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說課稿合集6篇

【實用】說課稿合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6W 次

【實用】說課稿合集6篇

【實用】說課稿合集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將心比心》,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已經能自讀自悟課文。本文通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即阿姨幫助奶奶、母親鼓勵護士,使學生明白“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爲別人着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的人生哲理。

  二、教學目標

在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目標:

1、四年級處於第二學段,第二學段的閱讀方法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默讀課文。”所以我第一條教學目標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兩處人物的語言和結尾的重點段。”

2、本課語言通俗,而且沒有生字僻詞,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比較容易理解課文內容。我覺得難的是感動學生,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將心比心,從文本中受到德育的薰陶,是教育學生的主要目標。所以我定下的第二條教學目標是“通過課文的學習,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3、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學段目標爲依據,我定下的第三條教學目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認真聽別人發言,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定本課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這是教學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體會文中人物語言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三、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情景導入——初感課文——深入體會——課外延伸。

(一)情景導入

我以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一段公益廣告——心在一起做爲切入點,向學生提出“從片中,你看到了什麼?”通過學生的發言,從而揭題。這樣的導入設計,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營造課堂氣氛,對揭題鋪下了墊筆。

(二)初感課文

第二學段的閱讀要求是“初步學會默讀”。所以我對學生提出“讀正確、通順,在不懂的地方做記號”的閱讀要求後,讓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提出的問題“課文寫了哪幾件事?”這個環節的設計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體會

在初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課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動?找出來用‘——’劃出,並寫出自己的感受。”“文中誰令你感動?”“阿姨,母親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文本,理解課文內容。找出重點語段,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質時,我設計了“移情體會”的環節,提出“如果這位阿姨沒有這樣做,結果會怎樣?”“如果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這兩個“如果”引領學生展開想象,換位思考,切身體會文中受幫助的奶奶和受鼓勵的實習護士的感激之情,更體會到阿姨“處處爲他人着想”和母親對護士的“寬容、理解、鼓勵”高貴品質。這個環節的設計揭示課文的主題,同時實現課文的教學目標和突破課文的重點、難點。

(四)課外延伸

學生受到課文中人物的品質影響,然後讓他們走出文本,聯繫生活實際,提出“生活中,有這樣將心比心的事嗎?”讓學生交流,說一說,不僅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陶治了他們自己的心靈,同時實現了本課教學的目的,認識到“遇事要將心比心,多爲別人着想,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接着讓學生試着說說“將心比心”這個成語的理解,體會“將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別人的心,爲他人着想。最後與學生一起共勉臺灣作家羅蘭的名言:如果每一個人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麼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悲劇和恨事。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課本靜態的呈現,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更突出課文的主旨。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主要人物“阿姨”、“奶奶”、“母親”、“護士”以及她們之間的關係和文中的關鍵詞句做爲板書。

將心比心

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阿姨 幫助 奶奶

母親 鼓勵 護士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鄉愁》是長春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篇詩歌,本詩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欣賞詩歌凝練的語言。余光中的《鄉愁》抒發了千萬遊子的思鄉之情,表達了期盼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結束,祖國統一大業儘快實現的心情。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由於自身的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鄉愁的理解,對領悟詩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可以通過了解余光中解詩,也可以通過讀詩品余光中。考慮到一方面本詩是寫實性很強的特點,另一方面語文課文的學習首先是通過篇章完成的特點,確定本文總體的教學順序是先讀詩,然後在解詩中讀人。對詩歌的分析,注重先整體感知,再具體分析,理解感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本課作者余光中,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體會欣賞詩歌中美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誦讀體會作者深沉的思鄉愛國之情。

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詩歌教學重在閱讀,通過作者對詩歌的範讀自身的簡介及談寫作背景能幫助學生領會情感,能有感情的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因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通過品析詩中文字詞語提煉作者情感,透過文字讀出作者在文字當中像杜鵑啼血一般寫出來的情感和其中所蘊含的悲歡離合。

二、說教法。

《鄉愁》是一首新格律詩,也可以說是一篇帶有淡淡哀傷情思的美文,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法、誦讀法、點撥法進行教學。

1、情景教學法:

作者胸中的境界具體表現在文章,文學作品的言語情景之中,教師應採取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在本課教學中通過觀看余光中朗讀《鄉愁》以及他的簡介談寫作背景,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理解詩歌情感。

2、誦讀法:

正所謂:“熟讀百遍,其意自現”。詩歌教學重點應在讀上下功夫,本文我採取學生自讀、齊讀、余光中讀詩方式進行教學,在反覆誦讀中不斷加深對詩歌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悟、讀中感。

3、點撥法:

教師是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信息,把學生導入“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心理學發展理論),給學生搭建“腳手架”。

三、說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創造出令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新知識。而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兼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我們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播放一九九二年春節晚會歌曲《鄉愁》,學生觀看後拋出問題,這樣一首不到一百字的唱詞,曲調也談不上悠揚,爲何能引起人們的推崇?(設計意圖:情境教學法,提高學生認知積極性,通過音畫結合,引導學生感受愛國之情,欣賞鄉愁之美)

(二)詩歌賞析。

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部分,想要詩歌成功重要一點是情感遷移。遷移到自己、到學生身上,受感染,有感悟。就要給學生搭“腳手架”,也就是臺階,支點。

第一環節:對比賞讀。

屏幕呈現《鄉愁》全詩,同時提供學生朗讀的背景音樂《江河水》。

讀詩是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要像演奏家一樣,把詩歌的潛在生命激發出來,這樣的引導學生情緒飽滿,有感染力。但還有比學生讀的更好的,那便是余光中,提出問題:余光中和我們讀的有什麼不同?

進而分析出餘先生雖然沒我們讀的激情,但在感情上多了滄桑和難以言表的哀愁,所以讀一篇文章就是通過文字讀出文字背後的人生。

第二環節:背景填充。

播放余光中簡介及他談寫作背景的資料。

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們更加了解詩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才能瞭解他的感情,學生便對詩人對詩歌的理解大大加強,在此基礎之上學生的誦讀也更有情感。

第三環節:品字煉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會學生善於思考是學校的首要任務。”“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更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我設置了幾個問題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1、請學生找出詩歌中表現時間的詞,作者以此寫出的四個鄉愁是並列關係,還是側重其中一個?

明確:

這組表現時間的詞是小時候、長大後、後來啊、而現在。相比第四個鄉愁,之前三個都是往昔的,是隨着時間推移,也就變得不那般濃重了。“而現在”的“而”的轉折以及片段視頻裏,作者在讀這這三個字時語氣較之前要沉重,語速要緩慢,同時讀前三個“鄉愁”兩個字的時候,遠不如第四個讀的凝重,那樣滄桑,所以作者有所側重第四小節。這些都是學生能夠分析出來的,老師只是給予點撥便可。

2、“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組形容詞所蘊含的深意以及四組形容“鄉愁”的意象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明確:

這四組形容詞都是形容微小的,那麼這幾個詞真就那麼微不足道嗎?學生能分析出郵票、船票和墳墓確實很小,但海峽並非淺而是很深。而作者並非認爲淺,而是他希望海峽淺容易渡過,由他內心情感所左右。文學講究的是合情而非合理,也因此纔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白髮三千丈”的詩句。

四組意象中郵票表明他與母親的來往可以書信,船票表明可以通過坐船與妻子重逢。前兩個作用相同,這種鄉愁是可以聯繫見面的。可墳墓是他和母親的一個障礙,不能相見了,縱有萬般思念,也無法再對話,只能深深的祭奠。海峽與墳墓起到相同的作用,也是障礙,是隔離,但墳墓是穿越不了的,可海峽穿越就能跟大陸相見了。前者是死別,作者內心會逐漸接受,而後者則是生離痛於死別,所以這種情感在作者看來更悽楚、沉痛。

第四環節:情境創設。

講述余光中對家鄉思念的緣由。

同學們會更加理解遊子余光中對那片土地的想念,想念那片土地上的歷史,想念那片土地上的文化,現實無法穿越,所以詩歌更能傳情達意。

現在海峽真如作者期望已經變淺,可以通郵通航,余光中也終於回來了,我們一同接他回家,跟他說幾句話,此處環節是對詩歌情感延續的表達。

深情朗讀,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從內容、語言、結構、情感等對課文加深理解,給學生提供一個自我思考的機會,然後全班同學再深情的朗讀課文。落葉終能歸根,有傳說狐狸死的時候,他的頭一定朝向出生它的那座山丘。草木尚能如此,動物尚能如此,人怎麼能忍受得了呢?回來吧!他一旦聽到可以回鄉的消息,他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回來的!最後在余光中回家視頻的歌曲《回家》中結束課堂(設計理念:將個人的閱讀體驗和作者的情感體驗融爲一體,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板書設計:

鄉愁

余光中

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淺淺的

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

思家———————愛國

說課稿 篇3

課標解讀: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爲組織和實施方式,引導兒童在活動中獲得理解與體驗的課程。

教材分析:

山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的一天》主題三,“好好吃”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合理飲食,二是文明用餐。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隨着家庭生活條件的提高,很多家長希望孩子長得健康強壯,經常大魚大肉地做給孩子吃,忽視了營養的均衡攝取,更忽視了對孩子在文明用餐上的教育。有些學生遇見自己喜歡吃的就吃得特別多,尤其喜歡吃油炸食品,如辣條、薯片等,但對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就吃得特別少,個別學生不愛吃菜,導致營養失衡;還有一些學生有剩下飯菜的習慣,沒有節儉意識。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飲食健康常識。

2、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飲料;吃零食有節制。

教學重難點:

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不挑食,不偏食;多喝水,少喝飲料;吃零食有節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準備好活動時所需要的魚肉、蔬菜、瓜果、飲料等圖片。

2、水氣球1個。

3、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

1、學生由家長陪同,到菜市場認識各種蔬菜,瞭解蔬菜對人體健康的好處,並填寫“蔬菜知識知多少”表格,爲課堂上學生交流做好準備。

2、填寫“我的一日三餐”表格。

評價任務設計:

1、通過教學環節“活動一、二、四”來檢測教學目標1的達成。

2、通過教學環節“活動二、三、四、五”來檢測教學目標2的達成。

教學過程:

活動一:小小營養師

1、同學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談談與我們的健康成長關係密切的“食”,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吃”。一說到“吃”許多同學都開始流口水了,那誰能說說你平時都愛吃些什麼呢?爲什麼愛吃呢?(學生交流)

2、同學們說了這麼多好吃的食物,下面自己動手畫一畫、寫一寫,來製作自己的食物卡片,開始吧!

3、以小組爲單位,把自己組內同學畫的食物卡片彙集起來,然後從主食、飲料、水果、蔬菜、魚肉蛋類、零食等方面進行分類,最後組長填寫統計表。

哪個小組願意介紹一下你們組分類統計的結果?(學生交流)

(出示營養配餐示意圖)對照自己的食物卡片,看看自己的飲食還缺少些什麼?哪一類的食物吃得較多?今後應該注意什麼?

4、課前讓大家填寫了昨天你一日三餐的表格,誰願意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全班評議,說說這樣的飲食是否合理。(學生交流)

5、那麼怎樣吃纔是營養均衡呢?我上網查詢了一些資料,供同學們參考(拓展資源:合理的營養搭配)。現在正是我們同學們長知識、長身體的重要時期,所以我們更要關注自己每日的飲食情況,做到飲食營養均衡。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製作食物卡片,瞭解學生平時都愛吃什麼,然後對食物卡片進行分類,對照營養配餐示意圖,看看自己的飲食缺少什麼。最後交流自己的一日三餐表格,瞭解學生飲食是否營養均衡,關注學生每日的飲食情況。】

活動二:喜洋洋生日派對——自主配餐

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位你們熟悉的朋友,看!認識它嗎?(出示喜洋洋圖片)喜歡喜洋洋嗎?今天羊村裏有件開心事——喜洋洋過生日,它邀請大家去參加它的生日party呢,參加生日party,美食當然是不能少的啦,大家願意去嗎?

好,閉上眼睛,我送你們去她家。(課件出示:喜洋洋生日派對)

瞧,擺在你眼前的`這些食物就是喜洋洋生日派對上吃的食物,這麼豐盛,你想吃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些什麼。

1、介紹Party上的食物

主食:麪包、麪條、米飯、蛋糕、包子;

飲料:可口可樂、牛奶、果汁、咖啡、礦泉水;

水果:蘋果、葡萄、香蕉、西瓜、橘子、哈密瓜;

蔬菜:芹菜、青菜、蘿蔔、西紅柿、青椒、菠菜、蘑菇;

豆製品:豆腐、豆漿;

魚肉蛋類:魚、牛肉片、排骨、烤鴨、雞蛋、蝦、炸雞腿。

喜洋洋說了,你們可以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食物和飲料,也就是像吃自助餐一樣,咱們同學誰吃過自助餐?吃自助餐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學生交流)對,想吃什麼就拿什麼,但是要吃多少拿多少,不能浪費。

2、午餐時間到了,以小組爲單位,大家開始選擇食物吧。(在學生選擇食物的過程中,教師表揚學生的一些文明行爲,如:互相謙讓。)

3、在動聽的音樂旋律下,同學們都爲自己選擇好了一頓豐盛的午餐,誰願意說說你都挑選了哪些食物。(學生交流)

選擇幾位比較典型的學生上來交流各自的選擇,其他學生點評。(例如:選擇太少,可以增加些什麼?爲什麼?選擇太多,可以去掉些什麼?爲什麼?多吃油炸類食物好不好?交流這樣搭配合不合理等等)

4、每個同學都選擇了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有的同學覺得反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我就使勁吃,所以選了很多;有的同學很多東西都不喜歡吃,所以選了很少;還有的同學都選擇了排骨、雞腿、烤鴨等肉類,大家覺得這樣的選擇是不是合理?那麼怎樣纔算是合理的呢?(學生討論)所以,合理飲食就要:營養全面、不挑食、不偏食。

【設計意圖:借用學生們都喜愛的喜洋洋的形象來提高學習興趣,設置了學生吃自助餐的情景,爲學生創設了寬鬆愉悅的生活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個學生都創造了活動的空間,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在讓學生做出選擇之前,我首先把食物分爲五大類,然後讓學生自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爲下面學習合理搭配飲食埋下伏筆。同時引出學生對“吃得文明”的理解,如:教育學生要做到吃多少取多少,禁止喧譁,人多要排隊等等,一舉兩得。】

活動三:趣味遊戲——可怕的水球

1、(老師拿出裝了許多水的氣球。)請一名同學上來,將這個水氣球放在腹部走路,你感覺怎麼樣?如果再進行跑跳,大家會擔心什麼?

2、如果這個水氣球就是我們吃飽了的胃,胃裏裝了太多的食物,你會覺得怎麼樣?我們的胃可以容忍我們大吃大喝嗎?

3、小結:所以我們吃飯要定時定量,不可以暴飲暴食,更不能飯後馬上劇烈運動,這樣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要健康成長,我們就要做到:合理飲食,不暴飲暴食。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遊戲,把水球想象成吃飽的胃,寓教於樂,讓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暴飲暴食的危害及飯後劇烈運動傷害身體。】

活動四:過關斬將——蔬菜知識知多少

同學們,你們平時愛吃蔬菜嗎?你都吃過哪些蔬菜?下面我們進行過關斬將——蔬菜知識知多少:

第一關:火眼金睛

全班分爲四組,(課件出示蔬菜)看看哪組同學最先喊出蔬菜的名字,說對 1種蔬菜名字就爲自己組贏得1顆智慧星。

第二關:見多識廣

你知道吃蔬菜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哪些好處嗎?(課件出示蔬菜)最先舉手的同學得到搶答權,爲自己組贏得2顆智慧星。

課前我還讓大家蒐集了蔬菜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好處,並填寫了“蔬菜知識知多少”表格,誰願意起來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資料?(學生交流)你是從哪裏知道的呢?

大家交流了這麼多,蔬菜朋友也着急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蔬菜朋友對自己的介紹吧。(視頻出示:《蔬菜歌》)你看,蔬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營養成分,多吃蔬菜對我們身體健康有很多好處的,以後不愛吃菜的同學可要多吃蔬菜,和蔬菜交上朋友啊!

第三關:伶牙俐齒

(出示圖片)說說這些小朋友做的對嗎?爲什麼?你覺得應該怎麼做,或者你想對圖片上的小朋友說什麼?同組成員可以幫助補充,每幅圖片可以贏得3顆智慧星。(圖片包括:挑食的孩子、暴飲暴食的孩子、愛吃零食的孩子、愛喝飲料的孩子。)

【設計意圖:通過比賽的形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活動中針對一些學生不愛吃蔬菜的情況做進一步的指導,使他們認識吃蔬菜的好處。】

活動五: 我收穫我快樂

1、我們一定不要像圖上的這些小朋友這樣,不要偏食、挑食、暴飲暴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成長。老師這裏有一首兒歌送給大家,我們一起讀讀。(出示兒歌:“小同學,請記牢:一日三餐不可少。不挑食,不過量,細嚼慢嚥身體好。”)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吃”都有哪些更新的認識呢?

小結:我們要建立合理飲食,營養均衡的觀念,偏食、暴飲暴食、不規律飲食,這些都不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要健康、快樂,就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去交流談收穫,引發學生對合理飲食進行更深地思考。】

板書設計:

3、我會好好吃

營養搭配

吃得合理 不挑食偏食

不暴飲暴食

多吃蔬菜

吃得文明

【設計意圖:板書設計主要是從吃得合理、吃得文明兩方面入手設計,概括本課主要學習內容,條理清晰,讓學生一目瞭然。】

作業設計:

課後,請大家根據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爲自己的家人設計一份美味又營養的午餐食譜。希望每個同學在今後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合理飲食,健康成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學到的知識和本領給家人制定菜譜,使學生的能力在“做”中得到培養,給學生的自我發展留下了足夠大的空間。】

設計特色簡述:

根據課程目標、學習內容和學情分析,我對本課制定了兩個教學目標,爲了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飲食健康常識,逐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我設計了五個教學活動環節:

活動一、小小營養師:讓學生製作食物卡片,並彙集分類,然後對照營養配餐示意圖,思考自己的飲食是否合理?然後交流自己的“一日三餐”表,全班討論這樣吃合理營養嗎?

活動二、喜羊羊生日派對——自主配餐:配着歡快的音樂,學生進行食物選擇,再全班交流這樣的選擇搭配合理嗎?從中讓學生懂得要“吃得合理”和“吃得文明”。

活動三、趣味遊戲——可怕的水球:將裝有許多水的氣球放在腹部開始跑跳,如果這個水氣球就是我們吃飽的胃,你會覺得怎麼樣?在遊戲中讓學生體會暴飲暴食和飯後劇烈運動的危害。

活動四、過關斬將——蔬菜知識知多少:共分爲三關:1、火眼金睛,認識蔬菜的名字;2、見多識廣,說出蔬菜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好處,然後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關於蔬菜對身體好處的資料,最後出示視頻《蔬菜歌》;3、伶牙俐齒,辨別圖片中的孩子做的對嗎?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

活動五、我收穫我快樂:學生讀兒歌,然後交流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吃”都有哪些更深的瞭解。通過學生自己去交流談收穫,引發學生對合理飲食進行更深地思考。

我對本課程資源的設計是基於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品德與生活相結合,將品德與活動相結合,寓教於樂,促進學生的知行統一。

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五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中例4、例5有關5位數的認識。下面我就具體來說說本課教材的內容。

一、說教材

萬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讀數、寫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近似數以及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本節課內容主要是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數的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這裏將認數的範圍擴展到萬以內。在這一階段,學生將認識更大的自然數。它不僅是大數的計算的基礎,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必須讓學生切實學好。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係。

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2、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展學生的數感,瞭解大數的價值。

3、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會數萬以內的數,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準備:

課前調查有關南京長江大橋的信息、課件、計數器,練習紙即一張空的數位順序表格。

三、教法學法

基於本課的具體特點,我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從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教師爲學生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強調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認識數。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許多萬以內數的知識,這是學習本課內容的重要資源和必備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數學活動自主參與法。

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讓給學生,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爲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如數一數、撥一撥、猜一猜、寫一寫、比一比、說一說等,使學生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形成數的表象,進一步體會數的意義。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遊戲和緊張有趣的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3、培養能力、發展數感。

學生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時間逐步培養。教師要重視學生數感的形成與發展,引導學生觀察、探究、發現、表述、應用的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數感。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設計意圖]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認識”,的認識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安排了這個環節。]

1、觀察規律,再接着往後數5個。

27、37、47、57、()()()()()

110 、210、310、410、()()() ( ) ( )

2、讀出下面的數。

375 2000 3693

誰能說說讀數時要從哪位讀起?怎樣讀?

3、想一想,999是幾位數?再添1是多少?它是幾位數?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準備練習複習舊知,爲學生遷移性的學習新知做好準備。當然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課前做爲一個預備練習。

(二)講授新課

1、彙報調查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結果,並揭題。

強調調查到的數學信息,學生彙報調查的數據,教師板書,說到南京長江大橋的公路橋和鐵路橋的長度時,教師課件出示,並請生認讀。那如果一千一千再往上數,更大的數又該怎麼讀呢?——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萬以內的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己調查、彙報,引入到今天學習的內容的同時,又讓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一舉多得。

2、教學例4。分三步走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認識面積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教學這部分內容我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教學時,選擇學生身邊熟悉的物體,讓他們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在此基礎上,適時地揭示面積的初步含義,並讓他們直接使用“面積”這個詞進一步觀察、比較和描述,讓學生結合實例體會面積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在體驗多種比較策略的基礎上,初步掌握數方格比較的方法,掌握這一方法對於面積計量的意義。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圖形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積累圖形與幾何的學習經驗,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難點:

掌握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平面圖形。並學會了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面積”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面積又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或物體的面所必備的基礎知識。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過創設認識新朋友的情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較法:通過不同物體或平面圖形面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面積是有大小的。

3、動手操作: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較面積大小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方法,從而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四、教學過程

具體來說我分了四個層次逐步讓學生來認識面積和比較面積大小的比較。

第一層次的學習活動是“摸”用手掌面摸一摸數學書的封面,凳子的面,初步體會物體都有面。

第二層次“看” 藉助學生熟悉的教室,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面有哪些。通過比較黑板的面、流動紅旗的面,學生髮現物體的面是有大小的,物體面的大小就是物體的面積。

第三層次“說” 學習了物體的面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生活中物體的面積是指什麼?通過學生的交流讓學生正確使用“面積”這個詞。

第四層次是開放的,“比”,讓學生指一指一些物體的表面,並比較這些物體面積的大小。進一步豐富對面積的感知,逐步學會用面積概念來進行表達和交流。

其中在這一環節,我注重到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第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通過學生的觀察、塗色來感知長方形的面積大,正方形的面積小。並用重疊發進行驗證,例2二個長方形已經不能用觀察法作出正確的判斷,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比較。當觀察法和重疊法都不能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時候,我提供了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格子,通過學生的討論,讓學生自己總結數格子的方法。並運用數格子的方法解決一些問題。

練習的設計我打亂分散到各個環節,進行及時的鞏固,並設計了一些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進行拓展,課後還佈置了一個比較靈活有趣的作業。

說課稿 篇6

本節課我在設計時以問題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爲出發點,而是把教材上外角和的知識改編成需要學生探究的問題,主要的活動是由學生動手操作剪紙發現問題、總結規律,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嘗試中體驗和創新,使傳統意義上的教學過程變成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解決的過程。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及其邊角的性質。這節課的重點是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質及外角和。在呈現方式上,改變“結論———例題———練習”的陳述模式,而是採用“問題———探究———發現”的研究模式,並採用多種探究方法:對“三角形外角性質及外角和”採用拼圖、度量和數學說理的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總結髮現問題。

二、 教學準備工作

課前讓學生準備好剪刀、硬紙板、量角器、三角板等工具。

三、 教學方法

採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形式上以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爲主,教師相輔引導,適時提示。

四、 教學時數

1課時

五、 教具

爲增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和提高效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六、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在一副圖中找出三角形的外角、內角(相鄰和不相鄰)。觀察圖中外角和相鄰內角的關係(之和等於180度。)然後提出疑問:外角和其它兩個不相鄰的內角又有什麼關係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大家有沒有信心學好呀?

板書課題:三角形外角和

(二) 新課講授:

1、 探究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

對於這一部分的教學我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拼圖中總結規律,然後由小組討論完成,或者引導學生思考發現這個規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比如用量角器度量等等)。然後讓一名學生到展臺展示。這樣比較形象直觀。

探索出三角形外角的兩條性質後,要針對性質再進行強調,尤其是個別關鍵字。教育大全

2、 探究三角形外角和定理。

這一部分我先讓學生動手剪紙拼圖發現規律(或者用量角器度量),然後動畫展示一下,這樣更直觀形象,最後上升到理論上進行推理,通過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逐步引導學生得出外角和定理。

本節課重點就是這兩部分的內容,然後練習。我在設計練習時考慮由淺入深的原則:第一個練習題是有關內角和和外角和定理的比較簡單的求角的度數的問題;第二個練習是一道綜合運用題,在做這個題目是我考慮到鍛鍊學生、培養學生能力這一點,我讓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做然後把自己的思路講給同學們。教育大全

(三) 小結

回想一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可以是學習內容,也可以是學習態度上的等等,找幾位同學談談。

總之,我這堂課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合作的能力。

力爭爲爭取新課程評價標準下的高效益,做一名成功的“三型”式初中數學課改實驗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