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學習抽象的拼音,接受並熟練地拼讀音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爲幫助學生儘快掌握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借鑑並運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拼音教學應把圖文、形、音三者結合記憶。

人教教版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並不怎麼枯燥乏味,原因是每一課都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兒歌。學習字母時先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興趣積極性較高,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插圖,合理利用起來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e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拼讀兒歌,小組互相幫忙,這樣學生學起來都比較輕鬆,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再出示圖畫:一隻漂亮的大白鵝。我充分藉助插圖調動孩子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看插圖、編順口溜,讓他們在快樂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準確而迅速的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

2、形近字母比較記憶。

漢語拼音是符號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筆畫組成,包括左半圓、右半圓、長豎、短豎等等。在教授由這些筆畫組成的b、p、d、q等字母時,可將這四個字母分成兩組啓發學生採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組形近字母在比較時,可以引導學生想:b-p都是右半圓,聽廣播(b)天線往上拉,潑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圓,馬蹄(d)向上帶土,氣球(q)下邊拉繩。還可同時加上手勢和口訣:右下半圓b,左下半圓d,右上半圓p,左上半圓q。學生在邊看、邊說、邊比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兩組字母的記憶。兩個相近字母一目瞭然,使學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講故事

講故事學生最愛聽,生動有趣,容易記憶。能夠幫助兒童在聽故事中獲得知識,形成記憶,如學習jqx和ü相拼的規則時,我就講了jqx三兄弟很調皮的故事讓學生記憶jqx和ü相拼的時侯去掉兩點。學生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憶深刻。

4、遊戲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反思"課改"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內將所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教師作爲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所以,教師不能再滿足學生知識的講授,而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才能爲他們以後發展奠定基礎,纔能有利於他們的學習。

在課改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上,兩節課的教學過程,教師說的比較少,只起一個組織管理的作用。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區別,看起來教師的工作是輕鬆了,實質不言。教師在課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指導學生如何來收集資料、到哪裏去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到以後,在進行加工製作,最後讓學生欣賞體會。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如執教《美麗的武夷山》一課。造型奇特的山峯圖片,爲學生的想象激發了興趣。因爲學生畢竟學生,完全的自主學習是不可能的,要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在執教《小豬畫畫》一課中,教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閱讀基礎,以演促讀,以演質疑,以演導思,以演品讀,教學紮實,不流於形式,同時注重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的評價,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特意創設了一個虛擬的情境——故意用增、刪、改等方法“篡改”課文12處,再製成朗讀錄音,讓學生挑刺,“幫助”老師找出錯誤所在,利用商討策略,先合上課本傾聽,再翻開課本邊聽邊看,邊思邊辯邊演,爲服務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提供了放矢之“的”。

六七歲的孩子上課易於疲勞,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師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給“權威”挑毛病,在“助人爲樂”中成了真正的“發現者”,通過近似競賽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內驅力和學習興趣,創造了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自由輕鬆的學習氣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學中,師生之間、教學內容與學習者之間的距離感消除了,具有爭強好勝特點的學生們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滿足,形成了“緊張而活躍”的高潮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核心提示: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另外通過遊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利用課件做遊戲“摘蘋果”,蘋果上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落下來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悅。 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爭星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爭的星星比較多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同桌合作,互相當小老師。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一、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於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於提高。

二、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有個別同學還沒掌握起來,還學要繼續練習。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過程中,我有不少收穫,也遇到了不少問題,特作反思如下:作爲一名小學語文老師,理解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課改就像一把鑰匙,開啓了孩子成功、成才之門。課改需要加強老師之間的交流、探討。課改,當前來說,缺少成功的經驗、樣板。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教具少,信息少。應對共同的處境,老師們就應羣策羣力,加強課改經驗的交流。例如:多組織研討和現場聽課、評課等活動,這些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此刻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交流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

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課改涉及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許多家長不理解,常常反應“孩子回家怎樣不做作業了?”“這樣的教學,孩子能學到啥?”。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我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樣一回事,教師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此刻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齊發表自我的觀點,交換自我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用心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光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說完。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時,我利用插圖,創設情境,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我先讓同學們觀察圖畫,作者在描寫圖畫時都是按照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進行描寫的,先寫遠處的景再寫近處的人,課文也是這樣對照圖畫來表現的。讓同學們先觀察圖畫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容易讓同學們走進課文。課文的語言比較淺顯,同學們能夠流利地朗讀。

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識字、寫字教學。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因此要採取多種識字的方法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在“男”這個字時,可以編口訣“田力男”;在教授“原”這個字時,給學生猜字謎:小白進工廠;在教授“跑”這個字時,讓學生與“泡”、“炮”、“苞”“飽”這些形近字相區別。用這些不同的方法可以增強學生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學法總結這一環節,同學們尚不能自己有效地總結學習的方法,所以這一方法在後來的運用中並不是很好。再接來的仿寫過程中,同學們只能寫一、兩句話,不能完全仿照課文來寫。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多加訓練。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執教了《小池》一課後,我對如何進行低年級古詩教學、如何將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有了更深的思考,心中有了一點收穫與大家分享。

《小池》一詩作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陰、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學習這首古詩。

一、首尾呼應,《三字經》與古詩相結合讓學生感受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因《三字經》和古詩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所以本堂課我以學生誦讀《三字經》導入本課。

我是這樣開頭的:《三字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而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精華、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這節課老師就要領着小朋友們去這座寶藏中尋寶,高興嗎?(高興)那好,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現在我們就要去尋寶了!

這樣的開頭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孩子們對古詩的興趣。

在結尾時,我與開頭相呼應:小朋友們,你們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就把這首《小池》記住了,我們從這首詩中看到了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樹,嬌嫩的荷葉,可愛的蜻蜓,小池的風景真是太美啦!而詩人卻用這短短的幾句話就把這麼美的景色描述了出來,看來古詩中真的有許許多多的寶藏等待我們小朋友去發掘!正如《三字經》中所說的“子不學,非所宜。”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打好基礎,去發掘更多的寶藏!

這樣相呼應的結尾,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感受到了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以生爲主,以讀爲本。

把課文讀通,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並非易事。朱熹有言:“凡讀書,須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是因爲課前學生回家已經預習了這首詩,所以我採用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把古詩讀給同桌聽,把生字讀給同桌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桌作爲小老師來糾正對方讀錯的地方,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用課件展示本首古詩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採用摘下生字星星的方式激發學生認字的熱情,用交流識字方法,個別讀、領讀形式來讀準本課生字,再讓學生展示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指出錯誤的讀音並邊聽邊想古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先整體感知古詩。

在整個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個別讀、男女生分讀、表演讀、比賽讀、齊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誦讀古詩,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美好的意境,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展開想象,深入詩意。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孩子是富於想象的,發展孩子的想象就是在開發孩子的智慧寶藏。而語言又是妙不可言的,很多文字寓意深刻,特別是古詩,它留給學生許多想象的空間。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在配樂朗誦時,讓學生閉上雙眼,然後交流好像看到了什麼景色,學生在音樂與老師的誦讀中感受到了詩中所描述的美景,回答得非常好,把好像看到的景物描述得很美。賀晨曦說她好像看到了有一隻蜻蜓飛呀飛呀立在了荷葉上;錢嘉盈說她好像看到了樹陰照在了水面上;吳崢說他好像看到了泉水從泉眼裏流了出來,可以說朗誦和音樂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而想像對學生深入理解詩意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四、淡化詩意,品析誦讀。

學習古詩,除了要讓學生讀懂讀好之外,我們還應該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這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很難的。新課程提出,要重視學生自己的體驗,這是很正確的。讀這首詩,小朋友看到的是什麼呢?他們想到的是什麼呢?這就是他們自己的體驗,我們老師是無法替代的。讓他們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方法。

在學習《小池》這首古詩時,我除了讓學生在教師配樂誦讀中想像看到的畫面外,還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從圖面中去感受詩的意境,並配以我的語言“泉眼很愛惜它的細細的泉水,不讓它們多流一點兒似的,泉水就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流出來……這樣的泉水,我們應該怎樣讀?”“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裏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歡嗎?是啊,連樹陰都喜歡得投進了池塘的懷抱了,你們瞧,它照在這片波光上呢!這句我們應該讀出什麼樣的心情?”......用語言來引導學生讀出詩的意境,並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哪裏應該停頓,指導學生朗誦,而詩的後兩行,我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朗誦,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一讀中,我已充分感受到孩子們已被詩人把描繪的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而深深吸引。孩子們領略到了小池塘的自然風情,接受美的薰陶,這足已!

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面對天性好動的一年級小朋友,繁瑣的講解、過多的斟字酌句,只會適得其反。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決定了我們應該把學習同生活聯繫起來,把所學的.知識用具體的形象展示出來。所以學習聲yw時的導入我們從問題情境入手,並加入了情景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又容易讓學生把將學的聲母同現實聯繫起來,便於記憶。

一、情境導入引發興趣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決定了我們應該把學習同生活聯繫起來,把所學的知識用具體的形象展示出來。所以學習聲yw時的導入我們從問題情境入手,並加入了情景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又容易讓學生把將學的聲母同現實聯繫起來,便於記憶。同時又複習了學過的聲母。

Y、w是兩個比較特殊的聲母,他們同韻母i、u讀音相似而且與i、u聯合組成整體認讀音節。所以在學習新的課文前先複習了六個單韻母。強調發音的特點也有利於講課過程中與聲母y、w的發音區別開來。

在講解字母字形時,啓發誘導學生聯想,今天所學字母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東西相像,這樣即訓練了學生思維的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新學字母的印象。

二、對比加深印象

鑑於yw的特殊性,在講解時要注意將他們同i、u區別,分爲大y小i大w小u,大y和大w讀音輕短而小i小u讀音響長,口型也不能變,對比中學生能較好地區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一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爲主,爲了維持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多種方式教學,在引入整體認讀音節時,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學生整體認讀音節是如何形成的,究竟應該怎麼寫。

三、多種形式,突出重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整體認讀,經過前兩課的學習,雖然學生對整體認讀音節有一定的印象,但並不深刻,很多孩子在碰到時仍然會分開來拼,針對這一現象,本課我重點放在鞏固整體認讀音節上,採取了以下方法:

1、兒歌鞏固。

爲了幫助學生記住整體音節的寫法,我讀了個兒歌“大y帶小i,組成音節yi,大w帶小u組成音節wu。”

2、故事鞏固。

yu比較難記住,於是我講了一個故事,小ü看見小i和小u北大y和大w帶走了,它急得哭了。這時候大y看見了,於是來幫助它,牽着小ü的手,將它淚珠兒擦乾,這就是yu。

3、用音節說字音。

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各種形式的讀,並能夠對於學生的讀音予以及時的反饋。注意了學生知識的拓展。如讓學生用帶調音節說字音。這樣做有利於知識的鞏固,適當的聯繫也有利於牢固的掌握知識。

4、遊戲鞏固。

課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遊戲形式,讓學生猜一猜,激發學生拼讀的興趣,同時也鞏固了本課的知識。

四、及時肯定,增強學習興趣。

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讓學生把自己寫的聲母在展臺上展示,並進行互評時,學生就顯得異常激動,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讚賞,一旦得到其他組同學的肯定,臉上幸福快樂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顯露出來。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小山泉的心願》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闡明瞭小山泉的心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對話,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什麼是“不幸”,什麼是“幸運”的,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只有大家都需要自己了,才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心中裝有他人了,才能爲別人服務,這纔是幸福的事。

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都應體現在一個“讀”字上,讀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徑,忽視了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在教學中,我對每一次的朗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使學生明白讀什麼,該怎樣讀。

首先,課堂導入揭題後,我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讀音。再讀課文時,要求學生思考:小山泉的心願是什麼?在討論回答後,重點指導朗讀小山泉的話:“我儲水的目的,就是爲了讓人取用,爲人解渴。”使學生理解了小山泉的心願。接着再讀小山泉的所有話語,提問:“小山泉爲什麼會說野兔不瞭解自己的心願呢?野兔說什麼話了?”回答後,理解讀第一節。最後第三次細讀課文時,要求想想野兔說小山泉不幸,可小山泉卻說野兔不瞭解它的心願,那小山泉是不是認爲自己是不幸的呢?它是怎麼想的?再次去讀小山泉的話,這樣學生不僅很快理解了小山泉說的話,更能讀出感嘆句的語氣。結合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有所感悟,並在讀後交流讀後感想,說說讀懂了些什麼,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獲。

三次讀文不僅提出有明確的要求,而且層層推進,學生通過朗讀,很好地理解了課文,體會了小山泉的感情,做到了語文教學中的重情感、重體驗,重感悟。

不過這節課上完後有一點我覺得有點遺憾,就是在指導學生進行評價時,指向還不夠明確。比如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朗讀時,應該讓學生明確評價的內容,究竟是評價音準還是評價語氣、語調,這樣學生在傾聽時就會有明確的目標,發言也就會相對集中。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古詩《春曉》是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的名作。反思自己的教學基本做到了能根據課前準備的教學設計進行教學,並能按既定的教學思路基本完成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目標是通過讀的指導,在學生熟讀詩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本課的5個生字,並會背這首詩。同時,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時,能在一開始就從指導識字入手,並能用各種方法進行教學。在指導朗讀這個環節中,我雖然知道學生很多早已會背誦了,但我還是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和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大量事實證明:低年級學生學古詩,靠老師的逐句串講,根本行不通;必須更多地藉助讀,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

培養閱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從中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提高朗讀能力。研讀古詩時,教師能通過理解重點字來理解詩句,潛移默化的滲透詩歌的情景,對於學生研讀古詩有一定的幫助。在以後的教學中更要讓學生在自讀中感悟,注重要把圖和文融合的更加緊密些,要讓學生通過看圖對文的進一步理解。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感受到“情境式”的教學模式不僅適用於拼音教學,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也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給學生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學生就能在課堂上“學習着並快樂着”。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以“小麗的作業與別人的作業不同在哪裏”爲主線,同學們很快就找到能代表春天事物的作業,“有···有···有···”,接着老師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同學們還會帶哪些作品來,孩子們都能說出能代表春天的事物,也有個別學生不知花的開放季節而錯,在老師的指引下背誦花的開放的兒歌,在背誦中“溫故而知新”。課後,我還要求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畫出了美的畫面,在學生的筆下,出現了粉紅的桃花,可愛的金魚,清澈的湖水,嫩嫩的柳枝?? 由此可見,調動學生的情緒,放手讓學生活動,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才能。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通過這段時間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感受很深。不由而然地想談談自己心裏的一些看法: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仗》是一節 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着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裏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景物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於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在識字教學中爲學生 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慾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裏的彩園,爲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 捉迷藏 等有趣的環節,引導 着學生由帶拼音 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 、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爲學生願學願記的行爲。

三、及時評價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教師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多種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

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一、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

對於農村學生對蔬菜經常見,但又不理解這個詞,在介紹時候可以介紹一下。

二、教會學生在興趣中模仿。

教學生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教師應該呈現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師範寫,學生再寫。

三、在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應該明白具體,泛指不能太大,否則學生不能明白老師的意指。

四、恰當的色彩對比能夠增強兒童的分析和識記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既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了教學,在進行生字教學和偏旁部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偏旁部首與字體的其餘部分用上鮮明的對比色彩,我想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因爲低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對鮮明色彩的呈現會勝過教師反覆提醒他們要好得多。教師有意地引導生進行無意識而自覺的觀察,然後自己去獲得知識,這就更好了。

總之,我認爲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爲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纔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難讀、難記、易混、易忘。按大綱和教學進度安排,要一年級新生在入學後六週既要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又要學會拼讀。這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覺得我們一年級的老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引導學生快樂輕鬆學拼音。

1、創設愉快的童話氛圍,讓學生有“興”去學。

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而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無不生活在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裏。爲此,教師竭力創設富有童趣的童話氛圍,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化了兒童學習拼音的濃厚的興趣,從興趣入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習拼音不再是一種“負擔”。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教學整體認讀音節時通過故事導入,把學生帶進了神祕的童話世界,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完成了看似枯燥的學習任務。

2、營造積極的思維氛圍,讓學生主動去學。

教師對學生充滿信任,堅信他們的潛力,要讓學生主動動腦、動口、動手,主動獲取拼音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例如,本課教學活動中,在處理整體認讀音節zi時,創設生動有趣的童話情景,引入了“一家人”的“家”概念,使學生自然地與已有知識點鏈接,發現問題並得出結論——“zi也是整體認讀音節,是不能分開的一家人”。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氛圍中,自主學習。

3、採用有趣的遊戲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

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把學習和遊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可降低學習的難度,吸引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之中。結合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小猴摘桃、傳傳傳、戴帽子等遊戲。如在教學Z、C、S時,我讓學生帶來一根20釐長的繩子。在鞏固練習時,跟學生玩了“變魔術”的遊戲。教師做演示,學生立刻用繩子變出聲母來。師生的合作,爲課堂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愉悅的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4、使用適當的激勵手段,讓學生喜歡去學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於他對兒童的態度。課堂上,我熱情的語言不離口,如:“你真棒!太厲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着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與成功。

俗話說:教無定法。每個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個性教學,只要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我想,我們都應該去大膽嘗試一下,在探索中求得質的飛躍,爲孩子們的未來奠定紮實的基礎。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這個學期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一年級教材編寫的意圖在於注重人的發展,用生活的情景呈現學習內容,讓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學知識的目的在於用知識解決問題,這就對以往沒用的內容進行刪除,所學的全是對以後步入社會有所幫助的,教材中的生活場景自然就很多,內容看似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難。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

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2、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爲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3、把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標準》中明確地指出:提倡跨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相融合。這是因爲要培養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僅靠語文教材內容和傳統教學方法,已遠遠不夠。而需要各學科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思維方式、知識背景等方面相互滲透,再通過有創新地教學才能達到培養目標。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興趣,乃喜好之情緒也。它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種“能源”,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先決條件和首要問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及時發現和培養,正確誘導,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應教改的需要。

初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新的迅速發展時期,心理特徵和生理特點都發生了變化,但還學有完全脫離小學生的特點 喜怒哀樂易於表現,並支配他們的行動。意志活動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的影響才能完成,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及時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創造一個良好的培養興趣環境,選擇適合的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完成他們的學習。其過程爲新奇 → 有趣 → 學與專 → 掌握知識。我在從事初一語文教學時,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希望能通過興趣教學發展學生智力,循序漸進增強吸收知識的能力。

(一)興趣來源之一:課前三分鐘演講

葉聖陶先生曾指出:學習語文要聽、說、讀、寫四者並生,培養學生學習說話能力就成爲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環節,初一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口關鍛鍊機會少,然而求知慾強烈,又喜歡在衆人面前表現自己,希望引起別人注意。因此,爲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滿足學生心理要求,培養獨立性,適應勇和培養的需要,我在教學中試着開展了課前三分鐘演講。試講一個學期以來效果顯著,達到了預期目的,學生們出表現及濃厚的興趣。

我曾在一個學期中,由淺入深地進行兩個階段的訓練,第一階段內容簡單,只要求把話說清楚,能使別人聽懂就可以,以培養其膽量。爲了讓學生有內容可講,通常前一天佈置第二天的演講內容,如我的家庭成員,包括我的爸爸、我的媽媽、自我介紹,我的童年等,不僅使學生得到鍛鍊,而且加深入了同學間的相互瞭解和友誼。第一階段的成功給第二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有了第一次經驗,鼓足了信心,自學地嚴格要求自己。第二階段的內賓是講故事,這次提高了要求,不僅要把故事講清楚、明白,而且要充滿感情,要有表情,學生們選出自己最拿手的故事,做好充分階段的準備講給同學聽。內容有童話故事、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科幻故事、好人好事等,第二次演講時學生們就顯得比較老練,鎮定,有聲有色、層次較爲清晰,以各自的特色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至此,課前三分鐘演講成了語文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分鐘演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能力訓練,深得學生們歡迎,現在已經成爲學生盼望上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因素,事實證明,這種融趣味性、知識性、思想性、科學性於一爐的做法,舉例學生興趣特點,適應能力培養的要求,形式活潑的練口活動,能務有效提高學生說話能力,同時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

(二)興趣來源之二:美的欣賞

愛美之習人皆有之,“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地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初一學生雖然不會全面地、有深度、有廣度地鑑賞美,卻會用自己樸素的感受,獨自的方式欣賞美,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期基所說:“孩子們憑形狀、色彩、聲音和一般感覺而思考事物”。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可以從直觀的具體形象入手,引導學生欣賞美,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愉悅。

洪氏教材中,有 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都融進了作者的感情,表達了他們的美學理想,通過形狀、色彩、聲音等方面對自然景物進行分析,對於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提高學習興趣有着重要意義。例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關於百草園夏秋景色的描寫,從總體描寫“不必說……也不必說……”到具體分述:“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無論是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是擺弄果實,都是學生們所熟悉所喜愛的,再加之作者妙筆生筆生花,安排得聲情並茂,色彩鮮豔,動靜相宜,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因此這美好的景物,無限趣味正符合學生們的年齡特點。我便在教學中投期所好,在趣味中教學,給予美的享受,不僅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也使學生記深刻。又如朱自清的《春》,清新秀麗,如詩如畫。“春天的腳步近了”以春的恬情調動了學生的聽覺感受,轉入視覺中把學生引一個夢一般的境界:暢遊在繁花嫩草,柔柔的輕風,綿綿的細雨之中,使人感到親切,作者對新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地印在學生們的心中。通過美的欣賞,情感的交流,牢固地掌握知識,永久難忘。新材中類似的文章還有老舍的《濟南的冬天》中冬天濟南的不同美景;陸定一的《老山界》中半夜被凍醒進的感受和周圍景色描寫;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美麗街市的描繪等都以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美感染學生。都德的《最後一課》中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形象,冰心的《小橘燈》中小姑娘純潔、鎮定、勇敢、樂觀的美好心靈等。

(三)興趣來源之三,朗讀

初一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比較差,但形象思維和模仿能力卻很強。他們對課文內容、寫作技巧的學習興趣不大,卻很熱衷於朗讀。他們模仿磁帶的語調,模仿老師的表情,也極力模仿播音員的標準播音。洪氏教材所選課文均易上口,易朗讀。因此,我在朗讀教學中也極力推崇這種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能力。

在朗讀教學中,爲加強不同朗讀方法的學習和適應學生心理要求,也進行了兩階段的訓練:一學習鍛鍊,二表演錄音。學齡前習鍛鍊階段着眼於不同文體朗讀知識的傳授和技巧的學習,通過範讀→講解→練習→掌握的過程,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很好地再現了作品的神韻美、聲音美,用範讀的魅力抓住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點燃學生的趣,促進學生的練,藉助於不同形式,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賽讀等,在普遍提高的基礎上進行個別指導,以好帶差。兩個月後較入學時朗讀均有明顯提高。表演錄音階段是對前一階段的考查、鞏固,也是爲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他們總想聽聽自己讀的聲音是什麼樣,朗讀水平如何,於是利用下午自心課時間進行朗讀錄音,每個學生準備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經過充分的準備(課下反覆朗讀)站在錄音機前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後再播放。對於這種新的嘗試,學生們表現出空前的熱情。放音時,老家裏異常安靜,每個人都屏住呼吸,辨別着同學的聲音。聽出是誰的聲音是一陣歡呼,強烈地要求再聽第二遍。朗讀興趣培養爲教材內容的掌握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另外。興趣的不源還有以唱代講情感交流,辦班報、想象聯想及各種競賽等。

一個學年的興趣的培養,確實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在學習中綻於了笑臉。“語文課真好玩!我愛上語文課”,道出了孩子們的心聲。效果也是顯著的,開學初按成績分班,期中、期末兩次考試中,所教授的一年級四班四次在同軌班中名列第一,證明了興趣培養的初步成功,體現了教材紮實、活潑、有序的要求。在今後的教學中將進一步研究、探討,以便更好地適應洪氏教材對激發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