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精選5篇)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精選5篇)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1

  一、說學生

本班共有學生11人,其中有9人爲以前縣殘聯語訓部學生,一人爲原普校學生,還有一人從未上過一天學,除存在語言障礙外,還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礙。本班學生有9人爲聾啞學生,剩下兩人爲腿部有殘疾。學生整體學習水平較差,尤其是針對數學學科,學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維能力,對於那些邏輯性和概括性強且又抽象的數學語言文字,在理解上存在着困難,因此在數學教學上存在很大的難度。另外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爲方便教學,我將他們分爲了三層:

A層:(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數學基礎,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差)

B層:(數學基礎較差,但有一定的理解力)

C層:(基礎差,理解能力差,學習習慣差)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九冊第一單元中的《除法的意義》中《有餘數的除法》第一課時。

2、教材的理解:生活中,我們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時常常會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後還有剩餘”,這兩種情況是在實踐中自然產生的。《有餘數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後還有剩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用豎式進行除法的計算。

  三、說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餘數,感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正確讀出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並學會除法的筆算。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四、說重難點

1、重點:知道什麼是“餘數”。

2、難點:理解爲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掌握有餘數除法的橫豎式寫法。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 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聾啞學生,在教學中主要採用的是引導、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用生活中學生已掌握的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讓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形象化、直觀化。

2、 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啓發學生思維,感受創設過程中的無限樂趣。通過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用。

學法:

觀察、比較、發現的方法:我通過讓學生觀察不同擺法得到的不同結果,然後進行比較進而發現餘數,從而建立餘數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

  六、說教學過程:

爲了能最大化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情境探究”、“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運用體驗”三個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情境探究:

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繫,合理選組教材,創設愉悅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情境,所以我選用了用盤子來裝蘋果這一活動。首先,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必須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爲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我先情境導入,拿來15個蘋果和幾個盤子,讓學生把每個盤子裏裝3個蘋果,看可以裝幾盤,並列出除法算式,引出整除的概念。

2、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再分別裝4個、5個、6個、7個蘋果,再讓學生分一分,這部分分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1)學生操作:引導學生用動手分一分,看可以裝幾個盤子,有沒有剩餘的。

(2)學生展示:將學生的分法展示出來

(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分蘋果的過程,明確餘下的是多餘的,不能再分,提出餘數的概念和意義並讓學生明白。

(4)教學有餘數除法的橫式寫法並指出各部分的名稱,並規範學生的手語(被除數、除數、商、餘數)

②出示一道數學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盆,最多可以擺______組,還剩 _______盆。引導學生,數字比較大,我們不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去尋求結果,我們可以列出算式進行計算,出示課件,講解有餘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寫法,並告知各部分的意義,在最後總結出本課的難點:餘數是不夠分的數,所以餘數一定比除數小。

3、鞏固新知,運用體驗:

我設計以下練習題,除了突出本課的重難點餘數的意義和餘數比除數小之外,在練習過程中針對學生在以前學習除法時容易出現錯誤的試商,進行復習鞏固。

⑴、判斷

⑵、填一填。

⑶、拓展練習,學以致用(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生活環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數學,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佈置一個小超市的場景,擺上貼了標籤的實物,然後給學生20元錢,去買自己最想要的物品,並問其他同學他可以買多少個,花去了多少錢,老師應該找給他多少錢。讓學生輪流扮演售貨員和顧客。

  七、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平均分東西的時候有時剛好分完,但有時也有剩餘,剩下的不夠分的部分我們叫做餘數。同時我們還發現,剩下的不夠分的部分總是小於需要分的數,即餘數小於除數。

  八、說教學反思

1、本節課針對聾校學生特點,爲學生創設一個接近學生生活的生活化教學課堂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應用數學。數學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教師要有“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應用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本節課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律,緊扣教學重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2、應規範數學教學手語,如在教授“被除數、除數”,手語不夠規範,、直觀、簡潔。

3、在教學中,應注重聾生的理解力,對於應用題的教學一定要讓學生讀懂題意,在講授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時,後面的單位一定要講解清楚,讓學生明白各部分的意義,而我在教學中沒有注重,導致後面在買東西的環節學生會計算,但在具體操作時不明白應該買多少數量的東西,應該找多少錢。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2

  一、教材內容

本課爲小學二年級下冊(西師大版)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法的意義,但只限於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的情況,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整除及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餘數除法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

2.通過觀察、比較後,弄清整除的意義。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並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

4.能夠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課前準備

電腦課件。

  五、教學流程

  一、基本練習。

(電腦顯示)52÷8= 24÷3= 25÷3= 8÷2=

10÷4= 38÷2=

1.集體訂正。

2.師:請學生根據各題商的結果,將這些除法計算題進行分類,每類商有什麼特點?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並在小組內選出一名記錄員,將研究的結果記錄下來。(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後出現分類情況。

(電腦顯示)商沒有餘數爲24÷3=8,8÷2=4,38÷2=19;商有餘數爲52÷8=6…4,25÷3=8…1,10÷4=2…2。

  二、談話導入。

在我們學過的整數除法中,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餘數的,一種是有餘數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再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吧!

  三、新授。

師:(電腦顯示)讓我們先來觀察這類除法算式。它們有什麼特點呢?請在小組內研究研究。(四人小組代表發言。)

學生回答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生1: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而且商沒有餘數。

生2:我們組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們認爲被除數、除數、商應是自然數。

師:現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見,同學們同意哪一種呢?

生1:我不同意第一種意見,因爲整數包括自然數和零,而除數是一個非零的數,所以除數不能是整數。

生2:我不同意第二種意見,因爲如果被除數、除數、商都是自然數,那被除數和商就不能是零嗎?

師:像這樣,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是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第一個整數能被第二個整數整除。(板書)

看書第78頁,齊讀“什麼叫整數”,並完成“做一做”(1)。

師:“做一做”除法中的第一個數不能被第二個數整除的情況,它們有什麼特點?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學生回答。

師:這就是“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電腦顯示有餘數除法的算式。)

師:有餘數除法中餘數和除數有什麼關係?

學生思考後回答。

師:前面我們學過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你們記得嗎?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讓我們一起來觀察。(電腦顯示:48÷5=9…3)

師:如果被除數不知道,該怎麼求呢?(電腦顯示:?)

師:你們發現有餘數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了嗎?

學生回答後,板書有餘數除法的關係式。

師:這個關係式有什麼用呢,

(學生回答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驗算有餘數除法是否做對了?(2)求未知數x。)

師:現在我們就運用它們之間的關係,來完成第78頁的“做一做”(2)。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學生回答後出現以下幾點:(1)什麼叫整數?(2)什麼叫有餘數的除法?(3)有餘數除法的關係式。(4)如何利用關係式進行驗算?)

師總結:對,將你們所說的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鞏固練習。

1.填空。

(電腦顯示)

(1)一個整數除以另一個不爲零的整數,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我們就說( )能被( )整除。

(2)因爲28÷4=7,我們就說28能被( )整除。

(3)在有餘數除法中被除數=( )。

(4)( )÷3=8…2。

2.完成“練習十六”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判斷。

(電腦顯示)

(1)有餘數的除法裏,商都比除數小。( )

(2)19除以4,商是4,餘數是3。( )

(3)8能被32整除。( )

(4)24只能被6整除。( )

(5)128能被128整除。( )

師:你們回答得都很好。(電腦出現迴響掌聲

4.課堂活動練習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3

  一、 說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乘除法的意義,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學生學習多位數除法豎式及進一步應用除法解決問題的基礎。《表內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況,而有《有餘數的除法》主要研究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兩部分內容互相練習。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

教學目標:

(一)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二)通過觀察、分析、比較,讓學生髮現並理解餘數比除數小,培養學生探究推理能力。

(三)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探究的樂趣。

  二、說學情分析

平均分正好分完的情況學生容易理解,但是有餘數的除法無論試商還是求餘數學生都較難理解,十分抽象,學生不但要明白平均分要盡最大限度分完,還要知道分後剩餘部分必須小於除數,否則還可以再分,這些都是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動手操作這個環節讓學生理解“從總數分走了一些,還剩的不能分,只能剩餘。”從而理解餘數的產生和意義。

教學重點:

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理解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 說教法學法

針對二年級年齡小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的是引導、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藉助擺正方形,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操作,探究,討論,發現比較等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力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動手操作,建構知識”、“鞏固新知”、“課堂總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舊知

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必須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爲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我先讓學生解決“用8根小棒,每4根擺一個正方形,能擺幾個正方形”的問題,得出8÷4=2(個)這一答案,並追問學生爲什麼想到用除法計算,從中複習除法的意義以及除法橫式的寫法。同時爲有餘數的學習埋下伏筆。

(二)動手操作、建構知識

教學不是簡單給予,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機會,所以我在課堂中儘可能給學生創造探索和體驗過程,所以這節課主要是通過擺小棒來感知餘數和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主要讓學生通過兩次擺小棒突破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1、第一次擺:在感知了正好分完後,再通過學生獨立操作,體驗有剩餘,剩下的1根還夠不夠擺一個正方形?

這個環節又分3個層次進行教學。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擺出9根小棒能擺幾個正方形。

(2)學生展示:9根小棒能擺2個正方形,還餘下1根。

(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小棒的過程,明確剩餘的不能再擺一個正方形,也就明確了餘數的產生的意義。再教學有餘數除法的橫式,這時候我會讓學生列橫式,得出9/4=2個......1根,然後結合小棒明確各部分的意義,我會告訴同學們,這個式子讀作:九除以四商二餘一。這個一我們把它叫做餘數。在此基礎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內容——有餘數的除法。

通過對小學生學情分析的瞭解,我感覺在教學餘數與有餘數除法的意義這一環節上不夠紮實,還應讓學生多擺幾次小棒,來感知餘數。

2、第二次擺:放手讓學生擺,目的是進一步體驗加深有餘數的理解。

這一環節我又分了2個層次。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合作,繼續添加小棒的根數擺正方形,觀察還可能餘下幾根小棒並記錄下來。大量的學習資源,充足的活動空間,充分的小組合作,讓有餘數的除法認知在學生的思維中由淺入深。

雖然這個環節上時間用的比較長,但是我認爲計算教學就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感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我將前面讓同學繼續添加小棒的根數來擺正方形所出現的所有算式排列起來,

9÷4=2(個) ……1(根)

10÷4=2(個)……2(根)

11÷4=2(個)……3(根)

13÷4=3(個)……1(根)

14÷4=3(個)……2(根)

15÷4=3(個)……3(根)

18÷4=4(個)……2(根)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算式,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學生會出現這些想法:“除數都是4”;“餘數有1,2,3,等,這時,我接着問:餘數能不能是4?能不能是比4大的數?我這樣問的目的是讓學生先感知“餘數比除數小”;再接着設問:假如給你更多的小棒,來擺正方形,餘數又會是多少呢?讓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推測不同數量的小棒擺正方形,在有剩餘的情況中,餘數仍然師1、2、3,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 “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再去比較餘數與除數的大小,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發現“餘數比除數小”的規律,明白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三)鞏固新知

本課的練習我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

1、這道題是基礎練習,用於檢查學生對所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1)擺一擺,填一填

27÷5=□……□ 30÷4=□……□

27÷8=□……□ 44÷8=□……□

50÷9=□……□ 53÷7=□……□

2、餘數可能是幾?是對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再一次進行鞏固。

有15個☆,每4個一份,

能分成幾份,還剩幾個?

□÷□=□(份)……□(個)

3、拓展應用

新的學期開始了,同學們見面了,有20名同學想去野營,每4人一組,能分成幾組?找同學來分一分。其他同學可以動手擺小棒或者列算式解答並交流想法:

20÷4=5(組)

一切準備就緒他們出發了,可是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地面上擺放着各種食品,小朋友正在輕鬆地分配着各種食品,師問這裏有9個麪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你看怎麼分呢?(小組討論,自己動手擺小棒)

這是一道開放題,聯繫生活,用有餘數的除法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不僅鞏固了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也體現數學的生活價值。

(四) 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來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歷程,暢談自己的收穫。從而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

  五、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

9÷4=2(個)……1(根)

餘數

讀作:九除以四商二餘一

餘數小於除數

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這樣設計是爲了讓同學更好地把握本節課的知識框架,更好地把握本節課的重難點,達到讓學生學好本節課的目的。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有餘數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之一。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 “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所以必須切實學好。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與除數間的關係”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至於豎式的教學,我想只要學生能較好的掌握餘數的含義以及它與除數間的關係,這一內容學生知識不難掌握。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②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③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④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在具體操作中,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操作、體驗感悟

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發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反思交流、應用提高

在教學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中,我結合學生擺小棒的例子,鼓勵學生猜想、驗證,逐步抽象概括,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地體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有餘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流程

爲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爲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我利用複習導入, “用18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讓學生知道此題可以轉化爲“18裏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從中複習除法的意義。

2、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此環節讓學生理解餘數的意義,會正確用算式表示有餘數的除法。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2)學生展示:學生擺出了2個,還剩1根。(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小棒的過程,明確剩下的是多餘的,不能再擺一個原有的圖形,也就明確了餘數的產生的意義。

接着,我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除法算式橫式和豎式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然後接着用十根小棒擺正方形,並列出橫等式及豎式,進一步體驗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最後,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擺正方形能擺幾個餘幾根的除法橫等式。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時,我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大膽猜測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學生一般都會得出:餘數﹤除數。

3、鞏固新知,享受快樂

這部分我安排了課本中的一些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共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有餘數的除法》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餘數除法的內容。這節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餘數要比除數小 這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

3、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特點。

  二、說教法學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談話和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初步感受餘數。

1、談話: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什麼叫平均分嗎?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

2、 讓學生來分一分小棒 。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7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分好後說一說,兩次分有什麼不同?學生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麼分都有一個剩下。然後告訴學生像這種有剩餘的情況,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我們就把這種情況叫做有餘數的除法。接着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目的讓學生明白我們這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點。

(三)、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擺一擺,回顧除法意義

6個蘋果 ,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①、擺一擺,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

②、問:能把擺的過程用算式表示出來嗎?62=3(盤)

問:這個算式什麼意思?

2、初步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①、出示7個蘋果 ,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擺一擺。

②、交流彙報擺的結果,並說發現。

③、引導學生根據擺的過程列算式。

④、比較,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追問:餘數表示什麼?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加深對餘數的認識,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然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討論中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以此真正理解餘數所表示的內含。

3、初步理解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①、用8根小棒,你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請動手擺一擺。

②、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擺的意思嗎?

③、如果用9 根小棒來擺呢?

④、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呢?

⑤、餘數和誰有很密切的關係?是什麼關係?

餘數<除數(餘數要比除數小。)

⑥、活動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擺五邊形。如果有剩餘,可能會剩幾根小棒?

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正方形,在擺一擺、猜一猜的活動過程中學生總結出除數要比餘數大的規律,明確餘數要比除數小的特點。

4、練習鞏固新知。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學生上來板演,別的學生下面做。做完後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並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四)、測評訓練: 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第2題。這些練習讓學生獨立完成,目的在於考察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側重對學困生的輔導。

  四、說課堂小結:

讓學生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知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