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四年級語文《九色鹿》的教學反思大綱

四年級語文《九色鹿》的教學反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年級語文《九色鹿》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九色鹿》的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九色鹿》的教學反思1

《九色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在教學時,我採用研究性學習方法,以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合,爲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並在此過程中初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課堂上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的對話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課問中的重點詞句,從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在課堂上,在重點詞句的理解這一環節,我還顯得有些操之過急,對學生的引導還不夠到位,今後還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

同時我還有兩點體會:一是教學的過程不再是教師備好教案,然後“按圖索驥”的過程,而是開放多元、動態生成的多向對話過程。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學定教,把學生的學情作爲教學新的生成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任,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是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潛心讀書。在教學中,老師還應該採取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感悟文本語言,如:看着畫面想一想,當時調達會怎樣向九色鹿起誓,會怎樣說,怎樣做?這樣,讓學生與文本進行“零距離”心靈對話,才能更好感悟課文。

四年級語文《九色鹿》的教學反思2

《九色鹿》是一則民間故事。主要講了九色鹿不顧生命危險救了落水人調達,而調達曾鄭重發誓永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見利忘義出賣了九色鹿,最終受到了懲罰。

本文故事情節生動,內容簡單,語言淺顯,學生樂意讀,也容易懂,但其中卻蘊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應當要遵守諾言、知恩圖報,而不應當見利忘義。越是看起來簡單的,在實際操作層面就越難把握,特別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如何處理教學環節,既把握整體又不支離破碎,讓學生在一看就懂的情況下還能帶着濃厚的興趣去深入地學習就是很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因此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歸納如下:

  一、激發興趣、拉近距離。

因爲本次是在外校授課,我對該校的學生知之甚少,學生對我也不甚瞭解,如何能夠與孩子們融爲一體,這也是我備課時的一個重點“備”的對象。首先在上課前與孩子們進行溝通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他們平時上課時的一些規矩,遊戲的規則由他們自己來定,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也拉進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次之,在板書課題時也將這一權利交給孩子們,由他們選出自己的寫字高手來完成這項任務,告訴孩子們“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師.”這樣的`一個小環節就是要表揚他們,肯定他們,即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爲後面40分鐘的教學互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在朗讀中明確目標,貫穿並簡化教學環節。

1、第一次讀解決字詞。因爲孩子們在上課之前已經提前預習過課文了,本次朗讀目標就是解決預習時沒有讀好的段落、語句,結合工具書解決沒有讀準的字音、結合上下文理解沒有理解的詞語。本次朗讀因爲目標明確所以時間不長,收效也較顯著。依次共解決了:

二類生字:掙扎 氣憤 骯髒 無辜

多音字: 調達 調集 泄露

一類生字:發誓 斥責 發財 皇榜 靈魂 殘害

2、第二次朗讀初步感悟人物情感。本次朗讀是在解決了字詞讀音、理解了詞語的基礎上完成的,讓學生讀通順、讀過癮,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談談自己的初步感受。愛提問題的孩子肯定是愛動腦筋的孩子,會讀書的孩子,能主動從書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我就與孩子們不同的理解基礎上師生共同質疑、啓發、領悟,這樣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人物形象標記,同時因爲在老師的指導下也不至於理解過於偏頗。

3、第三次朗讀重點感悟九色鹿形象特點。本次朗讀是在第二次朗讀的基礎上的再昇華,重點講讀描寫九色鹿的有關語句,由“這是一隻____的九色鹿。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這樣的一個問題的生成導入,從而讓孩子們走近九色鹿,把目光聚焦到九色鹿身上。通過細緻入微的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孩子們通過抓一些關鍵詞語輕鬆自如地就總結出九色鹿美麗、勇敢、善良的形象特點來,師生的共同參與也讓本次教學昇華到一個新的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