。這時,我又適時拋出下一個問題?比賽就要開始了,第一個比賽項目是什麼呢?屏幕上出現問句:“誰的尾巴長?”在學生搞清什麼是問句後,我先讓學生自己試着讀讀,並進行了範讀,可當讀到“誰的'尾巴好象一把傘?”時,有些學生怎麼也讀不好,並且“傘和扇”分不清,我有些灰心,也有些急,下面坐着聽課老師,我不敢戀戰,趕緊進行下面的教學內容,指着板書帶着學生以各種形式朗讀這首兒歌,其實也是看似熱鬧,實則蜻蜓點水。因爲我要多留些時間給後面拓展的內容,那可是我自認最出採的地方。學生們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後面拓展的部分發揮的很好,很熱鬧,也顯現出了他們豐富的課外知識,但上完課後,總覺得有些美中不足,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讓我一直耿耿與懷。在新大綱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句話反覆提出,在各年級段都提到。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讀的技巧,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爲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秋天》是一首詩歌,採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在課前我先帶學生看校園內的秋景,看石榴,聞桂花。課上引導學生與實際秋景聯繫起來,學生進入情境,在品詞析句時,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從而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但是課上學生情緒沒有我預期中的'飽滿,怎樣讓學生真正理解“撿一片黃葉悄悄地珍藏,”激發起學生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美。

我請學生課後去採集落葉,通過觀察五寶(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看:落葉的顏色,形狀,蟲咬的洞洞,葉脈,裂痕等;聽:風搖樹葉的聲音;聞:樹葉的味道青草味、臭味、太陽的味道等。嘗:香、澀、苦;摸:光滑,刺手,軟軟的。再想象樹葉會落到哪兒,去幹什麼?學生的奇思妙想充滿童趣——也許會落到小河裏,變成螞蟻的小船,螞蟻高高興興地去遠方旅行;也許會落到鳥窩裏,成了小鳥的被子,小鳥感到舒適又溫馨,在甜美的夢鄉中乘着樹葉飛毯去追尋太陽升起的地方;也許會落到小姑娘的家門口,小姑娘撿起來夾在書頁裏,變成書籤。小姑娘時不時地翻開書來欣賞……

在秋天的背景下,藉助秋風、秋雨、秋陽,秋天植物的特點清晰地現秋天的美。適時地加入一些小動物,例如一隻螞蟻、一隻蜻蜓,這些植物便多了情感色彩哦!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景物可以結合進來,爲描寫植物服務,例如蟋蟀不再嘹亮的歌聲、流水帶走飄零的落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