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秋天說課稿範文

秋天說課稿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天說課稿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天說課稿範文
  秋天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於“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並茂的優美詩文,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於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作爲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爲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質疑爲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課後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節中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困難的環節,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啓發、引導學生髮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爲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4、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爲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註,並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鍊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爲主,教師輔助引導爲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並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瞭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5分鐘)

這個環節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佈置作業:錯誤!未找到引用源。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

錯誤!未找到引用源。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爲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設校本實例及校本意境,儘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後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我認爲這也體現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繫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爲這充分體現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爲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秋天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一首現代詩。這個單元的詩文都是文情並茂的優美篇章,多數出自名家之手。前幾篇文章的學習能使學生體會《春》的語言美、《濟南的冬天》的空靈美,《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課文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不長,只有三節,卻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因此學習這首詩,既可以鞏固前幾篇文章引領着學生尋找美、發現美、感受美的任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現代詩歌學習的基本方法與思路,從而爲學習其它現代詩歌鋪平道路

2、教學目標說明

1)、知識與技能:初步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讀成誦。

2)、過程與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誦讀改寫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秋天讚美秋天熱愛秋天。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點與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二、學生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自己的學生教授知識的時候,自然要考慮到我們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本課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學習心理特徵,從而有針對性地確定學習的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我的教學對象是一所城鎮中學的初一年級學生,《秋天》所表達的豐收的喜悅與我們城市學生的生活很難貼近,但我所任教的學生語文基礎較好。很多學生在圖畫音樂方面不僅有興趣,而且還很有特長,因此我只需創設他們感興趣的情境,引導他們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學生具有寧靜的,適宜接納美的事物的心胸,這樣必定會使學生在課堂上興趣高漲,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法

1、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2、誦讀法

3、啓發式教學法

  四、學法指導

1、誦讀品味法

2、鑑賞現代詩歌的方法。

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章後,能通過反覆涵詠朗讀品味,讀出詩歌的韻味,還課堂以朗朗書聲。通過讀可以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對詩歌的閱讀欣賞愛好,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2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3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五教學程序

1、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導入境(2分鐘)

品味秋天(12分鐘)

描繪秋天(15分鐘)

歌頌秋天(10分鐘)

歸納方法(4分鐘)

佈置作業(2分鐘)

2、教學環節設計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創設優美、寧靜的氣氛,使學生置身於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探討問題發現美

環節一品秋

1、㈠初讀

1、教師表情範讀。

2、學生揣摩默讀。

3、小組合作自讀。

4、教師指導點讀。

㈡品讀

找出你認爲最優美的詩句。說一說它美在何處,並按你的理解讀一讀。

本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及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及時鼓勵肯定學生,指導學生對詩的語言做出正確的理解,以達到學生品味詩文的目的。

環節二繪秋

㈢研讀

1、詩中描繪了幾幅圖畫?

2、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別爲不同畫面命上有詩意的名字。再想一想這幅畫面上有些什麼,那些詩句能表現這些畫面,把這些詩句輕聲地讀出來。

3、教師出示一幅能表現第二幅場景的畫(出示第二幅畫)請大家與書上的插圖比較一下,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幅。併爲自己喜歡的詩節配畫。

描繪秋天這一環節,使學生既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豐富了想象能力,使閱讀進入一個創造性的高度。

環節三頌秋

㈣誦讀

1、選擇你配畫的詩節有感情誦讀。

2、伴隨《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用優美的語言,解說自己描繪的畫面。

這一步,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自主意識,有利於進一步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秋的意境中,感悟詩人贊秋、頌秋的喜悅之情。

(三)歸納方法尋找美

1、學生依據本節的學習過程,歸納賞詩的方法

2、教師課件展示賞詩方法。

Ⅰ。把握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Ⅱ。視覺再現,欣賞詩歌的繪畫美。

Ⅲ。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情感美

此環節的設計實現了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使學生形成了品評其他現代詩歌的能力。

(四)培養創新表達美

課件出示作業:

1、課外收集描繪秋天的詩文。

2、喜歡寫作的同學將詩歌改寫成散文。

3、喜歡音樂的同學爲這首詩歌配置背景音樂並有感情地朗頌。

佈置此項作業能使學生更好的發揮其特長和主觀能動性,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六、教學模式與策略的說明

《秋天》是一首現代詩,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同時我又以詩——畫——頌爲學習線索設計三個教學環節,希望在環環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學過程中完成理解——品味——運用語言的流水線作業,創造出一種既有語言美,又有圖畫、音樂美的氛圍,使整堂課具有詩情畫意,以此激發學生的情感之美,使學生在美的氛圍之下入情入境,在潛移默化薰陶漸染之中獲得審美愉悅,提高審美能力。

  秋天說課稿3

  〖課文解讀〗

何其芳,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身於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幼年時即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xx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讀了大量的新詩。xx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誌上發表詩歌和散文。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着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醜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嚮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於是較多徘徊在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鬱。

何其芳對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爲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於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他的散文別具風格。

《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它不像那個時期的詩人們那樣愛用象徵手法,寫得神祕莫測,或愛尋味哲理,顯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的詩作拘守個人狹小天地,纏綿悱惻於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難得這位詩人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表面看來似乎簡單、直白,缺少象徵的奧義,實則意味情味既深且長。詩中透出那麼一種氛圍,那麼一種神韻,這是最能勾住讀者心魄的東西。

所謂氛圍,在文學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體性的情境、風神、氣韻。它與嚴羽的“氣象混沌,難以句摘”的氣象有所類似,又有所不同,氣象所指更爲廓大,包括內容、形式各個方面;氛圍似乎主要關乎內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圍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圖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難狀。”亦如唐人所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但讀之有感,瞭然於心,也應能言追心意,形之於文。

在《秋天》裏,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畫面的組合造成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第一幅畫面是“農家豐收圖”。這裏不是寫某個農夫,而是寫普遍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置於篇首,丁丁之聲悠遠地飄來,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真是一片世外風光,啓迪人追思那邈遠的印象,《詩經》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之句嗎?“飄”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不過那是寫虛的,用的是比喻義、引申義,而這裏卻是寫實的,別有一番情韻。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這節詩的末尾,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

第二,幅畫面是“霜晨歸漁圖”。其中“霧”“霜”這些表現環境氛圍的詞(還有上一節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詩中常出現的,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畫面還包括一系列活動:撒網、收漁、搖槳。這些平常活動的畫面,在詩人筆下都蘊含着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輕輕”一詞常在何詩中出現,彷彿“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麼寧靜、悠遠。

第三幅畫面是“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這本不是人的活動,其後必有續言,那就是少女心懷戀情。大自然繁囂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到來卻變得清靜了,人在寂靜時大都反觀自身,傾聽心靈之聲。牧羊女聽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聲”,忽然聽不到了,心靈的某一角落開始萌動起來,真是“如樹根在熱的夏夜裏震動泥土”(何其芳詩《夏夜》)。寫戀愛尤其是初戀,是早年何詩所擅長的,這一次他寫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這一節才五行,就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了“牧羊女的眼裏”這一特定角度,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裏面的清純、明淨,那是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這三節詩我們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這第三節真正寫人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不這麼寫,難以入情、入神,詩就“飄浮”起來了。

總之,《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閒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它像何其芳其他詩一樣專用輕柔之詞寫清麗意象,避開喧囂的景境,避開拙重之詞,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圍。詩中各幅畫面,以及畫面裏的各個意象,無不和諧統一;因而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點也無一不達於極致。技蓋至此,非高手不能爲。可是何其芳寫這首詩時纔是20歲左右的大學生!

〖文章的教育價值〗

《秋天》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寫景抒情詩。詩歌通過一個個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抒發了對秋天的無比喜愛之情。

1、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2、知識技能目標:

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⑶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3、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誦讀法。

⑵品析語言美,想象畫面美。

⑶與課後《秋景》(美國·狄金森)及其他寫秋的詩句作比較閱讀。着重品析在內容、感情、語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品味優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教學設想】

以多媒體畫面切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他們自己感悟詩意。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杜牧在《秋夕》中說“銀燭秋光冷畫屏”。

馬致遠也在《天淨沙·秋思》中說“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在文人墨客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蕭索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和豐收的喜悅。今天,讓我們走進別樣的秋天,去聽詩人的深情絮語,去看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

二、朗讀詩歌

要求:

A、朗讀時注意音準、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學生點評。

3、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節奏、聽感情),同時播放多媒體配樂畫面,如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等。

4、學生點評,老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三、整體把握

問題1:詩歌描繪了幾幅圖畫?請試着給它們取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師點撥:三幅圖,即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問題2: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師點撥:因爲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徵;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洌,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問題3: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師點撥:由遠及近的順序。

問題4: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師點撥:抒發了熱愛秋天、讚美秋天的感情。

四、想象畫面

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爲什麼喜歡這幅圖。

1、小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說給四人小組的同學聽,其他三位同學適當給予補充或指出不當之處。

2、全班交流:請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然後描繪畫面。

3、學生點評,老師補充。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田野裏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溼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揹簍,這份喜悅要與親人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南還瀰漫着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着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着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漁網,網上的青鯿魚就像烏桕葉,閃着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裏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五、美句賞析

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並說說喜歡的理由(從內容與修辭手法等方面分析)。

說之前先在課本中寫出簡單的批註。

美句賞析參考: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裏──“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裏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鬆、嫺靜的氛圍。

輕輕搖着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閒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裏──“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實妙,是一個倒裝句,比喻青鯿魚像烏桕葉,耐人尋味,與漁人生活聯繫起來,實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聯想。體現漁民悠閒的心情。

六、品味意境

請同學們欣賞北宋程顥的《秋月》(配相應的畫面)。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

設問: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境?“一色秋”與王勃《滕王閣序》中哪一句意同?

師點撥:清幽的意境。“一色秋”與王勃《滕王閣序》中的“秋水共長天一色”意同,即指秋天裏長空與流水同時清澈明淨,一樣的顏色。

設問:課文表現的意境與《秋月》的意境相似,都表現在一個“清”字上面,請圍繞“清”字具體說說課文表現了什麼意境?並結合課文說說依據。

師點撥:表現了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意境。依據見課文解讀。

七、遷移訓練

我們用以上方法再來欣賞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晨》,說說這首詩展現了什麼樣的畫面;這首詩所展現的畫面和課文相比有什麼共同點;有什麼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八、背誦比賽

齊讀──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後背整首詩)──齊背──個人或小組比賽背誦。

九、課外作業

請同學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詩,有繪畫興趣的同學,可給你的詩歌配上一幅畫。

  秋天說課稿4

《秋天》是上海S版六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4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它描繪了我國北方農村秋天田野裏的莊稼、果園裏的水果豐收了,人們忙碌着的情景,表達了人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心情。課文語言優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圖精美,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獲得閱讀的樂趣與美的薰陶,是一篇培養學生觀察、朗讀、想象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教材。

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針對低年級段學生的年齡特徵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過程和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朗讀、討論、採訪、評價等語言實踐活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觀察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麗,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其中,根據第一學段的要求,1、2兩個目標是本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應是教學難點。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

我準備圍繞“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讀課文,瞭解大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識字,鞏固練字”這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我先請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對秋天的瞭解,接着,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歡樂的音樂渲染,創設北方秋天的田園風光情境,邀請學生去北方旅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文本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在朗讀中自學生字,瞭解課文大意。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採用指名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逐節朗讀課文,對文中重點字詞句進行正音,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一個長句,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流利地朗讀。在朗讀的同時,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理解部分詞義。

四、自主識字,鞏固練字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序:

  第二課時

一、巧設情境,複習詞語,乘上開往秋天的列車。

播放動畫,調動學生大腦中與秋天相關的知識儲備。接着藉助多媒體課件創設“秋姑娘邀請我們去北方旅遊”的情境,調動學習積極性。以“乘車買票”這一新穎的形式引導學生複習新詞,並相機正音。在讀準詞語後,學生們就獲得了車票,登上了開往北方的列車,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深入感受北方秋天莊稼果園豐收的美麗,進而感悟人們的開心喜悅之情。

二、細讀課文,順學而導,慢慢感受秋天的美景。

1、在多媒體渲染的情境中,自然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一段,體會旅途中見到的北方秋天的景色。在學生自由交流中扣住“紛紛揚揚”一詞,引導學生聯繫實際生活中樹葉飄落的景象加深感知,有感情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麗,感受秋天到來的氣息。

2、課文的第2、3兩個自然段分別描繪了北方秋天田野裏的莊稼和果園裏的水果豐收的美麗景象,是全文的重點段落。我將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難點,以讀讀導遊手冊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課文的這兩個自然段,接着以一個開放性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先讀有關句子,再說喜歡理由。在全班交流時,我根據學生髮言適時點撥引導。

有學生選擇到田野裏去看看,我順勢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抓住有關詞句引導學生體味“稻子”與“金子”的相同點,從而啓發想象,在此基礎上出示相應的圖片進一步深入感知,體會田野裏的稻子豐收在望。藉助動作演示和圖畫理解“羞答答”,結合“潔白的笑臉”體會棉花豐收時半開半合的姿態美和顏色美。高粱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比較陌生的莊稼,我估計對學生來說這是個難點。因此,我先出示瑪瑙和高粱的圖引導觀察比較,請學生從顏色、顆粒和給人的感覺上進行比較。在此基礎上,我請學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棵紅高粱,環顧四周和上面時所看見的景色,緊扣感情號體會豐收的喜悅之情,並複習“秋色宜人”一詞。在此基礎上的有感情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課文第三段描繪的果園對學生來說吸引力就更大了,我先讓學生自學文本,有選擇性地品悟語句,讓學生聯繫生活體驗,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出示圖畫,採用多種方式感受到蘋果的紅,感悟石榴的熟,感受葡萄、棗的美。在此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朗讀體驗,感受秋天果園水果豐收時的色全味美。

3、在學生遊覽完田野、果園後我以開放性問題請學生自學課文第四段,以音樂加以渲染,激發學生情感。在組織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緊扣有關詞語,體會糧食的豐收和人們的忙碌。

最後,創設拜訪當地農民的情境,師生互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轉變了角色,體會忙碌着的人們內心的喜悅心情。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激發探究秋天的興趣。

在學生整體感受文本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說說“在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一句什麼話”來總結全文,感受北方秋天既是個豐收、美麗的季節,更是個令人高興的季節。在此基礎上,聯繫教學開始所創情境,讓學生課餘仔細觀察我們江南秋天的美景,創設“寄封回信給秋姑娘”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四、識寫生字,探究入微,體驗當小老師的快樂。

在複習字詞的基礎上,藉助秋姑娘的禮物出示“紛、似、堆”三個左右結構的生字,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請學生交流字形的同時,我從旁點撥和指導,重點指導書寫“堆”字,邊引導觀察,邊示範板書。接着在悠揚的音樂聲中讓學生在田字格中端正、規範地書寫生字。

  秋天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一冊第5課《尋找秋天》。(課件)

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談:

1、教材和學情分析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3、重點教學過程

【教材和學情分析】(課件)

《尋找秋天》是課改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短文,文章講的是幾個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尋找秋天、發現秋天美麗景色的內容,反映了少年兒童認真觀察、積極探索的精神。

全文一共5句話。結構清晰,語言優美,便於學生積累、運用,感悟語言的魅力。

文中對秋天色彩的描寫真實具體,便於學生進行理解與感悟。也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形象感知思維。

學生對生活中秋天的景色已有直觀地感知,爲理解文中句子所描寫的景象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基礎。

【教學目標】(課件逐條顯示)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麼。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理解“尋找”“野外”的意思。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課件)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顏色各指什麼。

2、通過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麗。

3、學習課文寫法練習說話,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教學過程分析】(課件)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二、品讀文本,深入感知。

三、指導背誦課文

四、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課件)

這個教學環節分兩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情境導入: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昨天,明明幫助甜甜找到了丟失的帽子;天氣涼了,媽媽從衣櫃裏爲你找出了一件薄薄的毛衣……我們都有過“尋找”的經歷。有一天,王老師帶領她的學生到野外去尋找秋天。他們找到的秋天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一起跟隨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答案吧!”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形成閱讀期待。

(二)複習詞語:以闖關的遊戲形式進行。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複習課文中的生字,爲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老師分三組出示檢查學生的讀音。要求是讀準紅色字的讀音。

1、第一組出示:王老師小文小方小力

【設計意圖:這組詞中出現的帶點字是文中的生字,需要學生掌握牢固,同時這幾個人物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使學生鞏固字的同時又加強了對人物的印象。】

2、第二組出示:尋找野外

(1)讀準字音(2)理解“尋找”的意思

理解“尋找”一詞時,分層預設:

第一層:說說“尋找”是什麼意思?初步肯定“尋找”有“找”的意思。

第二層:詞語搭配,出示——尋找(),預設“尋找(秋天)、尋找(衣服)等”引出“尋找”是“仔細的找,努力的找”的意思。

【設計意圖:學生在觀察、發現逐漸理解“尋找”的意思,同時爲後文理解“尋找秋天”做好鋪墊。】

[1][2][3]下一頁

3、第三組出示:重點讀準紅色字音顏色藍色黃色

提問:你能用上其中一個詞說一句話嗎?(預設:我喜歡黃色的花;秋天是紅色的……)

【設計意圖:使學生將詞與課文中的句子相對應,回顧文中的句子,加深印象,同時訓練學生用詞造句的能力,爲後文的學習做鋪墊】

第二個環節:品讀文本,深入感知。(課件)

主要分三個步驟完成:(課件)

(一)步初讀課文,劃分句子(課件)

1、邊讀邊數一數課文一共有幾句話?標出序號。

【設計意圖:1、讀書要有明確目的,培養學生邊讀邊寫的讀書習慣。2、經常性的訓練】

2、看看你在數話中會發現什麼?

(預設:發現有:“”?)

追問:冒號、引號什麼時候用?問號表達什麼樣的語氣?

文中那句話用了問號,找出來讀一讀。出示句子“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

【設計意圖:認識冒號、引號、問號並滲透用法,在句子中體會問號表達疑問的語氣,爲今後的語文學習積累語文知識。】

(二)步聯繫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課件)

在這一環節又分爲四個步驟:

第一步:理解第一句話:

我是這樣設計的:

1、回顧你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象,說一說秋姑娘給你帶來了什麼禮物?(出示:稻田圖並配有短語:(金色)的(稻田)

2、班級交流:把自己尋找到的禮物跟大家說一說

(預設:秋姑娘給我帶來(黃色)的(菊花)。

秋姑娘給我帶來(紅色)的(楓葉)

秋姑娘給我帶來(綠色)的(松柏)

師小結:同學們尋找到這麼多秋姑娘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真太棒了!看來只有通過仔細觀察纔能有大的收穫。

【設計意圖:一方面,調動起學生的生活積累,進行語言訓練;另一方面,在拓展與延伸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留心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感受生活的情趣。】

3、聽範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第一句話:出示第一句話“有一天,王老師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

在理解這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邊聽邊想課文中還有誰在尋找秋天?目的讓學生通過聽的過程中能找到有誰在尋找秋天,突出認識人物“王老師帶我們”)

指名讀:要求讓大家聽清是誰帶我們去野外尋找秋天的。

第二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哪兒去尋找秋天?重點突出“到野外”並理解“野外”這個詞的意思:理解的方法,一通過結合句子和學生生活實際理解;二是藉助圖片比較理解。(課件)最終理解“野外“是指遠離居民居住點的地方。

【設計意圖:學生不會查字典,詞彙量也很少,因此結合生活實際理解非常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比較理解又可以使學生通過對比找區別理解詞義。】

指名讀:要求突出王老師帶我們去哪兒尋找秋天。注意停頓

第三層次:王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幹什麼?(重點突出“去尋找秋天”)

【設計意圖:這三個層次的設計突出了低年級閱讀教學句子教學的特點,在分解感

知句子的過程中知道了誰、去哪兒、幹什麼。】

4、小結:通過學習這句話,我們知道了這一句話中告訴我們很多信息,我們清楚的知道了這句話告訴我們誰到哪兒去幹什?(出示課件“誰、去哪兒、幹什麼。”)

5、指導讀:第一讓大家聽清誰去哪兒幹什麼?停頓適當

第二體會高興心情讀。

【設計意圖: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低年級閱讀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訓練需要循序漸進。】

6、說話訓練:設計拓展練習:讓學生仿照句式,獨立說一句話。

(預設:如果學生有困難我會這樣處理:

首先設計一個補充句子的練習,讓學生補充內容將句子寫全。

例:(誰)去圖書館買書。我去(哪兒)跳繩。小力去超市(幹什麼)

這三個填空分別讓學生填出誰、去哪兒、幹什麼。這樣就降低了難度

【設計意圖:這樣的說話練習讓學生體會句子結構,規範學生語言,進行語言訓練。】

第二步:理解課文第2—4句話

在理解這三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通過提問幫助學生回憶有關內容。(課件出示藍色黃色紅色)

(預設:小文說秋天是藍色的;小方說秋天是黃色的;小力說秋天是紅色的。)

2、討論問題:爲什麼說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預設:因爲小文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爲秋天的天空特別藍,像用水洗過一樣;小方說秋天是黃色的,因爲秋天大多數樹葉都變黃了;小力說秋天是紅色的,因爲秋天黃櫨、楓樹等樹木的葉子變紅了。等等)並出示三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爲什麼說

秋天是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

【設計意圖:討論可以激發學生思維,調取生活中積累的材料,使文字所描繪的景色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具體的表象,加深理解。】

3、填空練習:藍色的(天空)黃色的()綠色的()()的()

【設計意圖:前三個是課後的習題,充分利用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不僅是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因素是啓發學生的思維,調動起學生的生活,進而提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第三步:討論“秋天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呢?”你能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嗎?

預設: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並試着填空出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劉旭東)說:“(秋天是酸)的”。

(小葉)說:“(秋天是又酸又甜)的”。

()說:“()的”。

秋天到底是什麼()的呢?

【設計意圖:所填內容既是對討論內容的考察也是對學生進行說話的訓練,同時爲後面背誦課文做鋪墊。】

(三)步配樂朗讀全文,昇華情感(課件出示)

第三環節:指導背誦課文(課件出示)

第二次利用剛纔的填空(出示),讓學生填出課文中的內容。逐漸達到會背。填空:有一天,老師帶我們到野外去尋找秋天。

()說:“()的”。

()說:“()的”。

()說:“()的”。

秋天到底是什麼()的呢?

第四環節:總結收穫拓展延伸(課件出示)

1、學生總結收穫

2、師從兩個角度總結本課收穫

3、仿照課文練習說話:尋找冬天、尋找春天

總之這節課我努力體現兩方面:

1、突出詞語教學。

2突出句子教學。

3、充分利用課文及課後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