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加減混合》說課稿範文大綱

《加減混合》說課稿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加減混合》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加減混合》說課稿範文

  《加減混合》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加減混合”這部分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五課時,主要是認識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以及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這部分知識的建立,在小學階段數的運算學習體系中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加、減法意義的延續,又爲以後較大數的四則運算打下了基礎。可以說這一節內容在整冊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教材通過情境圖一:原來有4只白天鵝,先飛來3只,又飛走2只進行例1的教學;情境圖二:原來有4只白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進行例2的教學。

二、說學情

根據課前對學生的瞭解,我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對10以內加法、減法的計算基本能掌握,但對於加法、減法的意義理解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怎樣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引起了我的思考;另外,本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從情境活動中抽象出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初步感知混合運算的算理,而一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怎樣有效地組織活動,也是本節課所要考慮的重點,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藉助童話事故和多媒體技術來進行情境教學,讓孩子們在情境中觀察思考。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參與數學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進一步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相應的知識,更可以給學生帶來探索的體驗,創新的嘗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思考、遊戲等活動中認識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2)初步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

(3)初步感知加減混合運算的算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童話事故與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計算數學問題的過程,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教學重點:

在理解連加、連減運算順序的基礎上,掌握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三)教學難點:

理解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算理。

(四)教學準備:

學生:10根小棒

教師:課件、小棒、口算卡片

四、說教學策略

1、以情境激興趣

新課標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儘可能多地創設他們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初步感知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

2、以合作促探究

合作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雖然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但只要在合作方法中給予指導,讓他們與同伴交流小棒的擺法,互相啓發,就能使認識得到深化,知識得到鞏固,同時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以故事促發展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精力容易分散,教學中,我以童話故事爲主線,讓學生解決故事中的問題並進行練習,這樣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較好地達到了使學生對知識進一步感知、理解、掌握和應用。

五、說教學流程

環節一:情境導入

1、表演兒歌《醜小鴨》,[抓住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引入教學]。

2、師:老師從你們的歌聲裏聽出了這隻受盡苦難的醜小鴨最終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你們喜歡白天鵝吧?瞧,它來到了我們的課堂(課件演示)[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把學生的學習引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環節二:探究新知

(一)學習先加後減

1、課件演示情境圖一

2、讓學生把看到的信息說出來

3、教師引導學生用“原來6767先6767又6767”把情境一的過程完整的說一遍。(這一環節可讓學生從白天鵝飛來飛去抽象出加法、減法的含義)

4、讓學生嘗試列式並板書。(小棒演示計算過程)

5、小結運算順序(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計算)

(二)學習先減後加(方法同上)

環節三:遊戲及練習

1、 給大樹找蟲子

(1)課件出示兩棵枯黃的大樹,上面有計算錯誤的加減混合算式,讓學生找一找大樹的蟲子在哪兒?[再一次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

(2)紅花配綠葉遊戲

1)教師出示一些雜亂的葉片和花朵。(葉片上有算式,花朵上有得數)

2)教師讓學生把雜亂的葉子配上紅花。

3)教師結合遊戲教育學生在班集中應該互相幫助,形成一個完整的班集體,因爲紅花再美也需要綠葉來陪襯。

以上的練習和遊戲,在鞏固了新知的`基礎上,藉助遊戲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幫助他們放鬆緊張的情緒,集中學習的注意力,同時在遊戲中不斷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和滿足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環節四:歸納總結

1、梳理本節課知識,總結本節課知識點,重難點。

2、強調學生在加、減混合計算中應注意運算順序,養成檢查的良好習慣。

3、課堂昇華和延伸

師:學習是非常開心的,分享更是快樂的,回家後請找一找我們身邊有關加、減混合的例子講給爸爸媽媽聽聽,這樣,在老師的眼裏你們也能像白天鵝一樣美麗、可愛。(在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學習的同時,也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收穫)

我在整節課的設計中,以學生的發展爲本,通過故事、遊戲等活動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動手動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思維得以訓練。通過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充分發展。

  《加減混合》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

與上一節課學習的連加、連減相同,加減混合也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的計算過程,但不同的是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既要記住第一步計算結果,又要在第二步計算時應對跟第一步不同的運算方法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掌握加減混合運算過程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另一方面,教材有意地呈現了對比性很強的兩組情境圖幫助學生學習,情境圖既有現實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觀地展示加減混合算式的計算過程和算理,充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巧妙地利用生活經驗來理解數學知識。但教材是組合型的情境圖出現的,學生對圖中原來物體的個數很難理解,所以如何指導學生學會看這種組合型的情境圖也是本節課教學的另一重難點。

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加法先入爲主,所以學生會形成思維定勢,錯誤地認爲加減混合應該要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因此改正學生的這一思維定勢,正確地掌握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加減混合所表示的意義,掌握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混合算式的過程,直觀地理解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在學習活動中,經歷觀察、比較、抽象和概括等思維過程,發展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加減混合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法學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將藉助多媒體,運用直觀教學、啓發談話、討論研究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用眼看、動腦想、開口說,使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三、教學過程

爲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擬定教學過程如下:

1、複習導入、回憶法則

這一環節主要分複習舊知、回憶方法、引入新課三步進行,通過拼圖的遊戲讓學生口述連加連減運算過程,回憶它們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架起了新舊知識的橋樑,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握教學起點,找準學習最近發展區。

2、建構新知、對比認識

本課中,學生將首次接觸這種組合型的情境圖,而藉助中間的箭頭明確看圖順序和理解圖意對於學生來說都是很難的。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將從自主探究、辨析交流、比較歸納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基於教材中的兩組圖是由易到難的原則,所以教學上我將採取先放後扶的教學策略。

教學例1時,由於組合情景圖中,原有天鵝的只數、飛來的只數和飛走的只數都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學生能獨立看明白圖意,但要把圖意轉化爲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指導學生清楚地說出圖意是本例題教學的關鍵。我將直接出示第一組主題圖,以圖中箭頭爲突破口,以說爲教學手段,先讓學生知道這是一幅組合圖,然後放手讓學生通過嘗試“說”來明白圖意。如果有學生在表述時能說出“原來”和“現在”這些關鍵詞,老師將馬上給予肯定,並適時利用這一課堂生成引導全班學生完整地說出圖意是“湖面上原來有4只天鵝,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湖面上還剩下多少隻天鵝?”如果沒有學生提到這兩個詞,老師也將適時點撥指導他們把“原來”和“現在”這兩個詞加進去,以幫助學生明確數量關係。

由於學生對圖意的準確理解,這時候再讓學生列出算式並說出計算過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根據學生的反饋,重點抓住第一步的得數7,說說在圖中表示什麼意思,同時明確算第二步時,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數“7”減去“2”,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增強對計算過程的感受。

在這一環節,我特別重視“說”的訓練,目的是通過“說”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氛圍,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學生在“聽與說”的過程中很自然地領會了主題圖的含義、明確數量關係、理解計算步驟,從而掌握了加減混合的算理與算法。例2的教學,由於組合圖中的天鵝是先飛走一部分的,所以原來的只數不易看出,有學生會認爲原來有2只,也有人會認爲原來有4只,所以此處我安排學生先看圖交流討論“到底湖面上原來有幾隻天鵝?”對於學生的討論結果,老師不會給予肯定或否定,而是播放這樣的一段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明確此圖中原來的只數既包括湖面上的兩隻,也包括飛走的那兩隻,所以原來應該有4只天鵝。接下來的說圖意、提問題、說計算順序,我將交給學生自主完成。而在運算方法的學習上,爲了解決“由於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象。我還採用“畫一畫,寫一寫”爲輔助手段,引導學生畫出第一步的運算,寫出它的結果,有效解決“連續口算”這一難點,提高計算的準確性。當然,學生熟練計算後,這種輔助手段就可以不用了。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種思維的過程,也是一種教學的策略。所以,學習完這兩題後,我將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式,通過對比,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歸納小結:無論是先加後減還是先減後加,都是加減混合運算。在計算加減混合算式的時候,一定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3、鞏固內化、解決問題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爲了讓不同層次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

1、第一組的看圖列式和第二組的連線題是基本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加減混合算式的計算方法,同時提高他們計算和表達的能力。

2、第三組計算大比拼和第四組是綜合練習。其中第四組是常見的乘車問題,我先讓學生獨立看圖完成。在學生彙報過程中,我鼓勵學生比較兩幅圖,質疑:爲什麼第一幅圖中車上原來是4人,而第二幅中車上原來是6人呢?在學生討論後,我再播放這樣的一段動畫,讓學生明確圖二中那兩個人是剛下車的,也要算在原來的人數裏,所以圖二中車上原來有6人。

3、第五組靈活運用是拓展練習。

出示這樣的一組算式,2+4-()=58-4+()=68-()+3=72+5+()=99-5+()=93+()-3=5

讓學生思考解決,並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練習通過逆向思

維的訓練,讓學生明確加減混合最後的得數跟第一步的得數有密切的聯繫,算準第一步的得數是關鍵。

這樣安排練習有密度、有坡度,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總結方法、評價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學習內容,反思學習方法,評價學習態度。這樣的總結,不僅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結果,更注重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體現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四、課堂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送給小組卡片,後邊藏着加減混合的算式,課的最後,小組成員只有算對了才能拿回去,這樣的課堂評價,不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進行,還鞏固了加減混合算式的計算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五、板書設計

以兩組情境圖爲主,配以相應的算式和計算過程,對關鍵文字加以強調,儘量做到清楚明瞭,圖式結合,重點突出,對比鮮明,結合小組評比,提高學習興趣。

整節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爲本,以學生爲主體,思維爲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以落實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