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餘數除法的內容。這節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後,再研究“分後還餘”的情況。《有餘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後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着重抓住“餘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

本課的重、難點是: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二、說教法學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鋪墊

1、擺一擺。用9根小棒擺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2個小或者1個大)

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擺,可以擺3個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擺,可以擺1個小三角形。

3、列式計算

擺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表示什麼?3呢?

擺一個大三角形:9÷9=1(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師:兒童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顆草莓,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餘)

師:這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怎麼列式呢?6÷2=3(盤)

(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餘。(學生動手操作後,反饋結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師:平均分後還有剩餘怎麼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麼表示呢?(小組內思考、討論)

(說明:7裏面最多有3個2,這餘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餘數。

列式:7÷2=3(盤)……1(個)

(小結:爲了分清餘數和商,我們要在餘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餘數的除法。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餘數。

師:想一想,什麼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表示,餘數表示什麼?

2、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餘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後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7個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蝟,每隻刺蝟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紅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餘。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對自己和他們有什麼評價?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教學困惑:學生在學習有餘數除法以前,已經認識了除法,知道要把一個數等分,可以用除法計算。至於這個數能不能正好分完,對每一個人來說,在沒有計算或進行分的實踐之前,是不會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那本節課要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有時‘平均分’後還有多餘的”的意義呢?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能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餘數。通過自主探究明確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會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在具體操作中,感知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二、說教法學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操作、體驗感悟

爲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餘數的產生,以及餘數的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發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反思交流、應用提高

在教學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中,我結合學生擺小棒的例子,鼓勵學生猜想、驗證,逐步抽象概括,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地體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有餘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流程

爲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複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1、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學習有餘數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爲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我利用複習導入,“用18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讓學生知道此題可以轉化爲“18裏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從中複習除法的意義。

2、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此環節讓學生理解餘數的意義,會正確用算式表示有餘數的除法。

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學生展示:學生擺出了2個,還剩1根。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小棒的過程,明確剩下的是多餘的,不能再擺一個原有的圖形,也就明確了餘數的產生的意義。接着,我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除法算式橫式和豎式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然後接着用十根小棒擺正方形,並列出橫等式及豎式,進一步體驗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最後,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擺正方形能擺幾個餘幾根的除法橫等式。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時,我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的餘數和除數,大膽猜測餘數與除數的關係,學生一般都會得出:餘數﹤除數。

3、鞏固新知,享受快樂

這部分我安排了課本中的一些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共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有餘數的除法》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有餘數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樑,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從學生方面看,學生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有餘數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中求商,要用豎式計算,但對於豎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體寫法學生較難理解。總之,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學習掌握這樣一個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針對這一狀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來理解“餘數”這一基本概念。

2、學會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書寫格式,能進行簡單的有餘數除法的計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的應用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判斷及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什麼是“餘數”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爲什麼“餘數要比除數小”

  二、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我主要通過遊戲“猜猜看”。(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圈,比一比誰畫得多,畫好後,將自己畫的個數數出來寫在張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畫的最後一個的顏色。)這個遊戲的設計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爲後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小朋友們學完了這節課,也能和老師一樣能猜出圓圈的顏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來感受“餘數”。

(1)讓學生來分一分桔子。6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7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後說一說,兩次分有什麼不同?學生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麼分都有一個剩下。這就讓學生初步感知餘數的概念,觸及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

(2)將1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設問:如果每人分2個,剩下5個,可以這樣分嗎?這時就有學生會回答,5個還能再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1個,還剩下2個,這時老師追問:2個還能再分嗎?學生會回答,不能分了。通過這個壞節,讓學生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餘數”這一基本概念。

(3)老師手中有10顆五角星,要獎勵給今天表現最好的4位同學,應該怎麼分啊?誰來幫助老師來分呢?讓多個學生上來分一分,老師對他們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學生更深刻地明確“不能再分的就是餘數”。

3、用數學方法表示。對前面分的結果用數學方法表示出來,再翻開書本50頁,參照例題,來自學有餘數的除法的橫式、豎式的寫法。教師在學生寫完後給予簡單點評並說明各部分的意義。我認爲這部分學生在前面學習了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自學。

接下去通過評價性的活動,看看小動物們做對了嗎?出示三個豎式,來比較,觀察除數和餘數的關係,會發現其中一個小動物粗心大意做錯了,餘數比除數大了,還能再分。這一環節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不能再分的纔是餘數,也就是“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練習鞏固新知。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學生上來板演,別的學生下面做。做完後集體講評。這一環節可以很清楚地發現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並可以根據學生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5、回到遊戲“猜猜看”。這時候學生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來想一想,老師是用什麼方法這麼快說出圓圈的顏色的,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呢?這時師生共同來探討這一方法,從而掀起課堂上的一個小高潮。在抓住學生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後,讓學生來猜一猜。然後設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學生先來說一說。教師可舉一個例子:我們班去春遊,要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7人,我們班39個小朋友要用多少條船?這一例子將數學問題引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說課堂小結

讓學生來說一說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總的來說,這節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餘數”的概念,並提高了自己的思維判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