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

修改理由:

我們班利用下午遊戲時間,經常與孩子一起開展手指遊戲,所以今天的手指兒歌內容對大家來說挑戰度不是很大,所以,我增加了創編環節。

孩子們在此環節中的活躍度遠比前面要高得多,感覺這纔是孩子們真正的課堂――開放、積極、注意力集中,還夾帶着一絲競爭的氛圍,整個課堂就“活”起來了,所以增加的環節相當有效。

反思:

在創編環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將創編合適的物體馬上用簡筆畫的形式呈現出來,爲什麼採用這樣的手段?這樣的方法又有什麼功效呢?

首先,它是對教師基本功的有力考驗。因爲這些幼兒的答案都是課前無法預設的,幼兒無論回答什麼,教師都要毫不猶豫的畫出來,同時講究速度和質量,千萬不能因爲教師的`“慢速”而導致全班幼兒的消極等待。所以,這需要老師在平時中加強練習,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形成紮實的基本功,才能在課堂上運用自如。

其次,它是課堂顯成效的重要手段。幼兒發揮創造力,說出一個物體,教師就馬上呈現該物體的圖像,對還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小班孩子來說,即是對他創造力的一種肯定,也是避免重複創編的有力手段。使活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2

一、成功之處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啓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二、不足之處

爲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但在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讚一讚時,學生都顯得嬌羞。

三、改進措施

多設計些開放的話題,擴展學生的思維,同時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道理。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3

《手指》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學五個手指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把它們的特點畫下來,加以熟悉。在小組彙報交流時,請同學們說說它們的.特點並以做遊戲 的方式讓全體同學出示自己的手指逐一印證。隨後提出問題:你覺得作者喜歡哪個手指?學生紛紛議論,一致得出結論:“無愛憎在其中”五個手指都喜歡,缺一不可。

我聽到竊喜,隨即引申本文的主旨: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團結就是力量”是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進而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對這個道理的感悟。如:球賽、作戰、團隊合作等。他們都紛紛說出自身上發生的事例。這樣本課的教育內涵就水到渠成地達到了。這是我覺得很成功的課堂教學事例。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玩玩手指,創造出各種形象.並能流利、完整地說出其意義。

2.願意參與手指編故事的活動,能較完整地敘述自己創編的故事。

3.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學習安靜傾聽、輪流講述。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並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事先準備一則用手指表演的小故事。

活動過程

1.玩手指.進入活動。

(1)錢老師的手指會說話,你們看,是什麼意思?像什麼?(像小棒、像辮子……)

(2)變變變(兩根手指),像什麼?(像剪刀、像燕子尾巴、像小雞嘴巴……)

(3)變變變(兩手合成空心圓),像什麼?。(像房子、像桃子、像一串葡萄……)

(4)錢老師做了這麼多手勢.你會做什麼手勢呢?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

(5)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2.手指講故事。

(1)手指會變出各種東西,它還會講故事呢。教師表演手指故事。(小白兔蹦蹦跳跳走來了,看見一塊石頭,從石頭上跳了過去。小鴨子呷呷叫着走來了,看見石頭.從石頭邊繞了過去。小山羊高高興興地走來了,它沒有看到石頭,撞了一下,摔了個大跟頭.它爬了起來,一瘸一拐地走了。)(2)小手講的故事好看嗎?大家一起再來看看,邊看邊學一學,再想想小手講的是什麼故事。

(3)大家一起做一做、說一說小手講的故事,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一下。(幼兒討論,教師巡迴指導)(4)整理故事,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5)誰願意來表演,聲音要響亮。(小朋友邊表演邊說。)(6)有沒有小朋友一起表演的。(請兩名幼兒一起表演。)3.創編手指故事。

(1)還有誰會碰到這塊大石頭?他們又是怎麼做的呢?請你用手指表演給旁邊的'小朋友看,請大家來猜一猜。(小組討論)。

(2)誰願意上來表演給大家看?我們一起來猜猜你表演的是什麼意思?

(3)那這塊大石頭如果一直都在路上擋着怎麼辦呢?如果你是小動物,你會怎麼做?

4.完整地表演手指故事。

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整的表演手指故事《路上的大石頭》

活動評析有人說現在的公開課簡直就是一個個“活動秀”DD“秀”老師的水平,“秀”幼兒的表現,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是很少有可能存在的。我們處在一線的教師關注和渴求的是實際教學的有效性,看了錢老師的《手指編故事》活動,我似乎找到了有效教學的鑰匙,那就是:簡單、自然、真實

活動反思:

《會變的小手》這首兒歌貼近幼兒生活,幼兒容易理解。整個活動循序漸進,層次清晰,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提高了他們的動作表現力。在教學中,我大膽的放手,讓孩子們盡情的用動作表現手的變化,並及時的加以引導,使他們在相對自由、寬鬆和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詩歌,在玩樂中學習詩歌。孩子們人人蔘與,特別是在看手影圖片進行創編活動時,孩子們更是情緒高漲,大膽的模仿手影的動作,到活動結束他們還意猶未盡。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5

《手指》是一篇略讀課文。略讀課文的教學是以“把握閱讀材料爲大意”爲主要的閱讀目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啓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然後我讓他們學習前面的方法,去學習其他段落,找出其他手指的特點,最後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麼啓示,得出“團結就是力量”。但是還有些同學讀得不認真,找不出其他手指的特點,有待在作業時去補講落實,還有讀書讀不出那種風趣幽默的情感。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6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啓示的習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這篇課文的寫作很有特色,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但是文章語言通俗易懂,告訴我們的道理也不太難理解,因此我覺得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手指的特點的。

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課文,通過讀拼音,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並歸納總結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來說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裏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着,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並在書上進行批註。課文本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後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麼啓示。孩子們基本都衆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爲什麼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閱讀鏈接裏的小詩《手》,談談收穫和體會,並有感情地誦讀。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7

《手指》是 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啓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於是,我設置了一個問題,作者是如何運用哪些寫作方法把這些手指寫得栩栩如生的呢?抓住你感受最深的來談談自己的體會,說說運用這樣的方法有什麼好處?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運用排比的寫作手法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以文章的知識點爲準繩,從而瞭解了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所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是我這節課教學的思路。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8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比較簡單,學生能夠很輕鬆地瞭解五根手指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把這篇文章的教學定位爲“指向習作的教學”。

第一步,在初讀課文,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之時,指導學生要善於發現文章中的關鍵句。把握文章的關鍵句子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出示表格。默讀課文,完成“填寫五根手指長處和短處”的表格。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提取關鍵詞,學習運用關鍵詞來概括手指的長處和短處。

通過以上兩個環節的學習,培養學習把一篇文章讀薄的能力。從整體上了解文章。做到心中有數。

第三步,體會作者寫法:

1、以第二自然段寫大拇指的這一片段爲例,指導學生髮現作者運用修辭手法等來寫作的方法,使文章生動具體。

2、結尾段與第一自然段對比閱讀,感悟兩個總寫的不同。同時也體會到文章詳略分明的寫作方法。

第四步,學習方法,遷移運用。學習作者總——分——總的結構特點,學習作者運用修辭來具體生動地描寫手指的方法,分小組來寫五官。孩子們興致很高,首先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寫法,其次一個小組寫一種器官,學生感覺很簡單,所以課堂上在展示時,很多孩子積極地舉手發言,而且語言也非常優美。最後佈置作業,仿照本文以《五官》爲題寫一篇文章。結果,交上來的作業,內容及其豐富,甚至有的學生洋洋灑灑千字文,沒有不交作業的學生。

通過這次教學,我體會到首先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瞭解文本特點,預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流程。其次,習作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短板,學生感覺作文難寫,教師感覺作文難教,究其原因是教師不知從何講起,空洞的.講解效果甚微。如果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適當地根據文本特點滲透習作教學的指導,那麼,在潛移默化與長期不斷地練習中,學生的習作能力肯定會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對於習作的畏懼感也會逐漸消失。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9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啓示。教這篇課文,重點是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因此在初讀課文後,我首先引導學生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2-5段重點體會,同時配上相關插圖加深理解,最後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合作學習,找出五指的優缺點並製成表格。在學生初步理解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特點後,我出示了一組非常新穎的由五根手指共同拼成的圖片,學生在驚歎手的神奇作用的同時也領悟到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團結就是力量”。拓展部分我引導學生仿照《五官爭功》編排一個《五指爭功》的小品,那繪聲繪色的表演既調動了氣氛,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文章的主旨。課後我佈置了小練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一談“團結就是力量”。

在教學中做得好的地方:

1. 新穎的多媒體課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講略讀課文做到了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合作學習、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3. 朗讀、製表、表演等形式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活躍了課堂氣氛。

不足之處:

1. 多媒體課件展示與學生的表演進行沒起到預期效果。

2. 老師引導的太多學生表達的太少,應相信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

教學是個不完美藝術,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勇於創新,不斷學習並嘗試新課改的教學模式,讓自己的教學過程趨於完善。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0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爲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揭示課題後,首先,讓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課文,找出概括文章內容的句子,在理解大意的同時也瞭解了本文“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然後再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具體寫五個手指的姿態和性格的段落,抓住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接着理清文章的思路,給文章分段。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討論等形式,體會五根手指的特點,讓學生說出五根手指的特點是從哪些句子體會出來的。在理解五個手指的姿態和性格特點後,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語言幽默風趣,體會其寫作特點。最後再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拓展環節,通過小練筆的形式讓學生學以致用,寫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的寫作方式。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爲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於: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體會寫作方法時力度還不夠,今後要加以改進;課堂氣氛仍不夠熱烈,學生髮言略顯拘謹。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激勵,留給學生能夠充分的表現空間。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1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

所帶班級的學生大多愛看書,語感較強,想象力豐富,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對語言文字把握準確。因此,平時閱讀教學中,我常常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閱讀材料,拓展學習內容,並延伸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從另一視角上形成自己的新認識,進而加深對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

昨天,臨時調整教學,先讓學生觀看《大師·豐子愷》記錄片。今天教學《手指》,課後反思:增添“觀看記錄片”的教學內容,使閱讀教學顯得更爲豐富和深刻了嗎?

教學中,我覺得文中所寫五根手指的特點,五根手指的長處與短處,學生容易把握;作者表達感悟的方法是在文末直接表達,以直接表白的形式,道出給人的啓示:“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反映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句子無華麗的辭藻,無晦澀用詞,用筆質樸自然,通俗易懂,學生易於理解。

教學至此,顯然沒有激發本班學生的更大的閱讀興趣,還沒有拓展學生獨立閱讀的思維空間,留下思想,提升素養。所以緊接着,我拋出如下問題:

1.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2.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爲什麼?

剛纔還是“一潭死水,波瀾不驚”,馬上轉化爲“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熱鬧場面,一雙雙小手舉起來了。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食指,因爲食指“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的機會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就象豐子愷的生活遭遇……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大拇指,因爲大拇指“身體矮胖、最肯吃苦,討好生活的事情輪不上他”,豐子愷是一個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的人;豐子愷做任何事也一絲不苟……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爲無名指和小指“體態可愛,但能力薄弱”,就像《護生畫集》中的小動物,需要疼愛;豐子愷的畫中,不僅對人,就連對小貓小鳥,柳枝梅花都充滿了溫柔;豐子愷非常疼愛他的孩子,是他作畫的最初的動機;豐子愷有一副菩薩心腸,同情窮苦人民……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無名指和小指,因爲無名指和小指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伴隨豐子愷一生的三樣東西中就有音樂……

有的學生說作者喜歡中指,中指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豐子愷一生都是個文質彬彬的君子……

學生中有的願意做中指,有的願意做大拇指,有的願意做無名指和小指,這是因爲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潤。

教學《手指》,我重視“作者”這個教育因素的挖掘,組織學生觀看《大師·豐子愷》記錄片,瞭解豐子愷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即重視“知人論世”。這樣教學,學生另有所得,深有所得。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2

鍵盤指法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初學的基本內容,在認識鍵盤以及8個基準鍵位的基礎上本節課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常用按鍵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

在教學過程當中,先讓學生回顧了8個基準鍵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個手指比作是四個小朋友;將四個基準鍵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靜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這時前排的一個座位上出現了困難需要請求幫助,請問派哪個小朋友去是最合適的?老師講清楚幫助原則(即後面的擊鍵技巧):只有距離最近的小朋友纔可以去幫忙,有任務的小朋友去幫忙,幫助之後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沒有任務的小朋友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動。讓學生討論得出各個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後加強鍵位的認識,藉助比賽的方法讓學生在高壓狀態下識記常用鍵位。

但通過本節課和後續課程的學習,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在指法的認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客觀分析存在的種種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間隔時間長。由於小學信息技術課每星期只有一節,不及時鞏固,間隔時間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現象很嚴重,導致以後的教學內容不能正常進行。

2、難以適應鍵盤的字母排列順序。目前我們使用的計算機,鍵盤上字母的排列並沒有按照小學生熟悉的順序。不少小學生反映鍵盤字母順序太亂,不容易記住,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要發明一種新鍵盤的設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順序排列,教學反思《手指分工的教學反思》。

3、手指不夠靈活。由於學生年齡小,且平時課程大多數用不到靈活的手指動作,所以,很多小學生手指活動相對較爲笨拙:小拇指、無名指一般不能單獨活動,小拇指一動,無名指也跟着動,無名指一動,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動;所以在打字時手的擺放位置總會在無意中改變,有的學生的中指也不能靈活地單獨活動。

4、指法練習相對枯燥。與小學生愛玩好動的特徵相比,指法練習並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級的學生練習指法的持續時間超不過5分鐘,這給完成指法練習任務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儘管在教學裏採用遊戲教學方式進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夠,玩的同時,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遊戲教學只有在學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鍵盤位置的基礎上纔能有利的開展。從而加深學生對於指法的練習深度。

因此,怎麼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從而能保持學生指法練習的持久性是我將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藉助遊戲巧記鍵位

雖然字母擺放散亂,那如何加深學生記憶,知道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學習的第一步。爲了吸引學生注意,可以採用拼圖遊戲的形式,讓學生把散亂的拼圖,按鍵盤順序,放回原位。通過反覆的擺放,加深他們記憶鍵盤字母排列。

2.熟識手指分工

爲了幫助學生把手指練得更靈活,設計一些兒童手指遊戲,結合琅琅上口的兒歌,練習手指的靈活性。通過討論自己得出各個手指的分工,藉助“金山打字”加強練習,實現知識的掌握。

3.藉助遊戲提高學習熱情

在實踐中,藉助“金山打字通”的遊戲供選擇――“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鞏固指法。從而評選出打字小能手,彈指神功等稱號,來提高大家興趣,通過一句話的反覆輸入,可以讓學生明顯看到自己的進步速度,從而打消枯燥的感覺。

4.嚴格要求

孩子畢竟是孩子,一看到遊戲就忘乎所以,只知道要勝利,只知道要得高分,哪還顧得了什麼指法,什麼打字姿勢。因此在遊戲過程當中老師講清楚打字規則,遊戲標準,嚴格要求,及時提醒犯錯誤的孩子,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打字水準。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3

平時的教學,都是一篇一篇獨立的課文,我們可以把這些課文聯繫起來,同一個單元的文章,可以找出課文間的相關點進行聯繫。學過的同一個作者的文章,也可以聯繫起來,以此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手指》一文我把它放到《匆匆》後面進行教學,因爲我覺得兩篇課文的作者都是從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得到啓示,由此話題,我引入了新課。――此爲內容上的聯繫。再者,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豐子愷,四年級時,我們學過了他的另一篇課文《白鵝》,我出示了文中的片段,讓學生讀,回顧品味作者的語言風格,因學過,學生很快就總結出“風趣、幽默、生動”這幾個關鍵詞。我隨即過渡到這課:讓我們走進《手指》這一課,再次感受豐子愷先生風趣、幽默、生動的描寫,還要細心地找找這篇文章的表達還有什麼特別之處。(介紹手指的每一個特點時,都是先提出觀點,再舉例子進行論述。可以讓學生仿照這樣的結構,介紹一種物品的特點,下一步就是從這些特點中得到什麼啓示。進一步修改,豐富練筆的內容後,便是本單元的第二篇習作了。)對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本單元強調“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我在教這一句的時候分了兩步:第一步,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手指團結起來,怎樣變得有力、有用。第二步,生活中如何體現“團結起來,變得有力、有用”。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啓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爲了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在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讚一讚,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的意思。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4

《手指》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瞭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啓示,瞭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在教學本文時,我先讓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課文,你瞭解了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啓示。在根據本課單元導讀中的提示自學課文。認真讀一讀課文,想想作者寫出了五個手指的什麼特點?把自己覺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讀幾遍,再和同學交流平平常常的手指帶給我們什麼啓示。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運用排比的寫作手法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這樣寫的好處是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

最後我們師生一起欣賞了閱讀鏈接裏的小詩《手》,先有感情地誦讀,再談談讀後的收穫和體會結束本課教學。

六年級的語文《手指》教學反思15

《手指》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啓示的習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教學效果

整體把握,重點感知,體悟表達方法。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爲: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二、成功之處

突破難點,更好體會“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爲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這個道理,我設計了表演“五指爭論”這個環節。四人小組各人分別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爭一爭誰的優點多,一番爭論下來,請學生談談體會。讓他們感受到,只看到自己優點是不行的。再讓學生互相找找對方的優點,讚一讚,懂得每個人都有優點。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三、不足之處

在授課的過程中,語文課堂的聽說讀寫環節比較齊全,學生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只是,課堂氣氛仍不夠熱烈,學生髮言略顯拘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加強對學生的激勵,留給學生能夠充分的表現空間。

四、改進措施

1.大力表揚敢於質疑的學生,讓學生們能夠有意識地提出不一樣的問題,拓展思維。

2.體會文本。在把握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應該佈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