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六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雨說》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它採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爲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在教學這首擬人化的詩時,我們應該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註釋,用心體味,揣摩詩句,體驗詩人蘊含的真情,達到背誦這首情詩的目的。

(一)《雨說》的敘述主腳是“雨”,它象徵着爲大地帶來春天,爲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注意體會這首詩的擬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徵意味。

(二)這首詩清新明朗,節奏歡快,融典雅的詩句與活潑的口語於一體,特別適合於朗誦。要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議配樂朗讀。

(三)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把握語氣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品味詩歌的語言;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詩歌,理解感情;展開想象與聯想,與詩人進行感情溝通。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這首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四、說教法

通過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鑑賞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五、說學法

學生通過預習和朗讀的練習,充分把握每一次朗讀的機會,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自主的探究閱讀,自主合作,來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請同學們說說寫雨的詩詞歌賦。完畢後,請同學們仔細品味過雨(大多同學回答沒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詩人鄭愁予就送給了我們一首《雨說》,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音樂美。

(3)、細讀全詩,理解品味

1、雨“說”了什麼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2、副標題爲什麼取做“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體會詩言志)

對於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回答出來。對於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要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而出,教師點撥背景

(4)、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

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蘊,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爲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對詩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共同背誦下來的目的。

(3)意境拓展

聽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朗誦,比較兩首詩在選用意象、語言風格方面的異同。教案《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雨說》說課稿一》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根據課標對五年級的學段要求,本單元以“情”立意,以“感受親情”爲人文主題,以“有感情的朗讀和琢磨課文語言文字,學習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表現親情”爲語言訓練目標,安排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學會看病》四篇課文。

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樑曉聲小說《母親》中的節選。課文語言平實,筆觸細膩,記敘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不顧別人勸阻毅然拿錢給我買書的故事,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的描寫,勾勒出一位辛勞、瘦弱、開明、慈愛的母親形象,字裏行間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三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詞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本科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研讀文本,從中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三、教案

本文情感豐富,每句語言都蘊含情意,但因爲是略讀課文,學習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華中的精華,在教學時,我緊扣目標,安排教學內容,主要從以下五個環節設計。

第一環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孩子們,在上篇《地震中的父與子》,我們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迸發出父愛巨大的力量,作者是如何表現父愛的力量呢?今天,我們再一起走進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世界,用同樣的方法,感悟母愛的力量。”通過回顧複習,注重了專題單元間課文之間的聯繫,知識的遷移,揭示了學習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揭示課題後,問:“你注意到了那個字?你如何理解課題的?”又爲更好感悟課文內容作一鋪墊。

第二環節: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達到一定的閱讀速度,邊讀邊感知主要內容是必備的能力,是閱讀的基礎。

問題是思維的火花。讓學生試着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把覺得最有價值、最能幫助分析、理解課文的問題提出來。目的是鼓勵學生善於提問題,教會學生會提問題。

第三環節:品讀課文,體會情深

因爲本篇課文時略讀課,文字淺顯易懂,所以本環節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動筆劃出感觸最深的語句,寫出自己的體會,注重閱讀批註的訓練。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再通過對母親外貌、行動、語言描寫語句的朗讀,解決了一箇中心問題“作者是如何表現母親的深沉?”體會了母情對我深深的愛,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敬仰。最後分角色朗讀全文。目的把學生支離分散的感受整體化一。

這個環節目的問題少而精重點突出,避免挖掘太多太細。“以人爲本”注重朗讀,再讀中悟、悟中讀。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情感共鳴

這個環節精心設計了從畫面、詩歌、古詩、名言等方面,讓學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愛。

設計意圖1、讓激發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真情共鳴,加深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喚起學生熱愛母親的情感,再次感受偉大的母愛。2、對學生課外閱讀傾力引導。3、激起學生網上學習查找資料的興趣。

第五環節:昇華情感,情感內化

在《燭光裏的媽媽》樂曲聲中,讓學生寫出此刻最想對母親說的話。目的是把作者熱愛母親的情感內化爲自己的情感,進行人文教育。

五、說板書設計

這一設計目的使學生與母親心與心的碰撞,愛與愛的交融

語文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的課是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七課《地球媽媽》的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地球媽媽》是一片活潑生動、韻律優美的小文。它以兒童的目光去觀察,以孩子的口吻向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發現。通過“半空中、池塘裏、地底下和地上的小房子裏到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大大的家。讓學生們知道由一個個小小的家到所有孩子們共有的大大的家,這一切都因爲我們的地球媽媽真好。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做到筆順正確,力求把字寫漂亮。認識新筆畫“豎折折鉤”和新偏旁“角字頭”。

2、正確認讀課後的十二個生字。

技能目標: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理解小小的家、大大的家的意思。

四、教學準備:課前學生自我拼讀課文,預習生字。製作相關課件。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是:認識12個要求會認的字,理解課文內容達到背誦。

第二課時:掌握四個要求會寫的字的音、形、義,正確書寫。

今天我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

六、教學過程

第一步:啓發談話,情趣引入新課

首先板書:媽媽(齊讀)說說:看到這兩個字你想了什麼?再添加板書“地球”提問:你又想到裏什麼?你想知道什麼?

(對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及時鼓勵、及時肯定。)繼續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你們的問題真不少!想知道答案嗎?那麼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地球媽媽家做客,你們可要睜大眼睛尋找答案啊!

第二步:通過課件(文中插圖)認識課文中的小動物,瞭解它們的所處的位置,爲理解課文背誦課文做準備。(依次出現圖片)

說說他們是誰?住在哪裏?

第三步:藉助拼音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 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讓學生對所要學的課文及生字進行整體把握。接着在我範讀、學生再次讀課文,把含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之後,讓學生自己認讀生字,和同桌相互考一考,讀對了誇誇她,讀錯了幫幫他。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能力。

2、 檢查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採取自讀,指名讀,領讀來進一步認知生字,並說一說出現在哪句話裏,

以更好地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猜字遊戲:學生根據字義通過手形、語言來表達字義,讓其他同學猜字。

(目的:低年級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字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學習知識的樂趣,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四步:藉助課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深化理解熟讀成誦。

1、 讀課文,理解文中“小小的家、大大的家”指的是什麼

首先我讓學生小聲再讀課文,看看地球媽媽是誰的媽媽,小動物的家各在哪裏,爲什麼文章的開頭說:“地球媽媽真好,她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小小的家”,結尾又說“地球媽媽真好,她讓所有的孩子共有一個大大的家”。把這些句子讀一讀,和同桌說一說。明白“小小的家”指什麼,“大大的家”又指什麼。

(不要求學生說出“標準答案”,要從學生的回答中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及時引導、點撥。)接下來藉助課件如情入境的爲學生演示“半空中的樹杈上、池塘裏的荷葉下面、地底下的泥洞裏、地上的小房子裏”,引導學生通過圖中事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指導背誦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使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在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充分朗讀深化理解和感悟。課文韻律優美,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一邊想想畫面一邊背課文。指導背誦時抓住文中小小的家“半空中的樹杈上、池塘裏的荷葉下面、地底下的泥洞裏、地上的小房子裏”四組方位的轉換,想象力面分別住着哪些小動物,使學生輕鬆背過課文。

第五步:想象擴展,深化課文主題。

在學生原有想象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改編或續編課文。

(目的:擴展學生思維,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語文能力)

第六步:結束(情感教育)

畫出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語文說課稿 篇4

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它主要寫了一隻琥珀被發現以及科學家推測它的形成過程。全文語言易懂,描寫生動,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想象出琥珀的形成過程,理解科學家推測的過程是合理嚴謹的。

說理念:

1、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自主體驗、感悟,注重體驗過程。

2、課外延伸,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激活學生的想象能力,使課內學習與課外發展相得益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說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根據琥珀的樣子推想它的形成過程,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2、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據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學習有依據的合理的進行想象,培養想象能力。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樹立熱愛科學的情感。

說教與學活動步驟: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化石嗎?(或不知道)

生:知道。

師:哪位同學說一下你查找的答案?

生: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藏在地下變成的跟石頭一樣的東西。

師:你們見過鬆柏樹脂的化石嗎?松柏樹脂的化石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琥珀”,(板書並指點學生讀準課題,之後出示“琥珀”片)

琥珀大多呈淺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褐色的,可以做裝飾品,老師這有一幅很特殊的琥珀化石的圖片,請大家欣賞。仔細觀察,然後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琥珀的樣子。

(二)學生描繪琥珀。

(這樣通過談話拉近師生距離,展示琥珀圖片給學生清晰印象。讓學生初步見識琥珀並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師:在這塊透明的琥珀的背後,還有一段耐讀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嗎?

生:想!

師:好,打開書,看課文之前,請同學們先回憶,前面我們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你一定還記得這篇童話在寫法上有一個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生:由實在事物進行合理想象。

師:那我們這篇課文是否也有這一特點呢?

如果有哪些段落是寫實在事物,哪些是合理想象?讀課文時別忘了做上記號,15分鐘自由讀課文。

(三)自學過程

(以前介紹過高效讀書法①看課題,提問題②接提示,歸問題③初讀文,讀通順④再讀文,理內容⑤細讀文,深研究。並且介紹過讀書時的六種圈點符號:字加點,詞橫線。重要句,波浪線。分部分,雙豎線。劃層次,單豎線。疑問處,問號現。六種符號要記全。這時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正體現了自主教學的特點,而且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完成這一任務並不難。)

(這一環節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這是落實自主的、獨立的閱讀的基本條件。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發現並提出問題。這樣不僅鞏固前面學到的學習方法,而且能自覺吸收“活”知識。)

(四)師生交流,互動互學。

師:好極了,同學們剛纔學得都很認真,那麼在學習過程中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呢?我們交流一下。

生: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約摸算來,總有一萬年了。

生:我知道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夏天的一大片松林裏。

生:我知道了小蒼蠅是飛累了想休息一下,被松脂包住的。

生:事情很巧,偏偏有蜘蛛想吃蒼蠅,剎那間,蜘蛛和蒼蠅都被松脂重重包住了。

師:剛纔,同學說這件事很巧,你發現了嗎?究竟哪些詞或句子體現了巧呢?

生:第7自然段,剛、突然、剛好、一齊等這些詞都可以看出事情真得巧極了。

師:你讀一下這段突出巧極了,試試看。

生:讀。(師指點生讀,讀出感情。必要時師可範讀)

師:咱們接着交流所得好嗎?好,接着來。

生:通過讀課文,我知道了那隻小蒼蠅很可愛。

師:爲什麼這麼說?

生:作者這樣描寫小蒼蠅(一個小蒼蠅展開柔嫩的綠翅膀,在太陽裏快樂地飛舞。)

生:老師,我也同意這個觀點,第四自然段寫道(那個小蒼蠅停在一棵大松樹上。它伸起腿來撣撣翅膀,拂拭那長着一對紅眼睛的圓腦袋。)

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說的好,我也同意。

生:我知道了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四個條件:

1、有松柏樹。

2、夏天,晌午,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松樹林。

3、蜘蛛和蒼蠅碰巧在一起被一大滴松脂包裹住。

4、松脂不斷往下滴。

生:由松脂球變成琥珀還需兩個條件:

1、經過漫長的時間,

2、地殼變動。

師:你們是否同意他們的觀點呢,同桌交換一下意見。同意嗎?

生:同意

師:同桌互相複述,看誰說的好。

(生練習複述之後師點同學複述)(略)

(此處,展示課件可以讓孩子們獲得清晰、形象的認識,他們剛剛十二、三歲,新奇感佔優勢,看看動畫,肯定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怎會不活躍呢?同桌互相複述,給每個孩子同等的鍛鍊機會,活動面廣,正符合現在提倡的課上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的思想。老師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他們的意見,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且貼近學生成爲他們喜歡的夥伴、合作者。)

師:你們的收穫真不小,還有什麼高見?

生:我發現科學家的想象非常合理,不僅體現在琥珀的形成過程上,還體現在琥珀的發現過程上,他不是任意安排了兩個人,而是安排了父子倆。

師:同學們同意嗎?如果同意說說理由。(找學生讀14—17自然段,再闡述理由)

生:兒子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才發現了琥珀。如果換了大人他即使踩着硬東西也不一定挖出來看看究竟是什麼。

生:爸爸很識貨,知道這是一塊罕見的琥珀,這樣琥珀才被發現。

生:我知道1-17自然段是想象,18自然段是事實。

(五)學生質疑。

師:剛纔,同學們交流了自己的收穫,那麼還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學生質疑:1、書中說“一個小蒼蠅”爲什麼不說“一隻小蒼蠅”?

2、第8自然段中說“兩隻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淚珠裏”爲什麼不說“兩隻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的黃色的汗珠裏”?

師:同學們提得問題很有價值。那究竟爲什麼呢?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之後全班交流)

生:前面我說過作者把小蒼蠅寫得很可愛,他是不是有意用“個”而不用“只”更能體現小蒼蠅的人格特徵突出小蒼蠅的可愛。

生:我同意,作者其實就是把蒼蠅當成了可愛的小生靈,就好象是人一樣。

師:也許正如同學們所說,我贊成同學們大膽的推測。第二個問題你們有什麼意見?

生:我認爲用“汗珠”更合適,因爲當時正是夏季,而且晌午的太陽火辣辣的照着,老松樹一定很熱。

生:我認爲用“淚珠”好,作者這樣寫是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使得句子形象生動。

生:用“汗珠”也是擬人句啊。

生:我認爲用“淚珠”更合理,老松樹是多麼不情願看見兩個小東西被自己傷害啊!

師: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我爲同學們的精彩發言而感到欣慰。其實我覺得作者用“淚珠”比“汗珠”好,正像最後的同學所說他多麼不情願傷害兩個小東西呀,這充分體現了老松樹人性的善良。如果你願意用“汗珠”的話,讓它出現在你的故事中。

(六)學生總結一節課所得。

(讓學生把一節課的重點總結、歸納是個好辦法,它可以鍛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助 於老師瞭解學生課上所得)

(七)聽錄音再次欣賞這個故事。

(八)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培養語感,加強情感薰陶,便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九)拓展統習

師:這是科學家的想象,那麼你們這些未來的小科學家們,你們是不是有更生動、更精彩的設想呢?發揮想象也寫《琥珀》,千萬注意:想象要合理,要有科學根據。

1、學生結合科學家的想象與查找的課外資料,再來想想這塊琥珀還有可能形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討論、比較,會感覺很難想象出新的過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2、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教師出示“柏抱槐”

圖,學生小組討論它的形成過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課後練習寫出一篇像課文一樣的科學小品文。

語文是一個包容性較強的學科,朗讀、想象、創造的完成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課堂高潮,使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感染,這是語文課帶給學生的獨特的情感體驗,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

板書:

想象 炎熱的太陽光

松樹滲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兩個小東西

推測

陸沉海升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一課,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和必然走向毀滅的故事,從而批判那個充滿罪惡的社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和戲劇語言的特點。

能力目標:

第1、 分析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特點。

第2、 分析人物語言

情感目標:

關注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難點:分析人的情感與階級地位和環境的矛盾

  三、說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一) 教法

新課程理念很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基於此,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這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第1、表演法——深入文本,理解人物

第2 、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第3 、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第4、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我認爲,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採用了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

(二) 教學手段

爲了使我根據教材特點而設計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的突出與突破,達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時也爲了配合以上我選擇的三種教法得以完滿實現,我決定採用“多媒體展示平臺”的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

  四、說學法

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加強學法指導尤爲重要。

第1、我運用討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的碰撞,從而順利地拿到打開鑑賞戲劇之門的金鑰匙。

第2、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課前確立預習步驟,提供預習方法,以形成常規;

第3、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讀書習慣。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爲了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我設計瞭如下的導語:

上世紀三十年代,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在清華讀書時爲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一聲嘆息。一個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雷雨》

(二)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手段簡介被稱爲“中國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曹禺。

(三)表演擂臺,學生表演後請演員代表和觀衆代表簡單談一談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表演,不僅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

(四)自由討論

教師提出討論的問題:

1、劇中的主要人物周樸園、魯侍萍的性格是什麼樣的?

根據教學重點我設計了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通過對人物對話及潛臺詞的分析認識人物。教師在學生髮言時適時板書總結:

周樸園:殘忍、自私、冷漠、卑鄙的資本家

魯侍萍:善良、正直、剛毅、倔強的下層婦女

2、你如何看待周樸園對侍萍的懷念,它是真實的嗎?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思考時聯繫周樸園的家庭婚姻生活。從而認識到周樸園在拋棄了侍萍後,他的婚姻生活及家庭生活是不幸福的,他對曾經的初戀保持懷念是真實的,因爲那一段時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不過他懷念的是年輕貌美、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的梅小姐,而不是眼前的魯侍萍。所以當侍萍站在他面前時,他害怕侍萍對他的名譽、家庭構成威脅,他露出了自己資本家的醜惡嘴臉。他對侍萍態度的轉變恰恰是由他的階級地位和生存環境所決定的。通過這一問題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難點。

  六.說矯正反饋

假設周樸園重新接受了侍萍,他們會幸福嗎?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維

我想讓學生意識到,因爲兩人的.性格及階級地位他們並不會幸福。再次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

結束語:悲劇是一個民族在某一個時期歷史的苦難,它不應該是某一個人製造的,而應該是民族悲哀的時代顯現。《雷雨》悲劇,其實就是一個封建民族的悲劇。劇作者借周樸園的一家將一個完整而有一定長度的行動展示給讀者,讓他們去感受這個充滿罪惡的制度,跟作者一起去發泄被壓抑的憤懣,抨擊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七.說作業佈置

劇本在周樸園去精神病院探望兩個瘋了的女人,侍萍和繁漪中結束,你能爲劇本寫一個不同的結局嗎?

  八.說課堂小結

對於這篇傳統的戲劇教學篇目,我重點總結了了本課教學中的創新點

傳統的戲劇鑑賞,習慣於按劇本語言逐句分析,鬍子眉毛一把抓,費時但又難以突出教材的特點,關鍵是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雷雨》這一課,我向傳統說“不”,主要設計了“表演擂臺”“自由論壇”“表演點點評”等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解決教學重難點。

以上就是我本課的教學設想,謝謝。

語文說課稿 篇6

作爲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第7單元“戰爭”的起始課,它以詩歌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戰爭”的性質以及給人民帶來的深刻影響,並讓學生認識了由此產生的“兵役制”等殘酷的制度,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瞭解戰爭。《十五從軍徵》是一首漢代樂府民歌,反映了戰爭帶給勞動人民的痛苦和災難。全詩既簡潔,又凝重,令人感憤,催人淚下。而它後面的《出塞》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表達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之情.同時,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一些有關戰爭題材的詩歌和,通過這篇的學習,將使學生從老百姓的角度深刻感受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進一步加強對戰爭的深刻認識。

學生在經過了5年的語文學習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詩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能通過資料以及對背景的瞭解對詩歌的大意進行自學理解。但同時,學生還存在理解詩歌有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過程,特別是在體悟詩歌情境上有着明顯的不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着力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賞析詩歌的意識和習慣的同時,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更好的建構起詩中情境畫面,讓學生由詩句產生豐富的聯想,體會詩歌的意象美。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情,我在《十五從軍徵》的教學設計中,將教學目標設定爲:1瞭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初步把握樂府詩的語言特點。2、在熟讀的基礎上,揣摩詩歌表達的情感,並有感情地朗讀。3、瞭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殘酷,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激發學生熱愛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由於六年級是小學過渡到初中的重要時期,簡單字詞理解,難字注音,樂府詩的相關資料的瞭解被我放在學生的預習作業中,而瞭解詩歌大意,學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聯想、想象,揣摩理解詩句含義就成爲本課教學的重難點。而目標的達成必須要運用語文的手段和方法。

爲實現教學目標,我在教學設計中力圖做到:加強學段之間、教材之間的前後聯繫,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整理回顧與戰爭相關的詩歌、,爲本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深入學習詩歌時,鼓勵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抓住詩中的細節描寫,多角度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建構起詩中生動的情境畫面,感知人物形象和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我力求體現將這篇詩歌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一起來,並貫穿到我每一處的教學設計中,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回顧導入

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有關戰爭的課文和詩歌,導入本課這首有關戰爭主題的詩歌,《十五從軍徵》。

二、解詩題,知詩人

1、讓學生在詩題中從“從軍徵”瞭解是與戰爭有關。

2、交流樂府詩,瞭解《十五從軍徵》來自勞動人民中間,沒有具體的詩人。

三、初讀詩歌,瞭解詩意

檢查冢,竇,雉,舂,羹,貽的讀音,讓學生說說預習時瞭解的詞語意思。然後後老師範讀,把學生引入詩歌的學習情境之中,並嘗試與學生交流詩歌大意。

四、深入誦讀,展開聯想

1、看插圖,學習第1句(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從年齡的跨度體會老人始得歸的心情,並要求學生個性化朗讀。

2、深入學習第2、3句(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讓女生扮演老人朗讀體會老人此時的心情,有迫切見到親人的感情,也有對家裏人的擔憂等等並要求學生在說原因的同時用個性化的朗讀表達。男生扮演鄉里人朗讀,體會他告訴老兵家裏情境時的心情,抓住本詩重點詞語(松柏冢累累)感受本詩悲涼的意境。

3、學習4、5句(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讓生結合插圖運用合理的聯想和想象,詳細述說現在的荒涼破敗,想象曾經的幸福生活,現在的松柏冢累累與曾經家人的其樂融融,結合老人家裏今昔的強烈對比,體會其悲涼場景。

4、讓學生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在這樣荒涼破敗的家中,一個80歲的老人該怎樣生活呢?讓生齊讀6、7句(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談飯菜的味道(苦)讓學生結合剛纔學過3、4、5句體會飯菜的苦,不僅是生活上的艱苦,更是失去親人,無依無靠的心裏的痛苦。

5、面對這一切,老人只能(讓生接讀: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讓學生想象老人出門東向看,看什麼?泣,又在泣什麼,爲什麼而泣?並讓學生了解漢武帝在位,五次討伐匈奴,就導致全國有一半的人因爲戰爭而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松柏冢累累),讓學生感受戰爭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苦難。

在教學過程中,板書只用了三個字,憂 悲 泣,來總結老兵回鄉的情感歷程。

五、小結,昇華主題

1、用有感情的朗讀再次走進80歲老人的回鄉遭遇。

2、多媒體出示南京大屠殺圖片,感受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苦難。

六、課後作業

1、以老人或旁人的視角,讓學生利用合理的想象把這首古詩改寫爲記敘文

2、觀看日本動畫片《再見螢火蟲》,通過戰爭給日本人民帶來的苦難生活讓學生正確認識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