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通用10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

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於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多媒體教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當“小導遊”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後,就要比賽讀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峯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隻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着脖子,對着天都峯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黃毅用課本擋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裏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隻“大公雞”輕鬆的破壞了。我心裏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傢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於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隻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黃毅一樣,眼中有物!”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後,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讚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2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爲適應學生學習需要和完成教學目標而診察作出的,並隨情境變化而進行調整的教學謀劃和採取的教學措施。二年級第四單元的課文主要詮釋家鄉之美,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這一單元中的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詮釋策略,爲孩子解讀我們家鄉的自然風景,感受家鄉美!

  一、教學反思

  (一)教學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與策略。詮釋策略教學爲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詮釋的方法幫助孩子在理解課文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有疑問的環節。

  (二)教學思路

《黃山奇石》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通過對黃山“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奇”的詳細詮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黃山之美、祖國之美。

  (三)教學效果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五個:

一是在導入環節。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就是學生對“奇”的理解。在導入環節,老師將“奇”用這個字的字理結構通過謎語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對這個字的初步認識便是從字形上理解並記憶。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淺入深,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狀態並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爲下面更深入地詮釋“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是在交代背景環節。在本環節中,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課文主題,而是通過一段音樂視頻伴隨着老師對黃山的介紹,讓孩子對黃山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慢慢地喜歡進而開始好奇,從而激發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三是在學習課文內容環節。準確地說,是在感受黃山之“奇”的環節。在本環節中,老師通過實物對比及聯繫生活等等方式詮釋了黃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紹“猴子觀海”時,通過猴子的圖片與黃山中“猴子觀海”的石頭進行對比,讓學生一下子理解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黃山石頭奇怪的樣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這麼一個奇怪的名字。在介紹“金雞叫天都”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聯繫生活,仔細觀察生活才明白“金雞”的含義。

四是在課後拓展環節。黃山奇石不僅僅是課文中介紹的這幾個,還有很多很多。在這一環節,老師準備了一些別的黃山奇石的圖片,要學生髮揮想象力,爲他們起名字。在這一環節,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黃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黃山奇石的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課外延伸環節。這一環節雖然老師並沒有介紹更多的更深的知識,但是用圖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黃山四絕”中的另外三絕,不光讓大家瞭解了黃山風景區,更激發了學生對我們祖國的秀美風光的熱愛。

  二、課例點評

這節課關注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以詮釋策略爲關鍵點,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發現家鄉之美。

  (一)教材處理

第四單元,是一組圍繞“美麗的家鄉”而編排的課文,本單元從多個角度,讓學生們看到家鄉的美好。這樣的安排,遵循了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了學生身心的發展特點,致力於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教材體系,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看到家鄉的美景,積累有關家鄉的知識,體會家鄉的親情。

  (二)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爲學生服務的,所以在“品石”過程中,也滲透了新課程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運用詮釋策略,爲學生創建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如在爲學生解釋“奇”之前,先讓學生對“奇”這個漢字有了大致的瞭解與認知。隨後在講解過程中,通過聯繫實際或者對比實物等方式,來爲學生充分詮釋“奇”的意義。學生在瞭解“奇”的基礎上,進一步爲學生滲透更深層次的知識,祖國的美好山河可以通過描寫具體實物來進行展現。

  (三)核心素養

綜觀這節課,老師以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以目標,較爲精準地把握教材,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流程,把詮釋策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閱讀的基本能力是作爲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點,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授課教師是一個挑戰。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是10月份師傅來聽課,我認真準備的一堂課。我從問題:黃山奇石“奇”在哪裏入手,引導着學生邊看圖片,邊學文章,首先介紹的是“仙桃石”,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猜一猜它的名字和理由,接着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仙桃石”的句子,引導他們讀一讀,抓住這裏的動詞“飛”、“落”,再次引導他們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文筆之美,體會比喻句。在教授“猴子觀海”是也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猴子觀海”的句子,抓住關鍵性的動詞,並朗讀。在講授完“仙桃石”和“猴子觀海”後,引導學生髮現作者敘寫的規律:“仙桃石”是先寫名字,再寫出它的樣子和所處的位置,而“猴子觀海”是先寫出石頭的樣子和所處的位置,最後再寫出它的名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讀接下來的兩個自然段,並說說是否也發現類似的規律。這一環節是爲學生仿寫訓練做準備的,很有必要。

在教授接下來的兩段時,我也是採用抓關鍵動詞和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樂在其中。在回顧全文時,創設情境,讓學生當小導遊,給遊人介紹黃山的奇石,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複述課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學生也能說出黃山奇石到底“奇”在哪裏?

最後還想學生展示了“天狗望月”、“仙女彈琴”、“獅子搶球”的圖片,並引導學生模仿文中描寫奇石的方法,抓住一些關鍵的動詞,用上“好像”等詞語來仿寫“仙女彈琴”。當然我也出示了一些提示,孩子們在思考後都動筆寫了起來,他們寫得都很棒,在意料之外。

這堂課也獲得了師傅的肯定。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4

本文描寫了黃山的“仙桃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奇石的樣子和特點,表現了它們的奇妙。課文的特點體現在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爲了接近素質目標,我在教學中首先注重了學生讀文,感受原文精神。課文采用的是先概括後具體的方法來介紹黃山的奇石,語言優美,用詞精湛,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的。

  一、重視學生的朗讀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注生學生對文本獨特的體驗。於是我就讓學生看着石頭的“可愛”之情,指導學生讀出它們的神奇,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真真切切。如:第四自然段,領讀,填讀,設懸讀,(邊問邊讀)抓住重點句,如:“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峯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及三個動詞,“站”“伸”“指”把“仙人指路”這塊石頭描述得栩栩如生。)填讀:“仙人指路”像_____________……用同樣的方法自學3——5自然段“仙桃石”好像——;“猴子觀海”就像————;“仙人指路”真像————;“金雞叫天都”就像—————。

  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石頭,去讀,去想。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發現問題,並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爲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個性化,人性化,儘可能使教師的“指令性”爲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喜歡的內容,多讀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喜歡怎麼讀,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向同桌彙報。在朗讀過程中,我還利用了適當演示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詞意,文意,這種方式,學生興趣濃厚,產生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在處理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自主學習,通過讀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我認爲還是讓學生體會理解,從而進入課文意境,這是我今天教學本課要反思的問題,也是我應該在語文教學中的認識與認真思考的問題,光多讀,讀不出思想精神,教學效果也是困惑的,只有不斷的摸索,才能得到求實,求真。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5

《黃山奇石》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得是在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無數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爲了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造精神。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特點,以質疑爲主線,運用反饋教學法進行調節反饋,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歸疑、悟疑、解疑,並將看圖、讀書、訓練融入質疑、梳疑、解疑的主線過程,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只有讓學生生動,充分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他們纔會真正獲得所知,課堂氣氛纔會真正活躍起來。例如,我在教學讀課文時,採用了輪讀,小組讀,師生對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自選讀法,最大程度地調換口味,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再如:文中有的怪石給了名稱,但沒印上圖畫,我就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通過自己的想象,在紙上畫出“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爲了再發展思維,我還讓學生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怪石並起上名字。

通過看圖,瞭解文章大意到質疑、解疑,直至突破重難點,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在老師的輔導下,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讀書方法,讀書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方式。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培養語感,增加語言積累,才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實際上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口說作者的話,學作者的語言,學作者的遣詞造句,學作者的神氣、音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對課文中準確優美的詞語,生動鮮明的語感,奇特嚴謹的結構,都能留下一定的口語習慣。只有這樣,作者的語言才能真正化作學生自己的語言。這是一種儲備,一種財富。有了它,寫起作文來,筆下的優美詞語就如泉水般涌出來,學生信手拈來,順理成章。講起話來不費思索,滔滔不絕。語文教師應致力於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6

《黃山奇石》這課文趣味性很強,有旅遊經歷的學生都會比較喜歡這篇課文的。原先教學這一課的時候,覺得比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來。

今天,再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又做了細細的思考,安排了這樣的第一課時:

1.出示課題,指名讀題。

問學生:你覺得這個課題會重點寫哪個字呢?學生很快就發現“奇”字。課題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畫龍點睛,有提綱挈領,有蘊藏疑問。這個問題,能讓二年級的孩子開始思索課文題目與內容的關係,這對於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繼而問學生,讀了課題,你腦海中產生了哪些疑問?

學生的問題各有層次,有些不成問題,但是有些問得很好。

有個學生問:“黃山奇石”是什麼?

我點評:嚴格來說,這不是一個問題,因爲這個問題讓人不清楚你要問什麼?

另一學生幫他做了補充:這篇課文寫了黃山的哪些奇石?

我點評:對,這個問題就值得我們去探究。

又一個學生問:“黃山是黃色的嗎?”

我點評:我覺得這是一個猜測性的問題,“黃山”的名字具體怎麼得來的,我不清楚,請你課後去查找資料,瞭解了再來告訴我好嗎?

經這樣一點播,學生問出來的問題就更有價值了。

有問:黃山在哪呢?這是一座怎樣的山?

有問:黃山的石頭究竟奇在哪兒呢?

……

質疑、提問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的培養與引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創設這樣的平臺,讓學生有這樣的場去思考,去思索,再經過引導,才能得以培養起來。

2.師小結承接:剛纔很多小朋友對黃山非常感興趣。那麼黃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們去看一看。課件上出示黃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紹黃山:

黃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奇鬆、雲海、溫泉、怪石”被稱爲黃山“四絕”。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當學生對黃山非常感興趣的時候,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自由讀,想想從這段話中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對“1.黃山在安徽省南部,2.黃山景色秀麗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我發現都沒有提到“聞名中外”四個字,於是我提出“聞名中外”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說:“說明黃山那裏的人很文明,不亂丟垃圾。”我笑了一下,說:“那是‘文明’(板書)的人做的事,但是‘聞名中外’不是這樣意思。我們先來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聞就是聽,名是名字,聞名聽過他的名字;中是中國,外是外國。中國與外國都聞說過都知道他的名字,說明這個地方非常出名。聞名中外,也可以說‘中外聞名’。”

如果僅是這樣,我想學生對“聞名中外”還不是很清楚的。於是,我問:“我們育才塑膠操場上的樟樹聞名中外,對嗎?”學生哈哈大笑,說:“那隻能說是聞名育才,不是聞名中外。”我再問他們:“我說杭州西湖聞名中外,對嗎?”學生想了一會兒說:“那應該是對的吧?”把球重新踢還給我。我一笑,當然是對的。再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是聞名中外的。學生說了很多,秦始皇兵馬俑、八達嶺長城、故宮、圓明園等聞名中外。

這樣,從解意思到運用,一個詞語學活了。

3.再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用橫線劃出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線劃出這些奇石奇在哪兒。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生字。

學生學得很快樂。

綜觀這堂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提問、自主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提問,自己讀讀畫畫思思。學生學得快樂,我教得幸福。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7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圖文並茂地展示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其中無數惟妙惟肖、妙趣橫生的奇巖、怪石是教學的重點。而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作者在字裏行間也蘊含着對黃山奇趣的岩石和秀麗的景色的讚美,讓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則成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因本課生字較多,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3、感受黃山奇石的奇、趣,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課後我認爲我並沒能做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教學目標沒能很好地實現。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導入環節我以導遊的身份創設情境,配以圖片引領學生“進入”黃山觀賞神奇的景色。設計了旅途中遇到障礙,需要靠集體的力量清除“生字石頭”才能繼續遊覽這一環節,然而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從這第一環節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學生出現不認識生字的情況,於是我只能慌亂地結束了這一環節。在初步感知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不知怎麼讀着讀着變成了齊讀,聲音又小,造成一種非常沒有精神的感覺。在精講部分,我採取看圖學文的方法,導學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議、讀四步,輔以動作朗讀,讓學生體會黃山石的奇;再扶學第三自然段,鞏固四步學習方法,最後讓學生用這一方法自學第4自然段,相機進行輔導。課堂第四環節爲練習鞏固,我結合課後練習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描寫方法,說一說“天狗望月”是什麼樣子的,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最後一環節爲書寫指導環節,因時間浪費過多,也只能是匆匆帶過。

這節課,失敗的地方太多,這將成爲我不可多得的經驗財富,現總結如下:

1、課前準備沒有做好。我選擇的是第二課時來教學,但是由於記錯展示課時間,導致第一課時基本沒有講,繼而造成學生在複習生字的環節沒能有個好的開始,這樣一來也打擊了孩子們的信心,致使之後的課堂格外沉悶,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這給我敲響了一個大大的警鐘,作爲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件事,才能給學生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如果老師萬事都得過且過、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學生也一定無法得到更好地成長;

2、對自己的學生還不夠了解。我對班裏學生的評價爲聰明有餘,但過於活潑,在平時的課上,班級氣氛總是過於熱烈,我沒有預料到學生在面對其他教師聽課時會表現得那麼緊張,沒能更好地去安撫學生,反而爲了讓課堂能夠有序進行,課前故意作出嚴肅表情來整頓紀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該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儘快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多拿出一點耐心來,多多換位思考,才能帶好整個班級。

3、教具準備得不到位。因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所以我從網上下載了一些圖片,用A4紙彩印出來,但是圖片的清晰度不夠高,且較小,後排的學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學無法進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學資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問題,做好準備應對的策略。

4、時間分配不合理。課上精講環節的後半部分進行得很倉促,一方面時間不夠,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不但想講的沒能講到,且留給學生朗讀和練習的時間也不夠,沒能做到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儘量精簡教師用語,言簡意賅,儘可能的去引導學生,這都需要我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鍛鍊。

5、提問方式不合理。我的問題設置,包括教師用語,都不夠生動有趣,甚至於學生理解不了問題的指向,造成教學方向有些偏離,更多的是使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同時,我的教學機智不夠,面對教學過程的多個突發狀況不但沒能提前預想到,而且應對不足,沒能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還需多多向其他教師學習,積累經驗教訓。

總的來說,這次巨大的失誤,是我沒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落實不好,沒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師的不足,講解不夠透徹,不夠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加之沒能反覆練習、反覆強調,這是我的失職。因而很感謝我的學生能夠盡力配合我的教學,我將會盡最大努力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完善教學,彌補對孩子們的愧疚和歉意,願亡羊而補牢,未爲遲也。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8

  1、收集信息,溝通課內外,發展學生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趕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重要途徑。爲此,我在課前就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或向爸爸媽媽瞭解以及自己到課外書上找尋等手段,收集有關祖國名山大川特別是安徽黃山的資料,雖然這對於我們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件難事,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溝通了課堂內外,從課上學生的.反應來看,大多數學生能動手找尋,不但瞭解了祖國與哪些名山大川,而且還知道了這些名山大川的個性特點,這樣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學生通過自己查找,拓寬學習的空間,增加了語文實踐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探究的精神。

  2、以學生爲主體,合作探究,共品奇石。

《新課程》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爲學生服務的,所以在“品石”過程中,我也能滲透新課程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你們想先觀賞哪塊奇石?”讓學生自主挑選奇石進行觀賞。這樣,學生樂學愛學。課堂上,我還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啓發式、討論式的教學,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奇石:“這幾塊奇石到底奇在哪裏?”這樣,學習課堂不再是少數人的舞臺,而是全體學生的樂園。通過學生相互議議、相互說說,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中學習、探究,從而使學生自己感悟道理。

這樣,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而且使學生很快明白了問題的根源所在,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通過“你發現了什麼”的導向性提問,誘發了學生探究的動機,使學生進入了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從同學們的發言可以看出,每人的發言可謂獨到,個性得到張揚。“你還發現了什麼”這樣富有啓發性的問題再次激發起學生智慧的火花,培養了學生細緻觀察的能力。教是爲了不教,讓學生學會學習,也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孜孜追求的目標。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按照學法來研讀課文,理解詞義,讀懂句子,而且還調動學生腦、眼、口、手各種器官投入學習,引導學生找找、讀讀、想想、悟悟、說說,在品讀中讓學生深刻體會黃山奇石的神奇之處,既突破教學的重點,又能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樣,學生不但學得輕鬆,而且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靈活運用課件,優化課堂教學。

1)創設情景,巧妙導入,激發學生尋找奇石的興趣。

“導入”也叫“開講”。“導入”有着思維定向的作用。教師“開講”的創意,

往往能爲整堂課“基調”。而運用多媒體“開講”,不僅有聲有色,更有情有意,它能給學生以時空感,還能給學生以一種特定的撩人的氣氛。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濃郁的情感,歡樂的情緒,能使學生頭腦清晰,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反之,消極的學習情緒則會使學生思維遲鈍,記憶困難,注意力渙散,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學生一旦對學習失去情感,思維、想像、理解、記憶等機能,心理便會受到壓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上課開講前一、二分鐘,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本課的課題置於精美的畫面背景上呈現於大屏幕,再配以優美動聽的樂曲,通過這一視聽結合的課件手段就能有效地營造出聲畫並茂的課堂情境,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調整好準備上課聽講的愉悅的情緒背景,更重要的是爲整堂課做好主題鋪墊,使學生的思維迅速定向於授課內容上。

上課伊始,我通過自己製作的課件,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和老師一起去領略黃山的神奇風光,學生的興趣極其濃厚,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非常想看黃山的奇石,學生帶着好奇心,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饒有興味地很快找出課文中寫到的黃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並暗暗驚歎,原來,黃山的“奇石”連名字那麼有趣。那神話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雞”、“天狗”都在黃山聚會了,那童話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觀海”、“獅子搶球”也出現在黃山的山峯了。學生由此對黃山奇石產生了強烈的探究慾望。

2)突出重點,再現畫面,幫助學生品賞奇石的神奇。

在語文教學中,每篇課文都有突出中心和用來體現訓練重點的詞、句、段,也有意思比較深刻或內容離學生實際比較遠的詞、句、段。在教學中,當學生難以理解、掌握時,爲減少老師繁瑣的講解,適時、適量運用多媒體手段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力求使媒體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如在品讀“猴子觀海”這塊奇石時,有的學生雖然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雲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峯上看到的雲霧,但“翻滾的雲海”到底是一幅怎樣令人心醉的畫面呢?學生很難體會的到,這時,若單靠我的講解,無論講得多麼精彩,學生也很難體會、理解,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我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及時地播放了“翻滾雲海”的動態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都紛紛發表自己對“雲海”的獨特見解。有的說“雲海”真是波濤洶涌,有的說“雲海”波濤滾滾,還有的說“雲海”真是人間仙境,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它是看得着迷了!多麼精彩的發言啊!學生對“翻滾的雲海”有了深層次的感悟。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的難度大大降低,而且使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的思維活動向獨立、主動、深刻、全面發展,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3)巧妙播放,使學生產生再學習的願望。

在欣賞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塊奇石後,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課件,再現了黃山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究的熱情,使學生產生了“能探風雅無窮意”的心理,有了再學習的強烈願望。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9

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很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作者描繪的活靈活現,呼之欲出。在課堂上,我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如在品讀“猴子觀海”這塊奇石時,有的學生雖然通過反覆地朗讀第三自然段,並且結合書上的插圖,知道了“雲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峯上看到的雲霧。但作者爲什麼要把此處的雲海描繪成“翻滾的雲海”呢?學生很難想象出“翻滾的雲海”到底是怎樣的壯觀。這時,如果我把自己對“翻滾的雲海”的理解講解給學生聽,無論我講得多麼精彩,學生也很難體會、理解。爲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體驗感悟,我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及時地播放了“翻滾雲海”的動態畫面,學生看着如此美妙的“雲海”,都紛紛發表了自己對“雲海”的獨特見解。有的說“雲海”真是波濤洶涌,有的說“雲海”波濤滾滾,還有的說“雲海”真是人間仙境,怪不得猴子在這麼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過這一片段的教學,學生由難以理解到深刻體會。我深刻地認識到:要讓學生深刻感悟文本,首先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當孩子體驗遇到困難時,我們老師可以給他們一盞指路燈——多謀體,讓他們看圖或視頻自由地去想象,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見解。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要把自己生硬的講解代替學生自己的感悟。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孩子。

  二年級上冊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0

低段教學以識字爲主,但是我們的識字教學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略了對字意的理解。而學生閱讀能力的起步,就在於對字意的理解,組字成詞,連詞成句,只有先讀懂字詞,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句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詞中逐步提高的。我們的解字詞的教學,不能依賴於“詞語手冊”等輔助書,作爲教師,我們要善於利用文本資源,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狀的石頭”,我們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效省時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字理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許多漢字都是有造字規律的,只可惜我們都不是字源學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識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見的,而且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合理的字理解詞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學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個字,我們就可以像學生滲透“月”字旁的意義,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有意識字,並且初步掌握一些識字解詞方法。中間有個小疏忽,忘了講“脖”的右邊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學生對一個句式的掌握要藉助非常形象的幫助,我的口頭句式雖然給了他們模仿的空間,但是他們還不能靠自己的想象來連詞成句。如果我出示‘黃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這樣以填空的形式來幫助一下學生,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估計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學習的果子。

我和學生還處在磨合期,由於對他們的學習能力,更細緻地說,我現在還不充分地瞭解他們的識字、說話、閱讀等能力的發展狀況,課堂上要注重考察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做到以學定教,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