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5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5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的是大班語言活動《城裏來了大恐龍》。

一、說教材

恐龍,這種神奇的動物是大班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孩子們經常圍繞恐龍這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如:恐龍的特徵、恐龍的種類以及恐龍爲什麼會滅絕等等。因此,教師選擇了《城裏來了大恐龍》這一有關恐龍的教材。這篇童話童趣盎然、想象豐富,作品中的恐龍形象善良、可愛。通過教學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生存的情感。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有充分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培養了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講述以及敢於創造的能力。

二、說目標

根據故事的內容分析,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再依據打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1.感受故事的情趣。萌發幼兒熱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2.引導幼兒運用以有知識、經驗,進行大膽想象。

3.鼓勵幼兒能在集體面前積極說話、大膽講述的能力。

因爲大班幼兒的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爲了引起幼兒對課堂內容的興趣的準備了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爲了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我還準備了掛圖《恐龍變成了立交橋》;還有故事的語言磁帶或CD。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幼兒喜歡聽故事,如果教師只是單純的講故事,幼兒也只能單純聽故事罷了。作爲教師就是幼兒的引導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無形的給幼兒施加影響,灌輸教育知識,幼兒就能在聽故事的情況下接受教育。所以,本次活動我結合了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了直觀教學法和觀察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最終達到教育教學目的,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也遵循着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通過教師講故事及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思考探索,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

學法:

教師有感情的一邊講述故事,一邊演示圖片,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學中的提問,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幼兒在問答之中理解了故事的內容。

此外,我在課堂開始出採用集體遊戲法,課堂中段採用角色遊戲法,直觀教育法,最後讓幼兒個人活動,自由操作,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使課堂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大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遊戲水平有很大提高,連貫性口頭表達語言也有大大的提高,所以在本次課堂中的三個環節時刻配合着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進行。

四、 說教學程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爲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爲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將課堂活動設計成3個環節,並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式組織本次活動:

1、複習5以內數的組成,玩玩“猜猜是幾”的遊戲。

2、玩玩“營業員”的遊戲,鞏固5以內數的組成。

3、幼兒對5以內數的自由操作活動。

環節1:故事教學 出示畫有"交通堵塞"的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討論:這裏發生了什麼事情?鼓勵幼兒能大膽想象、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看法。

2、教師講述故事至"城裏人感到大恐龍給他們帶來了危險":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聽了故事之後你就知道這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3、教師再次引導幼兒討論:城裏來了大恐龍,交通堵塞了、鐵路被壓壞了、房頂也被掀翻了。請你們一起來想辦法,幫幫這座城裏的人、幫幫這條大恐龍吧!看誰想出的辦法又多又好。

4、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處,請幼兒討論故事裏孩子想出的辦法好不好?故事裏的大恐龍與你們印象中的大恐龍有什麼不同?以萌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5、教師完整的講述故事。幼兒扮演大恐龍,邊聽故事邊進行表演。

環節2:恐龍展覽

1、師生剛同收集有關恐龍的圖片、實物等,一起將活動室佈置成一個"恐龍展覽"。

2、幼兒自由結伴參觀。引導幼兒都大方的向同伴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於恐龍的知識。

3、開展"我是小小解說員"的活動。

請幼兒的家長都來參觀恐龍展覽,請幼兒擔任解說員,向家長介紹恐龍的內容,鼓勵幼兒在解說過程中做到聲音響亮。

環節3我和恐龍做朋友

1、教師通過談話導入活動主題:恐龍爲什麼會從地球上消失?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分組自由討論:如果恐龍再次回到我們身邊,你會想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教師在幼兒中巡迴觀察,傾聽幼兒的講述及時給予指導。

3、請每組幼兒推選代表進行發言:請你們都說一說,你們都想出了那些辦法來幫助和保護恐龍。

4、幼兒集體作畫、:我和恐龍是朋友。

5、拓展故事中的含義,告訴幼兒在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動物,需要我們大家共同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

五、 說活動特色

1、遊戲貫穿課堂

因爲大班的幼兒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所以用遊戲貫穿課堂,讓幼兒輕鬆玩樂之餘掌握知識內容,促進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2、加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培養幼兒的良好遊戲習慣。

語言方面,三、四歲的幼兒已能夠掌握全部基本語音,詞彙量增多。在正確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語法結構,幼兒到了五、六歲時,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大大提高。在這次的活動當中加強了幼兒的口頭表述能力,在環節2中又無形中,在教師對幼兒施加的一些影響,從而使幼兒在快樂遊戲中培養了幼兒良好的遊戲習慣。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課題來源:

火災是幼兒生活周圍經常發生的事,如果在事故中幼兒不會保護自己,後果將不堪設想。江蘇省的一家幼兒園留給我們的教訓實在是太深了,因此,讓幼兒學會在火災事故中保護自己的生命顯得由爲重要。,有必要讓幼兒瞭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明白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意玩火,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學習拔打119火警電話的正確方法及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我認爲:選取此課題有好處十分重。就如:《綱要》中所說:“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次活動來源於社會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狀況把目標定爲:

(1)瞭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明白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意玩火,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

(2)明白火警電話“119”,以及拔打的正確方法。

(3)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潛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

瞭解火災的發生的幾種原因,明白火警電話“119”及學習正確拔打。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透過掛圖、多媒體課件、VCD碟引路、消防演習的遊戲形式讓孩子培養防火意識,自我保護潛力,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難點是: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及學習拔打火警電話的正確方法。透過羣衆討論,看多媒體課件演示。再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方法、演練學習。使活動教育於學習、遊戲之中。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大班幼兒已有了必須的思維潛力和分析潛力。因此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先設置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掛圖尋找答案。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遊戲法層層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師大膽地鼓勵孩子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此刻要倡導的。在這種活動當中,我們多次的讓孩子自己在火災的時候就應怎樣辦?帶着問題去思考。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潛力,社會情感得到深化。

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用適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幼兒是帶着問題去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嘗一嘗,學一學等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因此,我們採用了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用心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從火場裏逃生得到鞏固和加強。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設置火災的氛圍中進行逃生,消防演習。

四、說活動過程

我採用的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學習討論——遊戲體驗

(一)激發興趣(課件:着火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提出問題“發生一件什麼事情?”“什麼原因引起火災的?”(課件“着火了”)情境,引發幼兒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關注,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你看到了是什麼原因引起火災”作爲發展主線,從形式上,資料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求知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爲幼兒帶給掛圖,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簡單自由的氛圍中與同伴,老師說說各自看到是什麼?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羣衆討論方式,對幼兒獲取發生火災原因進行整理。由於掛圖材料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掛圖進行,避免了空洞性。也點到了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更進一步讓孩子明白了不能隨便玩火。

(三)學習討論

由於大班孩子都是具備多維度思考的潛力。因此,我們在讓孩子學習如何報火警,逃生兩個重要環節中,都是提出問題讓幼兒去思考,說一說。在此我們允許錯誤的方法和爭論,教師不加以否認,再透過多謀體學習,教師加以分析,引導,小結以共同學習到達修正知識,方法。這兩個環節,孩子是處於自由,寬鬆探論氛圍中的。

(四)遊戲體驗

在幼兒都掌握了報火警、逃生方法時,例如:老師扮演消防員,讓孩子來報火警。這一環節也充分體現主角遊戲給孩子帶來的趣味性、知識性。又如:在檢驗孩子是否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時,我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創設火災的現場氛圍。讓孩子完全體驗,投入於遊戲知識氛圍中。在教師生動的言語調動,引導下,師生共同學習。讓遊戲的方式對孩子知識的鞏固和深化。這種遊戲的形式演練是比較適合孩子年齡的發展特點的,在玩樂中獲得了知識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

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

說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爲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戶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爲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啓發幼兒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爲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會說“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說“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幼兒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仔細聽曲子的節拍,並用基本動作打拍,

在幼兒創編動作的基礎上,嘗試採用採茶的動作打拍,將基本動作的訓練滲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節奏、速度與音樂相吻合,根據把握的程度來限制練習的遍數。

4、區分樂句,瞭解節奏譜

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性爲主,我把抽象的音樂、節奏用具體的畫面來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又有利於表述,提問:

|1、聽一聽,看一看這首曲子有幾個樂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說有四句。

2、根據節奏譜打拍(讓幼兒在複習動作的過程中熟悉圖譜的作用、變化)

3、誰來說說爲什麼有的地方會冒一個芽?有的地方會冒兩個芽?(根據音樂幼兒會說快慢不同)總結:原來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樣的。

出示圖譜,創編舞蹈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提問:

1今天我們要編個採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讓幼兒根據冒芽數量的變化,結合音樂來感受到樂曲旋律的變化,引導到動作、情緒上的不同。請小朋友自己根據音樂動一動,並且個別幼兒示範,體現幼幼互動的原則。最後總結,節奏快的地方採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範圍要小些,否則來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採摘畫面,認識圖標,創編有序的動作。

1、請你們看看學一學這些阿姨是怎麼擦小哈的,爲什麼這樣採,通過畫面的不同,激發幼兒在不同方位創編動作。有的會說在採矮一些的茶樹時要蹲一些的彎着腰,在高好的地方還要踮着腳,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來,幼兒長的少需要挑開數值找一找,有的還戴了草帽,幼兒在捲衣袖……根據幼兒說的形象出示圖標,讓幼兒瞭解圖標的含義,將幼兒的認識轉換成長時間的保留沒,廣泛了創編的素材,縮小了動作同化趨向模仿的可能性。

2、幼兒知道舞蹈的創編步驟,一師幼互動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幼兒自由選擇圖標並表演,用攝象機拍攝。能力弱的可以編一二句,然後幾個人組合,幼幼互動體現合作的快樂。

請部分幼兒講解自己是怎麼排列圖標的,並表演,帶領大家一起跳。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意,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審美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造快樂。)

播放錄象將幼兒的情緒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時不願意表現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優美的表演以後,增強了信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節奏上的把握,同伴間太擠等。

爲了讓活動的激情繼續,在教學手段上就要帶給幼兒一種新鮮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後提供一個場景、道具等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了孩子的表演慾望,而且通過場景有機的佈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4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標誌。而且會詢問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那個標誌代表什麼?幼兒的這種興趣及好奇。正是我們向幼兒介紹社會,以及社會生活的一個突破口。常用的標誌活動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幼兒通過找一找,認一認,畫一畫等了解標誌的外形及含義,從而發展幼兒的想想力、創造力,本次活動綜合了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的內容,運用了多種手段,從而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難點是: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

二、活動目標

通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爲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教學目標爲:

1、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興,認識常用的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對各種標誌理解的含義。

2、在認識常用標誌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設計標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三、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公共場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種標誌,並想辦法通過查詢、查資料等辦法理解標誌的意圖。(可通過照圖片、圖標、網上等辦法收集各種圖標)。

2、教具、學具準備:爲體現學具、教具是幼兒學習的教科書,在本次活動中,要求幼兒,家長,教師共同收集常用標誌的資料作補充。同時爲幼兒提供各色彩紙、彩筆筆等製作用品等。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種標誌的卡片,有代表性的錄像片斷,如:禁令標誌:禁止通行、禁止進入、禁止鳴喇叭、禁止停車、、警告標誌:注意危險、交叉路口、鐵路道口、、軍人的標誌、

電視臺得標誌等

3、心理環境準備:爲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在幼兒園牆壁上設置一塊展覽版,把幼兒找到的標誌拿到幼兒園放在展覽版上進行展示。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爲指導,借鑑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從“尋找標誌――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標誌小遊戲――討論設計圖標――製作圖標――”五大塊,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從感知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創造力。

各環節的具體教法、學法及時間分配如下:

第一環節:帶來幼兒觀看展覽版,“請小朋友看看展覽版上都是什麼”?將幼兒引到“標誌的世界”。目的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此環節在1分鐘以內。

第二環節:運用多種感官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互談發現。這部分是重點,需8鐘左右。

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爲此,我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通過看、摸、聽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你認識哪些標誌?它有什麼含義?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第三個環節:標誌小遊戲,加強對標誌認識的環節,需4左右分鐘,教師準備各種標誌的圖片,讓幼兒快速認出是什麼標誌?是什麼意思,看看誰的反應快。這環節是難點。

在遊戲中幼兒對常見標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並保持了濃厚的持續探究的願望,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第四個環節:過渡環節,需1分鐘,討論設計圖標,請幼兒想一想,我們幼兒園什麼地方需要掛上標誌?設計什麼樣的標誌?同時把幼兒引到坐位上。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

本次活動根據大班多元智能創意主題活動《冬日暖洋洋》中真溫暖主題生成,在冬季選擇這樣一個活動,我覺得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季節特點。

二、具體活動目標的確定

冬天裏,圍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個小朋友都有圍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長代勞,所以確立目標1:嘗試打圍巾結;另外,圍巾除了保暖外,還有打扮自己的作用,爲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確立目標2:樂於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由於幼兒嘗試動手打圍巾結,所以必須人手一條圍巾,四十多條圍巾,很好的教育機會,所以確立目標3:觀察各種各樣的圍巾,這也是對幼兒觀察能力的一種培養。

三、教材分析及幼兒分析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它涉及到了藝術領域、語言領域、科學領域三個方面,對於我們這個地區來講,圍巾在冬季比較常見,但是圍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圍巾和秋冬的防風沙、打扮自己的紗巾,幼兒自備了各種各樣的圍巾進行系圍巾和觀察圍巾,教材的選擇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及特點。基於我班幼兒喜歡動手操作,所以這一活動很適合我班的幼兒。

四、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觀察不同形狀的圍巾。通過與同伴選的圍巾的對比觀察,教師的細心引導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動的難點在於嘗試打圍巾結,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教師首先請小朋友想想

媽媽平常怎樣系圍巾或媽媽怎樣給你係圍巾,再動手試一試,請個別幼兒展示圍巾的系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引導幼兒可以大膽想象,設計出自己認爲更漂亮的圍巾系法,從而突破難點。

五、準備工作

根據活動的需要,在活動前發動了幼兒園和本班的幼兒帶了各種各樣的圍巾並展覽在班級前面,保證人手一條還有剩餘,便於幼兒選擇,爲活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準備。在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時,我爲幼兒準備了關於圍巾系法的幻燈片及舒緩的音樂作爲背景。我還選擇了比較有活力的音樂作爲圍巾展示的音樂,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爲了鼓勵幼兒的展示,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獎狀,爲了烘托頒獎時的熱烈氣氛,特意配了頒獎的音樂。

六、過程及相關策略

開始由班級前面展示的圍巾,直接引出舉辦圍巾展覽會,請幼兒參加。選擇自己滿意的圍巾進行觀察、與同伴的圍巾進行對比,幼兒通過對比就會發現圍巾的花紋、形狀、顏色、質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這麼多的圍巾,就給幼兒一個表述自己喜愛的機會說一說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圍巾及其原因,幼兒有說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圍巾的用途,幼兒有說到打扮自己,自然導入到幼兒練習打圍巾結,並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打圍巾結的方法,再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各種方法把圍巾系在頭上、脖子上、腰上等,爲了使每一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設計了一個圍巾展示的表演,請每一名幼兒都做小模特進行表演,並對幼兒進行了分組,我也融入到幼兒中間去進行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爲了對小朋友的表演進行肯定,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最佳獎和優秀獎的獎狀,以幼兒提名,老師記錄的形式進行,爲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小組獎的獎狀,使獎勵既突出了個別,又面向了全體,最後利用幼兒園老師來聽課的寶貴機會,邀請園長爲獲獎幼兒頒獎。

七、活動反思

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本次活動有一些優點或閃光之處:

1、從幼兒身邊選材,離幼兒生活很近,符合季節特點。

2、我爲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活動前發動了幼兒園和本班的幼兒帶了各種各樣的圍巾並展覽在班級前面,保證人手一條還有剩餘,便於幼兒選擇,爲活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準備。在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時,我爲幼兒準備了關於圍巾系法的幻燈片及舒緩的音樂作爲背景。我還選擇了比較有活力的音樂作爲圍巾展示的音樂,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爲了鼓勵幼兒的展示,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單項獎的獎狀,爲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小組獎的獎狀,使獎勵既突出了個別,又面向了全體,爲了烘托頒獎時的熱烈氣氛,特意配了頒獎的音樂。

3、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得比較積極,很開心,所以我認爲他們很喜歡這次活動。整個活動的環節設計,層層深入,教師對活動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兒中間去了,活動目標還是完成得很好。

4、我覺得利用幼兒園老師來聽課的寶貴機會,邀請園長爲獲獎幼兒頒獎很好,這樣幼兒覺得自己被重視,“園長給我頒獎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數的幼兒都願意動手系圍巾,並且想象力、創造力很豐富。

6、在圍巾展示表演的時候,整個活動掀起了一個高潮,幼兒願意表現自己,敢於表現自己,大部分幼兒的音樂表現力都很好。

但是,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幼兒表達得不夠積極,原因:在觀察各種各樣的圍巾時,是不是先請幼兒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後不拿圍巾回座位更利於幼兒的觀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兒把圍巾取回去之後,大多數幼兒都是把自己的圍巾和身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這樣有侷限性,本來很明顯的不同之處,需要老師的引導才能發現,而且有圍巾在手裏,他們更關注的是手裏的圍巾本身而不是表達發現。

2、在說圍巾有什麼用的時候,教師有些拖,在張碩研說好看的時候,我就應該及時總結收住,圍巾還可以打扮自己,導入到下一個環節,不必非說出毛線織的圍巾是保暖,紗巾可以擋風。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幼兒有主動性和競爭意識。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玩骰子"這個數學活動時,我考慮到教師們習慣於僅以幼兒認識數學,單一的合成、分解這一特點爲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常運用教具演示,並以此爲基礎講解基本的教學概念,而實際,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地參與,瞭解活動過程,孩子們在先前已學習了10以內的組成,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法運算,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爲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爲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在"玩骰子"時,我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玩耍過程中發現數的合成的樂趣。

因爲從中班下學期開始孩子們特別喜歡玩各類棋子,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競爭意識強,好爭不怕輸得精神時時激勵着我,但有一部分孩子對書的概念薄弱,能力強的孩子帶動能力弱的孩子,讓我好感動。他們互相交流、互相配合,這次我們大班提倡了學習合作化精神,使我們班合作氛圍日日俱增。如:戶外跳長繩(孩子們排隊有序,不推不擠。)、玩貼大餅遊戲(互相協作,3~4人共同努力,獲得快樂。)、鑽圈遊戲(上下共同配合,又序入圈。)。現在孩子們口說出了:大班真好,玩的東西真多、幼兒園真好,朋友真多,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他們叫着跑着,彷彿我們老師也回到了童年時代,家長們也共同參與,我們大(一)班就象一個和睦的大家庭。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中班時期初步學習珠心算,大班上學期學習了數的組成和分解,知道了一個加數和一個加數之和的運算,但個別幼兒還存在運算速度慢,容易錯的壞毛病,而且幼兒對大數字的運算也不成熟,有時也很難轉化過來,所以通過這次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這些好的運算方式與平時課間玩耍相結合,使他們能進一步提高,爲入小學打好基礎。

三、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孩子的情感態度和孩子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在接觸中發現,大班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玩玩,非常感興趣,還會合作着自己找朋友玩,於是我啓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玩棋學運算的樂趣。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並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遊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係。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目標分析:

1、能力目標,認知目標:使幼兒學會運用兩個數字進行組合運算。

2、情感與價值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幼兒對數的運算的興趣以及大膽表現,積極交流的良好習慣。

3、發展目標:能分析問題,有一定的競爭意識。

四、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學習兩數間組成進行加法運算。

2、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學會謙讓,互相交流合作默契。

五、教法:

採用展示教具嘗試發現,綜合瞭解規律對比,帶問題自由組合,動手操作配合完成遊戲活動。

六、學法:

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看、想想、練練、玩玩,一玩爲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識。按照心理常識,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v,就能自覺地排除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把學習當成一件愉快的事。

本課通過各類棋子進行操作,來感知加法運算;然後通過數的組成來理解得數;最後通過練習,讓學有餘力的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嚐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大班數學活動《玩骰子》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探索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2、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說出相應的答數,並會一一對應擺放棋子。

3、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遊戲活動使孩子認識到數與棋類的關係。

4、通過幼兒操作、探索、親自嘗試,提到孩子們競爭意識。

教學準備:

大骰子兩個、五角星若干、各類遊戲棋若干、小骰子若干。

教學過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你在哪見過?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有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應該看最上面)。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和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45=9

4、瞭解合成式的概念,請一個小朋友來像老師一樣擲骰子,二位小朋友上來書寫合成式,大家檢查他寫的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勵一顆五角星。

5、自由組合,分四組合作擲骰子和記錄合成式,教師巡迴指導。完成後,交是把它貼在黑板上讓全體孩子們檢查書寫是否正確。並用五角星做以鼓勵。

三、玩棋子。

1、今天,我們學會了兩個骰子來算數,本領真大,每組還獲得了五角星,爲小組爭光,現在我們大家是使用這種特殊的方法來玩棋子好嗎?

2、想想用這種特殊方法玩棋子有什麼優點嗎?(棋子可以做快些、平時下課時可以多走幾次棋、學會了算數)。

3、說說遊戲規則:按先後順序走,合起來是數字6了就可以多拋一次多玩一次,誰先到終點誰就是贏家,還可以獲得一顆星--

4、幼兒遊戲,合作互相參與,教師給於一定的指導。

5、結束。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6

在這一天,我說我演講的材料是“談論我的家庭”。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

一.教科書

這次活動來自於明天出版的山東幼兒園活動教材的第二主題和第一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溫暖和親屬關係將影響兒童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兒童對家庭的感情也將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家庭中的孩子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但他們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和愛好並不十分熟悉。“談談我的家庭”是通過熟悉的人物激發孩子對調查的興趣,通過調查和記錄來提高孩子對家庭和家庭的瞭解,幫助孩子建立對家庭和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說,"它不僅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而且有利於他們的長期發展;它不僅貼近他們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但也有助於擴大他們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這項活動源於兒童的生活,爲兒童的生活服務。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根據對上述資料的分析,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兒童對調查的興趣,增進他們對家庭的瞭解。

2.技能目標:指導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以有組織的方式敘述這些結果。

3.情感目標: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愛。

根據教育目標和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提綱中,激發兒童的興趣調查,提高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愛作爲重點,引導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系統地敘述困難。

爲了使活動更加全面,並將教育納入生活狀況,特別作了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讓孩子提前調查家庭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在活動前與孩子討論調查結果。

2.教具準備:

(1)要求每個孩子帶一張全家福的照片。

(二)照片佈局

(三)孩子手裏有畫筆和紙。

2.教學法

在新的大綱中指出,"教師應當是學齡前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教師應該有目標在心中,孩子在眼中,教育不時,讓孩子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以互動和開放的研究理念。因此,這項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啓發式提問:這種方法在所有活動中最常見。通過啓發和提問激發兒童對調查的興趣。

(二)討論方法:通過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的討論,使兒童對自己的家庭有一定的瞭解,也讓兒童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此外,亦有繪畫方法,透過製作小冊子,增進兒童對家庭的瞭解及愛他們的感情。

3.理論和方法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爲了使兒童能夠積極和有意地參與活動,根據其年齡特點和目標,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1)調查方法:通過調查家庭成員,激勵兒童瞭解家庭成員的意圖。

(二)記錄方法:通過手和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加直觀生動地加深印象。此外,亦有動手的方法,使用毛刷記錄家庭成員及製作小冊子,可進一步鞏固家庭成員的理解。

4.談論活動過程

1.進口。老師有我家人的照片。有我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和我的照片。孩子們有這樣的照片嗎?老師們給孩子們介紹一張他們自己的家庭照片,這樣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家庭照片,讓孩子們可以一起交流。孩子們的思維是直觀而生動的。通過對人們對圖片的瞭解,可以激發孩子們對積極調查的興趣,使孩子們迅速進入主題。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7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在區角活動中中我們常常發現孩子們對拼圖遊戲很感興趣,對這些玩具他們常常會愛不釋手,有時候遇到塊數比較多的複雜的拼圖他們還會幾個人一起合作着拼。而且拼圖遊戲在小班開始就有所接觸,到了大班孩子的拼圖經驗相對比較豐富,對他們來說拼圖是個有挑戰性的一項智力遊戲。但是我發現孩子在自主遊戲的過程中興趣指向比較濃,卻缺乏一種學習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拼圖遊戲”作爲教育的一個載體,把孩子們的學習變的更有方向和目標,並在遊戲中能幫助幼兒提煉經驗,拓寬思路呢?今天的這個數學活動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新綱要強調: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在這兒教師的作用是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根據他們的興趣來創設探究的條件和空間。

2、分析教材:

拼圖是一項綜合的思維和協調能力訓練,對孩子來說有不少的益處。其一在拼圖遊戲中可以讓幼兒瞭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可以讓孩子知道許多的“部分”能拼湊出一個“整體”,以及“一個”整體“是由”許多部分“所組成的。其二培養幼兒平面組合的概念─積木是立體的組合,而拼圖是一種平面組合的概念。其三培養幼兒的耐心和專注力,並且從觀察與判斷中學習分類。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培養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及策略--玩拼圖能學習推理思考能力,因爲小朋友會經由嘗試不同的選擇,到決定正確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經過假設、判斷到選擇的過程,讓他學習運用邏輯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我就選擇了這個活動教材。

《創意》活動主要是通過拼組各種幾何圖形來激發幼兒的拼圖興趣,發展空間知覺能力,培養幼兒多維思考問題的習慣。在活動中教師可以以遊戲的形式鼓勵幼兒嘗試多種的拼圖方法,並引導他們記錄自己操作的結果,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這也對孩子能力的肯定和讚揚。並且在,操作環節中教師幫助幼兒提升經驗,訓練孩子多向思維,拓寬孩子思考問題的空間,集中了幼兒學習的方向性,使他們的活動從興趣主導的遊戲過度到了目標明確的學習活動。當然遊戲化的活動環節也讓孩子玩得輕鬆,學的愉快。

3、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幼兒學習數學的領域目標爲依據。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嘗試運用不同幾何圖形拼圖拼出各種圖案,並能在記錄單上記錄拼出的多種組合方法。

(2)、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行多種組合,尋求多種答案。

(3)、感受拼圖遊戲奇妙之處,在操作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嘗試運用不同組合形式的圖形圖案,並能在活動中學習統計作品中各種形狀與數量的方法,記錄在記錄單上。活動的難點是:在操作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一種卡片與其他卡片的多種組合來進行多元化的操作,支持幼兒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求多種答案。

4、操作材料

教具:各種顏色的彩紙,各種幾何圖形,幾何圖形拼擺的機器人,幼兒用書十月份冊。

有顏色的幾何圖形片是爲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操作的興趣。而拼圖卡片上的編碼則是爲了方便幼兒記錄,縮短記錄的時間,給幼兒創設充足的動手操作和思考空間;也可以幫助幼兒複習和鞏固序數概念。同種編碼的卡片有重複也是爲了給幼兒的操作提供更多變化的空間,使他們的操作結果能更加豐富。記錄紙的設計從節約能源的目標出發簡單方便;考慮常態教學的效果儘量不要配班老師幫忙;同時節省展示空間。

二.說教法

1、言語激發孩子。用”你真棒!“”爭做智慧大王“”你真象個小學生“等語言來激發出孩子做事的積極性。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語氣,肯定孩子的成績,繼而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和老師互相在活動中成爲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從而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自信心,從而突出本次活動趣味性的特點。

2、物質獎勵,貼紅星。

3、遊戲主導活動。”遊戲是幼兒重要活動方式之一“,我深深地感覺到遊戲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朋友“,在成人看來是非常枯燥的事情,只要賦予它遊戲的色彩,孩子們就會很感興趣,會給孩子帶來快樂的體驗。寓教於學遊戲教學形式,使孩子樂意參加活動,並在多元、刺激的智力操作活動中得到快樂獲得滿足。從而爲”下一次“打好基礎。

4、承上啓下的提問激發思考。我的每次提問都是爲下個環節做準備的,常常是前個問題的提出能在下個環節中得到展現或揭開謎底。使幼兒充滿驚喜和期待,回答問題、發表見解的聲音更響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更踊躍,思維更活躍。

三、說學法

突出同伴引領。每次操作都邀請幼兒示範或小結,使幼兒聽到的是來自同伴的一種聲音。他的經驗和思維都會受到同伴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強硬灌輸的。這樣就更方便並引導幼兒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引發再次操作的的慾望。

四.說教學程序

一、觀察、比較各種幾何圖形。

1、我先出示幾種幾何圖形拼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各種拼圖卡是否相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目的在於讓幼兒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瞭解這些拼圖卡的特徵(一樣:形狀、大小;不一樣:數量、顏色、編號、組合形式)併爲幼兒思考如何運用拼圖卡的特徵來組合成圖形來鋪墊經驗。

2、引導個別幼兒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證明一下。科學領域的知識明顯地具有”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根據大班幼兒的現有的經驗他們自然會想到運用圖形重疊的方法來證明,以事實作爲判斷事物的依據,符合新《綱要》中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的要求。

二、幼兒操作活動,嘗試拼出圖形並記錄結果。

1、教師出示示範記錄單,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記錄。因爲每塊拼圖卡都標有編碼,在這兒我直接引出記錄即能方便幼兒學習記錄的方法,避免環節上的重複,又能提醒幼兒操作一次就記錄一次,培養他們做事的條理性和效益性。

2、通過幼兒個別操作示範引出拼圖特點--平面多方位的旋轉,開闊了幼兒的思維,有一次歸納和提升了幼兒拼圖經驗。

3、教師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我們能不能用3塊或4塊甚至更多的卡片一起來拼這個圖案。相比較前一次的操作這一次是有要求的。請幼兒示範時即能拓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還可以再次強調操作記錄的注意事項。

4、比一比誰拼出來的答案多。以往操作活動中我發現經常有很難收攏的現象,所以今天我以”比一比“和貼五角星的方法來激勵孩子自覺上交記錄單,使環節之間儘量緊湊,時間也不會浪費。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在培養幼兒做事幹脆、不拖拉的習慣,樹立時間觀念,向小學生活靠近。

三、發現一張卡片與其他卡片的多種組合形式,激發幼兒二次操作的興趣。

通過說一說、比一比發現問題並激發幼兒的二次操作,這兒是整個活動的高潮也是活動的重難點。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我正是抓住幼兒的這個特點、啓發他們進行再次操作,幫助幼兒經驗提升。並且在操作前的示範中我交代了記錄的另一種方法,使幼兒的操作有條不紊的、有目的地進行,而不再是無序的。操作結束後的同伴交流、相互分享經驗也是同伴引領學習的過程,同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也得到培養,使活動的重難點得以解決。

四、感知各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再次提升經驗。

在活動鼓勵幼兒繼續操作在拼圖遊戲發現其他更有趣的現象。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8

一、說活動教材

我國寓言文學歷史悠久,自先秦以來名家輩出,膾炙人口的寓言精品佳作燦若繁星。先秦文學史中的許多寓言如“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等,世代流傳,早已變成了成語,爲人們廣泛應用。“人生多少哲理, 盡在寓言中”。著名作家 嚴文井老 先生對寓言曾做過絕妙的比喻,他說,著名”:“寓言是一把鑰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這把鑰匙可以打開心靈之門,啓發智慧,讓思想活躍。”《守株待兔》是一篇,情節簡單卻促人深思,語言淺顯而寓意深刻。故事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隻**的兔子,他就丟下鋤頭整天守着樹樁等待**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

考慮到大班小朋友形象思維的特點與寓言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我們的科學認讀的活動要求我將目標定位於以下三方面:

1、能用連貫的語句表達畫面內容,並樂意在集體面前表達,初步理解作品內容、人物感情。

2、通過各種形式的玩字,激發小朋友認讀漢字的興趣。

3、通過觀察農夫守株待兔的經過,知道偶然發生的事情不能代表永遠、不勞動是沒有收穫的。

二、說活動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談話,引出話題。

興趣是孩子學習獲得成功的良好保證,以適當的提問回憶小朋友的生活經驗,並讓小朋友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體驗。對小朋友來說,既激發了孩子們對寓言的興趣,又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同時又順理成章地揭示活動主題,使小朋友在活動中主動熱情、投入積極的參與。

第二環節:觀看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留有懸念,給小朋友提供表述的機會。爲了幫助小朋友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將故事最後一部分情節隱藏起來,創設一個小朋友創造性表達的機會,教師通過一個主要問題,再以追問的形式,逐步引導小朋友觀察畫面,讓小朋友聯想和猜測故事發展的情節變化,創編出各種情節,最後共同尋求故事發展的原因。

第三環節:觀看結果:理解寓意

(一)理解種田人“爲何守”兔,體會“不勞而獲”的虛幻

活動中小朋友通過教師的追問理解了種田人之所以坐在樹樁邊,是因爲希望兔子還會來**在樹樁上;也知道兔子**在樹樁上是一件及其偶然的事。種田人是偶然得到了兔子。在得到了兔子後他就異常高興,他想以後就可以不付出任何辛勞就可以收穫,用一個詞叫“不勞而獲”來說明了此時種田人的心情,而故事裏面的樂滋滋、哈哈的笑聲就體現出了他的情緒變化。

(二)感悟“怎樣守”,體驗“一無所獲”的可悲

但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 通過 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內容,體會種田人在一天一天的等待中逐漸失望,到後來的結果兔子沒有等到,由於自己不再勞動自己的莊稼都死掉了,這時追悔莫及的可悲情緒都表露了出來。

(三)揭示寓意

最後通過故事中的感嘆詞變化,體驗了故事中人物情緒的變化從而揭示了寓言故事寓意。並通過列舉小朋友生活中努力的案例,引發小朋友對自己生活態度的認識,進一步感受成功的快樂。

四、完整欣賞故事,一起進行講述。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再次對漢字守株待兔進行認識。

守株待兔是一個成語故事,它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了,除了今天我們學的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還有很多的成語故事也非常有意義,小朋友回家也可以去讀一讀,或請爸爸媽媽給你講講。下面我們一起再來把守株待兔這個成語故事欣賞一邊。

2、完整欣賞故事。

此環節是激發小朋友我國的文學歷史,有個大概的瞭解,也激發小朋友繼續去關注、去閱讀更多的成語故事。

活動延伸:

1、利用“小舞臺”的遊戲進行成語故事表演,感受成語故事的魅力。

這個意義的故事我們下次還可以在小舞臺遊戲中進行表演呢!

2、老師這兒還有幾個字請你來拼一拼,看誰能拼出我們今天認識的這幾個字。

延伸活動表演故事是爲了讓小朋友加深對故事是的理解,而拼字遊戲也科學認讀的一種方法。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9

一、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標誌。而且會詢問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那個標誌代表什麼?幼兒的這種興趣及好奇,正是我們向幼兒介紹社會,以及社會生活的一個突破口。常用的標誌活動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幼兒通過找一找,認一認,畫一畫等了解標誌的外形及含義,從而發展幼兒的想想力、創造力,本次活動綜合了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的內容,運用了多種手段,以求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最爲難得的是培養幼兒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語言構築能力。

二、活動教育目標

1、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興,認識常用的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對各種標誌理解的含義,培養幼兒的語言構築能力。

2、在認識常用標誌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設計標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三、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公共場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種標誌,並想辦法通過查詢、查資料等辦法理解標誌的意思。

2、教具、學具準備:爲體現學具、教具是幼兒學習的教科書,在本次活動中,幼兒,家長,教師共同收集常用標誌的資料作爲教材的重要補充。同時爲幼兒提供各色彩紙、彩筆等製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種標誌的卡片,有代表性的錄像片斷,如:禁令標誌:禁止通行、禁止進入、禁止鳴喇叭、禁止停車、警告標誌:注意危險、交叉路口、鐵路道口、、軍人的標誌、電視臺的標誌等。

3、心理環境準備:爲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在幼兒園牆壁上設置一塊展覽版,把幼兒們找到的標誌拿到幼兒園放在展覽版上進行展示。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

以《新綱要》爲指導,借鑑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能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從“尋找標誌――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標誌小遊戲――討論設計圖標――製作圖標――”五大塊,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從感知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創造力。

各環節的具體教法、學法及時間分配如下:

第一環節:

帶幼兒觀看展覽版,“請小朋友看看展覽版上都是什麼”?將幼兒引到“標誌的世界”。目的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此環節在1分鐘以內。

第二環節:

運用多種感官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互談發現。這部分是重點,需8分鐘左右。

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爲此,我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通過看、摸、聽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你認識哪些標誌?它有什麼含義?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第三個環節:

標誌小遊戲,加強對標誌認識的環節,需4左右分鐘。教師準備各種標誌的圖片,讓幼兒快速認出是什麼標誌?是什麼意思,看看誰的反應快。

在遊戲中幼兒對常見標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並保持了濃厚的持續探究的願望,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第四個環節:

過渡環節,需1分鐘。討論設計圖標,請幼兒想一想,我們幼兒園什麼地方需要掛上標誌?設計什麼樣的標誌?同時把幼兒引到坐位上。

第五個環節:

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幼兒自選材料,嘗試自己喜歡的活動方式,創造、設計常用圖標。如:班標、衛生間標誌、園長室標誌、廚房標誌、節約用水標誌、活動區標誌等。

多元智能理論提示我們:

要發展智能優勢,開發智能弱勢,要面向一個又一個不同的、有差異的幼兒,採用不同的方式,適合不同的孩子,在這裏,我們讓孩子按自己對標誌的認識,體驗創造和設計常用圖標。教師始終參與與幼兒的活動,及時地給予支持、引導、幫助。孩子們在玩中學、做中學,他們相互交流、相互協商,創造性、動手能力由此也增強了。這部分也是重點,需10分鐘左右。

結束部分:1-2分鐘。幼兒設計後大家分享。並把標誌貼到相應的地方。由此得到昇華,讓兒童裝點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極大提高幼兒的成就感,讓幼兒們愛園、樂園。

五、評析

活動設計的各個環節都激發了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培養了幼兒的創新意識、探究能力,從而達到了大班所設定的活動目標。並且是將教育真實地滲透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之中,不難想像,如此的師生互動,生生協作,對孩子,對教師都會是自然的,毫無壓力的,學者樂學,愛學,教者愛教,樂教,自然和諧。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0

一、設計意圖

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爲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態度着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爲中心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後的藝術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後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影響的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在活動中要求幼兒手腦眼並用的活動起來,《綱要》對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以往我們的美術活動基本是以幼兒單獨進行創作的形式來進行,忽略了美術活動中幼兒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畫的關鍵是要作畫的人之間默契的配合。這中配合說簡單也不簡單,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說難也不難只要幼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難完成。在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集體作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就讓幼兒手腦眼結合協調並用的,它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其潛移默化性,是比較適合幼兒。這樣既能面向全體又能保護好他們對藝術表現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認知、技能等三方面內容的目標。

第一點是:通過活動,激發幼兒表現藝術美的興趣。萌發幼兒樂意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情感。第二點是:在活動中讓幼兒明白協調好與同伴合作關係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協調能力。第三點是: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造型各異的建築並嘗試協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綱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所以我把第一點作爲我活動的重點。這條目標將會體現在我整個活動當中。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我會抓住這一特點讓活動以不同於常的形式出現。比如:我會在課前帶孩子們玩“我設計的幼兒園”的建構遊戲,讓他們對幼兒園建築有大概的瞭解。然後,演示各種不同造型的幼兒園建築進一步引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而繪畫時不是單一的想象而是手腦眼多種感官結合來進行。這樣,讓他們在新奇之餘會跟着不自覺的豐富、積累經驗。第二點是認知方面,雖然大班幼兒的美術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其小肌肉羣發展還不夠完善。況且,幼兒的身體協調性也不夠所以要通過協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難度的,所以就把他當作一個具體目標來執行。並且意識到,原來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表現我們生活中的美。第三點是我活動的難點。由於整個繪畫是靠小組合作完成的是與合作伙伴間配合好與否密切相關的。活動中難免發現問題。這時必須讓幼兒學會解決這問題,其中的道理是幼兒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時時會用到的也就是說可以被幼兒持續所用的。因此我把它當作難點來執行。具體繪畫中我不會強調幼兒所設計造型的規範性及準確性,而是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在觀看教師的演示指導後,憑藉自己的經驗與同伴適當的商量交流來嘗試完成一件合作設計畫。將他們現有的理解、想象引導到更深的方面,進一步表現創造的慾望和熱情。

三、教材選擇與分析

現行的《綱要》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來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而《希望幼兒園》這一美術活動正符合了這一要求。就大班幼兒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心理活動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現更爲明顯。觀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具體形象性思維較爲成熟,而抽象邏輯性思維則處於萌芽狀態。簡單地說他們的好奇心已不再僅僅是看別人表演而是想通過自己親身的實踐來得以滿足。幼兒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和相關的技能,在這個時候,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並把它們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讓幼兒瞭解生活中還有許多與他們一樣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幫助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動中激起幼兒爲他們設計一個漂亮的幼兒園的願望,進而讓幼兒在關心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溫暖,獲得快樂。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了他們潛在的求知慾。同時幼兒能充分展開想象通過說說、畫畫使他們的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整個繪畫過程中是需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這時繪畫的人手眼要協調而與其配合的人動作也應是協調好的。活動中選擇了“合作畫”這種集體創作的形式,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習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也讓幼兒瞭解生活中還可以用許多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生活中的美。雖然,這樣的繪畫方式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爲他們提供了一次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由於教材難易度恰倒好處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所以使整個活動成爲他們滿足自己求知慾,讓他們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同時也自願自主的情況下達到掌握某種技能的'遊戲過程。這也正是響應了《綱要》在藝術領域內容選擇中提出的能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應教學的需要,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爲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首先,要求幼兒在課前已有“我喜歡的幼兒園”的建構遊戲活動經驗;其次,通過家園共育活動方式,邀請家長一起配合讓幼兒簡單瞭解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情況及有關幫助他們的愛心活動資料蒐集。 這樣,讓幼兒獲得相關的生活經驗,爲激起幼兒合作創作畫《希望幼兒園》美術活動做鋪墊。藝術來源於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幫助幼兒瞭解幼兒園的相關建築,爲幼兒參與本次活動課前知識技能的做鋪墊。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圖片和創設一個爲貧困地區小朋友設計一間《希望幼兒園》的主題情景來貫穿活動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爲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張全開的圖畫紙,油畫棒等學習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了的,而是與其前延後續密不可分的,所以課前知識的滲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藝術氛圍濃否對藝術活動的進行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要創設一個理想的作畫空間讓幼兒能輕快愉悅的進行作畫。首先應有一個足夠大的幼兒合作畫的場地空間,然後還要準備適合進行本次活動的輔助材料和用具。當然,好聽的音樂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繪畫時放一些幼兒熟悉的極富表現力的音樂,幫助幼兒再現一些生動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兒想象的。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通過照片、圖片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導入課題後採用了“啓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激發幼兒參與創作的興趣。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同時採用展示法,通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通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 的理念。整個活動的前部分是老師與幼兒的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活動中老師爲激發幼兒說的慾望和熱情,積極創設了一個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本領的情境,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但有師幼的互動,主要還是幼兒與幼兒的互動,活動中老師鼓勵幼兒帶着自己的思路,大膽去探索、嘗試、合作創作。我認爲整個活動的指導難點是如何在創作活動中鼓勵幼兒用言語進行交流,進一步表現創造的慾望和熱情。並體驗這種合作的樂趣,強化幼兒的集體意識。

六、說教學程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根據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八個環節:經驗準備-欣賞引題―激發興趣―幼兒操作―展示交流等五個環節。

(一)開門見山式提問,直奔主題。( 導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老師:“說說我們們幼兒園有些什麼地方?你最喜歡幼兒園裏的什麼地方,還想在幼兒園裏添加一些什麼建築?” 這樣一邊演示一邊用語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二)通過欣賞和觀察,積累知識經驗,並激發幼兒進行融合再現的意願。

1、經驗準備:有了之前的觀察幼兒園的經驗準備後,孩子對於在繪畫過程中需要把握幼兒園建築物的結構、形態等特點,有了一些瞭解,爲合作設計活動做鋪墊。

2、欣賞重現,以談論的方式,激發興趣。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3、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幼兒進行分工組合。於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三個環節。

(三)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現,分組合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啓發幼兒大膽想象,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於《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幼兒分組操作:在幼兒確定構思和意圖之後,啓發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自由操作探索,給予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次活動的知識點(難點)。

(四)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請每一組派一位幼兒(講解員),大膽的向大家分別介紹自己那一組設計的幼兒園有哪些特點?新奇在哪裏?從而體驗審美愉悅,達到自我評價。這一環節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繪畫是幼兒表現自我,創造世界的一種有效的語言,我們要不斷的培養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合理評價幼兒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孩子就會大膽、自信的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世界!

大班說課稿――我想這樣飛(彭愛雲)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想飛”是一個從“飛行”切入的主題,其更深層的內涵是:激發孩子朦朧的渴求意向,使之昇華爲鮮明具體的“飛天”理想,並進行順勢引導,讓孩子們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大膽想像,激發他們想“飛”的慾望,並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探 索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三、活動目標

通過以上活動教材內容和幼兒情況分析,結合新《綱要》精神,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爲:

1、大膽想像,激發幼兒想“飛”的慾望。

2、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發探索未知事物的願望,相信通過努力,想像會變成現實。

四、活動準備

爲順利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孩子共同查閱有關飛行器的知識。

2、教具準備:爲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顯示飛行器的光盤、準備了孩子們繪畫的紙、筆,以及展示繪畫作品的展板。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爲三部分:一、我們現在這樣飛;二、未來的飛行設計師;三、“我想這樣飛”畫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爲指導,由淺入深,由表入裏,從感官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孩子們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認識球體

一、教材內容分析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制定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爲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爲:

1、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初步認識球體的特徵。

3、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在遊戲中體驗幾何形體的有趣。

三、本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徵。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本活動的難點是:

如何讓幼兒在探索、交流中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綱要》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將準備:

1、大量的幾何形體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報紙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動)。

3、創設較爲寬敞的場地,便於幼兒的操作。

五、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玩一玩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滾動。"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我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任意選擇玩具,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讓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發幼兒想玩、想探索的慾望,初步感知球體的一個基本特徵及可以滾動。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進行了第一次操作,請幼兒任選兩種可以滾動的玩具。

2、引導幼兒操作嘗試在幼兒選擇過兩種玩具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們選的這些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麼不同呢?請小朋友們比一比,試一試。"這一環節通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來感覺到自己的新發現,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求知的快樂。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滾動。通過集中交流統一認識,感知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徵。初次嘗試後,孩子們對球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引導了幼兒進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兒第二次的操作嘗試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自由玩的過程中發現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點。第二次操作則更進一步,主要是讓幼兒探究球體與圓形的不同,從而更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這是本活動的難點,首先引導幼兒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動手比一比,說一說他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孩子依據比較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和幼兒小結:能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在不斷的探索中,幼兒獲取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鞏固對球體特徵的認識。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哪些物體是球體。

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因此爲了讓幼兒從生活中感受到形、體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導幼兒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是球體。先請幼兒在周圍能看到的環境中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在深一層引導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實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5、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創設操作活動情景,請幼兒幫玩具加工廠製作球體的商品,激發幼兒製作球體的慾望。做好後可以試着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教師提供報紙、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利用這些不同的材料製作球體,通過自身的參與動手製作進一步鞏固了對球體的認識。

本活動設計體現了《綱要》中科學教育的理念,緊密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爲幼兒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力求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在活動中,通過嘗試操作法、比較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讓幼兒在操作遊戲中充分體驗自由、快樂的情緒,輕鬆愉快地獲得知識,感受到數學的有趣,使孩子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最近幾天:孩子們時常把報紙帶到班級中,剪下重要的新聞貼在牆上,剩下的廢舊報紙就堆放在一邊。在一次遊戲活動中,我驚奇地發現,小朋友們玩起了那堆廢舊報紙,有的用報紙折飛機,有的把報紙撕成碎片,還有的用報紙團成球。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報紙卻成了孩子的寶貝。因此,我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報紙的玩法比較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爲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由此產生了大班綜合活動——《有趣的報紙》。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報紙與人們的關係,能嘗試多種廢舊報紙再利用的辦法。

2、增強愛惜報紙、保護環境的意識。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想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新、舊報紙許多,膠水,剪刀,水彩筆,白紙等,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聽讀過報紙、剪報的經驗。

四、說重、難點

重點:瞭解報紙與人們的關係。

難點:想方設法利用廢舊報紙做成各種東西。

如何突破重點?我充分利用家庭這一重要資源,豐富有關報紙的知識和閱讀報紙的經驗,再進行集體討論、交流,積極有效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如何突破難點?我注重營造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表揚鼓勵、榜樣示範、個別指導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引導幼兒人人動手,大膽嘗試,讓他們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1、通過交流已有的經驗,初步感受報紙的用途。

教師出示一張報紙,提問:

(1)這是什麼?

(2)你在哪裏見過?

(3)你見過哪些報紙?你家裏的誰最喜歡看這種報紙?爲什麼?

(4)爲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都喜歡看報紙?

教師小結:報紙的用途可真大,報紙上有新聞,它讓我們瞭解國內外的大事;報紙上有知識,它可以幫助我們學到更多的本領;報紙有廣告,它讓我們瞭解最新的信息。

(活動開始通過出示實物,直接進入主題,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考慮到幼兒對報紙的認識有限,特意提出了比較貼近幼兒的問題:你家裏的誰最喜歡看報紙?爲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也就是爲下一個問題作鋪墊。在幼兒各抒己見後老師進行了總結概括,進一步幫助幼兒瞭解報紙與人們的關係。)

2、聽故事《報紙的煩惱》,感知報紙的不同情緒。(主要教法:故事教學法)

(1)師:報紙真好,能給我們帶來那麼多好處,請聽故事《報紙的煩惱》。

(2)幼兒欣賞故事表演《報紙的煩惱》,充分體會報紙的情緒。

(爲了使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充分體會報紙的不同情緒,故設計了報紙這一生動的形象,給幼兒一種直觀的印象,再次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3、根據故事情節,教師和幼兒共同討論:

(1)報紙最喜歡誰來拿它?最不喜歡誰來拿它?爲什麼?

(2)小朋友該向誰學習?如果你有一張報紙,你該怎樣對待它?

教師教育幼兒:看完的舊報紙也要好好利用,不能扔掉。

(這一環節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讓幼兒懂得該怎樣對待廢舊報紙,以引出下一環節。)

4、嘗試操作,能想方設法利用舊報紙。

( 1 )先引導幼兒討論:用舊報紙可以做些什麼呢?

( 2 )幼兒自由操作、創造。師:今天,請各位小組將收集的信息變成一份小報,要求圖文並茂且給小報取一個名字。看看哪個小組的小報最有特點。”

(3)、小組設計編制小報:請小組成員擬訂方案。請幼兒分工合作製作小報。

(4)、交流小報內容:請幼兒欣賞個小組設計的小報。請幼兒誇誇其他小組小報的特點。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先通過讓幼兒自己討論,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嘗試。只要是幼兒自己嘗試操作的、創造的,老師就會給予肯定。其中教師還很注重幼兒的合作,以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倡導的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化兒童學習方式。)

5、組織幼兒用舊報紙玩遊戲。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說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說的相鄰數對於6到7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爲此,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本活動中採用情景引入法,操作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說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說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情景導入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瞭解數的簡單關係,知道中心數比相鄰兩數多1和少1。

活動難點:用語言清楚完整地表述出相鄰數的含義。

五、說教學程序

爲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六、說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教學圖卡組(數字卡若干)

3:房子圖十副七、說過程1、開始部分:通過情景讓幼兒找身邊的朋友,初步理解”鄰居“關係2、基本部分:

(1)”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遊戲請幼兒幫數字搬家,並提問讓幼兒找找他們的鄰居,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並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

(2)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複習10以內數的形成,”ⅹ添1就是ⅹ,ⅹ比ⅹ少1“爲後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打下基礎。

(4)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5)拓展部分爲相鄰數找共同的鄰居。

3、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八、教學反思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係,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以情節性的引導方式來激發幼兒進行主動探索,感知和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接着,讓孩子比較各組相鄰數的規律,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中間的數字比前面的數多1,比後面的數少1這一規律。再者,以操作練習”找相鄰數“,驗證幼兒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也以個別指導的方式幫助個別幼兒理解相鄰數的概念。最後,進行擴展讓孩子找出相鄰的鄰居。整個活動遵循了幼兒學習數學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規律。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3

設計意圖:

衆所周知“好的習慣將終身受益。”因此我們幼兒教師在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之中都要加強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要以課堂這一主陣地,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形成師生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使幼兒在活動中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更主要的是養成一些良好的行爲習慣。隨着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在平時的日常活動中,常發現孩子們總能三三兩兩的結伴活動;遊戲時,也能友好地進行交流;操作活動時,不爲了一些教玩具而爭搶不已。爲了能更好地使幼兒學會謙讓,培養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我設計了這節課,意達到如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多種水果的特點。

2、嘗試製作水果拼盤,體驗活動樂趣。

3、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準備:

1、水果拼盤若干個,各種水果,盤子,牙籤,水果刀,毛巾,桌布。

2、佈置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在本次教學中我着重作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創設談話情景,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曾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中,教師從幼兒的生活體驗出發,以幼兒熟悉的生活體驗提出引發性的問題:“客人老師到我們班級來做客,我們怎麼招待他們?”爲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既能讓幼兒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活動中,又能鞏固幼兒友好待人接物的良好品德,同時很自然地導入,引發了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運用多種方式,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我設計了談話、觀察、製作、品嚐4個統領本課的環節。

(1)在觀察這一環節中,我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感知水果的特點,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並具有初步自信心,激發他們製作的願望。符合《新綱要》中提到,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製作這一環節中,我先請幼兒通過討論:“你最喜歡哪個水果拼盤,爲什麼?”充分感知水果拼盤的特點。討論中幼兒將自己的看法很自然的講述出來,從而增加了他們表現的自信。然後讓幼兒自己來品嚐美味的水果拼盤。通過味覺的刺激,更能激發製作的強烈慾望,同時也讓幼兒體會到謙讓的快樂。最後是讓幼兒通過商量——分工——合作,共同製作一個水果拼盤。在這裏通過豐富的水果實物及合作製作情節的設計,讓幼兒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同時進一步增強了幼兒的興趣和自信心。活動中通過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符合《新綱要》中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進行交流,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體現出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要求:不光能幹,還要會說,會思維。

(3)在品嚐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向客人老師介紹,請客人老師品嚐。進一步鞏固幼兒謙讓習慣的養成。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也就在成功的喜悅中得到提升。我力求做到首尾呼應。整個活動以作客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練”“學練中玩”,將活動推向高潮。

三、提供有序活動,培養幼兒的文明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老師準備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可由於幼兒年幼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仍然我行我素,還有少數的幼兒出現搗亂的現象。爲了使幼兒能認真的學習,這就需要老師把活動組織得有序有趣,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到“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文明習慣。在教學中,我先以談話引出,以觀察爲鋪墊,以品嚐爲手段,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合作,共同製作水果拼盤。力求使幼兒增進謙讓品質、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切實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尤其在觀察和品嚐這兩個環節中,不僅調動了他們的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培養了他們謙讓的良好品質。

爲了讓幼兒更好地參與活動。我事先精心準備了水果拼盤的圖片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還準備了大量的水果和水果拼盤,讓幼兒有美的享受,從而激發他們製作的慾望,體驗成功的喜悅。

實踐證明,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都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爲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

讓我們在每一次精心準備的活動中,揚起孩子自信的風帆,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長。

反思

本堂綜合實踐課旨在通過製作水果拼盤,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審美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合作學習和創作學習的活動樂趣。本來想讓學生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自主參加到綜合實踐活動來,雖然整節課下來,實驗組學生的興趣、熱情還算高漲。這或許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追尋的開放課堂理想的境界吧。但還是由於個人備課等預設不充分,出現一些需要改進之處:

首先,備課預設不充分。由於道具的侷限,全班只選擇了四個實驗小組進行操作,後面的幾排同學就活生生的成爲大衆評委,在感官和行動上都無法很好地參與到課堂,說是評委,最後卻也忽略掉他們的評價。教學過程應該是互動的,對於學生,需要有更多的對話、合作與交流,這樣學生主體性纔能有所體現,個性化才能得到發展,創造性才能得到解放。本次活動中,應該是學生興致勃勃地介紹,其他學生七嘴八舌地評價。這樣一來,生生之間的對話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其次,評價語匱乏。對於學生的回答或者創意不能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對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無法抓住瞬間機遇,充分發揮教育機智來栽培它。

最後,對於課堂和課程整體的把握,都無法做到遊刃有餘。需要學習和提高的還有太多太多。

值得高興的是,綜觀整節課,和諧、輕鬆、活躍!實驗組學生在無拘無束中遨遊“創意世界”。四組同學均擺出了高質量的作品,名字也富有詩情畫意,令人眼前一亮。看來,綜合實踐課,也是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方法,加強合作!

植樹節,我種了一粒叫做“勇敢”的種子,在心裏,待它長大!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爲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

爲了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爲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而轉爲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閱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

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

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

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爲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爲主體,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聽聽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數量詞。

四、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6分種)

帶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啓發幼兒相互討論,圖片上都有什麼?

此環節中,教師爲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遊戲:玩轉盤(8分鐘)

轉盤上是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着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電視機等物品,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指針指到哪張圖片,幼兒就說出它的名稱並在前面加上數目和單位,如:一輛汽車等。

此環節讓幼兒分組進行,每組一個轉盤,儘量讓每個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都參與活動,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三)、遊戲:造火車(8分鐘)

一名幼兒做“火車頭”,“火車頭”拍手念兒歌“嗨嗨,我的火車就要開”小朋友就問“哪裏開?”

火車頭回答“***小朋友那裏開”,被“火車頭”點到名字的幼兒到黑板前翻一張圖片並快速說出圖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數量和單位,如:五頭牛等,說對的幼兒站在“火車頭”後做一節車廂,說錯了,坐回座位,“火車頭”重新尋找車廂。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運用數量詞,並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四)、聽遊戲音樂“開火車”(3分鐘)

幼兒隨音樂自由組成幾節火車做動作,並隨音樂將火車開出活動室。

五、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準確運用數量詞。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5

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圖形找家》,下面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說教法、活動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活動延伸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理念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會詢問這是什麼圖形,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爲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讓幼兒觀察我的掛圖,掛圖中有不同顏色的不同圖形,由不同圖形拼成的一幅畫,是爲了提高幼兒的感知潛力,瞭解各種圖形分別由什麼特點。活動中教師一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不清楚的或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糾正,耐心的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活動中。

二、教材分析

《圖形找家》出自貴州人民出版社,新編學前班教材數學上冊27頁。這一活動屬於操作型活動,關於圖形認識及圖形分類活動,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組織練習,圖形教育多與實物相結合,促進幼兒具體技能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潛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三、活動目標

透過教材資料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爲滿足幼兒認知潛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爲:

1、充分調動幼兒的用心性,認識常見的圖形,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和含義。

2、在認識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用不同的圖形及不同的顏色拼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潛力。

3、培養幼兒的認知潛力,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形,把圖形送回家。

四、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老師帶來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常見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個(家門分別爲各種圖形)

2、幼兒自帶卡紙若干剪刀雙面膠等。

五、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鞏固數字

2、出示掛圖,讓幼兒交流掛圖中有什麼(房子樹卡車花)

3、板書主題《圖形找家》,教幼兒認識圖形,說明圖形的特點。

4、出示物品,問幼兒這是什麼圖形的物品。

5、指名幼兒來認識圖形,或從衆多的圖片尋找老師需要的圖形。

6、問幼兒掛圖中的圖畫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7、分組讓幼兒把圖形送回家,再看看幼兒把圖形送回家的結果。

六、說教法

運用準備好的圖片及教具營造一個簡單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理解再這一活動中,我們要認識新朋友,用引導的方式進入主題,突破把圖形分類這一活動的重難點是運用先讓幼兒認識新的朋友和新的顏色,老師正確的指導,然後請幼兒自由的討論,想一想再他門的家中的物品是什麼形狀的,充分提高幼兒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用心性。

七、板書設計

出示掛圖,板書主題《圖形找家》,認識各種圖形;

板書:各種圖形的名字,貼圖形卡片;

送圖形回家。

八、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看看他們家中有多少個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的物品,再用自己喜歡的卡紙顏色剪成各種各樣的圖形,拼成自己喜歡的一幅畫,並向其他的幼兒介紹做的是什麼,怎樣做的,用到什麼技巧等,從而使這一教學活動進一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