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課件中心 > 高二課件 > 高二化學選修四課件

高二化學選修四課件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運用教學課件可以大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高二化學選修四課件,歡迎查看。

高二化學選修四課件

  高二化學選修四課件一:《化學反應熱的計算》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高中化學選修4第一章第三節。新課標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是:“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建議課時:1課時。

《化學反應熱的計算》是必修2和選修4前兩節知識的延續與提升,該部分的重點是蓋斯定律的相關知識。前面已經介紹了熱化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也引導學生定性地感受了反應熱。在此基礎上,介紹蓋斯定律,把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定性分析變成了定量分析。從定量的角度進一步認識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伴隨的熱效應。

該部分知識是課改新增的一個知識,所以一直是高考的熱點,近年各地高考題均會出現相關題目。如2014年全國新課標卷II第13題,北京卷第26題,海南卷13題江蘇卷第10題等。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在前期的學習中,學生對鍵能與反應熱、化學能與反應熱,以及反應熱與物質的量的關係,燃燒熱、中和熱等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這些知識的掌握,爲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但是學生對於用計算的方式間接地獲得某些反應的反應熱還不是很瞭解。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定爲: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蓋斯定律的涵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能利用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蓋斯定律的涵義的分析和論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通過蓋斯定律的有關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蓋斯定律的發現過程及其應用的學習,感受化學科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激發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

(2)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幫助學生養成務實、求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分析

1、蓋斯定律的涵義和根據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熱的計算;

2、根據熱化學方程式進行反應熱的計算

四、教法分析

該節內容屬於化學理論知識,比較抽象、難懂。所以教學過程中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課堂,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到以下教法:

1、學案導學法――引導學生提前預習,幫助學生確定本節課學習重點,以達到上課預期的目的

2、類比法――創設問題情境,以學生從操場到教室,可選擇多種路線爲例,從途徑角度理解蓋斯定律

3、推理法――從能量守恆角度理解蓋斯定律

4、實踐訓練法――例題分析、當堂訓練

5、小組合作探究法――小組合作,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學生參與到課堂,成爲課堂的主人。

五、學法分析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採用教與學互動,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思考,通過分析――對比――討論――總結――實踐的方式,使學生學會獲取知識、加工知識,並掌握應用知識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

1、利用學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課前給學生準備學案,讓學生根據學案進行預習。學案上列舉多種計算反應熱的習題,讓學生課後小組探究,進行分類。學生很容易就將習題分爲幾大類:利用反應物和生成物鍵能進行計算的;利用熱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由多個反應計算。前兩類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都能計算出來,只有最後一類,是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所以最後一類就是本節課的學習的重點,學生也會將注意力放在重點內容的學習上。

2、知識鋪墊:

與舊知識“燃燒熱”相銜接,減少學生的陌生感,提出問題

下列數據△H1表示燃燒熱嗎?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那麼,H2的燃燒熱△H究竟是多少?如何計算?

已知:H2O(g)==H2O(l) △H2=-44kJ/mol

學生很容易就會得出:

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

這樣做既複習了燃燒熱的概念及其計算,又激發了學生的認知情緒,還爲新知的掌握做鋪墊。

3、創設問題情景,講解蓋斯定律

在學習蓋斯定律的時候,採用創設以下問題情境的方式:“C(s)+1/2O2(g)=CO(g)的反應熱如何獲得呢?”引發學生的研究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要求學生掌握蓋斯定律的涵義,以及蓋斯定律的應用(反應熱的計算方法)。瞭解若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可由另外幾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相加減而得到,則該反應的焓變亦可以由這幾個反應的焓變相加減而得到。

另外,還可以通過反應進程中能量變化的圖像來幫助學生理解蓋斯定律。

在蓋斯定律的理解上,從途徑的角度幫助理解,來加深對蓋斯定律的理解

4、例題的講解。注意計算教學過程中的規範化。

在學生理解蓋斯定律的基礎上,通過例題講解有關蓋斯定律的計算。該部分內容綜合性較強,一定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規範化,儘量引導學生明確解題模式:審題→分析→求解。

5、歸納總結

如對於蓋斯定律這一概念教學當中,到最後需要進行歸納總結得出如下結論,反應物A變爲生成物D,可以有兩個途徑:①由A直接變成D,反應熱爲ΔH;②由A經過B變成C,再由C變成D,每步的反應熱分別是ΔH1、ΔH2、ΔH3。如下圖所示:

6、加強練習,及時鞏固,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將學案中的習題作爲課堂練習,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鞏固、落實了知識、鍛鍊了計算技能。還可以補充煤、石油、天然氣燃燒的反應,這些物質燃燒時,其ΔH的數值都很大,進一步認識煤、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化石燃料。喚起學生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七、教學資源建議

(一)使用學案,補充適當練習,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這也是計算性課型的一個基本特點。通過練習,加深對概念本身的理解和加強概念的應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充分利用教材所給的圖示,也可以採用電教化手段,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形象化教學,幫助學生理解以下難於理解的抽象知識,比如對蓋斯定律進行形象化的說明。

(三)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理解蓋斯定律時,可用爬山或者是學生從家到學校可選用多種途徑爲例。

八、教學反思

在化學教學中,經常採用探究式教學,但其中以實驗探究爲主。對於化學理論的學習,通常還是採用講授法,但傳統的講授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求知慾沒有完全激發起來,所以我嘗試使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利用學案,開展了第一個探究活動,讓學生對常見的反應熱計算進行分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然後繼續使用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蓋斯定律,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

  《化學反應熱的計算》二:化學電源

學情分析

從知識上來說,學生已經學習了氧化還原的相關知識(熟知電子守恆思想)、原電池原理的基礎知識(原電池構成條件、正負極、電子流向判斷、電極反應式書寫等);從能力上來說,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從情感上來說,學生比較喜歡學以致用和科技前沿知識,對本節課內容很感興趣。

存在問題:學生對“氧化還原與原電池原理”理論掌握情況參差不齊;自主探究能力有所欠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常見化學電源及其應用,初步學會製作簡易電池,掌握燃料電池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2.過程與方法。以製作簡易電池和氫氧燃料電池爲例,運用實驗、觀察等手段,結合原電池相關理論,利用比較、分類思想,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識,通過查閱資料、成果展示和實驗操作,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問題意識,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動手製作電池,體驗科學探究的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通過“化學電源應用”的成果展示,讚賞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形成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常見的化學電源及應用,燃料電池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2.難點。不同介質環境下(中性、酸性、鹼性),氫氧燃料電池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教法和學法

1.教學方法。本節課主要採用實驗探究法和問題驅動法,即以課本上的“活動與探究”展開簡易電池的製作及原理分析,進而螺旋上升至燃料電池的原理研究,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2.學習方法。一是小組合作法――通過合作,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二是歸納比較法――通過資料查閱,對不同電池的組成和應用進行歸納比較,感受化學的貢獻與魅力;三是遷移聯繫法――通過討論探究和遷移聯繫,抓住燃料電池的組成和工作原理這一重點,突破不同介質環境下,氫氧燃料電池電極反應式書寫這一難點。

教學流程

1.課前準備

教師:(1)準備與化學電源相關的科技前沿資料、教學課件;(2)準備常見電源(實物:鈕釦電池、鋅錳乾電池、蓄電池)、學生實驗所需的實驗儀器(橙子、音樂卡片、多孔碳棒、電解槽、直流電源、發光二極管、電流計)、實驗試劑(銅片、鋅片、純鹼、白醋、0.5mol/LNa2SO4溶液)。

學生:(1)查閱資料:常見的化學電源及其應用,關注與電源相關的社會熱點和科技前沿;(2)複習氧化還原相關概念、原電池知識,預習化學電源;(3)設置4人小組,準備一個新鮮水果、兩種不同材料的金屬絲或金屬片、音樂卡片。

2.教學過程

(1)實驗設計,鞏固舊知

【環節展開】化學源於生活,並最終造福人類,爲使學生能在課堂中學習知識,體驗生活,設計以下兩個環節。

環節一:通過教材“活動探究1――簡易電池製作”,組織學生利用自備的生活中的材料(新鮮水果、兩種不同材料的金屬絲或金屬片、音樂卡片)組裝一個簡易電池,並測試是否能產生電流。

環節二:回憶原電池原理及形成條件(電極材料、電解質溶液、閉合迴路),判斷簡易電池的正負極、電子流向。

【設計意圖】通過環節一,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其感受到化學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通過環節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原電池反應的原理和形成的條件。

【解決問題】通過簡易電池的製作與理論分析,鞏固舊知,加深學生理解原電池原理、正負極和電子流向判斷。

(2)引導探究,突破難點

【環節展開】學生動手製作氫氧燃料電池,書寫不同介質環境下的電極反應方程式,爲此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環節一:通過教材“活動探究2――燃料電池製作”,以小組爲單位,制訂實驗方案,完成燃料電池的製作。4人小組交流討論提出實驗方案;組裝實驗裝置(如圖所示);關閉S1,電解半分鐘,觀察並記錄現象;打開S1,關閉S2,觀察並記錄現象;得出相關結論。

環節二:問題式引導,展開探究。

①打開S1,關閉S2後的現象說明什麼問題?說出能量轉化的形式。

②電解Na2SO4溶液時的現象及生成的產物是什麼?

③判斷正、負極,判斷電子流向,並書寫Na2SO4溶液中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

環節三:知識遷移,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思考在酸性、鹼性溶液中氫氧燃料電池的電極反應式和總反應式。

環節四:通過氫氧燃料電池製作及原理分析,對比遷移判斷“甲醇―氧氣―KOH溶液”燃料電池的正負極、電子流向。

【設計意圖】通過環節一,藉助氫氧燃料電池的製作,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質疑精神,激發探究熱情;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實驗操作能力、表達能力。通過環節二,藉助頭腦風暴式提問,暴露認知困難,引導學生理解氫氧燃料電池的反應原理,加深對原電池原理的理解。通過環節三,讓學生關注介質環境,暴露學習困難,解決疑問。通過環節四,實現知識遷移,總結燃料電池的正負極和電子流向的判斷,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解決問題】鞏固原電池形成條件、正負極和電子流向的判斷方法;關注電極反應式與電極材料、介質環境(酸性、中性、鹼性)的關係;總結其他燃料電池的正負極和電子流向的判斷方法。

(3)交流討論,對比遷移

【環節展開】成果展示,將原電池原理應用於生活實際,爲此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環節一:組織學生活動,交流課前準備好的資料(化學電源的組成、特點及其應用);展示常見電源(實物和圖片);交流討論與化學電源相關的前沿問題(如:2分鐘內完成電動車快速充電的電池,航天材料中的高能電池等)。

環節二:組織討論,分類研究。通過P43表2-6中各電池的總反應式的異同(“=”、“”)將化學電源分爲一次電池(不可逆:如鋅錳乾電池)、二次電池(可逆:如銀鋅鈕釦電池、鉛蓄電池、鎳氫電池),討論各類電池的特點,併爲下一節“電能轉化爲化學能”做好鋪墊。

環節三:判斷表中各電池的正負極。

【設計意圖】通過環節一、二,藉助“常見電源及應用”的成果展示活動,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確立“本位意識”;培養學生查閱資料,對比、分類、歸納的能力。通過環節三,藉助判斷常見電池的正負極,引導學生重塑原電池相關概念,訓練學生思維的整體性和歸一性。

【解決問題】瞭解生活中的常見電池的組成、特點與應用;運用原電池原理,正確判斷各種電池的正負極。

(4)注重環保,迴歸生活

【環節展開】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化學電源應用廣泛,其使用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設計意圖】設置開放性問題,進行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解決問題】明確“回收廢舊電池”的重要性。

(5)板書小結,突出重點

【設計意圖】板書服務於教學,通過“圖表提綱相結合”的板書模式,展現出本堂課的整體思路,抓住重點,突出難點。

教學反思

1.教師要善於創設教學情境,肯定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學會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即讓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逐步形成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

2.教學要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新課標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爲目的的,要求教師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知識得到豐富與更新,能力得到提升和發展,同時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課例通過五個活動的設計:趣味實驗(水果電池)的製作、探究實驗與難點突破(氫氧燃料電池的製作、不同介質下電極方程式的書寫對比)、成果彙報及鞏固提升(不同電池的正負極判斷)、走向生活(環保意識)、板書小結(強調重點),使學生運用實驗、觀察等手段,結合原電池相關理論,利用比較、分類思想,同化和探究新知識,提高遷移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3.教師要優化教學方式。順應新課標要求,探究式、體驗式、合作式、啓發式等教學方式是我們倡導的主導教學活動方式,實踐也證明這些教學方式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時,要關注多樣化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課例通過“情景―探究―難點―生成”的活動方式,採用實驗探究法和問題驅動法,讓學生在實驗和原理中尋找結合點,自主總結學習方法,並遵循“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提高學生對化學的認同感。

[高二化學選修四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