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6W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

本人在設計這一課的時候,我的目的就是想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童話氛圍,使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不僅讀懂課文,讀出感情,還能在讀中領會課文的含義,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的朗讀,並能從青蛙、松鼠、蒼鷹身上學會一些可貴的品質。

第一部分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體會到青蛙想看大海這個願望的迫切和看大海的艱難。蒼鷹在整個故事中是一個引導者,是它給青蛙指明瞭道路,也是蒼鷹讓青蛙明白了現實情況的艱難,從迫切的失望變成了失望的情緒。在教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讀書、品味語言文字、觀察插圖、體會人物心情來理解青蛙整個情緒轉化的過程,明白青蛙看海是一件很難完成的心願。爲後來的看到大海奠定基礎。

第二部分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一個部分裏青蛙遇見了松鼠,而松鼠就是青蛙理想的實踐者,是它帶領青蛙最終登上山頂,也可以說沒有松鼠的鼓勵和幫助,青蛙是不可能看見大海的。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去讀一讀青蛙和松鼠的對話,在讀懂的基礎上,我安排了角色扮演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在青蛙和松鼠的角色中轉換,在跳的`過程中讓“小青蛙”體會到累和艱辛,想象他們所遇到的困難,堅定他們絕不放棄的信心。

課堂每一個部分的教學,都重視了詞句的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動腦、動嘴,還動手寫一寫,真正做到了讀、說、寫一體,完成了語文課所要達到的目標。

課堂效果證明,孩子們學得輕鬆快樂,他們體會到了課文語言背後所蘊含的東西。當他們最後看到大海的時候,通過讀和說體會到實現理想的快樂並能對大海說幾句讚美的話。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1、童話的“童”趣體現得不夠;2、小青蛙那種堅持不懈的努力精神強調得不夠;3、課文的訓練點挖掘得不夠。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2

20xx年3月19日上午第一節,在學校多媒體教室我做了一節公開課《美麗的地球》(第一課時),薛校長、劉校長以及11位教師參與了聽課活動。

《美麗的地球》第一課時,我設計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在讓學生掃清生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進一步練習旁批,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課前我在學情分析的時候發現很多學生都認爲課文的第4—7自然段介紹了地球的科學知識,而忽略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課文第三自然段是通過地球的顏色來描繪地球的美麗,是從顏色的角度來介紹地球,也屬於地球知識的範疇。爲了便於學生理清課文思路,也便於第二課時對學生進行“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保護地球”思想教育奠定基礎,我就以課文第三自然段爲突破口,通過各種手段,比如欣賞圖片,有感情朗讀訓練等來感受地球的美麗,讓學生明白這一自然段是通過地球顏色來表現地球的美麗,來介紹地球科學知識的;緊接着我讓學生了解文章還給我們介紹了地球的哪些知識,然後我讓學生分組研學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通過研學,學生就很容易理清課文思路了:第一、二自然段是寫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但我們對地球卻知之甚少;很自然地引出對第三——七自然段地球知識的介紹;瞭解了地球知識,最後第八自然段就得出了一個結論“只有一個地球”。這樣安排,課堂思路清晰了,學生學習起來也不會感到枯燥,就輕鬆容易了。但由於自身素質及準備不充分,教學思想及教學能力的侷限性,以及對學情缺乏足夠掌握,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課堂效果不盡人意,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旁批做爲一個教學重點,只有佈置沒有反饋,難以掌握學生旁批的情況,有些流於形式,如果旁批的訓練放在第二課時,效果就會好一些。

2.課文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但在教學設計上並沒有體現出來。

3.課堂的各個環節都是老師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學生缺乏自主能動性,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結束後沒有檢測課堂教學效果環節;導課也沒有結合課文具體內容,顯得空洞,缺乏目標性、引領性。

4.由於準備不充分,對學情缺乏足夠的瞭解,整節課前鬆後緊,出現拖堂現象。

通過這一節公開課,讓我意識到自己教學操作上的侷限性,今後一定不能固步自封,一定要走出去,絕不能做井底之蛙,要多向優秀教師學習,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等手段,來多領悟教學怎樣去實際操作,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在教學能力方面會不斷得到進步和提高的!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3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覆思考後,現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爲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佈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於不少學生的作業也做了,但是質量不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佔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降低。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後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爲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於對教材較爲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課。

四、重視師生關係,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餘,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麼時候應該寬,什麼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4

這幾天,心裏一直在想那節語文課,總是覺得無名的失落中還夾雜着些許的幸運。失落的原因在於自己沒有享受那節課的教學,孩子沒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些許的幸運是,得到了老師的幫助,讓我真正懂得了,課堂上的老師和學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該是一種讓人很嚮往的心境吧!《廬山的雲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於是乎,也做了課件,圖文並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並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裏面,這些都是爲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麼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課後,反思着的同時聽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師對自己提出的意見。

她首先讓自己說說,如果再上這樣一節同樣的課,現在又會怎麼去上?當時說了許多,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許多的不盡人意。自己的一番話說完,汪老師開始了她的點評: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課文,淡化知識教學,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美。在讓孩子體會美的課文內容時,可以通過老師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語言和圖片去繪聲繪色的描述,這樣孩子同樣可以感受到美。當然,汪老師說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從她的點評中,我切身體會到,感受美,是這課的關鍵所在。

從各方面去感悟課文內容,想盡方法去讓孩子體會到美。曾經自己好像寫過關於教師帶着怎麼樣的情緒上課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的反思,今天同樣要進行反思,如果當時自己帶着一種美的心境去上課,也許課堂上的孩子會享受到美;如果當時自己享受着教學的快樂,也許孩子也會享受着學習的快樂;如果的如果……那一節課,已經結束了,可反思沒有結束,恰恰是另一個階段反思的開始,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去享受着課堂上的學習,包括課堂外的學習?!教師享受教學的同時孩子享受學習,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種課堂氛圍,努力着!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5

昨天我講了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第11課《天上的星星》的第二課時。這篇課文描寫了繁星滿空和月明星稀的景象,刻畫了一羣孩子天真童稚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星星的喜愛之情。

我把整節課分爲三部分來講,一是檢查第一課時學習情況,即本課的生字和詞語掌握情況及課文主要內容的檢查。孩子們掌握的較好。第二部分是出示小組交流合作內容,讓小組討論兩個問題一是課文描寫了天空中怎樣的景象?找出有關語句畫出來,在小組內感受一下,可以旁批自己的.感受。二是課文哪些部分寫了繁星滿天的景象,哪些部分寫了月明星稀的景象?找出來在小組內交流。可以通過朗讀來展示,可以旁批自己的感受來展示,可以通過分析語言文字上的特點來感受。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真正的深入到課堂中去討論問題。通過一組組同學爭先恐後的發言,找出了課文中關於表現孩子們對星星喜愛之情的句子。並且從語言運用上也分析了句子的修辭手法,學生學得較好。只是在時間安排上不是很得當,用時間多了點。以至於月明星稀部分也沒有講。我想放在下節課去講。

每講一次課對自己都是一次提高,課堂上覺得自己還是缺乏整體駕馭課堂的能力,對於課堂上的預設內容沒有備課備到位。今後多聽名師課,多學習,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能力。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6

教學《可貴的沉默》中,有這樣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想象沉默中的孩子們會想些什麼,我原以爲孩子們會說出很多精彩的話,可是隻有寥寥幾個同學舉手,答案也很單一,無非是認識到自己做的不好,覺得自己很內疚,認爲應該給父母祝賀生日,這些想法當然是對的,可是這些答案卻沒有真實的反應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並沒有將課文中的孩子與自己聯繫起來,這樣怎能更深入的理解課文的內涵呢,即使理解了我想也是膚淺的。那麼怎樣能讓他們真正的走進課文呢,我想在提出這一問題時,也可以像文中的老師一樣作個調查,問問孩子們是否也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否也向父母祝賀,有些孩子可能也會沉默,在沉默中他們的想法可能會更真實,更能反應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更能理解課文中孩子們沉默的可貴。然而,這樣一個簡單的設計竟被我忽略了,預想的`高潮竟這樣平淡無奇。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流動的時候,知識才能促進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說情感是閱讀的靈魂,凝聚着作者生命情致的作品需要讀者主體情感的積極投入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在指導導學生朗讀興奮和沉默的句段時,孩子們由於缺少自己的獨特體驗,所以沒有體現出個性化的朗讀,沒有與作者產生共鳴。其實這篇課文學生應該學的非常有興趣,學生也應該很容易進入文本,學生也應該和課文中那羣孩子一起受感動,心情也應該和文中的孩子一樣,可是同學們讀起來卻沒有那麼有滋有味,我想,作爲教學主導的我在指導孩子入情入境的朗讀上還要多下功夫。

在本課結束時,我還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對身邊的爸爸媽媽說說心裏話,這個環節其實也應是個情感的高潮,可是孩子的回答太侷限了,除了好好學習報答父母就沒有別的話要說了,難道這就是這節課孩子們的收穫嗎?我有些失落。文中的老師找到了蘊藏在孩子心中極爲可貴的東西-----用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關愛父母,而我呢?還將繼續尋找。下課後,我也在沉默,這個沉默也是可貴的,它讓我在今後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多鑽研教材,加強學生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7

《迷人的秋色》是上海市二期課改小學語文新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讀課文了解內容的第三課。課文寫秋天主要是通過山窪裏的瓜果來反映秋天的收穫,讓學生了解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課文的第二部分寫得最充實,特別是這些瓜果的色彩、質地、形狀都一一作了描寫,使學生能聯繫生活,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繫學生、教師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目標一在於知識點的落實。課文中“燦、爛、固、使、柿、簡、直、帥、澄、透” 10個生字,大部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繫比較緊密,這10個生字要讓學生讀準字音,並在課文的語言環境及實際的學習環境中正確認讀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五個字要求寫的,繼續重視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的指導和訓練,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目標二,學生經過一學年的朗讀訓練,已初步瞭解朗讀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能讀出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目標三,是通過學習課文,滲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引導。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的情感。目標四,練習說話,初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二年級學生仍然以形象思維爲主,抽象思維爲輔,所以他們的思維、想象都需要一定的支撐點,從注意上看,無意注意佔主導,所以課堂教學中採用媒體教學,儘可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學生對識記生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還學會了查字典。他們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拼音讀物的能力,但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讀出感情還需指導。

通過學習實踐,學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教學中繼續用小組學習等方式加以培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主動體驗,在不斷的參與過程中,主動性、創造性才能進入最優化的境界。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體驗與情感的變化,始終把情感置於閱讀的首位,把喜愛,興趣當作閱讀的入門嚮導。課一開始,以學生熟悉的畫面來引入課文,很自然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聽聽錄音,讀讀課文,帶着問題閱讀。教師在學生的讀讀說說中,不斷調動主題積極的個性化的閱讀動力,使課堂書聲朗朗。 《迷人的秋色》教學反思

語文課,重在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利用多媒體課件、課文內容爲學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解到運用的橋樑,引導他們將課文內容與生活經驗聯繫,大膽地展開聯想,把學會的課內外知識活學活用,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語言積累內化爲語言能力。

本課的教學分成六個環節在課堂中實施。課的開始看圖引入,揭示課題,很自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環節,先聽錄音,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要求,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藉助拼音讀通課文,是爲了讓學生藉助音節在讀文過程中讀準生字的讀音,從而鞏固拼讀音節的能力。在學生讀通課文後,進入學習課文環節,這一環節是課文的重點部分,通過找出自己喜歡的描寫瓜果的句子,組織學生通過朗讀理解,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說一說,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把課文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良好的說話習慣。在指導書寫環節,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執筆與書寫姿勢的指導與訓練。同時,教師自己在書寫中應重視示範指導與書寫質量,讓學生養成先觀察後落筆的寫字習慣。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自己在教學過程有兩點收穫:

(1)在聽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味地老師講,學生聽。待老師把課文講完了,有的學生還不會讀課文,甚至不知道課文究竟寫些什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尋根到底就是學生課文聽少了,讀少了。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是說,多聽、多讀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聽讀訓練,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聽和讀的過程中,收到了很好的聽讀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內容。

(2)在教學中,憑藉教材,引導語言實踐活動。要抓住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利用一切機會,以課文空間爲“實踐活動樂園”,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課文中,作者常常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這就爲孩子大大開闢了創新的空間,學生也樂意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創造、想象。這不僅給教學增添了“樂學”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8

在《釣魚的啓示》一文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真實地再現了詹姆斯十一歲時的一次釣魚經歷:在離允許釣魚還差兩個小時的時候,詹姆斯意外地釣到了一條10公斤的大鱸魚!父親要他把鱸魚放回水裏去,他大聲抗議。由於父親態度堅決,他最終雖然不情願也只得無可奈何地把大鱸魚放回了水裏。本文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經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爲,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小詹姆斯最終把魚放回了水裏,遵守了釣魚的規則,這是他父親嚴格教育的結果。不難設想,假如當時父親默許甚至贊成小詹姆斯把魚留下,將會有怎樣的後果。詹姆斯的父親的.確是一位遵守規則的好父親,他不爲暫時的利益所動,而是毅然決然地命令孩子把魚放回水中――他不但自覺遵守規則,並且教子有方。

教學《釣魚的啓示》中,我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假如詹姆斯的父親默許甚至慫恿他把魚留下,你認爲這樣做行不行?這樣做會對小詹姆斯產生什麼影響?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後,又將問題進一步引向深入――類似的問題你也許遇到過吧?你和身邊的人是怎樣對待類似問題的?你此刻怎樣評價他們或自我當時的行爲?對上述問題的討論,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回答。這些回答或許並不完全發自內心,有的或許只是隨聲附和。可是我想,這些問題必須能夠引發他們對自我生活中經歷的類似問題的思考。這種思考或許尚不成熟,或許不能立刻改變其固有的價值觀,但他們必須能經過這樣的思考把課文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逐步養成在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長此以往,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必定會大有裨益。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還將不斷尋找課文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盡力開掘課文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時也不避諱其中的假、惡、醜,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對自我進行反思,對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反思,養成“吾日三省吾身”的良好習慣。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9

“少教多學”的含義很簡單,但要做好則需要注意很多事項,難度不低。教學本來就由“教”和“學”兩部分組成,但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太過注重教的部分,讓學生自己學習的部分太少,這就是常見的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然而,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沒有發現它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傷害,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光有知識上的積累,沒有能力上的提升。小學教育不僅僅是爲了促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知識,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基本的學習能力。

一、“少教多學”的益處

“少教多學”改變了教與學各自所佔的比重,突出了學生自己學習的重要性,將兩者的關係重新定位,更加重視學生的個體性。“教”是爲了讓學生獲得知識,“學”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但前者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思考的過程,產生的記憶不牢固,理解不透徹。而且,教學效果主要看學生上課聽講的認真強度。如果有學生喜歡開小差,則他和其他學生的差距便會越拉越開。而少教多學的模式中,教學的中心是學生,要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需要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來掌握各章的知識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教師只顧對自己教學內容的講解,使得這部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累積而被遺留了下來,成爲學生的知識短板。而如果以學生的學習爲主,自然講課的時間就會相應的縮減,學生的問題也能夠及時的得以解決。所謂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是促使學生成爲了教學的主導者,使得學生可以有更大的學習自由度,不再侷限於教師安排的內容。這樣,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得到很好的保護,非常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因爲傳統教學模式帶有很強的強制性,會讓學生感到嚴重的束縛感及壓力,所以很多學生會覺得學習語文很痛苦,提不起興趣。教師適當地多給予學生一些學習上的自由,能減輕這種束縛感,讓學生更容易獲得學習的樂趣。少教多學的教學會靈活不少,卻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這會給教學帶來不小的挑戰性,但也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這對學生而言是福音,它意味着語文課不再那般枯燥乏味。比如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中,在學生自己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難以理解其中一些字詞,有的學生則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感興趣,各種情況匯聚到一堂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也能更加開闊。

二、“少教多學”的實施措施

首先,師生都要改變對教學的固有認識。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絕大部分的人單純地把教學當成“教”,思維已經僵化。這不利於“少教多學”概念的推行,如果不改變人們的觀念,就很難有效地轉變當前的教育模式。在上課期間,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中更多的部分。比如,課文《北京的春節》的講解,在講解開始之前,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掌握文章的主體。這不是簡單的課前預習,而是教學的一種形式,學生要做的事情更多,需要自己對課文進行分段,文段大意歸納。這樣,學生需要的時間會比預習多得多,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組成的時候,就需要調整時間的分配。教學開展也需要圍繞學生自主學習,儘量縮短統一講解的時間。對必要的文章分析、生字詞教學等投入足夠的時間,其他的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學生完全具備自學課文的能力,小學教材中收錄的課文都是爲學生量身定製的,難度適中。教師應該相信自己學生的能力,把更多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這對教師而言是不小的心理考驗,因爲教師不再是教學的絕對主導者,難以具體掌握學生的情況。這需要教師制定相應的考查方式,對學生的`自學成果進行檢驗。由於少教多學的模式下教師對學生控制減少,使得學生很可能偷懶,所以相應的整治措施必須到位。一旦發現有學生不自覺,教師應及時進行批評,責令改正,並提醒班上的其他學生引以爲戒。作業是一個很好的檢驗形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鞏固所學內容,教師也能從學生的完成情況中看出學生有沒有認真完成學習任務。

三、分清教學的次重點

“少教”意味着教師不能講解所有的內容,即要求教師必須放棄一部分不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所以,教師要分清次重點,合理地選擇需要講解的部分。有的教師習慣於全程細緻講解,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有些部分完全屬於重複的部分,統一講解有些浪費時間,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掌握的學生而言。還有一些課後練習,是教材編輯特意留給學生自己思考的,但有的教師也把它作爲講課的內容,這導致學生對學習內容缺乏自己的思考,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講解內容的取捨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沒有嚴格的界限。如果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教師可以適當地多講一些內容;而學生能力比較突出的,就讓學生以自學爲主。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啓,不悱不發。”這就是說,教師應在學生感到困惑的時候予以啓發,而不能讓教師的幫助成爲學生不努力的原因。分清教學內容的次重點需要對教材有一定的正確認識,沒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年輕教師可以向一些老教師尋求一些建議。“少教多學”這一教學理念的提出是爲了更好地響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它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到學生纔是教學的主體。長時間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其實一直處於本末倒置的情況。真正高明的教學應該只在關鍵的地方對學生進行一些指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會學習,而不是單純地吸收知識。“少教多學”能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可以帶來巨大的變化,使學生具備更多的主動性,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更爲顯著。不過,現在教學模式已經僵化,要做出改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孩子們仔細看小鳥造的雲房子,並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們說一說它們的樣子,姿態等。這樣一方面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加強語言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天空雲朵的千姿百態,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與快樂心情,爲朗讀好課文做好鋪墊。在學習這一自然段中,我還注重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生通過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讓他們有了一個自由選擇地過程。這樣安排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個別讀,集體讀,示範讀,加上動作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朗讀水平不斷地得到提高。

我還深深感受到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體察情感的重要手段,要經常給學生進行聲情並茂的示範朗讀,讀出音樂般的節奏,優美的旋律,通過朗讀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使他們能夠真切地感受課文中所蘊涵的感情。學生在多讀的訓練後,培養了語感,感悟到了雲彩的樣子美、文字美,從而受到了美的薰陶。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1

《火紅的楓葉》是一篇短小的散文,全文一共4個自然段。主要講秋天到了,楓葉紅了,我尋找到一片最紅的楓葉在教師節那天做爲禮物送給老師。

文章以第一人稱表達,親切自然,抒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老師的敬愛之情。教學中按照“尋找火紅的楓葉”——“找到火紅的楓葉”——“做火紅的楓葉賀卡”的順序引導學生朗讀理解課文,從我尋找火紅的楓葉的經過感受我們對老師的愛沒有最深,只有更深,體現對老師的敬重。低年級的語文課是朗讀指導課,教學中我仍然用指導朗讀這一法寶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重點指導讀好第三自然段,“啊,我終於找到了一片最紅最紅的楓葉!”一個感嘆句,感受“我”找到最紅最紅的楓葉時多麼激動和興奮,“它比朝霞還紅,比玫瑰還紅,它的樣子也很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多麼有詩意的比喻,朝霞富有生機,玫瑰賦予浪漫,小小的.手掌活潑可愛。通過老師範讀、學生自己練讀、比賽讀等方式體會這片楓葉的顏色美麗,樣子好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師生情是浪漫的,是溫馨的,是飽滿的。滿滿的紅,火苗一樣的紅,秋天氣韻沉澱的紅,是“我”獻給老師最真、最純、最美的愛。

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寫到“我”把楓葉貼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再寫上一首小詩,送給親愛的老師。課文沒有寫小詩的內容,做爲留白,引發學習者美麗的想象。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這一留白,讓學生來了一次小練筆,寫出“如果你也給老師做一張賀卡,你會在上面寫什麼?”有位學生寫的是:老師您辛苦了!謝謝你教我們知識,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讓您爲我操心!我看了很是感動,但可能是教學中與生活實際聯繫不是特別緊密,學生的情感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所以大部分學生寫得都比較空泛,值得引起注意!

本節課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反思後覺得浪費時間的地方是:1.課堂上老師有很多口頭禪,如“好嗎”“可以嗎”“行不行”這些表示商量的話語有時根本沒必要用,還耽擱時間。2.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問題設計得有些細碎,耽擱教學時間,今後的教學中儘量避免這樣的問題再出現,使課堂教學儘量高效!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2

看着《我家的親屬》課堂上孩子們快樂的笑容,聽着他們充滿激情的話語,看着課後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神情,感受着他們心靈的愉悅時,我不禁問自己:語文課堂,究竟是什麼?我想到了熟悉的這幾句話:語文課堂應是生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而不僅僅是優秀教師展示的表演場所;語文課堂應是學生創造生命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而不是一潭死水。語文課堂應當成爲連接課內外,溝通校內外的橋樑,而不是師生的禁錮之地;語文課堂應當成爲學生孕育激情、弘揚個性、體驗生活的平臺,而不是一方未開墾的處女地?總之開放的課堂纔是理想的課堂。這樣的課堂也是新課程所追求的課堂。

上完《我家的親屬》這一課,我的感慨頗多,但我最想告訴自己的就是:語文教學要敢於打破以師爲本的老傳統,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爲主。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和諧發展。因爲發展是永恆的追求,開放是發展的平臺。

課一開始,我就和孩子們玩起了遊戲:說謎語猜字。這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形式了,很快地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這樣的課題引入,比較新穎,既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又提高了思維和想象的能力。 下面再看一個教學片段: 合作探究——指導看圖,學習詞語 學習引導:

1、出示課文插圖:說一說還有哪些親屬歌曲中沒有提到。用“有? 有?還有”說說話。

2、生結合課文整理黑板貼的字卡。你發現了什麼?(從輩分、爸爸家親屬、媽媽家親屬方面談、女字旁的字)

3、男生讀第一行詞語,女生讀第二行詞語,全體讀第三行詞語。

4、再讀:(男生領讀爸爸家親屬。女生領讀媽媽家親屬。)學生們真正地發揮自己主人作用,互相交流合作,表達自己的學習所得。 再仔細看圖時,我班的徐天一表現特別突出,他能通過觀察說出課文插圖與情境圖大樹之間的關係。 這一舉動讓我感到了孩子的潛能師無限的,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會還你一份精彩。

在本課中,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老師一言堂走向學生間的互動。孩子們自身的語言儲存,靈性、好詞佳句,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實現生生互動,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享共進,不斷熟悉語言,積累語言,把好詞佳句精華據爲己有。

科學的幼苗只有在開放的沃土上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寬鬆的環境能使根系更深更長,溫煦的陽光能使枝葉更繁更茂,鮮活的知識能使主幹更粗更壯。讓我們開放課堂,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發展。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3

讀寫結合永遠是語文閱讀教學重要的旋律,如何找到恰當的切入點,激發學生想說想寫的慾望,是每一堂閱讀教學課的關鍵,我慶幸,找到了這個切入點。

教完《修鞋姑娘》這篇課文後,我在學生“情到深處自然言”的時候爲學生設計一個課堂練筆:茫茫人海苦苦尋覓,修鞋姑娘,你在哪兒?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有一天,我又見到了那位來自異鄉的修鞋姑娘……讓學生續編故事。一開始,我引導他們:“你們想怎麼編就怎麼編,比一比誰寫的故事最精彩。”課堂上只聽見沙沙的寫字聲。一會兒,學生們差不多都寫好了,看見他們一臉的輕鬆,我對他們說:“現在請幾位同學上來把他續編的故事念給大家聽。”學生們顯得很高興,他們爭着上來把自己寫下來的.故事念一念。最令人欣賞的是有幾位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都躍躍欲試,在他們續編的故事中,有的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表情等外貌描寫,刻畫了現在的修鞋姑娘由於工作異常辛苦勞累,已經變得不是先前那樣胖乎乎的了,而是瘦了很多,“我”心中不免生出一絲憐憫;有的抓住修鞋姑娘的動作描寫,反應她修鞋還是那麼仔細認真,心中油然而升敬佩之情等等,他們豐富的“奇思異想”贏得了同學們一陣熱烈的掌聲,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躍然紙上,“寫的真好”我也不失時機地鼓勵他們。想不到,那一次我竟不自覺地調動了學生創作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創作的熱情。以後,這幾位學生也喜歡上作文課,而且按時按量按質寫好作文。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們平時總是在埋怨學生不會寫作文,文章內容空洞,語句不生動,描寫不細膩。其實不然,作文雖然是“心聲”的吐露,但是既然是一種教學,我認爲老師的引導到位則顯得尤爲重要,正所謂“情由心生,言以達情”。學生對作文的要求沒有理解透徹,沒有親身體驗,沒有進入此情此景,沒有自己想要說的話,以致每次的作文總是不知道該寫什麼,沒有寫作文的興趣與動力,所以總是草草了事,文章缺少動情細緻的描寫,索然無味。我也總結了這次作文成功的原因,主要是課堂上同學們深入理解課文,被修鞋姑娘娜工作雖然辛苦,但卻態度認真,服務熱情周到,並講誠信的精神所深深地打動,也爲作者苦苦尋覓卻無半點音訊而焦急、愧疚,一肚子的話想說……

其實,作爲教師只要引導到位,並努力捕捉孩子們(尤其是學困生)身上的每一個發光點,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激勵的語言給予肯定,引導他們認識自我,鼓勵他們挖掘自我,學生便會“扮演成功者”的角色,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學生就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使自己得到更充分的發展。這不也是身爲教師的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嗎?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4

《春天的雨點》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春天裏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達麗瑪在上課時沒有專心聽講,放學後,烏罕娜老師不顧疲勞認真地爲她補課,並冒雨送她回家。達麗瑪感受到老師的愛,不僅認真聽講,而且在第二天早晨爲老師送去了雨傘。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連段成篇,從課上講到課下,從第一天寫到第二天;地點也從教室轉到辦公室,再到回家途中,最後結束在烏罕娜家門口。

語文課標中強調閱讀就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同時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有所悟。在教學時既要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方法的指導、能力的培養,更有做人的指導、情感的體悟,各方面應靈活交融、不着斧鑿,才能達到知、情、德、行的完美統一。所以教學時,沒有硬“牽着學生的鼻子走”,將“春天的雨點”所蘊含的多層含義以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感情直接的告訴孩子們,而是通過朗讀課文中的語段,畫出文中的重點詞彙,通過討論、想象來感受裏面這篇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含義。

比如:學習老師送孩子回家,抓“解”“摟”“送”等幾個描寫動作的詞,請同學們用心去想象老師將十歲的達麗瑪摟在身旁,裹在袍中,在春雨中相依而行的場景,體會達麗瑪感受到的溫度和此時她激動的心情,進而感受老師的關愛。在抓住“摟”這個動詞體會的時候,我更是聯繫了前面一個單元剛學過的《奶奶最喜歡的鈴兒》進行教學,文中“奶奶把東東一把攬在懷裏,緊緊地摟着她說”;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很快的理解,奶奶把東東摟在懷裏表達的是奶奶對東東的疼愛,烏罕娜老師把達麗瑪摟在懷裏也是一種愛,而且這種愛是對一個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孩子的,從而更進一步的體會烏罕娜老師的愛。能夠及時的聯繫學生已學的知識進行新的理解誒,這也是這堂課上下來自己比較“滿意”的一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營造以讀爲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指名讀課文,到默讀、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通過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課文所表達的師生間那真摯的情感,悟出之後再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老師對學生的無私而深厚的愛心以及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課後反思較爲不足的還有:課文的插圖沒有很好的利用,這也是開學到現在自己在教學上存在的一個問題,沒有充分利用資源,讓孩子們通過直觀的插圖,來回憶一下這21歲的烏罕娜老師和10的達麗瑪之間這發生在春天的“溫暖人心”的故事,若能在課末讓孩子們看着插圖再來回憶、複述一下課文內容的話,效果可能會不錯。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5

《秋天的雨》這篇課文語境美,語言具有豐富的兒童氣息,全文按總——分——總的順序,以秋雨爲線索,將秋天的衆多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快樂的秋天。根據教材特點,教學中,一是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讓學生看畫面欣賞秋天的美;二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讀課文,感受語言美;三是通過擴展活動,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去發現美。

我在這第一課時的執教過程中以重視朗讀,品味語意爲基礎,逐步打開學生的思路和想象空間,並進行了相應的句式練習,由於教學第一課時,我在執教過程中已經安排了初讀課文,生字詞教學,因此,在這課時教學中我直接進入課文學習。

本課教學難點是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及被藝術化了的語言,使課文抒發感情較含蓄,給學生造成理解的困難,爲突破這一難點,教學中,我沒有作過多的解釋,而是通過課文範讀讓學生從中感悟語言的美,體驗秋天的美好。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結合圖片練習朗讀,讓學生一邊讀一邊看着黃黃的銀杏樹葉和紅紅的楓葉體會語言的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學生直觀感受秋天的美,因此,教師每提一個問題學生們的回答都很精彩。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纔是活的。

在教學中,也發現自己的許多不足,尤其是對學生的個別朗讀指導的還不夠到位,在課堂上也表現出了教學時語言缺少精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