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一分鐘》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爲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一=20”,讓學生看了以後能產生疑問而進入本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讓閱讀成爲一種需要。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這課之前,就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了。所以上這課時,我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了。面有些詞語讓學生聯繫生少實際進行表演。“嘆哈欠”“丁零零哈欠”讀輕聲。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能把字寶寶放入課文中進行正確朗讀。讓學生根據板書“一=20”,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並適時板書。但是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由於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發生在上學路上的兩件事來學習,重點體會元元的心理。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繫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四、教學不足:

我認爲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爲以於二年級的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時應反覆研究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中,遇到難點,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4、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還是有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通過本次教學,我自己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拉高課堂效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課文內容分析: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的代表性風景名勝,每當我們看到“日月潭”這三個字,心中總會蕩起一圈圈漣漪,因爲那裏山清水秀,有我們日夜思念的臺灣同胞。日月潭令人神往,是因爲它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是因爲它“那裏羣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然而更吸引人的還是那被光華島分成兩半的日潭月潭的碧水。作者以清晨與中午兩個特寫鏡頭來展示日月潭的迷人風姿,令人陶醉其間,流連忘返。看吧,清晨,在薄霧的籠罩下,晨星、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渾然一體,好一幅天然渾成的畫卷。再看中午,要是太陽高照,就是一幅明麗的山水畫;“要是下起濛濛細雨”,那日月潭就成了“童話中的仙境”了。日月潭很美,描寫日月潭的詞句也很美。上課時引導學生積累課後所列詞語外,還請學生仔細品味文中的佳句,並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本文篇幅短小,但寫清了日月潭的位置、形狀、名稱的由來,描繪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文字優美,如詩如畫,讀來易使人入情入境。教學時教師主要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藉助錄像,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相信學生能夠理解詞句,如臨其境,感受到日月潭的旖旎風光。本課的教學主要以朗讀爲主,朗讀本文要懷着無限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讀出對日月潭的由衷讚美之情。邊讀邊想象描述的景物,讀出景物的美。讀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狀特點,使人明瞭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據它的形狀特點起的。第三、四自然段是朗讀的重點,通過朗讀,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天氣景色的變化。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霧的特點,“薄薄”“隱隱約約”讀得輕一點。讀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時,音調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豔麗之美,第二句要舒緩,聲音較虛,突出下雨時日月潭的朦朧之美。

感想: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所以這堂課我藉助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日月潭,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如:“薄薄的霧”這個詞語,學生通過看圖感悟到霧的美、薄、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設想問學生:“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爲什麼?”同桌討論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太陽高照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爲這樣爸爸媽媽就可以帶我們出去玩。”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可是設想往往與現實不同,可能問題在學生的基礎與教師的教法上,我會今後注意摸索。《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着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我只是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沒有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而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沒有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理解後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這樣一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學習能力沒有提高,只是“學會”了而沒有“會學”。

不足:在教學時,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沒有範讀感到很遺憾,覺得學生的朗讀比較少,忽略了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的情景,這是本堂課我認爲最失敗的地方,今後我一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多朗讀,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來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在本堂課中,我重複性的語言較多,今後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動物過冬的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我對本課的生字詞進行了教學,並帶着孩子初步感受了本課的課文。本節課我首先對前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復習(生詞)並讓學生回憶了一下本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學生回答積極踊躍(這篇課文寫了動物是怎麼過冬的)我馬上追問:“那麼,課文中所寫的動物到底是怎樣過冬的呢?請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學生針對該問題進行了自學,在自學後又將自己找到的內容在小組內容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在小組內容的交流,有的同學修正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同學得到了肯定更加自信了。於是我讓學生在全班進行彙報,由於以前養成了分析課文的好習慣(按段進行分析)所以學生說得很有條理,補充彙報的同學也強調的很到位。更是讓人驚喜的是,同學們在根據課文匯報到喜鵲和燕子的過冬方式時,有的同學說:“老師,我知道我們國家的燕子是飛到什麼地方去過冬了,它們飛到了澳大利亞去過冬。”緊接着有一個同學站了起來說:“老師,我知道還有烏鴉和麻雀也和喜鵲一樣也是留下來過冬的。”……孩子們語言流暢表述清楚,我知道她們一定是爲了課堂上的精彩發揮下了不少功夫,真是好樣的!這樣一來就給我們班的同學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最後,我讓孩子們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也像課文一樣用動物對話的形式寫一寫。孩子們在課前已經在前置性小研究裏完成了這部分內容,課上只是做一個呈現。隨眼緊緊是個呈現,那足以鍛鍊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同時還能很好的拓寬孩子們地視野,真是一舉數得啊!下課了,孩子們要說的還很多,聽到了鈴聲,他們很遺憾的唉聲嘆氣~其實我也是意猶未盡!在那一刻,真希望時間過得再慢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首先是對“無邊無際”這個詞語的理解。首先讓學生想象天有多大,然後出示圖片進行填空。(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大海、(無邊無際)的草原。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很大,無邊無際。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然後是對寓意的理解。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實現,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還是老師給學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我着重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抓青蛙說的“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擡頭”藉助青蛙在井底的軟件,讓學生邊讀邊思:青蛙爲什麼會錯?得出結論: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他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錯了。

2、抓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正確。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也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4、角色體驗,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有待改進,由於在課前沒有精心設計語言,導致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於瑣碎,有點前鬆後緊。教師的引導在課堂上顯得尤爲重要,今後課堂引導要講求技巧,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發揮其工具性作用。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狐狸和烏鴉》這篇童話故事,教學重點爲讓學生理解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本課教學,我試着運用以學生爲主體的“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小組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爲主要授課形式,努力做到讓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演示,一邊悟出道理,從而達到既學習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一、 激發動機,引起需求

1、 板書課題。你們瞭解它們嗎?說一說你還想知道什麼?

2、 在學生充分質疑的基礎上,自讀全文。

3、 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生生互動,給予解疑。

4、 再讀全文,歸納難點:烏鴉已經知道狐狸是騙人的爲什麼最後還是上當?

二、 發展遷移,創新應用

1、 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在學生讀完第一自然段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狐狸看見烏鴉嘴裏叼着一片肉,饞得直流口水,它想——該多好呀!請各組討論,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2、 突破難點,有所創新

在學習後5個自然段的時候,我是這樣設計的:各組讀書討論狐狸對烏鴉說了幾次話,分段讀文。出示“狐狸想......,烏鴉想......。”然後分組學習,邊讀邊在組內討論,每次狐狸說話時,它自己想到了什麼,烏鴉又想到了什麼。通過學生充分討論和各組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加強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學生都理解了烏鴉雖然知道狐狸是騙人的,但還是上當了。

三、 分層反饋,鞏固提高

學生在學習上是有所差異的,所以在反饋環節上也應有所區別。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我讓他們脫書講故事。接受能力差的讓他們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稱讚》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一篇趣味性較強的童話故事,以小刺蝟和小獾的相互稱讚展開,讓學生初步瞭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讚他人,並由此體會到稱讚他人所帶來的作用。本堂課在執教以及聽取了多位老師的意見後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字詞教學方面

作爲低段的語文課,識字教學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課時中。本堂課,我通過看情景動畫來引出本課的主人公:小刺蝟和小獾,並看圖識字“刺”、“蝟”,總結了反犬旁字的歸類,從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漸進。但是在字形上指導過多。課下王老師在評課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低段的學生應該要注重字音的'準確,字形在識記上不過多強調,過於細化。如形聲字等專有分類只能作爲一種認字方法帶過,無需深入。現在的字詞教學,更多的傾向於隨文識字,因此在後面的環節中出現單個的用“加一加”方法來識記的字過於單調,可以結合具體的語境來識記。

二、朗讀教學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標中,朗讀是重點,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正確朗讀到流利朗讀再到情感朗讀,本課文中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較多,可以結合生詞較多的語段來反覆訓練,但是我在教學設計中只講了它們之間互相稱讚的對話,朗讀指導的範圍也不夠廣,朗讀想要紮實就必須要反覆的讀。這樣通過反覆朗讀,也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這一場景中,第二段生詞較爲集中,但是我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沒有把這一語段作爲重點,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減少學生朗讀過程中加字漏字的現象,就該給足學生自讀時間。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自讀做出了至少課文讀三遍的要求,但是時間上不足,王老師指出可以在自讀時要求學生遇到難讀的多讀幾遍直至讀通順準確即可。

三、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上

本課我主要圍繞着小刺蝟和小獾相互稱讚的對話來展開,把教學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稱讚的話,難點爲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稱讚他人。但是在內容的設計上,由於對話單獨出示訓練,缺少了一個情境的鋪墊,似乎顯得較爲孤立。這也給我在今後對教學重難點的把握中一啓示:要注意文本內容上的銜接,體現連貫性。只有把具體的情境加進去,學生才能更好地體會情感從而使情感朗讀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開課,對我們年輕教師而言,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從初次的試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師的意見和指導,這些都將引領着我在教師之路上走得更順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小詩人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裏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

第一課時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多讀中識字,要求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堂設計主要分成三大塊。激發興趣,引入新課——初讀課文,識記生字——指導寫字——迴歸文本,鞏固生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朋友們都喜歡聽故事,因此我以故事神筆馬良導入,揭示課題;接着讓學生自主讀書,藉助拼音初識生字,通讀課文;然後帶領孩子隨文識字,讓孩子在課文特定的語境中讀準音、記住形、理解義,初步瞭解課文大意,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認,邊讀邊想,又以有趣的遊戲形式鞏固複習生字詞。最後,指導寫好“尋、哭、良、食”四個生字,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培養學生良好寫字習慣“一看二寫三對照”爲重點,讓學生觀察間架結構、記筆順、描紅、再看關鍵筆畫,一筆一畫寫好字。

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老師帶領孩子隨文識字,讓孩子在課文特定的語境中讀準音、記住形、理解義,並初步瞭解課文大意。但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在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認記生字時,孩子出現了長讀的現象,教者能及時的察覺,並馬上反應讓學生聽範讀。但當課件出現問題時,教者沒有進行及時必要的範讀,而又讓學生再自由練讀了一遍,並在引讀完每一小節後,又請學生個別朗讀進行指導。由於環節的重複,連累後面的教學環節出現時間緊張,在寫字後沒能讓學生及時地進行展示與分享。課後反思,在讓學生充分自讀後,教師應重視自身的示範,讓孩子從模仿中學習讀好。而老師急於想讓學生“讀好”,卻忘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與重點,顧此失彼了。

一節好課應該是一節樸實的課。我們應該看,在課堂中學生是否興趣盎然地快樂學習,積極參與學習,大膽地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教師應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遵序漸進地落實教學目標。在學生的“會”與“不會”之間,教師應該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切勿面面俱到。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開學第一天,我的語文課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我們剛纔進行了‘分組讀字詞,開火車讀詞語’活動。現在我們來欣賞幾幅從網上下載的圖片,大家邊看邊想這一幅圖我們可以用上書上的哪一個詞語?”

我用鼠標點開一幅幅精美的圖片,學生一邊驚歎於景色的秀美,一邊思考着問題。片刻工夫,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備課時我認爲是“層林盡染”的圖片。杜宇笙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爲是景色宜人。”陳雅雯說:“我認爲是金秋時節。”我當時想,糟了,學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轉念一想,這不正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嗎?於是我又問學生:“你爲什麼會用這個詞語來形容這一幅圖片?”陳雅雯大聲說:“因爲秋天到了,樹葉、草啊都黃了,這一幅圖上的樹葉都是黃色的,金也是指的黃色,所以我覺得是‘金秋時節’。”孫乾站起來說:“這一幅圖還可以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大家看,這幅圖上的樹木、葉子、花的顏色都好像是給染過的。”看來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學生理解了這些詞語的意思。我終於鬆了一口氣,對大家的發言給予了肯定。

在另外幾幅圖的處理上,我重點點撥了“疊翠流金”這個詞語,其他的幾個詞語;只要學生的感悟、體會是正確的就可以通過。最後我進行了拓展訓練,把學生蒐集的關於秋天的詞語、詩歌、圖片進行展示,培養學生收集詞語的興趣。

【反思】

“識字1”是三組關於秋天的四字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三組詞語排列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但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春華秋實”等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於是就決定從網上下載幾幅和課本上詞語意思相近的圖片,用找一找、說一說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於是創設了這樣一個讓學生欣賞美麗的風景圖片的情景,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理解、內化詞語,進而理解詞語的意思。但在實施中學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想到利用媒體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有了這樣一次深刻的體驗,我才明白,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在時代的高速發展中時刻保持充足的“源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尊重學生,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納他們的各種聲音。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由於這首詩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記憶背誦很快.學生識字時方法很多樣,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讓學生用字卡做找字遊戲時,學生興趣非常濃.生字記憶很紮實.

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裏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佔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以外,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臺。

爲了打造好這個平臺,教學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

2、“以讀爲本,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羣中,你會高呼什麼?有什麼表現?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

3、“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後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的課餘生活------習作課堂反思

今天上了三年級第一次次習作課,感覺真的很鬱悶!不過,我相信通過我這樣不斷的實踐、思考,應該會有進步的!所以,把今天的課堂進行一次反思!

本來課堂的狀態是這樣的:

第一課時

1.老師談話引入。一是說昨天口語交際的感受,二是把自己寫的課餘生活的文章念給孩子聽——這兩個環節中,第二個學生雖然聽得很起勁,但實際上對學生習作沒作用。雖然強調老師寫下水作文,但是必須運用得當。

2.學習範文。昨天,我從孩子們都有的材料上找了三篇課餘生活的文章讓孩子們回家讀,並做了一篇讀書筆記,還積累了一些感受。今天課堂上讓孩子們從反問裏體會這些東西:注意文章有開頭,有結尾;注意要把自己的事情寫清楚,爲了寫清楚就必須抓住一些關鍵的地方——比如動作。(反思;這個環節設計不好,意圖好,但是和學生的交流沒有建立好的耳屏臺,學生是被動體會,收穫也不深刻。原因還沒找到。)

3.小組裏說,全班引導。接着讓孩子們在自己小組裏自己說,然後請每個小組的代表來說,結果發現說得很不好。於是馬上改變教學計劃,立刻選擇了其中一個同學的來和大家說,引導學生把事情說明白——抓住動作。爲了這個我讓孩子們一邊做動作一邊說,還讓他們說,我來做動作。(反思:這裏處理得比較好,發現問題立刻改變計劃,並且比較好的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動作。但是,失敗就在於前面的環節的節奏太慢,耽擱時間了,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候,第一節課下了)

第二課時

1.帶着學生總結了方法:一要主要開頭和結尾;二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爲了寫清楚就必須把順序安排好,還要注意寫好動作。

2.接着讓學生自己寫,我在全班觀察。特別針對幾個孩子做了指導。發現了孩子們時間上是沒有管我剛纔和大家總結的經驗的(看來前面的學習多半都是無用功,爲什麼這樣呢?)

3.全班評改。我把幾個寫得比較好的孩子的文章在大家面前讀了讀,邊讀邊點評。最後選擇了一個孩子的文章來集體修改。原文如下:

有一次,爸爸和媽媽都出去了,沒人幫我折被子。

我不如自己來折被子吧,我拿起被子,先對摺,然後折,最後再折,就把被子摺好了。我一看我折的被子……

很顯然學生還沒寫完。我把孩子的文章抄在小黑板上和大家一起來修改。我們讀了文章後,大家發表了個人的意見,慢慢把文章修改出來了。最後文章是這樣的:

折被子

有一次,早上很早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沒人幫我折被子,我想:既然爸爸媽媽出去玩了,我就不能自己折被子嗎?

於是我回憶起爸爸媽媽折被子的樣子,然後我一邊回憶一邊折被子!我拿起被子,首先把被子鋪開,走過去把每個角落拉直,這時看看被子,被子鋪展得很平整,看起來非常的聽話。於是我就開始折被子了!接着,把被子對摺,被子就變成了長方形了。然後,再提着被子的兩個角,往另外兩個角上折。這個時候被子就變成正方形了。

這時候看看自己折的被子……

其中的“首先”“接着”“然後”我們用波浪線來表示,還特別提醒大家這樣就能把順序寫清楚。在用到動詞的時候,特別強調孩子用準確的詞語。正在這個時候,又下課了。

第三課時

1.學生自己修改。學生經過了上面的環節,老師總結了經驗:要注意把事情寫清楚,要注意把該寫的地方寫明白。孩子就開始自己修改文章。我特別指導了一個孩子,發現他的標點使用很不好,連分段都不會分,或者說是太懶。不願意分。

2.謄抄作文。

{準備把作文改一下,指出每個孩子的問題,包括其中的字、詞等很小的細節。然後結合習作裏要求讀給爸爸媽媽聽,讓家長幫助修改。再用一節課時間,專門針對文章的開頭、中中間的清楚、結尾進行一個部分一個部分的指導,指導一個部分修改一個部分。}

下課後經過自己的反思,有以下想法:

1.第一課時設計不好,有的環節浪費時間,而沒實際效果。比如小組代表在小組裏說的環節。

2.這樣的上法,會讓基礎差的孩子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3.習作沒有樂趣了!

4.最好的環節就是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然後選擇動詞。第二是在和全班孩子評改作文的時候,這裏指導很好。

5.作文教學是個難題,要慢慢實踐和思考同時好文章的確是修改出來的。一定要指導孩子針對一篇文章反覆修改!

6.中年級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興趣!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本文是一首讚美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的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在前一課剛學過兩首描寫秋天景色的古詩,因此,教學本課時,我由這兩首古詩導入新課,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談秋天的印象,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這一課寫得非常的優美,也寫得非常的貼切。但總感覺這一課的容量很大,用一般的講讀方法可能比較難處理,因爲每一小節都可以品味出許多的東西。因此我在第二課時,首先讓學生充分的朗讀感悟。其次是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來談談朗讀的體會,比如問學生你讀了以後感覺秋天是怎樣的?(比如秋天是調皮的,秋天的快樂的,秋天是熱鬧的,秋天是勤勞的等)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品味具體的詞句。在組織討論的基礎上我加以引導並適當的提高,同時把自己的讀後感受跟學生進行交流。避免了一小節一小節單調的講解。

本文的5 、6兩小節學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能讓他們藉助圖畫想象玉米和高粱在夏天和成熟後的樣子,想象和感受農民的辛苦和豐收後的喜悅,然後再邊想象邊讀書, 可能效果會更好。因爲這兒的學生對文中的場景很陌生。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讀了《贈劉景文》,你會沉醉在深秋的美麗景色之中,雖然荷盡菊殘,然而那開敗了的菊花枝還傲寒鬥霜,那“橙黃橘綠”,更有別有一番風味。古人寫秋總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蘇軾卻一反悲秋的基調,突出了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傲霜枝”更是讚頌了傲霜凌寒的氣概。傳統的古詩教學要求字字落實,解釋詩句更是成了重點任務,然而這樣一來就會將充滿着深刻意蘊、豐富感情、詩情畫意的古詩支解得零離破碎。更何況面對的是一羣剛剛進入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於他們的要求:首先會認,會讀,會背;其次是藉助圖片、音樂、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由反覆朗讀所感悟到的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景象之中,瞭解詩意,會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和自己的體會;還有就是要體會古詩的韻味並用自己的朗誦將其表現出來。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1、關注學情

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單位時間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進程、學習效果等諸多要素。關注學情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而無視學情,必然導致教學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在以前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們總是在揭題後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殊不知,學生經過每天早讀、課上的練讀,已把課文讀了幾千遍,已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而我們還在讓學生再一次讀,這可不是在浪費時間嗎?教學效率怎能提高?因此,在本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情,靈活改變了教學方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激勵學生課前主動預習。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每個教學內容,每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次學習活動,教師對學情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學纔有引的方向,纔有導的重點,分析了學情,研究了學情,教學纔有相應的對策,纔有具體的方法。如果教師不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無視學情及其發展變化,一味機械套用教學預案,教學就會事倍功半。

2、強化預習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養成好習慣,會使我們終身受益,而預習正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而把預習當人可有可無的環節,預習環節正逐漸談化。若不是每天的晨讀課,很少有孩子在課前讀讀課文,預習預習,所以孩子們實際上不知何爲預習,怎樣預習。預習有何意義。正因爲如此,我們更應強化預習,教給預習的方法,激發學生主動預習的願望。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成功之處:

本次口語交際設計巧妙。按照“聽錄音——看資料——學介紹”三個層次,通過傾聽、表達、適當閱讀動物資料的綜合練習,逐步引導學生抓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奇特的功能等角度,介紹有趣的地方。

不足之處:

教師有些指導過度,沒有更好地尊重學生的想法。

應該防止指導過度,千篇一律。多放手給學生,相信學生的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素質”,它既是一個人智慧的反映,也是一個人隨身攜帶的永不過時的魅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強弱,對一個人的發展與成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口語發展實際,我想,一堂好的口語交際課,應該達到讓學生敢說、會說、樂說的境界。

一.教學效果:口語交際的核心就是雙向互動。我在這堂課的教學活動中,想方設法實現課堂教學中的雙向互動。首先是師生互動,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這次口語課中,我以動植物的一員——大象阿姨的身份參加這次聚會,從一開始和孩子們的相互問好,活動中大象的示範介紹,課堂中對學生髮言的評價,老師與學生互交朋友,無不體現了老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

二.成功之處:本着這樣的理念,我設計了這次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方案。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積極參與課堂,願意與別人交流,並能認真聽別人說,然後作出評價。這堂課也讓我收穫了很多,原來我很怕上口語交際課,通過這次的實踐,我覺得口語交際不再那麼遙遠、那麼神祕,其實也能讓老師喜歡教,讓孩子們喜歡上。綜合自己整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有以下幾點比較成功:

1、情境的創設。

這一堂口語交際課上,我爲學生的交流創設了情境,把教室變成動物園,讓孩子們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物,一起參加在動物園舉行的“有趣的動物大聚會”,我則扮演大象阿姨受獅子大王之託來當這次聚會的主持人和評委,準備評選有趣的動物。大象阿姨主動向動物精靈大聲打招呼,孩子們很快進入情境,大方地介紹自己的名字,並向身邊的“小動物”打招呼問好。通過大象阿姨的自我介紹,引導動物從名字、樣子、特點等方面進行自我風采展示。然後進入快樂的交朋友活動,最後評選、頒獎。通過這些有意思的活動把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在生動逼真的情景中展開交際,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表達慾望,孩子們都能暢所欲言。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

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巧。在本節課上,我特別強調對學生“聽”的要求。在老師示範自我介紹和豬籠草介紹的時候,我都先對學生的聽提出明確的要求:“認真聽,邊聽邊記;如果有問題可以禮貌插話。”聚會結束還會評選出幾名“最佳聽衆”。孩子們很認真地傾聽,並禮貌地質疑,比如:只有“手指”大的“絨猴”喜歡捉“蝨子”吃,這“蝨子”是什麼東西呀?這麼小的“絨猴”怎麼敢吃那麼大的獅子呢?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問開了,把課堂引向高潮。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在評價他人時也能從語言和介紹的內容有趣在哪兒進行評價,並能對同學的發言進行補充。

三.

不足之處:有一部分學生交流水平有待提高,還不能比較詳細地介紹“自己”。在今後的口語交際中還要注重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子,從連貫的句子到一段話的練習,這樣孩子們就會循序漸進,步步跟上,爲今後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

改進措施:發揮多媒體課件與課堂的整合作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同時感受到了圖、文、音、動、色等多種信息的綜合刺激,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使整個課堂形成了充滿活力、愉快而有成效的交流氛圍。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比本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北師大版)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9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合作,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樹立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並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本課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寫金絲猴與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樹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合作。

一、學習生字詞

1.第一課時主要用來學習生字詞。本課生字較多,但對學生來說並不難認識,因此我採用多種方法分批獨立識字。

2.“象、垂、喪”練習查難檢字筆畫索引。“猴、倆、伯、棵、急、摘、呀”讓學生合作練習分析字形。閱讀理解時繼續學習“考、垂、喪、急”。

3.寫字有三個難點:一是“象”的筆畫筆順;而是“考”字容易錯誤多加一個橫,下面寫作“與”;三是“都、考”不易寫好看。在書寫時,要注意學生這幾個難點。

4.學生已經學會部首查字法,因此生字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查字典組詞,課堂上讓學生畫出重點詞語積累。

二、學習課文

語文課標中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的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感情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爲基礎進行的,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我抓每一段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如

第一自然段通過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來引導學生讀句子,從而體會梅花鹿和金絲猴對自己充滿信心。第二段重點理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急得團團轉”等詞語,朗讀時要從語氣中表現出梅花鹿由喜到憂的心情的變化以及金絲猴着急的心情。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理解、想像。這樣循序漸進使課堂有活力,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

朗讀熱情比較高,學習氛圍也比較好。第三、四自然段通過讓學生合作互讀,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是怎麼摘到果子的,體會它們的心情讀課文,也引出“合作”。

上這節課,我始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目的,極力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創設主要問題,激發了學習興趣,課堂充滿活力。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多種形式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男女分開讀、分角色朗讀來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朗讀能力。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梅花鹿和金絲猴比本領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