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望天門山》說課稿範文

《望天門山》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望天門山》說課稿範文

《望天門山》說課稿範文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望天門山》說課稿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天門山》說課稿1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三年級語文上冊21課古詩兩首中的《望天門山》。下面,我將從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和說教學流程,說教學反思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學目標:

1、會認“斷、孤、帆”等個生字。正確認讀“中斷、楚江、至此回、相對、孤帆”等詞語。並能聯繫上文理解“至此回”,重點指導書寫“楚”。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

3、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說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我確立此目標有以下四點依據: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第二學段目標中也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朗誦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二是基於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單元以“壯麗的祖國山河”爲主題來展開學習,通過閱讀,能夠從多個側面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進一步熱愛祖國以及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於對教學內容的認識:

本篇古詩描繪的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

四是基於對三年級學生學情的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在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課文和二年級下冊第三組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所以學生對祖國的山河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古詩中去感悟祖國的大好山河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

據此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說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的指導、引領和點撥”。爲此我採用“朗讀法”、“引導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獲得自己獨特的情感經驗。

  三、說學法

在教學中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以生爲本”的理念。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朗讀感悟法,讓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品讀古詩的方法,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設計意圖:聯繫舊知,以及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以一個主問題:作者是怎麼望天門山來貫穿整首詩。)

(二)初讀詩文,初悟詩意。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的基礎是學生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所以讓學生先自由讀,然後抽讀,老師範讀,學生試讀,展示讀等多種讀讓學生能真正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

(三)想象畫面,找出景物

(設計意圖:通過劃節奏再讀,以想象畫面來品味詩文,找出詩中寫景的詞語。有詩文初步整體把握。)

(四)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設計意圖:在想象中,感悟詩文的情景,並通過朗讀,品味天門山的氣勢,長江水的澎湃。)

(五)找關鍵字,品觀望點

(設計意圖:通過找文中能體現出李白觀望天門山的一個字,讓學生通過接讀感悟“出”字的好處。)

(六)入情入境,深悟詩

(設計意圖:出示作者作詩的背景,讓學生聯繫背景來理解作者寫這首詩的心境。再通過引讀,深入感悟山的熱情、水的澎湃都是因爲詩人喜悅的心情。)

(七)作業

(設計意圖: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豐富學生的知識,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對閱讀材料的補充,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五、說教學反思

1、這是第一次公開上古詩課,自身還是有些拿捏不準這節課到底該怎麼來上,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感覺不夠精準,特別是制定的教學重難點上,我制定的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習通過想象,抓關鍵字來的方法來品讀古詩;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簡單說出詩句的意思,體驗詩人的情感,培養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但在實際教學下來,感覺學生自己的理解還是不夠,課堂上對古詩的理解主要是老師的教授,總感覺學生雖然有想象,自己也有說,學生內心的感悟還有些欠缺,特別是中等偏下的同學,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

2、本課中本來是有拓展,讓學生讀一讀李白所寫的另外一首詩《天門山》,但因爲突然停電,我就把這個佈置成了作業,如果在課堂上讓學生去讀的話,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以上就是我的說課,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望天門山》說課稿2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爲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了讚美之情;

《望天門山》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通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望天門山》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爲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望天門山》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爲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爲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望天門山》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爲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

(著名詩人),導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關鍵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

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解說: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信息到畫面信息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閱讀價值。改寫並不等於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應多加肯定、鼓勵。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

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爲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啓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爲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望天門山》說課稿3

今天我解讀教材的內容是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中的《望天門山》。

從古至今,中國最燦爛的文化莫過文字,從古樸典雅的陶器到書生文文的字畫,從悠悠含蓄的古詩到引人入勝的現代小說,這些都離不開文字的修飾推敲。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中古詩佔有着相當重要的份量。對於生活在快節奏的信息時代的我們,詩,這種文學藝術似乎在被人們淡忘。在我們的課堂上,學詩總有一種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不知從何解讀這精闢的詞句,不知該如何地去把握文本教授的尺度,那麼,我就以《望天門山》一詩的教學來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一,文本解讀: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途經天門山時看到天門山的壯觀美景而詩興大發,即興所作,這首詩主要寫所見,融情於景,抒發讚美之情,頭兩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描寫山川的.氣勢。後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寫行船的感受。這首詩歌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讚美了神氣壯麗的天門山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及樂觀豪邁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2、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體現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教學重點:能熟讀詩句,理解詩意,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意境,體會作者樂觀豪邁的情懷。

  三,教法設計:

新課標中指出“古詩教學中要注重在誦讀的過程中體驗情感,理解內容。”根據這一標準結合本課的重難點以及三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抓住了詩歌的兩條主線,一條是靜態的詩歌美,一條是靜態的詩歌美,特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吟唱詩歌,創設意境之美。

這首詩重在寫景,融情於景。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練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在古代,詩人寫詩常常配以動聽的旋律之後唱出來,謂爲吟唱。如果我們在課堂上把這首詩配以旋律唱出來,我想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創設一種優美的意境。

  (二)自主學習、探究古詩涵義: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自讀自悟,自主評價這首詩,讓學生劃一劃讀懂的字,詞,句,寫一寫自已讀到的感受。並相應地進行彙報交流中,在交流中,教師應抓住本詩的關鍵字詞時行點撥引導,在這首詩中,“斷、開、回、出”等關鍵字應細細品味,“斷和出”字寫出了天門山的險峻、高大。應讓學生看圖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找出天門山所表現的特點。並指導學生讀出自已的感受。“開和回”這兩個字寫出了長江水的洶涌澎湃,應讓學生體會到“爲什麼江水一到這就出現了這種迴旋的現象?”並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句,體會詩句的真正涵義。

  (三)反覆誦讀、體會古詩意境。

古詩教學最難講的就是意境,詩以情而發。情景交融,就是意境。

一首詩,除了理解詩句外,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們體會到詩的真正內涵,體會到這短短的幾個字中所蘊含的情與景。所以在理解了古詩的含義後,可以以後人對這首詩的評價,順勢導出這首詩所表現的氣勢,並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描繪出具體的形象,反覆進行誦讀,讓學生真正地走進這首詩的意境當中。

  (四)拓展練習、總結學法:

爲了加強這種意境體會,我出示了李白的另一首詩《》讓學生感受。

同樣是寫景,詩人的心境不同,所描寫的詩歌內容也會截然不同。

最後,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可讓學生總結了學習古詩的方法,並根據圖畫,抓關鍵字詞進行背誦。

我想古詩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的閱讀和感悟,在於學生能否真正走進文本的意境中去,所以在教學當中,我們應該緊緊圍繞《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認真品味這精闢的詞句,進一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最後,用竇桂梅老師曾說的話來結束今天的說課內容:“語文教改在何處,就在古詩吟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