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通用6篇)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烏鴉喝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十九課。這篇課文講的是一隻烏鴉想辦法喝到了瓶子裏的水的故事。全文共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烏鴉想喝瓶子裏的水,卻喝不着。第二、三自然段講烏鴉看到了旁邊的石子,想辦法喝到瓶子裏的水。本文淺顯易懂,通過生動的故事說明了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使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這篇課文,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故事內容不是重點,更算不上難點。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有關論述,我初步確定以朗讀體悟作爲本節閱讀課的重點,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烏鴉在“找水喝”到“喝着水”這一過程中心情的變化,讀懂故事闡述的基本道理,拓寬知識視野,豐富語言積累。在設計教學中,我重在指導分析課文及朗讀課文上,讓學生們通過了解故事情節來理解感悟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烏鴉的善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意識。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體現新課標的理念。緊緊圍繞“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着水了”這一線索來展開課文的分析。我把學生獨立思考,想象的權利和時間交給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體會烏鴉的變化,抓住了“口渴”“到處”等詞語的理解,讓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着急心情。這樣設計是把學生變成課文中的主人,把文中的重點詞“到處”變成了生活中的形象。並設計了讓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及瓶子裏水的多少這一環節,感受烏鴉喝不着水的原因,再體會烏鴉的心情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學習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讓學生再回到課文,看烏鴉是怎樣想辦法喝着水的,我讓學生觀察石子投入瓶子後水的變化,使得學生對“一個一個”理解更形象化,進而感受“漸漸”一詞的意思,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便於學生對這些抽象詞的理解。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探究性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不同的探究需求,愛護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生成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在這時,我讓學生討論:烏鴉怎麼就能想出這個辦法?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烏鴉能喝着水在於它的仔細觀察、愛思考。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就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替代學生的閱讀體驗。識字是實現閱讀的途徑,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本領。因而課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時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與生字多見面,想辦法認識生字,多次閱讀,體驗自己能獨立閱讀的成就感,從而激發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能力,讓閱讀成爲習慣。

  一、激起導入:

猜謎語激趣。提出一個較高層次的問題—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後想辦法喝着水了,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以最快的速度,將孩子們引入文本的閱讀。

  二、讀文識字:

這節課,我的思路是學生首先從整體入手,然後到部分,最後再回到整體這樣來學習。由篇到字詞句,再到篇的順序。借用特級教師曾麗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遵循兒童認識的規律,把認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整體把握。教給認讀方法,讓學生自主經歷讀書過程。同桌合作,保證學生在閱讀中識字的質量。”

自讀,圈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認識,將課文讀正確,同桌互讀互聽互評等環節,看似簡單,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而言,是比較難操作的。讓學生得到詳細、明確的規定之後,他們就易於和樂於去完成學習任務,同時老師也比較好檢查,學生是否在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自讀課文、同桌合作讀、開火車讀生字詞、師生共讀,一步一步地推動課堂的進程,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一次展示學習情況的機會,並在檢查的過程中,用“點指兵兵”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相機指導、糾正學生的讀音,如用區分前後鼻音、翹舌音,進行拼讀加以強化;注意糾正“石”和“瓶”等易讀錯的字音。這節課,我想着以讀促理解,將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使朗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多層次的朗讀體現出來。希望“以讀代講”這一個環節能幫助學生理解好“烏鴉口渴了,找水喝,最後喝着水了沒有?它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這個問題。同時,課文的生字又得到了鞏固,這種方式我很感興趣,在嘗試中。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做到生字的音、形都過關;

2、如何指導學生朗讀做到正確、流利,奢望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

3、注意生成性資源,並善加利用。試教課上,在“點指兵兵”這個遊戲結束後,我要引導學生區分“渴”和“喝”兩個字的形,“喝水需要口,口渴需要水”。我提了一個問題“看誰的小眼睛最明亮?發現生字中有兩個長得很像,就像兩兄弟。”因爲在我自己班上,我時常會用這種方法讓學生找形近字,我自認爲問題很簡單,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渴、喝”。誰知道課堂是千變萬化的,試教的這班學生他們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答案:一生說“烏”與“鴉”長得像;一生說是“辦”字與18課中的“爲”長得像。我當即肯定了後一個學生很聰明,眼睛很明亮,並再一次強調是在本課9個會認的生字中找,終於第三個學生找着了。我長舒一口氣,教學機智方面我要加強。下課以後,我馬上修改課件,把“喝、渴”並排放在一起,讓學生一眼就能看出來,希望不要再出現啓而不發的情況,浪費課堂時間。

  三、培養學生養成“提筆就是練字時”的好習慣。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的目標,出現在新課標的每一學段裏。我們要高度重視寫字教學。我們常見學生練字時是一種書寫,平常寫字又是另一種書寫。究其原因:學生沒有實現知識的遷移,沒有形成自覺寫字的習慣。爲此,在寫字課上,對學生反覆強調,將練字融入日常的書寫,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有“提筆即是練字時”這種意識,就應該做到不管是什麼場合,不管什麼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特別要抓住平時各科課堂上練寫字的最好機會,和各科老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我的困惑是:

1、如何指導學生觀察“辦、法”二字的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2、合理分配好課堂時間,保證寫字這一環節有十分鐘。

3、我的書寫不好,因此害怕自己指導學生書寫不夠準確、到位。

良好習慣是一種能量的儲蓄。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我們教師只有從自身,從一切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抓住小學生階段的最佳時期,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是一門難免有遺憾的藝術,回顧整堂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等情況着手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孩子年齡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學習抽象的拼音,接受並熟練地拼讀音節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爲幫助學生儘快掌握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借鑑並運用了一些形象生動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拼音教學應把圖文、形、音三者結合記憶。

冀教版漢語拼音的教學內容並不怎麼枯燥乏味,原因是每一課都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兒歌。學習字母時先從兒歌入手學生感興趣積極性較高,教材也提供了很好的插圖,合理利用起來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e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拼讀兒歌,小組互相幫忙,這樣學生學起來都比較輕鬆,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合作能力,再出示圖畫:一隻漂亮的大白鵝。我充分藉助插圖調動孩子的興趣,通過講故事、看插圖、編順口溜,讓他們在快樂中,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中愉快的.認讀、書寫,準確而迅速的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

  2、形近字母比較記憶。

漢語拼音是符號文字,由一些固定的字母筆畫組成,包括左半圓、右半圓、長豎、短豎等等。在教授由這些筆畫組成的b、p、d、q等字母時,可將這四個字母分成兩組啓發學生採用比較的方法學習。這組形近字母在比較時,可以引導學生想:b—p都是右半圓,聽廣播(b)天線往上拉,潑水(p)水往下流;d—q都是左半圓,馬蹄(d)向上帶土,氣球(q)下邊拉繩。還可同時加上手勢和口訣:右下半圓b,左下半圓d,右上半圓p,左上半圓q。學生在邊看、邊說、邊比劃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兩組字母的記憶。兩個相近字母一目瞭然,使學生模糊的形象得以清晰。

  3、講故事

講故事學生最愛聽,生動有趣,容易記憶。能夠幫助兒童在聽故事中獲得知識,形成記憶,如學習jqx和ü相拼的規則時,我就講了jqx三兄弟很調皮的故事讓學生記憶jqx和ü相拼的時侯去掉兩點。學生不僅聽得津津有味,而且記憶深刻。

  4、遊戲中學習

一年級學生的記憶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我將枯燥無味的複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猜一猜、變魔術比賽等遊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拼音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學得紮實。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閱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閱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閱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閱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說《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閱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閱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爲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衆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衆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小學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寫作教學:道是無情卻有情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爲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從開始學寫字,我就鼓勵學生用筆去記錄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寫一兩句話,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把句子寫通順就好。寫作教學主要是“寫什麼”“怎麼寫”“如何評論”的過程。

日記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寫什麼“。有些同學不知道寫什麼,記得第一次批閱學生日記,發現竟然全班62個學生40多個寫昨天完上吃的什麼東西,結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興”。有些同學習慣了“臨時抱佛腳“,白天糊糊塗塗過日子,不去注意、不去發現、不去記憶生活中一些新鮮的、使自己激動的東西,到寫的時候,咬着筆桿,不知道該寫什麼。因此,日記寫作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做個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選擇一件寫下來。老師多讀一些好的日記,讓學生知道身邊發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樹木、昆蟲、玩具可以寫,讀的書、看的電視也可以寫,自己的喜、怒、哀、樂要忠實記錄,社會的善、惡、美、醜也任你評說。

其次,日記教學還要教學生怎麼寫,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寫“日期、星期、天氣”,然後是正文。一年級學生識字有限,因此要求學生先用拼音寫,每天只寫一句話就行,這樣也可以幫學生鞏固所學拼音,等漢字學的多了就開始嘗試用漢字寫。

其實,一年級學生日記寫作評價是其次的。因爲只要孩子們能夠寫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夠完整的寫了,我就會獎勵小紅花。我要鼓勵學生多寫。勤於筆耕,不懈不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會“到“會“,從“要我寫“到“我要寫“。一開始寫日記,一定要培養學生樂於寫日記的興趣,不要硬性規定每天一定要寫多少,但要鼓勵每天寫日記的同學,還要定期收上來批改,對一些好的日記加以表揚,讀給同學聽,讓好、中、差的同學都得以提高。我還給同學講了些名人寫日記的故事,明確寫日記的重要性。學生的每篇日記,我都認真批閱,並且每週五用一節課的時間來與他們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揚的方法來鼓勵每位孩子,激勵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我沒有期望他們能寫得多好,只是希望他們能喜歡寫作,不把日記當作一種負擔。因此,對不寫的學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對寫的學生給予表揚。漸漸地,他們爲了得到老師的表揚,都能堅持寫日記了。看着孩子們稚嫩單純的文字,即使他們寥寥幾筆,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們點點情感瀰漫其間。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在這次的公開課中我所側重的正是識字教學。《菜園裏》一課中要求學生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這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實有點困難。爲了減少難度,我把識字和寫字分在兩個課時進行分開教學。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認識9種蔬菜的名稱,並在認識9種蔬菜的同時,認識“菜、園、豆、角、蘿、卜、心”7個生字,會寫“卜、心”兩個生字。在本堂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色,本着“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的理念,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思路::首先是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菜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接着採用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蔬菜,引導學生拼讀詞語的音節,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蔬菜的名稱。然後通過交流識字方法,給生字交朋友,學習本課的7個生字。最後進行寫字指導。我覺得這一堂課,比較成功的有以下三點:

  一、在趣味中識字

上課開始,通過老師的講述“今天劉老師帶領同學們到一個好地方去看一看。”把學生帶進了菜園。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菜園的課件圖,讓學生有着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引出本堂課的課題。然後讓學生找一找隱藏在課件中的9種蔬菜。進行生詞生字教學。隨後我利用課件一一展示9種蔬菜,並讓學生開火車拼讀音節。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了9種蔬菜。通過詞語和蔬菜實物相結合,使抽象的文字和具體的實物對應起來,增強了識字效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獨立識字,學得主動積極。他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知道了蔬菜的名字,並讀準了字音,認識了他們,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反覆中識字。

在這堂課中,我採取了多種識字方法,從讀拼音識字,到去掉拼音識字,從讀詞語到讀生字,再到給生字交朋友,認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循序漸進。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是“記得快,忘得快”。爲了鞏固生字詞,我還採用了遊戲過關的辦法。把帶有生字的南瓜,扔進菜筐,看看誰是收菜小能手。和拔蘿蔔的遊戲。學生在反覆訓練中,對字詞的識記得到了鞏固,使識字更加有趣味性,讓學生在趣味中學會了生字詞。除此,在課堂中我採用了齊讀、個別讀、開火車讀、男女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讀的興趣,在反覆讀詞語的過程中使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同時,又鞏固了生字。

  三、在語境中識字。

本課以識字教學爲主,但在識字教學的同時,同事也關注學生的口語表達和說話訓練。如在揭示課題後,我讓學生參觀菜園,一邊參觀,一邊說一說:菜園裏有。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鞏固了“菜園”兩個生字,又初步讓學生認識了菜園裏的蔬菜,也讓學生進行了說話訓練。在學習生字“園”,我讓學生說說:種着許多蔬菜的地方叫菜園,那麼種着許多果樹的地方叫什麼?你還知道什麼園?於是學生說了很多如花園、公園、動物園等。由此,學生就明白了什麼是菜園,又牢牢記住了“園”字。所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必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生字。

但是,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中,還存在着許多的遺憾和不足。

1、時間拖沓,老師話語較多,應把課堂還給同學,讓學生多說自己的發現。讓學生養成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

2、教學語言不夠兒童化,語調變化不大,教學評價語不夠豐富。且朗讀感情不足,過於平淡。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3、在教學生字時,教師講解時間過多,時間分配不合理。歸納識字方法不夠全面。指導寫字時,老師應先明確筆順,再讓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自己發現生字的特點,熟悉生字的每一個筆順在田字格的位置,老師範寫,進而書空。在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班內查看並加以指導。好的可放在幻聽片上全班點評。

5、課程後半段時,孩子注意力明顯渙散,需加強教師的引導、調控課堂的能力,如可編些與課堂有關的課間操,讓學生一起做一做,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注意力集中。

6、無板書,在學生朗讀“辣椒長個尖尖嘴”時,學生髮現“長”是個多音字,教師應及時板書點播。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上課是一門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我將一路反思,一路教學,一路前進!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識字4》是一篇詞串形識字的課文,本課圍繞兒童在野外採集昆蟲標本的內容,將一組詞語組成韻語。課文中的插圖在圖文對照中識字誦讀,,可以拓展學生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和寫字。如何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有效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呢?

  一、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1、讀書習慣:姿勢正確,聲音響亮,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特別注意翹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

2、傾聽習慣:聽自己讀,發現難讀要多練;聽同桌讀,發現錯誤要指出;聽聽老師讀,學會讀出節奏和韻律。聽同伴發言,加以補充或提出不同意見。

3、表達習慣:語言完整,前後連貫,聲音響亮,有禮貌。

  二、利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設計教學環節

孩子的經驗和感受是無法預知的精彩。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有時比成人看到的世界更加生動有趣。利用孩子已有的經驗,就是要聯繫孩子的生活來學識字、學語文。孩子的經驗或者感受,更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鳴。表揚這些留心周圍事物、並和大家分享經驗的孩子,就會讓這些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信,同時鼓勵其他學生也學會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如讓學生說說自己認識的昆蟲,有效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直觀感受,比教師直接告訴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觀察的過程即信息輸過程,表達的過程即信息輸出的過程。從輸出中間經過大腦這個“精密加工廠”進行加工製作,即思維、聯想、想象的過程,其中思維過程是加工製作的關鍵,觀察是前提,表達是結果,思維是核心。如讓學生觀察古文字和生字“天”古文字和“蟲”字像的地方,既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又鞏固了字形,能激發孩子學漢字的興趣。

再如,學完詞語“螳螂、螞蟻、蟋蟀、蝴蝶、蜻蜓”幾個詞語後,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弄清楚帶有蟲字旁的字大多都是昆蟲。

  四、注重學生識字興趣的激發

一年級學生有意注意時間短,教師更應該精心策劃教學環節,讓每一個環節都生動有趣。特別要採用遊戲形式,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到知識。通過情境識字、生活識字、字理識字、看圖識字等多種方法及讓學生感受到漢字的有趣,又能有效提高學生識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