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水鄉歌》教學反思

語文《水鄉歌》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朱老師執教的蘇教版二年級語文第21課《水鄉歌》,是一節低年級教研研究課,是新課程實施以來,低年級教師羣體對新課程理解和實施的情況的具體化,本節課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幾個“新”。

語文《水鄉歌》教學反思

一、師課改的觀念新。

整節課,教師在教學中體現了“一切爲了每個學生的發展”這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1)關注每一位學生。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全班每一個學生都作爲了自己關注的對象。無論是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還是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教師都尊重學生的感受,注重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喜出望外,教師讚歎不已:“你棒極了。”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你能告訴老師嗎?”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2)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孔子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時刻注意爲學生創設一份愉悅的環境,給予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如以《洪湖水浪打浪》一歌,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望,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學生充滿激情的朗讀中,聽課的教師都不由得一同朗誦起來。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朱老師在課堂上把握了“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一條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道德發展。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在教學評價中,對其他學生總是以一種讚美的'態度,這不僅會使接受評價的學生心情愉快,而且會使評價的學生學到了他人的優點。

二、教師角色新。

(1)由教學者變爲引導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和性向。

教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明辨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2)由傳授者變爲促進者。

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清閒。他要積極地觀察、認真引導,善於捕捉最佳的契機,推波助瀾,激發並保持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教師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以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鼓舞和鞭策,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熱情更飽滿。

(3)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師不是“滿堂灌”、“一刀切”、“一鍋煮”;學生也不會聽你講,學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三、學生的學習方式新

學生從他主、單一、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多樣、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轉變。學生學習過程不是學生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結論,而是親自參與豐富的、生動的思維活動,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本課中.採用了體驗式學習方法,教師依據恰當的教學目標,按照提供情景、自主體驗、相互交流、歸納遷移的程序,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並促進正確價值取向的發展。

正是這幾個“新”,才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愉快,教師教得快樂,聽課者聽得動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